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漢字入門  劉克雄教授主講  (第二十四集)  2015/8/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61810024

  教授同學們翻開三百五十頁,「冠」。

  學生讀誦冠 guàn ㄍㄨㄢˋ(小篆)(隸書)(楷書)。冠,帽子。合「冖」、「元」、「寸」會意。冖,表示覆戴元,首也寸示有法度,指依據身分地位不同,而戴不同的帽子。

  備註《說文》「絭(ㄐㄩㄢˋ)也。所以絭髮,弁冕之緫名也。从冖元,元亦聲。冠有法制,从寸。」段注「冠以約束髮。故曰絭髮。引伸為凡覆蓋之偁。」

  典籍所見(1)帽子。《左傳.哀公十五年》「君子死,冠不免。」(2)戴帽子。《漢書.酈食其傳》「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3)超越、領先。《史記.蕭相國世家》「太史公曰『位冠群臣,聲施後世。』」

  常用詞怒髮衝冠,冠蓋雲集,冠軍,皇冠。

  板書

  教授元,首也,頭。冖是覆蓋。寸,記得嗎?寸口,這裡的寸引申為法度。古時候的冠,帽子,是依據身分、地位的不同,戴不同的帽子,所以從寸。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秦始皇的帽子,皇帝的帽子,它前面有一排像簾一樣的東西。重要的意思,是讓臣子們在參見他的時候不至於害怕,有點遮擋,臣子們對皇帝的目光不至於畏懼。「萬國衣冠拜冕旒」,這個東西叫冕旒。你說,我覺得皇帝他這種帽子很好看,我也做一頂來戴,可以嗎?在古代是不可以的,現在大概是可以。所以,寸表示什麼?制度,等級、身分不同。下一個字,「仲」。

  學生讀誦仲 zhòng ㄓㄨㄥˋ(甲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仲,兄弟間排行第二。合「人」、「中」會意,伯仲叔季為長少之次,仲居中。甲文、金文不從人,寫作「中」。

  備註《說文》「中也。从人中,中亦聲。」

  典籍所見(1)位置居中的。《書經.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2)兄弟間排行第二。《儀禮.士冠禮》「伯某甫,仲叔季,惟其所當。」

  常用詞仲秋,仲夏,不分伯仲。

  板書

  教授甲文、金文都只寫一個中字,到小篆,伯仲叔季的時候,它就加一個人字邊。《說文》說「中也,从人中,中亦聲。」伯仲叔季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仲居中。我們提過一年四季,一季有三個月,一開始的一個月稱它為什麼?譬如夏天,稱它為什麼?

  學生孟夏。

  教授孟夏。中間這個月就稱為仲夏,末了這個月稱為季夏。陶淵明詩「孟夏草木長」,是讀ㄔㄤˊ,還是讀ㄓㄤˇ

  學生ㄔㄤˊ

  教授ㄔㄤˊ。因為草木春天就已經開始生長,到了孟夏,草木就應該是長(ㄔㄤˊ)了。同學們看下一個字,「授」。

  學生讀誦授 shòu ㄕㄡˋ(甲文)(小篆)(隸書)(楷書)。授,給予。合「手」、「受」會意,以手相付便是授。甲文授字,自下面的手言之,是接受自上面的手言之,是授予。所以在甲文中,「(甲文受)」與授為同一字。

  備註《說文》「予也。从手受,受亦聲。」段注「手付之,令其受也。故从手受。」

  典籍所見(1)給與、交與。《禮記.曲禮上》「女不雜坐,不同椸(ㄧˊ)枷(ㄐㄧㄚ),不同巾櫛(ㄓˋ),不親授。」(2)以學術相傳習。《三國志.王平傳》「其所識不過十字,而口授作書,皆有意理。」(3)任命。《晉書.左思傳》「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常用詞傳授,授予,授業解惑。

  板書

  教授在甲文裡面,看這個字,上面一個手,下面一個手,上面這個手給下面的人。所以就上面這個手言之,它是

  板書

  授予。從下面這個手言之,是接受。所以在甲文裡面,這個字它代表有授予和接受的意思。到小篆,它就在旁邊

  板書

  加了手,這是小篆。下一個字,「姓」。

  學生讀誦姓 xìng ㄒㄧㄥˋ(甲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姓指姓氏。合「女」、「生」會意,上古母系社會,出生的孩子都從母姓。

  備註《說文》「人所生也。因生以為姓,从女生,生亦聲。」(按上古是母系社會,所以最早的姓都從女字旁,如姜、姬、嬴、姚、媯、妘等,後世不帶女字旁的姓,實際上應稱之為「氏」,是從帶女字旁少數的幾個姓分支出來的,這少數帶女字旁的姓,好比樹的主幹,而後世很多的「姓氏」都是樹的枝葉。)

  典籍所見(1)姓氏。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常用詞百姓,尊姓大名。

  教授看甲文,左邊是生,右邊是女,演變到小篆以及現在隸書、楷書,就是我們寫的姓名的姓。上古是母系社會,所以「从女生」。

  板書

  這是什麼樹?松樹。松樹的松針,松樹的幹,松樹的根。從女字邊的姓姚、姬、姜、嬴,我們課本上有,看到嗎?

  學生看到。

  教授就好像是這棵樹的幹。

  板書趙 錢 孫 李

  後世,只要不帶女字邊的姓,其實它不稱姓,它應該稱氏。

  板書

  主幹帶女字邊的是姓,其他都是由這少數的姚、姬、嬴,這些帶女字邊的幾個姓,衍生出很多樹的枝葉。這是姓、氏的分別。因此,如果我們同學們,你的姓名的姓,不是帶女字邊的,其實是什麼?枝葉,是分出來的。所以姓氏往往很多人弄不清楚,我畫一棵樹,你就清楚了。

  板書

  比較像松樹了,樹幹。往往兩個人初次會面,彼此會問您貴姓?貴是尊敬的意思,你不能說「我貴姓劉」。千萬不能,人家問您貴姓,你不能說「我貴姓劉」,這是不對的。有一次我就碰到一個人,也是相當認識的朋友了,談到一些事情,我就說請教令尊的大名?他說我令尊叫什麼,這就不對。令是美好的意思,那是人家尊敬、尊稱,令尊是你父親的意思,加個令是美稱。所以,你只能說「家嚴」,家,家庭的家嚴,嚴父慈母的嚴。家嚴,他上字什麼、下字什麼,你不能說我令尊叫什麼名字。明白嗎?您貴姓?我貴姓王。請問尊姓?我尊姓劉。可以嗎?不可以。你要反過來,「敝姓」,這是人與人之間稱呼。下一個字,「婚」。

  學生讀誦婚 hūn ㄏㄨㄣ。(小篆)(隸書)(楷書)。婚指婚嫁。合「女」、「昏」會意,昏指傍晚,據《儀禮》「娶婦以昏時。」古時婚娶於傍晚。

  備註《說文》「婦家也。《禮》娶婦以昏時。从女昏,昏亦聲。」

  典籍所見(1)嫁娶之事。《易經.屯卦》「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2)結婚。《國語.晉語》「同姓不婚,惡不殖也。」

  常用詞結婚,婚禮,男婚女嫁。

  教授娶婦以昏時,所以「从女昏」。《易.屯卦》「乘馬班如,求婚媾。」

  板書乘馬班如 泣血漣如 匪寇昏媾

  我不記得是《易經》哪一卦的爻辭,有「乘馬班如,泣血漣如」,又似乎好像只有這兩句。在甲文裡面,後面還有一句,同學們可以幫我查一下。這是古代搶婚制度,非常鮮活的一個場面。東村的小姑娘已經長大成人了,西村的小伙子就約著幾個朋友,騎著馬到東村去,將那位小姑娘一搶,搶上馬就走了。東村這個小姑娘被搶,她表面上說「泣血漣如」,在那哭,一直哭。實際上,這第三句是她心裡的話那一群小伙子,騎著很漂亮的馬,班如,一把把我搶走(搶上去),我好傷心,在哭,而她內心裡面是很高興的。「匪寇婚媾」,他們那些小伙子不是強盜,是為著婚媾的事把我搶了。所以東村的這個小姑娘終於有人來搶她,她很高興。在卜辭裡面我們看到。所以這是很鮮活的畫面,古代搶婚制度。看下一個字,「姻」。

  學生讀誦姻 yīn ㄧㄣ。(小篆)(隸書)(楷書)。姻,女婿的家。合「女」、「因」會意,因是就的意思(廣韻曰「就,即也。」),女子就夫家為家曰姻。

  備註《說文》「壻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从女因,因亦聲。」段注「釋親曰。壻之父為姻。婦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謂為婚姻。」

  典籍所見(1)女婿的父親。《詩經.小雅.節南山》「瑣瑣姻亞,則無膴仕。」

  常用詞婚姻,聯姻。

  教授《說文》告訴我們「从女因」。女之所因,這個因字,我們前面說解就是「就」的意思女子嫁到夫家去,女之所因。在段注裡面,它引「釋親」說道「壻之父為姻。婦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謂為婚姻。」彼此稱婚姻,是指親戚關係。下一個字,「隙」。

  學生讀誦隙  ㄒㄧˋ(小篆)(隸書)(楷書)。隙,縫隙。合「阜」、「」會意,指牆壁上出現裂縫,阜指土山,表示土壁上的裂縫。

  備註《說文》「壁際孔也。从阜亦聲。」

  典籍所見(1)裂縫、孔穴。《商君書.修權》「蠹眾而木折,隙大而牆壞。」(2)空暇、閒暇。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其隙也,則施而行,漫漫而遊。」(3)仇怨。《史記.田單傳》「惠王立,與樂毅有隙。」

  常用詞有隙可乘,白駒過隙,空隙,間隙。

  教授《說文》說「壁際孔也。从阜」,是指牆壁上出現的裂縫。你說牆壁上,我們現在這鋼筋水泥的牆壁出現裂縫?而它這裡說「从阜」。阜是什麼?我們記得,是高大的土山,阜。所以這個隙,從阜,表示土牆上的裂縫。同學們見過土牆嗎?住過嗎?我住過。我小時候,我住的老家就是最古老的那種建築。知道版築嗎?兩個木板夾起,泥巴和糯米汁,稻草切成一段一段,攪和,然後倒在兩個夾板裡面,人在上面舂,舂實了,等乾了以後,夾板拆掉,再往上,這叫版築。牆壁很厚,這麼厚。這種版築是很古老的建築方法,冬暖夏涼。我還很懷念我小時候住的那個老房子,土房子。大門進去以後兩邊,當中有個天井,兩邊有廂房,然後有兩級石階,再上去,當中有個大廳,旁邊又有廂房。相當大的一個房子,可以住二、三十戶人家。

  我很難忘我住的那個房間。從外面,好像一個弄堂一樣,一個巷子,是房子裡面的弄堂,從旁邊可以進來,然後也可以出去。是昨天跟同學們說我被瘧蚊咬過,然後回來發冷蓋棉被然後發熱,發熱你會作惡夢。夢見什麼?夢見老虎從外面追我,我就趕快往房子裡面,那個弄堂裡面跑。然後外面有一扇木頭門,一個拴子,想要把它拴好,讓老虎不會進來。每次拴到一半,牠又衝過來,還來不及拴好,我是作夢,夢裡的。然後,再往後跑,再到另外一個門,想把它拴好,老虎又來了。總作這種惡夢。所以我記得小時候我住的那個土房子,給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很懷念。一九九幾年,九二、九三年,我還認得路,我回到老家了。我還去看了那個房子,還看了我當時睡的那個床鋪。這是說到這個隙,因為我住過這種土房子。所以土房子的裂縫稱「隙」。從阜,阜是土山,所以這裡代表土,土的牆壁。看下一個字,「字」。

  學生讀誦字  ㄗˋ(金文)(小篆)(隸書)(楷書)。字,文字。合「宀」、「子」會意,屋中孩子漸多,有孳乳繁衍的意思。

  備註《說文》「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聲。」《說文解字敘》「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典籍所見(1)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左傳.隱公八年》「諸侯以字為謚,因以為族。」(2)撫育。《左傳.昭公十一年》「其僚無子,使字敬叔。」

  常用詞字字珠璣,一字千金,白紙黑字,片言隻字。

  板書

  教授這個字我們說過很多次,這裡只是讓同學們再複習一下。「宀」代表什麼?

  學生房子。

  教授房子。《說文》說「交覆深屋也」,是大的房子。房子底下那是什麼?黑板上那個紅色。

  學生子。

  教授子。會意這兩個字,把「宀」和「子」組合起來,表示房子底下孩子愈來愈多,所以引申為孳乳漸多。我們又說文和字的分別,文是什麼?

  學生初文。

  教授文指象形、指事的初文,用象形、指事造出的最初的文字稱文。字就是用這些初文兩兩組合,重意的我們稱會意注上音符的、聲符的,我們稱形聲。會意、形聲是由初文(象形、指事的初文)慢慢衍生漸多,所以會意、形聲稱字,衍生慢慢增多。看下一個字,「閨」。

  學生讀誦閨 guī ㄍㄨㄟ。(小篆)(隸書)(楷書)。閨,上圓下方的小門。合「門」、「圭」會意,圭是上圓下方的玉,閨指像圭一樣上圓下方的門。

  備註《說文》「特立之戶,上圜下方,有似圭。从門圭,圭亦聲。」

  典籍所見(1)上圓下方的小門。《荀子.解蔽》「俯而出城門,以為小之閨也,酒亂其神也。」(2)宮中的小門。《爾雅.釋宮》「宮中之門謂之闈,其小者謂之閨。」

  常用詞閨門,閨房,大家閨秀,待字閨中。

  教授這個說解得很清楚了。這種門是上圓下方,稱它為「閨門」。圭本身是上圓下方的一種玉。

  板書

  這種玉的形狀上圓下方,稱之為圭。房子裡面,房間的門有這樣形狀的,稱它為閨門。以上我們舉的會意的字例,正例,還包括變例,變例有省體的會意,有兼聲的會意,這是會意字的舉例。到最後這個例字「閨」,它也是「圭亦聲」,也是兼聲的會意字。象形、指事、會意,這些它本身都沒有聲符,所以稱它為

  板書無聲字

  無聲字。記得無聲字指的哪些?

  學生象形、指事、會意。

  教授象形、指事、會意,不帶聲符的都稱它為無聲字。

  接下來我們就介紹「形聲」。形聲字,它是一樣利用已造出的初文組合,一邊代表形,一邊代表聲,我們稱它為形聲。創造文字,象形、指事,那是最簡單的方法。只用象形、指事來創造文字,一定是不夠用的。所以漸漸的就有會意。會意來創造文字,它也很有限度,要到第四種造文字的方法「形聲」,才是在創造文字的方法裡面最為方便,也最為進步的方法。因此,我們中國的漢字,象形、指事的初文,據太炎先生統計,四百八十幾個字。這裡面還有些重複,可以去掉的。初文很有限,會意也不很多,到形聲,就可以大量造文字。到現在的《中文大辭典》裡面,大約就是五萬字。如果加上一些異體字,根據台灣教育部請的一些學者,是我的師兄弟,還有他們的學生,好像有七十幾個人,一個團隊,經過八、九年的時間,我不太記得,完成一部《異體字字典》。異體字,我們平常寫的,還有其他的寫法叫異體字。它裡面收的就接近十萬個字,《異體字字典》。這裡面絕大部分,我說的是由初文到形聲演變的五萬字,絕大部分是形聲加上現在蒐集的異體字,合起來也將近十萬字。

  我們說形聲是造字最為進步、最為方便的方法,所以在這麼多文字裡面,形聲字佔絕大的部分。異體字的蒐羅是非常的費事,所以要有這麼大一個團隊,還有費這麼多的時間,好幾年,才編成這部《異體字字典》。當時我想預訂兩部字典,一本給我們這個佛陀教育中心,一本要給以前我在北京講文字學的國學師資培訓班。錢匯過去了,等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收到一本,他們庫存只剩一本。他說他們繼續再找,看能不能再找到第二本。隔了二、三個月,回消息說找不到了,就沒有了,所以我只買到一本,送給國學師資班。那個字典很方便,它裡面蒐羅了很多佛經裡面的字,不過我們可以在網上查閱它,也非常方便。一本實用而可靠的字典,確實不容易。你看像《異體字字典》,是需要耗費很多的人力物力,才比較完善,還不敢說百分之百,不過幾乎可以說很完善了。所以同學們如果以後你碰到一個字,你沒見過,第一你先查我們《說文》有沒有,再沒有你就可以查字典,再沒有你就查《異體字字典》。如果《異體字字典》也沒有,你就可以斷定它,這是一個錯字,寫錯了。所以《異體字字典》給我們一個應用上的方便。

  我們這裡說形聲是造文字最方便、最進步的方法。接下來,我們再說甲骨文(出土的甲骨文),我們引用的很多,多半是象形為多。但是在甲骨文裡面,不光只有象形,也有指事,也有會意,也有形聲。由此可見,殷商的甲骨文已經有最進步的造文字的方法形聲。我們可以推斷,殷商的甲骨文絕不是我們中國最早的漢字。文明的進步一開始是很緩慢的,要由聲音漸漸進化為語言,這個所需要的時間我們不能確認是多少,但是它要很長的時間。由簡單的符號記錄我們的語言的文字,再慢慢的由象形、指事進而有會意到形聲,這個過程,我們也可以推斷它絕不是短時間,要很漫長的時間。根據這個道理我們了解到,殷商的甲骨文,它的前面一定有很漫長的時間,讓最早的文字漸漸進化到殷商的甲骨文。明白這道理。所以漢字的起源,說來它就非常的久遠了。我們的文明也不止從商代開始,是嗎?同學們看課本。開吉師妳讀一遍,「形聲」。

  學生讀誦形聲。

  《說文解字敘》「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簡單的說,形聲字是「形」和「聲」的配合。「以事為名」,指事物的形「取譬相成」,謂事物之聲。例如「江」、「河」從「水」來表示字的類別,再取「工」、「可」表示字的音,形聲相合便成為標準的形聲字了。

  上古未有文字,先有語言。古人見長江的水,流經岩石,發出「工工」的聲音,就著它的聲音作「工」又見黃河的水,流經沙土,發出「可可」的聲音,於是又學著它的聲音,叫它作「可」。後來造字的人,因為「黃河」、「長江」形既不可象,事又無從所指,意更不能會只好取「工」、「可」二音,而附以「水」形,造成「江」、「河」兩字,作為長江、黃河的專稱。這便是形聲字初創的情形了。可是這種「以聲命名」的形聲字並不很多。另外還有一部分形聲字,是由初文孳乳而生。例如由羊,孳乳而有从示羊聲的祥从食羊聲的養等等。祥、養,非但聲本於羊,義亦由羊孳乳而得。初民打獵遇羊,這不是吉祥的表示嗎?食而有羊,這不是很養身的嗎?這一類形聲字在全部形聲字中佔的比例最大。

  王筠《說文釋例》「聲者,造字之本也。及其後也,有是聲,即以聲配形而為字,形聲一門之所以廣也。」根據王氏的說法,先有聲而後有字,所以聲為語根,形為表達。形聲字是以形配聲,那麼形符不過表達字的類別而聲符卻是語根的所寄。

  形聲字的形符,可以表示事物的類別。例如从「鳥」為形符的形聲字,多為鳥類从「金」為形符的形聲字,多為金屬从「艸」為形符的形聲字,多為草本植物。《說文》每於各部首下說明「凡某之屬皆从某」,就是因為《說文》五百四十部首,絕大部分都是形聲字的形符。

  形聲字的聲符,是語根(語言的發音根源)之所寄,語根相同的字,意思往往相同。所以形聲字的聲符,兼有表聲表意雙重的功用,現在分別說明於後。

  形聲字的聲符有表聲的功用,試分析形聲字與其所從聲符在聲韻上的關係,共有五種情形,一、聲韻畢同者二、四聲之異者三、聲同韻異者四、韻同聲異者五、聲韻畢異者。後面舉例,按此次序排列,現在只談第五種——「聲韻畢異者」。

  教授好,請等一下。同學們看到這裡,有沒有不清楚的地方?在《說文解字敘》裡面,它說「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板書

  這是一條水,另外一邊也是一條水,這兩條水如何分別它?古人就用它的聲音,這條水旁邊岩岸多,水流也大,流經岩石的時候發出「工工工工」的聲音,所以就把這條水用它的聲音,你就叫做「江」。

  板書

  長江的江。同學們會問,這不是江嗎?怎麼讀ㄍㄤ(gāng)。如果在座同學有懂閩南語的,這個聲符讀什麼?

  學生ㄍㄤ(gāng

  板書工人

  學生ㄍㄤ ㄌㄤˊ(gāng láng)

  教授ㄍㄤ ㄌㄤˊ(gāng láng),不是江郎,ㄍㄤ(gāng),古音,ㄍ。長江的水經過岩岸,它發出「工工工工工」的聲音。好,那你這條水,你就叫做「江」(ㄍㄤ)。黃河這條水,它經過沙岸黃土高原,跟那條工工工的聲音不一樣,聽它的聲音「可可可可可」,因此你就叫做「河」。

  板書

  江、河。這種形聲字,叫做以聲命名。

  板書以聲命名

  用它的聲音來取它的名字,以聲命名。

  板書

  這一個大一點,一個小一點,樣子差不多。這位同學請你過來,打它一下,輕輕拍一拍,這個小的,「甲甲甲」。再拍,這個這個,「甲甲甲」。好了,你可以回去。

  板書

  你就叫鴨,甲,用牠叫的聲音取牠的名字。這個跟牠差不多,也是有翅膀。同學請妳上來,打它一下,不要打重了,拍它,「我」再來,「我」,好了。

  板書

  鵝。鴨,鵝,這是以聲命名。你叫的聲音甲甲甲,我就叫你鴨你這個聲音,叫起來我我我,叫你叫鵝。王羲之好像很喜歡牠。以聲命名。這種以聲命名的形聲字,聲符本身沒有意義,只是聲符。以聲命名的形聲字,聲符不兼字義,它只是字的字音。

  同學們翻到後面,四百三十四頁,看到季剛先生研究《說文》的條例。我這個書是四百三十四,同學們一樣嗎?

  學生一樣。

  教授翻到四百三十六,第六條「凡形聲字以聲命名者,僅取其聲。」例字,剛才有一個在黑板上大叫的鵝、鵝,還有像雞、鴨,這是以聲命名。然後再翻回來,第四條例「凡形聲字之正例,必兼會意。」找到嗎?四百三十五,對嗎?

  學生對。

  學生老師,我們的版本不同。

  教授你那是幾頁?

  學生三百九十七。

  教授我看一下,這不同。這個版本是在三九七,這個我還沒有把例字加上去,只有條例。還有個不同,一開始這裡說的是黃季剛(侃)先生研究《說文》二十一條例。另外,我現在手上另一個本子,是加了一些例字,所以頁數就不同了。加了例字以後,前面的標題也改成「季剛先生二十二條例例字」。怎麼一個是二十一條例,一個二十二條例?奇怪吧。這個研究《說文》的條例,是季剛先生口授給景伊老師,林老師。林老師記錄下來,當作他研究《說文》的一個指標。聽清楚了?季剛先生研究《說文》的成果,講授給林老師聽,林老師記錄下來,用作他自己研究《說文》的一個方向、一個指標。由此可見,這個條例是非常的重要。季剛先生研究《說文》的成果,季剛先生沒有發表,口授給林老師,林老師也沒有發表,他是口授給我們,我們就記錄下來。到什麼時候見有發表的?早一點的有一個叫謝雲飛的,他記錄的是十九條,而我的筆記裡面是二十一條,而我的師兄陳新雄是二十二條,奇怪吧?有十九的,有二十一的,有二十二的。其實這一點都沒有什麼奇怪的,並不是老師(我的老師)他有什麼偏愛私心,對哪個學生特別多講一條,對哪個學生少講兩條,不是。我的老師,他講課從來不帶筆記,不帶筆記,只憑他的記憶來講授。所以人記憶有時候會多一條,會少一條,這是很合理的事。這是先了解我們這個《漢字入門》,最後,我們把季剛先生這二十一條例放在後面,給同學們參考。剛才我們說明白,是林老師記錄下來,用作他研究《說文》的方向,也給同學們是一個研究《說文》的一個正確的方向。這個方向是誰的?是季剛先生的。除非你覺得他的不可靠,不然他是給我們很好的一個指標,怎麼樣研治《說文》。

  剛才我們講到形聲字,形聲字在四書,六書裡面的四書,前面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前面的三書象形、指事、會意都比較容易懂,你讀書就可以了。形聲就有些麻煩,因為它就牽扯到聲韻的關係。聲韻這個問題,你說它難,你如果沒有聽老師給你講過,你確實會很頭大,你怎麼看都看不懂,就像看天書一樣。但是有老師給你講過,不要畏懼,它實際上也不難。聲韻,林老師不止一次的講,「聲韻學是開啟國學寶庫的鑰匙」。太炎先生,季剛先生,加上我的老師,這都是聲韻學有成就,精通聲韻學。

  我們講到形聲的時候,就會碰到這個問題。之所以我們前面一而再、再而三的,要同學們搞清楚這兩個字為什麼可以通假,你現在已經很有把握,我知道怎麼弄了如果我不講,恐怕你很難弄通。一講就好簡單,你曉得查《說文》,看它的反切,然後看它第幾部,是不是疊韻,查它聲紐。我們這個書特別把反切上字四十一聲紐表放在後面,就是給同學們應用,這是我們的專利。同學們一個月就可以應用,而且你能拍胸脯,我真的,我確實我會,就是要同學們怎麼樣應用。形聲字麻煩的原因,是有的一些無聲字它多音。

  板書無聲字多音

  無聲字多音。翻一翻,剛才季剛先生治《說文》的二十一條例,有沒有說到這個問題,找一找。第十條,看到嗎?起先同學們把《說文》

  板書

  這個字翻開。《說文》,同學們翻到「妃」這個字。《說文》說

  板書匹也,从女己

  「匹也,从女己。」底下看段注「各本下有聲字,今刪。」

  板書各本下有聲字,今刪

  看到嗎?段注。

  板書芳非切 十五部

  妃字底下,《說文》說「匹也,从女己。」段注說「各本下有聲字,今刪。」段注說各本从女己聲,各本有這個聲字,今刪。段玉裁把聲字刪掉。也許同學會覺得,段玉裁是了不起的大學者,他把聲字刪掉一定是可相信的,是嗎?恰恰是大的錯誤,段玉裁這樣了不起的大學者,也都犯有這種武斷的錯誤。查四十一聲紐表,芳非切,芳屬於哪一紐?

  板書

  教授告訴我,敷紐屬輕唇還是屬重唇?

  學生輕唇。

  教授你怎麼知道?前面一個表,發音部位表,看到嗎?妃,現在讀輕唇,古時就讀ㄆㄟˋ()。古無輕唇音,錢大昕的發現。古無輕唇,因此輕唇都讀重唇。這是說到這個字的讀音。再說到,剛才我們說,《說文》各本都有這個聲字,「从女己聲」,是個形聲字。從女己聲,是個形聲字。己,《說文》它的反切,聲紐和韻部?己,自己的己。

  板書居擬切 一部

  再查一下這個「居」。它是居擬切,一部。查一查這個居,居住的居,屬於什麼紐?

  學生見紐。

  教授很高興,同學很快查到。居是見紐。以前,我的老師要求我們把反切上字,哪些字屬什麼紐,要把它背得。這個好像很難背,它沒有意思連貫,你自己想辦法編成一個歌訣,能夠把它熟背是最好,以後你就可以不必查這個表,一看就知道是什麼紐。似乎有點難度,因為它沒有意義上的連貫,但是如果同學們用心努力,自己把它編成歌訣,前後的字可以給它調動一下,也許可以做好。我是背過的。

  現在看到黑板來妃,从女己聲,是形聲字。形聲字的基本原則,聲母與聲子的關係,怎麼樣?要麼同音,要麼雙聲,要麼疊韻。

  板書

  這個聲母「己」,聲子「妃」,它們這兩者之間,聲子跟聲母之間,要麼同音,要麼雙聲,要麼疊韻。你怎麼知道這兩個字是同音,是雙聲,是疊韻?你一定知道,你一查《說文》,查它的反切,查它的韻部。我們把反切已經查出來了己,居擬切,一部妃,芳非切,十五部。你要告訴我,這兩字之間有沒有聲韻相同的地方?

  學生沒有。

  教授一個是見紐,一個是敷紐一個一部,一個十五部。既不雙聲,又不疊韻,當然也就不同音。根據形聲字的最基本原則,聲母與聲子之間要麼同音,要麼雙聲,要麼疊韻。現在這兩個字,竟然這三個條件一個都沒有。所以段玉裁懷疑這個「聲」字是刻本刻錯了,他很勇敢,果決的把這「聲」字去掉,他說「各本下有聲字,今刪」,他把它刪了。因為他看到形聲字聲母、聲子之間,違背了剛才說的那三個原則,既不同音,又不雙聲,又不疊韻,反切一查都看出來了。所以,他大膽把「聲」字刪掉,今刪。剛才我們說,我們敬佩的段玉裁,了不起的大學者。我們說過,他所註的應該可信,沒問題。可是剛才我說,恰恰相反,在這個地方他是武斷,而且是錯誤,何以故?想一想告訴我。

  學生無聲字多音。

  教授真好。開吉師已經把答案告訴我了。

  板書無聲字多音 丨

  「丨」這個字,《說文》查一查。查到嗎?《說文》,「上下通也」。接著它又說「引而上行讀若囟ㄒㄧㄣˋ,引而下行讀若退ㄊㄨㄟˋ。」因為本身上下通也有個反切,ㄍㄨㄣˇ,看到嗎?所以(丨)這是指事的符號,指事字,是上下通的意思,本身是讀若ㄍㄨㄣˇ。《說文》裡面又告訴我們,引而上行,如果這個字是從底下往上寫,它讀音就讀若囟ㄒㄧㄣˋ

  板書

  又有一個音,如果這個字從上往下寫,就讀若退ㄊㄨㄟˋ

  板書退

  好,同是一個文字,這個指事文字上下通。「丨」這個字,它有三個讀音一個讀ㄍㄨㄣˇ,上下通一個讀囟,引而上行,從底下往上寫,讀它為囟如果引而下行呢?讀若退。告訴我們什麼?同是一個字,有三個讀音,讀它為丨,讀它為囟,讀它為退。它本身是無聲字,它可以多音,明白嗎?不明白我就說慢一點。它本身是無聲字,什麼是無聲字?

  學生象形、指事、會意。

  教授對,勇敢的說,象形、指事、會意,不帶聲符的都叫無聲字。多音,它有多音的現象。譬如這個「丨」,《說文》裡面就清清楚楚告訴我們,它有三個音丨,囟,退。何以故?為什麼?注意聽,文字用來記錄語言,造字不是一人,絕不可能是倉頡一個人完全能造的。造字非一人、非一時、非一地,那麼好,不同的人、地、時,譬如在某地造出這個上下通(丨),這個文字,讀它為ㄍㄨㄣˇ。某地、某人造出這麼一個文字,它的意思是上下通,寫法是這樣「丨」,一豎,讀音讀它為ㄍㄨㄣˇ。也許在另外一個地方的人,不知道已經有人造了這個「丨」字,他也造出一個文字來,寫法一樣,它讀音為囟。這是南北地方的不同。我們中國幅員很廣大,廣東地方可能先造出「丨」,西北地方不知道廣東已經造出這個符號,這個文字(丨),他也造一個符號,同樣這個寫法,他讀音讀它為囟(ㄒㄧㄣˋ),這是南北地方的不同。時間的不同,前人已經造了丨(ㄍㄨㄣˇ)和囟(ㄒㄧㄣˋ),後人可能隔幾十年、幾百年,後世的人不知道前人已造了丨(ㄍㄨㄣˇ)和囟(ㄒㄧㄣˋ),他又造一個同樣的符號

  板書

  從上往下寫,也寫法一樣,他讀它為退(ㄊㄨㄟˋ)。現在清楚了嗎?無聲字之所以多音,就是造字非一人、一時、一地,所以可能造出同樣的字形,而字音、字義有不同,字音和字義會不同。同樣這個(丨)符號,字音讀ㄒㄧㄣˋ,它字義是引而上行同樣這個(丨)符號,字音讀ㄊㄨㄟˋ,字義是引而下行。無聲字之所以多音,徹底弄明白了無聲字多音,這是季剛先生發現的。段玉裁,乾隆時代,他還不認識黃季剛先生,所以他不知道有無聲字多音的這個發現,他看到這個「妃」違背形聲字造字的道理,聲母跟聲子之間聲不同、韻不同,因此他就認為這個「聲」字是多餘的,就把它刪掉。

  看四百三十八頁,條例第十,「以無聲字多音,故形聲字聲子與聲母之關係,凡有二例一則以同聲母者讀為一音,一則聲母讀如某一聲子之本音。」

  例如「己」為聲母,它本身多音,它有兩個音,一個讀ㄐㄧˇ,另外一個讀ㄆㄟˋ。從ㄐㄧˇ得聲的,它的聲子,譬如這兩個紀、記,是它的聲子從ㄆㄟˋ得音的,像配與妃,是它的聲子,是多音也。「其孳乳之聲子有紀、記及配、妃二支,二支聲子之音均流傳至今,然聲母本身則至今已失一音,僅留紀、記一支之音矣,然聲子配、妃ㄆㄟˋ(或讀ㄈㄟ)仍保留聲母,既失ㄆㄟˋ音至於今日。」

  板書

  看看這個己,它是無聲字,現在我們了解它有兩音,一個讀ㄐㄧˇ,一個讀ㄆㄟˋ。由它己(ㄆㄟˋ)衍生孳乳的聲子,像這個配,像這個妃由它己(ㄐㄧˇ)孳乳的聲子,像這個紀、記。明白嗎?好,這兩個字字形一樣,所以我們現在看到同是一個己,它分成兩個音。實際上是由不同的人造出的文字,巧合,字形一樣,它讀ㄐㄧˇ,它讀ㄆㄟˋ。也可能是不同的時,前人造這個字形,讀ㄐㄧˇ,後人不知道,又造一個相同字形,讀ㄆㄟˋ。還有一種可能,南北東西地域的不同,東邊的人已造出這個字形,讀ㄐㄧˇ,西邊的人不知道已經有這個字形,他也造出字形一樣,讀ㄆㄟˋ。後來它們衍生孳乳的形聲字,有這些配、妃它衍生的有這些紀、記。而由於字形一樣,後人看到以為一個字怎麼有兩個音?一個字

  板書

  後世,這個聲母,看黑板,這個聲母(己)失去ㄆㄟˋ這個字音,只保留在它的聲子裡面

  板書

  還讀ㄆㄟˋ。而這個聲母,這個聲母(己)大家一看,只知道讀ㄐㄧˇ,它另外一個字音ㄆㄟˋ已經失去了。到此明白嗎?由這個聲母,ㄆㄟˋ這個聲母,孳乳的這些字(配、妃),它的聲母本身的字音已經失去,只保留在聲子裡面。由這個聲母衍生孳乳的字,紀、記,它依然跟聲母字音一樣,跟這個聲母(己ㄐㄧˇ)。而這兩個聲子(配、妃),它本來也是沒有違背形聲字造字的道理,聲母跟聲子之間字音相同,沒有違背,只是聲母失去這個音(ㄆㄟˋ)。段玉裁他沒有領悟到這一點,他只知道這個「己」只有這個音(ㄐㄧˇ),所以他就認為這個「己」是非聲,把那個「聲」字去掉,明白嗎?這一定要弄清楚。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發現,無聲字多音。

  所以在第十條,後面我做的一個按語,大家一起看。「今日讀之,聲母與聲子之聲韻完全不同,實則現有聲子之本音,造字時取一與此聲子本音相同之無聲字作為聲母(也就是聲符),此一無聲字在當時兼有數音(有ㄐㄧˇ,有ㄆㄟˋ,兼有數音,譬如有ㄐㄧˇ,有ㄆㄟˋ),其中之某一音(譬如ㄆㄟˋ這個音),正與聲子之本音相符合,故聲子與聲母亦為同音,其後無聲字漸失多音之道」,也就是會失去某些原有的音,譬如剛才寫的上下通的「丨」,假如許慎沒有在後面註明,「引而上行讀若囟,引而下行讀若退」。如果他沒有這個註明,我們看到「丨」這個字,就只知道它有ㄍㄨㄣˇ這個字音,你不會知道有個囟,有個退的字音,是嗎?好在《說文》裡面有幾處都提到這個問題,讓季剛先生領悟到這是無聲字多音,才有這個條例這種說明。「其後無聲字漸失多音之道,於是此一聲子所从之聲母,再不復有此聲子本音相同之音讀,故聲韻全異。」像「妃」字、「配」字,一個是見紐,剛才我們擦掉,一個叫什麼?敷紐,聲不相同一個是一部,一個幾部?

  學生十五部。

  教授十五部,韻完全不同。因此,段玉裁認為這個「聲」是多的、是錯的。「故聲韻全異,乃至後人疑惑也。」這條明白了嗎?我們幾乎花了一個小時來講這個「無聲字多音」,它是非常重要。

  學生請問老師,指事是不是都是無聲字?指事。老師說無聲字有象形、指事、會意。那如果反過來說,是不是可以說,指事都是無聲字?能這樣解釋嗎?

  教授當然,這可以劃個等號。指事字當然是無聲字。剛才我們整個說,象形、指事、會意,不帶聲符的都叫無聲字。

  學生謝謝老師。

  教授所以,如果碰到這個字(己),你知道讀ㄐㄧˇ,你的朋友、你的同學他讀ㄆㄟˋ,你說,你讀錯了。不可以指責他,因為它多音,說不定是你不知道,它可以讀ㄆㄟˋ。又像這個字

  板書

  你的朋友說,這個字(丨)讀退,你說不對,讀ㄍㄨㄣˇ。到底誰對?你對三分之一,他可能是全對。他知道讀丨、讀囟,它也讀退,是無聲字多音。

  同學們看到三百六十一頁,「形聲字所從的聲符,也有部分是無義可說的。」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聲符是真正無義可說,有三種情況。第一是「以聲命名」,前面我們說的「江」、「河」,還有「鴨」、「鵝」,這些是以聲命名。第二是「狀聲」。什麼是「狀聲」?譬如嚶,乃狀鳥鳴嚶嚶譬如呦,乃狀呦呦鹿鳴,這是狀聲字。第三是「外來語」。珣,從玉旬聲,於義無取,是東夷的語言裡面有「珣玗璂」譯音而造的字,珣。還有近代所譯的化學名稱,「鉀」、「鈉」、「鎂」、「鈣」、「錳」種種,純為拉丁文的音譯,聲符只代表字音,是無義可說。這是形聲字裡面,這些無義可說的。

  另外一種,翻過來,第二,造字時聲符假借的形聲字。在字根,也就是形聲字的聲符,在字根上如果無義可說,在語根上,語根是語言的發音根源,必可求得意義的來源。

  板書

  福祿壽的「祿」,从示彔聲。彔聲跟福祿毫無關係。

  板書

  它本身是「刻木彔彔也」。這個「彔」,刻木彔彔也,跟福祿是毫無關係。那為什麼用它為聲符?福祿壽的「祿」。實際上在造字當時,它引用了假借的方法,它應該是什麼?

  板書

  它應該這樣寫,从示鹿聲。狩獵時代,碰到鹿,牠不會傷害你,你碰到牠,只有好處,肉又好吃,皮又可以穿、又可以用。所以福祿壽的「祿」應該這樣造(),从示鹿聲。就像

  板書

  吉祥的「祥」,从示羊聲。狩獵時代碰到羊怎麼樣?很好,這個羊,大肥羊好吃,牠不會傷害你。所以是吉祥的意思。到現在賀年卡還會常常看到吉祥的祥,用什麼?

  板書

  用這個字,用羊來代替祥。同樣道理,福祿的祿,福祿壽的祿,用這個聲符(彔)是無義可說,應該是用這個聲符(鹿),只是造字當時,可能他不知道已經有梅花鹿這個「鹿」字。也可能第二種原因,也可能造字的人他一時想不起來這個字,就找一個字音相同的字來代用,「祿」,這叫假借。假借字音相同的「彔」,來代替梅花鹿的「鹿」。

  這是說明什麼?形聲字在造字當時,有時候是已經用了假借的方法。所以季剛先生就說,六書裡面,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最難理解的就是這一部分。造字當時就用了假借,你想不通,福祿壽的「祿」,用那個聲符「刻木彔彔」來當聲符,怎麼會有福氣的意思?原因它是梅花鹿的這個「鹿」字的假借,明白嗎?

  除了我們剛才說明狩獵獲鹿,有吉祥福祿的意思,因此推論福祿壽的「祿」應該从示,然後梅花鹿的「鹿」為聲符。除了用推論之外,還有你看底下,《說文》裡面的重文,凡从鹿聲的字,重文常作彔。譬如,从林鹿聲(麓),《說文》裡重文从林彔聲,㯟从水鹿聲(漉),重文作从水彔聲,淥。這是它的重文裡面來證明我們的推論。這說明為什麼福祿壽的祿,在字根上是無義可說。什麼是字根?形聲字的聲母(聲符)稱字根。記得這個名詞,形聲字的聲母,也就是聲符,稱之為字根。

  下面我們又舉另外一個例子禍,从示咼聲。這也是一個假借。

  板書

  災禍的「禍」。為什麼从這個聲符(咼)?它為什麼有災禍的意思?原來它也是假借。

  板書

  它本來應該是从虎。記得以前我們說過,「虎」閩南音怎麼讀?ㄏㄡˋ,很大聲,嚇人。我們說大的聲音,先民用來代表大的字義。這個東西(虎)很可怕,又大又可怕,ㄏㄡˋ。从示ㄏㄡˋ(虎)聲,就是災禍的「禍」,大難臨頭,是個禍。造字的時候,是借這個字(咼)為「虎」就像這個「祿」,借這個字(彔)為「鹿」。好,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