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馬來西亞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啟用典禮—在馬來西亞華文小學推行《弟子規》的機遇與挑戰  李金樺校長主講  (共一集)  2009/5/28  馬來西亞廬江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2-408-0001

  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我不在這邊一一的稱呼。後學今天是代表全國校長職工會,在這邊做出報告。我第一次在這邊講課,看下去全部都是德高望重,都是推行《弟子規》的大人物。前陣子坐在淨空老教授旁邊,進場時我想有這樣的一個機會真是難得,沒有想到今天我竟然有這個機會,在他的面前講課。不過我要聲明,我今天只是做報告,沒有什麼大道理,說得不好也跟我好像沒有什麼關係,所以我比較輕鬆。因為我們的來賓之中,有些是國外的來賓,等會有些詞語我必須要詳加的說明,才能夠使國外的來賓聽得懂,所以國內的來賓們,請你們給我一點耐心。

  今天我要做的報告,主題是在馬來西亞華文小學,簡稱華小,推行《弟子規》的機遇與挑戰。首先我們要談談,《弟子規》在馬來西亞開始的階段是怎麼樣的,當然是從教育的角度、從我們學校的角度來談這個事情。在學校裡面我們知道,在好幾年前有些會包括崇德會、淨宗學會、佛教會,都已經在他們的會所,或者是他們辦的一些夜學,或者是週末班,就已經開始《弟子規》的學習。在兩年前,我國有個政黨也開始推廣《弟子規》的學習。我個人認為,在華小推動《弟子規》的一個重大機遇,就是獲得丹斯里李金友的領導,我們應該給他一個掌聲,趁他們還沒有離開。為什麼我這樣說?其實我要聲明,他跟我完全沒有關係的,只不過我們三個字裡面有兩個字相同,完全沒有關係。只有一點有關係,很多都沒有關係。他修養很好,大家都知道他事業很成功,這點我跟他完全不同,不過有一點相同的,就是我們辦弟子規的理念相同。謝謝大家。

  在丹斯里的領導跟穿針引線之下,我們認識了一班滿腔熱情推動弟子規的朋友,我們在認識之後就有好多的共識。我們大家都認為當今社會風氣日趨的沒落,尤其是在學校裡邊,我們看到這些學生,不是變好,反而是變壞。我們也認同教育的功能,其實就是要把人教好,教得更好,這就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責任。我們也認為,做人的法則,應該以德行為重,知識次之,應該要先學做人然後才做文,意思是說知識應該排在德行之後。第四點共識,我們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好比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弟子規》就是根,其他的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傳統藝術都是由根衍生的枝葉花果。要這些枝葉花果長得茂盛,開花結果,首先根必須要紮實、根必須要健康,一切從根開始,不然那就是虛有其表。我們也認同,英國哲學家湯恩比教授所說的,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兩種學說,其中一種就是孔孟學說,尤其是仁愛的精神。

  因為有了這種共識,所以全國校長職工會就覺得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答應在全國的華小推動弘揚《弟子規》、中華傳統文化。因此在丹斯里跟剛才我講的那一批滿腔熱情朋友們的協助之下,我們就在二00七年八月五日,在金馬宮做下歷史一個很重要的活動,就是馬來西亞全國校長職工會跟中國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簽署了《弟子規》師資培訓班協議書。我不知道在座的朋友們有多少位當時有在場,有在場的可以舉手嗎?謝謝大家。我也非常的感動,那一幕就是我們中國領事館的參辦,他上台講話的時候他講不出聲,他不只是太高興,他是太高興、豈只是高興,高興得哭起來,說不出話來。這件事情是沒有在報章上登出來,因為我們認為當時還不是時候以高調的方式去處理,所以當時沒有邀請任何的記者。中國領事館的參辦說,他所見到的那種儀式,在中國他也很少能夠見到,反而在馬來西亞這種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多元傳統的地方,卻在這邊看到了。中國以往所有優良的傳統,家長對待老師尊敬的態度、跪拜,我本人也是第一次給這麼多人(家長)在我面前向我跪拜,這種經典的場合,我相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自從我們簽署協議書之後,我們接下來就陸續的進行一些活動。第一項,我們認為很重要的,就是教育者應先受教育,因為我們是在學校裡面推動這個活動。所以裡邊最重要的,就是我們每次梁會長所講的那個頭,那個頭是誰?那個頭就是校長。所以什麼都是校長要出席,什麼都是校長要去做。因此我們就在二00七年十月,派了三十位校長到中國廬江去上課、去考察、去學習,我本人就是其中的一位。當時我有另外一項使命,我當時不敢告訴別人,後來我就告訴大家,以後你要把我的話講多一點。因為我本身是一個基督教徒,我要去見證中國廬江文化教育中心,是否是人家所說的完全沒有宗教的色彩,我要去印證,我要做一個living testimony。所以我的同道就問我,為什麼你到處去看人家的東西?文稿我很詳細的去看,我看裡面有沒有講到宗教的東西,我看看那些標語有沒有宗教色彩。我那時候心理好像也不太對,好像是找別人的缺點、找別人的錯誤,但是我完全找不到。也就印證《弟子規》的內容,學習的方式,完全沒有宗教的色彩。從此以後我也告訴別人,我說你告訴那些基督教徒也好、回教徒也好,學習《弟子規》跟他們的宗教信仰是沒有對抗的,我覺得這很重要,等一會我會談到這個環節。

  我們三十位校長有機會親自去感受,身歷其境在廬江的文化、廬江的環境,廬江所帶給我們一切的感受,我們三十位校長回來之後真的影響很大。我們就馬上在學校裡面推動弘揚中華文化的學習,就設立《弟子規》這些學習班。我們可以說,我們非常的感謝,有這個機會到廬江去學習。因此我們也在二00八年五月,這次我們的陣容更大了,我們總共有一百四十九位團員。其實不止的,不過那時候我們認為已經是太多了,而且廬江那邊講,你帶多一點人來,你們要住在外面,外面不知是在哪裡?外面。他說因為不能夠容納這麼多,所以我們只能夠派一百四十九位團員,其中有校長、有老師,這次也有董事長。回來之後,這些董事長、老師又給我們推動《弟子規》帶來很大的影響,很大的推動力。因為他自己本身親身的體驗《弟子規》,親身體驗廬江所帶給他們的那種震撼。

  接下來我們有些活動,就是我們已經開始籌備《弟子規》的師資培訓班,我們可以說,從沒有信心到愈做愈勇敢。開始的時候,我們得到當時李金友的協助,在金馬宮辦一個六百人的師資培訓。最後一天,我們看到那些受訓的團員他們的感言,他們流淚,他們所受到的這些影響可說是非常的巨大。回到學校之後,也就是因為這批老師在學校推動《弟子規》。接著我們在去年在二00八年十一月,我們這次雄心萬丈辦得更大,我們認為六百人已經不夠了,所以我們在國民大學(萬宜的UKM)辦了一場接近兩千人的師資培訓營。根據我們的梁會長講,這是少見的一種師資培訓。這次培訓的效果聽說是更好,很多的老師回到學校裡面說,你們非常的成功。當然我們所付出的金錢跟時間,尤其是我們的義工,可以說是非常的盡力,但是效果非常的好。

  今年我們是否要再辦?我們就給一點時間,我們遲點會做出報告,也有老師問我們是不是還有。當我們進行師資培訓的時候,我們在學校推廣的時候,我們就認為有必要把那些老師召集起來,然後做一個交流會。因此我們在二00八年四月,我們首次在吉隆坡這一帶,召開《弟子規》教師的交流會,讓這些老師能夠根據他們本身學校的情況,加以分享他們的經驗。我們覺得交流會非常的成功,也帶來很好的成效,因為老師們可以互相的學習,互相的指出我們應該走的道路,或者是我們哪些地方需要糾正過來,我覺得這是一種經驗的分享,對將來我們推動《弟子規》有很大的影響。

  我們也主辦種子的老師培訓班,在週末還有在假期裡面舉行。我們也主辦過《弟子規》的讀書會,我們也安排弟子規學習中心的鄭金昌老師到學校去講課。我在做這份稿子的時候我問鄭老師:你到底講了多少次?他說:「太多了,我也記不清楚,最少都有兩百場了。」兩百場意思是說到兩百個地方去了,所以有時候我聽到他,一下子在東海岸,一下子在北、一下子在南、一下子在東、西,我相信可能他現在比我更了解馬來西亞。我們也有做過一個調查,鄭老師對不起,這個調查沒有告訴你。我們也做個調查,就是說鄭老師到學校裡面講課,到底帶來了一些什麼樣的效果?很多校長、老師都說,教師們從鄭老師那邊得到了很多、很好、很廣有關《弟子規》、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所以我覺得鄭老師您雖然是忙了一點,也花了很多時間,可是你知道嗎,有一萬個老師從你那邊得到了很好的資料,受惠於你,謝謝你鄭老師。

  接下來我們也贈送《弟子規》讀本給中馬區,就是雪蘭莪跟吉隆坡一百四十間華小,我們這兩個地方總共有一百四十間華小,裡面的一百七十千,就是十七萬位的學生,就是說每個學生他們都獲得《弟子規》的讀本。所以我相信這個影響不止十七萬,為什麼?因為這書他帶回家去,他給爸爸看、他給媽媽看,可能十七萬要乘三,那變三七二十一,五十一萬,這影響就很深遠。當然這都是免費的,可能其中一些錢還是丹斯里的錢都說不定。我們除了給學生免費的讀本,我們也給我們的老師教學參考書,也是只限於水龍這一帶,給了七千位老師。我記得好像有一次每個人獲得五本,五本乘七那邊就是三十多千本,所以我相信它的影響也非常深遠。

  剛才講的就是以全國性我們的計劃,來做一個很籠統的談談。現在我想告訴大家,尤其是來自國外的來賓們,我會舉出三個例子,怎麼樣在華文小學推行《弟子規》,這三間學校是有典範的作用。第一間就是巴生的興華小學,它是我們縣裡面的一間學校。這間學校,每次當我們有主辦師資培訓的時候,或者我們讓老師來參加種子培訓的時候,校長都派很多他的老師來參與,可見得那間學校的師資很充足。他們也編寫《弟子規》道德科輔助教材,就是我們在學校裡面有一科叫做道德科,校長就叫老師另外編寫一本,適合在道德科裡面用的輔助教材,就是把《弟子規》裡面的內容放在道德科裡面去。這我覺得很重要,為什麼?因為同學們,就可以把《弟子規》跟道德科聯合來學習。

  他們也主辦孝親節,就是叫爸爸媽媽到學校來,讓同學們表示尊敬。還有主辦講座會,叫外面的人,我不知鄭金昌老師是否有到興華小學去主講?還有一個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就是分發感恩杯給學生們。後來我去了解感恩杯到底是做什麼的?原來就是小杯子,校方就是送給學生,學生拿回家裡要盛茶或者是水給他的爸爸媽媽喝,來感恩,這個杯叫感恩杯。我覺得這個行動、這個計劃很好,假如有一天我的孩子拿這杯回來說:爸爸,我感謝你多年的教養、教導我。我看這杯水、這杯茶喝下去,整個晚上不會睡覺,因為太過感動了,我覺得這值得我們去分享。聽說我們的教育部長,還有其他部長,也想到華小來看看我們推行《弟子規》的模式,所以很可能我們就會選擇一、兩間學校讓他們去看,讓他們去印證《弟子規》學習過後的成效。

  現在我們看看,對不起跑掉了,我剛剛漏了一個小節,不要緊等一下我再回頭。剛才我們看過他們主辦的活動、教材,現在我們看看家長的反應怎麼樣,這很重要。不只是我們做,我們自欺欺人,家長都沒有受益,學生都沒有受益,現在我們看看他們的反應。他說老師們的感情日漸融洽,學了《弟子規》之後沒有再吵架了,辦公室裡面好像比較安靜,同學們的品行也獲改善。可能藤鞭也不再用了,老師也不用去體罰,怪不得最近報章上體罰的新聞好像比較少了,老師也不用被人家去告。第三,這很重要,家長們稱讚《弟子規》的教誨,紮實了學生們的孝道,回到家裡孝敬父母。善道,比較有善心和有德行的根,這很重要,所以我們要給這所學校一個掌聲來鼓勵他們,希望他們繼續的努力。很可惜我沒有請到校長,不然我們要表揚他,不過你們的掌聲,我會傳送給他。

  現在我們看看第二間,第二間華小叫加影須彌山華小,這間學校也是其中一間典範的學校。他們在學校裡面辦說明會、講座會,它還有班訓,班訓就是每班的學生要念的,念什麼?「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這是我們的老教授教的。然後他要求學生做到四正,心要正,不要做壞事;身要正,要坐直、站直;椅正,椅子要正,我們做校長最擔心的,為什麼?整天要換椅子,椅子四個腳變成三個腳,其中一個腳斷了,因為學生很喜歡翹。現在我看也很難找到木的椅子,為什麼?時常壞,所以政府現在就買塑膠的椅子,他以為塑膠椅子的腳不會斷,但是照樣斷,因為他們沒有學《弟子規》,以後我看這個腳就不會斷了;書正,這就是四正。

  接下來我看也值得我們去分享,他講講堂內的實踐,他們要行鞠躬禮、要念感恩詞,每節他們都念。然後還配合道德,好像剛才我說的,道德節時納入《弟子規》。還有實踐個人的整潔,所以他要同學們念這句,「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所以每次同學們去廁所回來,就要念這句,尤其是現在新型流感更加要念。他也進行所謂的隨機教學,看到同學們爭吵的時候,他就要他們念,「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我不解釋了,相信你們都明白。然後看到同學們跌倒的時候,他要同學們念,「身有傷,貽親憂」。他看到同學們在食堂有偏食的習慣,看到青菜不吃,他要同學們念,「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我看這條對我們馬來西亞的學生很好用,因為我們的同學生活可能過於富裕,所以養成那種偏食,喜歡選擇來用,時常剩很多。他就問我:校長,我應該住在哪裡?我說你應該住到非洲。他問我為什麼?你去到非洲的時候,你就沒得選擇,那時候你全部都吃完了。這也是一種隨機教學。

  課堂外的實踐,當我們舉行繪畫比賽的時候,我們用孝親敬師的主題。主辦歌唱比賽的時候,我們唱孝道,我們唱很多,跪羊圖還是小河這些歌曲,其實現在我們吉隆坡這一帶,這些歌已經變成流行歌曲了。前陣子我的學校有舉行歌唱比賽,我聽到有同學唱這些歌,他已經沒有唱鄧麗君的歌了。標語設計比賽,可以把一些有教誨理念的標語寫出來。還有學校有重要節日,像教師節,我們應該要尊師重道。母親節或者是父親節,或者是教師節,我們都應該發揚它們的主題,讓學生能夠把他們所學的發揮出來。週會的時候,他們會唱感恩一切,他們會朗讀感恩詞,這反應是什麼?因為做了這麼多,看看有沒有什麼反應,家長特地把孩子轉到這間學校上課。這影響很大,因為《弟子規》,他把他的孩子從別間學校轉到這間學校來,這樣其他的學校也要學《弟子規》,不然的話它的學生愈來愈少。

  第二個,教育部督學團覺得這所學校的學生特別有禮貌。國外的來賓們,我們的學校時常有督學團來視察學校的,就像我們講的督學官。我們教育部的一些長官,他到學校來視察,看你學校的衛生環境,看你們老師的教學之類的。他們的評語是說,這間學校的學生特別有禮貌。我覺得這是對的,這是正確的,為什麼?我有同感。為什麼有同感?我在學校推行《弟子規》之後,大概是三個月,有一天我的董事長,他不是來視察學校的,他來學校開會。我就帶他走一圈,走了一圈之後他跟我講,校長,為什麼你的學生突然間這麼有禮貌?因為他不是時常來,他好幾個月才來一次,所以他感覺到這個改變,反而我們沒有感覺到這個改變。因為我們是在這個環境裡面,我們沒有感覺到。所以我認為學《弟子規》的第一個改變,當然是外形的改變,就是同學們,尤其是愈小的同學愈能夠表現出來。我們那些一年級、二年級的同學,每次跑到我的前面來,男的雙手在旁邊,女的這樣,說老師,在我面前鞠躬,這些以前都沒有的。不過大的孩子就好像比較害羞,不太敢做,尤其是男的,所以這些應該早早就要教他。尤其是男的更加應該我看兩歲、三歲就要教他,因為男的學東西好像比較慢一點。第三個反應就是學校的董事,因為看到這些反應,就非常支持校長,校長以後就得到他們的信任,這是第二間學校。

  第三間學校,這間學校比較特別一點,因為這間學校學習中心,怎麼講,不是創辦人,開啟這個學習中心,就是你們前面我這位校長。本來我不想講,因為講出來比較好,比較有說服力。增江新村是馬來西亞最大的一個新村,這個新村裡面有四間學校,我們叫增江南區,增江北區,增江中區一校、二校。我們感覺到,老師也感覺到,教這些孩子比較難,因為家長受的教育水平不高,往往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不能夠配合,老師教的東西回到家裡沒有後續,到家裡就忘記了。老師有問題要叫家長到學校來,很難找到家長,家長很多理由不來,所以我們老師教這個孩子很辛苦。後來有《弟子規》的學習,我就想到,有個這樣的念頭,我們除了教導學生,我們也要教導家長,雙管齊下成效應該會更大。因此就大膽的跨出第一步,就是全國第一間在學校裡面創辦夜間《弟子規》學習中心。當時我有一個這樣的念頭,假設這種學習的模式能夠成功的話,其他的地方就可以學習,這樣《弟子規》的學習就可以很快的普遍出去。

  現在的反應告訴我,我們是成功了,為什麼?因為我現在知道有好多間學校,已經陸陸續續要辦成人家長的學習中心。我現在所知道的,吉隆坡最少有三間學校,他說我們要成立家長跟孩子一起來學習的中心。好像以增江北區來講,我們訂在每個星期五晚上八點到十點,我們用學校的教室,方便家長他們帶小孩一起來學習。來到的時候,我們就家長有一班,就由我們的鄭金昌老師,真的風雨不改的來給他們上課,我也看到家長們對他的敬佩,他也看到家長們的成長。現在有些家長已經變成我們的義工在旁協助,這些也是鄭老師的功勞,我看我們應該給他一個掌聲。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老師也不時的過來協助,葉老師也在這邊,他也過來替我們上課。除了成人班之外,我們還有幼兒班,有些小到他自己都不會走路,他也抱著來,好像托兒所一樣。我們認為太小了一點,所以我們說最少他要會講話,要會照顧自己,不然要抱他去廁所很麻煩,尤其是晚上。

  我們就有小學班,小學班我們有一到六年級總共有五班。所以晚上我們去那邊,好像晚上那邊夜間小學,因為有時候大概有兩百多個人,裡邊也會塞車,在校園裡面會塞車,因為家長駕車來。所以我覺得這個模式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因為家長他住在學校附近,他比較方便來上課。現在我們看看這個反應,第一,家長跟村民感謝校方,給他們這樣的一個機會。第二,我們也發現到很奇怪,就是有些他也不是我們的家長,我問他您是哪一間學校?他跟我說我是某某學校,我說這間學校離這邊很遠。他說校長,不是這邊學校的學生,不可以來?我說我不是這個意思,我說為什麼你們會來?他說因為新年的時候,我去我的親戚家拜年,他跟我談起學校有夜間的弟子規學習中心,所以我聽了之後,我帶我的孩子過來。又是慕名而來。我覺得這些影響,坦白講我們也沒有想到有這樣的一種影響,這種影響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就已經散開出去了。然後我的老師還跟我講:校長,我們不能夠收這麼多了,不然的話以後我們教室不夠用(我看我要講快一點)。第三,多一個學習的模式。我就有一個這樣的念頭,我告訴我們那邊的村民,我們要把增江變廬江,使增江社會安寧和諧,村民共同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再來我們看看,我們在華小推行《弟子規》的挑戰。當然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會面對一些挑戰,所以我們看看這些挑戰,未必大家認同,這是我們個人職工會那種看法。第一,易產生宗教色彩的敏感性。我們都知道,誠如早上剛才我們宋老師所講的,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多元傳統的、多元語言的一個國家。我們有馬來人、有華人、有印度人、還有很多這些小民族,每個種族有它每個宗教。基本上我們這邊馬來人是回教徒,華人就各種,有佛教、有基督教,印度人基本上是基督教或者是興都教,也有佛教。在推行《弟子規》的時候,第一個問題要開始接到的,就是我們必須要避開宗教的敏感度。所以我們在推動《弟子規》的時候,我們就跟家長講,這跟宗教完全沒有關係。我們說孔子是在什麼年代,佛教是什麼年代,應該是相隔了很遠。

  孔子的時候應該中國那時候沒有宗教,我們知道宗教都是外來的。我們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面,我們讀中國歷史除了一個道教,其實道教現在我們也不認為它是一個宗教,我們認為它是一個傳統文化。真正的被世界公認的宗教,都是從外面引進來的,包括我們馬來西亞。佛教在印度,基督教在中東,還有興都教也是在印度,都是在亞洲,所以我們說亞洲是文明之國,不錯。在學校裡面我們推廣《弟子規》,就是遇到這個問題,有老師投訴說我們是什麼什麼教徒,我們不能夠學《弟子規》。我們就找人跟他談,我們也叫人去跟他說明,這跟宗教沒有關係。假如這種問題沒有解決的話,在推動《弟子規》就是很大的障礙。往往我們在講課的時候,我們有兩組的,一組人是馬來人、印度人用英文講,一組是華人用華文講,讓他們了解《弟子規》的內容。在國語有一句話叫「打根那打進大」,國外的朋友你們不認識,打根那是說不認識,你就不會愛,你就不會喜歡。有嗎?你會喜歡一樣東西,你不認識的嗎?那個人你從來沒有見過他,你會喜歡他嗎?不會,你喜歡他是因為你認識了他。好像食物,你沒有吃過,你沒有看過,你會喜歡吃嗎?你不會,所以說打根那打進大,所以必須要讓他們去了解。

  我往往舉例在馬來西亞,我說你看我們的一個很出名的回教徒叫做永樂多斯,她是一個學者,她是新疆維吾爾族的人,她是回教徒可是她在推動《弟子規》,所以這跟回教跟宗教是沒有關係。我們現在有個馬來中學的女校長,很熱烈的在推行《弟子規》在學校裡邊,她本身是回教徒,所以有時候我們也拿她出來做模範。你看她是校長,她是回教徒,你看她也照樣在讀《弟子規》,沒有問題。還有我們出名的一個學者,他也是學《弟子規》。我本身也是基督教徒,我也是推行《弟子規》,所以應該是沒有衝突。

  第二個我們面對到的問題就是師資的問題。我們知道師者必須以身作則,就是身教,身教重於言教,可是因為我們來不急訓練足夠的師資,很多我們的老師,都是在一知半解之下當老師的。所以有時候教出來的,所說的東西,或者是他本身的德行、品行方面還是不足。因此「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沒有好的老師,我們怎麼能夠教出好的學生,所以我們應該儘快的培訓足夠的師資。

  第三,我們認為現在《弟子規》的教學法不夠多元化,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背誦,我們不能夠因材施教,我們不能夠用機會教育,我們時常講教條,時常講的東西太過抽象,連我們有些同事都不明白,學生怎麼能夠明白?所以我們應該要把內容,剛才所講的本土化。就是剛才宋老師所講的,現在我們的衣服也要本土化,要穿看上去有中華的色彩、有國土的色彩,這本土化。現代化,你跟現在的孩子,你不要講孔子時代,講孔子時代,爸爸媽媽那是幾千年前的,我不要聽以前的,我要聽現在的。現代化,所以我們要舉一些現代化的例子給他聽。生活化,要讓他知道《弟子規》是用來活學活用的,不是拿來背的,這很重要。它有它一種活用的價值,這才重要,而不是放在博物院裡面。

  還有就是誤解與無知。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個敏感,這是我們的看法罷了。有人認為《弟子規》是封建時代的產物,是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廟,是過去的產物,有人還是這樣認為,到現在還是有人這麼認為。有人認為它是舊東西,是博物院的東西,是舊思惟,尤其現在是婦女的自主權,女權運動的時候,什麼三從四德,他們不能夠接受。所以有那種的誤解與無知,我們就必須要從實際的例子告訴他們,讓他們了解《弟子規》裡面的內容,讓他了解這些價值觀是世界性的( UNIVERSAL VALUES),是沒有所謂的時間性,沒有區域性的,這是萬古長青的一種思惟、一種理念,讓他們去明白。明白之後,我相信他就不會產生這種誤解與無知。

  第五,就是我們老師所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們馬來西亞還是面對於考試為導向的教育制度,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你的孩子來學校就是要考多少個A。現在考到連教育部都講,你們不要考這麼多A,我們很麻煩。從早期的十一個A,現在二十多個A,你給他考三十個,他也當場看三十個A,變成給獎學金的時候麻煩!不曉得要給誰,太多個A。所以現在我們看到,我們的家長送孩子去補習是考試拿A,我們有沒有家長送孩子去是因為他品行不好,把他品行糾正過來,有嗎?有送去補習班,這個補習班是專門修補品行的,有嗎?《弟子規》有,現在有了,所以我們應該給《弟子規》一個掌聲。我看以後《弟子規》就是修補你品行的,所以要拿品行A的就請進來吧。這是考試導向。當然我們馬來西亞的教育制度也慢慢的改變了,從明年開始到二0一五年,我們就比較減少考試的壓力,我們基本上又回到學生學習的態度,學習的功課上。

  我們再看看著重表面的形式,我們有的時候是虛有其表,行禮、背誦、比賽,孩子完全不明白為什麼要行禮?我叫你行禮,你就行禮,不要問這麼多。我們的老師很喜歡這樣講。我叫你做,你就做,也沒有解釋為什麼要行禮。學生講,老師、校長那是日本人的,為什麼我們要學日本人?因為他在電視看到,日本人都是這樣的,華人沒有的。華人是講功夫,缺少了內涵跟實質。

  接下來這也是我們校長最頭痛的,教師擔心負擔工作量加重。他說校長,學校多了一個《弟子規》,那我又多了一個功課,要叫學生去背,要去改《弟子規》,或者是要比賽。他們認為《弟子規》又加重了他們的工作。我們必須也讓他了解,你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心態,好過你多加一個A,聽得清楚嗎?清楚。假如你們聽不清楚,我就擔心了,到時候我的老師聽不清楚。因為你改變一個人的心態,他以後就沒有問題了,考多少個A都沒有問題了。

  接下來我看是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派老師、派副校長來上課,他來聽了之後很激動,那股推動的力量很大。可是這個溫度會隨著時間,從一百度降到八十度,八十度過了兩個月七十度,再過半年的話沒有了。他又問校長什麼時候要去參加培訓營,因為他的溫度沒有了。所以我們的問題,就是我們怎樣替他保溫,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怎樣替他加值。他那種價值觀,他所得到的知識,我們知道「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同樣的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也是一樣,所以我們要怎樣加值?這也是我們面對的一個挑戰。

  我們剛才講了機遇、講了挑戰,現在我們看看總結,我的總結是什麼?第一效果,我們認為,可能你們不認同。學校負責人已獲得共識,認同推行德行教育的重要性,現在董事長也認同、副校長也OK,大家一起做,假如其中一個說不可以的話,我們也頭痛的,所以必須要得到共識、認同。第二,學生已展現了孝親尊師的傳統文化品德,我們看到了。第三,校園內已營造了學習《弟子規》的環境,這很重要,我們到學校去很多布條,很多學生畫出來有關《弟子規》的圖畫。第四,這很重要,顯現了《弟子規》的教育價值。這很重要,有時候家長他不是跟你談什麼文化傳統,他看有沒有實際的教導作用。

  這邊我們從教育價值,什麼教育價值?減少犯規。我們的老師講,學生學《弟子規》之後,比較少爭吵,打罵也比較少了,提升了成績,這個重要。學《弟子規》,我都沒有教你補習,這怎麼你成績會好?看起來好像沒有關係,其實關係重大。因為當一個人他孝順他的父母,當一個人他愛他的老師的時候,我每次跟老師講的,你不要這麼生氣,你愈生氣,同學的成績愈壞,我說你愈愛他,他的成績愈好。他說校長什麼意思?你愛他的時候,他愛你的時候,這愛很重要的,他可以為你做一切的,對嗎,鄭老師?那個學生假如他愛你的話,你叫他做什麼東西都可以,包括讀書。所以我覺得你愛他,他就愛你,那成績就好了,很容易。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必然。

  接下來這也是我們全國校長職工會要在五年內完成,在全國華小推廣《弟子規》的計劃。剛才我漏了一個,我剛才沒有給大家看,就是我們在全國分成四個區,我們這邊叫中馬區,就是雪蘭莪跟吉隆坡,這邊我們已經推行了,在二00七年、二00八年。接下來在二00八年,我們就在東海岸區,就是在東馬東海岸區吉蘭丹那一帶、彭亨,我們也把那邊校長老師訓練過。第三個計劃,就是在第三個區北馬區,今年十一月二十三號到二十六號,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我們在吉達主辦《弟子規》的師資培訓營,也是公開給全國老師參加的。那是北馬給霹靂、檳城、吉達、玻璃市那一帶的,北馬。我們最後一站就是明年二0一0年,我們在南馬將會推廣《弟子規》,就是在柔佛、馬六甲、森美蘭這一帶。二0一0之後,我們就差不多已經是完成整個五年的計劃,我們就可以跟中國廬江的文化教育中心有一個交代,說我們已經在五年裡面推廣完成這個計劃。

  這也是很重要,我們已經做了,我們覺得在學校裡面最有效果的做法,就是要求教育部將《弟子規》納入中學跟小學的課程裡面。這也是我們丹斯里給我們的勸告,我們應該給他一個掌聲。也因為他的關係,我們把這份備忘錄,由丹斯里呈給我們的副首相兼教育部長,就是希望把《弟子規》正式納入我們的課程裡面,這樣以後我們就省了很多麻煩,我們也有足夠的時間來教導《弟子規》。還有就是批准在中小學設立弟子規學會,我們已經提出來了。就是除了很多華文學會、英文學會,還有象棋學會,象棋都有學會,為什麼弟子規不可以有學會?可能那時候部長有個條件,《弟子規》裡面必須要有三大民族,有華族、印族跟馬來族,大家一起學《弟子規》。我們現在學校有印度人、馬來人念《弟子規》比賽,朗誦比賽,有!

  第四,計劃與馬來西亞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制度化的培訓足夠的師資,這很重要,剛剛我講過,有了這個方便,我們也跟校長說,以後你們不用老遠去中國廬江,馬來西亞就有廬江。不過我覺得馬來西亞的廬江由丹斯里的領導之下,你要做出很大的努力來吸引他們。他們跟我們講,我們還是想到中國廬江去比較好。不過偶爾我們也要去中國廬江尋根,不過第一步先來馬來西亞廬江文化教育中心,來了這邊有PASSPORT,才可以到中國廬江去。

  最後這是我們的大願望,我們希望能夠配合國內外團體,包括中國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包括台灣弟子規團體,包括新加坡弟子規中心,包括菲律賓弟子規中心,汶萊、香港,我們都希望能夠跟你們配合。上次我們有做個交流會,去年跟你們一起配合,共同為中華傳統文化、和諧世界努力。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