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8年幸福人生講座大專營—建立和諧尊重的兩性關係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集)  2008/1/25  台灣至善教育基金會  檔名:52-282-0003

  尊敬的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剛好在安徽廬江湯池鎮推展《弟子規》,推展倫理道德教育,其中有辦了活動是選出好婆婆、好媳婦、好爸爸、好媽媽,這一些活動。其實把這一些好的榜樣樹立起來,能夠讓社會風俗愈來愈良善。而其中有一位好婆婆,她的這些媳婦跟她的關係也都很好。很重要的,其實她之所以為一個好婆婆,是因為她以前是一個好媳婦。她知道怎麼樣做好一個媳婦了,等她做婆婆的時候,她也能夠這樣去照顧她的媳婦,這樣去引導她的媳婦。所以要當一個好的老師,首先一定要是一個什麼?好的學生,不然他怎麼去把如何好學、如何敬師、如何尊敬學問教給他的學生?所以這個先後很重要。一定是我們扮演好了學生的角色,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好的老師。

  一個好的父親首先一定是一個好的兒子,他是一個好的兒子他才能把孝道傳給他自己的孩子。所以這個好婆婆當初在做媳婦的時候,也是非常的照顧公公、婆婆跟家裡。他們家也是三代同堂,那時候一家十口人一起吃飯,剛好遇到節慶,好不容易煮了九個雞蛋。然後在吃的過程當中,她的先生發現了只有九個雞蛋,而就是他的太太沒有吃,所以當下先生很感動,都把家裡照顧得這麼好,都是委屈自己,當下她的先生就把雞蛋夾起來就放到她的碗裡,她馬上又夾起來夾回給她的先生。結果兩個人就這樣數十回合,夾來夾去,突然,咚,雞蛋掉地上去了。但是這一段故事並不是她講出來的,而是她的兒子回想到小時候的這個情景。而她的兒子說著說著眼淚掉下來了,我們可以感覺得到,他的父母那一分恩愛、那一分都是想著對方的心境,感動他的兒子如此之深。所以愛的感覺是溫暖的,愛的言語是正直的。這一分正直都是用真誠的心,而不是一些虛偽或者有目的的心來交往。

  我們常說不能聽甜言蜜語。其實不是女孩子不能聽甜言蜜語,男孩子聽甜言蜜語也會受不了。我們昨天說到的「八風」怎麼樣?吹過來了很難不晃。那個女子說你:「哇,好帥喔!」你就受影響很大了,到時候就被牽著鼻子走都有。這個年頭不只女孩子會被騙,男孩子現在也有被騙的可能性。現在居然男孩子為了自己的容貌,聽說現在去做美容的也不少,去整容的也不少,這個整下去把男子的氣概都給整掉了。男子應該是那種度量、那種英姿讓人家尊重,讓人家佩服才對,怎麼精神都到這個小白臉上面來了?

  所以,我們從人的言語可以感受到,他是花言巧語,還是正直的言語,還是真正為我們著想的言語。有時候為我們著想的話不怎麼好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們現在冷靜想想,身邊的人幾個人敢跟我們說老實話?而別人不敢跟我們說老實話也不能怪人,我們的態度有沒有到人家願意跟我們講老實話,指出我們的問題點?可能父母、長輩一看到我們,話都還沒說,只是嘆了一口氣:「唉!唉!」這個時候不只不能責怪長輩,讓人家都嘆氣了,那我們實在是太過分了,這個都是反思之處。

  而甜言蜜語聽了,在婚姻當中會遇到劫難;甜言蜜語聽了,在做事業當中很難不有問題出現。因為會講甜言蜜語的人,他一定是都謀自己的私利。這時候你又把他放在重要的位置,鐵定這個事業就要被拖垮了。所以看人,對家業、對事業,關鍵所在。

  有一個太太,她就回想到當初她跟她先生相親。結果相親的時候,心裡想,一般的人一見面,今天第一次見面,一定要留個好印象給她看,大部分言語都會比較客氣。可是很奇怪,她這個先生跟她一坐下來,聊起來就,她先生說:「妳的牙齒不好。」一般第一次見面就批評她,很多人不能接受。可是她這個先生,長得憨憨的,臉又寬寬的,跟她說:「妳的牙齒不好,妳的牙齒不好之後,妳的胃會受影響。」因為妳牙齒咬得不仔細,胃就有負擔,久而久之妳的胃也會不好。諸位女同學,假如妳遇到一個男士,第一次相親的時候跟妳說「妳的牙齒不好」,你會怎麼說?買單,就啥都不用說了。但是這個女子很有意思,說這個男子很正直,都沒有虛偽,就嫁給他了。她的先生後來在中學教書,工作也很穩定。這個故事是他太太告訴我的。所以我們感覺到,言語確實是要正直。

  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民國初年的一個著名的詩人叫做徐志摩先生。大家想想,徐志摩先生他懂愛嗎?你看他詩詞寫了一大堆,他真懂愛嗎?大家冷靜來分析一下他整個過程。他的言語不正直,纏綿悱惻寫一大堆,但是我們看到,他對待他的原配張幼儀女士,張幼儀女士對她的公公、婆婆很孝順,對他也非常的尊重,盡心盡力服侍他。後來徐志摩先生到英國去留學,留學回來家裡就吵著要跟他的夫人離婚,吵著說他要當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人,就一直吵。張幼儀女士都比較含蓄,也沒有跟她的先生有什麼不愉快,只是默默的承受。後來,公公、婆婆很體恤她,說妳也跟著志摩到英國去,陪伴他,這個兩歲的大兒子我們來照顧就好了。所以張女士跟到英國去。而那個時候,她又懷了第二個兒子。而在懷孕當中,徐志摩知道了,就跟她說,妳趕快去把孩子給打掉,我已經要跟妳離婚了,去把孩子打掉。結果張女士說,打胎很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一不小心可能血崩都有可能。結果徐志摩說了,坐火車都有可能會出事死亡,難道妳就不坐火車了嗎?這個話很絕情,他還是談愛的詩人嗎?結果沒有辦法,面對這樣的情境,這個話講完,徐志摩就不見了,就不管她了。

  他的夫人人生地不熟就在英國,又不會講英國話,真的是舉目無親,手忙腳亂,還打算要自殺。結果那個時候她想到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把這個念頭止住了。剛好兄弟姐妹非常友愛。所以真的,人生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最強而有力,讓我們完全信任的力量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親人、我們的兄弟的支持。她趕快聯絡她的二哥在法國,聯絡她的弟弟在德國,了解了這個狀況,兄弟馬上叫她孩子絕對不能打。後來她到了德國把孩子給生下來,生完以後回到英國,徐志摩一見到她又是要談離婚,都沒有問到第二個孩子的狀況,完全一字不提。當下張女士擋不住了,說:「這樣好了,最起碼我們要問問公公婆婆,爸爸媽媽的意思吧,最起碼要尊重一下兩老吧!」但徐志摩先生馬上否定,妳就是現在給我簽,而且旁邊還有朋友在看。我說我假如是他的朋友真的會看不下去,真的,假如是我,我是比較有俠氣的人,我一定會把徐志摩拉起來,然後怎麼樣?「你好好想想!」先跟他上堂課再說,是吧?「人之初,性本善。茍不教,性乃遷」。我會給他曉以大義。

  後來就簽了。他為什麼一定要離婚?因為他在英國看上了一個女子,叫林徽音,才貌雙全的一個女子。所以簽完以後,他心花怒放,趕著要去見林徽音。結果林徽音已經回中國大陸去了,他撲了個空。結果過沒多久人家就結婚了。其實林徽音有家教,她知道你一個有家室的男子還這樣在追求她,這個已經是沒有情義、道義了,人家分辨得很清楚。後來徐志摩撲了個空。說實在的,他那個情不是真情,見異思遷,所以只要又有美貌的女子,他那個注意力又轉移到另外一個人的身上。所以回到大陸以後,又在北京工作,認識了一個女子,叫陸小曼,而這個陸小曼是他朋友的妻子。他的朋友後來調到哈爾濱去工作,結果陸小曼因為迷戀北京的生活,不願意跟著丈夫過去。後來徐志摩跟陸小曼發展得愈來愈不正常,最後還把朋友的婚姻給毀掉了。你說這樣的人是真愛的人嗎?結果這樣的人的文章還在我們的教科書裡面,是吧?你一個搞第三情的人,搞外遇的人,然後還來跟我們說:「同學們,你們用情要專!」誰聽得下去?誰能接受?所以文章都要是道德文章,文以載道。今天他的心就是用情不專,他寫出來的文章一定都是這樣的心境在其中,都會誤導人。有沒有人讀了他的文章以後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所以,後來他的老師梁啟超也很心痛,在他結婚典禮,跟陸小曼結婚典禮當下說了,他說:「徐志摩,你這個人心浮氣躁,所以你的道德學問沒有辦法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所以婚姻都亂七八糟。你好自為之,這一次婚姻不要再搞砸了。」梁啟超先生講這一番話,那叫真愛,真愛護他的學生,不希望他的學生繼續墮落下去。可是往往學生一聽,能感受到嗎?所以諸位同學們,誰是真愛護你的人,你可能搞不清楚,反而是每天在拉著你墮落的,你覺得他是拜把兄弟。所以人要分辨是非、善惡、邪正真要有智慧才行。大禹是聖人,當別人指出他的缺點的時候,大禹是「聞善言而拜」,他給他鞠躬,他給他感謝;子路是賢人,「聞過而喜」,聽到別人說他的不好,馬上感謝他,謝謝你指出我的缺點,他歡喜的接受。這個態度都會感來我們人生很多好的因緣跟貴人。

  老師罵完了,徐志摩走入他第二個婚姻。結果我們看到,今天你喜歡陸小曼不是喜歡她的德,而是喜歡她的美貌、她的才華。結果家裡也是搞得亂七八糟,因為她不整理家裡,又喜歡看戲、又喜歡打麻將,最後還吸鴉片膏,這個家鐵定很糜爛,回到家裡又常常就吵起架來了。然後陸小曼也不敢回到她公公、婆婆那裡,因為公公、婆婆也覺得很受不了他們這個婚姻,甚至於還把經濟都把他截掉了。因為本來徐志摩家裡是大戶,很有錢,但是有時候錢太多了,沒有德行,都會亂搞一大堆東西。

  所以後來,張幼儀離了婚以後,自己在德國用心的學習。回到大陸以後,又有一家銀行請她當總裁,她很用心去做。然後自己還聘了一個國學老師,每天不間斷的學習自己的道德學問。我們看,這個夫妻之間所經營的人生方向完全不一樣。而張幼儀事業有成,她還去認了本來的公公、婆婆當乾爹、乾媽,自己當女兒一樣孝敬兩老。我們真的感覺到,這是有情義的女子。雖然現在在名分當中已經沒有關係了,但是她那幾年對於公公、婆婆那種子女孝敬的心,不會因為這個名分有任何的改變。後來,徐志摩三十五歲那一年,聽到林徽音在北京有一場演講,他的心又動了,買了飛機票就要趕去參加林徽音的演講會,很可能又要敘敘舊情。結果這個飛機就失事了,徐志摩三十五歲。

  我們反觀他這個過程當中,對父母不孝,對他親生的孩子不慈愛,對他的妻子不忠貞,對他的朋友沒有信義,還搶了人家的太太。所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而他的原配張幼儀這麼有情義、恩義、道義,最後活到八十九歲,而且終身照顧她的公公、婆婆,送他們到終老。後來徐志摩死了以後,張幼儀,你看她的度量有多大,還拿錢資助陸小曼的生活,照顧他的遺孀。所以這個我們都算是很熟悉的一個故事,一個公案,很值得我們走在婚姻的路上深深的去思惟。

  她的言語是正直的,不是花言巧語。她的心地是無私的,你看張幼儀面對她的公公、婆婆,都是無私去付出,沒有任何名分,她也不去計較。而這一分無私,我們要很冷靜,就是她不是對我好而已,她對他的父母、他的親人也都很關心,這才是能流露出她的無私的態度。而行為是成全的,不是去控制對方,不是去佔有對方,而是現在怎麼樣能讓對方的學業更好,能讓對方的事業更好,德行更好,去成就他。我們有一位同仁,她的先生有一個妹妹,這個妹妹剛好住在夏威夷。妹妹打了一通電話回來,了解到她在夏威夷現在是非常的孤苦無依,又生了病,現在急需用錢。當下哥哥聽了以後很焦急,就去找這一位老師,是他的夫人。他跟她解釋了妹妹的整個情況,結果先生建議道,可不可以把我們這兩、三年來積下來的儲蓄,全部寄到夏威夷給我的妹妹?諸位女同學,寄不寄?妳們又開始猶豫了。諸位男同學,寄不寄?寄。你們回答得這麼微弱,你們還有良心嗎?寄不寄?寄!好,他們又是被逼供出來的。你們這幾天實在很無奈,我也挺同情你們的。

  當下這個太太說了,她對他先生說到,你這麼做,媽媽一定很欣慰,一定很高興。「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你看那個先生本來是這個心懸在半空當中,不知道太太會怎麼回應,突然聽到太太這麼肯定他這麼做,你看內心那個感動一輩子都忘不了。到底是錢重要,還是夫妻之間那種心心相印重要?心心相印了,家和萬事興,那個錢就會愈賺愈多。可是假如因為錢,夫妻之間愈離愈遠,這個家就要敗了。「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就是道義人生。所以這個太太說了,我非常支持你這麼做,明天我幫你去匯。不只答應先生這麼做,還親自說我去匯,你不用擔這個心。結果她決定以後,剛好她的朋友在銀行上班,聽了以後很感動,說這件事情我先幫你匯。結果匯好以後就打電話給她,我已經幫妳匯好了,妳那一筆錢什麼時候再給我都沒關係,感動到這個朋友先拿錢幫她墊了。這個事我們感覺到,愛的行為是成全的。所以我們從這四個向度來觀照自己懂不懂愛,我們有沒有給人溫暖;我們的言語有沒有利益他人,能讓人提起理智;我們的心地是不是無私;我們的行為是不是成全?大家可不要聽完以後,開始全部都是要求別人。

  曾經有一個媽媽,她在聽課的時候,老師說:「上等學子,能禁得起老師的折磨,奮發圖強;中等學子,能禁得起老師的鼓勵,努力上進;下等學子,能禁得起老師的讚美,愛中成長。」諸位同學,我們是上、中、下哪一等?是能接受挫折;接受鼓勵;還是只能接受讚美,一不讚美就沒氣了。還有一個叫劣等學子,什麼都不能接受,事事叛逆。結果一個媽媽聽完以後就跟老師說了:「老師,我已經準備好了,你趕快告訴我,如何折磨我的兒子?」所以你看,聽這些道理,都拿著要求別人,很可能造成家庭悲劇。到時候他兒子突然到善果林來,然後就問大家說:「那個蔡某某在哪裡?」突然看到我,跑過來:「你是不是蔡禮旭?」我說:「對不起,我是他弟弟。」因為「好漢不吃眼前虧」。突然,他也是有來歷的,他說:「明明蔡老師就沒有弟弟,他只有兩個姐姐。」我馬上說:「我是他表弟。」好,所以任何的教誨是先要求自己,「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我們前天音樂課應該有唱那一首《愛的真諦》,從這一首歌曲我們就完全能理解什麼樣的人才能真正去愛人。大家學會了沒有?學會,唱的時候不能只是言語上面的唱,句句要從自己的心地,是完全感應的把它唱出來,「誠於中,形於外」,不是口頭禪而已。所以,我們為了了解什麼是愛的真諦,現在由我獻醜一下,唱給大家聽。大家安撫了我的心,以前我都很羨慕劉德華。現在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一首歌曲。Music。沒有music。大家現在聽的時候,唱的時候,要去感悟每一句歌詞,印在自己的心中。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Thank you。大家有沒有感覺到我挺可惜的,沒有當歌星?一點都不可惜,好的歌聲要來唱這些好的歌曲,不能唱靡靡之音,誤導了社會大眾。所以其實沒當歌星這叫大幸,這叫幸運。因為假如當歌星沒有先把德行根基紮好了,在那樣的環境,真的很難不墮落下去。

  我們唱這首歌曲的過程,你看,愛的人懂什麼?懂得「忍耐」,忍住自己的脾氣,忍住自己的壞習慣,不然就讓對方很難受。「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你看我們一個人自誇傲慢,旁邊的人都很難受。而且有理智,「不做害羞的事」。《弟子規》告訴我們的,「德有傷,貽親羞」。我們的行為很可能讓父母蒙羞,甚至於讓我們自己的學校蒙羞,這我們就不是愛家、愛校了。而且「不求自己的益處」。其實這一首歌曲就是複習了我們前面說的,一個人要有智慧、要有德能、要有愛心,首先要不貪心、不發脾氣、不愚痴、不傲慢、不懷疑別人,有沒有?對!這個才能去愛人。所以這首歌曲最後說到的「愛是永不止息」。愛是盼望,愛是信任,不懷疑別人。我們一懷疑別人,他就內心難受,就提不起勇氣,提不起力量來了,而你的信任會讓他有源源不絕的力量。

  所以在《論語》當中有一句話說到:「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這是迷惑的行為,夫子說,這個人是迷惑的狀態。什麼叫真愛?真者不假,真者不變。今天我們做錯了那麼多的事情,父母有沒有說我沒你這個兒子,沒你這個女兒?當我們犯錯的時候,父母只有一個念頭,如何幫助我們,如何協助我們改過,絕沒有嫌棄我們的那種心。所以我們要找到真愛,往往是在我們父母的身上,我們的兄弟姐妹身上。真則不變,能恆久,能堅持。今天我們對一個朋友,應該是跟他的交情愈來愈好,這個才叫真情義。假如之前很好,現在某一些事情心裡不高興了,就離他而去了,甚至於背後還說三道四,這個就不是真懂愛的人。所以孔夫子講的,你愛他的時候,希望他什麼都好,「愛之欲其生」;討厭他了,每天詛咒他,「惡之欲其死」,這是迷惑顛倒的人生態度。所以愛是永不止息。

  「愛是不計算別人的惡」,當我們在那裡批評曾經交往過的朋友、親人,這個也不是愛的表現。愛是設身處地成就他,不管他現在怎麼樣,我們信任他以後能愈來愈好。我們期許自己,我當好的榜樣來感動他,來協助他。好,這是我們談到的「相知」。我們知不知道愛是什麼?我們知不知道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先做成就德行,成就學業的事?進一步「相惜」。當我們感覺到彼此都是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會珍惜這一段情義。剛剛跟大家提到鍾博士他那個時候聽母親的勸,那個是消耗戰,你最好是成就學業、事業了,你已經有能力、有基礎可以讓對方幸福,這個時候水到渠成,再去談對象。而且我們學習聖賢書不是紙上談兵,聖賢告訴我們,人生最重要的,從格除物欲做起,物格知致,知致意誠,你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所以,你現在面對這個情境,不能貪著,要雙方祝福。後來因為鍾博士很孝順,覺得母親講的道理很對,他當下就靜下來繼續好好學習。他是二十六歲就拿到博士,在美國任教,後來又到了澳洲昆士蘭大學,那個是很好的大學。他三十三歲就獲得終身教授的職位,三十三歲!來自於他的孝心,來自於他在求學過程當中的專注。而且在大陸廈門大學還以最高的薪資聘他去當教授。諸位同學們,去不去?他沒有去。他覺得社會最需要的是教育工作,「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他覺得現在社會最需要的是倫理道德教育,最需要的是儒、釋、道三教的教育。所以他把教授辭掉了,跟在我的師長的身邊,現在每天都講解儒、道、釋三教的經典。大捨大得,他現在能跟到師長這樣的智者、長者的身邊學習。

  所以了解到,此刻的人生,應該怎麼樣去經營。然後,當彼此在相處的過程當中,了解到對方有孝心,了解到對方的人生價值觀,這個時候懂得互相珍惜,互相成就,再走入「相愛」。之後,走入「婚姻」。而婚姻很重要的,它是一個開始,而不是一個結束。兩個人來自不同的環境,所以要互相體諒、互相成長。而在經營的過程當中,我們常常記住「不忘初心」,常常能記住「設身處地」,還有剛剛我們講的欣賞對方,只看對方的優點。那我們想了,你都看他的優點,那他的缺點怎麼辦?當你都看他的優點,他就更希望表現更好,缺點自然就下去了。

  而其實在那個相惜、相愛的過程當中,相愛不一定要結婚,是要志同道合、價值觀一樣了,才好走進去。你今天愛護一個人,你不一定是要夫妻關係才可以愛護他。不然價值觀不一樣,硬湊在一起了,到時候彼此都很痛苦。所以這個時候要隨緣,適合當婚姻還是適合當朋友,這個自己要分辨清楚。哪有說一定要當夫妻才能幫助對方?這個都變成自己的執著點。真正適合走入婚姻,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價值觀,就是彼此都認知到,相互扶持,把這個家經營好,把下一代教育好,把自己的父母奉養好,都有這樣的信念,這樣的共識,那鐵定可以經營得好。現在企業都說,很重要的一點,要先建立共識。不是企業要建立共識,家庭一定也要建立共識,不然家就變成多頭馬車,就麻煩了。以至於往後如何教育孩子,這個都要建立共識。夫妻之間管教孩子的方法不一樣,很多時候就會吵架。

  好,那我們看到這個「不忘初心」,其實在整個中國文化當中,禮教的部分佔了滿大的比例,而禮教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典禮叫婚禮,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成年禮。我們在心裡當中有沒有期許自己「我已經長大了,不要再成為父母的負擔了,不要再讓父母操心了」?這才是成年禮的精神所在。

  有一個兒子,已經四十九歲了,對父母不孝。後來這位男士來上了五天的課,上完以後很慚愧,回到家,隔天就買了菜,買了是父親喜歡吃的菜,然後拿回家裡,他跟父親分開住,回到老家,給他父親敲門。以前不孝之外,還常常跟父親要錢,父親都有點害怕他了,所以剛好父親一開門來,看到他,突然說:「今天又不是禮拜六、禮拜天,今天又不是假日,你來幹什麼?」父親這麼問,讓他更慚愧,你看,一出現都讓父親有負擔。所以當下,他跟父親講:「父親,我今天是來盡盡我一個兒子的本分。」他父親一聽,說:「不知道你講真的還是假的?先進來再說吧。」就進去了,父親看他進來,說:「這樣好了,你今天就在這兒吃中飯,待會兒我去買菜。」兒子說:「父親,不用了,我已經買了您喜歡吃的菜過來了,今天中飯我來煮,您老人家就在這兒休息就好了。」

  他就開始去張羅,去煮飯。而在煮飯的過程,一有空檔,他馬上出來拖地、整理家裡。父親在那裡看,看著看著,慢慢的這個心都有點感動了。後來煮好了,一桌菜擺在面前,給父親說:「來,爸,請用。」他父親就說了:「今天真高興,來,我們來喝一杯,我這個老酒鬼跟你這個小酒鬼乾一杯。」這個男士說了:「爸爸,我不喝酒了,因為《弟子規》說『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爸爸一聽還有點驚訝,你喝了多少年了,居然現在要改了。這一點一滴的改變,都在讓父親感覺他的不一樣。

  後來,吃完以後,他就跟他父親道歉:「兒子以前做很多對不起您的事,讓您操心了,兒子以後會好好的做人,孝敬您。」老人家眼眶泛著淚水,突然站起來去打電話,就把他的兄弟姐妹,就是他兒子的這些長輩統統叫到家裡來,來吃晚飯。結果這些長輩走進來,看到他兒子,因為也都聽過他爸爸一些話,說這個兒子常跟他要錢,所以姑姑來了,叔叔來了,馬上瞪著他說:「你來幹什麼?」後來大家都坐好了,他爸爸說了:「今天找大家來一起吃晚飯,就是要跟大家宣布一件事,宣布我兒子今天長大了。」所以成年禮是四十九歲才舉辦。

  諸位同學們,你們長大了嗎?所以這些禮儀對我們人生都有非常大的啟發,包含婚禮。在《禮記》裡面講到,婚禮的意義是什麼?「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對上,對父母、對祖宗,事奉宗廟。其實用意就是,把這個家道能從父母、祖宗那裡承先啟後。所以承先就是「上以事宗廟」。這一句話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當中的這個「老」的意思。「老」就是上一代,以前的祖宗;「子」就是下一代,就是「下以繼後世」。承先啟後,這樣的人生精神融成一體,就是一個「孝」字。「孝」就是上一個「老」,下一個「子」,上一代跟下一代完全不分,融成一體,這個就是文化的精髓——孝道。所以結婚也是孝道的表現。

  而我們從這一句話就感覺到,以前的婚姻那種感覺很不一樣。比方說,現在人求婚怎麼求婚?「你嫁給我吧!」聽說現在的價碼還得九百九十九朵,是吧?你們都還沒經驗。以前不是這麼求婚的,周文王去娶他的太太太姒是怎麼娶的?非常隆重過去了,然後對他太太說:「請妳跟我一起祭祀我的祖宗吧!」你看美不美?配合一下吧,美不美?你看那種心境。「你嫁給我吧」,就是喜歡就來,不喜歡就拉倒。那種心境就是一種責任,承先啟後的責任。你們現在這麼會配合,讓我很感動。

  所以這個婚禮過程,你看,男子要去迎娶的時候是拜天地,代表這個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必須為家庭負責,也要為社會負責。你好好經營了,有好的下一代給社會好的影響;你教不好,那就危害社會了。然後,這個新郎要出去迎娶的時候,那一天是出門前父親端一杯酒敬兒子,兒子不用回禮。一般都是我們敬爸爸,哪有爸爸敬我們的?但是那一天不一樣,爸爸代表祖宗敬我們:「兒子!你要走入人生的另外一個階段,你要扛起一個家庭的責任。」所以敬完酒了,當他在迎娶的過程,腦海裡留著都是父親的那個景象,都是提醒他對家庭、對婚姻的一分責任。包含他到了新娘的家裡,是岳父、岳母親自來迎接,親自把女兒交到他的手上。那是人家照顧了幾十年的孩子,你要盡心盡力照顧他的女兒,讓這兩個老人家安心,讓他們放心,才對得起岳父、岳母對我們的信任。

  我的姐姐出嫁的時候,也是我的姐夫帶著她給我父母行三跪九叩禮。真的,照顧一個女兒二十多年不容易!感恩岳父、岳母,進一步讓他們放心、讓他們快樂。所以,不要當半子,要當就當完整的兒子,是吧?做人要甘願。女婿叫半子,我看就叫全子,完全就當作自己父母一樣孝敬。這個都是男女在婚姻當中的一種心境。有沒有那個女子要出嫁的時候,然後坐在轎子裡面,坐在車上,心裡想,「好!終於讓我等到這一天了,我非搞他個雞犬不寧不可!」沒人這樣嫁出去的吧?都是一種心境,要去成就這個婚姻,成就好的下一代。

  所以在《詩經》裡面有一首,叫「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這個就是女子出嫁,看到那個桃樹,而桃樹在開花是一下子開得很茂盛,結果也是結得很豐碩,連長葉子都很快的就長很多葉子。當女子出嫁看到這個景象,她就自我期許,嫁過去要讓人家旺三代,這個就是這一分初心。所以諸位男士,娶一個好媳婦可以旺三代。大家知不知道娶一個不好的媳婦會怎麼樣?你們推斷不出來嗎?娶一個不好的太太會敗幾代?不是敗三代,一敗塗地,從此就起不來了。所以婚姻是大事。所以我們不忘初心,我們時時設身處地,照顧他的家人,他也會照顧我們的家人。時時欣賞他,時時互相鼓舞,互相提升、成就,我們相信這個夫妻的經營、婚姻的經營就會愈來愈好,而且感情會愈來愈深,因為是道義之交。好,這一節課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