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不忘初心  (第一集)  蔡禮旭老師主講  2016/2/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5-111-0001

  尊敬的胡居士,諸位領導、諸位長輩、諸位家人們,大家新年好。阿彌陀佛!首先還是跟大家拜個年,因為現在元宵節還沒過,恭祝大家新的一年身心安康,福慧增長,無量光壽。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的共修從第一個環節,就是一起做《淨修捷要》。我想在做這個《淨修捷要》,我們可以感受到夏蓮居老居士對我們的慈悲護念。其實我們只要很用心的來感受我們這一生學佛的因緣,就可以感覺得到佛菩薩是無處不在,像剛剛我們念到大勢至菩薩這一拜,於「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又想到《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裡面講,「子若憶母,如母憶時」,經文裡面比喻佛菩薩愛護我們,就像父母愛我們一樣的,事實上是超過父母。《無量壽經》裡面講,佛講到「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因為父母跟我們是一生的緣分,而佛菩薩是生生世世同體的大悲在護念我們出輪迴的苦海。

  所以師長在一月十四號,我們福利會的開示當中(這個也是我們同修們上一次一起共修的內容,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老人家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講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現在是「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東土難生」,要當中國人不簡單,有這麼厚的儒釋道文化底蘊,才能接上大乘佛法,才能當生成佛。禮旭曾經到印尼跟他們交流課程,但是現在的印尼華人大部分已經聽不懂普通話了。你看我們在海峽兩岸三地跟在海外的華人福報都有差別。所以東土是難生,他們在印尼,禮旭講了一個成語叫做「負荊請罪」,結果這一位翻譯者要翻十幾分鐘還沒介紹好,他要到戰國時代,要講好幾個人物,我們只四個字就明白了。負荊請罪就知道廉頗很可貴,這麼老的年紀,這麼大的威望,知道自己錯了,像個赤子一樣,馬上脫掉自己的上衣,背著荊棘去跟藺相如道歉。所以在印尼的感受,就覺得確實是中國人難做,東土是難生。

  再加上淨土法門難遇,淨土是當生成就的法門,我們也遇到了。師父又提到《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一部經典在民國時期才出現,連印光祖師他們之前的人都沒有遇到,我們都遇到了。還夏蓮老的會集再加上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八十三種佛經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註解,才註成了這一部《大經解》,我們要深入《無量壽經》就不困難。還有師父從二O一O年開始宣講,已經講到第六年,持續不斷的宣講。而且在啟講《大經解》以前,師父老人家已經講了十遍。所以這十幾遍,我們是很大的福報,才遇到老人家這樣苦口婆心,勸我們要深入大經,求生淨土。

  禮旭常跟同修交流到,這一生遇到老和尚就是大家成佛的機緣成熟了。這一生再不往生作佛,那最對不起的,首先是對不起自己的因緣,所謂「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無量劫才遇到這麼殊勝的緣分。假如沒有把它掌握住,那要再等多久?那就要再等無量劫了。所以,我們聽到彭際清居士這一句話,就要死心塌地掌握這一次的機緣,脫離六道輪迴,跟老和尚一起回老家西方極樂世界。禮旭講得都微笑起來了,怎麼大家都沒有表情?你們好像不大想回家,你們還想在六道輪迴遊戲嗎?

  所以,師長老人家講經已經五十八年,勸我們回家,我們不回去太對不起他老人家,對不起黃念老,對不起夏蓮老。而且我們從老和尚以及這些祖師的行誼,可以感受得到,他們都是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我們看夏蓮老那個時代,五倫八德在我們中國社會人人都還懂得,那個時候的社會沒有我們現在工作那麼忙碌,但夏蓮老那時候就編了《淨修捷要》。為了誰的成就?為了我們。我們現在整個生活步調才這麼忙碌。所以當我們能體會到,夏蓮老,其實他老人家在生的時候,就已經想到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真是如母憶子,我們跟他老人家的頻道就接上了,每一次做《淨修捷要》都是滿懷感恩的心,那個攝受力絕對不一樣。所以我們過完年大家第一次共聚、共修,感恩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恩德,也感恩我們胡居士,還有協會的領導們對我們修學法身慧命的護念。因為蕅益大師講到,我們修學要淨土為歸,每天都是為了積功累德,求生淨土。不然每天,假如不求生淨土,那每天變成輪迴心造輪迴業。所以首先要很堅定的,就是要淨土為歸。

  大家都知道開智慧是《楞嚴》,成佛是《法華》。大家一聽到成佛,應該要精神為之一振,就像師父常常講六祖惠能大師的例子,說到六祖去見五祖,結果五祖問他:你來做什麼?請問大家六祖怎麼回答?作佛。你看那個氣概,那句話講出來魔宮都震動。所以我們協會下一次有義工來面試的時候,就可以問:你想來協會做什麼?假如有人說:我來求作佛。這個優先錄取。

  所以今天要跟大家共勉的主題是「不忘初心」。我們人生有非常多重要的因緣,都要不忘初心。佛家有講,初發心成佛有餘。我們當時遇到佛法,發的是什麼願?像走入家庭的人,對另外一半、對孩子,一開始發的是什麼願?這種願是真心。能保持,能提升,這才叫用真心。所以,師長老人家大年初一的開示,核心就是勸勉我們,一切都要從真實心中作。「本覺本有」,每個人都有,一定可以恢復。怎麼恢復?一切都從真實心中作,慢慢我們的佛性就恢復了。老人家特別強調一句「不覺本無」,這個妄心是虛妄的、是沒有的,一定可以去掉。其實我們用心納受這些教誨,人當下的心境就會改變。所以聽法不是在聽很多,不是在數量的表相上,而是能夠入心,就得受用。

  「本覺本有」,我們相信,不懷疑自己了,不自卑了。大家有沒有經驗?我們說情緒到了低谷,往往都是什麼念頭最強?自我否定,對自己沒信心。所以師長老人家確實是慈悲到極處,他老人家在開解經義的時候用心良苦。你看老人家說,愚痴的核心是什麼?懷疑。懷疑感的果報,山崩地陷,這個地都陷下去。其實人懷疑自己、懷疑善知識的時候,有沒有感覺好像掉進一個無底深淵,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是盡頭。假如我們相信本覺本有,「一切眾生」,我也是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不會再自卑了。不覺本無,「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我們也不驕傲,因為我們還有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放下。所以趕緊下功夫,在每個境界當中,放下妄想比較難,我們先放下執著。老人家在這幾次重要講話也說到,從放下執著下手。老人家在說放下執著的時候,又講得特別細,十六個字。其實這些法都不容易遇到,因為我們聽熟了、聽太多遍了,反而不知道這個法是妙法,一般法師講法沒有講到像師父分析得這麼細、這麼透,講出十六個字,要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進一步還講,要放下控制的念頭。

  其實,我們看到一個人很著急,就是控制的念頭。為什麼?你怎麼不這樣,你怎麼不那樣。所以,我們聽老和尚的法應該是什麼?由態度決定了我們受益程度。假如我們的態度是每一句就是講給我聽的,那句句都受用。但是我們聽的時候,假如說這個是講給我太太聽的,那個是講給我兒子聽的,那不只不得受用,我們鐵定成為佛法的警察,還是《弟子規》的警察。放下控制的念頭,我們才能夠隨緣妙用,才能夠柔和質直,才能夠行菩薩道。有控制的念頭自己會著急,緊跟著又是強勢、又是要求,接二連三這些妄念就會跟著來。其實有求就會苦,不只自己苦,對方也會覺得壓力很大。

  所以在《群書治要》裡面,舉孔子在《論語》裡面的開示說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反躬自省比較嚴格,對人比較寬厚不指責,「則遠怨矣」,就遠離彼此的埋怨、怨恨。其實,我們很幸運在哪?我們是先學佛再學儒家的經典,對於儒家每一句講的,其實那個味道是無邊的,因為我們有佛法基礎。所以像禮旭看到這一句說「則遠怨矣」,這個怨字,不能再跟人結怨!因為老人家教我們,「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我已經聽懂這句話了,我是要去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我不再跟任何人結怨了,不然他又要拉我在六道輪迴。記得好像有一個公案是海賢老和尚,他們寺院裡面有個出家人,好像是對居士比較凶。結果後來私底下,我們看到海賢老和尚也是很厚道,私底下跟這個出家人就講,你今天對他講的話,他假如對你有怨,很可能你臨終的時候他就來障礙,那你就往生不了。所以這些公案就提醒我們,不能再跟眾生結惡緣。所以儒家這些經句,確實對我們也是非常有啟發。

  所以師父也是強調,「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所以我們要先打好儒道做人的基礎。而師長老人家很慈悲,他講經說法都是為了契眾生的根性。老人家講經五十八年,前二十年、三十年講經的時候,有沒有強調三根?有沒有?沒有。具體強調三根沒有,當然具體強調淨業三福是決定有的。為什麼後面這一、二十年,這麼強調?看到我們大眾的根性,現在連孝親尊師、友愛兄弟,五倫八德這些概念都沒有建立起來,所以才推出要扎三根。老人家強調這扎三根,跟當初印光祖師大力推行三部書,那是同樣的大慈大悲。印祖那時候推《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一個佛門的高僧,推的不是佛經,而是這些善書。這都符合佛法講「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他們的慈悲感應我們眾生的需要,才讓我們要從扎三根做起。

  我們俗話講「近廟欺神」,那個很靈的寺廟在旁邊,因為離我們太近了,有時候我們會忽略它。同樣的,老人家的法是稀有難逢,但是我們假如常常可以聽到,有時候怕不知不覺恭敬心會下降。所以我們不忘初心,當初怎麼感激老和尚的法,要保持下去,用當初這種感激的心、報恩的心,來領受老人家的每一句教誨。就像老人家講到的,要放下控制,放下對立的念頭,放下佔有的念頭。其實,我們假如覺得是我兒子,所以他應該怎樣怎樣,這是我的東西、我的房子、我的什麼,這些本身都是佔有的念頭產生。所以師長老人家他開解經句的時候,都解得非常的細,都助我們在起心動念處下功夫。師長說我們要心正、言正、行正,這個都是除夕,還有大年初一,給我們提醒的。

  剛剛跟大家講到成佛的是《法華經》,大家讀過《法華經》沒有?沒有,會不會今天把《法華》搬出來?那個念一遍要六個小時以上。我們是大福報的人,我們聽老人家一節課,那是老人家六十五年修學,五十八年講經說法的醍醐灌頂。其實我們剛剛聽到說讀《淨修捷要》,事實上你把華嚴境界全部都領納了,你認真修學都能契入那個境界。其實不只是《淨修捷要》,老人家的一堂課也是圓滿的法,只要我們真的去領受,一切釋迦牟尼佛教的法就在這一片光碟裡面。而且老人家他是通宗通教,他講一堂課,事實上所有最重要經論的精華都在裡面。

  所以老人家在講《大經解》的時候,有特別講了一段開示,叫「成就四法」。就是我們掌握這四個法,就是掌握了整部《法華經》,當生成佛的精要就在裡面,而且是完全用我們淨土的修行來掌握法華成佛的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一段,大家只要打師父的法名,然後打「成就四法」,老人家開示了二十幾分鐘,在這裡沒有辦法跟大家講得太詳細,大家可以記下來回去重複聽,成佛的法華,老人家講得很透徹。而這四個法就是接受諸佛護念,大家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像剛剛做的,「一心觀禮,六字統攝萬法,一門即是普門」。你這六字洪名,萬法就在其中,「萬德洪名,能滅重罪」。我們看《淨修捷要》的教誨就知道,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法身大士全部都加持我們。所以真正相信,沒有夾雜、沒有懷疑了,這一念可以消多少的業?《三時繫念》講,「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以接受諸佛護念,我們可以持這一句萬德洪名。這個是「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大家過去生是有福報的人,所以能夠歡喜的持這一句佛號。

  我們持這一句佛號,知道稀有難逢,同時也要知道《三時繫念》告訴我們,「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只要不念佛,就打妄想,就起輪迴心,又造輪迴業。所以老人家在給華藏衛視講開示,差不多講了十分鐘,這個開示都很精闢,大家可以重複學習。老人家講到,每一次過年都給大家勉勵,「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怎麼才能諸惡莫作?就是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諸惡莫作,就六度萬行都奉行。師長舉了蕅益大師的一段開示,「真能念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即大布施」。好,大家身心世界交給阿彌陀佛了沒有?你看我們做《淨修捷要》的時候,你完全融入的話,那佛菩薩就加持你,你供一個蘋果就可以化到虛空法界去了。

  所以我們走在這一條路上,常常聽到師父老人家說的:你們年輕人要發心,把身體借給佛菩薩用。大家借了沒有?不可以太吝嗇,吝嗇是貪,出不了六道。你說,我假如借出去,會怎樣怎樣。你看大家妄念又很多,這個是疑心。你真的都借出去了,佛菩薩是大慈大悲,絕對會給你安排得很好。所以,你看我們很多的念頭,其實對佛菩薩、對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真的完全借給佛菩薩,佛菩薩派給我們的任務,都不會把我們壓扁掉的,都會剛剛好,練得不錯,好像過關了,又來了。而且不只我們交出去之後,自己得佛菩薩加持,連我們的家人都得佛菩薩加持,都得護法神護念,那感應是不可思議的,一念是遍虛空法界。

  所以《淨修捷要》太好了,我們今天共同做了一遍,這是表什麼法?從今天開始到盡形壽,每一天最少要做一遍,不能再斷了。而且我們修學路上,現在工作比較多,很容易就忙忙忙,忙到最後就定課都沒有做。定課一沒有做,妄念又多,得不到佛菩薩加持;不是佛菩薩不加持,是妄念就好像雨傘一樣,你就把陽光給擋住了,進不來。所以一般定課來講,寧可少睡覺,絕對不可以把定課給省了。這是李炳南老師特別交代的。好,我們幾十個人共同發願,從今天到盡形壽受持《淨修捷要》,一天都不落掉,好不好?好。這個不勉強,我假如勉強,我就有控制的念頭。這個說別人很容易,說自己不容易。今天早上剛好禮旭在喝水,拿了一個水杯,結果我這個水杯就開開開,開得挺用力的,怎麼這麼緊?結果一開,這個底下就給我轉壞掉了。我第二個念頭就想,這個瓶子的品質怎麼這麼差?後來仔細一看,原來我開反了。根本不是瓶子壞掉,我自己開錯了,因為覺得怎麼開不開,太用力,把它給扯壞了。所以想一想,很多時候都覺得是別人錯,有可能是我自己錯了。

  突然下一個念頭就想到師父說的,「別人錯的也是對的,我對的也是錯的」。這個話實實在在講,可能每一個人的體悟都不一樣,但是這個話真的是非常的妙,都在我們的念頭當中提醒我們。首先,「別人錯的也是對的」,我們假如不用心去感受,這對錯不是顛倒了嗎?怎麼他錯的,可以是對的?所以聽法要離文字相,老人家那個「也是對的」是什麼?「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不要再責怪任何人,好幾代人都沒學了,他現在變成這樣,叫正常現象。所以師父大年初一就勉勵我們,要放下貪欲、嫉妒、怨恨,特別還強調要包容別人。

  你們的表情好像還沒聽過。人家那個追星族,叫做什麼?粉絲,那個歌星出哪一條新歌,他們都知道。我們跟著師父回老家,重要的這個開示不能夠落掉,每一堂課要用心多聽幾遍,老人家提這一些很可能都是我們比較嚴重的習氣。老人家很慈悲,在講經的時候都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我們覺得每一句都是講我,絕對會很有感悟、很有法喜。所以師父講的「別人錯的也是對的」,心量就拓寬了。甚至於教我們很細,那別人現在錯了,我該做什麼?師父說的,人家不孝,你就什麼?你就做孝子,為人演說;人家不守信,你就守信給他看;人家沒有羞恥心,你就表演羞恥心給他看。那這樣不只不會見人家過,見每一個人的過都變成什麼?發菩提心。對!為人演說,你是對他的慈悲,你是以自己來彰顯正法,這叫請佛住世。

  請問大家,請佛住世要先請哪一尊?這個禮旭在初學佛的時候,也是聽請佛住世,聽著師父講,「你已經聞佛法了,又是念佛法門,你不請自己,你請誰?」當頭棒喝,敲了一棒。我們不會因為見人過反而產生煩惱,應該是見一切境界都是發菩提心的因緣,而不應該是煩惱。我們現在可以來思惟,我現在心裡面還有什麼煩惱,這個煩惱能不能轉成菩提?能不能轉成菩提心?您這麼靜下心來一想,師父是怎麼教的?一下子你煩惱就變菩提,危機可能就變轉機。

  假如大家說,這個煩惱我很痛苦,轉不了。我們一見面,大家不要只是問吃飽了沒有,大家可以探討,我現在這個煩惱轉不成菩提來跟大家探討探討。這個就是蕅益大師講的第二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淨土為歸」,第二個是「善友為依」。我們今天大家一起共修,這個就是「善友為依」。我們今天大家會一起上台來分享,不是《淨修捷要》,是五念法門。不是做《淨修捷要》,好,我五念法門;《淨修捷要》做完了,五念在哪裡?那不是做功課跟生活工作脫節了嗎?佛法是不二法。所以什麼時候是做《淨修捷要》?Anytime,Anywhere。你看禮拜,禮敬諸佛,這個就是五念法門。其實跟普賢十願一不一樣?是一不是二。所以我們見一切人事物,見人,他是佛,禮敬諸佛;見一切事物,都有佛性,都有法性,都恭恭敬敬。我們法寶、物品都不會糟蹋掉,對每一件事情都非常恭敬去對待它,就不會輕忽了,就不會應付了,禮敬。

  再來,讚歎。我們看到,「極樂教主,因地聞法,即發無上正覺之心」,我們要向他學習。那同樣的,我們在協會裡大家共聚一堂,每一個人都是發願護持正法,我們今天才走在一起。他沒有發這個心,他也不會進這個門,在這裡做義工。所以每一個人身上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優點,那不是稱讚嗎?今天看到誰,馬上我們一共修,就像我現在也要修讚歎,我們看到這一次文字學的課程,我們協會的領導考慮得非常細心,像日本有一個女孩才大學畢業,她發願要弘揚漢學,就馬上通知她,她母女都來了。所以大家可以修大福德、大功德,這個女孩以後有成就,她去度一億多的日本人,都是我們協會促成這個因緣。而且也要感恩諸位領導、同修,因為有大家護持老和尚的法,我們全世界,包含禮旭在馬來西亞,以前剛學佛的時候在台灣,就是因為我們協會護持老人家講經不斷,我們才能沾老和尚的法乳,不然我們現在還在六道輪迴當中不知道出離。所以禮旭要代全球同修,向我們協會所有的領導、同仁致敬,謝謝大家!看到協會對這個日本的同修,包含我看到還有一個十六歲的小朋友,都只是寫了一個資料來協會,協會對於每一個發心的人,都護念他們的因緣。包含我看吳富立吳董推薦兩個女士,她們也都來了,就是都照顧這些法緣,非常的用心。這個給我們一反觀,那禮旭自己面對所有的緣,也要像協會這樣,「於諸眾生,視若自己」,他們的法緣就好像自己的兄弟姐妹、小孩一樣來愛護。所以禮拜、稱讚、觀察,隨時每個人、每件事物,都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發。協會這一些法語的裝飾,其實都是在啟發我們的善根。包含我們每一天「見人善,即思齊;見人惡,即內省」,這個都是觀察。

  再來是發願,接著是迴向。我們剛剛提到的,你遇到任何一個境緣,都可以發菩提心,發願。你今天讀到阿彌陀佛因地這一拜,我就是發願效法阿彌陀佛。今天我們觀察到老人家的行誼,我們就發願效法他老人家。我們常說修學大乘佛法,四大菩薩是基礎。首先,大悲觀世音菩薩,「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己身求安樂」。我們看師長老人家九十歲了,十二月初就是為了台灣這些文字學專家特別飛一趟,現在飛澳洲也是為了宗教團結能做得更好、更圓滿,讓全世界都有樣板,都朝著宗教團結,才能化解整個世界的危難。這個都是表演給我們看的。而且我們這麼近,都能就近觀察、就近學習,進而要就近一起發願,護持好老和尚的法。

  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您看老人家跟這些國家元首的對話,幾句話就把怎麼讓世界安定和平的法都找出來了。老人家說把四個關係處好,這個天下就安定了。這不是智慧嗎?包含老人家在春節開示裡面講到的比喻,跟錢遜教授、湯一介教授,還有郭齊家教授。老人家說,這裡邊擺一本《弟子規》,這邊是四書五經、十三經,甚至於是《四庫全書》,這樣一擺,平等。你看那些教授都聽傻了,這樣怎麼能平等?這是智慧!老人家這麼一比喻,這些教授終生難忘。我們聽了也終生難忘,也必須從《弟子規》開始下手。這是慈悲,智慧。

  大願地藏王菩薩。師父弘揚漢學常常提到說,犧牲身命都要把老祖宗的文化傳承下去。「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這句話是李炳南老師的法語。李老師是地藏菩薩再來,老人家稟承李老師的精神,自己也是這麼高的年齡,全心全意促進宗教團結,促進整個漢學的復興,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所以我們學習老和尚、學習地藏菩薩。請問大家,誰是地藏菩薩?誰是觀音菩薩?你們怎麼這麼小聲?我們現在面試又增加了,你來做什麼?我來求作佛,我來效法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學佛的基礎就是要效法這四大菩薩。

  大家念《無量壽經》歡不歡喜?歡喜。歡喜是結果,原因是什麼?原因是上輩子就讀了。哪有說你第一次讀會這麼歡喜?不可能,以前就讀了。所以諸位同修,我們以前有在靈鷲山聽《無量壽經》,你們都忘了?你們不要拜那一拜彌勒菩薩,「一心觀禮,靈山會上,親承佛誨,授與《大乘無量壽經》,囑以弘揚淨土法門」,念到這裡說那彌勒菩薩的事,不干我的事情,你看我們邊念邊分別。大家要想,我們讀《無量壽經》,還流眼淚,那麼歡喜,可能三千多年前,靈山會上我們都聽過《無量壽經》,但是為什麼還沒去?最少還有一樣放不下。所以師父講,你貪戀世間一根草都不能往生。這一段話聽完,自己要馬上慎思惟,我現在還有什麼放不下,還揪心的?馬上就要調整,不然無常一來,就隨這個執著就輪迴去了。所以讀《地藏經》、讀《無量壽經》,自己就是當下在法會裡面。

  所以《地藏經》說,「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議」。佛陀交代,我滅度後,到彌勒佛來,這一段時間你不能讓眾生墮惡道。大家念《地藏經》這一段,頭上有沒有發麻的感覺?有的話,就是有隨文入觀。「地藏,地藏」,佛陀也在交代我們,我要做乖學生,開發心地寶藏,我假如把孝敬好好落實,給眾生表法,這就是地藏的精神。我們看後面《無量壽經》講,佛陀對彌勒菩薩說:「付囑汝等,作大守護,為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眾生淪墮五趣」。大家恢復記憶沒有?這一段話,我們三千年前一起聽的。我們其實還不算迷糊,因為我們現在都走到一起來了,跟著師父在做護持眾生能聽聞儒釋道的因緣。我們雖然不迷,但是還不夠清醒,大家善友為依就愈能恢復我們前世的記憶,對!這都是我自己發的願,不能埋怨任何人。這個是師父大願的地藏菩薩精神。

  大行普賢菩薩。師父表演普賢菩薩淋漓盡致,師父吃一頓飯都是普賢十願。前不久,張發廳長來,師父給他夾菜,一個大男人當場就哭出來了。你看老人家對人那種禮敬,至誠感通,對方他感受到老人家的這種恭敬。再來,老人家又讚歎他的發心,讚歎他對這些服刑人員,對廣大中國老百姓的利益,然後老人家又把很重要的法,廣修供養,又告訴張廳長。張廳長不只影響了監獄系統,現在整個海南省教育系統全部被他帶動起來,全海南省校長會議就是他辦的,接著還辦全海南省這些試點學校的班主任教師培訓,都是他辦的。但是他每一次重大因緣,他都來請示老和尚,整個海南省監獄系統,就是要推動以前,親自跟高監獄長飛到北京去請教老人家,老人家給他指示了三本書,他就一直幹到現在。所以我們看那二、三天下來,張廳長感動得不行,充滿電又回去放電。你看老人家想得多細膩,安排他去六和園,親自給他解說,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張廳長受老人家影響,這個願力,我看一輩子都不會忘。普皆迴向,老人家都在給我們表法。所以我們「五念簡課,普賢十願」都在當下,都在我們這顆真心當中,自然能夠做到。

  剛剛跟大家講到,成佛法華,四個原則。第一個,「接受諸佛護念」,我們念佛就是接受諸佛護念。大家可以接受諸佛護念,應該展開一個微笑給禮旭看一下。「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你念佛念到很法喜,像老人家那麼年輕,九十歲的年齡,是五十歲的身體。我看老人家那個手一放下去,韓國那個專家也很吃驚,那個表演就度了他。佛法殊勝,那個放上去都是佛光,接受諸佛護念是第一法。

  第二法,「住正定聚」。「住正定聚」就是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見阿彌陀佛,就只為了這個事情,其他的事都不執著。就像海賢老和尚說的,成佛是大事,念佛是大事,其他的啥都是假的,不要罣礙,不要放心上,這正定聚。所以,這第二法,大家要注意了,隨時我們的念頭、一言一行,是不是往西方的方向?不能反方向。所以這個正定聚確立了,這第二。

  第三,「植眾德本」,就是積功累德。我們今天不用動腦筋,不用服務大眾的時候,我們不打妄想,佛號提起來。有因緣服務大眾,我們隨緣盡分,就開始很真心、真誠的去服務大眾。所以念佛的時候是念佛;服務大眾的時候,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統統是念佛。這個態度,大家可以回去多聽幾遍,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老人家說生活是念佛,工作是念佛,應酬是念佛,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是念佛,因為這個「念」字是「今心」,心上真有佛。

  大家盡心盡力護持老人家跟索達吉堪布見面的緣分,大家都是念佛。而且這個因緣再過五十年,在歷史當中就寫這一個因緣促成了顯密的融合,促成了大乘佛法的興盛,大家都參與了。這樣睡覺會不會偷笑?我們閩南話說:福氣啦!別人一輩子要參加一次這樣殊勝的法緣都不容易,我們是常常可以盡力去供養,往後這個因緣又會影響到無量無邊的眾生。所以大家植眾德本是比一般人的機緣好太多太多。這個「植眾德本」,老人家在新年就告訴我們,三皈五戒、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些照著去做,全部都是植眾德本。這是第三法。

  第四法,「發度一切眾生之心」。面對任何一個眾生,都是提起我要幫助眾生脫離輪迴究竟苦,往生西方得究竟樂,這個就是發度一切眾生之心。而諸佛加持的力度,跟後面三個成正比。一個人一心求生淨土,那是一念相應一念佛。一個人每天生活工作就是幹佛菩薩的事業,落實普賢、六度,那這個就是植眾德本,所以他念那一句佛跟一般的人不一樣。所以師父說,六度十願做到的人,他念一聲佛可以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最後,發度一切眾生之心,有發大悲心的人,他念那一句佛,絕對感得一切諸佛的加持。師父講了二十幾分鐘,大家可以回去多聽幾遍,非常精闢。而且把這二十幾分鐘聽明白了,我們就吃定心丸了。我掌握修學,掌握這四法的原則,我這一生絕對可以去作佛。

  所以,我們今天講到「不忘初心」。當初我們一接觸佛法,我們也是對自己說到,不能再糟蹋自己,我是有佛性的,我首先要對得起我自己,對得起我的法緣,對得起師父,對得起所有促成我學佛這些善知識的恩德。首先不能糟蹋自己,這是不忘自己對自己的真心。

  剛剛跟大家講的,你的初心保持叫真心,初心不能保持叫變心。大家要不要做變心的人?我們一講到誰誰誰對我變心了,都氣得暴跳如雷。其實我們每天很可能都對每一個人都在變心,但是我們都沒有觀照到。當初對這一個同修,當初對這一個下屬,當初對我們生命中每一個有緣人,我們一開始發的是什麼心?這個是很好勘驗我們的修行。我們一勘驗,我對成就他的心愈來愈強,這個叫真心一直在展現出來,本來只有百分之五十,現在百分之六十、七十、八十。假如我們一反觀,我這個心退了,這個就趕緊「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要轉過來。《勸發菩提心文》裡面提醒我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我們一失菩提心,所做一切不是功德,是什麼?福報。修的都不是功德,出不了輪迴,只有福報,所以變成這一世修福,下一世享福,享福很少不墮落的。我們看到現在全世界這些政治人物,他上輩子不修福,他怎麼可能當那麼大的官,可是現在都在造地獄業,第三世就墮落,叫三世怨。我們不能幹三世怨的事。菩提心是修道最重要的,「三輩往生」裡面共通的標準有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所以這個菩提心重要。

  禮旭自己是想到,還沒遇到師長以前,也受到這個社會的染污。大家看不出來,我還沒遇到師長以前是Top sales,你們看不出來?我再告訴大家,我不是大學畢業是Top sales,我是小學三、四年級就是Top sales,人家回外婆家是玩耍、遊戲,我是買了比方說花生糖、番薯糖,那個本錢是二十八塊台幣,我賣完是四十塊,淨賺十二塊。你看這阿賴耶識還這麼重;沒有,我是今天聊起才想起來,平常不想它。落印象要注意,佛號多落一點印象好,這個輪迴心不能再落印象。這個就是過去生的習氣,哪有說三、四年級就開始做生意,結果出社會也都是在商業界。後來遇到師父,不然自己也是受好萊塢電影、廣告這些影響,都是要大房子、大車子,旁邊還有一個很漂亮的美女,都是這一些想法,覺得這樣就是對的。結果遇到師父,錯、錯、錯,根本方向都錯了,還造了很多業。

  所以自己慧命是師父救的,連生命都是師父救的。為什麼?我們家可以追溯我爺爺以上的祖先全部都是捕魚的,自己過去生殺業也重,怎麼看得出來?小時候都拿棍子、拿刀,在那練。棍子,練十八銅人,這就是習氣。以前可能也是練武的,所以殺業都重。真的,我二十九歲那一年,男人最怕遇到九,三九、四九、五九,大家冷靜去看,很多大人物這個九都沒過。我二十九歲那一年,在高速公路開車都開到睡著,整個身體就一直耗弱下來,自己做不了主。所以聽到黃念老在《報恩談》裡面說,「謹防業力發動」,要善根發動,不要業力發動。我們過去生的業力一起來,有時候你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身體也好,或者惡緣也好,愈來愈嚴重。

  所以《無量壽經》說:「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你享福報享到最後福報享完了,那個時候想要振作有時候都做不了主。當時禮旭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常常都睡著,幸好我媽媽坐在旁邊:你是不是睡著了?我媽媽還很鎮定,禮旭也是因為媽媽福報挺大的。所以一個人他有業力的時候,身邊有大福報的人比較不會出事。這個諦閑老和尚,他的學生不是已經發瘋了嗎?是不是?但是只要在他身邊都很好,很正常。所以大家常在師父旁邊,師父這個威德力很強,大家要趕緊好好修行,這樣善根就整個發動。

  所以,確實是二十九歲那一年壽命到了,但就是因為聽老和尚的法,然後再加上剛好有個同學來問我說,我們有一個班要代課,那個老師教了四十年教不下去了,提早退休,你要不要去代?師父教隨緣,不管它難不難,反正緣來了就去做,就剛好有去。再加上道證法師她往生前,有一次大放生,十幾台卡車,剛好禮旭也有去參加。所以放生對於化解殺業,確實是幫助非常大。我就勉強,閻羅王考察,結果半年多之後就到海口去了,就一直在師長老人家指導下走這一條路。所以命也是老人家救起來的。

  包含我爺爺走得非常好,這都是老人家的威德。我爺爺他躺了十四年,在床上,感來的那個看護都是學佛、念佛的,都是聽老和尚講經。然後禮旭才起個念頭,我在外面十二年的時間,十二年來都沒有真正陪在爺爺身邊盡孝道,所以下個決心,好,這一次回家一定把爺爺送往生之後才離開台灣,就下了這個心。結果沒有多久,才給爺爺洗過一次澡,爺爺隔天就往生了,在佛號當中往生的。而且是從往生之後,念了三十六個小時的佛,之後每天都十個小時的念佛法會,有很多淨宗同修都來,都是佛菩薩、都是老和尚的福報庇蔭。

  禮旭給師父做稟報:師父,我爺爺往生了。師父說:你爺爺一定去西方極樂世界了。禮旭說:師父,只能保證我爺爺在佛號當中安詳往生了。因為我不敢講太過,然後師父那麼肯定,但是我說只能保證在佛號當中往生。結果師父說:我相信你爺爺一定往生。然後接著師父說:因為你這幾年做了很多事情,做了很多好事。我說:師父,這些年來我做了很多錯事,很多事不懂,習氣做主,造了很多業。師父一聽:你以後還有很多事要做。師父都一直鼓勵,一直鼓勵。然後說:你爺爺為什麼走那麼快?因為佛菩薩要讓你專心復興漢學。

  所以真的感覺都是師父的恩德,不只護持我自己的慧命,連我們全家人的慧命都得三寶、得老人家的加持。而且一發願跟著老人家護持正法,我們所有的親人都得護法神的護持。禮旭在外面十二年多,家裡面都不用擔心,鐵定都是護法護持的。所以禮旭在念這第三十一拜是非常歡喜的,「一心觀禮,盡虛空遍法界常住三寶,十方護法菩薩,金剛、梵、天、龍神、聖賢等眾。」這個護法神真的是很慈悲的。所以我們認真做,家裡人不要擔心,很多因緣出現的時候都會有人來護持。

  所以禮旭自己也不忘當初,感師長老人家的恩德,這一生盡形壽就跟著他老人家弘護正法,復興儒釋道的漢學。而人這一生不要說做很多事情,能把一件事做圓滿就非常可貴。師父老人家講,你把儒釋道復興起來,以此功德迴向,決定往生。因為這樣的事情是影響後世世世代代。這個功德Computer很難算的,一直下去的。而且您看師父的胸懷,師父復興漢學是為了全世界所有好的宗教教育,所有好的它的民族的教育能得以承傳。因為全世界剩下的表意文字就是我們的漢字跟文言文,沒有這個平台,全世界的文化都即將斷層掉了。現在連莎士比亞很多人都不懂了,因為它沒有這個表意的載體。所以師長的胸懷是要把文言文能成為全世界的語言。所以我們跟著師父,禮旭有信心,全世界所有宗教的聖人都在加持我們,所有全世界民族的祖先都在加持我們。大家有沒有覺得禮旭現在額頭發亮?那個加持是不可思議,你心靜下來都能夠感覺得到。

  我們不忘初心,不忘這顆知恩報恩的心,我們來弘護正法,護持老人家。因為老人家是繫天下蒼生於一身的大智慧者,這個世界能不能走向安定和平,絕對是要有老人家的指導。而且老人家算是佛陀滅度三千年之後,效法佛陀的行持做得最徹底的,講經五十八年都沒有中斷。所以我們跟著老人家,要以師志為己志,要把儒釋道在我們身上把它弘揚開來。所以這個也是大乘佛法修學的四個次第的第一個次第,「眾生無邊誓願度」,以師志為己志就是發願。接著,「煩惱無盡誓願斷」,就是儒家講的格物,就是老人家大年初一的談話,讓我們要放下習氣,讓我們要先從基礎做起。所以師長這幾次的談話都特別強調《弟子規》。其實《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如何做父母的好孩子、老師的好學生、領導的好幹部,這《弟子規》就是教我們這個的。

  禮旭自己感受比較深的是,師父曾經講過跟別人分享佛法,最後自己最得利,把自己給勸明白了、講明白了。因為禮旭在跟大眾分享《群書治要36O》,《群書治要36O》裡面有一個篇幅所收的經句最多,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哪一個單元經句最多?在第四個單元「為政」,第一大綱領裡面的「務本」說得最多。「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我們有句成語叫「本末倒置」,假如我們修學不抓到根本,會本末倒置,徒勞無功。所以師父講經有沒有常常講根本?什麼是根本?孝是根本,德是根本,心是根本,淨業三福是根本,都是強調這個根本。剛好念到一句,這個務本裡面講的,「夫知為人子者,然後可以為人父」。自己知道怎麼當兒子了,才能當好父親,不然怎麼教兒子孝順?「知為人臣者,然後可以為人君」。自己當下屬做得好了,才能當領導,這樣我們當領導才知道怎麼樣栽培下屬,不是念一個MBA回來就能當主管,這是錯誤的觀念。「知事人者,然後可以使人」。我們事奉過人,才知道怎麼待人,都是要有基礎的。

  這一段話,禮旭自己就思惟了一句,「知為人學生,才能為人老師」。因為禮旭在因緣上,十二年半前到了海口,跟大眾分享《弟子規》,人家就叫我老師。所以等於我是蓋那個三層樓,第一層、第二層沒有就蓋第三層,然後常常都會心裡慌慌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因為根基不牢。而且給人家叫久了會中毒,你第一聲第二聲叫,誠惶誠恐,我自己都學不好還給人家叫老師;叫到第十聲第二十聲,還不錯;叫到一萬聲十萬聲,很舒服;接著人家不叫了,你怎麼可以不叫我?就完了。所以自己墮落都是在不知不覺當中。所以學佛,自身要有很高度的警覺。兒子叫你爸,你要很警覺,很有責任,我有沒有做好榜樣?叫你領導,我有沒有真的把他導向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身分的背後,最可貴的就是那一分責任,而不是因為那一分身分而驕傲自滿,那就變成墮落了。

  讀完之後就更深的去思惟。其實《弟子規》每一條都是教我們怎麼做好弟子,怎麼具備弟子的態度,具有弟子相。我們冷靜想一想,前面四句是不是做弟子應該做的?「父母呼,應勿緩」,要恭敬,不能怠慢;「父母命,行勿懶」。這句再延伸,因為孔子說要舉一反三,不然都學成執著。師父呼,應勿緩,師父叫我們要放下的這十六個字不能偷懶,Right Now;師父命,行勿懶;師父教,須敬聽,而且你感覺醍醐灌頂,師父這句對我講的,阿彌陀佛。師父叫我要做善財童子,從今天開始,所有的人都是老師,只有我是學生。每個因緣都是它要教我什麼,它在提醒我,我裡面還有哪些煩惱習氣,這樣見每一個人都是恭敬感恩。所以師父的一句法,就讓我們太平日子到了,就讓我們極樂世界現前了。但是很重要的是這句法要入心,念念保持,真的好日子就來了。

  所以我們從今天開始,不要再做自虐的人,自己虐待自己,為什麼?不肯領受老和尚的法,我們還隨順習氣,你就是自己虐待自己,自己糟蹋自己。所以我們從今天開始過上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你們好像不太想過?你們好像覺得輪迴還滿有意思的?假如沒有的話,應該趕緊來過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也是好事,只要做善財童子,這樣的日子就到來了。所以父母教,須敬聽;師長教,須敬聽;師長責,須順承。而我們現在的工作,現在的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就是行菩薩道,就是積累往生西方的資糧。我們行菩薩道,現在最好的,我要老實、聽話、真幹。這是地藏菩薩教我們孝敬,要老實、聽話、真幹。

  老實怎麼做?印光祖師的法語教我們老實,「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大家看,整部《文鈔》,「敦倫盡分」四個字出現了不知道幾百次。為什麼這麼多次?印祖在的時代,那個時候的人懂不懂得五倫?懂,七十年前、八十年前都懂,不識字的都懂。可是為什麼印祖這麼強調敦倫盡分?也是看到未來的社會,整個正法衰敗太快的話,人是真的不懂五倫八德,怎麼做兒子,不會了;怎麼教育孩子、君臣關係也都不懂。都不懂,一下子就學大乘佛法會不會學空了?會,每天在那裡精進念佛,結果父母都沒飯吃了。有!說要到哪一個寺廟去,那個寺廟是古寺,到那裡有功德,結果她公公婆婆沒飯吃,還是一個幼兒園的園長。這個故事是當地的教育局長講給我聽的,我都捏把冷汗。我們這個佛弟子,依教奉行,功德無量;不依教奉行,會給大眾表錯法,斷人家學佛的因緣。所以敦倫盡分重要,家庭裡面有三個倫常關係,踏出家庭,再加上君臣跟朋友關係。而我們在工作上就是行菩薩道,一定要敦倫盡分;不敦倫盡分,不是行菩薩道,變造業了。「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這個時候我們很清楚的怎麼為人君,怎麼為人臣,非常重要。

  所以,《群書治要36O》它有六個篇幅,前面兩個重點,第一個是君道,第二個是臣術。所以怎麼為人君,這個君道講得很清楚。現在已經有三冊出來,這些經句,大家多薰習就會愈來愈明白,我怎麼為人君。還有臣術,像臣術裡面提到的「立節」,就是我為人臣,我要樹立德行的樣板,一來讓領導信任我,我能夠去服務大眾;二來也給老百姓,或者給身邊所有的人,做一個好樣子。楊氏立節裡面就是「楊震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在第一冊裡面「立節」,第一個就是楊震的例子。

  大家還沒有查過族譜的請舉手(有族譜還沒查的),請放下。我們不能每年給人家辦祭祖法會,自己都還沒有認祖歸宗。我們忙著度別人,都忘了度自己。這一點禮旭是剛好前年四月份,跟大家交流過這個祭祖,我真的回到泉州晉江後湖村,找到了我們家的家廟,去祭拜祖先。那個感覺,只能做過之後才有感覺,好像跟祖先接通了。然後才發現,我是很好奇,為什麼?我爺爺以上的祖先全部都捕魚,奇怪了,殺業那麼重,為什麼我父親跟我們這一代都非常平順,而且家庭還很和睦?像我母親都講一句話,你們蔡家的男人是不會罵、不會打女人的。這是我媽媽講的,那代表說我們對太太還是很尊重的,都相處得不錯。我就覺得很納悶,殺業那麼重,怎麼是這個結果?決定是祖宗的庇佑,不是偶然。我就去問我爸,我爸說沒有族譜了,不過好像是第一個到台灣的始祖叫蔡遠德。我一看這個名字,又不叫蔡阿三,蔡遠德,代表什麼?來的是讀書的祖先,那代表我們祖上是讀書人。結果真的去找了之後,我們祖上有兩個清朝的國師,一個是乾隆的國師,一個是嘉慶帝的國師,其中有一個做了皇帝的老師四十多年,好像活到九十幾歲。所以,這個搞明白了,對祖宗的恩德就念念不忘。所以從那一刻開始,每天迴向絕對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宗。不只不能忘了蔡氏的祖宗,媽媽祖上也要,奶奶祖上也要,外婆祖上也要,為什麼?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缺一個都不行,每天給祖先迴向。剛剛跟大家講的臣術,自己要在組織裡面、團體裡面樹立榜樣,立節。

  再來是盡忠職守。再來是勸諫,勸諫領導,因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以領導有過的時候,我們要非常真誠、誠懇的勸諫,為什麼?因為位置愈高,他所背的因果責任愈重。所以他一不小心做錯一個決定,影響的面都很大。所以位置愈高,背的因果愈重,真正勸領導,是對領導非常大的愛護,因為我們學佛的人都深信因果。《孝經》裡面說一個國家的領導人,「諸侯之孝」比喻是什麼狀態?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因為他下錯一個決定,影響的就是整個國家。

  同樣的,我們現在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是老人家常住,老人家講經說法教化的聖地,所以全中國很多的同修都來我們這裡取經。我們這裡做得好,他們一承傳這些經驗,得到的利益是無量無邊。所以我們是帶頭的人。所以諸位同修,你們的命運跟我是一樣的,same。所以大家跟我一樣都沒有後路可以走。大家願不願意走後路?後路是什麼?六道輪迴。我們為什麼「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那麼歡喜念佛還是搞輪迴?因為每一次都還有後路可走,沒有直下承擔。人一退縮,退縮是黑暗,跟四十八願、跟阿彌陀佛的光明不相應,頻道接不接得上?接不上。所以孟子說,「當今之世」,你們不接,孟子會流眼淚,「當今之世,「捨我其誰」,這個有擔當,這個也是請佛住世,我來扛起來。不會怎麼辦?請教,你只要發心,佛菩薩會安排因緣來教我們。像學會這一次就安排很多年輕人,像我看到劉同學、王同學,他們都來,世凱來教。我說你很早就當家,那麼年輕很小十幾歲就來,他也很認真學,你看他現在三十歲不到,攝像這麼重要的任務他就扛起來了。我們看到這樣的年輕人,我們也向他學習。

  這個是立節、盡忠、勸諫,再來是舉賢,推薦賢德的人。這個也是請佛住世,請轉法輪。因為人才最重要,「人存政舉,人亡政息」。這個部門有很好的人才,這個部門就安定。這個大因緣,只要這個人才來了,你推薦出來了,這個大因緣,甚至這個國家就安定下來。大家看歷史當中,齊桓公用了管仲。管仲誰推薦的?鮑叔牙。所以發掘人才要提拔他、要栽培他,絕對不能嫉妒他。所以師父講,我們那個嫉妒的習氣一定要放下。所以鮑叔牙沒有嫉妒,推薦管仲,管仲當的官比他還高,他歡喜,因為他想的是人民受益。結果他後世,十幾世都是大福,福報非常大。

  所以對我們來講,我們很多人的角色是什麼?又是君,又是臣,對上是臣,對下是君。所以這個推薦人才,我們也要時時記在心上。這個臣當中還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基本態度,才能把事情做成。我們說不再造新殃,假如我們這些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沒有建立起來,想幫忙有時候會怎麼樣?愈幫愈忙。比方,《弟子規》裡面講:「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很多事情我們要主動的請示,這個事沒有請示,我們閩南話講「大主大意」。我了解到我們閩南話是西元前二世紀的古音,所以你現在會講閩南話,你到越南還是到日本、韓國,可能可以通,因為他們是秦朝那個時候過去的語言。所以閩南話還挺好用,「大主大意」就是自作主張。很可能我們一自作主張,沒有請示,這個事指揮錯了,結果一搞,可能幾百個人要一起陪我們去彌補這個過錯,這個麻煩就造大了。

  所以主動請示很重要,因為領導他有決策權,我們是把一些實際客觀第一線的狀況充分反映給領導。因為很可能我們所看的是一個角度,但是領導要考量的是方方面面的角度。所以我們要盡我們的職責把情況講清楚,提醒;但是決定權在領導,他負因果。我們不能自己做主意,甚至於領導沒有聽我們的意見,沒有照我們的做,我們從那一天開始見到領導,嘴巴就翹得很高,就生悶氣,這個不對的。學佛的人應該敦倫盡分,功德圓滿,領導有沒有照著做不影響我們的功德,因為我們已經盡心盡力。可是你看後來確定是我對,他錯了。所以我就跟他講,你看你都不聽我的。那你又錯了。因為你這個態度一講,領導說,你給我記住,旁邊還那麼多人,當場讓我出糗。所以情理法,要留面子,歸過於哪裡?私室。領導在團體當中,他的威信很重要,他有威信,他才能領眾。你當場給他落氣(閩南語),給他漏氣,他以後怎麼領眾?所以這些道理都要懂。

  所以這個時候,領導沒聽你的,結果證明他錯了,這個時候你應該怎麼做?一來,倒一杯水給他喝;二來,錯了趕快去彌補,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一句批評都不要講。你盡力的去彌補,那個真誠就透過去,他馬上想,當初就是沒有聽某某下屬的話,下次他的話我要多聽一些,要注意去聽。那整個緣不就轉過來了嗎?你也是護念領導,大家要互相護念,我們是法眷屬,誰是上司,誰是下屬,那是因緣。但是我們那句迴向文不能念表面,「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這是念到心裡面去的。「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還有橫批你們知道嗎?橫批,「一個都不能少」。對!這個也是佛教的,在團體當中再苦厄,不相棄捨。我們團隊的同修,哪一個人業障現前、迷惑了,我們沒有一個人會嫌棄他,所有的人只有一個念頭,怎麼拉他,怎麼把他救起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信念。這個團體都不要講話,人家一接觸我們,我們那個磁場就不一樣。發生一件事,人家就特別感動。你們都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所以剛剛講到的「事雖小,勿擅為」。這個就是主動請示,這些基本功很重要,不然我們變成幫不上忙。

  所以訓練一個幹部,態度是首重,接著是他的工作專業能力。所以成語說「德才兼備」。今天你用一個人能力不錯,但是態度、德行基礎不牢,然後我們在那裡氣得要死。其實別人錯的也是什麼?對的。反過頭來,我當初只是用他的能力,並沒有想到他的道業跟他德行的栽培。所以,所有的依報是誰造成的?我們自己。所以學佛人、學儒的人不責怪別人,明理的人不責怪別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因為宇宙是誰變的?自己的心,眼前所有的境界全部是自己的心變的,心一轉境界就會轉,依報隨著正報轉。

  所以松下幸之助他為什麼成就高?他們的企業文化,看到一個員工沒有來,他不是首先發脾氣,怎麼遲到都還沒有來?他會先想,是不是這位員工生病了?是不是他的父母不舒服了?假如這些了解了,都不是,那是不是我這些基本的態度沒有教導他?所以遇到任何事情都是反省。人一反省就非常真誠,人一指責可能我們就脾氣、瞋恨心做主。所以這個瞋,我們要慎之又慎,為什麼?「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大家要算自己的功德有多少,要先想上一次生氣什麼時候?假如是昨天,就燒光了,今天從頭算起。所以瞋恨心伏不住,百萬障門都會開。

  我們講到主動請示。再來主動請教,「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我們在修學工作上有什麼疑問,可以問領導,可以問我們同參道友,也可以問師長,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教導。不能自己搞不清楚,又不好意思問,然後很多疑惑不能解決,很多能力不能提升。所以這個是主動請教。

  第三,「出必告,反必面」,要主動匯報。因為事情交在我們手上,你的進度如何都要適時給領導回報。因為領導答應一件事情,這是他的信譽。「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信用是很重要的。所以領導交代我們工作,他也是信任我們,而這一件事情也攸關他的信譽,甚至攸關一個協會的信譽,他操不操心?他鐵定要操心。你進度到哪裡了,你一回報他就安心了,或者這個事已經做完了,你一回報他心上的擔子就放下了。所以這些基本動作愈能做到,那我們真的是能讓我們的領導他們減輕很多的負擔跟壓力,因為覺得事情交代我們就安心了。所以這些基本功很重要。我們沒有基本功會顛倒,我們常說孝子孝子,現在顛倒了,變成孝順兒子。其實君臣關係也有顛倒,董事長變祕書,祕書變成董事長,董事長常常要去追問,你事情辦到哪裡?我忘了,這個董事長沒死也剩半條命了。這個是主動匯報。

  還有一個是主動參與,「親所好,力為具」。當然這個參與本身不是說你要做到累死,肯付出這是難得,累死叫沒智慧。我們弘護正法要悲智雙運,這裡面就牽扯到很多做人做事的原則,我們做事要什麼?授權,要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不能工作都擠到一個人的身上來,他累得要死,底下的人不知道要幹什麼。包含接因緣,要度德量力,我們只有可以扛五十斤重,我們去接七十斤的,那當然最後就疲累不堪。太疲累了,最後大家身體不好,沒有辦法表好法。

  像禮旭講到這裡,接下來話就講不下去了。所以今年禮旭首要目標、任務就是得要吃胖才行,得要強壯起來。但是大家有沒有看到,今年我的氣色還不錯,這個要感謝我們胡居士的愛護,你看禮旭每次來,胡居士都安排我們,不只是愛護我們,我們整個大陸很多團隊這次都到深圳,都在調養。因為上行下效,我身體不好,我們帶的團隊身體也不好。所以我這個罪造大了,要扭轉乾坤,雖然今年不是牛年,要扭轉乾坤。禮旭也很有信心,絕對可以做得到,自己這些做事的態度、方法,都能依照老人家的教導,依照經論,都會慢慢步上軌道,而且我們相信一切都有佛菩薩的加持、安排,只要我們有受教的態度。

  「親所好,力為具」就是主動參與。我們有主負責的事,主負責叫做分工不分家,要主伴圓融,你主要的是現在的執事。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對於我們的工作,一定要很清楚我該做哪些事。你不能幫別人幫到最後,自己本來負責的事都沒有做。這個部分我們從二O一二年,李越老師她在我們廬江,包含大馬,還有辦「童蒙養正,扎根實修」,包含在馬來西亞的共學班,以至於這些經驗,到整個大陸很多團體在用,像我們幾位幹部,剛好是前不久去的屈居士,他們都是依據李越老師她設計出來這個家文化共學的理念。他們做得很好,超過我們,我們這些經驗他們擷取,然後又很認真的去做。你看佛菩薩都在加持,我們都是老和尚的學生,都互相切磋、互相護念,整個童蒙養正、整個家文化共學就很重視敦倫盡分。

  所以有述祖德,要真正明白父母祖先的恩德。再來要述職,就是我們自己的職責都要非常清楚,自己都要背起來,清楚我的職責、職權在哪裡,甚至包含自己的力行,就是內務的整理。我們說禮敬諸佛,總不能自己的房間很亂,然後給大眾講很多傳統文化,那就變成我們是做跟學它是變成兩張皮,不是解行相應。而且我們假如內務沒有下功夫,房間是亂的,常常要找什麼東西也找不到,整個生活也都是亂的,這就違背我們佛法的戒定慧三學,戒是規矩,我們就守好規矩,才會得定。所以師長也給我們做很好的表演,他老人家什麼東西都是擺得整整齊齊的。從《弟子規》這些經句下手。

  這是跟大家講到主動請示、主動匯報、主動請教、主動參與,這個是主伴圓融,我負責這一塊的,我這個事做好了,別人有需要,我們不分彼此,我去協助,這是參與的一些原理原則。其實實在講,人與人之間互相體恤,愈做愈有力氣;人與人不互相體恤,人再多,愈幹愈累。所以這個感受是整個團體的氣氛,對人是一種正能量,氣氛對了是正能量;氣氛不對會消氣,甚至會中毒,氣氛不對,這些不對的態度剛好都受影響。剛剛是講臣子。

  最後跟大家講,我們孔門四科很強調的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言語排在第二,代表言語是非常非常重要,我們是積功累德,還是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跟言語有最直接的關係。《無量壽經》特別提醒我們,身口意三業,把口業擺在第一位,「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而老人家確實在言語方面,給我們非常多指導。剛剛跟大家講,我們已經發願了,我們現在從哪裡做起?從當好弟子這個基礎做起。所以,老實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聽話呢?聽話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一開始那十六個字,「從明師受戒,專信不犯」,我們從老和尚這位明師受戒的,戒是聽他老人家的教誨,聽了要放心上;「精進奉行」,每天想著我怎麼去把它好好落實得更徹底;「不失所受」,不會忘失他老人家的教導。這個是聽話。

  接下來最後跟大家交流的,就是老人家所講的「德行、言語應該學」。這一段應該上網可以找得到,好像也有印出來跟大眾結緣。所以我們送出很多法寶,不只送出去給別人,那個法寶要印在我們自己心上。第一句講到:「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抱怨帶來記恨,寬容乃是智慧。」老人家講這些話很精闢,而且它裡面的因果彰顯得非常透徹。「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抱怨會感來什麼?帶來記恨,一抱怨就互相埋怨。佛家講感應,感應有分好跟不好,我們這個念頭好,感十方諸佛;念頭不好,傲慢心一起來,魔就加持下去了,到時候連師父的話都不聽。佛、魔就在一念之間,聖、狂一念之間。我們是正法道場還是邪法道場,往往都在每個人的一念之間。所以抱怨會帶來記恨。「寬容乃是智慧」,有容乃大。「德不廣不能使人來,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我們度量大跟我們一起的人心才能安定,慢慢的感你寬容的恩,他會覺得不能再糟蹋你對他的寬容跟愛護。大家不知道成長過程有沒有遇到很愛護你的老師,包容你很有耐心陪伴你?我們自己的內心會生起一個態度,我不能再讓老師失望。人的羞恥心不是罵出來的,羞恥心是被感動自自然然引發起來。罵罵罵到最後羞恥心沒有罵起來,會罵呆掉。因為他的性格,假如比較柔和,你愈罵他,罵到最後他會手足無措,會被罵傻了。因為他會緊張,這樣也錯那樣也錯,到最後你一罵他,他就傻住了;另外一個是性格比較強的,你罵到最後他真的會跟我們結怨。

  第二,「少說諷刺的話,多說尊重的話」,尊重是禮敬諸佛,我們說諷刺、刻薄的話,這個都跟真誠相違背,這是輪迴心,而且感來的人家會很不舒服。「諷刺顯得輕視,尊重增加了解」,人與人互相尊重,大家都講真心話、內心話,講諷刺的就會很難受。「少說傷害的話,多說關懷的話;傷害形成對立,關懷獲得友誼。」這些因果老人家都開顯得非常好。「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商量的話;命令只是接受」,這個話中都有話,只是接受,接受了嗎?這個叫口服心不服。命令只是接受,這種接受很可能是什麼?陽奉陰違,他心裡不服氣。所以命令只是接受,「商量才是領導。」這每一句都是整個團體的道風、學風。一商量,大家那種參與性、責任感、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假如幹部提的意見都很好,領導者都很獨裁、都不採納,慢慢大家積極性就下去,因為提沒有用,那就領導你做了。當然,假如說領導都不接受,我們就不提醒了,那我們也變心了。

  我們今天共發好幾個願,共發做《淨修捷要》,還要共發不做變心的人,是不是?《弟子規》也教我們,「諫不入,悅復諫」。我們勸領導、勸父母、勸長輩,目的不是要他接受,目標是要他得利。又不是談條件,他接受我才勸他,不接受拉倒,這不是道義的態度。他不聽,我該勸,甚至我以我的行為去提醒他,都是盡心盡力愛護他。「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這個是《孝經》裡面談到的。

  最後講到:「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批評造成隔閡,鼓勵激發潛能。」我們聽老人家講,「普賢菩薩只有讚歎,沒有毀謗」。禮旭是以自己人生的過程,感覺到假如批評太多,我們這一代人很沒信心。大家看得出來,禮旭以前很沒有信心嗎?看得出來嗎?看不出來,我真的很沒有信心。你看眼睛這麼小,長得又不帥,功課又不怎麼樣。我記得我那個時候念初中一年級還是很矮,每天跟媽媽說:媽,我假如像妳這樣就完蛋了(我媽媽一百五十二公分)。你看很不孝,在那個成長過程還讓我媽媽難過那麼久。也沒有什麼才華,沒有參加過什麼比賽、得什麼獎,很沒有信心,但是就是因為遇了佛法,了解真相,我們有佛性就不會自卑了。但是真的假如聽到很多批評,有時候還是會很消極的。所以還是要多鼓勵,才能把人的潛力激發起來。就像每次我們接老和尚的電話,還是當面,我們確實也做錯很多,但是老人家都是給我們鼓勵。所以每一次接完電話,還是跟師父見完面,都好像永續電池,又充滿電。

  好,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共勉、一起交流到這裡,也祝福大家新的一年,法喜充滿,光壽無量!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