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新世紀健康飲食  周泳杉老師主講  (第十一集)  2008/2/13  上德傳播公司  檔名:52-253-0011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上一集跟大家介紹了一連串科學的實驗,這對於大部分的朋友來講,可能是比較陌生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從這些實驗的設計上,看到一個科學家,他在解開一些問題真相的過程。坎貝爾教授他從對菲律賓兒童營養救助計劃的專案當中,去觀察到菲律賓的兒童,因為黃麴毒素的污染,在花生醬裡面黃麴毒素的污染,而比起一般地區的,兒童或者是成年人罹患肝癌的比例,超出很多。進一步觀察到,比較富裕的兒童,反而罹患肝癌的比率比較高。再加上他閱讀到印度的一篇醫療文獻,他看到印度的團隊,他在對老鼠做實驗的過程當中,發現了與他在菲律賓所觀察到的,肝癌的現象不謀而合。

  結果他就設計了一系列的,以病灶細胞,癌症的病灶細胞,來觀察的實驗。結果他發現說,我們過去所認為的這些致癌物,確實它對癌症的引發,是有它一定的效應,但是關鍵點還不在這些致癌物上面。他發現了讓人非常震驚的事實,就是原來動物性的蛋白,才是真正促發癌症最主要的元兇。於是乎他從細胞的實驗,進一步到老鼠的實驗,除了他設計的黃麴毒素,配合不同的蛋白質的含量,來看癌症的表現之外,他還設計了不同的癌症誘發的因素,來做觀察,就是這張投影片所呈現的。他用什麼?用B肝,就是乙肝轉基因老鼠來做實驗。什麼叫乙肝轉基因老鼠?就是這隻老鼠,牠在老鼠的胚胎,就已經被植入B型肝炎病毒的基因。也就是說這隻老鼠生下來,一出生牠就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乙肝的攜帶者,牠攜帶乙肝的病毒基因,牠終身就是乙肝的老鼠。這個老鼠是商品化的老鼠,所以它從一個基因公司把牠買過來之後,然後做不同組別的分組。

  第一組乙肝轉基因老鼠,他餵牠吃百分之二十二的酪蛋白,這是動物性的蛋白質,結果所有的老鼠都觀察到有大量的肝癌的細胞產生。我們知道乙肝三部曲,乙肝然後肝硬化,然後是肝癌,這是一般的說法。在亞洲乙肝的攜帶者非常的多,B型肝炎帶原者,這麼多肝癌的罹患率也很高。我們一般的說法,就是把責任都推給乙肝的病毒,這也是不公平的、不客觀的結論。從這裡我們看到,坎貝爾教授他第一組餵養百分之二十二酪蛋白,發現老鼠產生大量的癌細胞的病變。第二組餵養百分之十四,就是把動物性蛋白的比例降低,發現癌症細胞的數目減少了,肝癌細胞的數字減少了。第三組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左下角,餵養百分之六酪蛋白的這一組,因為牠的酪蛋白,動物性蛋白的含量很低,牠看不到癌細胞。即使牠是個B型肝炎的,乙肝的攜帶者,看不到癌細胞。表示說雖然牠終身帶原,可是由於這隻老鼠牠所食用的食物當中,含有比較低的動物性蛋白,牠也沒有產生癌細胞。最後這一組也很有趣,在我們的右下角這一組,他用非乙肝轉基因老鼠,就是這隻老鼠,他確定牠沒有乙肝,他在餵食的時候,也沒有給牠任何的致癌物,沒有。結果這個老鼠即使餵養百分之二十二的酪蛋白,也沒有看到任何的癌細胞。

  從這裡,各位朋友,坎貝爾教授的這一系列的實驗設計,讓他對於癌症的表達,勾畫出一個初步的學說,就是下面這張投影片所看到的,癌症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一個啟動的階段,第二階段叫做促進階段,第三個階段叫做進展的階段。什麼叫做癌症的啟動階段?這裡我們就舉個例子,就是致癌物它會啟動癌症的表達。譬如像黃麴毒素、亞硝酸鹽、PH,像這些致癌物,我們現在都很清楚的這些致癌物,它對癌症的貢獻,是它在啟動癌症的發展上面,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這裡做了個形容,就像是種子把它播種到地上一樣,這個種子種下去,請問有沒有表示一定發芽?並不代表發芽。為什麼?如果這個種子種下去是種在沙漠,那可能就不發芽,因為沒有條件讓它發芽。如果是種在肥沃的土壤裡面,它發芽的速度就很快,所以這是播種的階段。

  也就是說致癌物,它對癌症的意義在於啟動,而啟動的時間非常的短,就是你致癌物吃下去之後,它很快的就會去我們的身體裡面,不一定是哪個層次,也許是代謝的層次,也許是基因的層次,就是分子的層次,它去啟動這些癌症的機轉。這個機轉通常是不可逆的,因為被啟動,它就開始啟動。可是沒有下面的階段,這個種子它也沒有辦法發芽。我們看到下面的階段,就是促進的階段,這個階段由什麼來促進?通常是由動物性蛋白來促進。你看把前面的實驗,我們拿來做一對照,就非常的清楚了。動物性蛋白質的含量,確實主導著癌細胞的發育跟減少,這是我們看到的。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把它比喻是個發芽的階段,種子種下去了,它要發芽。它沒有這些動物性蛋白沒有辦法發芽,所以動物性蛋白被視為是促癌劑。

  各位朋友,這裡一定要非常的清楚,致癌物跟促癌劑是不一樣的。剛剛乙肝老鼠的實驗裡面,有提到牠沒有乙肝,也沒有接觸任何的致癌物,即使牠吃大量的動物性蛋白,牠也不得癌症。因為沒有種子,沒有得癌症的種子,你一直灌溉、一直施肥,它也不長。所以我們就了解到,各位朋友,促癌劑並不等於致癌物。所以坊間有很多的文章,它就提到肉是致癌物,不對,肉不是致癌物,肉是促癌劑。它沒有致癌的效果,但是它有促發癌症的效率,就像種子的發芽需要條件一樣。因此我們就可以很明確的了解到,癌症的促進確實跟動物性蛋白質,有非常密切的關聯性。

  再接下來,他說到作用的時間很長,可以通過飲食來逆轉。什麼意思?就是剛剛講播種時間很短,但是發芽成長這個時間非常的長。並不是說你今天吃肉,明天就得癌症,那當然是不可能的。這個時間往往拖得很長,拖多長?個體不一樣,就看你施肥灌溉的頻率。要是你給它的肥料很多,灌溉很勤,它就長得快。就像我們前面提到十四歲的國中生,他得大腸癌,為什麼?因為他大量的吃這些加工的肉品類。肉品類不但有致癌物,還有亞硝酸鹽,也有什麼?促癌劑。他有致癌症的因素、原因、種子,跟癌症的條件,兩個合得非常的怎麼樣?密切,配合得很密切。所以表示他的癌症促進得很快,所以他的癌細胞就長得快,十四歲就得到了大腸癌。但是一般的人,他沒有那麼猛烈的去給它灌溉施肥,他可能比較懶惰一點,所以吃的肉比較少一點。因此這個過程就拖得比較長,有的十年發作,有的二十年發作,有的三十年。當然還有涉及到一些情緒的因素,還有體質的因素,還有作息的因素。有些人做很繁雜的工作,勞心勞力的工作,有些人他的情緒非常的不好,這些都有加減乘除的效應,它的原因可能也非常的複雜。而動物性蛋白在這裡已經非常確定,它是個非常關鍵的因子。

  最後這個階段的就是進展階段,在植物生長的比喻裡面,就是繁茂期,就是癌症細胞已經擴散了,大量的在其他的器官裡面滋生,發展成惡性的腫瘤。所以就這三個階段來看,第一個階段是播種階段,由什麼來啟動?由致癌物來啟動。所以沒有致癌物不可能得癌症,因為沒有得癌症的因,沒有這個因不會得癌症。即使吃再多的動物性蛋白,你也不得癌症,但是可能得其他的慢性病。譬如像糖尿病,像心臟病,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不會得癌症,因為沒有致癌物。可是各位朋友,有誰敢保證自己的體內沒有任何致癌物?我們生長在這個工業文明的生活當中,有誰敢保證他的體內是完全非常乾淨的,沒有這些致癌物?我想沒有一個人敢保證,這是個大問題。往下有因還要有什麼?還要有條件,種子下去還要條件,這個條件動物性蛋白很關鍵。有了因,有了緣(條件),就會產生結果,什麼結果?得癌症的結果。因此我們沒有辦法掌控這個因,因為有致癌物,我們可以掌控什麼?掌控緣。我們可以在動物性蛋白這一塊我們不要,我們避免,我們不要攝取這些動物性蛋白,我們自然可以遠離癌症的威脅。這是整個坎貝爾教授實驗裡面,所告訴我們的癌症形成的三個階段。

  很多人就講這是細胞實驗,是老鼠動物實驗。那人,沒有用人來做實驗,其實這樣的問難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確實看到大量的臨床研究報告,我們發現到臨床的研究報告,確實跟坎貝爾教授提出來這個致癌的模型,是相符合的,很多的癌症是相符合的。坎貝爾教授也因為擔心外界有這樣的問難,所以他到一九八一年的時候,才決定做「中國飲食調查報告」。因為從實驗室裡面得到了結論,還不足以去證實在人類的身體就是如此。所以他進一步的在從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七年,去做田野調查。真實到實際的生活裡面,去做飲食健康的調查,結果調查完了之後,他七年的時間投入。再經過二十幾年的數據的分析、交叉比對,終於證實了,他當初在實驗室裡面用的這些模型。譬如說細胞的模型,還有老鼠的模型,所做出來的實驗,是跟真正田野上調查的報告,是完全符合的。這個實驗才被《紐約時報》譽為是營養學的巔峰之作,他本人也被譽為是營養學界的愛因斯坦。我們確實對這樣的名譽的肯定,我們也表達這樣的肯定。

  所以下面這裡就講到,他說大量的實驗證實癌症的啟動階段,不如促進階段那麼關鍵。這個緣的管理,條件的管理比起因,種子的下地更重要。所以我們能不能避免掉癌症?事實上有正確的飲食觀念,而真正我們立身行道,用我們的身體來實驗的時候,我們確實可以有把握,可以遠離這些慢性病的折磨。即使不幸得到這樣的疾病,那您也絕對有把握,讓這個患者可以得到很好的調理,這是我們從這些研究當中,所得到的一些結論。當然有很多的朋友會問說,你這樣子講,到底有沒有另外的一些實際的實驗,來支持素食確實可以得到,健康的這樣的論點?事實上是有的。

  這張投影片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有一個大規模的素食的實驗,發生在我們現實的生活當中。在一次世界大戰,丹麥,就是圖裡面我們看到紅線所指的這個領土,這是北歐的一個小國。丹麥在遭遇聯軍的封鎖,就是與英國所隔的海峽,我們叫英吉利海峽被封鎖,聯軍封鎖了。封鎖之後,它沒有辦法得到糧食的補充,當時丹麥的國王就委託非常有名的醫生,叫米契爾漢德帝醫生來做一個糧食分配的計劃。因為糧食禁運,他們又要讓人民有足夠的糧食可以吃,怎麼辦?米契爾漢德帝醫生他就跟國王提出這樣的建議,他說因為現在食物非常的吃緊,所以我們的糧食不能再拿來餵這些牲畜,我們不能拿這些穀物來餵牲畜。所以把所有的穀物,統統分配給國人去吃。

  結果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八年,這一年的時間,全丹麥有三百萬人被迫吃素。在我們看來這三百萬人,好像吃得比較差,事實上各位朋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倚」,禍福,事實上在一般人的眼中常常看錯。你看中國字「禍」跟「福」,兩個字長得很像,一般的人確實常常看錯。沒有肉可以吃,可能很多人覺得吃得比較不好,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年三百萬人被迫吃素,其結果如何?我們看投影片,一年之後意外的發現丹麥人的死亡率,比過去十八年來,降低百分之三十四。各位朋友,百分之三十四絕對不是統計學上的誤差。一個國家在全部吃素的過程當中,居然有這麼大死亡率的降低。我們看這是不是個很成功的,大規模素食的實驗!

  無獨有偶的,我們看下一張投影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也是北歐的一個國家叫挪威,在丹麥的隔壁。挪威這個國家,它也被德國人給佔領了,佔領之後,德國人控管了全國肉品的供應。所以挪威的人沒有辦法吃到肉,也是一樣,人民被迫吃素,好事還是壞事?其實也是好事。因為後來發現挪威的人,在那段時間罹患疾病的死亡率,創下新低點。但是戰爭以後又恢復肉食,死亡率又很快的回到跟戰爭以前,一樣的水平。我們來看下一個投影片,這是延伸的研究,後來丹麥的科學家就去做統計,統計什麼?統計在戰亂的那個期間,因為飲食結構的改變跟死亡率的下降,他們去看食物譜之間,跟疾病譜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性,這是很多營養學家,跟流行病學專家,非常感興趣的課題。結果他們發現,因為動物的油脂攝取比較少,結果循環系統的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率也跟著降低了。

  我們看到這兩張圖,綠色的上面這張圖,它的橫軸是時間,縱軸是因為循環系統而死亡的人口。我們看到它的曲線,從一九三八年的後半部,它就開始怎麼樣?下降。到了一九四三年到了谷底,可是到了一九四四年的時候又往上攀升,這是跟戰爭的時間是有關係的,就是在戰亂的時間,這個死亡率是下降的,因為循環系統疾病的死亡率。對照下面那個紅色的圖,我們看到橫軸一樣是時間,縱軸就是每年油脂的消耗量,脂肪的消耗量。我們發現,你看這個圖幾乎怎麼樣?趨勢是一模一樣的。在油脂的消耗降低的情況之下,循環系統的死亡率就降低。當油脂的消耗量又增加的時候,因為循環系統而死亡的比例也隨之升高。各位朋友,這兩個大規模的素食實驗,一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都給我們非常大的一個啟發。

  下面我們再提出幾個科學上的研究,來跟大家說明一下,素食跟肉食它的營養成分的比較。很多人認為吃肉才有營養,這在現代二十一世紀,還有不少人有這樣的觀念。我們試著從營養成分來做個比較,這張投影片我們是比較鈣質的數量,在表格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每一百公克食物鈣質的含量,大家可以看到,其實很多的植物蔬菜裡面,它鈣質的含量都要比肉類還要多很多。這是一般民眾可能比較陌生的,大家都覺得吃肉才可以補鈣,尤其紅肉很多人說鈣質很豐富。可是沒想到很多的蔬菜,它的鈣質的含量比肉還要多,所以吃骨頭好像能補骨頭,這是比較偏頗的觀念。我們都了解到吃什麼並不能補什麼,反而是吃什麼就受什麼的影響。

  當我們吃豬的肝臟,豬肝或者是動物的肝臟,那我們就受到它的影響。為什麼?因為肝臟是解毒的地方,所有的毒素累積最多的,就是肝臟。我們如果把肝臟拿來吃,表示我們把動物的毒素,一次性的全部接收過來,吃什麼就受什麼的影響,這個我們需要冷靜的去思考。你看吃豬的腦,豬腦我們前面說過,膽固醇的含量很高,那我們的腦血管可能就被塞住,所以吃什麼就受什麼的影響,這才是事實的真相。鈣質的攝取,一般人可能也並不是非常的了解,鈣質的攝取,並不取決於說,我這個東西鈣質含有多少,我就能夠攝取多少,不是的。這張投影片告訴我們,鈣質的吸收決定於磷的含量,它不是獨立存在的。它還得參考食物當中磷的含量有多少,才能決定這個鈣質,被人體的吸收率有多少。科學家很客觀的指出,鈣跟磷的比值,鈣在分子,磷在分母,這個比值如果愈高的話,表示磷愈低鈣愈高的話,它愈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我們舉個例子在萵苣裡面,萵苣鈣的含量並不高,但是由於它磷的含量很低,所以它的含量雖然很少,但是卻可以完全被人所吸收。相對的,它的鈣磷比是肝的七十倍,是牛肉跟豬肉的二、三倍。雖然牛肉跟豬肉的鈣的含量,可能超過萵苣,可是因為它的磷也很多,所以它的吸收的能力就比較弱。因此各位朋友,我們不能再執著於科學的簡化主義,營養成分它是互相牽制的,互相影響的,鈣的吸收居然還要取決於磷的含量。

  我們接下來看,這裡做了個比喻,我們看到這個摩天大樓,它比喻這個高度就像是芥菜的鈣磷比,這個比值很大,表示鈣跟磷差異很大。並不是它的絕對值,鈣的絕對值很大,不是,是它除以磷之後,它的值,如果像是摩天大樓這麼高的話,雞肉的鈣磷比,就像是摩天大樓旁邊的,那間小狗房子一樣,那麼矮。這告訴我們什麼?很有可能鈣的絕對值,蔬菜裡面可能比較少,動物性裡面的產品可能比較多。可是加入磷的考慮因素之後,我們發現動物性的產品,它的鈣質比較不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它吃進去可能就怎麼樣?就流掉了。可是植物性的產品,可能某些鈣比較少,但是它磷也很少,所以吃進去多少就可以被人利用多少。我們光看效率是不對的,也還要看效益,不能只看效率。因此從這個投影片,我們就看到了營養成分,不能只看單一的考慮,這是有偏頗的。

  下一張投影片,我們看到鈣質的吸收率,雖然牛奶被宣稱鈣質含量非常的多,可是很不幸,它的吸收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二,因為沒有考慮到它磷的含量,也是有它的影響。下面綠色的這個區域,統統都是植物性的食品,它的鈣質含量,可能沒有牛奶那麼多,但是看到它的吸收率,每個都高於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說在植物裡面鈣質的吸收率,對人來講是非常容易被吸收的,而動物卻正好相反,這是我們看到的科學的佐證。再來我們來比較鐵質的含量,一樣的,很多人認為可能紅肉裡面的鐵質很多,這也是誤解。我們看到在這個圖譜裡面,在植物的面前,動物肉裡面含鐵量,可能抬不起頭,非常低的。我們就了解到肉類的鐵質含量並不高,而且科學家也指出,肉類鐵質大概只有百分之十一能被人吸收,而植物則大部分可以被人所吸收。

  奶類製品裡面的鐵質含量非常的低,這個投影片我們看到了,您如果要得到相等的鐵質,那您可以吃一碗菠菜,或者考慮喝兩千公升的牛奶。各位朋友,您是要考慮吃一碗菠菜,還是要喝兩千公升的牛奶?它們可以讓您得到相等的鐵質含量。當然我想這個我們有參與過課程的朋友,大概都會選擇吃一碗菠菜。因為我們知道牛奶裡面,可能有很多我們不太適合的成分在裡面。下一個投影片告訴我們,以卡路里做單位來衡量,相同卡路里的菠菜,它的含鐵量比牛排還要多十四倍。兩個卡路里一樣的成分,結果依據分析,甘藍菜含鐵的量居然是牛排的十四倍,而且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質的吸收。當然甘藍菜裡面含有很豐富的維生素C,它有一個加乘促進的作用。但是肉類裡面,並沒有這樣的成分。

  所以我們往下看,第三個我們來看蛋白質的比較。很多人當然會覺得,鈣質植物比較多,鐵質也是植物比較優勝,蛋白質大概動物會超過植物的含量了!其實不然。我們看到這個圖表裡面,在圖表的顯示,很多肉類裡面含的蛋白質含量,跟某些植物比起來,一半都不到,這也打破我們過去有些很深的成見。過去我們根深蒂固的認為,不吃肉沒有營養,其實正好相反。這裡我們從這張投影片,看到您能從一口菠菜得到這些營養。大家看到這個圖表裡面,有看到巨量的營養,包括我們所熟悉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不要忘了,也有微量的這些營養素,包括礦物質、維生素、脂肪酸等等的,這些微量元素可能對我們身體的幫助,不會亞於這些巨量的營養成分。所以你怎麼得到?一口菠菜就得到了。您吃一口菠菜,可以得到這個表格當中所有的營養素。而這裡就說明到,營養是上百種成分的綜合表現,它是非常複雜的結構,互相的影響,整體的效用加乘,往往超過單一成分作用的總合。這個絕對不是我們現在吃維他命,可以得到的效果。所以我們需要完整的營養,還是得從天然,未經加工的粗糧來得到。

  下一張投影片,我們比較了植物性膳食,跟動物性膳食的營養成分。我們看到在表格的中間,這是植物性食物的營養成分,表格的右邊是動物性食物的營養成分。植物性食物,我們以等量的馬鈴薯,也就是土豆、菠菜、利馬豆、豌豆跟蕃茄來做分析。動物性食物,我們以等量的牛肉、豬肉、雞肉、全脂牛奶,營養成分全部把它分析出來,然後把它做加乘。結果發現,我們來看表格,白色的部分是巨量的這個成分,像膽固醇植物裡面沒有,壞的膽固醇植物裡面沒有。動物的食物裡面居然有一百三十七毫克,這很多,這是我們不需要的。再來植物性的食物裡面,脂肪的含量不高;動物性的食物,脂肪的含量很高。蛋白質的含量兩者在伯仲之間,差不多,這是我們人所需要的。但是植物性的蛋白,更適合人的消化跟吸收;而動物性蛋白質,現在已經被了解到,它會促進癌症的發展。這是白色的部分,我們已經了解到了。

  可是更重要的是下面黃色的部分,大家可以看到,β胡蘿蔔素、膳食纖維、維生素C、葉酸、維生素E、鐵質、鎂、鈣質,這些都是人類需要的,而在植物性的膳食裡面,你看它都非常的豐富,β胡蘿蔔素這麼多。可是在動物食物裡面,幾乎少得可憐。各位朋友,請問是植物食物比較營養,還是動物的食物比較營養?我想看過這個圖表的觀眾朋友,都會認同其實素食是比較有營養的,動物性的膳食是比較沒有營養的。各位朋友,這個事實我們在想有多少人不了解,有多少人誤解。然而今天透過這樣的科學研究,很清楚明白的讓我們知道事實的真相,當然是吃素比較營養!所以我們不能夠依照我們的成見,來判斷整個事物的發展。

  下面這裡,這個投影片告訴我們,維生素C還可以抑制癌症。這「中國健康調查報告」裡面,它都指出血液當中維生素C的水平愈低,癌症的發病率就愈高。這些癌症包括哪些?包括白血病、鼻咽癌、胃癌、乳癌、肝癌、直腸癌、還有肺癌。這些都是非常好發的疾病,而且死亡率都很高,這些都跟維他命C的攝取有關。維他命C在哪裡存在?不是在維他命丸裡面,不是的。在蔬菜、水果裡面,在這些植物性的膳食裡面,這是我們要非常清楚的。所以天然的保養品,那當然是以蔬菜、水果莫屬了。抗氧化劑會吸收自由基,什麼意思?我們看到這麼樣豐富的水果的色彩,你看有黃色的,有紅色的,有紫色的,有綠色的這些顏色,為什麼會有這些顏色?其實在化學裡面我們就了解,這些顏色是抗氧化劑的顏色,抗氧化劑它出現了這麼多豐富的色彩,這是在肉類裡面你看不到的,因為肉類裡面不含這些東西。

  這些抗氧化劑,因為在有機化學裡面,學過的人大家知道,有雙鍵這樣的結構,它可以吸收什麼?自由基。我們現在知道自由基可能也會促發癌症,它會到分子的層次來促發癌症的基因。所以它吸收自由基,降低癌症的發病率,也可以延緩老化。因為我們知道自由基,它在攻擊我們的皮膚脂肪的時候,造成我們的皮膚老化,就是細胞膜的老化,這個也是已經得到很多的證實。這些抗氧化劑有哪些?像β胡蘿蔔素它是黃色的,茄紅素是紅色的,隱黃質是橙色的,維他命C跟維他命E雖然是無色的,但是它也是個很好的抗氧化劑,所以它對皮膚的保養確實是很有幫助的。這裡我們要聲明的是綜和的維他命丸,並沒有辦法提供您完整而均衡的營養,這是我們要跟大家做說明的,不能只靠吃維他命丸。甚至很多人還認為,喝飲料跟吃水果是一樣的,這個其實都是不正確的觀念。只有從最天然的食品裡面,你才能獲得到最完整,而且最均衡的營養。

  下面這張圖片告訴我們科學的簡化主義,人為什麼會發明維他命丸?因為這是個科學的簡化主義,當然維他命丸有它疾病治療上的意義跟價值存在。可是如果我們把它當成是營養的來源的話,可能有所偏頗,人必須攝取天然存在的營養成分,不能光靠藥丸。營養必須考慮整體,而非單一,這個我們在前面一直在強調。大多數的維生素人體是沒有辦法合成的,而且必須從食物當中來攝取。所以一般我們只要均衡的飲食,其實也不需要吃維他命丸。所以有人認為維他命,可以完全取代完整的食物來提供營養,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愈來愈多的研究證實,大量攝取維他命丸,不但徒勞無功,甚至可能對身體有負面的傷害。所以從這裡我們就了解到,確實大量的吃素食,植物性的膳食對人體確實是最有營養的。

  可是還是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從人體的特徵來看,人到底應該吃什麼?各位朋友,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圖片,請問我們有這兩顆牙齒嗎?這兩顆牙齒是肉食動物的特徵,這兩顆牙齒這麼尖做什麼?撕裂肉塊。但是我們並沒有這兩根,這麼可怕的牙齒。再來我們看這張嘴,後面的臼齒,您看到這隻動物並沒有平坦的臼齒,牠的臼齒是呈現尖的狀態。為什麼?因為牠不需要平坦的臼齒,來磨碎植物性的食物,牠不需要。人類的臼齒是很平整的,就像馬、就像牛這種吃草的動物一樣,牠必須要用這個來磨碎植物性的食品。再來這張嘴還有第三個特徵,是可以來做參考的,也就是說牠的唾液腺非常的細小,因為牠是吃肉的。所以牠的唾液是酸性的,並沒有含有能消化植物性澱粉的,唾液澱粉酶,牠沒有。所以牠不能事先消耗穀物,為什麼?因為牠是吃肉的,牠不是吃素的。

  可是我們人類的唾液就不一樣,我們人類的唾液,是含有唾液澱粉酶,它可以事先的消化澱粉。因此,各位朋友,從這張嘴,我們看到有三個特徵,我們跟肉食動物是不一樣的。因為有唾液澱粉酶,我們也要跟大家提醒的,細嚼慢嚥就很重要了。因為我們的唾液是鹼性的,這個鹼性的唾液在細嚼慢嚥的過程當中,我們的食物可以被充分的,去做初步的消化,再吃到胃裡面去的時候,就可以減輕我們胃部的負擔。所以就從第一個特徵來講,我們就知道人是吃素的,不是吃肉的。再往下走,到了消化道的中間這裡,這是我們的胃部。科學家指出,人類胃液呈現的是弱酸性的狀態,跟什麼比?跟這隻吃肉的動物來比。牠的胃液是強酸性的,而且是吃素動物酸性的二十倍。為什麼?因為它要適應來消化肉跟骨頭,這麼強的酸性才能夠把肉跟骨頭消化掉。

  所以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發,就是各位朋友,如果我們常常吃這些肉類的食品,我們的胃,如果要去適應來消化這些肉食的話,我們就要拼命的分泌更多的胃液,因為我們的胃液本身不是用來消化這些東西的。那你拼命分泌胃液來消化肉類的時候,相對的我們的胃壁也會被腐蝕掉,所以常常就造成了胃部的潰瘍。另外這麼多胃液的分泌,它還造成了另外的一個問題,當我們晚上進食的時候,還沒有消化完,我們就跑去睡覺。當我們平躺的時候胃部的胃液,多餘的胃液就會倒流,造成食道的灼傷,還有我們喉部的灼傷。所以很多人不明原因的喉嚨痛,什麼原因?肉吃太多,這個可能大家必須要有所了解。因為時間的關係,關於人體這個特徵,應該吃什麼?這樣的議題我們留待下一節,再跟大家做更詳細的說明。這一節就先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