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7年幸福人生講座—弟子規種子教師研習營(二)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7/7/9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237-0001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老師,大家下午好。

  「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我們早上提到信心是一切事情成敗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沒有信心做什麼事情力氣使不出,甚至於結果會是「行百里路半九十」。我們聽了這句「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我們的人生曾經起過什麼樣的善願?而這句話我們有信心了嗎?我們印證了嗎?人有善願,我們回想自己求學十多年的生涯,我們有善願嗎?我們時時在替人著想嗎?以至於我們踏出大學的校門,我們有在為這個社會、為家庭,以至於為民族著想嗎?這是值得我們先觀照自己一生的心態。假如大家在大學畢業的當天,到大學校門面對畢業生走出來,我們問他:你已經踏出大學校門了,你知不知道做人的根本是什麼?你知不知道做人的意義是什麼?諸位老師們,你看大學生能不能回答得出來?這個大學生是我們整個教育體制,還有整個社會投入了無數的人力、物力、財力栽培出來的人才。假如他連做人的根本是什麼,他應該為社會擔起什麼樣的責任,他都回答不出來的話,那這十多年的教育到底有沒有價價?這個都是很值得我們教育同仁深思的地方。

  大家假如真有興趣,可以去做做看,很可能大學生會回答我們:你怎麼問這麼無聊的問題!你可能問他說,你知不知道LV的環保皮包在哪裡買?他可能知道;哪個歌星現在是排行榜第一名,他可能知道。他人生最重要的觀念,他學了沒有?最重要的心態他建立了沒有?那十多年當中,到底教給他人生最重要的做人做事道理沒有?

  諸位老師們,我們曾經上過一堂「如何讓自己一生生活在很健康的身心狀態」的課沒有?大家有沒有上過?十多年的學校生涯。有沒有上過一堂能讓你的家庭和樂的課程沒有?家和萬事興。假如都不知道如何家和而走入婚姻,結果會是怎麼樣?凶多吉少。所以我們的教育體制當中,太多人生成敗關鍵的觀念沒有教給我們。所形成的結果,癌症愈來愈多,離婚率愈來愈高,台灣的離婚率已經達到二.二對就有一對離婚。這些數字對我們教育同業人員有沒有反思、有沒有震盪?假如我們培養出來的高材生,他的婚姻是走向離婚的,他的生命是走上癌症,我們願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我們願不願意我們栽培了十多年的大學生,他出來工作,卻讓企業界覺得這些大學生沒有辦法擔任重任?我們希不希望我們栽培出來的孩子都是名列前茅,結果當他步出社會的時候高不成低不就?

  諸位老師們,前一陣子台大校長曾經對外,對他校內也公佈了這篇文章,給他們的教職員工以及全校師生。看了這一篇企業家寫給台大校長的信,裡面就提到這些名校,台大畢業的孩子,缺乏很多正確的做人做事的態度。所以企業界都很頭大,名校出來的高材生都不能用。這個訊息是告訴我們教育同仁,我們生產出來的產品,被社會大眾怎麼樣?退貨了。這個時候我們要不要反思?要!要不要繼續生產退貨的產品?不要!當我們生產的是退貨的產品,當我們生產的是沒有辦法照顧家庭,沒有辦法服務社會的學生,那我們愧對國家給我們的薪水。我們要對得起國家對我們的信任,我們也要對得起家長、廣大人民對我們老師的信任。所以很慚愧,我們反思到求學十幾年的過程,以至於踏出社會以後,我們的腦海裡最常想到的就是自己,自己都是自私自利。踏出社會了,健康的人生態度,應該是十幾年的過程,家庭、還有學校、社會給我這麼多的栽培,這個時候應該是我回饋社會的時候。這樣的心態,他在工作上、他在人生道路上,他會覺得很踏實、很無愧。

  那我們冷靜來看看,現在大學生踏出來,他每天在那裡想著什麼事情?想著打開應徵的報紙裡面的內容,看看有沒有「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的工作,是吧!有很多年輕人在笑,說出了大家的心聲。然後「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你看現在年輕人在想什麼?現在大學生在想什麼?我們想想我們的德行,是小學時候比較好還是大學的時候比較好?請問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教育的目的難道就是學利嗎?教育的目的難道就是分數嗎?教育的目的是「長善救失」,是讓一個人愈來愈有德行,結果我們現在教出來是大學的德行比小學還差。我們走上教育的路,難道就是為了成就這樣的結果?這絕對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人生假如這分良知都不見了,我們將成為行屍走肉而已,我們將成為每天只想著如何吃飽、穿暖,其他的事情我們不會考慮了。甚至我們只考慮,我讀個研究所能不能多拿兩、三千塊錢,我能不能再順利升上一些主管的位子。慢慢的那一分教育當中最重要的「作育英才」的本分忘失了。孔夫子在《論語》當中給我們教誨,「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就是時時想到道義。我在家庭當中我應該盡什麼樣的本分,我在團體、在朝廷、在服務的單位,我應該盡什麼本分,這才是君子的心境,這個叫有承擔。

  曾經有位校長說到:社會愈亂,我們愈應該要站出來,沒有難不難做的事,只有該不該的事。這句話很值得我們深思,因為整個社會它是一個團體,它是一體的,所以一體是息息相關。假如今天這個身體,比方左手長瘡了、潰爛了,這個時候其他的部位會怎麼做?我們打開報紙,不好的消息比好的多。諸位老師們,曾經你的學生讀大眾傳播系的舉手。好,你看現在大眾傳播有沒有生病?好事不報,殺、盜、淫、妄報一堆。大眾傳播有個最核心的重要態度叫「隱惡揚善」。所以整個,不管各個行業,著重的是行業的技術,那個行業的技術跟技巧,但卻沒有教導每個行業最重要服務人的心態。所以,整個社會風氣的影響,媒體佔了很大的影響性。

  現在媒體工作者有沒有哪一個是我們的學生?假如吳宗憲是你的學生,你應該趕快把他叫回來;假如唱「老鼠愛大米」的是你的學生,你也要趕快把他叫回來。對不起,我不食人間煙火太久了,老鼠愛大米到底是誰唱的我也不知道。諸位老師們,這首老鼠愛大米,我是什麼時候知道?是因為我剛好上一次回高雄,去看我姊姊,還有兩個外甥、外甥女。我姊姊就說到,我外甥他們學校運動會全體齊唱老鼠愛大米。這首歌教給孩子什麼道理?教給他的是: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請問老鼠愛大米是什麼心態?把它怎麼樣?吞下去、吃下去,那是一種欲、一種佔有,那不是真正的愛心。

  我們冷靜來看,全校有多少老師,而又有哪個老師警覺到,這條歌到底對孩子是好的影響還是不好的影響?我們教育同仁可不能連是非善惡都斷不了,而去諂媚學生所愛的東西。老師假如做到這個樣子,那已經沒有當老師的一個原則跟人格了。所以我們從這個當中體會到,老師要懂得分辨是非善惡以後,才有可能幫助學生明白是非善惡。韓愈在《師說》裡面提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個才是我們為師者最重要要做的事情。那我們冷靜想想,我們知不知道傳什麼道?我們知不知道授什麼業?我們每天也在給孩子授業,但這個業到底對他的人生重不重要?解惑,他人生有哪些觀念是關鍵他人生成敗的覺悟跟迷惑的關鍵所在。我們老師都知道這些道理,才能夠引領孩子走的是正道,才能夠引領孩子經營家業、事業都能君子務本,把這個根本都紮得很穩固。

  所以在《大學》裡面講到,「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先後順序顛倒了,我們扮演任何一個角色不可能扮演得好。我們今天扮演好老師的角色,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必然是個好的學生,我們才有可能是個好的老師。這個先後順序非常重要,因為假如我們不是個好的學生,我們怎麼可能去教孩子當個好學生。那我們當了聖賢人的好學生了嗎?這都是我們要真正問自己的重要問題,因為一個心態不對,就錯到底。

  比方我們在跟企業界交流的時候,談到的是管理,這些企業的主管跟我們在一起交流,他要上的是企業管理的課程。而在這個當下,所有這些企業家他在吸收每一句這些道理的時候,他的腦海是在想著要管理誰?要管理誰?管理員工。這個心態對不對?你看,當我們想著要要求別人的時候,請問對方能不能接受?很難接受。因為「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自己沒有做到,而先去要求別人,我們自己都還沒有做好的榜樣就先要求別人,那人家一定心裡面沒有辦法接受。而這些企業主管他來上課以前,他的心態不對,其實人的心態就好像一顆種子,這個種子是惡的種子,有沒有可能開出善果來?不大可能開出善果來。所以,所有事情的成敗的結果,都是從一個心地正不正確開始。

  我們今天當老師,首先要想到,師者是表率的意思。所以當我們跟學生講的每個道理,我們應該都先反觀自照,這個道理我有沒有先做到了。這樣的態度,您在師範院校當中,您的老師有告訴你的舉手,有告訴你這個重要的心態的舉手。你看我們在四年當中學到的,是不是當老師最重要的心態?而我們要踏出師範大學的時候,是不是有建立最正確的心境?假如沒有建立好,踏出去以後要想再反省自己,都不是那麼容易。我們再做個比喻,今天要走入婚姻的男女,是還沒結婚以前告訴他們,如何當先生、如何當太太容易,還是等他們結了婚一年之後,已經常常吵架了,然後再把他們拉到教室裡來聽課,大家想想哪個比較有效果?那一定是一開始就先講到自己應該怎麼先要求自己。他能先反省的時候,遇到了事情都會成為他進步的一個因緣,因為他會反省自己,他會要求自己。但是假如這個反省的心境沒有建立,他一踏入婚姻或者踏入教學,他就變成都是責怪學校不好、社會風氣不好、學生不好。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說,教育的機會點影響很大。

  我們在一年多前,在安徽廬江成立了一個文化教育中心。因為廬江縣是我師長上淨下空老和尚的故鄉,所以老人家念念不忘要回報自己的故鄉,也是給我們做表率,要知恩報恩。老人家在一開始,給我們這些弟子們、這些年輕的工作人員,幾句期許、幾句重要的叮嚀,我們自己也覺得非常的受益。其中老人家說到,「做到才說是聖人,說了以後能做到是賢人,說了以後做不到是騙人」。這三句話馬上讓我們回光返照,我們是在做聖賢人,還是在做騙人的工作?這句叮嚀,說了以後做不到是騙人的話,我們絕對不願意這輩子是來騙人,這個時候我們對自己言行的謹慎度就提高了。這個心境很關鍵,因為當我們的言語跟行為脫節開來的時候,我們已經不真誠,我們變成說一套做一套,這樣是走上虛偽的人生方向。

  所以在《中庸》裡面說:「言顧行,行顧言。」君子的風範,講了以後一直觀照自己行為有沒有跟上,時時提醒自己要言行一致。《論語》裡面又講,「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古代的人他心裡都很厚道,他話不敢講太過,他怕的是自己後來並沒有能夠做得到。所以君子是「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自己先做到了再來說。這樣的人生態度,其實在潛移默化當中,都在影響我們的學生。

  我記得有位朋友他就跟我提到,他說娶太太絕對不能娶小學老師。因為我自己也是小學老師,我就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小學老師在學校裡面,他是一個班級的國王,什麼事情他說了算,所以他在學校裡:你給我做這個,你給我做那個。結果在學校是這個習慣,回到家裡也是這個樣子,也是指手畫腳叫家裡的人也要這樣做、那樣做。當然他的觀點可能因為他曾經受過傷害,所以一朝被蛇咬怎麼樣?當然絕對不是小學的老師是這個樣子。像我的母親也是小學老師。其實小學老師最能夠兼顧工作跟家庭,所以應該是現在很多人找對象都要找學校老師多。不過我朋友這段話也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有沒有對家人也是這樣的要求?家裡人被我們這樣指手畫腳,他們心裡舒不舒服?

  剛剛跟大家交流到我們看到社會的一些現況,而這些狀況對我們從事教育者,應該有什麼反思跟調整。所以可能講的一些話不是很動聽,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因為可能大家在電視機前面看到我都覺得是笑容滿面,不過電視機前跟現在我們關起門來不一樣。關起門來很可能會出現慘叫聲,所以大家要做好準備,蔡老師是很兇的人。但是君子相處不講好聽的話,講實話。我們絕不希望我們這一生空過,所以,「君子於為義之上相疾也,退而相愛」,這是夫子給我們的教誨,「小人於為亂之上相愛也,退而相惡」。

  諸位老師們,我們剛剛講到,所有事情的成敗它都是從一個心念延伸出來,心態錯了,結果不可能會對。那我們現在來看看,我們在看到這些古聖先賢的句子的時候,我們的心態對不對。我們一看到君子,想到誰?我們一看到小人,想到誰?我們一看到小人的句子,馬上腦海裡浮現一堆人,結果都從來沒有自己。一想到君子,馬上那就是我。你看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從頭到尾我們是誰?男主角,女主角。但是其他那些負面的角色,我們有沒有回光返照,「見人惡,即內省」。儒道釋三教,我們這些聖賢的教誨叫內學,內學就是都是要求自己,沒有去責備別人。沒有說哪個人道德學問很好,是很會批判、很會抱怨,無自恃之豪傑,亦無之怨天尤人之學問。所以都是內學,都是要求自己。我們可以感受到,君子、小人其實都是在講自己,我們的本善啟發了,我們的行為就是君子之風;我們被物欲所蒙蔽了,可能經句上在講的就是我們。《中庸》裡面講,「小人行險以僥倖」,我們在人生道路當中,有沒有僥倖的心理?「這個沒做沒關係,現代人都是這樣,又不是只有我這樣子。」正己化人?不一定,說不定我沒有做好,學生就做得比我好。這些,假如我們面對聖賢的教誨,都給它打五折、打三折,這樣的心態就是「小人行險以僥倖」。

  我記得有位長者他剛好拿了一本「幸福人生講座」(四十集,香港講的)講記,這麼厚,很大本。他拿過來的時候他覺得非常的自豪,他說我已經看了好多遍了,然後翻開來每一段都有眉批。很驚訝,結果往近一看,他那個眉批是什麼?比方這一段道理談完,然後後面寫著:兒子需要看。再看下一段:媳婦需要看。所以整本書都眉批好了要去給誰講,結果裡面只有一個人不需要看。我們要從這個當中體會到,我們可不能坐在底下,我們幾天的交流,在那裡:我先生沒來真可惜!我那個兒子沒來真可惜!都是在想著誰需要聽、誰需要聽,結果自己不需要聽。心態不對了,很難有收穫。而且確實我們在面對這些經句,要用至誠、恭敬、信任的心來領受。

  所以諸位老師們,我們心中有任何懷疑,暫且放下。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先把懷疑放下,我們好好把這些經句的道理聽懂,要聽懂,可能我們心中的問題就解掉了。因為假如我們帶著問題聽課,聽不出味道來,所以暫且放下。假如真的到了第四天、第五天,問題還是沒解決,到時候我們再問,第五天晚上我們有Q&A,到時候我們再做個交流。其實真的古聖先賢這些經句,可能我們一句聽明白了,心境一轉,你的世界就轉了,心生萬法。

  我們看到這一句,君子面對道義的時候,「善相勸,德皆建」,絕不講好聽的,講完好聽的之後,結果出去就批評人。你看現在開會:有什麼意見沒有?開會的時候一句都不講,結果一出門,開始批評誰不好、誰不好,這是小人的行跡。我們孝悌的心境不只對自己的家庭,對自己生命當中有緣的一切人都應該是孝悌的精神。我們自己的學校、我們的同仁,就像我們的家人、兄弟姊妹一樣,家醜不可外揚。其實當我們在批評、在取笑,甚至毀謗我們的同仁,這個話講出去的時候,我們來觀照一下,我們的內心踏實嗎?我們的內心輕安嗎?當我們做錯了、講錯了話,我們有沒有感覺到我們自己在墮落、在退步?夫子有句話很值得我們在人生的修學道路當中時時提起觀照,「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什麼時候有進退?當我們的念頭不對、當我們的一言一行不對,一個動作、一個念頭就有進退。而一個人能觀照到念頭不對的時候,他的言行就不可能出大狀況。所以一個人修行、修身,最根本的是觀照我們的起心動念。

  當我們對人有懷疑、有對立、有不滿,這時候我們的道德、學問已經在下降了。所以古話說「學問深時意氣平」,有學問的人絕對不會看這不順眼、看那不順眼。諸位老師們,我們靜下來想想,我們心中有沒有看什麼不順眼,有沒有?假如有,我們讓它放多久?放兩年了?有沒有放五年了?當我們把別人不好的行為放在心上忿忿不平,很看不順眼,其實我們這個心態就沒有做到《弟子規》。當一個人時時心裡面都是這些別人的過失,他的身心會不會好、會不會健康?他的人生會不會幸福?不會。當他的心態不對,影響身體健康,沒有做到《弟子規》說的,「身有傷,貽親憂」,所以控制不了脾氣,就是不孝。我曾經聽師長講到一段話,他說最傻的人就是把別人的過失放在自己純淨純善的心中,這樣傻不傻?有。要不要繼續傻下去?當然不願意。

  學習就是直下承擔,道理對了馬上從善如流。這個時候人生就在這個態度當中就轉過來,好日子就在這一念當中就現前,哪有那麼複雜?但往往我們聽到這些好的道理的時候,我們都是:好難!做不到,再三年再說,再讓我好好學習學習,努力努力。現在都不能保證轉得過來,那三、五年以後怎麼保證?

  所以我們學習的心態要學習顏回,你看夫子這麼多弟子,結果人家問夫子:你的學生有沒有好學的?夫子馬上說,有顏回者好學。諸位老師,這段話我們讀過沒有?讀過。那這段話對我們人生有沒有啟發?沒有嗎?每天發生這麼多事情,那都是佛菩薩在給我們表演,結果我們都沒有反應。你看夫子三千弟子,結果顏回好學,我們得到的啟發是「不好學是正常的」,這樣要找藉口很容易。當一個責任擺在我們面前,是找藉口容易還是承擔容易?你看找藉口可以一千個、一萬個藉口,但承擔就是一個決心下去。我們覺得找藉口難,找藉口很複雜,講了之後心裡還虛虛的,講完之後還要去跟人家解釋半天,太累了,直下承擔。人有善願,天必從之。

  你看顏回給我們人生什麼啟發,是要效法他的好學,我們人生的態度是「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諸位老師,我們現在整個班級裡面,我們有沒有教給孩子,面對任何狀況出現,第一個念頭就是解決它。我們教給孩子這個心態沒有?假如沒有教給孩子這個心態,那他的人生絕對不可能會有成就。因為現在的社會誘惑很多、挑戰很多,他假如是退縮、逃避,他的人生不知道會退到什麼情況。所以這個心態重要。

  曾經日本跟中國大陸的華人小孩,有一次在草原上一起辦了個營隊。結果開在路上,因為地太泥濘,車子開到陷在泥沼裡面去,結果中國的小孩跟日本的小孩反應不一樣。日本的小孩馬上下車,脫掉衣服推車,甚至還拿著衣服墊在輪胎下面,做什麼?讓它有更強的摩擦力能夠突破泥沼的障礙。我們炎黃子孫中國人培養出來的孩子,坐在車上哭:「怎麼會這樣?怎麼今天會碰到這樣,車子到底開不開得走?」你看,假如是這樣的情況,那我們華人還有未來嗎?

  我們曾經看過,香港有個華人他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到華人是擁有全世界唯一一個五千年不斷的文明智慧,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但這麼高度的智慧文明卻教出了最短視的一代。短視到什麼情況?短視到會為了幾百塊錢、幾千塊錢,把自己最親的父母、爺爺奶奶給殺了。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五千年的智慧,我們沒有把它承傳下來。我們沒有承傳下來,請問我們把什麼傳給了小孩,而讓下一代居然出現這樣的行為出來。我們教給孩子的不是道義,而是功利。這樣出來的社會狀況,我們有沒有責任?我們當然有責任。聽說現在連幼兒園都在教導競爭、教導功利。

  所以《孟子》開篇,一打開來我們就看到那一句,「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現在這句話我們還可以延伸,「上下交征利,而家危矣」。你看現在只要父母有錢,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時候,他的孩子腦子裡在想什麼?在想著我如何分到更多的財產。今天早上我們悟道法師也提到恐怖分子,現在誰在培養恐怖分子?我們的家庭在培養恐怖分子,我們的學校在培養恐怖分子,因為他只要唯利是圖,他走到哪都是危險人物。

  剛剛講到的,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解決問題的態度,面對問題,直下承擔。顏回顏夫子,夫子有一段話提到顏回的學習態度,「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夫子跟顏回講道理,講了大半天、一整天,顏回沒有半句話,都是一直點頭:「是,老師您講的很對,好!」都是這樣,不違如愚,看起來好像都不會反應,笨笨的。但是「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退就是講完以後,觀察他回去以後的狀況。私,私就是觀察他處事待人接物的狀況。亦足以發,發就是去力行,真正去實踐。「回也,不愚!」這個發,就是學一句他就去做一句。所以夫子很欣慰,什麼是好學,學了以後馬上用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當中。

  諸位老師們,這個馬上不是等我們回去在工作當中再轉,而是當我們聽到這個道理,人跟人要信任,不應該有對立、衝突,我馬上轉念,念頭一轉,回去自然就做得出來了。我們剛剛聽到,最傻的人就是把別人的不好、過失,放在自己純淨純善的心當中。那我們不想再做這麼傻的人,你看馬上轉念頭,往後面對人群,自然就不會是這個態度。

  剛剛我們也提到,要當個好老師,首先當個好學生,我們面對《弟子規》,每一句我們都要觀照我做到沒。像《弟子規》說到「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諸位老師們,我們剛剛這一堂課,蔡老師嘮叨了不少,大家心情好嗎?聞譽恐,聞過欣,我們假如聞過了都欣不起來,請問我們能教出「聞譽恐,聞過欣」的學生嗎?所以,我們什麼時候欣?往後黑板上的每句話我們都要欣,都要很高興。但是大家也不要硬裝出笑臉出來。好,那我們這節課先上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