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7年淨宗弘法大會—飲水思源 知恩報恩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7/12/14  新加坡博覽中心第二廳  檔名:52-241-0001

  主持人:掌聲歡迎蔡老師。同蔡老師一起來的,有鍾茂森博士、楊淑芬老師,我們也給他們非常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我們的貴賓也有新加坡淨宗學會總務李文發居士,謝謝大家。現在恭請蔡老師上講台來,我們大家一起問候蔡老師好。

  蔡老師:大家好,諸位法師、諸位長輩、朋友,大家下請坐。

  主持人:我想大家對這位總是笑臉迎人,非常和藹可親而長得很緣投的,台灣話的意思,就是很英俊的意思。對這位蔡老師肯定都不會陌生,現在我就很簡略的向大家介紹老師的履歷。蔡老師生於台灣,畢業於台灣逢甲大學資訊專業,和台南師範學院教師班,他曾任小學教師。由於他覺得聖賢教育的重要,就辭去老師的工作,專程到澳洲淨宗學院學習佛學文化,並拜師徐醒民老師學習儒學,一心專志願為弘揚經典。蔡老師現任中國安徽廬江文化教育中心訓導長,中國地質大學人文經營經管學院,外聘高級講師,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高級講師。二00三年蔡老師於海南島和楊淑芬老師一同創辦了,「海口孝廉國學啟蒙中心」。在二00五年蔡老師應邀赴馬來西亞孔子學會,新加坡南洋小學,和印度尼西亞多元文化協會講學。同年他也到台南和高雄舉辦為期十一天的《弟子規》細講講座,和三天認識《弟子規》課程。也在同一年,他受邀赴墨爾本大學和雪梨大學,舉辦系列「幸福人生講座」。

  自二00五年起,蔡老師也應邀於傳統文化和和諧社會為主題,在多所中國高等學府展開演講。這一系列的演講,在中國得到非常大的認同以及反應。在二00五年十一月起至今,蔡老師長住安徽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培養骨幹教學,現在已經培養第四期學員。二00六年十月,蔡老師與廬江文化教育中心與其他幾位主要領導,共同在法國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總部,就湯池人民學習《弟子規》的情況,向該會的代表做會報。從二00六年開始,蔡老師長期在海峽兩岸講授中國傳統文化。二00七年他與廬江文化教育中心領導,共同與馬來西亞全國校長職工會,簽訂了五年的中華傳統文化師資培訓計畫。聽過或看過蔡老師講課的人都知道,蔡老師講課非常的真誠,內容精彩,言語幽默,注重身教、言教。好,現在就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請蔡禮旭老師開講。

  蔡老師: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剛剛聽到主持人這段對末學的介紹,感到非常的慚愧,因為自己的德行、能力都很差。我記得在整個成長的過程當中,幾乎沒有參加過比賽,沒有得什麼獎,也算比較沒有信心。記得印象比較深,參加過幾次比賽,第一次在大學的時候參加辯論比賽。大家一聽辯論那個口才一定很厲害,其實是因為學長找不到人參加,所以才來找我。因為自己又不會拒絕別人,尤其又是自己的學長,就勉為其難答應去比賽。結果規定要講十五分鐘,講了七、八分鐘就沒詞兒了。最近常在大陸,所以北京腔比較明顯一點,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因為規定十五分鐘以後才能夠下台,講到一半講不下去,所以只好在那裡罰站七、八分鐘。但是站歸站,總要有點表示,所以只好開始傻笑,就這樣撐了後半場。人生發生什麼事,都是好事,從大學就開始練傻笑,練到現在才能夠笑得這麼傻。

  另外有一次比賽,剛好大學畢業以後,在師父的教誨之下有點開竅,知道教育工作非常重要,選擇考師資班,到了台南師範學院念了一年的教育學分班。那個時候運動會有八百公尺接力,我也去參加了,得了第三名,因為只有三隊參加,所以拿著銅牌不知道要高興,還是要難過。大家對我的身世也都比較了解,念初中、高中語文程度都很差,記得高中還有次月考,考了全班倒數第二名。今天假如不是因為遇到師父的教誨,遇到佛陀、聖賢的教誨,我們真的不了解自己,甚至於對自己都沒有信心。俗話常說「扶不起的阿斗」,其實當我們對自己都沒有信心的時候,我們就是阿斗。縱使佛陀、孔子在世,都不見得能夠幫得上我們,唯有自救而後天救,唯有自助而後天助。而當我們自暴自棄,這個時候誰也使不上力。

  我們什麼時候了解了自己,而且是正確的了解自己。我記得在念大學的時候,很多同學發一些心理測驗的題目,題目可能有幾十題,做完以後會給你評分,然後判斷你的個性。比方說得了五十分,你的個性很像孔雀型的,你得了六十分,後面的評語說,你很像無尾熊型的,或者你很像老虎型的。那個時我們拿著這個心理測驗,還告訴同學說,你看我很像老虎、我很像無尾熊。《三字經》告訴我們「人不學,不知義」,人不學聖賢經典,真的不知道如何做人,居然做到跟畜生很像,然後到處告訴別人,還很高興。所以人道真的要能守得住,必須要有聖賢教誨才好。

  因為我記得在念一些教育心理學的時候,看到這些心理學的理論,他們是拿著老鼠、拿著狗、拿著貓,做出來的實驗結果,拿來教人。諸位長輩、朋友們,拿做動物出來的實驗,拿來教人,請問會教出什麼結果來?就好像我們現在在設定目標,我們將變成什麼?目標是動物,這樣子一不小心教出來,就比不上動物!這是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而我們用這樣的方法去教,我們很冷靜的來觀察一下,現在的下一代,他們處世做人的態度,是像《三字經》講的「三才者,天地人」。是他們定位自己,我是萬物之靈,要把天地無私的德行,演出來的人生態度;還是變成只有自己,只有欲望一樣,跟動物相同的處世做人態度?今天下一代的結果,跟我們上一代為人父母、為人老師,怎麼樣去教、怎麼樣去引導,息息相關。並不代表我們為人老師、為人父母,就已經懂得如何教育好下一代。要懂得如何教育下一代,必須要有學習,要有真實的智慧,看得深遠。

  剛好我們見到一位母親,她在我們鎮民學校。我們在湯池鎮,每天都有課程在鎮民學校裡面開展。這位母親她還是老師,她的孩子在門口那裡耍賴不肯回家,這個孩子差不多兩三歲而已。母親三請四請喊了好幾次,孩子依然如故在地上打滾。當下因為有很多人已經聚過來,他的媽媽覺得沒有面子,突然好像想了個妙計,然後笑容有點詭異,看著旁邊的人,從自己的皮包裡面拿出了一支棒棒糖。棒棒糖拿出來以後就擺在孩子的面前,這個孩子本來還在那裡滾,突然看到棒棒糖兩個眼睛就動也不動。媽媽慢慢的把棒棒糖拉起來,就看到這兩三歲的孩子的身體慢慢的抬起來,就站起來。諸位長輩、朋友,請問這個動作我們在哪裡見過?這個動作像不像在動物園裡面?還是雜技團那些動物表演的鏡頭很相近?而這個動作做完以後,這個母親覺得她很有本事,對著孩子說,想不想吃糖?這個孩子頻頻點頭,想,想就跟我回家。孩子乖乖的,就跟在屁股後面回去了。這位母親還轉頭微微一笑,雖然她沒說話,那個笑就表示說,你看我有本事!

  從這裡我們來思考一下,一支棒棒糖跟媽媽的話,放在天平上面秤,誰比較重?這個孩子才兩三歲,媽媽已經比不上棒棒糖。那往後還有更多物質上面的享受,絕對大過於爸爸媽媽的話!我們今天引導孩子要從心地引導,心地去教導,不能只看到他聽我的話,到底是聽父母的話,還是聽棒棒糖的話,還是聽欲望的話?我們今天沒有透過古聖先賢的教誨,看事物看在表面當中,沒有真正看到根本的心地上去。在經典當中有說到,「得乎道而喜」,他是因為行了孝道、行了善道,他內心很高興,他的高興能延續長長久久,因為跟他的本善相應。而我們現在人追求的樂,它是很短暫的滿足、刺激而已,這個不叫得乎本性的喜,而是得乎欲望的喜,叫得乎欲而喜,悲哀!他自己的悲哀跟他家庭的悲哀,很可能就要開始了。我們教育孩子,一定從他的心地上要看得明白,不然有時候我們父母、長輩,費盡一生的心血教育孩子,假如沒從心地根本看,很可能徒勞無功。到頭來覺得我養了兒子學歷這麼高,怎麼不孝順我?

  有個單位的主管,他有兩個孩子,大兒子比較會念書,小女兒反應比較沒有哥哥這麼好。諸位長輩、朋友,假如我們兩個孩子是這種情況,我們會比較疼哪個孩子?會疼哪個?我們每個對孩子的態度都影響他一輩子。不要說對孩子,對我們的員工,對我們團體裡的人,我們的態度就影響著他們的未來。我們今天當主管、當領導面對員工很平等、很真誠,員工的向心力就很強。但是假如我看得順眼的就很疼愛,看不順眼的員工,我就排斥他、不提拔他,那這樣心偏了以後,對任何人都沒有好的幫助。這些道理,經典都講透了,《大學》裡面告訴我們,「欲齊其家者」,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家道綿延百代不衰。但「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我們有了好的德行,子孫效法家道就綿延不絕。而怎麼提升德行?「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我們的心要平等,不可以偏頗,要真誠。這個心一偏,我們就不是真實的智慧去引導孩子,我們智慧不見了,不可能引導孩子正確的人生理智。

  這個父親他對大兒子非常照顧,對女兒,他就覺得說你讀不上來,讀個專科就好了。大兒子想念多高,他盡心盡力讓他念,結果這個孩子最後讀到博士。我們很可能會覺得說,他博士畢業很好,但其實我們忽略了,他雖然有博士的學歷,但是他的心性在這十多年來,是在進步,還是在退步?可能父母、長輩,甚至老師都不清楚。老祖宗教誨我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這十多年來他的心境、心性,不可能是維持在原地的。那我們冷靜來看,這個孩子成績好,我們就寵愛他,家裡的活都讓妹妹幹,妹妹反正她書讀不好。而這個時候哥哥長的是傲慢,妹妹很可能就比較自卑。父親心平不平等、心正不正,直接影響到他家能不能齊、家能不能和睦?這個女兒被忽略了,她比較自卑,那是還好一點的情況。假如她個性比較強,父親對她偏心,她反而對父親不諒解,甚至會有對立。

  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對他的父母對立,甚至有怨言,我們有時候會覺得這個孩子不懂事,會責怪這個孩子。但是事物我們要從幾個面去看,父慈子才會孝,父親、母親把做人以身作則做出來,孩子潛移默化就學習到;但是父親偏心,孩子的人格就受到影響。而當我們看到青少年他對父母有衝突感,我們的心很痛,因為一個人最親的就是他的父母、就是他的老師。而當他對父母、對老師那分天性的親愛,慢慢消失的時候,他的人格會扭曲掉,他這輩子都不可能快樂,不可能真正打從內心的喜悅。因為自己是從事教育工作,而又常常聽到師長教誨我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覺悟的人,時時看的是一個事情的根源在哪裡,從原因當中努力,就能夠扭轉不好的情況,可以扭轉乾坤。而一般的人,他不從原因當中去解決,他只看到一些現象,然後自己就很擔心、很害怕。

  我看到報紙上說到,有些青少年對社會不滿,然後拿著一把火把一排的機車,把它給燒了。我們在報紙當中看到這個情況,我們對這些青少年,我們是一種指責、一種批判。還是我們心裡想這些孩子,人不學不知道,他們可能缺乏了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愛,好的學校教育,好的社會教育。我們從這裡去體恤這些犯錯的人、犯錯的孩子,我們跟他就不會有對立,我們對他們就懂得寬恕、懂得包容。才能夠再把這些錯誤的人、誤入歧途的人,再把他們引導到人生正確的道路上面來。而這所有的人跟我們都是一體,整個社會是一體不可分的,就好像一個身體一樣。身體任何一個地方受傷了,我們沒有其他想法,就是好好的把傷口包紮好,照顧好它,讓它能夠復原。犯錯的人都能夠轉惡為善,我們社會治安才會好,我們整個社會才會愈來愈和樂、幸福。所以師長常常教誨我們,「心淨國土淨,心平天下平」。

  我們首先把所有對人的批判、指責放下,平等、真誠去對待他們。確實是一體,當犯錯的人不回頭,這個社會治安不可能會好,我們縱再有財富、再有社會地位,我們的身心也不會安定的。而這個社會一體這種感受並不困難,我們從自己的身體,今天右腿化膿、流血了,我們一定馬上眼睛跟腳跟手完全的合作,甚至跟神經一起合作,馬上能找到傷口,找到藥把它敷上去,因為是一體。大家有沒有看過右腿受傷了,然後右手開始跟右腳談價碼:我可以幫你擦藥,不過一次要一百塊錢,沒有這種事。還是眼睛也會跟右腳說:我也要一百塊錢,我才肯幫你去拿藥。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個人右腳受傷了,然後嘴巴在那裡破口大罵:痛死你好了,活該。假如這個人這樣,可能他得要送精神病院,那不大正常。都是沒有條件的去愛護、去幫忙受傷的部分。我們整個社會也是如此,應該用同體的心去幫助家庭裡面走錯的人,去幫助企業裡面走錯的人,去幫助整個社會誤入歧途的人。

  我們在祖國大陸,海南地區有非常多,有仁慈心的這些司法界的人,他們都是監獄系統的領導。我們第一次跟這些長者接觸的時候,聽到一句非常感動的話,他們說當看到這些在監獄裡面改造的人,之後又犯錯,回到監獄裡面來,他們覺得很難過,他們覺得是他們的責任沒有盡到,沒有好好幫助這些人。我們聽了當時候,真是感動得眼淚都掉下來,真的,都是效法古聖先賢的精神。就像堯帝一樣,當有人民犯錯了,堯帝他會反省自己,是因為我沒有好好教育好我的人民,這是我的錯,應該是我接受處罰。而當一個領導者有這樣仁厚的心,就能夠把每個人,「人之初,性本善」的那顆真心給喚醒。

  有位監獄長他到廬江文化教育中心,跟我們交流了老祖宗的教誨,回去以後,他反思自己沒有做到君、親、師。君是領導,是以身作則;親是用父母親人的心,來對待自己的部屬;師是諄諄教誨,就像夫子一樣,不疲不厭引導學生、引導員工。這位領導他也覺得自己還沒做到君親師,後來他又回到自己的監區,很真誠的把這些服刑人員給召集起來。這位領導他的名字很有意思,他叫做萬家樂,他爸爸很會取名字,他生出來注定就是要讓萬家都能樂。而確實當他在監獄裡面的領導,能夠用父母的心來愛護這些犯錯的人,確實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的人,只有缺乏愛的人。當這位領導回去以後,對著這些服刑人員說到,「我以前對大家照顧不夠,很對不起大家,我以後會好好照顧你們」。雖然只有短短幾句話,但是非常的真誠,當這幾句話講完以後,當場底下就有服刑人員抱頭痛哭,感受到領導的這分慈愛的心。善心點燃,他們整個地區氛圍、風氣不一樣。

  這些同學們,我們可以稱服刑人員為同學,因為當我們稱他們同學,他們會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來這裡好好學習,好好提升自己的。假如我們稱他們犯人,他們聽起來也很沮喪,所以這個稱呼對他們也是一種鼓舞,也是一種引導。這些同學們主動的組成了一些小組,一般都是有加分,能夠減刑的事,他們才主動去做。但是接下來他們做的這些事情,都是沒有減刑的,他們心甘情願的做。他們組成了愛心小組,專門捐一些錢給裡面的同學,這些同學都已經無父無母,沒有家人的照顧,連生活費都沒有著落,他們主動的兄友弟恭來幫忙。然後還組成撿垃圾小組,他們每天都在整個監獄裡面巡邏,把紙屑撿乾淨。所以我們進去參觀,都感覺不到那是一所監獄,只覺得像一所很寧靜的學校,一進去就受到這個氛圍的感染,很想學習。第三件事,是他們組成讀經小組,他們一起學習《弟子規》、學習經典,非常認真。我們教書的人聽到這樣的情境,都會覺得替他們很憐惜,他們並不是不願意學習,只要有人用父母的心愛護他們,沒有人不願意長進、不願意突破。

  我們在湯池長期楊淑芬老師,有教導當地的孩子學習《弟子規》,學習書法、篆刻。其中有個孩子他本來小學成績不理想,念初一的時候,總分好幾科加起來只有十七分。當我們看到這個十七分的時候,是去指責一個孩子,還是感受到了一個孩子正在自我放棄?當我們是感覺一個孩子自我放棄,而我們又很清楚人性本善,我們會替他著急、會捨不得,這個時候指責就不存在了。後來經過了解,這個孩子五年級的時候,成績在二十名以後。而老師只重視前面二十名的功課,二十名以後放棄了。老師對孩子影響非常大,那個跟對父母很相近,所以老祖宗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當我們為人老師的人,了解到我們對孩子生命當中的長遠影響,我們會自我期許,應該傳道、授業、解惑,應該是平等去愛護這些學生。當我們反而用心的去照顧後二十名的孩子,相信這分愛心會在整個班級傳遞開來,這個時候成績比較好的這些孩子,看到老師這麼諄諄教誨,這麼不疲不厭,他們感動,他們會主動走過來,說「老師,同學還有好幾個要幫忙,我看這位同學就我來負責!」第一個同學站出來了,接著老師這個我來、那個我來,很可能這分無私的愛,會帶給這整個班的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人生態度就是愛心,可能勝過於他考一百分。那些分數對他整個人生往後的成就影響,絕對比不上他心地的態度。

  我自己是比較幸運,因為我小學的成績也很差,但是遇到的老師都是鼓勵我們,並沒有放棄我們。我記得我有位自然科老師葉老師,有一次老師到了我們學校,我念高中的時候,他跟我的導師姚老師一起到高中,高雄中學去辦活動。我看兩個老師來了,非常高興,趕快跑去服侍老師、問候老師,老師們看到我也很高興。但是其實我的成績一直都不是很突出,這個時候葉老師對著我的導師姚老師說,「禮旭,他是屬於大隻雞慢啼這種的。」大隻雞慢啼翻作成語叫做大器晚成。為什麼說大隻雞慢啼?後來我研究了一下,因為那個牠雞太大,牠呼吸要吸好幾口氣才會滿,所以牠要叫以前都得要這樣,然後咕咕咕(大家也給我鼓勵一下),所以要吸很久才叫得出來。當聽到老師說這是大器晚成型的學生,本來還有點駝背,突然怎麼樣?臂膀都挺直起來,以後遇到什麼挫折,想要放棄的時候,就會想到老師的這句鼓勵。

  所以對孩子、對學生,甚至於對我們的部屬,要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批評造成心裡面的隔閡,但鼓勵激發一個人的潛能。我們剛剛強調的面對犯錯的人,面對跟社會有對立的人,我們應該更大的愛心去包容他們。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經驗,都曾經到婦產科嬰兒房外,看著剛出生的這些孩子,大家當然都先急著看:那是我兒子、那是我女兒。但我相信大家去了以後,眼光所注視的,不單是自己的孩子而已,會很自然不經意的,也看到旁邊每張天真無邪的臉龐,我們看了內心都很有喜悅,都覺得很有希望。有沒有人去看的時候,突然告訴旁邊的親友說,你看那個孩子以後是殺人犯,你看那個孩子以後會拿一把火把機車給燒了?我相信大家看每個孩子的臉,絕對沒有說那個人以後會犯罪、犯錯。因為我們從他們的臉龐感受到,「人之初,性本善」。但是為什麼他們後來犯這些錯誤?因為他們缺乏愛,「苟不教,性乃遷」。

  當我們從他無邪的臉龐,再跟現在充滿仇恨、充滿怨言的臉龐,一相比較,我們可以感受得到他在整個家庭、學校、社會,整個過程當中他受到很多的誤導,甚至受到很多的傷害。當他們需要愛,他們去抱著父母的時候,可能父母那個時候情緒來了,一巴掌就給他。父子有親,就在父母不正確的態度當中,一點一滴把它給快要撕裂掉。當他在學校裡面被老師放棄以後,他的心就漸漸的冷漠下來。當我們能真正明白人生真相,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對每個人都是信任,都是希望成就他們的心。明白到苟不教,性乃遷,我們只有憐惜他們,只想著如何協助他們。所以《三字經》這幾句話,對我們整個人生心靈的提升,影響非常大。而真正把這些道理明白了,仁者就無敵,沒有對立、沒有衝突,這樣的心境走到哪裡,「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我們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態度做出來了,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自然上行下效,就承傳這樣和善的人生態度。

  剛剛跟大家提到這位父親,他是一個單位的一把手,但是他教孩子也是心偏頗了,老大傲慢,女兒沒自信。後來這個兒子讀了博士回來了,父親還打算帶著這個博士兒子到處走走,告訴親朋好友,你看我兒子很有本事,博士畢業。可是爸爸這個算盤還沒打好,兒子來找父親,對著父親講說,「爸爸,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死,你又有那麼多的房子跟財產,我看你還是早一點給我!」諸位長輩、朋友,這位博士兒子的話對不對?大家都沒判斷出來,對不對?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第一句爸爸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死,好像也沒錯!對,人生無常,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但是厲害就厲害在每句都沒有錯,但是每句都沒有道義,每句很可能活活把父母給氣死。這個父親聽完這幾句話,心裡面的落差太大,一下子承受不了,都快要進精神病院。他的孩子過了幾天,看父親沒有任何動靜,到郵局去寫存證信函,詔告天下,我要跟我父親斷絕父子關係。你看脾氣有多大,自我太強!

  諸位長輩、朋友們,請問一個人讀了博士有沒有素質?有沒有文化?大家都很無辜的樣子,因為都知道蔡老師比較奸詐,都會挖洞給人家跳,大家很有智慧都不跳。我們思考一下,我們以前都覺得學歷很高,就是有文化。其實我們對很多事物的認知要更深入,要重實質,不能看外表。什麼叫文化?在《易經》裡面孔老夫子說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一個人他每天處事待人接物,讓人看了都會生起歡喜,生起效法之心,他就達到教化家庭社會的效應出來。看到他夫妻和樂,看到他非常孝順他的父母,大家一看太感動!我們應該跟他學習,這叫有文化的人,能感化身邊的人。絕對不單是他讀過幾本書,他有多高的學歷。

  我們很冷靜來看,當他的父親聽到他這麼忤逆的話,而非常難過的時候,他居然感受不到他父親的痛苦。一個人連父親的痛苦都感覺不到的時候,還談得上有素質嗎?素質是愛心,素質是服務人的心。一個人能服務父母、服務家庭,他往後不管到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是行行出狀元。因為只要有這分愛心,他會不斷的去想,我如何能更好的去幫助別人、去愛護別人。有這樣的心,做任何一行絕對有出息,太感動了,下一句不知道要講什麼。這個父親他已經在進精神病院的邊緣,這個時候誰出現?女兒出現。女兒雖然學歷不高,但是不傲慢,比較善良,身邊又有學傳統文化的長者,趕快叮嚀她,在父親這麼困難的時候,你要用至誠的孝心把父親從醫院接出來。女兒帶著女婿走到父親的面前,對父親講「父親,感謝你的養育之恩,我們夫妻倆已經決定,您的後半輩子就給我們照顧,我們不拿你一分錢,每個月再給您五千塊台幣做生活費。」這一片至孝終於把父親贏回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後來他的兒子結婚生了一個小孩,還不滿一歲,已經進醫院開了幾次大手術。我們冷靜來看,他的孩子遭遇這麼多醫院裡面的災難,對他來講、對他的家庭來講,好事還是壞事?可能大家一看會覺得是壞事。我們也想想,其實他自己組了家庭以後,真正的壞事,是他那顆孝心沒有啟發起來,縱使他現在再有錢,那是不斷的在折他人生的福分;而唯有他的孝心啟發了,這才是他家庭最重要的好事。很可能因為孩子接受的磨難,他在一次一次的辛勞、擔憂當中,很可能突然反省到,我的父母在我成長過程當中,不知道也替我擔了多少心,「養兒方知父母恩」。假如孩子的這件事情,能把他的孝心給喚醒,那也是他的人生、他的家庭最重要的轉捩點。我們剛剛講到,的確實長善、展孝太重要,這是內在的喜悅;但是當我們是去長孩子的欲望,那後果不堪設想。

  我記得在深圳看到報紙上報導,一個六歲的女孩在路旁打她的母親,打得鼻青臉腫。什麼事情?因為出去買東西,母親已經沒錢,這個孩子還想買。然後母親勸她,她不肯,而且還發怒把母親打得很嚴重。旁邊的人看不下去了,「妳這個女兒太不像話,妳應該給她處罰教訓一下」。這個媽媽說,我捨不得打。我們看到的是六歲的情況,這是結果,原因出在哪?因為要自己的欲望而完全不聽父母的話,甚至還傷害父母,這個因是種在幾年前,很可能是在她一兩歲的時候,當她走到百貨公司,看到東西在那裡哭著、喊著要媽媽買。媽媽說家裡面有了,不要再買了,「我不管,我一定要買」,而且還在地上打滾,大吵大鬧。旁邊的顧客眼光都投射過來,都圍過來了,這個時候媽媽覺得沒面子,趕快說好了,給妳買了!突然孩子從哭得唏哩嘩啦,馬上笑容就出來,破涕為笑。當我們看到孩子這個笑容,請問她是真正快樂嗎?她那是欲望暫時滿足而已。

  說實在的欲望怎麼滿足得了,她一兩歲是要玩具,到了初中、高中,可能是要父母讓她出國遊學。母親說我收入有限,沒錢提供你出去。她可能跟母親講,我不管,我的同學有出去。同學跟你的家境不一樣,「我管不了那麼多,不然妳去跟銀行借」。就是要滿足她的欲望才行,所以根源都在小的時候。我們要冷靜的看,孩子的笑臉是行善的笑,還是欲望的笑臉。我記得我小的時候也跟媽媽要過東西,那時候媽媽在看書,我在旁邊哭、喊。媽媽很有定功,可能看過關公看《春秋》,所以聚精會神理都不理我。我一看媽媽不動,只好拿出最後的秘密武器,躺在地上打滾,滾了十幾分鐘,開悟了。開什麼悟?第一地上很冷,因為是冬天,所以怕感冒。第二其實打滾也滿累的,還是保持體力好了,就趕快爬起來,拍拍屁股就走了。我媽媽很有智慧,她也不看我。假如這個時候媽媽看我爬起來說,你看還是我有本事!你動不了我。可能這個兒子說好,下次再來挑戰。反而媽媽愈不看我們,我們更慚愧,更覺得無理取鬧。父母很有做事、做人的原則,孩子就不敢造次、不敢亂來。之後就不用這種卑鄙的手段來要求了,自然好好怎麼做、怎麼順著父母教導,來立身處世。

  我們剛剛提到的,做出來的動物實驗,往往都是用欲望去引導這些動物。而人是萬物之靈,應該引導的是他的善心,是他的智慧、德行才對。我們記得小時候,一到吃飯時間,爸爸馬上帶著笑容:來,趕快去叫爺爺奶奶吃飯。我們在家庭、在學校裡面,只要被叫到名字都很高興,覺得自己很有用處、很有價值。走出家門因為跟爺爺比較有默契,都知道老人家今天可能會在哪裡,跟他的老朋友下棋。找到爺爺了,我們嘹喨的聲音說到:爺爺吃飯了。這個聲音爺爺聽到了,馬上從座位當中站起來,面帶微笑對著這些朋友:我孫子叫我吃飯了,對不起,我先走了。而這些長輩也很妙,他們聽到人家的孫子喊爺爺吃飯,他們不經意也露出了笑容。得乎道,得乎孝道了不只自己高興,不只父母爺爺奶奶長輩高興,所有看到、聽到的人也都產生共鳴,露出微笑來。我看到諸位長輩、朋友,現在底下也是露出笑容。所以我們小時候對爺爺奶奶這分孝心,這個快樂留在我們心裡一輩子。而留在爺爺奶奶的心中也是一輩子,甚至於留在所有看到的人心中,很可能對他的人生都是一種啟發。

  我們能時時從心地去看、去了解自己,而這些態度,假如沒有接觸佛陀的教誨、接觸聖賢的教誨,我們這一生真的連自己都不了解,連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樣去成就、去提升自己。當我們看到《大學》開篇,告訴我們的人生真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我們了解自己本有明德,明是智慧,德是德能、福分。佛陀也教誨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的智慧、德能、相好,跟佛菩薩、跟聖賢人是無二無別。從這些寶貴的教誨我們開始找回自性,我們的人生從此懂得轉惡為善、轉迷為悟。我們對聖賢、佛菩薩,對我們的師長生起了一種感恩的心,因為沒有他們,我們的人生很可能不堪設想。所以為什麼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沒有這些聖哲人的教誨,我們很可能是非、善惡、邪見都分不清楚,只能隨波逐流。我們好不容易能得人身,又能身為炎黃子孫,擁有最璀璨的民族文化,這麼寶貴的機會,很可能當面錯過。

  師長弘揚儒道釋三教的教誨長達五十年,師長是把孝道、師道完全給我們表演出來。因為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根本,孝道、師道,還有因果的教育。而師長一生盡力,為正法、為佛法、為眾生,這就是最徹底報父母的恩德,報佛陀、聖賢,報所有祖師的恩德,以至於報所有國家眾生的恩德。因為老人家非常深刻感受到,我們傳統文化對德行的啟發。師長說到,因為有接觸了幾個月我們老祖宗的教誨,這個德行的根紮下去,這輩子面對許多的誘惑、挑戰都能夠突破,都能夠不染著。由於這分對自己民族文化的感恩心,師長在自己的故鄉,安徽廬江建立文化教育中心,在文化教育中心弘揚儒道釋的教誨,尤其弘揚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根本,最核心的是孝道,我們今天對自己的德行,以至於對整個家道的承傳,最重要的要把孝演出來。

  記得有一次我們坐飛機,旁邊坐個老太太,她可能是第一次坐飛機,安全帶不是很會用,我們主動給老人家扣好,老人家很純樸,笑一笑說謝謝。在過程當中很自然的跟老人家交談起來,那個時候天氣也不冷,但是看到老太太衣服穿得很厚,看上去應該四、五件跑不掉。我們就問她,說老太太,妳熱不熱?她說不熱,因為我最外面這件是我兒子買的,再翻到第二件,這件是我媳婦買的,接下來再翻第三件,這是我女兒買的。我們都感受到老人家非常的喜樂,她的孩子很孝順。後來下了飛機,長者很親切還問我們:你們有沒有車子來接送?我的兒子、我的孫子他們一定會來接我,順便可以送你們一程。跟老人家道謝,我們有車來接。老人家很客氣的微笑以後,就先走了。出了接機室,突然我們聽到很嘹喨的小孩聲音,喊得很大聲說到,奶奶,奶奶,看到孩子很歡喜、高興的,來迎接他的奶奶。當我們每個家庭都是把孝道給承傳下去,這個家就安定,這個社會一定會非常祥和。

  我們在廬江文化教育中心,每一年的除夕早上,我們都是祭拜萬姓祖宗。我們幾百個同仁用至誠的心,感恩我們的祖宗、聖賢。當下那個氛圍我們都感覺到,祖宗冥冥當中在護念我們、在加持著我們。我們同仁有個家庭來了九口人,父母、哥哥大嫂,還有他們夫妻,還有兩個姪子、姪女,還有他自己的女兒,剛好九口人。拜完萬姓祖宗,他的父親把爺爺、奶奶的牌位帶來了,把爺爺奶奶牌位放好,父親帶著兩個孩子,一個家族九口人,對著爺爺奶奶的牌位三跪九叩。之後兩個孩子請父母上座,也給兩位老人三跪九叩,感謝父母養育照顧。接下來我們這位同仁請他的哥哥大嫂上座,他們給哥哥大嫂磕頭,感謝哥哥大嫂對他們的提拔照顧。之後又到了他們的下一代,拜他們的父母。整個過程是他的父親給我們分享,這位老人家上台來,從一開始講,十多分鐘裡面,我們沒有看到這個老人合起嘴來,這十多分鐘都是帶著笑容合不攏嘴。

  又說到過年期間,孩子端著熱呼呼的溫泉水,給他們兩個老人洗腳。幸好生了兩個孩子,這樣洗起腳來比較方便,一個人可以洗一隻,假如生三個就比較麻煩。大兒子跟二兒子幫父親洗,大媳婦跟二媳婦幫母親洗,而且旁邊還有孫子拿著毛巾,還有拿著熱的溫泉水,等著要再加熱水,這可算是六星級的服務,這是錢買不到的服務。接著洗完以後,兩個老人樂呵呵的先進房間去了。第三代看到了,很自動的也去打了溫泉水,他兩個姪子年齡比較大,十三、四歲以上,進去幫他的父母親洗。我這位同仁看了也很高興,也進了他自己的房間。結果過沒有幾分鐘有人敲門,他一打開門,是他的姪子跟姪女又打了熱水,要來給他的叔叔嬸嬸洗腳。我們看到整個孝悌的氛圍,從他們家承傳下來。

  曾國藩先生曾經提到,他在官場上,在很多照顧人民、接觸社會大眾過程當中,體認到一個家族要綿延長久都不是偶然。他看到太多大商人、大官一代都過不了,而能過三、四代的一定是勤儉傳家。能到五、六代的,一定是非常的純樸,非常謹慎的家風承傳;而要超過八代、十代的,一定要孝悌傳家。所以老祖宗教誨我們,「孝悌為傳家之本」,其實不只家庭要孝悌,以至於企業也要有孝悌承傳下去。推衍到各個宗教、團體,唯有能孝順佛陀、孝順他們的聖哲人,才能夠把正法不斷的弘傳開來。而所有的同參道友一定是有悌,「兄道友,弟道恭」的精神。「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所有四眾弟子一家人,兄弟姊妹互相扶持,只想著如何成就、隨喜對方。而孝悌要傳得下去,最重要的要以身作則,孩子在潛移默化之下自然就學習了。

  我們曾經聽一位老師,這位老師現在也在廬江學習。她剛大學畢業,可是一了解到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在弘揚傳統文化,她自己很好的收入放下了。當她提到他小時候的一些情境,我們也深刻感覺到,會走向為自己民族文化弘揚的這條路上來的,一定都有孝心。因為有孝心的人一定有愛心,他會把對父母、對兄弟、對家人的這分關愛,很自然的轉移到對領導,以至於對同學、對朋友、對同事,因為他的善心自然已經內化了。一個人處世待人的態度,跟他的家庭息息相關。她提到小的時候,有一天看到母親在為自己的奶奶,就是母親的婆婆剪腳指甲,剪得很仔細,這個孩子看了,感受到媽媽的孝心,很感動。隔天母親走到客廳,突然看到她這個小女兒,又拿著指甲剪在給她奶奶剪指甲。媽媽很緊張趕快要過來制止:奶奶昨天才剪,你怎麼今天又剪?仔細一瞧,小孩的技術不錯,已經流血了。奶奶已經被剪流血,還繼續給這個小孫女剪,當媳婦要阻止的時候,這個奶奶跟媳婦示意:讓她剪、讓她剪。我們非常感動,爺爺奶奶、家裡的長輩為了成就我們,居然忍受血肉之痛。

  說到這裡我就很慚愧,因為我爺爺的腳指甲是我包了,爺爺因為一輩子都是幹粗活,指甲特別厚。每次要剪腳指甲,我就趕快衝在第一位來幫爺爺服務,爺爺看到孫子來了也很高興。可是那個時候沒有智慧,因為又厚又硬,一定要先泡熱水,泡軟了以後剪才好剪。那個時候不懂,爺爺也沒有說話,我就使出全身的力量幫他剪,所以當剪斷的時候,聽到啪的一聲,也會聽到啊的一聲。諸位長輩、朋友,人生有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自己做錯的事,希望別人不要再做錯;自己走錯的路,希望自己的後代子孫,他人不要再走了。諸位長輩、朋友,以後幫家裡長輩服務,一定要先泡熱水才行。

  很自然的小女孩效法了,而這個奶奶很有意思,隨著小孫女年齡增長,有時候念高中、大學,已經在學校外面租屋,必須禮拜六、禮拜天,甚至個把月才回來家裡一次。家裡人一看,老人家指甲長了,我們幫你剪,她都說不用,要等小孫女回來再剪。孫女愈來愈體恤她的奶奶,現在服務不只是剪腳指甲,還幫奶奶摳耳朵。她在敘述她在幫她奶奶掏耳朵的時候,我看到她眉飛色舞在那裡說,「奶奶年紀大了,跟小孩一樣很可愛,每次幫她掏耳朵,因為很舒服,奶奶就睡著了。」我深怕把奶奶給吵醒,我就躡手躡腳,非常輕手輕腳走下她的床,看到奶奶熟睡的臉龐,她非常的安慰。我們看到一個大孩子,她體恤她的奶奶,這麼細心、這麼有耐心,她出去工作,怎麼可能會做得不好!怎麼可能會對客戶服務不周!所以仁愛心從孝出發。我們看到的父親、母親給孩子好的榜樣,自然上行下效。

  曾經聽到一位長者,他已經七十多歲了,他記憶很深刻,他的父親每天早上起床,然後到奶奶的床前問好、問安,幫奶奶打洗臉水。等把奶奶照顧好了,接著很歡喜的把奶奶的便器扛在肩上,自己扛去清洗。小孩其實都在潛移默化當中,在體會、在觀察,他們看著父親去清洗奶奶大小便的桶子,拿著稻草在那裡刷,刷得很用心、很用力。刷了好一會,都會有個讓他們兒女非常深刻的一個動作,就是他的父親把尿桶往自己的鼻子靠近一點,聞一聞。假如還有味道,他爸爸又趕快使勁的刷乾淨,聞了沒有味道,當下父親才覺得很踏實,再把便器扛回來,數年如一日。孩子在這種潛移默化當中,孝心長養起來。這位長輩對待父母非常孝順,後來他四十歲的時候得了胃癌,而他最放心不下的,還是他的父母。後來醫生已經判他幾個月的生命而已!他趕快給學校(他從事教育工作)請了幾天假,坐火車回到自己的老家。當回去看到父母心裡很安慰,當天吃著有媽媽味道的菜,也吃得特別多。

  突然他心裡一想,我這段時間幾乎沒有胃口,怎麼今天吃得特別多?突然心裡有一分明白,原來身體受心理的影響非常大,我只要想著好好活下去,不能讓父母傷心。我只要好好的,每天盡我的愛心,去愛護我的家庭跟學生,我相信我的身體會更好。他回到家以後也不去做檢查,他盡心盡力去愛護他人。後來過了半年多了,醫院打電話來奇怪,他怎麼都沒有來做檢查?長者說到我也不管它了,我好好的,吃也吃好,然後心裡都常保快樂自在。醫院請他來做個檢查,了解一下情況,結果去做檢查,他的胃癌已經沒有了。所以整個癌症很大的一個原因,跟情緒、跟心理有直接的關係。而這分孝,不只讓他的下一代成就起來,還讓他的女兒,因為孝心而讓人生的災難化解掉了。

  我們感受到了孝道對家庭的重要,而其實孝順父母不難,只要我們真正深刻體會到,父母對我們那分至愛,我們那種天性的孝心就會引發起來。我們想到母親懷胎十月,我們曾經聽說,當面臨難產的時候,媽媽直接的回答都是先救孩子。感受得到母親從知道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在懷孕的時候就從來沒有把我們忘記,都把我們的生命看得比她們的生命更加重要,她們時時準備好為自己的孩子做犧牲奉獻。在整個懷胎的過程當中,嘔吐的不舒服,以至於後面幾個月真的是連翻身都很不容易。而生產過一次鬼門關,那是人世間最痛的一個經歷,比癌症還要痛。但是所有的母親,當她們經歷了這樣的苦痛之後,等孩子生出來了,下一個念頭已經忘了自己的不舒服,馬上是想到孩子健不健康?母親這一念心,那是至誠無私的愛,那是沒有辦法用物質來衡量,是無限的。母親這分心,就值得我們一生去孝順父母。

  更何況養的功勞比天大,養育過程的辛勞又不知道大過生育多少倍。當我聽到一位母親,她的孩子才幾個月,她有一天很認真的跟我們說到一段話,她說她孩子的大便不會臭,還感覺是香的,我聽了很驚訝。後來她接著說因為小孩子剛出生,深怕他整個消化系統不好,而當看到孩子大便出來,形狀很好,代表他的排泄很正常。當下母親早就已經忘了髒不髒,只想著孩子健不健康而已。我也曾經聽過一個父親提到,他說他還沒結婚以前,有個朋友抱著他的小孩,到他們家去玩。這個孩子不小心,把黃金在他們家的房間裡下下來了,他說每次走過那個房間,就覺得有臭味。可是後來他自己有孩子了,他的孩子不知道在家裡面,多少個角落都下了黃金,他就不覺得臭。他突然也開悟了,你看別人的孩子就會臭,自己的就不會臭。所以我們也應該以愛自己孩子的心,去愛天下的小孩,這就是菩薩行,這也是我們祖宗最好的子孫。因為我們的祖宗時時想的,都是整個民族愈來愈綿延興旺下去。

  在我們小的時候,三歲以前行為能力都是比較缺乏的,以至於很可能母親耗了幾個小時,做出來很營養的食物,孩子粗魯,一不經意的就把食物給打翻。幾個小時的苦心,我們的父母沒有任何的埋怨,趕快收拾好又去做這道菜。因為他們的心上對我們沒有嫌棄,只有愛護跟成就。而當在夜晚的時候,父母可能怕我們尿床,半夜還得叫我們起來上廁所。以至於怕我們著涼,他們在天氣變化比較大的春秋之際,都要蓋著比較薄的被子,等半夜凍醒了,趕快起身把我們的被子再蓋好,父母才安心再去睡覺。在我們整個成長的記憶當中,在許多半夢半醒的夜裡,父親那隻大手拉起棉被。以至於在我們發燒的夜晚,不知道多少次,父母的手放在我們的額頭,深怕我們繼續發燒。而當我們退燒了,我們都可以直接感覺到,父母摸著我們額頭的那一刻,似乎鬆了一口氣了。

  我們很多朋友,當過父母的人,孩子生病嚴重的時候,他們都會很不由自主的對天立誓,假如可以的話,請把孩子的病痛降到我的身上來。而我們成長過程當中,所要花費的這些生活費用,以至於所有求學的費用,對於父母來講都是非常重的負擔。而我們在父母的臉上,都不曾看到他們覺得辛苦,他們的心裡只想著,只要能讓孩子更好,再苦再累他們都願意。我記得我的爺爺,他有好幾個兄弟姊妹,因為我們是在漁村,生活也比較困苦,我父親有五個兄弟姊妹。後來小學畢業了,我的這些叔公們,他們就想著讓孩子早點來幫忙,家裡的負擔就輕了。只有我的爺爺,因為他自己沒有念過書,感受到沒念書的這些苦,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他一樣。所以爺爺就非常堅持要讓五個孩子都念書,他縱使再苦,他也咬緊牙關撐過去。因為爺爺的一個堅持,讓我父親他們那一輩大學畢業,還有博士畢業,都能夠獲得這樣的學歷。變成我們家族在自己的故鄉,就算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家庭情況,爺爺的一個堅持影響著子孫後代的命運。我們從這裡可以感覺得到,我們跟後代是一體不可分的。

  其實我們跟祖宗也是一體不可分的,這個孝字上面一個老,下面一個子。老,代表上一代,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子,代表下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祖宗跟子孫跟我們是融在一體。當我們聽到全世界的古文明,現在只剩下一個中華民族,這絕對不是偶然的。我們讀到《易經》當中講出了人生的真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為什麼只有我們這個民族綿延幾千年不衰?就像《了凡四訓》當中說到的,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子孫傳承、保護下去。當我們讀懂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我們了解到今天這個家族還能繼續綿延下來,是因為我們的祖宗陰德庇蔭了我們,我們的感恩心,對父母、對祖宗感恩的心自然就起來。同樣的我們也將是我們子孫的祖宗,這句話對上、對下真明白了,我們對子孫的責任心也提起來了,我們現在一言一行,甚至於起心動念,都應該給後代子孫當好的榜樣,這是真正對得起祖宗,也是真正對子孫的慈愛。

  我們剛剛講到,我們成長過程當中所有的花費,都是父母辛苦工作的心血。當我們念書的時候比較少機會回到家裡,每次我們打著長途電話給父母講到:爸爸、媽媽,過幾天我回家一趟。父母聽了以後非常高興,一個月沒有見到孩子了,家裡的氛圍像是辦喜事一樣。當天要回去,母親起個大早,去買我們最喜歡吃的食物煮給我們吃。把時間都算得很好,我們剛好進來,都可以吃熱騰騰的飯菜。記得那個時候在吃,因為出門在外,飯菜沒有媽媽的味道,一回到家都是狼吞虎嚥,吃得津津有味。吃著吃著突然回過神來,看到媽媽站在一旁面帶微笑:媽,妳怎麼不吃?媽媽笑著對我們說,我不餓,你先吃。媽媽看我們吃得這麼歡喜,她覺得很安慰,都忘記自己肚子餓了。

  曾經有個大學生也是打電話給母親,後來回家當天,媽媽知道他最喜歡吃水餃,就趕快包水餃,算好時間剛好可以下水餃。包好以後突然想到一件事,忘了在水餃料裡面放鹽,可是水餃都包好了,這個時候媽媽有點苦惱,怎麼辦?突然靈光一現,有愛心的時候,時時都能想出好方法來,媽媽去藥房買了一支針筒。針筒很細,然後就打好食鹽水,用針筒在每個水餃很仔細的把食鹽水給打進去,總算鬆一口氣了,這個水餃可以吃了。孩子一進門熱騰騰的水餃出來,孩子也是如入無人之境,一直在那裡吃水餃。突然跟媽媽說,「媽,妳也吃一點,怎麼都光我吃?」媽媽說你先吃,我不餓,突然就笑著對兒子說,「兒子,你媽媽老了,記性不好了,剛剛包水餃都包好了,才想到忘了放鹽。幸好想了個好方法,用針筒把食鹽水打進去,你看味道還不錯!」孩子點點頭繼續吃水餃,當孩子繼續吃下個水餃,突然含在嘴裡咬不下去了,腦海裡浮現母親非常細心、非常有耐心的,把食鹽水打到水餃裡的情境,這雖然是個很小的動作,卻包含著母親無私的愛在裡面。母親對我們的愛,往往都是在生活的這些最細微的地方,表現得最徹底。這個孩子看到了這樣的景象,眼淚掉下來了。

  我們感覺得到,我們成長的這一幕、一幕,都是父母對我們至真無私的愛,以至於我們走入婚姻。我的姊姊出嫁,在迎娶的禮儀過程當中,其中最後是姊夫帶著姊姊,一起跪拜我的父母,我是家裡的獨子,所以我在一旁觀禮。而當姊夫跟姊姊雙膝跪下去的時候,瞬間我父親的眼淚掉下來。父親當時內心的感受,就好像一道光一樣,也射入了我的心底,我的淚水是跟父親同時掉下來。深刻感覺到一個父親,在女兒整個成長過程當中,點點滴滴的愛心,不知道操了多少心。擔心孩子的健康,擔心孩子長得不夠高,擔心孩子求學過程當中遇到心理的障礙,擔心孩子沒有大學畢業以後心裡會自卑,多少的用心在其中。今天好不容易把她拉拔得這麼大,也找了個好的人家,自己心裡有這麼一點點欣慰、安慰。其實父母對我們的愛,終其一生都不會改變,不是說結了婚以後,好像就輕鬆了。而那分愛更會延伸到對我們的另一半,以至於我們下一代的身上。在那一刻我們期許自己,絕對不能再說一句讓父母難受的話,不能再做讓父母擔心的事情。我們回報父母的恩德都來不及了,怎麼忍心再讓父母擔憂!

  我們有位長輩,她之前得過癌症,她的母親八十多歲了,對她非常的掛念。老人家一生行善,所以很清楚自己時間到了,當面臨生死的時候,她的母親對著女兒說到,「媽媽最希望的,就是我離開以後,把你的病一起帶走」。母親對孩子的這種至愛,那個力量是無窮的,後來她母親走了以後,這個對她的愛成為她內心源源不絕的動力。這個長輩現在癌症也已經好了,在中心也是盡心盡力的照顧我們這些晚輩,然後透過課程弘揚孝道。而當我們真正打從心裡感覺到,父母對我們的愛,這個孝就能像古聖先賢他們一樣,就覺得一天不去孝養父母,好像這一天是空過了。

  我們看到漢朝韓伯俞先生,他成長過程當中母親責罰他,他都是畢恭畢敬的接受處罰。我們從這裡看到《弟子規》上說的,「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個順的內心就是今天我們犯錯了,讓父母還責罵我們,於心不忍。因為當父母擔憂了,責罵我們,他的內心是很難受的。不忍心父母難受,在接受父母責罰的過程當中,都很恭敬,希望父母的氣趕快降下來,這是順背後孝子的存心。那個承是父母教訓完之後,當下要把父母給我們的教誨,終身不可以忘記,後不再造,後不再犯同樣的過失,這才是承的心境。韓伯俞先生在被父母責罰的時候,非常恭敬,打完以後都還等著母親的氣消下去了,臉上比較放鬆、比較和藹,他才放心的離開。當他成人了,有一次犯了錯,母親又責罰他的時候,他突然放聲大哭。母親覺得很納悶,從小處罰你,你沒有一次哭過,但是為什麼現在都長那麼大了,反而這次母親打你,你哭了?孩子接著說到,因為母親以前打我,我都覺得很痛,但是這次母親打我,我已經感覺不到痛。所以我心裡想到:不知道還有多少歲月,能夠侍奉母親您老人家,我想到這裡內心很感傷,不禁流下淚來。

  確實所有的孝子都生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其實當我們的父母年老了,當他們繫鞋帶不方便的時候,我們要想起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彎下腰來,不知道幫我們繫過多少次鞋帶。當我們在桌上學著如何吃飯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嘗試過了多少次,總把飯菜掉在地上,父母也從來沒有責罵過我們,只是非常有耐性的來教導我們。而當現在父母老了,很可能手的力量不夠了,這個時候我們絕對不嫌棄我們的父母,我們主動的在生活當中,幫父母挾菜、幫父母料理這些生活的細節。這分至孝呈現出來的時候,沒有多久那個菜、那個鞋帶,就是我們的孩子去幫他的爺爺奶奶做了。

  而當我們扶著奶奶、扶著爺爺、扶著父母,一起走路的時候,很可能我們會覺得老人家走得很慢。其實當我們靜下心來,我們可以跟老人家合成一體,他們那個時候的心境,就跟我們的心沒有差別了。這個時候我們所踏出的每一步,都會覺得很踏實,都會覺得幫到了我們的老人;我們不會走得太快,讓老人家覺得很心慌。我們也回想起,在我們學走路的過程當中,我們不知道多少次的跌倒,父母也沒有任何的嫌棄,趕緊扶我們起來,讓我們走上更寬廣的人生。父母犧牲他們的青春,踏出我們美好的前程,我們要知恩報恩,飲水思源。好,今天下午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主持人:非常謝謝蔡老師非常感人、非常精彩的演講,讓我們再給他一個非常熱烈的掌聲謝謝他,謝謝蔡老師。現在是休息時間,我們將休息二十五分鐘。大會已經準備了一些麵包,還有飲料等食物,在會場的後面以及門口,讓大家享用。想要登記三時繫念牌位的朋友,以及皈依的朋友們,請爭取時間到門外登記。還有就是大會也提供了免費的身體健康檢查,請大家如果有意要接受身體檢查的話,也可到門口去,就在從我這裡是左手邊,在我的左手邊。請大家在二十五分鐘後回到現場,進行第二場演講,謝謝大家,謝謝蔡老師以及貴賓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