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9年幸福人生講座企業營—承先起後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集)  2009/3/15  台灣天母農訓中心  檔名:52-357-0003

  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午安,大家請坐,大家午安。我們在台灣成長求學有很多人生的寶貴智慧,我們都曾經記在心裡面,現在慢慢開始薰習這些古聖先賢教誨,這些話就會慢慢找回來。比方說「有恆為成功之本,信義為(立業之本)」,你們在讀這些話怎麼感覺不像找到寶藏的感覺?這個比黃金還寶貴,這可以世世代代傳,黃金花完就沒有了。你在經典裡面只要看到根本的,那都是至寶,它讓你的人生不會徒勞無功、白忙一場。本立而道生,你的事業、你的家道、你的學業,都從這個根本當中自然成長茁壯。有一位長者他生意做得很好,他的名字就是永信,我說這個生意要不成功都難是吧?每個人跟他做生意的時候,都叫著他的名字,他就不敢不守信。他爸爸很有遠見,他事業做得很成功。而恆心確實是成敗的關鍵,所以我們每天不離讀誦聖賢經典,「工夫到,滯塞通」。而學習當中有一點很重要,學貴自知,學習要立志,我們要「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生過得有價值。學貴在力行,所以我們學一句要做一句,而學也貴自知,當我們學習的過程當中,很容易就是人家說你應該要再努力一點,我比他還努力!跟誰比?這心態就很重要。

  所以師父老人家第一次,我跟老人家談話第一句,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是哪一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因為我假如不分享,可能下輩子我會愚痴果報,因為沒有把這個很寶貴的東西跟大家分享。這是第一次談話,其實還有前一次,是師父打電話到楊老師家,剛好我接的,我說楊老師不在,請問您哪一位?師父說我是淨空法師,把我嚇得不行,師父好。這第一次,在電話裡面交談。再來就是這一次在新加坡,老人家第一句話就講「學儒就學孔子,學佛就學釋迦牟尼佛,學道就學老子。」我們這句話聽到心裡面去,我們所有的一言一行、起心動念,跟誰看齊?孔子。好,諸位朋友,您的腦海裡有沒有浮現孔子哪個風範?大家可不要一片空白。好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假如老師以孔子為榜樣,那他一定不會覺得:累死我了,好辛苦!不會。因為孔子周遊列國十三年,而且孔子的精神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個不可為不是做不成,這個不可為是這一件事情,可能不能在我們的眼前實現,很可能要兩代、三代人以後才能開花結果。看不到結果,卻無怨無悔,鞠躬盡瘁去做,這是孔子給我們的風範。而我們明白到,假如孔子那個時候人家一跟他老人家講,「算了、算了,沒人會聽你的話,你還是別講經說法,你就回去!」假如孔子說「好,那就算了,我就回去家裡不幹了。」我們的傳統文化能傳這麼久嗎?傳不下來!

  所以後來的讀書人肯定到「先孔子而聖者」,這些比孔子還早的古聖先賢,先孔子而聖。「非孔子無以明」,沒有透過孔子把他們的風範承傳下來,給大家宣講,我們都不認識那些祖宗,不明白。「後孔子而聖者」,比孔子以後兩千多年來這些聖哲人,「非孔子無以法」,這兩千多年來的讀書人以誰為標竿,以誰為風範?至聖先師孔老夫子。所以才有這效法的對象,而也才能夠讀到這幾千年來,承傳下來的這些四書五經十三經,所以我們人生的堅持非常重要。我們假如不堅持,家道從我們這裡斷,整個民族的根也從我們這裡斷,我們將成為五千年的什麼?那我們這一生來坦坦蕩蕩,要俯仰無愧不能做罪人。我們很可能是文化復興的墊腳石,墊著讓後面的人踏過去,能把這個路走通。好,大家準備好了沒有?準備好做墊腳石了沒有?突然想起一句話,叫「風蕭蕭兮易水寒」,沒那麼慘!我們要抱著不需要肯定,不需要掌聲,但是卻是非常踏踏實實、無怨無悔的,去扮演好我們這一生文化承傳的責任,其實「德不孤,必有鄰」。但是我們來不為肯定,也不為掌聲,只為盡一分炎黃子孫的本分。

  所以孔子才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你在做的過程當中,沒有人認同你,你完全不會難受,而且很堅持去做,這有君子之風。所以在這個時代要去弘揚傳統文化,你就會變成熊貓,叫稀有什麼?動物。我剛到海口去的時候開始講課,結果他們你講課不用錢嗎?不用。這個書不用錢嗎?不用。這個東西不要錢嗎?不用。所以走到我們單位去的人,都開始看看這間教室,看看那間教室,看完以後走到我的面前來,問的第一句話,你的錢從哪裡來的?所以這個時代你要付出,人家都會先想這個姓蔡的人,可能第三次、還是第四次,他要賣的書就會出來了。怎麼還沒出來?所以會有很多人以異樣的眼光看我們,但他們都在成就我們放下面子、放下虛榮,這都是給我們歷事鍊心的機會。所以什麼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你一心一意為他著想,他還恨你,你還沒有任何怨言,你的功夫才到位、了得!

  所以有了孔子這些風範在我們的心裡面去,我們就能「德比於上則知恥」,知恥近乎勇,人的勇氣、人的決心就出來。「欲比於下則知足」,德行都跟聖賢人比,這就知恥;欲,都跟比較貧苦的人比,那知足常樂。而且說坦白話,人的精神層面一提高,你不知不覺物質就淡。因為你嘗到,什麼叫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法喜,慢慢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操之過急,很自然你慢慢提升,它慢慢的淡下去,當然對別人更不能急於苛刻去要求。所以我們昨天講到,我們要「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我們什麼時候在承先,什麼時候在啟後,什麼時候在繼往開來?諸位朋友們,我們今天坐在這裡有沒有在承先啟後?有!當你走出來的時候,你的孫子「阿公都已經六十來歲,還去學習古聖先賢的教誨。」在小朋友的心目當中,會不會落下痕跡?會!我爸爸是五十歲左右,去考證券交易所的執照,因為我爸爸在第一銀行上班。我那個時候讀大學,看我爸爸在那裡K書K得這麼認真,我是一種肅然起敬。他們公司派去了好幾個人,有三十幾去考的、有四十幾去考的,全部去考只有一個人考上,(你爸爸)你會通了!就我爸爸考上。你看我這當兒子的內心的佩服,那難道還要:兒子用功一點!不用。

  所以我們承先啟後的心境,真心自然的流露,孩子的感受特別強烈,你裝有時候還裝不來。我們很冷靜回想,我們的父母有沒有曾經說,「來來來,兒子,今天爸爸跟你上一堂課,叫孝悌,孝道太重要了!」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我們的父母有沒有給我們上過這堂課?我們的心裡什麼時候覺得孝是做人的根本?什麼時候?自己都不知道。沒有言語的教導卻做給我們看,感動至深,所以身教大於言教。只講沒做反效果!我們看看以前看到西方的片子,最常出現的一句話,叫ilove you,有沒有?看了就很羨慕,都講得很美。告訴大家,ilove you講最多的地方,可能離婚率是最高的。為什麼?當人把精神都花在言語的推敲、華麗、好聽上的時候,他的內心在往下降。說得多不如做得多!所以孔夫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剛毅木訥,近仁」。新加坡許哲女士今年一百一十歲,一百一,她是一九00年生的。她就回想妳為什麼都這麼歡喜幫助人?她說小時候她們家就已經夠窮的,有人給她敲門,好幾天沒飯吃了。她母親二話不說,非常自然就把那個東西端給了那些人。她看到那些餓成那個樣子的人,那種感謝、那種吃完之後的歡喜,深深印在她的心中,所以她母親的身教就教育了她。她們家的孩子全部都做公益事業,又是牧師,又是這些一生行善的人。

  所以確確實實最重要的,我們在承先啟後就是把這些德自己真正做出來,自然就能水到渠成。假如我們還一直要去要求別人,可能自己的落實上,反而沒有辦法做得很好,而不能忽略到這些小的細節。有一個媽媽看到女兒的牙刷已經壞了,這媽媽就說「明天媽媽跟妳買。」隔天就下雨,就跟女兒講「今天下雨,明天媽媽再出去買。」這女兒說「好!媽,沒關係。」結果後天她忙著忙著又忘了,又跟女兒說今天剛好怎麼樣忘了,小孩子說沒關係。第三天又忘了,那個女兒就對著媽媽,很無辜的看著媽媽說,「媽媽,妳這樣子讓我想起,狼來了那個故事。」所以我們講給孩子的道理,他都會記住,接著怎麼樣?看父母有沒有做到?可是你不講都做,那些德風都印在他的心裡面去。我們昨天講到孝悌是祖宗之德,八德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孝悌是根本。我曾經聽我們張秀葵老師提到她的父親,她印象很深的一幕,就是小時候她父親都去給她的奶奶請安,然後端洗臉水讓母親梳洗好,接著把母親的尿桶便器扛著去清洗乾淨。你看一個大男人,每天都是固定做這樣請安,然後幫母親打理的工作。這孩子都看在眼裡,就看到父親在那裡洗尿桶的時候,用那個稻草刷刷,很認真的,刷得很用力,刷了幾回以後還不確定洗乾淨沒有,就把那個尿桶往鼻子靠近,聞一下。你看那個細膩的動作,從至誠的孝心流露出來,這個時候就承先啟後下去!

  我們看到《二十四孝》裡面的這些故事,我們能不能從他們的那種至孝當中,去體會、去效法?你看黃庭堅先生一回到家裡來,覺得今天沒有好好的侍候母親,好像這一天白過了,趕快去幫忙洗尿桶,做這些事情。我們看到德比於上,《德育故事》裡面,都是德行好的聖哲人,所以我們翻開《德育故事》要有一個心境,「只想著如何做到,不想著做不到。」還要信任自己也可以成聖成賢。我們看到兄弟的相處,這《德育故事》裡面,你看趙孝、趙禮兩個兄弟,弟弟趙禮被盜賊給抓去,遇到亂世要把他弟弟煮來吃。這個哥哥趕快趕過去救他的弟弟,馬上對著盜賊講「我弟弟很瘦又有病,我長得比較胖,你們不要吃我弟弟,你要吃我。」這就是孝子,他忘了自己,他會想到假如弟弟三長兩短,父母要傷心成什麼樣子,所以他不忍心弟弟受傷,自己忘了生死的問題,就跳出來。兩個兄弟在那裡爭著要死,盜賊也有良心,那是在亂世不得已,看到這樣至愛的兄弟都感動,把他們給放了。那個時候的領導者有智慧,以孝悌來教化天下,把他們兩個找來去當官。這樣做有智慧,會孝順父母、會友愛兄弟姊妹的人,他出社會一定會愛護別人。所以要舉孝廉,這有愛心。現在你假如當官的,學歷高就可以當官,你還很難保證,他有沒有愛心去愛護人民?我們看到古聖先賢為了兄弟,可以命都不要,我們德比於上,一看連命都可以不要,那兄弟還有什麼好爭的?

  「同氣連枝」,都是連著父母的幹出來的,「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這個我現在已經有點感覺,我現在四捨五入也四十歲,所以已經感覺每次看姊姊白頭髮又多一點。「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做好樣子看。在「悌」篇當中一開始,泰伯把天下都讓給自己的弟弟,成全了父親的心願,因為他父親喜歡文王,他的姪子。你看兄弟連天下都能讓,這個世間由他的家庭做榜樣,不爭!所以一家讓一國就興讓。他們一讓出來,這底下的人說,人家連國家都讓了,我們還在爭太丟臉了。說實在的讓就沒有了嗎?泰伯把天下讓了,他之後到了吳國,那邊的人跟他語言都不是很通,可是因為他的德行很好,最後他在那裡還是當了國王,推崇他。該是他的福跑都跑不掉,這是孝悌傳家。

  而真的,我們體會到,父母的對我們的這分至愛、辛勞,我們要孝順父母就很自然,而且要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這人到老年智慧最重要,不然這也放不下,那也煩惱,就很麻煩了。養父母之身,照顧父母生活起居,在盡孝當中有一點很重要,要設身處地。有一個朋友他每次回去,就買一些堅果給他的父母吃,每一次都有買,挺好的,我也挺孝順的。拿了好一陣子,他媽媽終於開口,她說「兒子,你下次別買堅果了,我跟你爸的牙齒都不好。」他才愣一下,對!名義上是說買回來給爸爸媽媽吃,實際上誰喜歡吃?所以你看這個很細微的地方,這都是做樣子。所以有個太太,她說「奇怪,不是上行下效嗎?我對我父母挺恭敬的,父母呼,應勿緩,我都做了,怎麼我女兒還是對我不恭敬?」諸位朋友,假如遇到這個情況,下一個念頭是什麼?行有不得,經典不會錯,錯了它早就被淘汰,它幾千年下來沒錯,問題還是出在我們自身。她又更往內去觀察自己,力行不能做樣子,從心地下手,心境,做好像很孝順,心裡不高興這叫什麼?叫腹誹。腹誹就是皮笑(肉不笑),就是表面一個樣,內心不是那個樣子。有一個讀書人作夢,他幾個好朋友一起去考試,就夢到天神告訴他,他上了。他說我其他的那些同學有沒有上?祂說都沒上。他們很用功,對父母也很好。這天神告訴他,那都做樣子的,對父母腹誹,無形當中都折福,考不上。所以這位太太她心裡想,原來我在「父母呼,應勿緩;父母教,須敬聽」,雖然頭是這樣,好,是、是、是,可是心裡面很不耐煩。她覺得那我還是心地上沒有做到位,她就真的善觀己心,時時看自己這顆心,發覺確實不夠,調整,真心的去恭敬父母,沒有多久,她的孩子對她的態度就不一樣。

  我們剛剛講養父母之身,不是做樣子,要設身處地。另外有一對兄弟,哥哥買了一件棉襖給媽媽,媽媽很高興,九十九塊挺便宜的。她就把它穿在身上。後來他弟弟也買了一件棉襖拿給他媽媽,送給他母親,二百九十九塊。他母親一看哦,就把它放在櫃子裡,沒有馬上把它穿起來,這個弟弟就很不平衡,「媽媽這麼偏心。」哥哥就把弟弟找過來,說「弟弟,你看的那件衣服很好,我那個時候也很想買。可是我看到那個價格,超過一百塊錢人民幣,媽媽一生這麼節儉,她看那衣服這麼貴,她很難受可能穿不下去。我又自己花了更多的時間找,終於找到一件質量還不錯,剛好九十九塊買回來。所以媽媽一看很高興,質量又好又省錢,穿上去。」所以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能不能體恤到父母的心情?這是養父母之身。

  養父母之心,有一個企業的老闆他母親八十大壽,他就決定幾個兄弟一起幫母親祝壽。剛好那天跟一個大客戶要談生意,他就吩咐了幹部去處理這件事情。那個廠商來了以後,就跟他這個幹部談完,「這麼大的生意,你老闆沒來,你老闆今天去哪了?」他說「我老闆今天母親八十大壽,他要在家裡給母親祝壽。」當下這個客戶轉頭就走了,那個幹部就怕人家不高興,就開始給他解釋。那位客戶就說「你老闆家在哪?我想去他們家看看。」可能這個生意人他做生意做這麼久,第一次碰到談這麼大的生意不談,自己不來,居然是幫母親祝壽,他想想這個世間還有這樣的人嗎?他真的跑去看。到了他們家以後一進門看,他本來想像是幾十桌這樣給他母親祝壽,因為那個老闆生意做得很大。當下他是客人,主人也出來,他就把這個老闆找出來,他說「我本來以為是幾十桌,你也太寒酸了!你母親八十大壽,你居然才擺一桌,而且還吃素,還這麼清淡,也沒有好好比較豐富一點。」當下這個老闆就講,「因為我母親她吃長素,而且我母親喜歡安靜,不喜歡吵鬧。」體恤母親的心!你看現在給老人家七十大壽、八十大壽,到那個卡拉OK在那裡啊,唱得吵得半死,然後老爺爺在那裡打瞌睡,到底給誰祝壽?所以現在顛倒。

  現在顛倒到什麼程度?給父母不祝壽給誰祝壽?三歲、五歲就祝壽,你不折他福才怪。五歲、六歲就要預訂麥當勞,還要名單約多少幼兒園小朋友,你看這種風氣,處處看到顛倒的現象。所以諸位朋友,我們要扭轉乾坤,今年是牛年,再不轉以後可能沒機會轉,這幾年確實是倫理道德復興的關鍵所在。所以當下這個人聽了,他就滿感動的,體恤得這麼細膩。後來吃完飯,這個老闆帶著他的兄弟姊妹,一起給她母親跪拜祝壽。那個老闆在旁邊很感動,眼淚都掉下來了。你們有沒有去參觀過人家拜父母?有沒有自己拜過?這個說得千句不如做一句,真的拜下去,什麼叫天性就感受到。那個老闆很感動說,「這個生意我跟你做定了,你這麼有道義的人。」這個老闆那個時候他公司的經濟狀況不是很理想的,可是在那個當下他還是堅持要盡這分孝道,反而這分道義把客戶感動。他們的生意是道義之交,覺得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好,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

  養父母之志向,大家都讀過《史記》吧?司馬遷他能寫出這麼曠世的鉅作,他的動力還是在孝道。他的父親寫給他的話當中提到,每五百年左右會出一個聖賢人,孔子以後離現在差不多五百年,你看人家司馬遷聽得懂什麼?弦外之音。大家聽懂了沒有?你看師父老人家常說,要救這個世間,在現在最起碼要十個孔子,一百個孔子才行。諸位朋友,十個一百個其他是誰不管,其中一個是誰?(蔡老師),是自己。心態非常重要!你們都說是我,難怪我都駝背,我是拋磚引玉,所以真的,當今之世(捨我其誰),對!所以司馬遷他的文章,就是秉承《論語》的這種精神寫下來的。你看司馬遷去到曲阜,「高山仰止」,考試到了你們怎麼沒反應?「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那個嚮往就是不斷的往那個目標去邁進。告訴大家一個祕密,我剛剛差點也想不起來,但是這個時候要穩住,你一緊張就更想不起來。你馬上穩住明明德、明明德,它就出來,那個資料庫database一定在,你就慌了連鍵盤都按不準,一不慌咚咚咚就出來了。所以這是養父母之志的榜樣。

  好,所以除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我們一談到忠想到諸葛孔明。讀的「出師表」,我以前記得高中的時候讀過三句話,「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悌」。我後來才明白我是不忠不孝又不悌,因為我都沒哭,你看看這樣千古的文章,我們把它拿來幹什麼?考試得兩分。你看我們損失有多大,不要見利而忘義!我好像在記憶當中,講到「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讀到這裡的時候我感覺好像很感動,眼前一片光明,突然接著說「這一句話一定要背,考試會考。」那個光不見了!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你現在給孩子教這些道理,這些德育故事都會點亮他的心光。我自己有很深的感受,我念國中一年級的時候,很少聽到這些道德仁義的東西,突然我的理化老師講了一句話,但那也是因為他的人生的態度,傳遞出來給我們的感動,他說「人不能有傲氣,可是絕對不能沒有骨氣。」我感覺那個時刻印象很深,趕快把它抄下來,而且不是抄在紙上,抄在哪裡?心裡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所以教育最重要的以心傳心,把我們的真心、把我們的真意傳給下一代。

  所以,當我們真正抱著誠敬的心,再來讀古聖先賢這些文章。我們看到孔明為了報一個知遇之恩,幾十年來無怨無悔鞠躬盡瘁,就記住知遇之恩。讀到那句「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我假如沒有做好,後人會怎麼講?你看劉備真沒眼光,看錯人。所以我們把這分忠承傳下來,我們的整個成長工作過程當中,多少父母長輩對我們的信任、對我們的提拔,我們不好好幹,我們假如德行不好一摔下來,傷了多少愛你、支持你、信任你的人的心。所以我們希望所有愛我們的人,這一生都覺得非常光榮、非常感動,因為我們有成就。沒白疼這個人、沒有白提拔這個下屬,盡這分忠。而忠它絕對不是利益之交,是這種很自然性德的流露。

  在春秋時候,我們有讀過春秋五霸,有一個叫晉文公,晉文公在外流浪十九年,因為他的繼母要陷害他,他流浪十九年。有幾個大臣跟著他,其中有一個大臣叫介之推,有一次晉文公餓到昏倒了,他不忍心,介之推就把自己的大腿肉割下來給晉文公吃,盡這分忠誠。後來晉文公回去當君王,所有跟了十九年的人開始怎麼樣?「我功勞比你高」、「騙肖仔(瘋子),我比你高」,就開始在那裡爭誰付出最多。我們看當這些跟了十九年的人一回到國,馬上道義在哪裡?不見了!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在那裡爭奪。介之推一句話都沒講,到山上去歸隱,他盡這一分忠心,不是為了那些東西而來的。這個時候晉文公體會到誰最忠誠?介之推。他就去那個山找介之推,介之推不願意出來,晉文公做了個很蠢的動作,放火燒山,介之推還是不願出來,他帶著他母親躲到山裡面去。一放火了他不出來會被燒死,他就要想出來,他母親問他「你願意出來嗎?」他說「我不願意,我不是為了功名利祿盡這分忠心。」他母親說「好,兒子,我成全你,我們一起死。」我們有時候看到古代這些母親,她不要孩子的利祿,她成全孩子的氣節。所以介之推留下來一段話,「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什麼?你是一個君王,你常常清明、常常有智慧,人民有福,你腦子一不清楚多少人民會受災殃。「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這個行為好像在提醒晉文公,「倘若主公心有我」,回憶我的時候,「憶我之時常自省」。你看介之推自始至終,就是提醒君王成為明君,好好愛護人民,他心上沒有要獲得任何利益的念頭。「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我們常常讀到,這些忠臣真的驚天地泣鬼神,我們端午節都吃粽子,大家讀過屈原的文章沒有?我記得去年的端午節我走出去散步,走了幾步路突然天上下了毛毛雨,下了沒一會就停,突然腦海裡浮現「這是忠臣的淚水。」這在天之靈的歷代的忠臣,現在挺緊張的有沒有?他們比我們更緊張。所以諸位朋友,你們假如還沒生孩子正準備生,好好做好胎教,說不定那些忠臣都會來投胎。可是你假如不學《弟子規》,他就不來,因為你就沒有上保險,為什麼?他生下來,你都沒有學《弟子規》,又把他教壞,他就墮落了,他還挺有智慧、挺明白。所以要有一個好的兒孫,首先保身節欲,身體弄好,這孩子的先天好。再來積功累德,有百世之德者,百世子孫來保住你的家業;有十世之德者,有十世子孫可以保之,所以積德很重要。屈原先生講到「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的心覺得是善的、是對的事情,雖然有九死一生的困難危險,我也不後悔的去做;該做的沒有做,良心不安,這一生不會有真正的快樂,所以他堅持下去!路漫漫其修遠兮,看起來這條路好像很遙遠,好像不知道能不能走得通。可是上下求索,這求索就是不管面對任何困難,我不會退縮,求索就是找到方法,找到可以通的路。所以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這樣的態度。

  好,諸位朋友,你們有沒有感覺自己的生命,已經跟剛剛不大一樣了?大家有沒有裝進了屈原的忠魂,裝進了介之推、孔明的忠魂,裝進來沒有?裝好了,別讓它再跑出去,這個精神與我們同在。人真的肯效法,那幾百個聖賢人的精神,都在你的身體、在你的心靈裡,哪有不成聖成賢的道理!所以學習的過程,學到一個古人就效法一個古人;學到一個今人的風範,就效法一個今人的風範。學到一句好的教誨,今天學到恕,寬恕別人;今天學到義,學一句我們就做一句,道業學問必成。再來講到信,信很重要,人無信不立,而且要從不講妄語開始。平生所為的事,無有不可語人者,這一生所做的事情沒有一件不能給別人講,講到這裡我們大家有沒有那來不及了?做了很多不能講的。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以前的浪子回頭,從今以後是道義的身軀,義理在身不再糟蹋自己的本善,從此都循著仁義道德來做。那真的我們從今以後做到司馬光說的,平生所為之事,沒有不可以對人家講的,大家說好不好?好。剛剛那個氣氛好像要選舉,我那時候在當導護都送那些家長笑得很開心,歡迎、歡迎,把孩子帶進去。一個小朋友跑過來「老師,我跟你講一件事,你不要生氣。」我說「沒有關係,你講。」我媽媽說「你很像要選立法委員,笑得這麼燦爛還跟人家握手。」這節課孝悌忠信,我們成為終身行為的準繩。好,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