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弟子規》建立和諧校園研習營—《弟子規》與馬來西亞華文小學的因緣  李金樺校長主講  (第二集)  2022/6/6  馬來西亞  檔名:60-018-0002

  謝謝我們的主持人。大家早上好,非常榮幸又有這個機會和大家在這邊分享一些中華傳統文化的訊息。

  大家都知道,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跟馬來西亞承傳中華傳統文化的成就在國際上有著崇高的地位。我們這種成就,華教的成就、承傳中華傳統文化的成就是不是當然的?其實我們有今天這樣的成就,是我們先賢的努力,一代接一代不懈的奮鬥,才有今天這樣的一個引以為傲的成就。這點我們是必須要知道的,我們也必須要認識這些華教的先賢。因為誠如成德老師所講,我們的華文教育能夠有很高的水準,這樣才能夠帶動我們承傳中華傳統文化,這是必然的,所以說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我們必須要捍衛,必須要努力的使其發展得更好。

  談到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有兩個先賢我們必須要認識的,因為他們真的為我們的華文教育奉獻良多,其中一個就是林連玉先生,第二個就是沈慕羽先生。我這邊有準備了兩則短片,給大家去觀賞,接下來我才跟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我們先看看林連玉先生的短片。

  政府在一九五O年代宣布了「巴恩報告書」,「巴恩報告書」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關閉華文小學。在那個緊要的關頭,林連玉先生就號召華人來反對「巴恩報告書」。假如說當初「巴恩報告書」沒有被反對而繼續的推展下去,我們的華文教育就沒有今天這樣的情況了,所以說林連玉先生對我們的華文教育奉獻良多。林連玉先生因為捍衛母語教育,被當時的政府褫奪了公民權和教師准證。當林連玉先生去世的時候,來送殯的人士,來為林連玉先生送別的長達十公里,可以見到當時人們對林連玉先生的懷念和認可他的奉獻。

  沈慕羽先生只是反對政府派不諳華文的人到華小來擔任高職,也被當時的政府關進監牢裡面,在他七十多高齡的時候被關進監牢。沈慕羽先生講過一句話,他說我們的華教就像生長在石頭縫裡面的小草,生長很辛苦,可是卻能夠抵擋風吹雨打,能夠很堅強的成長下去。

  跟大家分享了我們兩位華教先賢人士的一些資料,接下來就要跟大家談談《弟子規》與馬來西亞華文小學的因緣。我們馬來西亞華文小學二OO七年就開始在全國的小學裡面推廣《弟子規》的學習,轉眼間又過去了十六年,當時在推廣的群體裡面,很多的校長、副校長、老師都已經退休了,現在我們覺得是有必要再重新講解這個過程,讓我們現在年輕的校長、副校長、老師們知道為什麼我們會在馬來西亞的華文小學裡面推廣《弟子規》,為什麼我們每年會派《弟子規》讀本到我們的小學,從而能夠珍惜這個讀本,從而能夠珍惜在馬來西亞推廣《弟子規》德行教育。

  我們首先看看這個背景,很多人都說,全世界只有在馬來西亞才有機會在全國的小學推展《弟子規》德行教育的學習。這句話是外國學者所講的。我們有這個機緣,我們也有這個條件,所以就在全國校長職工會的協助之下,在馬來西亞一千三百零二間的華文小學階段性的去推展《弟子規》的學習。我們有這樣的一個環境,我們要好好的珍惜這個機緣。因為這個機緣並不是所有的國家、所有的地方都有的,所以我們華校的教育工作者真的是要好好的珍惜這個機緣。

  我們再看看,從二OO八年起,我們每年派送八萬本《弟子規》到西馬的華文小學,現在已經接近一千間。至今已派出了超過一百萬本的讀本給我們華文小學的學生。要派八萬本的《弟子規》肯定是需要一筆經費,每一年我們大概都要籌募十萬令吉經費來派送八萬本的《弟子規》讀本。我在這邊希望大家線上的教育工作者好好的珍惜和有效的應用這本讀本,不然的話我們就很對不起我們這些捐助者。

  我們接下來,這就是三本華文的讀本,最早期的就是這個黃色的《弟子規易解》;接下來就是這個漫畫《弟子規易解》;到最近,去年我們就重新編製了最新的三語的版本,就是《弟子規幸福人生指南》,還有就是DI ZI GUI GUIDE TO A HAPPY LIFE,還有就是馬來文的版本,DI ZI GUI FALSAFAH TRADISI UNTUK KEBAHAGIAAN HIDUP,這是三語的版本的。我們出版三語的版本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除了我們會讀中文版本的學生跟家長外,我們知道還有部分的家長他們可能只會讀英文版或者是國文版,給我們的馬來同學或者是我們的馬來家長,希望這個三語的版本能夠充分的被利用,充分的達到推展《弟子規》的效果。我們還特別製作了一本馬來文版本的《弟子規》,是由我們一位中學的校長所寫的,《FALSAFAH TRADISI PENTING UNTUK KEJAYAAN HIDUP》。

  我們再看下去,現在就簡單的跟大家在這邊談一談《弟子規》這本書。《弟子規》這本書是德行教育的教材,當然它是講德行的,所以它是一本很好的德行教育的教材。它教我們如何在家、如何在外跟朋友的一種五倫的關係,所以是很適合給我們的小朋友、小學生當作德行教育的教材,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本教材。

  第二,《弟子規》是儒家文化的根。根在這邊有兩層的意思:第一,根是基本的,所有植物的生長它根本就必須要有根,沒有根所有的植物都不能夠生長,這是第一點,它是根本;第二,這個根是可以講解為很重要。《弟子規》是儒家文化很重要的一本讀本,為什麼?因為我們知道《弟子規》開始就是「入則孝」、「出則弟」,又講「謹」、「信」、「汎愛眾」、「親仁」之類的一些儒家的思想。另外一點就是這本《弟子規》很適合給小朋友、年紀小的學生開始去閱讀、去學習、去領悟,因為我們都知道小朋友在最初的階段,這是一個根的階段,是學習開始的階段,所以說《弟子規》是儒家文化的根。

  第三,是中華傳統重要的部分。我們知道中華傳統裡邊有兩項非常重要的部分,一個就是孝道,另外一個就是師道。《弟子規》裡邊開始就說「入則孝」,孝是《弟子規》主要的精神,所以說《弟子規》是中華傳統重要的部分。

  華校推展中華文化的學習責無旁貸,我們都知道在華校我們有兩個很重要的使命,一個就是教授華文的知識,文學的內容;另外一個就是推展中華文化。假如華校只是重視知識的傳播,而忽略了推展中華文化的學習,我們很快就可能會被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所取代。我們現在知道私立學校、國際學校已經是非常非常的多,在很多住宅區裡面都已經有了,假如說我們的華文小學只是提供知識的傳播,我們就會面對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的挑戰。因為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它們在硬體設備方面,甚至它們在師資方面都可能會比華小來得強,所以假如說我們只是重點放在知識的傳播,我們就會面對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的挑戰,而且很可能就會被它們所取代。所以我們的華文小學必須要樹立中華文化的特色,才不能夠被替代,這是我們華文小學將來會面對的一個我們必須要面對的挑戰。

  接下來,我們現在回顧我們這十六年在推廣《弟子規》的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的部分。二OO七年八月五日,馬來西亞全國校長職工會跟中國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簽署了一份協議書,這份協議書主要的目的就是邀請中國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的導師到馬來西亞,協助馬來西亞的華文小學包括一些中學推展《弟子規》的學習。所以二OO七年八月五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我們從那一天開始,我們就在馬來西亞把《弟子規》的種子播下了。為了要更深刻了解《弟子規》跟中華傳統文化,我們在二OO七年十月十五日到二十一日這一個禮拜裡面,我們派馬來西亞的校長到中國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去參訪。這邊有一些照片,這是十六年前的,我們看到坐在最中間的就是當時的蔡禮旭老師,坐在他右手邊的就是當時的全國校長職工會總會長彭校長,蔡禮旭老師的左手邊那幾位就是中國廬江的老師,後面的這一批當時的校長或者是教育部的代表,就是代表馬來西亞華校到廬江來學習。這個學習給我們印象非常的深刻,也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我們再看看下面,我們看看從右手邊第一位就是王校長,退休了;劉校長,戴著帽子的,也退休了;李金樺校長;李老師;還有其他到來訪問的老師、校長,陳校長也在那邊。

  我們再看看。我們去了中國廬江學習之後,我們回到馬來西亞就開始為校長、行政人員或者是老師辦《弟子規》德行教育的研習營,從二OO七年開始,直到二O一九年,在MCO(行動管制令)之前,我們每一年都辦課程給我們的校長跟老師。這一張就是二OO七年在吉隆坡所辦的第一屆的《弟子規》學習營。我們再看第二張,第二張是在我們二OO九年在吉打,這張照片它的意義非常重大。大家看得到,除了我本人之外,還有十六位馬來學者跟馬來校長,我們邀請他們到吉打來參與這個課程,當時你看我們就有十六位馬來學者,包括我們中學的校長、馬來校長來參與這個課程。而且我們記得當晚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文化的交流,可以讓我們多了解馬來文化,也讓我們的馬來學者多了解我們的中華文化。

  我們再看看,接著看二OO九年,我們在砂拉越的古晉開一場課程,當時看看,在我的右手邊就是蔡禮旭老師、張校長、李老師、宋老師,等等等等等等,鄭老師。我們再下來,這張非常珍貴的照片,就是我們的導師淨空老教授特別到吉隆坡,來跟我們吉隆坡的教育工作者,包括校長、老師、董事,舉行一個交流會。當天這個交流會的成果非常豐富,聽到淨空老教授對教育的看法,讓我們從中受惠良多,你看蔡老師笑得多麼開心。

  我們接下來,從中國回來之後,在馬來西亞我們就成立了《弟子規》夜學班,我們就希望我們的家長、我們的老師能夠利用晚上的時間一起來學習《弟子規》。增江《弟子規》夜學班是馬來西亞學校裡面最早成立的夜學班,二OO八年就成立了,直到今天我們還在上課。增江《弟子規》夜學班成立了之後,接著就是康樂華小的《弟子規》夜學班,接著就是沙叻秀華小《弟子規》夜學班,還有就是芙蓉國民華小的《弟子規》夜學班,還有就是吉打的滂滂華小《弟子規》夜學班。這就是我們一些活動的照片,就是增江《弟子規》夜學班辦了「浴足禮」,我們有讓小孩子替他們的父母、公公婆婆洗腳,來傳達孝的觀念。

  再來,還有就是我們特別為我們的小學編製了一套德行教育的輔助教材,這是根據我們一到六年級德行教育的內容來編排的。這是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裡邊總共有一百六十八個故事、一百六十八首歌曲,還有很多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資料,我們送到全國的華文小學去,每間學校送他們兩套。我們希望說這些教材能夠好好的被利用,達到它的有效功能,所以請我們的校長、副校長回到學校去把它找出來,放在他們電腦的系統裡面,好讓我們的老師可以隨時領取裡面的一些內容。

  接下來我們要跟大家談談,在二O一六年我們也成立了經典讀書會,就是說我們會學習一些經典的書或者是文章。譬如說「師說」、《了凡四訓》、《禮記.學記》等等等等,但是因為MCO(行動管制令)的關係,疫情的關係,我們這個讀書會就暫時停止了,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重新啟動經典讀書會,也希望我們吉隆坡附近的校長老師們可以過來一起學習,我們的地點是在雪蘭莪州綠野購物中心的旁邊,我們那邊有一個辦公室。

  再下來,我們還特別印刷和提供了教育讀本給我們的華文小學,我們曾經派了好多的書,總共有五十多本讀本,其中包括《做孩子一生的貴人》、《如何落實德行教育》、《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等等等等五十本讀本。這些讀本我們還有一些剩餘的,假如校長、老師有需要用到,可以聯絡我們,這些書本都是免費送到學校去的。

  接下來,為了我們更有效的推廣德行教育、《弟子規》,我們在二O一八年十二月三日就成立了東南亞德行教育促進會。東南亞德行教育促進會總共暫時有五個國家,就是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汶萊跟菲律賓。這就是當年我們成立的時候所拍的一張照片,我們看看,我本人在中間,我的右手邊就是汶萊的林會長;接下來最旁邊的就是黃會長,印尼的Medan;我左手邊的第一位就是丁祕書長,新加坡的代表;最後這位就是菲律賓的會長。我們五位成立了東南亞德行教育促進會,我們希望其他東南亞的國家也能夠慢慢的加進我們這個隊伍,來壯大我們這個隊伍。

  這個促進會它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凝結、團結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我們推廣德行教育的學校的人士或者是民間的團體,能夠更有效的把我們的資料、把我們的知識傳到這五個國家去。希望能夠因為這個促進會,我們可以學到新加坡、印尼、菲律賓、汶萊他們推廣《弟子規》傳統文化的學習經驗。我們過去的幾年都輪流來辦會慶,新加坡辦了,去年就是印尼辦了會慶,舉辦了好多活動,有作文比賽、攝影比賽、唱歌比賽之類的。今年就輪到了汶萊舉辦東南亞德行教育促進會的會慶活動,我們希望今年疫情有所改善,我們這五個國家就可以再次的集合相見在汶萊。

  再接下來,這就是第一年二O一九年,我們這五個國家就組織了台灣考察團,到台灣去學習,經過這次的考察,我們學到了很多台灣方面他們學習傳統文化的經驗。中間那位叫做陳老師,她是台灣的老師,曾經到馬來西亞這邊教我們《弟子規》跟傳統文化有十年的時間,現在已經回到了台灣。陳老師旁邊那一位就是新加坡的一位鍾校長,她是小學校長,她也很熱心的參與在新加坡推廣《弟子規》、傳統文化。

  接下來我們展望。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還有紙張的價錢真的是漲了很多很多,來到六七十巴先,所以變成現在我們要印《弟子規》三語版的讀本要籌更多的錢,我們希望今年在二三個月過後還能夠把這些《弟子規》的三語版送到學校去。

  接下來就是剛才誠如我說的,二OO七年到現在,十六年過去了,很多我們的校長、老師、主任都已經離開了教育界,很多新的校長、副校長、老師都對《弟子規》教學不甚了解,所以我們就打算今年做一個馬來西亞華校的因緣全國巡迴說明會。到現在我們已經在兩個州做過了這樣的說明會,一個就是吉隆坡,一個就是雪州,我們希望接下來會在彭亨、會在霹靂、會在檳城辦這類的巡迴說明會,讓我們的校長、老師能夠了解為什麼我們會在馬來西亞的華文小學推廣《弟子規》的學習。

  第三,就是現在,我們今年六月六號到八號,今天是第一天我們線上的學習。今天這個課程是專門為學校的行政人員而舉辦的,所以我們沒有邀請其他好像老師之類的、義工之類的人來參與,因為這個是特別為學校的行政人員,包括校長、副校長跟主任而辦的一個線上的活動。我們希望在今年年尾的時候,能夠辦一個比較規模大的、容納人數比較多的線上或者是實體的教師營,能夠公開的給所有有興趣學習《弟子規》、傳統文化的老師來參與,時間暫定是在今年十二月的假期中。

  第四,就是剛才我說的,我們希望能夠到汶萊去參與東南亞德行教育促進會的會慶。

  我們再來結語,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的使命。什麼叫做使命?使命就是很重要的工作。我們把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當作是很重要的工作,為什麼?因為有以下這樣的意思:「江河若斷流,我輩何以對子孫;文化若失傳,我輩何以對祖先。」

  意思說從環境的角度、環保的角度來講,假如現在我們的大江、大河、小河沒有了,將來我們的子孫就會問我們,「爺爺,為什麼那個河、那個江不見了?」我們怎麼樣對我們的子孫?我們要對他們負起責任,對嗎?這些美好的東西、事物我們必須要保留,讓我們的子子孫孫能夠擁有我們現在所有的一切,我們才不會辜負了他們,到他們那個時代,我們現在的東西,現在所擁有的,不管是文化的還是環境的,我們都希望將來他們也同樣的擁有。

  文化若失傳,假如文化從我們的先賢孔子時代傳到了我們的先賢林連玉、沈慕羽,可是卻在我們這一代不見了、沒有了、失傳了,請問我們怎麼樣去面對我們的祖先,我們怎麼樣去面對林連玉、沈慕羽,來跟他們做一個交代,能向他們做一個回覆說我們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他們想我們也能夠把華教、把文化繼續的傳下去,繼續的讓我們的子子孫孫同樣能夠享受,同樣能夠獲得教育的薰陶、文化的薰陶,這樣我們才對得起我們的祖先。

  有人會問,《弟子規》儒家跟孔子又有什麼關係?所以在這邊我還有點時間,我就想跟大家談一談《弟子規》跟孔子的關係。因為我們大家都認識孔子,我們都知道他是至聖先師,在一些學校裡面我們還樹立了孔子的塑像,現在我也想趁這個機會跟大家講一講有關孔子的一些事蹟。《弟子規》其實是根據孔子的教誨、孔子的教導而編成的一本學生生活的規範,所謂規範就是規矩跟範圍,是一本日常生活的讀本。這個內容其實是採自於儒家的一本經典,叫做《論語》的「學而」篇第六條,裡邊這樣寫著:「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七個部分就是選自於《論語.學而》篇的第六條。《論語》當然也是記載了孔子的學說,我們可以說《弟子規》就是孔子的教誨、孔子的教導。

  在學校來講,我們教《弟子規》,我們說這是孝道、這是師道。百善孝為先,知道孝的重要性,還有在我們的教育界,我們有人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見得老師的地位是多麼的崇高。孔子他是活在公元前四七九年,直到公元前五五一年,這是在二千五百年前,孔子活在的時代是我們的二千五百年前。在一九五六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是我們所認識的UNESCO(教科文組織),孔子被UNESCO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UNESCO它就從我們人類史上奉獻最多的文化名人,孔子被選為第一個文化名人,世界第一個文化名人。我們知道,聯合國的教科文組織UNESCO,它裡邊大多數都是受西方教育的人,他們把孔子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第一位。

  我們知道,至今世界出現了很多很有名望的人,可是孔子卻被他們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是因為他對教育的奉獻。所以說對教育的奉獻是長久的,經過二千五百年之後,我們還是繼續學習孔子的學說、孔子的教導。所以孔子被認為是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也因為這樣,一個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卻在二千五百年之後還繼續受我們,包括西方的學者、包括不是中華民族的人士所推崇、所敬仰、所學習。可見得我們身為龍的傳人,身為中華民族炎黃的子孫,我們更加應該好好的珍惜我們這位至聖先師的智慧、他的教導,才對得起我們身為炎黃子孫的傳人。

  剛才跟大家有談到孔子跟《弟子規》這本書,《弟子規》因為它是儒家的一本讀本,所以它宣導了仁、義、禮、智、信、忠、恕、孝、悌這八個非常重要的儒家的學說。

  剛才我們在上課之前有播放了一首歌曲,我覺得在這邊也要跟大家說一說,這首歌曲為什麼我們會在這個時候播放出來?這首歌它的曲名叫做「一顆種子」,我相信大家都應該認識什麼叫做種子。這個歌詞是我們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叫做傅承得所寫的,曲子也是我們一位非常著名的作曲家周金亮所譜曲的。我們看看這首歌的歌詞,它寫什麼?其實這首歌是歌頌華教的工作者,歌頌我們的先賢,包括林連玉、沈慕羽等等,曾經為華教、曾經為中華傳統文化奉獻過力量的人。

  「你種下的一顆種子,後來長成一株樹。樹播下無數的種子,後來長成一片森林。森林與森林攜手,山巒與山巒連接,後來這片天地就是華教。」

  你看寫得多麼的漂亮,從一顆種子長到一棵樹,樹又播下了無數的種子,後來就變成了森林,森林與森林連在一起,山巒與山巒連在一起,這片天地就是華教。大家可以看到這個作家所寫的,用種子來形容我們華教的傳承,從一粒小小的種子,從一個人林連玉先生,能夠把華教變成是一個天地,把它變成是一個華教的整體,讓我們現在的孩子、讓我們將來的子子孫孫都有機會能夠學習華教;也講明白了,華教的傳承是從一個人一顆種子開始的。我們同時也是一樣,身為炎黃子孫的接班人,我們也要把這個種子傳下去,辦更多的華校,辦更多的《弟子規》班,辦更多的中華傳統文化講座會,讓我們的子子孫孫、讓所有的華裔子弟都能夠學習,這就是包含在這首歌曲的內容裡面。

  現在我們看歌曲的第二個部分好嗎?「那是當年渡海南來,那是當年風吹雨打,那是當年力挽狂瀾,你在我們心田種下的一顆種子。」

  大家應該了解,什麼叫做渡海南來?就是說我們的先賢、我們的祖先從中國到南方這邊來。大家都知道當年的風吹雨打,這個風吹雨打有兩種意思,一個就是他們從中國南來的時候,當然肯定是經過非常困難的時間,經過很多的風吹雨打;還有就是當年力挽狂瀾,就是我們的華教、我們中華文化經過很多的阻礙,所以當年很多我們的華教工作者,為了要阻止關閉華校這個行動力挽狂瀾。

  「你在我們心田種下的一顆種子」,我們林連玉先生教我們華教的重要,沈慕羽先生告訴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必須要種在我們的心裡。

  「讓我們能用朗朗母語,鏗鏘語調,胸懷坦蕩」,這個寫得非常好,做什麼?「讀你光榮的名字,讀自己親切的名字。」假如我們沒有受華文教育的薰陶,我們不懂得中華傳統文化,請問我們可以用朗朗的母語嗎?我們可以胸懷坦蕩嗎?我們可以大聲的讀你的名字,你光榮的名字,林連玉的名字,沈慕羽的名字,還有最重要讀自己親切的名字。假如我們沒有受過華文教育的鍛鍊,我們沒有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我們的名字就不會變得親切。就好像我們說香蕉人在學華文,失去了那種親切的感情。所以華文教育跟文化必須是相輔相成,不可缺一。假如我們現在沒有好好的愛護我們的華文教育,將來我們承傳中華傳統文化就不可能會做得像我們的先賢那麼的有效、那麼的成功。就好像現在我們看到東南亞其他的國家,因為他們的華文程度不高,所以要學文言文、要學我們舊的這些經典會有點困難,所以我們都要好好的珍惜我們今天所擁有的。

  剛才講了很多,這首歌曲歌頌我們的華教工作者。其實現在這首歌曲已經不再是在馬來西亞流傳了,它已經流傳到其他國家了,據說在台灣、在中國、在加拿大、在汶萊、在菲律賓、在印尼,都已經成為了一首捍衛母語教育的歌曲。因為在他們那個地方,他們也要學習這個母語,這個母語就是華文,中華文化也就是他們的一部分,所以這首歌曲已經被流傳到這些地方去了,成為一首捍衛母語的歌曲,不管你是身在哪個國家,你在那邊都要捍衛你的母語,你都要捍衛你的中華傳統文化。

  好,我們就大家一起來學習,一起來唱這首歌,好嗎?來。

  這個傅承得的傅字錯了,我們沒有辦法改,寫成博了。

  「你種下的一顆種子,後來長成一株樹。樹播下無數的種子,後來長成一片森林。森林與森林攜手,山巒與山巒連接,後來這片天地就是華教。你種下的一顆種子,後來長成一株樹。樹播下無數的種子,後來長成一片森林。森林與森林攜手,山巒與山巒連接,後來這片天地就是華教。那是當年渡海南來,那是當年風吹雨打,那是當年力挽狂瀾,你在我們的心田種下一顆種子。讓我們能用朗朗母語,鏗鏘語調,胸懷坦蕩,讀你光榮的名字,讀自己親切的名字。

  你種下的一顆種子,後來長成一株樹。樹播下無數的種子,後來長成一片森林。森林與森林攜手,山巒與山巒連接,後來這片天地就是華教。

  你種下的一顆種子,後來長成一株樹。樹播下無數的種子,後來長成一片森林。森林與森林攜手,山巒與山巒連接,後來這片天地就是華教。那是當年渡海南來,那是當年風吹雨打,那是當年力挽狂瀾,你在我們的心田種下一顆種子。讓我們能用朗朗母語,鏗鏘語調,胸懷坦蕩,讀你光榮的名字,讀自己親切的名字。

  你種下的一顆種子,後來長成一株樹。樹播下無數的種子,後來長成一片森林。森林與森林攜手,山巒與山巒連接,後來這片天地就是華教。森林與森林攜手,山巒與山巒連接,後來這片天地就是華教。」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首歌最後結束的部分就是由一個小孩來唱,對嗎?那是象徵著華教跟文化的傳承。所以我們的希望就是放在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現在要把我們的工作做好,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擁有更好的明天。

  因為線上的參與者都是學校的校長、副校長、老師們,所以我在這邊用最後的幾分鐘跟大家談一談德與才的關係。我們在學校因為應試教育的關係,我們的家長,甚至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都把知識、才幹放在最前面,所以當成績單派出來的時候,我們的家長會問:你的國語考多少分?你的英語怎麼樣?可是我們卻非常少看到我們的家長甚至我們的老師有問:為什麼你這次的道德會這麼不好?從這邊我們可以證實一點,就是我們的家長,包括我們自己本人這些教育工作者,把重點放在學習知識跟才幹方面,認為考得好的成績將來可以到好的大學,出來可以找到好的職業。我們都有一種這樣的看法,就不把德行教育當作是一個很重要的科目,所以現在我們其實應該要換換我們的思惟。

  我在這邊就跟大家講德跟才的分別。有德有才是上品,意思說這個孩子假如他道德很好,他又很有學識、很有才幹,這就是社會的棟梁,兩者都有,這是我們要做到的;有德無才是中品,假如這個孩子他是有很好的道德,他行為很好,可是他卻不是很有學問,他卻不是很有才幹,這樣的人在社會上他是屬於中等的人,他沒有什麼作為,可是他又不會帶來太多的破壞;接下來,無德無才,他沒有什麼道德,他也沒有什麼才幹,無德無才,他也沒有什麼道德,他也沒有什麼才幹,他是屬於庸品,就是說沒有什麼作為的人;最糟糕的就是第四種,也就是我們現在社會所產生的,也就是我們這個教育制度、這個應試教育所產生的一種產品,無德有才。我們不注重道德,所以他沒有德行,但是他卻非常有學問,他是很有才幹,這種人糟糕了,我們稱他為毒品,為什麼?因為現在要做很壞的事情,很大件破壞社會、破壞國家事情的人,其實他們都是很有學問的。你看那些騙銀行、騙國家、騙社會很多的錢、做很多壞事的人,其實他們都是有非常好的學問,但是他們沒有德行,他們不知道他們所做的這些事情會破壞了整個族群、破壞了國家,為社會帶來了很多災害。所以這類的人就是無德有才,我們現在社會就是產生了很多這類的人,有學問,因為我們太重視學問、太重視文憑,我們沒有去注意這個孩子到底他的品行好不好,因為我們把很多的時間都放在了學習知識方面,忽略了孩子的品行、孩子的行為。

  所以我就以這句話來終結今天我的分享,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帶給大家一點點的啟示。也希望大家能夠見諒,今天在分享的過程中不時的干擾、掉線,因為這是網路出現了一些問題,也謝謝大家有耐心的陪伴,我在這邊謝謝大家。謝謝,謝謝,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