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馬來西亞淨宗同修交流會  成德法師主講  (第八集)  2020/3/3  馬來西亞芙蓉  檔名:55-123-0008

  東西都有屬性、都有功用,但是要用對。就是上一次講,文殊菩薩智慧第一,善財童子的老師。然後文殊菩薩就跟善財童子說:「哪一個是藥?取過來」,就跟學生善財講。善財童子就接話:「遍地都是藥。」每個草藥它都有屬性,當然遍地都是藥,其實這個用佛家講就是無有一法不是佛法,遍地都是藥。等了一下,幾秒鐘過去了,文殊菩薩說:「哪個是藥?取過來。」講第二遍。善財就不能再接遍地都是,老師已經講第二次了。第一次他這樣接也接得很好,哪一個是藥?他說遍地都是。再問第二次,哪一個是藥?取過來。善財童子就拔了一個草藥起來,就拿給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拿著:「此藥能救人也能殺人。」這個就很值得我們去體會。所以禪宗是一步登天,這個藥好不好?

  大眾:好。

  成德法師:都是好藥,可是你踏上去踏不好,就摔得粉身碎骨。所以你沒看那個公案?諦閑老法師有個學生,他就是過去生修禪宗,把他推薦到禪宗道場,一下子很快時間升到首座和尚,他過去生學這個的。首座和尚就是教務主任,不得了,講經說法,結果起了慢心。再來一個關鍵,他出家就是太太不同意,他硬出家了,結果他太太想不開自殺了。就是這個緣分的處理還得妥當。所以為什麼老法師說學佛要學釋迦牟尼佛?要看清楚釋迦牟尼佛他是怎麼修的,看清楚他怎麼處理事情,你得看得懂。比方說出家是什麼?你要兩年跟著僧團,兩年習慣出家生活。不是「好,出家了」。現在很多團體,一看到,第一次見面,我都遇過,「來出家吧」,把我嚇死了,那時候我才二十出頭。你說這個做法是不是佛教的?不是。可是他有沒有覺得他不對?沒有,他覺得出家好事。所以你一執著,好的都變成有問題。

  所以佛法為什麼難學?佛法的核心是般若,就是不能著相,一著相就有問題了。所以有一句話叫一執成病,一執著了就變病了。一執著了,好的東西就會給人家壓力,因為你會一直要,你就沒有顧及到他的感受。所以好事有時候會變得強勢,因為我們覺得好事情、好事情。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也不能施於人,己所欲你還要看他能不能接受,他接受度怎麼樣。所以為什麼叫柔和質直攝生德,菩薩四德很有味道。所以我們很佩服佛菩薩、很佩服祖先,為什麼天地萬物那麼多東西,他可以用五個東西就完了,金、木、水、火、土,你統統不會跳出去了;菩薩萬行,他就可以給你講六度就包含一切了;他可以給你講四德就包含一切了,這很厲害;佛跟你講身、口、意,就全部都包括進去。所以誰最會歸納?我們佛菩薩、祖先那是number one,世界第一,最會歸納。身口意講完了,「唵阿吽」,三業就一切了,打開來就是所有的行為。

  因為他整理了那麼三個、四個,這麼少,六個,十個,普賢行;仁義禮智信,它五常、五戒,這個打開來就是一切行,所以這個很厲害。它那麼少,你只要在這個少當中完全體會它的心境,那你基本上所有的行為你就會判斷了,可是你要掌握它那個心境。比方說威儀住持有則德,其實它就是一個心境,就是老法師常常講的,隨時隨地要給眾生做好樣子,它就是威儀住持有則德,它其實就是我們有沒有那個心境,隨時給人家好的影響。這一點就很難做到,我們稍微要「沒關係,不要這麼嚴」,就是你要稍微放縱一下,你就做不到了。就隨時都要給,比方說在家庭裡面,隨時要給孫子好榜樣。我翹個二郎腿,做個什麼的。你一做,實實在在講,我們娑婆界的人,學好終年不足,學壞一日有餘。你看老法師每天講給我們聽、每天做給我們看,我們要效法他其中一條,我們還在那討價還價,那一步都不肯跨出去。可是你假如看到不好的榜樣,「他也這樣」,對,你看到不好的,馬上你就覺得別人也這樣,所以不容易。

  你說老法師說「學佛就學釋迦牟尼佛」,這句話意義很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學佛,我的標準是誰?釋迦牟尼佛。隨時所想、所言、所行,釋迦牟尼佛是怎麼考慮事的?釋迦牟尼佛會怎麼說?釋迦牟尼佛會怎麼做?所以老法師的法一句話,那個受用就大了,但是得去做,在做以前得了解清楚。那一句學佛就學釋迦牟尼佛,這句假如放在心上,這個人學佛,不出三年鐵定有很大的提升,因為他聽懂了,我從今天開始不是跟張三,也不是跟李四比,我是跟釋迦牟尼佛比。釋迦牟尼佛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當然老法師說,你現在去樹下一宿,明天就要送醫院。不是這樣的,他的精神你要學。他的精神就是不能稍有貪念、增長貪念,吃也好、住也好,一定要高度警覺,我是知足常樂、安貧樂道,我不能在世間有貪。我進了佛門還換對象繼續貪,那不是本質還是貪?那不是冤大頭?進了佛門可以去作佛的,搞成進佛門的人也繼續在貪瞋痴,這個就是對自己是太冤枉了。所以那《勸發菩提心文》說「尊重己靈」,就是佛已經成佛了,我怎麼可以還繼續在這裡生死輪迴?譬如寶珠沒在淤泥,就像那個摩尼寶珠是我們的佛性,結果不小心掉在那個泥土裡面,全部都被泥土給沾髒了,起來好好洗一洗,砰就發亮。所以很尊重自己的法身慧命,然後很有志氣,我這一生一定是最後身,這種心念就是菩提心,就是尊重己靈。

  可是人在修行路上很容易對自己沒信心,一沒信心就不是尊重己靈了。一沒信心被什麼障住了?懷疑自己。這懷疑很厲害,老法師說懷疑是愚痴的核心。一懷疑,俗話說的兵敗如山倒,只要懷疑自己了,好像氣球消氣了。所以障礙是不在我們本來的佛性,習性一做主,那個正能量很快就消下來,那個叫做認賊作父了,認自己的煩惱賊做父親。其實它是虛妄的,做賊心虛,賊是虛的,煩惱賊也是虛的。它為什麼能障礙我們?因為我們把假的當真的。「沒辦法,我這個人就是這樣」,這樣就完了,這個念頭障礙就來了。所以《了凡四訓》好,《了凡四訓》說:「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其實修行也沒那麼複雜,就是一念之間而已。所以說回頭是岸,那個回頭就是念頭,你肯不肯轉迷為悟、轉惡為善、轉凡成聖。所以印光祖師說:「念佛方能消宿業,竭誠自可轉凡心。」這個佛號,「無量光壽,是我本覺。起心念佛,方名始覺。託彼依正,顯我自心。始本不離,直趨覺路」。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然後「積功累德」,我們在讀「少欲知足,專求白法」,其實是阿彌陀佛以他的行持,以他的大願大行,在喚醒我們自性本有的大願大行,這個是非常善巧。你比方說夏蓮居老居士,他在《寶王三昧懺》,它裡面就是,每每讀到那一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他說我們會流下眼淚,會感動,這不就是阿彌陀佛的行持在把我們的善根啟發出來?

  所以老法師很善巧,就是老法師的善巧慈悲,我們得用心去看。所以現在能看懂一個善知識也真的不容易,老法師真的教得很圓滿,但是我們拿得太容易了,他每一句法都是寶,真的很可貴。所以學佛要學釋迦牟尼佛,這個就是老法師特別強調的。他的善巧在哪?他那個早晚課還幫我們挑,早課第六品,晚課三十二到三十七。有沒有人去想過老法師為什麼這麼挑?就是當學生的人常常要去體會老師的苦心在哪裡。你看像我們這麼年輕,老法師派任務給我們,看起來好像在相上我們去服務眾生,事實上老法師沒派任務給我們,我們就墮落了。任務派過來,不做不行,逼著我們,不然我們這種年齡,在這種社會的因緣裡面很容易懈怠,也很容易染著。所以讓你承擔責任,不是說我們去幫助眾生,老法師是用這個緣救我們。透過這樣做做做,才能夠體會到社會的苦在哪、眾生的苦在哪,不然我們現在年輕人能夠想得出來嗎?從小就沒吃過苦,不曾耕過田,我沒有下過田,那怎麼知道什麼叫辛勞?都沒體會過。

  我們很多同仁一離開團體就退得很厲害,他在的時候,他還覺得這裡還不滿意、那裡還不滿意,但是他沒有去看到可貴的地方,已經很難了。大家能聚在一起為正法、為眾生,已經很難了,不要太挑毛病了。可是他自我的感受太強,他看誰實在不順眼,這關他過不了,他走了,一走回去社會,五欲六塵,這是退得很快了。所以我們你看做這個事業,接觸的都是你們這些老前輩,我們也不會去接觸這些社會欲望的追求,我們的緣就比人家好。所以這個有時候是我們要去體會善知識的善巧。現在培養人好難,真的很難,所以老法師說找一個好學生更難!

  老法師讓我們念第六品,誰去思惟為什麼?就像有人聽老法師說,好像是說要跟他學,先把《無量壽經》念三千遍。結果有一個人念了三千遍,就來問老法師,「我已經念了三千遍,接下來呢?」老法師說:「再念三千遍。」這個很有味道,念了三千遍還不知道要幹啥,他是在趕那個三千遍的數字。所以人為什麼難,難在哪?他容易產生執著,他那個遍數也是執著,他每天在那裡「我的日子是到了沒有」,他不能安住當下,隨文入觀。三千遍讀下來,阿彌陀佛是怎麼修行的還讀不明白。你看連阿彌陀佛這麼樣的好榜樣,你都不會起一個「我去跟他效法吧」,那你再念三千遍吧。所以有時候難,難在悟性。我們在這個時代,尤其我們那更明顯,都是學知識,幹什麼?考試。讀書的時候是考試的機器,出了社會,工作的機器。三四歲、五六歲,眼睛明亮,對不對?大學畢業,眼睛看不清,靈性弱了,悟性差了。看起來很有能力,都是幹死的事情,他變機器了。所以傳統是強調悟性,不是強調給你塞一大堆知識進去。

  所以我們這個仗很難打,佛法到谷底。其實我們已經不算是谷底,老法師真的是谷底,他用他的願力把我們「啪」(拉起來),我們現在都有好的修學環境,那是仗著他的福氣,真的。你看全世界的佛教團體都缺錢,他老人家福報那麼大,都給我們罩住,就是他講經的功德。可是畢竟是從谷底,他帶領我們要把正法能復興起來,所以難。五十年前他跟星雲法師見面,老法師說,每一個出家人學一部經,十年之後,這裡面好像說二十個超過我。老法師掛保證,掛保證拍胸脯。你看,星雲法師說什麼?「是很好,不像學校。」這個話很有深意。請問,像什麼學校?像西方東進以後的國民小學。國民小學不是中國的,中國是什麼?私塾。國家辦什麼?太學。教育誰負責?父母、家族。所以那個家族裡面最重要的人百里尋師、千里尋師,打聽清楚哪個比較有德行的,請來教誰?教他的子弟,還有貧窮的人,肯讀書的人。你看范仲淹,把自己地都捐出來辦學,栽培不止栽培自己的,栽培鄉里的。而且那個教學方法,求根本智,跟佛門的相應,所以你看為什麼代代都出高僧。所以印光祖師說:「世有真儒,方有真僧。」有真正儒士才有真正的高僧,沒有真儒沒有高僧,沒有基礎。小乘的基礎已經被儒家跟道家取代了,假如不學儒、不學道,直接跳大乘,沒有基礎。

  所以我們在聽這些話,不勝唏噓,很感嘆。老法師假如不是生在廬江,那是儒家最後一個宗派,桐城派,方苞,方東美教授就是桐城派的創始人第二十幾代。所以老法師假如生在其他地方,就沒有老法師了,他就沒有那些經歷了。對,萬法因緣生,全是冥冥中都有佛菩薩、祖宗在做主,我們有信心,後台老闆很硬,我們好好幹就對了,不用怕。這個也是師父教給我們的,你真心為正法,你沒有飯吃,韋馱菩薩撤職查辦。我第一次聽老法師講經的時候,震撼我了,師父邊講就比著旁邊那個韋馱菩薩像。老法師對佛法的信心是不折不扣的,這個是最根本,信為道元功德母。信心有了,接觸一切境緣,增長善根;信心一沒有,一接觸一切人事物,增長煩惱。一有信心,都是佛菩薩,變善財童子,無有一法不是佛法,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信心很重要。

  所以那天我跟大家說,口罩是不是佛法?因為我們去分享,大家都戴口罩,回台灣,不像我們現在這樣,這裡是福地,不會有地震,也沒有颱風,冠狀病毒也殺不到這裡來。我回台灣都戴口罩,我分享《淨修捷要報恩談》,學習分享,只有我一個人沒戴,他們全部戴。一開始還說考慮我也戴著講,我說這樣很奇怪,不好看,我說沒關係,你們離我一公尺以外沒事的,要不然我要戴口罩分享。我說這個口罩就告訴我們,無常迅速,那這個口罩是不是佛法?我說這個手機是不是佛法?這個手機就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境界。

  《楞嚴經》說:心能轉物,則同如來。我一句話就說完了,你會不會覺得佛法很厲害,他一句話就給你講完了。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樣不是一句話就說完了?一切法從心想生,那你要去極樂世界,你要念佛就到佛那裡了,所以你念貪就到餓鬼道去了。你希望改變環境,你改變心就改變了。佛法很偉大,很佩服,它就是一句話就把那個心法告訴你了,或者徹法源底的道理就告訴你了,整個宇宙就是你的心變的,那你的心改了,你的世界就改了。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你的心自己變的,不干別人的事。修行的功夫就是要轉境,不被境轉,就是《楞嚴經》這句話。所以手機就是境,你能轉它,你能用好它,你能用它提升自己,又護念到眾生。那個手機真的要護念人很方便,你一有靈感,留一句話,它就過去了,然後有空的時候再給他回一句,一有靈感給他回一句,很方便。尤其現在年紀大了,很容易忘,一有靈感,他也覺得這個成德法師還挺關心我們,不花什麼時間,你沒有這個工具還做不到,你用它為眾生。可是你不能用它變成被它整個給你迷掉了,每天就盯著它,被它給控制住了,你是要轉它,不是被它轉。那你說手機是不是佛法?對。所以文殊菩薩說,「哪一個是藥?取過來」。沒有不是藥,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但是得要對症下藥,這個就很重要。其實這些老法師都教了,可是我們得要善於去領悟。

  我真的是祖上有德,不然其實我也是呆呆的,我很好騙,真的要騙我很簡單,我不容易懷疑別人的。可是還好,佛菩薩保佑我,我一接觸佛法就是聽老法師講經,講《無量壽經》。怎麼有人把道理講這麼好?那本《無量壽經》我當時候還不懂,就拿著筆開始抄筆記,抄在那個經本上面,那個書還放在我們家那個佛堂下面。覺得怎麼講得這麼好?學得有夠快樂的。結果我就這樣聽了五年,因緣就讓我去海口。一去海口,校長兼敲鐘,又當校長又是下課鈴,鏘鏘鏘鏘鏘,都是我做,又教學,又什麼工作,中心我一個人先創立,後來還有李越老師來,才有人手來。

  可是你看我一下子面對那麼多都不認識的人,他們提的問題我們都能應對。為什麼?就是稀里糊塗的剛好守了一個五年學戒,學老師的教誡,不是五戒的意思。因為你五年都聽一個人的,聽了之後,他的中心思想你就掌握住了,他的綱領你掌握住了,你任何時候就用綱領去觀照,邪正、是非你就判斷出來了。所以他怎麼問,你就順著那個綱領就可以給他回答,八面玲瓏,因緣果、理事、體相用。老法師的心法: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就依這五個心,不是這五個心,錯了,心用錯了;行,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所有佛門的正確的行持都在裡面,不可能超出這五個行門。一對照就知道錯在哪、對在哪,所以人家問也不緊張。你說,人家給你問倒了怎麼辦?我說問倒了太好了,他替我上去講。就是很多人那個怕根本怕得沒有道理,心態對了,沒有什麼事情是障礙。人家要給你問倒了,那我就可以下台了,多好!講話很耗氣的,把他請上去,那有什麼不好?你說,他問的你真的答不出來呢?答不出來就答不出來,我回去請教我師父,我下次再來給你回答。那你也把一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供養給他了,有什麼不好?心態好了,事事都是好事;心態不好,都自己想出很多緊張的事情出來,都自己嚇自己的。心態對了,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就是你去領悟師父的東西了,你自然而然在生活當中遇境逢緣,你就順著他老人家教的,當然他教的東西你也要用心去領會過了,你自然就用了。「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楞嚴經》教的。所以講話為什麼?利益眾生。講話假如是我想講什麼話,那叫愛講話,就不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那天我見到一個老師,教書十幾年,挺不錯的,清心寡欲,沒結婚。我看我在勸請他多承擔,他有點膽怯,信心不夠,我就要給他一點信心,我說:「你們學校多少老師?」他說:「一百多個。」「我請教你,像你這樣學佛吃素的有幾個?」他說:「只有我一個。」我說:「那對,你很難得,你一百個裡面能找一個,像你這樣不簡單。」我隨時要給他信心。接著他說:「對,我同事說:『你每天都這樣念佛,為什麼?』」他就給他同事說:「這個世間太苦了,我要求生極樂世界。」然後他同事說:「你好像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其實我是在給他信心,因為我問他問到說,你們學校幾個像你這樣的人?他馬上就生起,「對,我是異類」,然後他就分享了他的同事跟他的對話。我就跟他說,我說你這個答話就不是用佛法答了。看起來是用佛法,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可他的心是什麼心?自我,自我,他不是針對那個同事講話,很細微。

  老法師,您看,他在美國的時候那個鄰居,美國是中年人的戰場,人家每天很忙,看著師父每天笑呵呵的,人家就問師父:「老法師,您為什麼每天這麼高興?」「我念阿彌陀佛。」「那念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是無量的歡喜、無量的壽命、無量的智慧。」人家說:「那這個我要。」你假如,「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人一聽,「我是耶穌基督」,你就沒對他的機。這個我執在哪裡?在你每一個心態,你是把這個心放在自己身上,還是放在眾生身上?假如是我,我就不會像你這樣回應,我說,「念阿彌陀佛,我的心靜下來了。因為靜下來,面對學生我常常有靈感」。這個老師一聽,好,他每天也被這些小孩子搞得找不到方法。你就是要講他現在最需要的,跟他產生共鳴,這個才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大家都不善於去觀察老法師,為什麼老法師每一次最常講什麼?財布施得財富。有些人聽了說,這重複的頻率太高了吧。因為世間人最注意這件事,「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你給他講了,要發菩提心度眾生,幾個人馬上做?你一跟他切身有關係,佛法這個我現在很需要。這都要觀察,善於觀察、體會,觀察佛菩薩、觀察老法師這些祖師善知識的用心,然後體會到了,就把他們的心變成自己的心,要這樣學。

  所以師父為什麼讓我們念四十八願?早課,念到最後自己也要發,發四十八願。念阿彌陀佛是成阿彌陀佛,怎麼可以不發四十八願?「同名妙音如來」,「願己國無異,普念度一切」,我們的願就是跟極樂世界完全一樣,四十八願。「各發菩提心,捨彼輪迴身,俱令登彼岸,奉事萬億佛」,你看極樂世界於一念頃,遍供十方一切諸佛,你看多殊勝。每天聽阿彌陀佛、聽諸佛如來講經,修慧;供養一切諸佛,修福,所以那個地方是成佛最快的地方。所以為什麼華嚴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普賢菩薩全部勸他求生淨土?因為那是成佛最快的地方。所以老法師說,方東美教授、李炳南老師,好像也有章嘉大師,就是不止一個老師告訴他,「你不要學禪」。禪的根性那是接上上根,那已經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可以修的法門。所以佛為什麼在《大集經》說:「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所以也不能亂給人家開藥的,可是有一帖藥咋開沒問題,叫阿伽陀藥,萬病總治,三根普被,所以這個藥可以開,「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所以我們遇到這個法門很有福報,自利利他。當然還是不要推薦到讓人家反感,那就又不行了,太急了,沒有去體恤到對方的接受度,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尤其勸家裡的人,一定要自己先表好法,不要急著勸,不然適得其反。因為我們表不好法,他已經不認同了,你一講反而他的那種感覺,第一感受就不舒服。你假如表現得很好,這個學佛太好了,你再把念佛介紹給親戚朋友,那就很能接受了。

  所以剛剛說菩薩四德,這個就是一個綱領。其中有一個叫柔和質直攝生德,就很柔和,就是「和顏愛語,勸諭策進」。所以這些經都是相通的,菩薩四德,「積功累德第八」就把菩薩四德詮釋得很好了。「莊嚴眾行,軌範具足」,就是威儀住持有則德;柔和質直攝生德,這個就是剛剛說的「和顏愛語,勸諭策進」;普代眾生受苦德,「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還有一個隨緣妙用無方德,隨緣,「譬善幻師,現眾異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他會善用很多因緣,增長大家的善根,抓住因緣,隨緣妙用。那為什麼妙得起來?大公無私,無欲無求。然後隨緣裡面又不會不敢承擔責任,又不會太攀緣,恰到好處,隨緣不攀緣,所以叫隨緣妙用無方德。

  洞察因緣也是一門學問,緣就是條件,具不具足?就像收學生,他的家長的心態不對,這個學生緣不成熟。不然會慈悲多禍害,你做得很多,人家都覺得應該的,這樣就不好。所以小孩來上課,家長也要跟著參與。不然你到時候效果有限,他還說「傳統文化、佛法也不過如此」,這樣那個緣就可惜了,浪費掉了。所以隨緣是智慧,不是那麼簡單的,進退都要有隨緣的智慧。你看老法師說,「去講課,看到苗頭不對,趕快先走,不要人家請你走」。有,這都有教,其實師父教得很完整,我們要善於去學。還有師父說,「那個內部已經有不和了,趕緊先走,不然你捲進去就麻煩了」,這個都是進退。

  有一套光碟,我覺得教得很多,《太上感應篇》。為什麼教很多?全部是常隨眾,昨天發生什麼事,教,就教很多做人做事。那個講得很細,很值得學。那個對大眾就不是這樣講話了,對大眾那個針對性就沒有那麼強。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師父講《太上感應篇》也特別嚴肅,有沒有發現?跟其他一部經不大一樣,都是最近的人,嚴肅,太近的人,不嚴肅一點,怕他們不守規矩。所以這個也都是學處,但是你要會看因緣,師父對居士很親切,對身邊的人很嚴格。你說那不公平,那你又看錯了,相上不平等是真平等,相上平等是真不平等,心才是根本。現在的民主制度就是相上平等,搞到都不知道怎麼收煞。你們有聽懂嗎?搞到都不知道怎麼收煞(按:收拾),你們聽得懂嗎?煮得很腥臊,腥臊你們沒有聽過?腥臊就是很豐富。所以我跟大家說,怎麼這幾天你們都煮得那麼腥臊,我看你們都沒反應,又是擂茶、又是肉骨茶,又是早上那個粥也是客家人的,那個麵線、米粉,你們很工夫。很工夫,你們聽得懂嗎?就是費很多心,很用心。謝謝,謝謝。這樣我再胖個兩公斤才去英國,謝謝,謝謝。所以煮得很腥臊,煮得很豐沛有嗎?豐沛也沒有?每個地區現在台語用詞不大一樣,豐沛就是很豐盛,就是那個意思,豐沛,不是澎湃,是台語豐沛。

  所以我是現在走過來再看一看,我想真的是去碰上一個,就是說傻傻的卻碰上福氣,我運氣,還有祖宗保佑,就聽師父一個人。我也不是說多有慧根,我來守三個條件,不是不是,他就只聽一個老師的,就覺得很受用。師父又強調要去做,我們就在處世、生活,體會的就去做、就去做。比方說布施,我們就試著去做,看到對眾生有利益的,我們就去印書做什麼,有緣就做、有緣就做,都不會去把那個錢放在心上,後來就體會愈施愈多。因為成德去了大陸之後,很多人支持我們,那也是我們在證明布施,所以海口我們也都沒操過心,都是當地的護持就穩定了。法布施得聰明智慧,隨時隨地一有機會就法布施。但是緣不成熟,不能多話,話不投機半句多,看人家不是接受了,不多說話,讓人家多說一點也好。你遇到愛說話的人,他說得愈多,對你好感愈好,你當個好聽眾,也讓他生歡喜心就好。

  所以剛剛一開始講文殊菩薩那個,就是給人家建議都要觀人家的機,給他契機的話,這樣他才比較受用。不然現在十個人給他講,十個人說法不一樣,他到最後也不知道要怎麼做。所以有時候在道場裡面的進退都要拿捏好。比方是誰指導他修學?比方說明明就是他爸爸在指導他,他爸爸是主,我們是伴,要變成配合他爸爸。跟他有聊幾句了,然後跟他父親說一下,今天我跟你兒子聊什麼,他爸爸特高興。我以前也是,人家的員工來,我跟他聊完,當天晚上給他領導,「你這個員工滿有善根,我跟他聊了什麼,哪些部分你可以再給他補強一下」。那個老闆特別高興,是吧?

  大眾:是。

  成德法師:我們尊重他,又為他的下屬在盡一分力。可是你假如沒跟他做這個動作,突然有一天他跟他員工在講,「你講的跟成德法師不一樣」,那就完了,我就跟他結怨了。那個因緣在哪,主是誰,伴是誰,主伴要扮演好,進退得當。比方說整個道場是會長負責抓大家的修學,會長就是主,我們是配合會長。比方說底下同修在談話,「那天會長給我們講課的時候,講了那個那個很重要」,你就幫會長在護持每個人的慧命,再把重點再給他加深,那他對會長講的話重視,他對會長的信心提升。它是一盤棋,這一段時間會長側重東,你都講西,那就合力合不起來。其實你看那是一個團體,再拉回來,跟一個家不是一模一樣?一個道理。父親強調什麼,這個母親一定要跟著配合,不然爸爸的力氣就削弱掉了。她一配合,那孩子對父親肅然起敬。改天孩子對媽媽不恭敬了,就變爸爸,「你媽媽對你恩德多大」,配合一下就……所以我們說懂行的人愈來愈少了,其實就是懂什麼?懂倫理道德、懂倫常關係、懂人情世故,現在都少了。所以李炳南老師說,不懂人情、不懂世故,是書呆子、是佛呆子,會傷天害理。就是他不會配合,好心辦壞事,就壞了人家的一些因緣、鋪墊,他好心就給弄亂掉了。

  這個我們都有遇過。就比方說人家看不懂我們在護念這個同修,他又看不懂我們在幹什麼,然後程咬金就殺進來了,那就沒辦法了。這個要具體來舉可能大家會……不過我腦子裡也沒裝哪些錯誤的,一時間也想不起來,但是就是說要懂行,要懂人情事理。所以有時候不懂,比方說有一個弟子,師父有一個弟子跑到學術的佛教了,跑到學術佛教去了,結果拿回來一個博士學位,還寫了個論文,跟淨土宗有關係的論文。結果另一個弟子進來看,其實師父是要攝受這個學生,這個學生已經走偏了。另外一個弟子進來:「師兄,你可以寫這個,你以後可以翻譯經典了。」師父當場呵斥他:「你入拔舌地獄。」就搞不清楚狀況,還在那裡加油添醋。就是這個人已經走錯了,他說你走對了、你走對了,那師父還要咋說話?這個都是真實的事情,師父當場呵斥他,你要去入拔舌地獄,你太多嘴了。你說他壞心嗎?他根本搞不清楚狀況。

  所以一個人他首先從小要培養隨時以父母為中心,他才懂得那種恭謙(恭敬、謙退),然後不會搞不清楚狀況。我們說目色很好,目色,你們曾經聽過嗎?但是那個眼色不是那種有心機的,不是,就是他隨時知道該打下手、該配合什麼。就好像一個人去廚房,見識很好,他雖然是配合的,但是他知道這個時候來接這個;不會的在那裡,叫我做什麼?搞半天,去了幫忙,人家也覺得有點不是很順。所以李炳南老師為什麼九十歲還自己講《常禮舉要》?《常禮舉要》人不懂,不懂得基本的禮。舉個例子,「交淺不可言深」,這個一般人就不懂。跟人家聊幾句,覺得緣不錯,啥話都講,家裡的話、道場的話,啪啪啪啪啪,最後人家另有目的的就麻煩了。或者是愛憎很分明的,後來你關係一不好,他就講你的話了。我們自己進退不當。絕交不出惡言,還有不言家醜。現在新認識的人,談到一高興了,我那婆婆怎麼樣,喀喀全講了,給人家看笑話。人家要讓她們家一團糟很簡單,幾句話就給她攪黃了。這個都是人情事理。

  而且不懂禮,儒家的東西完全學不上去,道德仁義的基礎就是禮,道德仁義非禮不成,禮是最低的,連這個都不懂,上面就更做不到了。失道而後德,所以三皇以道治天下,五帝以德治天下,夏商周以仁治天下,戰國以義治天下,最後到秦始皇用法,到漢朝用禮,最低的。所以我們是減劫,水平(我們的祖先很高)一直下來。但是禮是最後一個防線,沒有禮就完了,倫常就潰散了。禮是防微杜漸的,這個禮一沒有就像潰堤,你控制不了。就像現在下一代男女關係,他一去大學控制不了,潰堤了。以前還沒有,五十年前,男女談朋友都不敢牽手,怕被人家看到,是吧?五十年前是這樣,現在嚇死人。

  我們從谷底要上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們要一起努力,守好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責任,把它鋪墊好。大家已經做得很好了,你們已經是「感得廣大清淨居,殊勝莊嚴無等倫,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芙蓉淨宗學會受安樂。這叫轉經,轉《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我的生活、就是我的工作、就是我的處事待人接物。不轉經會被經轉。法達禪師念了三千遍《法華經》,沒有轉經,被經轉了,變傲慢了,值得驕傲,我念三千遍。

  你們去吃一下,你看他們的境界很高,統統不會被食物誘惑,他們現在都是聽法比較高興,世間東西沒有法味濃。所以他們的境界很高,我還想要吃一下。來,大家吃,還是要拿回去給家裡人吃,都可以。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這個也是九九八十一關其中一關,就是說修行人很容易被道德的包袱給束縛住。修行人會有壓力,甚至於他會起一個念頭,我還沒學佛以前都不覺得這麼有壓力,怎麼學了佛以後更有壓力?有時候這一關他沒有過,他會學佛就沒有歡喜,久了之後就容易退了。到時候還有基督教每個禮拜還可以去唱唱歌,他還覺得那個比較沒有壓力。有人本來學佛轉去基督教,這個一點都不意外,一定有原因的。所以我聽這個也不會難過,但是我會想去了解為什麼。任何事都有原因的,找到了我們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然後這個事情的問題點在哪,都有自受用、他受用。所以師父說,得不到社會大眾的諒解,我們要反省自己,社會大眾不能認同我們,我們的原因在哪。而以此來困住自己,以及傷害他人。真正的道與德的作用,只是用來利他、愛人,絕不是拿來責罰自己與評價他人的,若能掌握到其中分寸,才能開始入道。當然,我們說這是一個狀況、是一個煩惱,法就是藥,經教就是藥。首先你要治國、齊家、修身,它的理是相通的。所以東方持國天王,有些人會束縛住自己,有些人會放縱自己,一個是太緊、一個是太鬆。所以不能對自己太緊,可是那個緊的動作要再更看深一點,就是對自己信心不夠,會懷疑自己做不到,愈想愈緊張。

  所以我們要知道戒是佛的行為,他不是說他要來要求你。所以為什麼說聽經很重要,你把道理聽清楚,你的心態對。所以不是佛牽著我的鼻子走,佛講的都是性德,所以佛的行為是依照真心做出來的。那這樣面對戒律我就會很能接受,它不是來要求我的,它是來幫助我恢復自性的,幫助我恢復德能、智慧的,首先這個感覺就不一樣了。

  再來,對念頭要看得更深入,《了凡四訓》說:「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因為束縛跟評價他人,這個還是比較粗的行為,再往更深處看,那就變成評價他人是容易慢心做主。假如我們的心態有寬以待人,就不會落入評價他人,是我們的慢心做主了,慢心調得下來就不會這樣了。再來,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有出來,那就不會這樣了。所以這個其實都還是心上的功夫,在面對境界,你面對自己跟面對他人,你的心就起作用,你煩惱做主,那就變成束縛自己了。其實人不是說遇了佛法、遇了傳統文化他才是這樣的,這樣就變成什麼?把責任推給佛法了。他本來就是這個性格,接觸到傳統文化跟佛法是一個緣,他的阿賴耶識裡面有很多種子,最強的那個就先出來了,他很容易給自己壓力。

  所以學佛是改性格,跟真心不相應的心念、心態把它轉掉。所以怎麼對待自己?信任自己,「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所以他很清楚我是要隨時放下貪瞋痴慢,隨時放下身見、邊見、見取、戒取,一發生了我就放。那個東西放掉以後是輕鬆的,不是束縛。可是那要放不放的時候是很難過的,因為那是一種習慣。可是你真放下了,你身心舒服。你沒有放下之後,比方說貪的這個東西放不下,它隨時又一直在牽制你,隨時讓你做不了主。比方說貪吃,隨時那些境界都現前,你就忍不住了。大家的體格都很標準,我們到英國去的時候,才知道什麼叫胖子;到美國,美國更明顯,飛機位子,一個位子坐不下去的,沒法坐。你就可以很明顯,那個甜點在他面前他控制不了,那就被他這個欲望給綁住了。

  所以這個道德應該不是束縛自己,你不願意做,所以覺得它束縛自己。你為什麼不願意做?因為你沒有認識清楚,所以沒有看破。看破是明理,你知道這些東西明明就是障礙我的自性的,你巴不得它趕快消失掉。當然理有頓悟,事還要漸修,就慢慢去對治、去放下。比方說,當你的身邊的人問這個問題,你家裡的人問了,你馬上要先,「我是不是做得不夠好?是不是讓他有感覺到壓力了?我有沒有用道理先要求他?」老法師從來沒給我們壓力的,可是他自律很強,他一舉手一投足很有威儀,可是對人又很親切。但是很多人戒持得很嚴,可是人家一坐在他對面,馬上就有壓力。奇怪了,師父他心地戒也持得很嚴,可是為什麼人家坐在他對面不會有這個感覺?念頭,老人家對人沒有要求。可是人一持戒持得好,就容易說「你怎麼都不持戒?」所以佛門那個公案,道宣律祖,他已經很不簡單了。所以一個人持戒,只要看別人的錯,戒就破了,他心不清淨了。因為持戒的目的是什麼?得清淨心,因戒得定。持到最後目的忘記了,所以有一次我們也看不懂,剛好一坐上車聊到,師父說:「持戒的目的是什麼?」我們講了半天都不對。持戒,持戒得定,那是不是就是要清淨心,你才能得清淨。但是你只要心裡還冒出來看別人有過,心就不清淨了。所以要不只是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為什麼要持戒?所以自受用、他受用。

  快十點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感謝大家的照顧,我這兩天也很努力吃。也很高興,從二月一號到十二號,現在從一號過來,一號到四號,都是我們會長還有大家很愛護,感覺到我很有回家的感覺。所以今天那個老菩薩,老菩薩貴姓?

  大眾:黃。

  成德法師:老菩薩還問我,一見面就問我:「你下一次什麼時候回來?」我說我沒事我就會回來,但是很難說了,去了之後那邊的工作什麼的,就看因緣。但是事實上佛菩薩都會安排,自然會安排。說不定很快就回來了,因為我也要帶學生鍛鍊,我們要帶出弘法的人才,弘法人才要鍛鍊。最好鍛鍊弘法的地方是馬來西亞,但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女眾:家教有承傳。

  成德法師:家教的傳承,有基礎。還有沒有?家教的傳承是馬來西亞人的善根,我現在是說弘法的人,妳的意思就是說他有這個善根容易接受,對,這個自他還是不二的,人家願意聽,你就愈講愈有信心、愈有責任,自他兩利。

  女眾:因為我們都喜歡聽法。

  成德法師:對,馬來西亞的人喜歡聽法,他們初練講的人,初發心的菩薩一來,愈講愈有信心。一個人剛發心的時候上去講,那個懷疑的眼神,有個三五個人這麼一看過去,他就嗯……

  女眾:洩氣了。

  成德法師:是吧?然後一聽,眼睛都在鼓勵他。所以老法師說,「你們不要都聽我講」,那時候在新加坡,「這麼多年輕法師練講你們去聽,聽他們講經的功德大過聽我的」。為什麼?你們去聽,就是護持他走弘法利生的路。都沒人聽,他沒信心;你去做影響眾,慢慢他信心就被你帶起來了。所以在底下聽還要會配合。我們一些同事他就說:「我要講課了,老師,你可不可以在底下聽我講?」那就是說我們在底下的時候,那個表情會給他一些feedback,互動。所以妳講得太對了,馬來西亞的人喜歡聽法,對。他就不會去挑毛病,然後這個講的人他就慢慢慢慢鍛鍊起來。還有舞台,淨宗學會那麼多,他今天這邊講講,明天那邊,淨宗學會那麼多,傳統文化單位也不少,李校長那個校長職工會,那個平台都可以去講。我帶他們出來,可能歐洲去走一走,東南亞這些鍛鍊。講法的人,什麼地區的人你都要學會去很敏銳的馬上能觀察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一方人的思惟狀況是怎麼樣,都不一樣的。

  所以講經或者學佛法,都是活的,不是死的,活的東西你把它學死了就麻煩了。所以中醫也很難學,為什麼?人是活的,你都開死方,活方你死用。人家說活方要活用,甚至死方你能活用,結果現在活方你死用,死方你也死用,那就……傳統的東西,儒釋道的東西它都相通的,它那個理,教學、醫學它都相通的,所以學起來觸類旁通,很有味道。但是你不要一開始學很雜,你就跟著一個老師學,一個師承,一直下去一直下去,到一定程度,「工夫到,滯塞通」,「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所以是用掌握綱領來學,不是學分散的,一句一句好像都是一塊一塊知識,不是這樣。孔子就是用忠恕之道把一切的經典都貫穿起來,其實忠就是自愛,恕就是愛他,就是一個字,愛字。就是真心,真心有自己的受用,清淨平等覺,自受用;他受用,慈悲。體是什麼?真誠。所以師父就是有體有用,這個五心就是真心。儒家是忠恕,佛家就師父這個五心、五行就是綱領,所以不複雜。阿彌陀佛。

  男眾:可以問問題嗎?師父可以問嗎?

  成德法師:可以,今天沒有問也沒關係,你們隨時有問題,我們都可以交流。我覺得我因為大家這十幾天的護持,都這麼善良的看著我講,我的信心也增長不少。所以……

  女眾:師父太謙虛。

  成德法師:沒有、沒有,這是真的,真的,自他不二,真的自己也就是……

  女眾:其實我們很喜歡聽師父講,愈聽愈法喜。

  成德法師:你看你們又在鼓勵我。

  女眾: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女眾:師父,剛才是有個問題想問,剛才師父有提到信心的問題,如何讓我們的信心能夠不退轉?

  成德法師:這個問得好。

  女眾:不退心,因為我們在學佛的過程中,一定有很多不同的境緣、有考驗等等。

  成德法師:對。

  女眾:遇到很多的人事物煩惱,如何讓我們的信心一直保持,不斷可以增長不退轉?

  成德法師:這個首先就是要把信心建立在真理上,其實佛開悟的第一句話就教我們了,「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妳信不信這句話?

  女眾:信。

  成德法師:可是世間人的信心他是建立在比較當中,我考一百分,你考九十分,我有信心,這樣的信心都是假的。為什麼北大、清華,碩士、博士有人信心崩潰?他在高中number one,進了北大變中間,甚至後面,一下子調整不過來,所以他那個信心是建立在比較、建立在好勝,勝不過別人就沒氣了,所以心是根本。我本來也是常沒信心的,你看我長得又不壯,也不帥,然後還有點駝背,是吧?人家說帥什麼好,女孩子講都不會講我的,你這樣比比比到沒信心了。後來信心從哪裡來?佛不會騙我、祖先聖賢不會騙我,他一講我就信。你看佛講得多圓滿,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信心有了;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不會傲慢了,雖然我有佛性,我現在還沒有恢復,所以我既然還沒恢復,我有什麼好講別人的,是吧?講人家貪,我也還有貪,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講。所以第一句信心起來,對治懷疑;第二句對治傲慢,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我還有這些習氣,那我有什麼好傲慢的?所以一句佛法就有一句大的受用,可是他要真入心。

  所以我面對境界的時候,我的重點不是在我怎麼做不好,這種念頭一起來,負面情緒就上來。我們關注在哪?我的心,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我的念頭現在有沒有分別執著?這才是我重點。我一直在那裡「我怎麼沒做好,怎麼沒做好」,那個都是相。事情你努力了就一定做得好?萬法是因緣生,多少因緣都在其中,是吧?你的得失心太重了,你就失去了一個對自己、對因緣的客觀的對待,那最後就變成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其實都是心態的問題。

  我也常遇到,很多學校老師很氣餒,來找我交流,我就跟他打個比喻,我說這片田地已經荒耕五年了,那個地都已經板結了,乾到裂開了,你現在要來耕作,你要來種糧食,請問你會想什麼時候收糧食?你會不會說三個月以後我就收糧食?不會,你絕對不會這麼想,因為這一塊土地已經沒有很好的去培養了。你首先要改善它的土質,然後放點有機肥,運一些蚯蚓來,弄弄弄弄弄,可能一年以後我能夠有收成不錯了。那會不會有一個農夫來了,看完之後,我三個月就要收糧食了,三個月以後收不到,氣死我了,我沒信心了,沒這種農夫吧?同樣的,耕田是這樣,教學不是一樣嗎?那你面對一個這個時代的孩子,他來到你面前都十二歲了、十一歲了,他都用iPad、iPhone,然後你一接他,要三天就讓他乖乖的坐在那裡,那你是跟自己過不去,不是他跟你過不去,因為你太急於求成了。所以我們是要在境界當中也要看出自己的性格,就是別太著急了。可是我們都不是這麼細的去看自己的心念,然後都是從一個現象就開始下判斷了,「我不行,這些孩子沒辦法」,都被自己的念頭給障礙住了。障礙不在境界,在念頭、在分別執著。

  所以下一次我們一感覺沒信心了,趕快看念頭,自己那個很慣性的念頭又出現了。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確實有錯,有錯,經一事長一智,都是正向的。我確實錯了,因為我還不是佛,因為我那個時候還是著急了,確實我的念頭不對了,但是那是我的習氣,那也是虛妄的,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再繼續自責,一點意義都沒有,我還是提起信心,經一事長一智。但是也沒有一個人從一開始聽到這一句有如來智慧德相,他一有信心,然後他就沒有進退,他就……那也沒這種人。所以你哪怕進進退退,你也要把進進退退的氣概、決心表現出來,你就是功德圓滿了。你也找不到哪個人都沒有進退,直接咻就上去了,那他也有問題了,因為他一咻之後,每個人說,「只有他可以,我不行」。那沒有人肯學他,那他那個咻是要幹嘛?我保證他不是再來人。再來人一定是做得讓人家覺得,我也可以這樣,我只要肯效法他,我也可以。這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他講的話是這樣,他表現出來也是這樣,因為他根本沒有起心動念,他是應機的。所以印光祖師也批評佛法,最後眼睛瞎了,快瞎了。他儒家的,他謗佛,後來又懺悔,誠心學佛,很精進,眼睛又好了,業障,他就給我們表演。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所以就有問題我們保持聯絡,我們也慢慢把那個平台架上去,那幾天可能交流的一些有錄音,覺得對大家還有一些幫助,我們到時候可以掛上去。可能還會聽到我們高居士,那天他有起來分享。

  男眾:有。

  成德法師:我們有錄音。那個是法供養的機會,有,郭老師也有。還有我們雅玲菩薩,她馬上說,「不要害我」,她警覺性很高。祝大家夜夢彌陀,阿彌陀佛。謝謝。

  男眾:謝謝師父。

  女眾:謝謝師父,感恩。

  成德法師:你們都這樣看我,我都有點捨不得離開這個椅子,但是又不能執著,得一切隨緣。你們可以多看「達摩祖師傳」。

  女眾:達摩祖師。

  成德法師:很好看的。

  女眾:是影片嗎?

  成德法師:對,電影,不過盡量不要在手機看,太小了,電影還是在比較大的銀幕,那個攝受力還是有差別。

  女眾:有一個影片。

  男眾:比較早期。

  成德法師:DVD應該可以下載,然後用USB插在電視就可以看了。

  男眾:上網。

  成德法師:沒關係,我們會放上去,放上去讓大家可以下載。其實我這次來我們芙蓉很有信心,對正法很有信心。

  男眾: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你們這樣表法,功德無量。老法師一切救世的理念都可以融在一個學會裡面,確實是這樣,所以這個叫一即一切,一裡面一切都融在裡面,就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重重無盡,這個很有味道。好,阿彌陀佛。

  大眾: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