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劉素雲老師複講  (第三十三集)  2018/4/20  中國  檔名:56-214-0033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今天這節課交流的內容比較多,我總結,可能這節課有三多,第一是內容比較多。因為這個內容都是第十七品的,如果你分兩節課講就少,一節課講稍微有點多,我的意思還是這節課把它講完。這是一,內容比較多。第二多,就是陌生的詞彙比較多,而且比較難解釋,解釋了也很難聽懂。所以這是第二多,就是陌生的詞彙比較多。第三個多,是理性上的東西比較多。但是這個理性上的東西,我們又不能不講、不能不說,怎麼辦?我想,理性上的東西我還要講,講完了理性上的東西,我再用例子來說明這個理性的東西,幫助大家來理解,也只好這樣了。因為我就這麼大的能力,我盡可能把這個理性的東西說明白,然後再舉一個恰當的例子,把這個理性再補充一下,讓大家聽得明白一些。下面請大家看這段經文:

  【微瀾徐迴。轉相灌注。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或聞佛法僧聲。波羅蜜聲。止息寂靜聲。無生無滅聲。十力無畏聲。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大慈大悲喜捨聲。甘露灌頂受位聲。】

  這一段經文不短,但是它的意思比較簡單。是說什麼?我們聽極樂世界這泉池流水的聲音,就是在聽經聞法,因為這個流水會說法。前幾節課我們大家都聽了,樹會說法、花會說法、小鳥會說法,泉池裡的流水照樣會說法,所以我們聽泉池的流水聲,就是在聽佛法。而且它有個什麼特點?就是無量無邊法門的佛法,你想聽哪個,你聽到的就是你要聽的;你不想聽的,你就聽不到,這是特別奇特、特別殊勝的。

  下面看幾個詞彙,這個詞彙比較多,我們慢點說,大家認真聽。第一個『微瀾徐迴』,「微瀾」是指那個小的波紋,「徐迴」是緩緩的迴流。下一個詞彙,是『轉相灌注』,指水波徐緩的來回交流,以後我說這個來回的交流怎麼來理解,而且來回交流的這個水波它又互相激盪,輾轉產生了小的波浪。為什麼它可以來回交流?昨天我講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水是輕的,它可以往上流,不像我們世間的水只能往下流,它那水可以往上流。為什麼說「轉相灌注」?你想想,水從低處流到上面,它有個撞擊,和水有個交叉,然後它又從上面流下來,流到下面又有個撞擊,又有個交叉。水可以上升到虛空,然後從虛空再下降,這就是轉相灌注的意思。下一個詞『佛法僧』,這個容易理解,代表覺正淨,是修學主要綱領,極樂世界的眾生也是依這個來修行的。下一個詞彙,是『波羅蜜聲』,是究竟圓滿的意思,這裡指菩薩修學的六個原則,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六波羅蜜。

  下一個詞彙,是『止息寂靜聲』,「止」是停止,「息」是息滅種種妄想,「寂靜」是內不動心,外不著相,這是佛法一切法門修行的功夫,是內不動心,外不著相。下一個詞,『無生無滅聲』,不生不滅涅槃真理的法音,叫「無生無滅聲」。下一個詞彙,是『十力無畏聲』,這是佛所證得的境界,極樂世界的泉池波聲,皆出如此的大法音聲。「十力無畏聲」是佛所證得的境界,十力是佛在果地上的十種特殊能力。這十種特殊的能力是,第一「是處非處智力」,第二「知三世業報智力」,第三「知諸禪解脫智力」,第四「知諸根勝劣智力」,第五「知種種解智力」,第六「知種種界智力」,第七「知一切至處道智力」,第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這十種力是佛獨有的,菩薩們不具備。剛才是介紹這十種能力的名字,再往下的時候稍作詳細的解說。下面再解釋一個詞語,叫「無畏」,又叫無所畏,這是佛與一切大眾說法,得泰然自在,無所畏懼的德能。這個無所畏一共有四種,「一、一切智無所畏,二、漏盡無所畏,三、說障道無所畏,四、說盡苦道無所畏」,這是四種無所畏。

  下面一個詞彙,是『無性無作無我』,「無性」,性是性體,一切法都沒有實體,所以說無性。「無作」又叫無為,就是離一切有為的造作。「無我」,一切法都是隨因緣在變化的,不是自己能主宰得了的。我們現在的身體是五蘊假合,沒有常一的我體,緣生緣滅受業力的支配,所以說無我。下一個詞彙,是『大慈大悲喜捨聲』,慈悲喜捨是四無量心。「一、慈,與眾生樂;二、悲,濟眾生苦;三、喜,見他人離苦得樂,生起歡喜心;四、捨,內心平等,沒有執著,於眾生捨一切冤親等等的分別,棄捨一切貪瞋痴等過失,眾生修習得無量的福報」。下一個詞彙,是『甘露灌頂受位聲』,這是表法,「甘露」是天人的不死藥,吃了能長生不老,力大體光,這是比喻不生不滅的大法。「灌頂受位」,灌是大慈悲加持的意思,頂是至高無上,佛以大慈心將無上的頂法傳給菩薩,這叫灌頂;菩薩接受佛的灌頂傳位之法,就叫灌頂受位。

  現在我們看這段經文,每一句經文詳細的解釋。第一句「微瀾徐迴」,剛才我說瀾是細小的小波浪,我們就說細小的小波紋更確切一些,大了就是浪,再大的就是波濤。所以微瀾,在這裡可以解釋成細小的波紋,徐迴是緩慢的迴流。「轉相灌注」,類似我們世間的瀑布,瀑布的水從上面流下來,底下也是水,互相一撞擊必然發出聲音,西方世界的水可以往上流,故有轉相灌注的奇妙景觀。『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流水的聲音就像交響樂一樣,聲音好聽。特別是許多的水,在有波濤的情況下,就像瀑布一樣有大有小。我們看過瀑布的人都知道,在大瀑布之外,還有許多小小的細流,也像那個小的瀑布一樣。因為大瀑布和那個小細流的瀑布,它發出來的聲音是不一樣的,所以就像不同的音符匯合在一起,就成了美妙的音樂一樣。

  下面的八句經文,從「或聞佛法僧聲」一直到「甘露灌頂受位聲」,這一共是八句經文,這八句經文是把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都包括盡了,一樣都沒有漏掉。在七寶池中沐浴就是在修行,大家聽了這一句羨慕不羨慕?在七寶池裡沐浴就是在修行。而且就在沐浴的過程當中,你想聽什麼法你就一定得到滿足,你聽到的一定是你想聽的法,你說這有多麼自在!或聞佛法僧聲,佛法僧是三寶,佛是覺,覺而不迷;法是正,正而不邪;僧是淨,淨而不染。另外僧還有一個意思,它表示和合,從理上講是淨而不染;從事上講,四個人以上在一起修道,遵守三福、六和,這就是僧團;如果三福、六和不具足,就不能稱為僧團。僧團的條件一定是修六和敬,三福是正因,是自己淨業的根本;六和是處眾,是佛為我們制定的,大眾相處要遵守的基本戒條。所以僧是和合僧團,如果這樣的僧團出現,必定得到諸佛的護念。特別是我們修淨土,修念阿彌陀佛的,因為這部經、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因此念佛僧團,就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的僧團,就是一切諸護法善神擁護的僧團。這後兩句我再說一遍,大家好好的品味、品味,因此念佛僧團,就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的僧團,一切諸護法善神擁護的僧團。反過來說,如果你不是一個和合的念佛僧團,你不得諸佛的護念,不得諸護法善神的擁護,就是這麼一個關係。

  我們學歷史、讀歷史都知道,每個朝代的開國的都是幾個人,我們說叫開國元勳,可能超過十個人的不太多,幾乎沒有。幾個人一條心就能推翻一個舊政權,建立一個新的國家,那你說他們有什麼能力?因為什麼?就是因為一條心,這個一條心是厲害的。比如說我們舉這樣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蜀漢有幾個人?一共就四個人,劉、關、張後面加一個諸葛亮。是不是?就是這四個人,因為一條心,所以他們就建立了一個國家。因此我們說如果一個道場四個人一條心,你知不知道那了不得!一個道場,如果四個人一條心,那都了不得,佛法非興旺不可。當年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創教,在鹿野苑五個比丘,一個老師帶五個學生,六個人一條心就能在世間建立佛法,而且這個佛法能傳一萬二千年。那我們同修們想一想,六個人可以創教,難道六個人不能興教嗎?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諸佛弟子深深的反省。

  下一個詞彙,是「波羅蜜」,通常我們講的六波羅蜜,這是大乘菩薩修學的綱領。菩薩們的行門無量無邊歸納成六大類,就是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是究竟圓滿的意思。關於這六波羅蜜我們前面已經說過,後面有的地方還要提到,所以在這裡我們就不詳細說。我想重點說說六波羅蜜裡的,第三個忍辱,如果是你還有一個忍的心:我要忍。你的忍辱功夫沒有到家,我這麼說有的同修可能又糊塗了,我說我要忍還說我的功夫不到家,那怎麼叫到家?我告訴你,連忍的意念你都沒有了,你的忍辱功夫就到家了;如果你還有個忍字,你的功夫真的沒到家,就說明你那個忍辱的功夫沒有圓滿。當忍辱功夫全部圓滿的時候,一切都化解了。因為什麼?清淨心中不立一法,這個道理你要明白了,你就知道我剛才說的是對的。

  下面看,「止息寂靜聲」,這一句是如來果地上的大定,就是我前面多次提到的,《楞嚴經》上講的首楞嚴大定,《華嚴經》上講的師子奮迅三昧,講的就是這個境界。「無生無滅」就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什麼意思?就是知道宇宙之間,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萬物是不生不滅的。看下一句,「十力無畏聲」,前面我剛剛說完,如來果地上有十種特殊的能力,這十種特殊的能力是佛獨有的。不要說我們凡夫沒有,就連菩薩也沒有,羅漢和緣覺當然更沒有,唯獨如來果地上有十力。十不是數字,是表法的,是表無盡的德能。

  下面對於佛在果地上的十種特殊能力,我向同修們再作簡要的介紹。第一種能力「是處非處智力」,剛才我說這個詞彙都比較陌生,這是第一個能力是處非處智力。我們先說說什麼是處?什麼是非處?處是道理的意思,那些道理是對的、是正確的,就是是處;如果那個道理是錯誤的,就是非處。對於宇宙之中一切事物,是怎麼發生的,是從哪裡來的,這些現象產生之後又會有什麼變化,將來又到哪裡去?這些種種理論現象乃至於作用,佛無所不知,這樣的能力稱為智力,這是真實的智慧。在這裡加上是和非,是特別著重因果關係,是處,理論是正確的;非處,就是理論是錯誤,簡單的說就是這樣理解。第二種是「業智力」,業是造作,正在造作的時候稱為事,事情做完之後產生了影響和結果,那叫業。因此起心動念是造作,言語也是造作,行為也是造作。佛有能力知道一切眾生三世業因果報,所以業智力是專門對人說的。你有善業必定得善果,你有惡業必定得惡報,有漏業決定在六道裡輪迴。如果你是無漏業決定超越三界,佛的這種智慧能力稱為業智力。

  第三種能力「定智力」,佛門說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定是求真實智慧的不二法門,我們要想求真實智慧,須從定中求。定就是清淨心,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定。定就是自性,定心起作用是真實智慧。修定的過程有真的定,也有假的定,比如世間的禪定就不是真實的定,我們稱為四禪八定。佛法裡講真假有個標準,我這麼說大家就理解了。什麼是真定、什麼是假定?有一個標準來驗證,這個標準就是凡是會變的都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是不變的,是真的,不是假的。就用真假來區別,用變和不變來區別真假,真的定,你得到了以後,永遠不會退失;假的定,你得到之後到時候,它會退失的。比如說世間的四禪八定,這個定就是假的,為什麼?因為它會失掉。世間禪定最高是非想非非想定,你得到這個定,你生非想非非想天,八萬大劫以後這個定功就失掉了。由此可知,這不是真正的定。

  按照那標準一衡量,因為它會變、它會失掉,所以四禪八定是假定,不是真的。什麼時候是真定?再往上提升,第九定是真的,第九定是阿羅漢證得的,得到這個定絕對不會再退轉。所以第九定開始才是真正的禪定,我們學佛的同修要明瞭。定中所發生的智慧的大小、定力的深淺,佛都知道。從世間的四禪八定,到出世間的種種禪定,佛沒有一樣不知道,這就是定智力。佛既然樣樣都知道,他又特別稱讚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我們應當相信三昧就是禪定,在一切禪定中都沒有念佛三昧來得殊勝。念佛三昧最殊勝之處,就是人人可以修,人人都能得到,而且不需要多年多月,一生當中就能成就。依經上所講,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能得到一心不亂,所以說念佛三昧不愧佛把它稱為三昧中王。這幾句話非常重要,就是告訴我們,念佛三昧就是禪定,它的殊勝之處,在於人人都能修,人人都能得得到,而且時間不要很長,這是它的殊勝之處。

  第四個力是「根智力」,教化眾生要知道一切眾生根性的差別,才能夠契理契機。佛了解眾生的根機,特別是了解末法眾生的根機,佛慈悲到了極處為我們開了淨土念佛法門。為什麼?佛知道末法眾生剛強難化。念佛法門好在哪裡?什麼樣的根機用這個法門都有利,沒有害,這是非常難得,這就是念佛法門的最大的好處。不管你是什麼樣的根機,你修學這個法門只能有利,沒有害處,大家可以放心的修學。說到這個根性很難,要能做到中根、下根性的人都能得到利益,在佛法裡只有念佛法門這一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如果你能接受念佛法門,你這一生必定得到最殊勝的利益,這個最殊勝的利益就是往生不退成佛。

  第五種力是「解智力」,解脫的解,有的人念解,解脫力、解智力都可以,習慣性怎麼念你就怎麼念。這是知道一切眾生知解的能力,誰知道?佛知道。眾生的種種願望、種種需求、種種嗜好,你不用說,佛都知道,這叫解智力。佛說的都是你心裡想要的,你還沒說出來,佛已經替你講出來了,佛有這種能力,不是普通人所能有的。這個解智力我舉個例子,咱們淨空老法師,老人家這個解智力是太強太強了,我的感受,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就是老法師講經說法這麼多年,從來不用講稿。因為我也上台跟大家交流,也需要講,我是有切身體會的。這麼多年老法師講經說法不用講稿,上台就說那就是這種解智力,老人家完全具備。我們不具備。

  第六種力,是「界智力」,界是界限的界。界是表示什麼?是說每個人的境界不同。佛法裡講共業、講別業,別業,就是與一般人完全不同的,叫別業;共業就是與大眾相似的,這叫共業。那佛制定的戒律戒誰?我們同修到現在可能沒弄明白,這個戒律是給誰制定的?在這裡告訴大家,佛制定的戒律只戒自己,不戒別人。這句話新鮮不?戒律只戒自己,不戒別人,為什麼不戒別人?因為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為什麼這麼說?一體是不是?一體你還有什麼你和他,還有什麼別人。所以說只要求自己該怎麼做,不要求別人該怎麼做。如果你要求別人怎麼做,不要求自己怎麼做,這不是佛法,這是佛法跟世法不同的地方。所以告訴大家,只見自己的過失,不見別人的過失,只律己,不律人,這樣天下太平。

  第七種力,「至處智力」,至處就是到達的意思。意思是你修什麼法門,你將來會得到什麼樣的成就,世出世間的法門無量,但是,佛都知道。比如說佛知道我們每個人修學的結果是什麼,這就叫至處智力。就是能知道你的發展前途是什麼,這麼說大家就聽懂了。第八種力,是「宿命智力」,眾生無量劫的業因果報,佛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宿命通,這就是佛的宿命智力。第九力,「天眼智力」,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天眼洞視,這個能力不可思議。第十種力,「漏盡智力」,這是十力當中最最重要的一力,漏是煩惱的代名詞。圓教佛果才具有漏盡智力,圓教等覺以下的都沒有,所以說漏盡智力是十力中最最重要的,只有圓教的佛果才具有這個力。

  下面說說無畏,也叫無所畏,佛與一切大眾說法得無畏之德。佛有四種無畏,第一,「一切智無所畏」,這是什麼意思?就是佛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確實是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當然他沒有恐懼、沒有畏懼,這是第一個,一切智無所畏。第二,「漏盡無所畏」,佛斷盡一切煩惱,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他的心清淨至極,所以才有大無畏的德相現前。第三,「說障道無所畏」,也就是說,佛講惡業、講煩惱、講迷惑、講善惡果報等諸障法,而無所畏懼之心。第四,「說盡苦道無所畏」,這是講方法,比如說佛講戒定慧、講六度萬行,佛講這些是因為佛都做到了,所以他講起來無所畏懼;如果佛要是沒做到,他講這些他會感到很難為情,不好意思。為什麼有的人看到經典上講的,自己沒有做到,嚇得不敢上台講?這個我們都可以理解。為什麼?因為自己沒做到,你上台去講,講起來心虛,是不是這樣?因為你沒做到,你上去誇誇其談,你會心虛的,你心裡沒有底,就是這個。所以佛為什麼說,「說盡苦道無所畏」?佛所說的他完全做到了,所以他講起來肯定是理直氣壯。

  下一句,「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這句話非常難懂,先說說什麼是無性?什麼是無作?什麼是無我?這些意義比較深,不好講也不好懂,我們先了解個大概。佛在經上說「一切諸法皆無自性」,性是體,皆無自性就是沒有自體,因為一切法沒有自體,所以萬法皆空,這理論上講是這樣說。《金剛經》上是怎麼說的?《金剛經》上是這樣說的,「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生不生僻?非常生。這句經文,是把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的真相說盡、說絕了,所以才深。我們才不容易理解,慢慢來。這個合是組合,萬事萬物就是一個基本物質組合不同,而現的相。說到這裡我就想,這個東西組合,這個相就現出來;你一不組合它就沒有這個相。用一個什麼例子跟大家說,大家能聽明白?

  我就想這麼一個例子,就小孩玩的積木,你看積木它可以堆積成各種各樣不同的相狀。比如說你想給它蓋一個大樓,你就可以給它堆積成一個大樓的相狀;如果你想給它堆成一個大船,它就現大船的相狀;如果你給它要堆成一列火車,它就現一列火車的相狀。同樣的這些基本物質,你給它組合成什麼它就現什麼相,然後你這一拆,相就沒有了。是不是這樣?如果我用這個例子跟大家說,大家能明白我剛才上面說的理就好;如果還不懂,慢慢來,以後咱們繼續積累這方面的知識,就逐漸的理解了。我用這個積木說什麼?一切萬相都是緣聚緣散而已,緣聚就現那個相,緣散這個相就不存在了,就是這麼個道理。這乃是真相,絕對沒有生滅。因為萬法無自體,所以佛才教我們應無所住;因萬法聚散無常,故佛教我們而生其心。這是佛說的無性,無性我就簡單解釋到這。

  下面再說無作,無作跟無為的意思相同,就是無所作為的意思。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裡是這樣講的,「以有所作為,故名有為;有為是無常」。什麼叫有為?起心動念有心造作的都叫有為法。粗顯的我們容易懂,細微的我們就不懂。比如《唯識論》裡講的八識五十一心所,我們怎麼想也想不出它是有為造作的,我們想不出來,也體會不到,可佛明明都擺在有為法裡。這裡我們用一個比較容易體會的界限,來界定一下,什麼叫有為、什麼叫無為,凡是有生有滅、有變化的,都是有為法;凡是無生無滅、無變化的,都是無為法。用這個界限來界定什麼是有為、什麼是無為,無為是常有,有為是無常。這兩句話我再說一遍,無為是常有,有為是無常,有生滅就是無常。在百法裡定是無為法,因為定是心裡清淨,清淨心是無為法。如果你心裡有想、有念頭那都是有為法,包括我們想諸佛菩薩也是有為法。這一句話不太好理解,我們想諸佛菩薩怎麼還是有為法?後面有一句話跟著解釋這句,唯獨想阿彌陀佛不是有為法。為什麼?因為想阿彌陀佛,你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證得無量壽,無量壽是不生不滅的,不生不滅的是無為。這麼解釋,你一連起來一聽,你就懂了。所以我們連諸佛菩薩也不要想,單單就想阿彌陀佛就可以了。

  下面再說說無我,這個我單講這一個字,是主宰的意思。佛經上曾經對這個我字說了八個定義,這個我在這裡我們不細說,我們就挑最重要的那個說,這是什麼意思?就是主宰。就是自己能做主,這叫主宰。如果你自己能主宰自己,能做得了自己的主,這才稱為我。佛告訴我們,凡夫無我。在這裡這個無我你可千萬別誤會,這個無我是什麼?是說凡夫做不了自己的主宰。另外第二個意思,就說凡夫不自在,他不自在也無我。所以一般的人是執著這個身體是我,這叫人我執;執著一切法是實有的、是存在的,這叫法執。前一個是人我執,這個是法執。身體沒有主宰,萬法也沒有主宰,都是什麼主宰?是皆由業緣波動,聚散無常,這是十法界六道的真相。這一段真的很深、很難。《心經》上講,觀自在菩薩用的是智慧,故照見五蘊皆空;我們凡夫是用情識,所以見不到事實的真相。用智慧觀察實實在在沒有我,《金剛經》上說,通達無我法者,無我相、無法相,無我、無法就是沒有我執,也沒有法執,這是真菩薩不是假菩薩。

  看下面一句經文是「大慈大悲喜捨聲」,佛經上常說「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慈無量,是能幫助一切眾生得到快樂;悲無量,是幫助眾生離開苦難。拔苦是悲,與樂是慈。喜無量,就是看到眾生離苦得樂,歡喜心油然而生,看到別人快樂,自己就快樂,喜的是別人離苦得樂,這個心量大。不要看到人家離苦得樂,你心生妒忌;如果你心量大,你是菩薩心。捨無量是什麼意思?是自利利他而不執著,就是不執著捨。有慈悲喜捨,但不著慈悲喜捨的相,自己才得到真正的清淨,捨就是清淨心。

  看下一句經文,「甘露灌頂受位聲」,甘露是天人的一種飲料,是天人飲料中最好的甘甜味美。佛經上講,甘露是諸天不死之藥,吃了命長身安,體力充沛,光色殊好,不但美味,而且是最高級的營養品。用這比喻什麼?比喻長生不老,在佛菩薩比喻不生不滅。灌頂受位就是接受佛位,灌頂是表法的,灌是大悲加持的意思,頂是至高無上。佛以大慈悲心,將無上的頂法傳授給你,這是灌頂。哪個法是至高無上的大法?就是這部《無量壽經》,就是這句阿彌陀佛佛號。這段我覺得這個意思講清楚了,什麼叫灌頂。過去我曾經給大家說過,不要誤解灌頂的意思,灑點水摸摸腦袋瓜,那不是灌頂。以後我們就注意這個問題,就是佛把至高無上的頂法傳授給你,這叫灌頂。請看下一段經文:

  【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隨其所聞。與法相應。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看第一句經文,『得聞如是種種聲已』,這一句經文是指前面一段經文而言。你在極樂世界想聞到什麼法都能聽得到,而且是究竟圓滿的法。下面四句,『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這四句是聞法以後,得到的真實利益。聞法以後如果這四句真實利益你得不到,你這個法白聞了。就像什麼一樣?就像我們念書,書念了到考試就不及格。那就是說這四句話你得到了,你就打滿分。你這樣想想,這是四句話平均算一下,如果一句話是二十五分,合起來是一百分,你看看你給自己能打多少分?這四句話的真實利益,你究竟得到了多少?想想我們自己,這麼多年來常常聞法,為什麼得不到真實的利益?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是心不清淨,妄想分別執著在作怪,一有妄想分別執著,你的心就不平等,你不平等怎麼能清淨?

  我們學佛的同修當中典型的、突出的,不清淨、不平等就是天天搞人我是非。就這個問題,我幾乎每天都叨咕、都強調,因為這個問題對我們修行能不能成就,影響是太大太大。因為我們的心不清淨、不平等,天天搞人我是非,早晨一睜眼睛想的、看的就是人我是非,和人一見面也是人我是非,和人一接觸還是人我是非,晚上作夢都在夢人我是非。你說用這樣不清淨、不平等的心去聞法,你怎麼能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第二,心不真誠,印光大師說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你就得十分利益。我們今天聞法,對講經說法的法師,或者是善知識,究竟有幾分誠敬?有人聽經聞法專挑講法人的毛病。存著一種什麼心?輕視的心、輕慢的心,用這樣的心聽經聞法,不是無諸分別,而是諸多分別。是不是這樣?就換兩個字,不是無諸分別,而是諸多分別。他有分別心,有挑剔心,有批判的心,他那個心是什麼樣的?是委曲宛轉不正直的心。他用這種心聽經聞法,怎麼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我說這段話的時候,我事先真有想法這段話我說不說?因為妳劉老師正坐在台上講經。但是我想不能不說,它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我不是怕別人挑我的毛病,有毛病可以挑,但是你出於什麼心挑?我知道有人現在就從我每一講裡、每一集裡,去挑他認為對他有用的東西。那個有用的東西是什麼?用這個好批判我。這個我心裡是明鏡的,但是這個話我也不得不說,你可以挑、你可以批,但是我告訴你一句話,它影響你成就,影響你成佛。你怎麼樣能成佛?好好念阿彌陀佛你就成佛了。至於我講的錯與對,我自擔因果。你不要幹傻事好不好?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老法師教給我們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找你自己的善知識。因為每個人衡量善知識的標準不同,所以你用你的標準去找你的善知識。這個善知識是誰?就是你心目中最佩服、最敬仰的那個人,這個人就是你的善知識,就是你的老師。

  你的善知識,你的老師,你佩服他,他講的東西你能夠接受,你能夠得到利益。是你的善知識,未必是我的善知識,也未必是他的善知識,所以我們不要去計較這個。你怎麼聽他的?你為什麼不聽他的?沒必要。因為什麼?各人心中有各人心中真正的善知識,你聽自己心目中的真正善知識講法,你的誠敬心就會生起來,這樣你才能夠學有所成。比如說有同修這樣說,可能是哈爾濱的同修有這樣說的,劉素雲講的東西,我從來不聽。有人問我,劉老師,妳聽這話生不生氣?我說我幹麼要生氣?各有各的因緣是不是?我不是他心目中的真善知識,我講的他不聽,這不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嗎?他心目中有他的真正善知識,他聽他的真善知識講的法,這不是對路嗎?這不老法師教給我們方法嗎?幹麼要分別你我的。我們行菩薩道,修普賢行首要的一條要心量大,不要去分別執著好不好?

  下面幾句,『隨其所聞,與法相應。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這幾句經文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教學情況,你聽到的一定是與法相應、心相應、解相應、行相應,法喜充滿。你想聽什麼你就聽什麼,你不想聽的你絕對聽不到,你說這有多麼自在!這是這幾句經文的意思。下一句經文,『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上的菩提心決定不會退轉。在這種環境裡怎麼能夠退轉?我們娑婆世界是進得少退得多,原因是什麼?原因是我們的退緣太多。你想想,你接觸外面的環境,可以說都是讓你退心的,不是幫你精進的。比如說日常生活中,一天到晚有幾個人勸你精進?有幾個人勸你念佛?還不都是勸你享受。比如說給你介紹這裡好玩、那裡好看,讓你去玩、去看。在玩和看的過程當中,你的道心不知不覺就退。

  有個老大姐,她每年都是到南方去住大約半年,在北方住半年。有時候回來我跟老大姐聊天,我說大姐,妳在南方這一段時間,學佛怎麼樣?她哈哈笑了說素雲,一出去全是玩,學啥佛。我說大姐,這可不行,妳玩也別耽誤念佛好不好?她說我盡力,盡力!就是這樣,因為我不出去,我體會不到。根據老大姐說的這個現象,真是挺可怕的。她說我這半年能想起來念一、二句阿彌陀佛,就老大不錯了,成天就是玩。這樣真的不行,也都是七十多歲的老大姐了,我勸妳,我不反對妳玩,但是妳玩的過程當中,妳把佛號提起來好不好?因為在西方極樂世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是叫你向道;而在我們娑婆世界教你的都是退道,正好相反。所以我們要永遠不退無上菩提,一定要在這一生圓滿成佛。看下一段經文:

  【十方世界諸往生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不聞三途惡惱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我們下面先說說,『清虛之身,無極之體』。清虛就是不需要飲食所長養,你說這多好,不需要飲食。清虛,其身近似虛無,身輕無處不到,沒有障礙,所以叫「清虛之身」,這是清虛的意思。無極是不受老死的控制,它不受這個,其體質非常稀有,也就是一旦受身終無老死,是無量壽的身體,所以叫「無極之體」。剛才我說的,就是什麼叫清虛之身、什麼叫無極之體?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全都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你說在我們這不吃飯能行嗎?不吃飯會餓死的,是不是這樣?一比較西方極樂世界是太殊勝、太美好了,是非去不可!下面看看,『十方世界諸往生者』。「十方世界」當然包括我們娑婆世界,包括這個地球,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是有分的,是人人有分的。這部《無量壽經》與我們的關係是太密切了,千萬不要捨棄《無量壽經》。

  下面兩句,『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裡面說的,「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可是沒有說一定是上上品往生,才是蓮花化生,沒有這個字樣。不是說上品上生才是蓮花化生,就是下下品往生也是蓮花化生。就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邊地,也是蓮花化生,雖然是邊地講胎生,這個胎生是比喻,不是真正的胎生,還是蓮花化生。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邊地,他的苦是什麼?就是五百歲中見不到佛、見不到菩薩,聽不到佛菩薩說法,這是苦,把這個苦比喻說作胎生,這回聽明白了。不是分品位,哪個品位高哪個蓮花化生,不是這個。所有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下下品往生,哪怕你往生到邊地都是蓮花化生。一定要堅定這個信念。

  下兩句,「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我們現在的身體是色受想行識,四大五蘊之身,常常生病,常常有痛苦,這不是健康的身體。十方諸佛世界六道眾生所受的身,和我們差不多,十方世界的眾生和我們都差不多。阿羅漢、權教菩薩,雖然比我們殊勝,但是比起佛與大菩薩,還是相差甚遠。唯獨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剛才我說了,即使生到邊地疑城也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這個境界是如來果地的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真的是難信之法!

  看下面三句,『不聞三途惡惱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這是四十八願裡的第一願就說明白,而且完全實現了。經上講的「五惡五痛五燒」,每一條都牽連其他的四條,絕對沒有單獨的,三惡道是無量惡業所造的果報。我們真正的念佛人,對世間一切人與事加給我們的迫害,我們要忍受不要計較、不要怨恨。因為一怨恨,來生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極樂世界去不了。應該知道逆來順受,一切都不要理會,愈有苦難愈要念佛,早一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於這個世間沒有絲毫的貪戀,愈早回家愈好,一切交給阿彌陀佛安排最好。看最後兩句,『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彼國名為極樂』。這兩句經文的意思,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真正受用,就是快樂。我為什麼老跟大家說,人生怎麼樣是幸福?快樂就是幸福。對於這個世間沒有絲毫的貪戀,早點回家,一切交給阿彌陀佛來安排。能不能做到這點?可能說起來容易,真往外交還真有點不太願意交,或者不敢交。但是我告訴大家,真交了你真得大自在。

  最後這兩句經文,就是「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彼國名為極樂」。這就說西方極樂世界的快樂,不是造作的,它是自然的,純是性德自然流露,是性德的受用。雖然現在我們自己的性德還沒有現前,但是有一條,我們可以享受阿彌陀佛的性德。有人問,憑什麼我們可以享受阿彌陀佛的性德?我告訴你,因為我們是念佛人,心同阿彌陀佛、願同阿彌陀佛、解同阿彌陀佛、行同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的性德流露,我們可以得一分受用,就這一分就足夠我們受用的了。如果我們要是跟阿彌陀佛沒有幾分相應,你哪有資格享受阿彌陀佛的性德?這一品經文就講到這裡。

  下面說一說幾個要點,這一品經文主要,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環境的殊勝,重點介紹泉池功德的殊勝。第一個要點,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蓮花化生。七寶池中有許多光色不同的蓮花,這些蓮花不是極樂世界人種的,是我們念佛人念佛念出來的。如果有人動念要求生淨土,七寶池中就生出一朵蓮花,蓮花上有念佛人的名字。你念佛的功夫愈好,蓮花愈大,光色愈好;如果念佛的功夫不得力,蓮花就長得慢,光色也不好;如果你退心了,蓮花就枯死了,這是第一個要點。第二個要點,要建立具足三福、六和的和合念佛僧團,這樣的僧團是十方諸佛護念的僧團,是一切護法善神擁護的僧團。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創教,一個老師帶著五個比丘,師生六個人一條心,在鹿野苑創建了能傳一萬二千年的佛法。六個人可以創教,難道我們六個人不可以興教嗎?這是值得我們佛弟子深思的問題。

  第三個要點,我們聽經聞法這麼多年,為什麼得不到真實利益?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心不清淨,二是心不真誠。心不清淨,是妄想分別執著在作怪,有妄想分別執著心就不平等,心不平等,哪來的清淨?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典型的、突出的不平等,就是天天搞是非人我、想是非人我、看是非人我、說是非人我。用這種不清淨、不平等的心去聞法,怎麼能得到佛法真實利益?怎麼解決這個問題?老法師教給我們一個好方法,找你自己心目中的善知識,聽你自己心目中的善知識講法,你的誠敬心就生起來,這樣你才能學有所成。第四個要點,這品經文中名詞術語比較多,對一些同修們來說比較陌生,不太好懂,我勸同修們不要摳這些名詞術語。老法師教導我們,要離文字相、要離言說相、要離心緣相。對這些名詞術語怎麼辦?我告訴大家,先做一點初步的了解。隨著你對經教的深入學習,對這些名詞術語再做進一步的理解,逐漸去感悟這些名詞術語的真實義。要把重心放在讀經、念佛上,「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今天的交流就到這裡,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