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弘護應有的警覺性  成德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21/2/6  英國蘭彼得  檔名:55-140-0002

  我們在淨宗學會,有些是擔任弘法工作,有些是擔任護法工作,弘法當然要多聽經、多鍛鍊、多習講;護法也是一樣,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你面對你的幹部、面對你的組員,你都要能夠給他把道理講清楚。甚至於你得在敦倫盡分上給他做供養,佛法怎麼用在五倫關係上,你不能只是講理論給他聽,我們實際是怎麼做的,包含你的整個態度能夠給他做榜樣。比方說我們是管梵唄的,那你假如自己練梵唄也練得不認真,那怎麼帶動大家練?所以君親師這個君都有以身作則在其中。我們自己不帶頭,人家假如問,那你是怎麼練的?我們就沒底氣說了。所以師父給我們這個君親師三個字來觀照是很重要的。所以為什麼領導者我們要能把倫常,五倫怎麼相處自己很清楚,再來自己還要親身去落實,我們才能給組員講清楚怎麼來解行相應。印光祖師這個「敦倫盡分」四個字講了那麼多次,用意何在?我們真有把這句話重視起來嗎?就好像「先以欲勾牽」,這句話我真的在用嗎?有可能我們只是把它當一句經文來背而已、一個詞來背而已,那變成學知識了,「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記問之學也不足以為人領導,領導鐵定也要解行相應,君親師它是一體的。所以義工,我們是道義的結合,那我們要安每一個同仁的心。他假如家庭關係都處不好,他怎麼安心?那我們得供養他怎麼把家庭關係處好的這些法藥,而且這些法藥都是自己吃過的。比方說我們給他介紹藥,他問我們說:「你吃了沒有?」我們說還沒有,那你覺得他敢不敢吃?這些都很重要,人情世故,人情是懂得人心;世故,總的做事的章法。

  李炳南老師說,修行就是要改心。改心首先改什麼?我們都是在經濟發展的環境成長的,考慮利是很習慣的,自己的利益,所以修行首重要重義輕利。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假如我們都是考慮利的話,那是往小人的方向在走,應該是要能先提起來的是義。好,那我們現在來了一個義工,首先我們學會是想到什麼?我們當領導的是想到什麼?哎呀,我這裡真缺人手,終於有人來了。那是先考慮什麼?我缺人手,那是把他當作一個人力來用、生產力來用,那跟當老闆的有差別嗎?當然,當老闆也不應該這樣。這些念頭都很細微的。

  所以在廣東有一個企業家,他姓李。我對姓李的人,我都會給他一個期許,因為這個李怎麼寫?叫十八子,李是十八子,第十八願的孩子,所以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十念必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他事業也做得不錯,可是他有一個反思特別難得,因為他的員工很多都是其他省分來的,廣東很多工廠。他是賺到錢了,可是他的員工離鄉背井之後,生活不規律,身體搞壞了,有的離婚了,有的染上很多壞習慣。一個男人來工作,這個男人出問題,這個家支柱都快塌了。接著他說了,難道我們當企業家的貢獻就只有是繳了多少稅給國家嗎?假如我的員工到我這裡來都是墮落了,那我到底對國家社會是貢獻還是危害?

  這個思考可貴!假如都是盯著錢看,其他的都沒注意到。所以我們有沒有發現家庭普遍在墮落?企業、團體,整個大自然都在下墮的。為什麼大家都這麼努力,但這個社會還是愈來愈差?輕重緩急不知道。經營企業是如是,經營道場難道不是這樣嗎?看起來我們的法務都還是持續在辦,可是我們做的人、弘護的人有沒有提升?還是習氣在增長?企業有員工流動率,我們的單位有沒有流動率?假如一個道場離開的幹部比現在的還要多很多,那離開的會不會抱怨?會不會產生副作用?這都是值得我們冷靜反思的重點。人家離開了有他離開的因緣,但有沒有我們反思的一些空間?不然我們怎麼去體會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不是又稀里糊塗了,每件事情其實也搞不清楚原因在哪,然後只能讓一些事情繼續發生,不能經一事長一智。那不能經一事長一智,我們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就有浪費掉的部分了嗎?那就不叫禮敬諸佛了,禮敬那是對人、對事、對物恭敬對待。那也不叫精進,進是進步,應該經過每件事我們愈清楚問題在哪,去調整、去提升。廣修供養,我們都能反思清楚,能有所改善,這樣才能夠做出供養來。

  比方說舉個例子,假如有一個女老師來到單位了,教幾年,家裡不同意,離開了。好,請問大家,我們可以反思什麼,有沒有同修說一下?你們怎麼都無辜的看著我,我剛剛表達不夠清楚嗎?這個有可能都會發生在我們眼前的。那你們是要逼我點名是吧?

  陳居士:老師,吳居士在舉手。

  成德法師:請。

  吳居士:法師好。

  成德法師:你好。

  吳居士:我在想,可能是道場佔用她的個人以及家庭的時間太多了,所以導致她的家人可能不同意她在道場裡面繼續服務,這是學生的意見。

  成德法師:好,我們謝謝吳居士的回答。我們這個學會的幹部們,今天要回去閉門思過,人家是一個發心的農夫,比我們還能夠考慮嗎?我們都是在這個工作職位上的,反而是我們這個很有願心的農夫先回答了。那可能他是旁觀者清,這個也不能怪大家。可能是佔的時間太多了,但是這個我要再反問一句了,那為什麼他一開始就不讓她來了,幹嘛是來了一段時間才不讓她來?他假如怕她佔太多時間,一開始就不讓她來了,怎麼來了一半才不讓她來,難道他不知道來要花時間嗎?

  黃居士:阿彌陀佛,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好,黃居士請。

  黃居士:學生認為是她太注重外面的那個義工的工作了,而沒有把家裡的事情做好,使到家裡人自己起煩惱。就是說沒有盡力把家裡做得好,就給自己太多的時間在外面,所以之前他是同意,但是不知道後果會這樣,就是家裡愈來愈糟糕的意思,可能是這樣吧。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好,謝謝。那我們常常聽老法師說,學佛就是面對境界要清楚。我們剛剛一開始的,你經一事要長一智,這是不是面對境界清楚?好,今天發心來淨宗學會服務,然後家裡人支持,搞到不支持,那她面對她家庭的境界清不清楚?不清楚。難道他是今天贊成了明天就給妳反對嗎?沒有吧,都是隔了一段時間,少則幾個月,多則好幾年。另一半、家裡人的心感受到沒有?那都感受不到,那我們學佛不是面對境界要清楚嗎,怎麼都體恤不到家裡人的心情?我們的念念為他人著想又用在何處?那這些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所以學佛怕的是什麼?出現執著點,因為執著點一出現,自己的覺照,本有的那種觀照力就會弱了。你們有沒有發現,比方說今天聽經聽師父講得心開意解,笑得很開心,或者是感動得流淚了,然後一接觸人、一接觸事情,好像特別清楚,心很清朗,應對事情狀態很好。但是這個要保持,一有執著的地方了,一執成病,就有毛病出現了。我有跟大家講過那個偷金子的故事吧?有一個小偷特別會偷金子,到了一個大戶人家家裡,光天化日之下要去偷東西,真的還找到了,可是那麼多人就把他抓住了,送到衙門去了。這個縣太爺很納悶,「光天化日之下,人家家裡那麼多人,你怎麼敢去偷金子?」他說:「有人嗎?有人嗎?我只看到金子而已。」其實人假如有很愛做的事,那個愛有時候是一種貪愛了。你看一個人喜歡吃冰的時候,他想不想得到他的胃?想不想得到他的身體?先吃再說了,哪有顧那麼多的?顧及不到了。所以人一有貪求的,做義工也會貪那個名、貪那個肯定,都有可能會出現執著點。修行是要修清淨心,不能在因緣當中產生貪著、產生貪求。所以這個只看到金子的,其他的顧不上了。

  我們有時候在境界當中,一有這個執著點,整個所接觸的人,他的心理感受我們不一定看得到了。就像一個人只想著我要達到我那個目標,他不見得能體恤所有一起工作的人的心境、心情,或者是他們的體力怎麼樣,都顧不上了。我們以前也聽一些歷史故事,為了給皇上一個成績,快快快,趕快給我趕工,可能有人累死了,他根本不在意,反正只要皇上肯定我就好了,「虐下取功」。我們一看虐下取功,這個跟我沒有關係吧,我不可能像這個官員這個樣子。其實大家不要看,《太上感應篇》每一句話都跟我們有關。你說「苟或非義而動」,我們不念佛就非義而動了。「以惡為能」,可能沒有那麼嚴重,但是有時候我們也很容易給我們的壞習慣台階下,其實我這樣已經不錯了,跟張三比、跟李四比,沒有跟佛菩薩比了。「德比於上則知恥」,我們雖然沒有說以惡為能,但是也很容易給我們壞習慣台階下。但是不要又跳到另外一個很自責,那又是另一個極端了。過與不及都是習氣,要用中道才行。所以這個扎三根還是很重要。我們是不是一個體恤的老師,是不是一個體恤的領導者,這樣我們才沒有虐下取功。我們的反思要更深入才行,不然經歷過一些事情,事實上也沒有增長我們的閱歷,人生的閱歷跟智慧。所以佛門這一句「面對境界要清楚」也不簡單。

  所以剛剛,我們就她來到學會,最後家裡人覺得她花太多時間了,不讓她來了。那她就沒有考慮到家裡人的感受,家裡人是護法,他一開始護持妳,怎麼現在不護持了,那難道都是她的錯嗎?她很熱忱,那我們做領導的應該也要提醒到她、護持到她吧。因為畢竟我們比她早投入這個工作,或者比她早修行,那為什麼她都出現這個情況了,我們也沒有提醒她,我們有沒有設身處地在替她考慮?設身處地去替她考慮才是義,這個才是道義的相交。不是沒領薪水的才叫義工,領薪水也是義工,是義還是利是自己的心。我們是為了護持正法來是義,單位給我們薪資也是義,因為要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那不是為我們考慮嗎?所以不能著相。有領錢的就不叫義工,沒領錢的才叫義工,那不是很執著在這個有沒有拿薪資的問題了嗎?佛法是重實質。你假如沒有拿薪資,然後面對人家有拿薪資的還有優越感,那這個不是自己墮落了嗎?所以很容易著相的,都要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

  那我們想一想,假如一個同修他從家裡人支持,到家裡人不支持走了,他會不會有很多無奈,甚至於抱怨?可能會有。那他一出去了會不會開始發酵,會不會擴散?世間人說做事業,尤其做吃的,靠的是什麼,是打廣告嗎?打廣告還花了一大堆廣告費,羊毛出在羊身上,廣告打那麼多,最後都是消費者要承擔。諸位我們要體會到,不是新的東西就好。不強調貨真價實,都是靠打廣告,你說這個事業能多久?難道是做食品業才是這樣嗎?任何都不能是搞好看而已,都要搞真的。

  所以現在商業看起來很發達,百年老店很少了吧,幾個人肯老老實實依照老祖先這些精神來做人、來做事?所以在食品業應該是靠口碑,口碑不用花錢,而且很自然;你靠廣告的,有時候是打腫臉充胖子。你多少緣做多少事情,哪有一下子要名氣要很大?來了很多人,誰帶?我就是要把事做好,來了一群人,也沒有帶好,確實很多人幫忙做事了,那會不會流失掉?事物都有它發展的規律,都是要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小利,你想看到成績,是不是小利?你想要人家肯定一下,是不是小利?雖然我們做的都是好事,好事裡面也有很多境界會考驗我們的心態。

  今天假如我們考慮這一個同仁,不是想著她能夠為我這個組做什麼、為我協會做什麼,我們先考慮怎麼讓她修學得力,怎麼讓她把佛法用在她的家庭生活。首先第一個,她的家人會成為她的護法,因為她家裡人歡喜了,她去學了佛,脾氣小了,菜愈煮愈好吃了,心地柔軟,特別能體恤他人,那家庭的氛圍一定改善了。改善了,家裡的人說,妳怎麼不趕快去學會幫忙?還推她去。這是她家裡變護法。再來,她自己受用了,她親朋好友可以感受到,她的家裡人也歡喜了,出去會不會跟人家談起?會,「我這媳婦去了淨宗學會愈來愈懂事了」。那你看另外一個老人家會怎麼說?「那我也要叫我媳婦去淨宗學會聽聽課、去做做義工」,這口碑不就出來了。「去淨宗學會都忙到家裡的事顧不上,那怎麼行?」這個副作用會不會產生?所以這一個「義」字可以用在我們的家庭上,可以用在我們的工作單位上,甚至可以用在我們接觸的每一個人,哪怕是一個陌生人,都可以提起這一分道義、情義。

  剛剛提到先以欲勾牽,我們要把傳統文化、把佛法介紹給大眾,我們也要考慮他現在的接受度,可以錄個短短的。大家看現在YouTube都是,現在都叫微電影,不是叫電影,叫微電影。這電影多長?五分鐘、八分鐘。以前的電影都是一個半小時、兩個小時的,現在用微電影,人家一看,增長善根了。好像有發一個泰國的微電影給大家看,一個男老師在小學教書,他的母親已經老年痴呆了,大家記不記得?看這個片子,能不哭、不流眼淚的人,定功很強。我每一次看很難不流眼淚,確實我的定功太差了。但是你看片子能拍到這樣很可貴!所以老法師曾經講經說,你看人家拍一齣戲,把忠孝節義融進去,人家拍一齣戲,比我們講半天效果好多了,一看電影他就融進去了,陪著他笑、陪著他哭,不知不覺那些價值觀、義理就影響他了。所以這個用藝術化來弘法很好。所以我就很希望見到他們這些知名度很高,又有善根的話,那他們帶頭來做多好。這個我還在努力當中,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我也在印證這句話,有進一步的進展,我再跟你們做報告。

  主伴圓融,成德主要現在是在漢學院服務;伴的話,剛好有比較成熟的因緣,我們可以隨喜讚歎,哪怕只是讚歎,也是有盡了一點力。那當然,有多少力就盡力去做,但是不能副業拖垮主業,這個也很重要。其他的事忙到我漢學院的工作做不來了,出狀況了,那這個不行。雖然也都是在服務,但是流弊出來了,這也不行。老法師特別強調,都要表法。所以我們出來做義工也不能拖垮主業,家裡要敦倫盡分,要修身、齊家為基礎,才能治國。治國是屬於服務社會,到學會服務,這個都是屬於服務社會大眾,都要建立在修身齊家的基礎上。

  就像剛剛講的,這個員工、這個同仁本來家裡支持,現在不支持了,那我們可不可以只執著在看她家裡人不對,或者我們執著在她不對,或者我們執著在她的領導不對?反正都有可能是誰不對,只有一個人沒有錯,就是自己沒錯。怎麼會沒有錯?「我又不是她的領導。」可是你是她的同修,那你也有提醒、護念的責任吧。為什麼一個我身邊的人這樣了我都不知道,我也沒提醒?那我們還是沒有設身處地念念為她想。所以聽東西不能又聽出執著,只聽到對對對,是領導不對;對對對,是這個當事人不對,是她的家裡人不對。那我們一聽,任何一個道理講完了,我們反而更容易見人家的過。「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那我們怎麼聽一個事例,或者經歷一個事情,反而更容易看人家過?

  所以諸位同修,我剛剛什麼都沒講,你們也什麼都沒聽,不然到時候可能又有一個情況了,你們就說,成德法師說這個時候是誰錯了。可不要把我拉出來,千萬不要把我拉出來是非之中。當然我心裡也不能有這個罣礙,你們把我拉出來了,我也要歡喜接受,因為一切都有因果在裡面,鐵定我前世一定有什麼關係,造了什麼因,才會有這個果。到時候真的事情發展,一定得要成德出面,那我還是會歡喜出面的。因為我也跟大家說,事事是好事,假如真的有這個情況出現,來,找成德法師來,人家說是他講的,那我也得面對吧,這樣才能夠跟人家講事事是好事。你真正遇到這個事,真的能是好事嗎?真的能是有佛法就有辦法嗎?這個得都要在境界當中練。

  好,那今天就先到這裡,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恭錄自:弘護人才扎根班(第三十三集)

  2021/2/6 檔名:55-164-00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