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7年淨宗弘法大會—飲水思源 知恩報恩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07/12/15  新加坡博覽中心第二廳  檔名:52-241-0002

  主持人:蔡禮旭老師已經抵達,讓我們給他一個非常熱烈的歡迎掌聲,我們也歡迎楊淑芬老師,以及新加坡淨宗學會的許清標居士。我們請蔡禮旭老師上講台。

  蔡老師:諸位長輩,諸位大德,下午好。

  主持人:我們也說一聲,蔡老師好。

  蔡老師: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坐。

  主持人:今天蔡老師做的是第二場演講,讓我同樣很簡單的介紹一下蔡老師。蔡老師來自於台灣,畢業於台灣逢甲大學資訊專業,和台南師範學院教師班。他曾任小學老師,但是有感於聖賢教育的重要,他辭去了教職赴澳洲淨宗學院學習佛學文化,並師承儒學大師,徐醒民老師學習儒學。蔡老師現任中國安徽廬江文教育化中心訓導長,中國地質大學人文經管學院外聘高級講師,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高級講師。二00三年蔡老師於海南島,和楊淑芬老師一同創辦,「海口孝廉國學啟蒙中心」。在中國各地舉辦了超過三百餘場的講演,贏得了很好的迴響和共鳴。在二00五年蔡老師應邀赴馬來西亞孔子學會,新加坡南洋小學,和印度尼西亞多元文化協會講學。同年蔡老師分別在台南和高雄,舉辦為期十一天的《弟子規》細講講座,和三天的認識《弟子規》課程。在二00五年他受邀赴墨爾本大學和雪梨大學,舉辦系列「幸福人生講座」。在同一年蔡老師應邀以傳統文化,以和諧社會為主題,在多所中國高等學府演講,得到了非常大的迴響。

  從二00五年十一月至今,蔡老師長住於安徽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培養骨幹教學,現在已經培養第四期學員。二00六年十月初,蔡老師與廬江文化中心的其他幾位主要領導,共同在法國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總部,就湯池人民學習《弟子規》的情況,向參加該次和平會議的代表做會報。二00六年十二月起,蔡老師長期在海峽兩岸之間,教授中國傳統文化。二00七年八月初,蔡老師與廬江文化教育中心領導,共同與馬來西亞全國校長職工會,簽訂了五年的中華傳統文化師資培訓計畫。在昨天的演講中,我們聽到了,蔡老師告訴我們許多尊親孝親的故事,內容是非常的真摯感人,都聽到了我們心裡去了。我相信各位和我一樣,今天對蔡老師第二場的講演是充滿了期待。我話就不多說,現在就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蔡老師主講,「飲水思源,知恩報恩」第二部分。

  蔡老師: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諸位長輩、朋友,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飲水思源,知恩報恩」,在我們人生的旅途當中,無數的親朋好友在成就著我們,在鼓勵著我們。甚至我們不曾見面的人,很多都默默的在為我們祝福祈求。我記得四年多前剛到大陸海南,那個時候坐在飛機上還沒有著陸,突然想起有位朋友他走過世界許多國家地區,有二十多個。而他當要離開這個地區的時候,他都會在這片土地上拾起一把泥土,把它放在一個小瓶子裡。當他看到這些泥土的時候,他都會滿懷感恩的心,回想到當初在這個地區,多少的朋友們對他的愛護、對他的照顧,看到泥土的時候這些景象歷歷在目。不只人成就了我們,還有這片土地上的萬物,都在滋養著我們。其實人生幸不幸福,光看我們有沒有時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而不是要求的心、計較的心,這一念轉過來,幸福的日子就在眼前。

  到了以後我們想到朋友這段話,心裡想到一個新的地方,人家信任我們、支持我們,對我們都有知遇之恩。所以那時候楊淑芬老師也交代末學,一定要盡心盡力去講《弟子規》,而且都是大眾在成就著我們。那個時候老師給我們打了很好的心理建設,說到你現在也不要多想,要記住兩件事就好。第一是出門在外,不可以讓師父上人丟臉,「德有傷,貽親羞」,我們戰戰兢兢深怕有辱師長的威德。第二點就是你就想著先講三百場,其他的就不要再打妄想。聽完老師的話,就開始算第一場、第二場、第三場,像當兵數饅頭一樣。而且老師又交代,不管來多少人都要講,兩個、三個都講,縱使沒有半個人來,那就對著桌椅板凳講,最好能講到桌椅板凳跳起來說:還過得去,還過得去。因為古代有說「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其實我們在學習佛陀教誨、聖賢教誨的過程當中,有個態度非常重要,就是祖師大德做得到,我們也能做得到。要這樣子去期許自己,不然自己對自己沒信心,誰推、誰拉都拉不動。

  我相信大家在讀《弟子規》,應該讀到一句特別大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自己讀哪句讀得最大聲?就是那句「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大家有沒有同感,念這句話的時候最大聲?為什麼?好不容易念完了。不是這樣,是因為這句能給我們很大的鼓舞、信心。我們面對人生很多的情境,寧為成功找方法,祖師大德做得到,我們也能做得到,不為失敗找藉口。那因為已經做了最好的心理建設,沒有半個人來都講,那就好像看到一個人進來,就好像看到一顆寶珠一樣,非常歡喜,好像他鄉遇故知。記得有一次來了一、二十個人,其中還有位老太太,看上去應該也有個七十來歲了,這老人家來聽我們很感動,對我們晚輩非常的愛護。而且老人家聽了兩個小時的課,從頭至尾保持笑容鼓勵我們。講完課我也挺激動的,趕快趨向前去給長者問安、道謝,這麼一過去聊了兩句,看長者的表情,好像聽不懂我講的話。後來才知道她普通話聽不懂,她只聽得懂海南話,雖然她聽不懂普通話,但對我們的感動更深,就是她連聽不懂都支持我們,長者那分笑容,深深印在我們的心上。

  我們一點一滴的成長,都包含著這些長輩、這些朋友們的信任支持,我們才能夠這樣不斷的成長起來。人生真的有無數的恩德需要我們去感謝、需要我們去回報,而恩德最大的莫過於父母、老師的恩德。我們在這四年多的推廣傳統文化過程當中,接觸無數的人們,深刻感覺到,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一個人聽了孝道、聽了這些倫理道德教育,他不高興、不能接受的,一個都沒有,這也是給我們印證,每個人都有好善好德之心。好多上了中年的男士聽了孝道的課,上完課都會走向前來,對著講課的老師深深一鞠躬,對著老師說,我從今天開始一定重新做人。四十歲的男人邊講邊流淚,我們深刻感覺到,他不是不願意行孝、行善。人生總在遇緣不同,因為沒有好的緣分遇到古聖先賢的教誨,變成欲望、習氣的奴隸,每個人都很痛苦。沒有人願意不長進,只是他沒有這分善緣去啟發、去開導他。

  現在很多朋友接觸以後,他們確實是推己及人,不僅自己受益,還很主動的把這些好的教誨介紹給他的同仁,尤其企業家介紹給他的下屬。他的部屬可能有一百多人,甚至上千人,他這麼一以身作則傳播下去,影響的就是成百上千的家庭。南京有位葉總,他自己受益了,又分批讓他的同仁都來參加課程。其中有個同仁,四十九歲的一位男士,上了四天的課程,回去以後給他的老闆說到,說他將近五十年的人生,白過了,錯誤太多,所以他要重新去面對、去愛護他的家人。回去隔天早上他起個大早,就把早飯給做好,還做了很多家務。他的太太看了覺得很奇怪,怎麼今天變化那麼大?做完以後又趕快出去買菜,而且是買他父親最喜歡吃的菜,「親所好,力為具」。他本來跟他父親的關係,並不是很好,所以當他走到父親的門前輕輕敲著門,而且手還在發抖,發抖好像做這個事情比較不習慣。其實這是我們做人最應該做的事情,反而發抖,反而不好意思,這就有點顛倒!我們對父母失約,甚至於是講話不客氣,這是不正常的,我們反而沒有覺得不好意思。他鼓起勇氣敲了門,他的父親問到誰?「爸,我是阿榮」。父親很驚訝,今天又不是節日,也不是週末,你來做什麼?因為他以前回去都是跟他爸爸要錢,所以他爸爸有點心有餘悸。

  其實我們學了以後,回到家裡去力行,很可能我們家裡的人,一下子還適應不過來。就好像有一位女士,她跟她先生離婚,小孩還不到一歲。我們一聽到人家離婚,內心都很難受,因為孩子那麼小,他可能很難有個完整成長的家庭氛圍。這位女士的表姊有接觸《弟子規》,趕快把「幸福人生講座」讓她的表妹聽,這個表妹當天拿回去,就聽到深夜聽了七片。我們可以深刻感覺到,她在婚姻掙扎的過程當中,她自己也不願意這樣。可是忍不住自己的情緒,忍不住跟對方的這種對立,只好最後是走到這樣的結局。而當看到自己祖宗的這些教誨,正能讓她的婚姻經營得愈來愈好,所以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就把四十集都看完了。然後親自到先生家裡面,還有婆婆也在,去跟他們道歉,一進門深深鞠躬,說到「我以前對不起你們」。當下婆婆跟先生都愣住了,她講了一席話,他們的表情都很冷漠,後來也沒有表示什麼,她就離開了。

  我們想想,我們一分真誠去道歉,希望他們原諒,可是他們卻不能接受。諸位長輩、朋友們,這個時候我們會不會覺得很失望?會不會覺得很難受?打個比喻,就好像今天我們對一個人,給他連續打了十巴掌,都沒有停頓下來,啪啪啪啪十巴掌。十巴掌以後,突然摸摸他的頭說,你好乖!請問他會有什麼反應?他馬上會嚇得退好幾步,因為不知道我們又要使什麼狠招出來。所以相同的,為什麼家人沒有辦法馬上接受我們的轉變?因為我們以前折磨他們太久了,他們一下子看我們態度這麼好,心裡想我是不是在作夢?還要按一按自己的皮膚,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整個轉變都還要讓人有個適應的過程,不可以操之過急。

  所以當我們的善意,別人沒有馬上回饋,那是我們給對方的傷害太多,他們苦日子太久了,我們是罪魁禍首,應該用更真誠去對待才是。這位女士她對於婆婆、先生的這些反應,她也覺得還是自己以前做得不對,後來在不斷的學習過程,把這些體會又跟她的先生分享,慢慢的兩個人就很能溝通。最後一起到咖啡廳喝咖啡,喝到一半就說我們再去結婚好了,兩個人又走到地毯的那一端,又復婚了。我們對於能夠破鏡重圓的夫婦,都給予至誠的祝福,因為家庭就是社會的一個細胞,而這個細胞最重要的,就是夫婦的關係好,這個細胞、這個家就健康了。這個親所好,除了我們盡孝心以外,還要夫妻和樂,兄弟友愛,才能讓父母非常的欣慰、寬心。

  而這個兒子看父親不敢開門,在那裡問,又不是節日,又不是週末,你來做什麼?孩子低著頭很慚愧的說,「父親,今天兒子來盡點孝心。」爸爸在門內說「也不知道你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不過先進來再說!」一開門進來,爸爸還是很愛護孩子:你今天就來了,中午就在這吃!爸爸去買些菜。兒子說「爸,不用了,我買您最喜歡吃的菜來了,今天您什麼都不要忙,菜由我來做。」他就開始煮一桌豐盛的菜,甚至於抓空檔都把廚房、客廳給擦乾淨。後來還給父親盛了一杯酒,父親看著孩子有些轉變挺高興的,對孩子說「來,今天很難得,我這老酒鬼跟你這小酒鬼喝一杯。」兒子說「爸,我最近學《弟子規》,《弟子規》說「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今天我就不喝了。」接著孩子對著父親講,「父親,這麼多年來孩子都不懂事,做很多對不起您的事情,請您原諒,兒子會好好的,以後孝敬您。」

  說著說著這個父親眼淚就流下來,這餐飯吃完以後,父親滿懷笑容開始打電話。他的兒子也覺得很納悶,怎麼父親去聯絡這些伯伯、叔叔、姑姑來了?好多長輩齊聚一堂,而這些長輩以前都聽說他會給他父親要錢,所以一看到他在家裡面,就投以異樣的眼光,心裡想你今天是不是又回來找麻煩。所有長輩都來了以後,他的父親對著大家說,「今天叫大家來,最主要要告訴大家,今天我兒子長大了!」我們可以感受得到,父母時時都是希望我們懂事,希望我們人生幸福美滿。而真正親所好,最低的標準,要成就自己的德行,不要再讓自己的父母為我們再操一點心。後來遇到一個假日,他的父親歡歡喜喜到他們家,因為他學了以後懂得要慷慨布施,把這些家族的長輩請到家裡來。他的父親那天拿了一包紅包給他,因為他家裡的狀況也不是很好,他看到父親拿這些錢來,他非常的誠惶誠恐不敢接受。他父親說到,以前都是你跟我要錢,現在我是心甘情願的拿錢來支持你。真的,我們有一點點的轉變,對父母那都是莫大的欣慰。

  所以今天一個領導者,他不只在乎他員工的事業發展,更觀注、關心他員工人格、學問的提升,甚至於是他的家庭幸福,那相信這樣的一個企業家,將可以利益無數的家庭。在《詩經》裡面就有提到,一個正人君子,他就好比是他家庭,以至於他團體的福分。因為有他在,這個家大家都見賢思齊,他的團體都以他為榜樣。我們曾經遇到一位單位的主管,他還沒有到這個單位以前,這個單位的離婚率特別高。而當他去了以後,他常常會把他如何感恩他的太太,如何經營夫妻之道跟同仁們分享。而他的太太也常常會拿些好吃的東西,去慰問他的員工,所以夫妻把和睦、和樂、互愛演出來。從他去了以後,他的單位就再也沒有下屬離婚,他不知安定了多少個家庭。這些同仁的背後,他們都有父母,他們都有妻兒,他們的家人都是信任我們,讓他的孩子、她的先生來到我們的公司,跟我們一起奮鬥、一起打拼。他們最希望的是他們的事業、德行,跟著我們一樣提升起來。她們絕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先生,因為在事業的過程當中,染到很多的壞習慣、習氣,而沉淪下去。

  我們一個領導者,面對他們家人對我們的信任,我們有分道義要成全他的家庭才是。企業就好比古代一個小國的諸侯一樣,真的對社會的安定影響非常的大。而其實一個領導者,要影響他所有的同仁,沒有別的,還是自己以身作則。就像我們剛剛講到這句「親所好,力為具」,很多人常常會給父母買些吃的東西回去。有位朋友他出外出差,回來都有給他父母帶吃的,帶了好一陣子,突然有一天他的母親對他說,「兒子,你每次買東西回來,我們也很感動,但是你每次都是買一些堅果類的東西,我跟你爸爸年紀都大了,堅果這麼硬,實在咬不動了,你下次可不可以買其他的東西?」他自己才恍然大悟,買了這麼久的東西,說實在話,這個堅果誰喜歡吃的?是他自己喜歡吃的。美其名買回去孝順父母,最後還是吃到誰的肚子裡面去?還是吃到自己的肚子裡面去。所以在飲食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孝順,順父母的心來孝敬。

  有個大企業家,他的事業也是在他那個行業的佼佼者,這個企業家那個時候,剛好遇到他事業的一個瓶頸,正在跟韓國談一筆生意,而這個生意金額是上億的,很大的一筆。要談生意的那天,正好是他母親八十歲大壽,他交代公司的副總去跟客戶談生意,他自己恭恭敬敬的在家裡為老母親祝壽。當副總跟對方談生意的時候,對方很好奇:今天你老總怎麼沒有來?副總說到「很抱歉,我老總因為今天母親八十歲大壽,必須陪伴他的母親跟他的兄弟」。對方也都是老闆,聽了以後突然站起來開始往外走,副總心裡想可能人家不高興,就追在後面頻頻解釋。突然對方就說,「我做生意做那麼久,我不相信有人為了給母親盡孝,這麼大的生意可以先放著,這麼有道義的人我沒見過,你老總住在哪裡?我必須親自去看看」。後來坐上車就到了老總家裡,一進門把對方嚇了一跳,他本來心裡想,老總母親八十歲大壽一定是高朋滿座,結果一進去只有一桌,而且往桌上一瞧,都是一些清淡的素菜。

  對方把老總叫過來:「你也太過分,太寒酸了,幫母親過八十歲的大壽,你居然只有這樣的場面」。我們看現在很多幫父母祝壽場面很大,吃得很豐富,其實那個對老人家的腸胃很是個負擔。然後小孩、大人,尤其小孩在那裡玩得不亦樂乎,大人也吃得很高興。到底是給小孩祝壽,還是給老人祝壽?應該是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怎麼樣做讓父母最歡喜。父母可能希望的是在家裡安安靜靜的,自己的孩子媳婦燒些家常菜,很清淡,在家裡有這種溫暖,有這種聚在一起很歡欣的氣氛,很有可能老人家是希望這樣。這個老總趕快給對方解釋,因為我母親長年吃素,她又喜歡安靜,到一些飯館去太吵雜了,母親會覺得有壓力。所以我只是所有兄弟姊妹一起過來陪母親,好好吃一餐。吃完飯以後,他們一家人給老人家拜壽,跪下去三跪九叩。對方的老闆看到,他們都是一種至誠的心給他母親感恩,當下他忍不住站起來,就陪著這個老總一起給他的媽媽跪拜。我們可以感受得到,那分孝道通每個人本善的心,他感動到忍不住要一起來參與這個儀式。

  我們記得八月份的時候,在馬來西亞全國華人校長職工會,總共有九百八十四所華小集體要來推展孝道,推展《弟子規》。我們也非常隨喜感動,那將影響的是整個馬來西亞下一代華人,懂得這些倫理道德的教育。而當時候也邀請了中國駐馬來西亞的申參讚,結果大使他參與儀式的過程,很多家長他們以至誠的心,對校長們、對老師們行三跪九叩首的禮。行禮完以後請大使給我們勉勵幾句,這個大使被這種至誠恭敬的儀式給感動了,足足十分鐘一句話都講不出來,一直在那裡流淚。他說到孝順父母、恭敬老師、恭敬他人有什麼不好?我們可以深刻感覺到,大使內心深刻期盼自己民族文化,能夠趕快的復興起來,而孝道這些禮儀,都跟我們的自性完全是相應。

  後來這位老總幫母親祝完壽,送對方出門的時候,對方很感動的說到,「這麼有道義的人,我一定要跟他交好朋友。」後來這個生意就談成了。我們看到真的盡孝的時候,人生很多的瓶頸、很多的不如意,都因為有孝心增長了自己人生的福分,而把事業的瓶頸給化解開來。所以親所好,一定是從父母的需要、父母歡喜的去做,包含給父母買衣服、買這些生活的用品。有個先生他有個弟弟,他的弟弟過年期間,給他母親買了一件棉襖人民幣三百九十九塊。他自己也給母親買了一件棉襖九十九塊,他拿給母親的時候,母親就非常高興,就把它穿在身上。後來他弟弟也拿給了母親,母親一問三百九十九塊,看一看以後就把衣服收起來放著。他弟弟的心裡就很不平衡,我買的是更好、更貴的,為什麼母親反而表情不大歡喜?而哥哥買的便宜的,母親卻這麼歡喜的接受?當下我們還跟母親生氣。他的哥哥把他叫過來,非常和善的對著弟弟講,「弟弟,你也很了解母親非常的節儉,衣服超過一百塊錢,她老人家捨不得穿。並不是說媽媽對我們兄弟倆偏心,你買得太貴了,媽媽穿起來會覺得心疼」。我們可以感覺到,這分孝是時時看到父母的需要。

  說到孝,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最好的榜樣,舜王,那個孝做到了極處。父母對他很多的傷害,大舜都不放在心裡,甚至於都是時時想著:是我自己做得不夠好。我們感受一下,大舜父母對他這麼不好,但是他沒有任何的責怪,反而是不斷的在反省自己。大舜這樣的態度,他人生委不委屈?他人生吃不吃虧?其實不肯吃虧就吃了大虧。而真肯吃虧、真肯委屈,為自己的家庭和諧求全的話,那是後福無窮。所以我們人生面對家庭的很多情境,真的要深謀遠慮,一言一行是給子孫無窮的福分,還是禍患?在大舜的心中,沒有絲毫父母的不是,所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諸位大德同修們,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其實這句話非常有哲理,我們想想,父母一輩子有沒有可能沒有過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父母不可能沒有過失。但當父母有過失的時候,因為父母跟我們是一體,家人跟我們是一體,我們只有一個念頭,如何去幫助家人、幫助父母,如何去成就父母,沒有其他的念頭了。

  絕對不把父母家人的過失放在心上,因為家庭是感恩的地方、是付出的地方,家庭不是計較的地方,不是指責的地方,不是論是非的地方。這個心境自然而然看不到所有家人的過失,而只想著透過自己以身作則,透過自己的善巧方便,能讓父母歡喜,讓父母能夠改正過來。就像《弟子規》說的「親有過,諫使更」,家裡人有過失,沒有其他的念頭,不去指責,只想著如何幫助他改過來。「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我們從這句經句當中,每個字都是流露著,一個孝子的真心、耐心跟善巧方便的智慧。悅復諫就是看父母高興的時候繼續勸,察言觀色;復是一而再,再而三不厭其煩。因為那是我們為人子女應該做的事,沒有條件、沒有要求。大舜做到了不見父母的過,甚至於不見兄弟的過,把父母、弟弟完全感化了,一家團結、和諧。而且不只成就了他當下的家庭,還成就了他自己的學問、自己的福分,以至於世世代代子孫的福分。

  在《中庸》裡面,孔夫子稱讚大舜,說到舜王「其大孝也與」,他的孝達到極點,德行成就了,「德為聖人,尊為天子」,他的福報也是達到頂點。而且還說到大舜的福分、智慧、德行,會庇祐他的子孫世世代代不會衰。孔夫子在兩千多年前就預言,舜王的後代會非常的顯達。像古月胡、耳東陳、田地的田、女字旁的姚、人字旁的傅、虞美人的虞,好多的姓氏都是舜王的後代。剛剛有念到您的尊姓的長輩、朋友,請舉手一下,我們給舜王的後代掌聲歡迎一下。我們看到好多的朋友們都舉手了,這些朋友待會兒走出去的時候走路有風,走起路來跟以前都不一樣,抬頭挺胸,我是舜王的後代,一舉手一投足,不可以給舜王丟臉。你看一個祖宗的德行,足以庇蔭他幾千年以後的後代,這樣的祖宗我們為什麼不做?舜王做到了,聖哲人做到了,我們應該也要這樣去期許自己。

  記得有一次在桃園來了一位長者,這位長者跟我父親的年紀相彷彿,也來參與課程。我們看一位這麼年高德劭的長者坐在底下聽課,而且是非常專注在那裡記筆記,我們的內心都肅然起敬。他長得非常有福報相,一看就像當大官的;像我一看,就是窮苦的書生,這個都是十年前自私自利的結果。所以大家要看,要看十年以後,看我能不能白白胖胖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們看到這個長輩,他當下的行為就已經在教育我們。剛好後半個小時講到范仲淹先生的風範,接著果不其然,這位長者是桃園縣的副縣長,我們趕快請父母官給我們勉勵幾句。當他上台來的第一句話,讓我們非常的感動,他說到諸位朋友們,我是范文正公的後代。我們聽到這位長輩,在稱呼他千年前的祖宗如此的恭敬,相信在這一個至誠稱謂的背後,他祖宗的那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胸懷,一定深植在他所有子孫的心中。諸位長輩、朋友們,我們現在深植在自己子女、子孫心中的,是什麼樣的人生態度?是什麼樣的言行?這是我們要從這些聖賢人,不斷的家風當中得到啟發。

  這位長者接著說到,「我很慚愧,我沒有像我的祖宗這麼有德行,但是我無愧於我的祖宗,因為我幹了公務員一輩子」。幾十年來他的專業專門造橋鋪路,連台北捷運他都是主要策劃人之一,我們可以感受到范公的後代,做的事情都是興建大利,都是當老師、當一些非常好的行業。所以這種德風影響非常的深遠。諸位長輩、朋友們,我們希不希望一百年以後,我們的子孫在公眾場合對著大家說,我是某某公的後代,底下響起一片掌聲。希不希望?最重要的是我們現在,在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文化承傳的關鍵時刻,我們當下責無旁貸,捨我其誰,把這個重擔我們扛起來,從我們自己把孝道、把師道、把仁愛之道,把它徹底演出來。相信一兩百年以後,當我們的子孫在公共場合出現,都會因為是我們的子孫,贏得大眾對他們的尊重跟愛護。這跟我們現在所做的,是一體不可分的。

  大家有沒有遇過有個人上台來說,我很光榮我是秦檜的後代?那他可能講完,還得要先預備一把雨傘,因為講完話,東西都丟上來了,他馬上可以打開來,預防被打得頭破血流。我們很冷靜從幾千年的歷史,得到人生寶貴的啟發,歷史像一面鏡子一樣,所有禍國殃民的人,他的子孫都已經絕後了。《易經》那句「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我們不好的起心動念跟言行,都會殃及子孫,這一念之間影響的面太大!假如今天舜王,父母對他不好,他馬上挽起袖子,好,我跟他拼了。不得了,情緒掌握不好,自己人生會毀掉!所以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不只掌握自己的未來,還能夠影響到子孫的未來。今天假如大舜忍不住脾氣,那麻煩了,我們今天這一場會議,差不多就有幾分之幾的人都不在了。因為大舜假如跟父母吵架,他的後代就不見了!諸位長輩、朋友,當我們要對父母發脾氣、對家人發脾氣以前,要用柔軟的心感受,可能我們的子孫在那裡喊,「祖宗,你別發脾氣!你一發脾氣我們就要消失掉,就要不見了。」

  所以你看舜王忍住脾氣,成就德行,成就了一個民族的興盛。要承先啟後,我們要把范公、把舜王的德行承傳下來。說到這裡,大家心裡想,我也不是舜王的後代,也不是范公的後代,大家別難過,我幫大家查過戶口,大家假如不是堯舜禹湯,就是文武周公的後代。為什麼我這麼確定?因為不是聖人的後代,這個民族不可能傳四、五千年不斷,全世界只剩這個民族而已!因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懷著對祖宗的崇敬、感恩之心,我們的敦倫盡分,從對家庭,還有對自己民族的這種責任,跟本分做起。我們把這些德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德行承傳下來,把它演出來,演出做人的真正滋味,然後啟發我們的後代子孫。而孝道重要,孝悌傳下去的家道不衰,而孝道都是透過夫妻的和樂、夫妻的以身做表率,整個家道能不能和諧,夫婦的相處至關重要。整個倫常關係,五倫,夫婦是最核心的,夫婦和睦,孩子在這麼充滿互助、互愛的家庭氣氛當中,他的存心也是非常的和善。他時時為人著想,他時時看到他人的需要,他時時以大局為重的心境,都從父母的表演,很自然的效法體會到了。

  師長在講經當中說到,世界和平要達到這個目標,最主要要從家庭入手。因為衝突,就是在家裡面的夫婦衝突,小孩子從小看父母衝突,他還能相信人與人能和諧嗎?所以夫婦相處不只影響一個家,還影響到世界和平。有個男孩,一天跟母親一起看連續劇,古裝戲,演到一對夫妻相敬如賓的過程。看著看著,小孩忽然對她母親說到,「母親,他們不像夫妻」。媽媽很好奇,他們就是演夫妻的戲,怎麼會不像?那個孩子就說他感覺不像。因為整個過程,都是太太很溫柔的端一杯熱茶,對著先生說「您辛苦了,來,喝杯茶」。這個母親也很有敏感度,孩子這麼堅定說不像,請問諸位長輩、朋友,在孩子的心目當中,什麼才像夫妻?可能孩子覺得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為什麼說大吵三六九?因為吵架吵很兇以後會傷肝,所以必須休息兩天,這個體力才恢復得過來。大家有沒有看過夫妻吵完架之後,心曠神怡、痛快!這個人要送精神病院去了。所以都要休戰兩天,有時候過了三天以後,突然覺得說今天好像哪件事沒有做,心裡怪怪的,好像缺個什麼?今天還沒吵架。所以習慣成自然,好習慣會影響,壞習慣也不能夠繼續下去。

  這個媽媽就感覺一言一行孩子都在看,忽然又有一天她先生打電話來,講完電話,她掛了電話,兒子在旁邊說,媽,爸爸打來的。媽媽一聽完就反思一下,奇怪,為什麼掛完電話,孩子馬上鐵口直斷爸爸打來的?因為假如是其他的客戶打來,都是好!沒問題,一定辦到。爸爸打來的:少囉嗦,不要再說就這樣!就掛下去了。所以孩子在旁邊一聽,就知道爸爸打來的!什麼時候教育?無時無刻,甚至我們連話都沒說,我們的心境孩子都感覺到。我們太多人生的態度,都不是父母的言教教給我們的。我們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當中,父母有很慎重的把我們叫到跟前來,讓我們坐在椅子上:來,爸爸告訴你要孝順,爸爸告訴你做人要關心別人。好像沒有這一幕,但是都是從父母一言一行,甚至於都沒有講,我們都感覺到父母的孝心,跟做人的道義。

  我們都感覺到,當父親看到母親那邊的,這些我的表哥表姊們他們生活困難,都繳不出學費的時候。父親一句話都沒有講,趕快主動的提醒母親去幫助這些晚輩。相信母親很感動,都是父親主動來愛護她的家人、她的家族。因為夫妻本來就是一體,不要去分你我,這兩個家族怎麼可能會不興旺!當下這個太太警覺到,不能不謹慎,不能不轉變自己的態度。那一天他的先生又打電話來,她一接起電話,本來已經看到是先生打來的,調整一下心情,接起來說,您好,請問您找哪位?她先生說,對不起,我打錯了。後來過了幾秒鐘,她先生又打來很驚訝:真的是你!所以我們明白道理,當下要改變。我們改變,孩子才有好的榜樣可以效法學習。

  有個太太她來上課,上了幾天心境也有所轉變,她的先生發了個短訊來給她,「太太,你現在在做什麼事情?」太太回到「我現在在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誨,我在洗心革面,要重新做人。」她就把這個短訊發給她先生,那個太太說到,其實她發那個短訊過去以後,她都可以猜得到她先生會怎麼回。我們都會感受到另外一半的心情,她先生怎麼回?說到「太太,是不是代表以後不打人、不罵人了?」她自己看到,真的跟她猜的一樣,她先生是這麼寫的,她自己就覺得很慚愧,把先生折磨成這個樣子。其實夫妻相處時時不忘初心,我們感受一下,夫妻彼此把終身依託給對方,這是多麼高的、多麼深的互相信任,而對方對我們的信任,足以讓我們用情義來對待他一輩子。

  在古代的禮儀,婚禮當中把新娘迎娶進來以後,夫妻一起喝交杯酒,那個杯子是用葫蘆瓜做的,葫蘆切成兩半,夫妻一個人拿一半來盛酒,酒是甜的,葫蘆瓜的肉是苦的。喝這杯代表往後應該是同甘共苦的歲月,而且因為是同一個葫蘆瓜劈成兩半,代表是一體不可分。我們對另外一半,以至於我們對自己的孩子,當孩子降生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天性的至愛都不斷的提醒自己,要好好愛我們的孩子,照顧我們的孩子一輩子,那種至愛,那種無盡的耐心。在我們陪伴孩子過程當中,當孩子跌倒,他在學走路跌了多少次,我看算都算不清楚,我們無盡的呵護。當孩子邁出一步、邁出兩步,夫妻是欣喜若狂,那分對孩子的愛、耐心終身保持,甚至於是不斷提升,這是我們修道人應有的心境。有沒有哪個爸爸看到兒子學走路,學一步,學了三次、五次都跌倒,這個爸爸對著兒子講,「兒子,我看你這輩子是沒辦法了,我很怕你繼續再跌下去,爸爸很愛護你,我看我買個輪椅給你坐好了。」不可能!

  只要我們還保持著,就像孩子學走路,我們在身旁無盡的扶持他,那分父母的愛。不管現在孩子的情況如何,這分摯愛一定可以把孩子從迷途當中,再指引回來。因為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缺乏愛的孩子,我們對孩子不忘初心,我們對父母、對祖宗不忘初心。在婚禮當天拜天地,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結婚要詔告天地,要對社會負責、要對家族負責。新郎要迎娶出門以前,是他的父親舉杯敬兒子,飲食都是長者先幼者後,都是我們服侍父親,給父親斟酒,怎麼父親跟我們敬酒?假如今天我們跟父親一起吃飯,父親站起來說「兒子,來,父親敬你一杯」,很可能我們就從椅子上面掉下來,很不習慣。但是那天不一樣,父親那杯酒代表列祖列宗敬兒子:兒子,婚姻是承先啟後,上以祀宗廟,婚姻是要把祖宗的德行延續下去,下以繼後世子孫。

  其實婚姻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核心德行,孝道,上面一個老,下面一個子,透過婚姻的結合承傳下來。而且敬完酒以後,兒子不用回禮,在那整個迎娶的過程裡面,兒子深深的回憶到父親臨行前,對他敬的這杯酒,印在他的生命當中一輩子都不會忘。整個婚禮的過程當中,完全都是責任心的啟發;而現在這些禮儀忽略了,很可能結婚都隨隨便便,甚至於還嘻嘻哈哈的。隨便的來,很可能就隨便的就走了,對婚姻不夠莊嚴肅穆,提不起責任就不好。而當到了女方的時候,都是她的父母親自來迎接女婿,代表把人家照顧了幾十年的女兒,親手交到你的手上,你要為她、為她的家人負一輩子的責任。當新娘坐上馬車會有一個動作,就是把扇子從窗戶丟出去,這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家裡面的大小姐都是作威作福,拿個小扇子在那裡扇涼。扇子丟出去以後,女方就提醒自己,從此要把大小姐脾氣放下,一心一意去成就自己的另一半,還有自己的後代,他的家庭。

  我們的文化很美,在《詩經》裡面有篇,叫「桃夭,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代表女子出嫁叫于歸之喜,嫁過去就是要去成就她的夫家。我們說娶個好的太太能夠旺三代,同理可推,娶一個不好的太太,會怎麼樣?很多朋友說敗三代,不對,會一敗塗地,叫土土土,為什麼?不好了,一下子就爬不起來。所以為什麼說婚姻是大事,閩南話說的「選田要選好田底,娶妻要看好娘酹」。都要先打聽女方的家世,男方的家世,是不是家世清白,而且很有德行。所以以後要娶媳婦、要嫁女兒(對不起,我很沒經驗,大家看得出來),這個時候真的現在忽略了,假如那麼慎重,那不得了,會出很多聖人。你看孔夫子的外公就懂,他要嫁女兒的時候都是先去打聽,一看孔子的這些祖宗都很有德行,後代一定有興旺的人,你看把女兒嫁出去生了個聖人。以後我們所有的長輩、朋友們,都懂得先了解對方的家世,往後我們的民族就代代都有聖賢人出來。《詩經》裡面提醒出嫁的心情,我們也不忘這個初心。我相信絕對沒有人出嫁的時候,坐在轎子上面在那裡想:好,終於讓我等到今天,我非搞得他個雞犬不寧不可。我看沒有人是這樣出嫁的。人生只要時時不忘初心,就能突破自己的情緒化,時時提起使命跟正念。

  在教育界服務,我們有些朋友、同學、同事,他就會跟我說到,「現在的孩子比較不聽話,奇怪,我看你教書過程,怎麼都沒有生氣,怎麼都沒有抱怨?」我給這些朋友們說到,「我們當初要來做老師,又沒有說是要來生氣的,又沒有說是要來抱怨的。」我們到了道場來,我們是想著什麼?為佛法、為眾生,一心一意來想付出;不是來挑剔的,也不是來抱怨的。人人時時想著我就是來付出的,這分真心絕對感動身邊的朋友們。當人家要批評的時候,一看到我們:別說了,慚愧,你看人家在廚房裡面,這麼熱、這麼辛苦,都是笑臉迎人,都是歡歡喜喜。一個道場有個真菩薩、一個真心的人,這個道場就會興旺起來。別人真不真心,不是最重要的事情,真心的人絕對不能夠少我們一個人。當我們走在教師的崗位當中,今天就是因為孩子愈來愈缺乏倫理道德教育,我們才來走這條路。所以是心甘情願的來,哪有抱怨可言!真的時時不忘初心,正念分明,人對家、對自己的公司,以至對社會團體,自然就有源源不絕的動力出來。

  夫婦是道義的結合,當這位太太看到先生發回來的短訊,說是不是以後不打人、不罵人?這個太太很真誠的給先生道歉,希望原諒她以前所有的不是。當她又把短訊發給她先生,這個時候她心裡沒底了,她不知道先生會發什麼短訊過來。後來過沒有多久,先生發來短訊說到,「太太,你什麼時候上完課,趕快回來,我陪你去買新衣服」。所以好日子在哪?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是要計較、是要責怪?還是道義、還是付出?最近有位太太寫了一篇文章,「幸福一念間」,發到我們大方廣網站,我們看了也很感動。因為她還沒有聽《弟子規》以前,看她先生不順眼。她在文章當中也很有意思,她說我已經夠賢妻良母的!諸位長輩、朋友,請問她夠不夠賢妻良母?我們從這句話看出來她夠不夠。

  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個非常孝順的兒子、女兒,對著大家說,我跟你說,我爸爸能生到我真是他八輩子的福氣,真是他莫大人生的福分,他才能生到我,我對他多好!我們光聽這番話就知道他絕對不是個孝子。因為孝子時時道義對待父母,道義是本分,本分的事自己沒做好,很慚愧。孝子每天都想著,我還有哪裡做得不夠,他怎麼會覺得自己做得夠多?當我們在面對所有的人倫關係,我們心裡還有一念說,「我做得夠多了」。其實我們當下已經不是道義的人生,而是利害,而是比較、計較的人生,那個不痛快!那個求不得苦的日子就來了。我們看很有道義的夫妻,太太會不會說我先生能娶到我,真是他三輩子燒好香?我看不會是這樣的。真正道義的夫妻,假如朋友對她先生說,你這個孩子教得很好。那個先生馬上會回答:不是我好,是我太太非常用心照顧家庭,相夫教子,我孩子的優點都是跟我太太學。而太太面對別人的稱讚,也是誠惶誠恐:我自己做得太不夠,都是我先生很有責任心,一肩扛起家裡的重擔,從來不抱怨,從來都只有付出。都是彼此感恩、彼此珍惜,這是道義。

  所以這位太太本來在那裡想,孩子也是我帶的,家裡的活我也盡力做了,先生怎麼還是對我比較麻木,挑三揀四的?所以她的火氣上來了,常常就拿著先生跟其他的男人比。我們的老祖宗教導我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諸位長輩、朋友們,我們希不希望人家拿我們跟人比?那個比來比去,人比人氣死人,把人的信心都給比下去。我們不希望他人這麼對我們,我們也應該不能這樣去對他。後來因為在聽課的過程當中,有說到要坐時光穿梭機回到過去。她也反思到,以前跟先生談戀愛的時候,都只想著對方需要什麼,都是欣賞對方的優點。為什麼現在不是這樣?她自己都想到,當時候對方生日快到了,她細心觀察對方的需要,買了一個對方那個時候最迫切需要的東西。而當對方打開的時候,那種欣慰、那種喜悅,她現在想到還非常的深刻。而她自己在當下是非常的歡喜的,真的是施比受更有福分。

  她突然想到,當結婚那個證書蓋下去以後,不是先生變了,是自己的心變了。本來是我能替對方做什麼?現在變成他應該替我做什麼?本來都是欣賞對方的優點,現在是挖空心思挑對方的缺點。所以天堂跟地獄在哪裡?在我們心裡的一念之間。她自己也想到說奇怪了,我先生的優點,孝順、負責任、很勤儉,這些優點好像都沒變,為什麼這個世界變得那麼難?後來她終於開悟了,她說原來只有一點變,就是我先生沒有像婚前一樣,對我這麼痴情。她還在那裡想,像男朋友的時候還每天依偎在她的身邊。說實在的,當一個男人結了婚以後,還像小鳥依人一樣,靠在另一半的旁邊,我看這個家就快毀了。這個時候先生的腦海裡,完全都是家裡的經濟重擔,怎麼把雙方的父母孝養好?怎麼把孩子的未來經營好?怎麼可能還像婚前一樣,對我們這麼痴情!所以她了解到,其實苦是來自於自己沒有自我反省,來自於自己的不知足,都來自於自己每天在那裡算計對方,對她的回報夠不夠?每天在那裡計較來、計較去太累了!

  後來她心態轉變,都是笑臉迎接她先生下班回來。以前先生回來以後,把鞋子脫掉,因為先生有腳臭,一看她先生進來,不只沒有迎接,馬上先把鼻子按住,然後倉皇而走:臭死了!就走了。現在不一樣,在門口迎接,幫先生拿拖鞋,趕快去打熱水幫她先生洗腳。而且還特別用心去買那些全棉的排氣襪子,還有透氣的鞋墊,讓她先生的腳減少這些痛苦,每天給他洗得很乾淨,讓他不要惡化。而她在洗的當下,一隻一隻慢慢洗,然後心裡想到孩子現在已經很安祥的入睡,自己在幫先生服務,先生都是笑得合不攏嘴。自己想到夫妻多年來,一路走來彼此互相的扶持,互相的付出,自己邊洗心裡面都覺得非常的欣慰。後來她的先生腳氣病沒有了,好了。所以先生的腳氣病怎麼治?用太太的愛心治好的,她就發覺到先生的笑容愈來愈多了。

  當然在經營家庭的過程,難免都會有些挑戰,我們自己的習氣,包含家人的習氣,他都有個突破的過程,會有反覆。她的先生後來有打麻將,賭和吸毒相近,會上癮,先生去打麻將,有時候半夜三更才回來。那一天又要出去打了,她跟孩子示意把父親拉住,兒子說爸,你別打了。拉了半天,父子倆都已經滿頭大汗,這個太太脾氣壓不住了:算了,打麻將打到六親不認,我看誰都管不了你,不管你了。情緒的話出去,馬上反應回來也是情緒的言語,先生馬上說沒人管最好,就出去了。當天一夜沒有回來,太太在床上輾轉反側,不平、怨氣都上來。可是在當下,真的,有沒有學祖宗的教誨差別就出來,沒有學以前隨順煩惱習氣,學了以後懂得反求諸己。想到家裡假如溫暖,先生為什麼要跑出去?可能是自己有時候太忙碌,這個家沒有讓先生感覺到溫暖,是自己把先生給推出去的,她這麼一想,怨氣就沒有了。

  從那一天以後不跟先生生氣,他假如去打麻將,她就給他打電話,「先生,肚子餓不餓?累不累,要不要早點回家休息?」打了半個多月,而且不只關心、提醒,回了家以後不管是半夜十二點、一點,她馬上起來,「先生,打麻將可累了,我先幫你消除疲勞」,趕快用熱水幫他洗腳。先生愈洗愈不好意思,說「不用了,我自己來好了」。就這樣半個多月過去了,她很有耐性,不厭其煩,突然有一天,他的先生到凌晨四點多才回來,她從睡夢當中醒過來,看他先生已經累得癱下去了,她還是去打了一盆熱水來幫他洗。洗著洗著,她感覺到她先生非常的疲憊、痛苦,突然她就哭起來了,對她先生講,「先生,對不起,都是家裡沒有溫暖,我做得不好,讓你把身體搞成這個樣子,太對不起你」。

  她先生感覺到她的真誠心,突然就跳起來,對著他太太說,「太太,你可不可以原諒我?我一定改!但是可不可以給我一段時間?」這個改習氣我們真的要體會到,改習氣的過程,其實對方還是有很多的掙扎。還是一如往昔那種對他的呵護,對他的鼓舞,現在她先生麻將戒了。我們在幫助、勸誡身邊的親朋好友的時候,心裡控制的念頭不可以起來,太強了,也不可以急躁,操之過急不好,要很和氣,很有耐心。孔夫子也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有這分真心、耐心,一定可以感動對方。所以走在道義的人生,夫婦如是,君臣的關係亦如是。我們看到現在因為講倫理道德的風氣,比較沒有那麼盛,所以其實不是人不願學好,他不知道。

  有位老闆他之前對員工的態度,也是覺得我給你們薪資,你們就得幫我好好的工作,都是一種要求、一種比較苛刻對待他的員工。我們曾經聽過,國外到中國大陸來參觀公司、工廠,來參觀剛好那個時候在吃中飯,這些參觀的人到餐廳吃飯。他們就說到了,吃這樣的飯,根本不應該幫他工作,他們心裡就這樣想。後來吃飽飯休息一下,下午到工廠去參觀,一看到這些工人工作的情況,他們說這樣工作,根本不應該給他飯吃。假如都是彼此要求,那沒有好日子。中國有句成語叫「否極泰來」,泰卦是非常好的一卦,泰卦其實它叫地天卦,就是地在天的位置,天在地的位置,就是天為地想想,地為天想想。意思就是先生為太太著想,太太為先生著想;領導為下屬著想,下屬能換位思考,為他的領導著想,就天下太平。當這位領導者他轉變了心境,他懷著感恩的心、懷著成就員工的心,回到了他的公司。他本來開早會,一個禮拜去不到幾次,而且每次去都是要批評員工做的事情,哪裡不對、哪裡不好。

  現在他是每天去參與早會,都站在門口給他的員工鞠躬:早上好。而且他的心境是,就是因為有所有同仁的付出,我們今天公司才能夠繼續發展下去。而他的員工感受到,當他的領導對他這麼樣的恭敬,本來到公司都覺得有壓抑,都覺得有煩惱。但是這分恭敬傳遞開來以後,他們現在每天到公司都覺得很歡喜、很高興。而且整個公司每天都有好消息會傳出來,因為就像《大學》裡面說到的,上好仁,下就有道義。他的老闆真心關懷員工,聽完課以後真是學一句做一句,回來他就集體員工加薪。有個員工的太太生病開刀,他們夫妻帶著公司的主管,馬上趕到醫院去探望,還送上慰問金。結果整個同仁馬上發動捐款,他說他們公司從來沒有發生這樣的事。真的一個領導者有了善心之後,上行下效的速度太快了。集體員工捐款幫助這個同仁,而且還有幾個員工出差,都打電話回來交代:趕快要把我一分心意送上去,我回來再補上。

  這位領導他公司力行得非常好,我們廬江文化教育中心,邀請他來給我們做分享,而且他每次要出來分享的時候,他就對著他的所有的同仁,我要去把你們的好事,講給大江南北、世界各地有緣的朋友。他的員工都非常歡喜,非常認真,希望每天都能做出好的榜樣,來弘揚傳統文化。當一個經營企業的人,他的心境:我就是要做全世界這個行業的榜樣。這樣的心量,我們相信他的事業,一定是愈做愈興盛。所以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都是真正要落實在我們的生活、工作,跟處事待人接物當中。整個社會風氣要轉變過來,並不是很困難,最需要的就是榜樣的力量。所以一個人要有一個人的榜樣,一對夫妻也要有榜樣,夫妻的榜樣。一個家、一個家族,以至於一個班級、一個學校、一個單位、一個企業,甚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有榜樣出來,社會天下的人誰不希望走向幸福美滿的人生大道。只要有人演出來,絕對都是欣喜的來觀摩、來效法。

  我們期許自己做出榜樣來,無愧於我們生命當中有緣的人。而這個榜樣要做出來,很重要的一點要從自己做起。師長教誨我們,「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從我心做起,從我家做起」。從我心做那就不能做表面功夫,這個存心是不是真誠的非常關鍵。有個母親她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她也很希望讓她的孩子學習到,她首先自己先做,做了一段時間,覺得女兒的改變有限。她更深入的去觀照自己,雖然看起來,父母一叫她,她馬上過去「爸、媽有什麼事嗎?」但是心裡還是不夠恭敬,甚至有時候還不耐煩。她更徹底的觀照每個念頭,最後真的每個言語動作,都是從恭敬心出來,她的女兒感受到了,很快的也變得乖巧。

  有一位父親他也很希望他的兒子好,上了《弟子規》以後,他知道上行下效。隔天要出門帶孩子去上課,他要去上班,他就事先跟他爸爸講:爸爸,我今天要出去以前,會跟你問好。因為《弟子規》說「出必告,反必面」,而且我這麼做,兒子才會孝順我們,所以您老人家要配合一下。這個爸爸心裡想,兒子幾十年終於還有點開竅了,現在知道要先給我問安、問好,那一想到是為了孫子,爺爺也很高興的答應。帶著孩子給老人家鞠躬問好,就出門去了,走了幾步路,他的兒子停下來對著他說,「爸爸,你剛剛鞠那個躬是要做給我看的」。所以一切都要從真實心中做,不可以做表面,不可以用利害的心去做,要發自內心的孝敬,一定有感應。

  有位先生他一聽課程當中說,「好話一句,做牛做馬都願意」。你看他一聽完,不是感覺到太太對他的付出,他是想到做牛做馬!他回去以後,有一天他太太在那裡煮飯,天氣還挺熱的,他就把頭探到廚房裡面去,面帶微笑對太太說,「太太,您辛苦!」他太太轉過頭來,看著他說「知道辛苦,還不過來幫忙洗洗菜。」他愣在門口說,蔡老師不是這麼講的。所以用利害的心,來學習古聖先賢這些教誨也學不好,到最後都變成謀自己的私利,甚至於都拿著這些教誨去要求別人,那會適得其反。是至誠的對太太的那分感恩、感謝,太太一說來幫忙洗洗菜,那歡歡喜喜、和和樂樂的!

  我們在修道的過程,在力行《弟子規》的過程,誰有沒有做好現在不是最重要,首先我自己要先做到,正己,自然能夠感化身邊的人。現在整個傳統文化的復興,必須要各行各業一起來復興,因為現在見利忘義,那已經不是某個團體職業,是整個各行各業的情況。我們很冷靜來看,當老師的人先看到錢,這個時候社會會走成什麼樣?當所有當醫生的人是先考慮自己賺多少錢,當律師的人只考慮賺多少錢,以至於生產食品的人都先考慮自己賺多少錢,那我們在這樣的社會風氣裡生活,會有安全感嗎?不管我們現在在哪個行業,都要期許自己把道義演出來,把人生的責任,服務社會這個職業的本質要做出來,這樣能夠顯正,把錯誤的社會價值觀,慢慢扭轉。

  我們曾經遇到一位教務主任,他自己一個人聽了五天的課,記筆記很仔細。他說他五天記的筆記,超過他念師範院校四年所記的還要多。我們感受到什麼?他很有愛心,他很想學,但是這些古聖先賢的經典,他還沒有接觸到,一接觸了,他爭分奪秒來吸收。後來還帶了三個同事,從廣東飛到上海跟我們一起交流,最後四個人從自己的班級開始做起,很快的影響整個年級。校長一看,他們這幾個班的孩子怎麼這麼乖?後來一了解原來是他們有教《弟子規》。所以當場校長決定一些技能,英文這些技能暫且可以先擱著,但是一定要先學《弟子規》,學好做人,因為這是人生成敗的大根大本。校長很有責任心、使命感,她是位女校長。她的先生知道她這麼樣子在推展,又看到報紙上說《弟子規》有愚孝,不可以推展。說實在的,所有曾經讀過《弟子規》的人,絕對不會說《弟子規》有愚孝。因為《弟子規》告訴我們「親有過,諫使更」,怎麼會是愚孝?

  這位女校長對著她的先生說到,他有他的看法,我有我的責任。我已經感覺到旁邊的中學,多少學生遇到寒暑假以後,一堆人去墮胎。我看到現在的這些學生,他們的人生都誤入這樣的歧途,我絕不希望我現在這些小學的孩子們,往後的人生是如此。我一定要在這六年的時間,把他們的德行根基紮牢。當她這翻話講完,她的先生非常恭敬的看著她說,「我覺得妳很適合做國家領導人,對下一代、對自己的民族有這個承擔。」後來真的她們修身齊家,進而可以達到治國平天下。香港的教育界要到廣東省參觀,廣東省就推薦她們學校,因為她們學校的孝道做得最好,你看她達到了影響其他的地區、國家了。所以我們不管在哪個行業,絕對從我們做起以後,都能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效果出來。我們在民族文化承傳的大時代當中,我們要盡一分炎黃子孫的一種使命感。當今之世,捨我其誰!只要我們這種對祖宗至誠的心起來了,就能喚醒千千萬萬人的心。

  在佛經當中有個故事,有一隻鳥叫歡喜首,當牠住的森林發生大火,牠拼了命的到海邊含起一口水,又盡全力飛回火災現場,把這口水吐下去滅火,就這樣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天帝很納悶、很好奇,這隻鳥怎麼救得了火?化身下來,對著歡喜首說,你這麼救是救不了火的。歡喜首說到,我相信我絕對滅得了火,縱使我這一生葬身火海,我下一輩子也會再來滅這個火。所以當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都是抱著犧牲奉獻的精神,不管怎麼樣,我一定要讓我們自己的民族能復興起來。而這分真心的喚醒,不是說我們有多大的能力,而是我們的至誠,就像歡喜首的至誠,自然感應天帝,多少善緣的相助。我們相信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我們一手動千手就動了;我們一個真心動了,千千萬萬的真心也會一起動起來。最後祝福諸位長輩、朋友,家庭都是幸福美滿,家族都能代代綿延昌盛。今天有講得不妥、不對的地方,還請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主持人:各位法師,各位同修,蔡老師深入淺出精彩一場的演講,讓我們再給他一個熱烈的掌聲好不好?再次感謝蔡老師,請蔡老師到貴賓室去休息。接下來我們有二十五分的休息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