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集)  2015/10/12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15-007-0010

  《佛說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昨天跟大家學習到五忍,菩薩以五忍終日教化眾生,不住眾生之相。五忍第一個是伏忍,第二個信忍,第三個順忍,第四個無生忍,第五個寂滅忍。昨天我們學習到伏忍。伏忍有三品:上品、中品、下品,昨天我們學習到上品。上品,「道種性地,所謂觀色識想受行,得戒忍、知見忍、定忍、慧忍、解脫忍。」我們一般講五分法身,前面五種忍,戒、知見、定、慧、解脫。

  接著講,「觀三界因果,空忍、無願忍、無想忍」。三界因果,因是空,果也是空,因果同時也是空的。過去因空了,未來果也是空,現在的因果也是空。這個現在因果,因變成果,果又變成因,因果就是相續循環轉變。好像種子,種子是因,等到這個種子結成果,那個因就沒有了,因變成果,果又變成因,好像水果它那個核,它又可以當作因去種。

  「觀二諦虛實」,真俗二諦。俗諦,隨順世間世相凡夫迷情來說的,這是佛講我們世間凡夫常識裡面可以理解的。真諦是聖智所見,俗諦是迷情所見。世間的這些事相,我們迷惑了,迷惑了見到這些事相,佛隨順眾生來說世俗的世間法,隨順迷情來講,這個叫俗諦。真諦是聖智所見真實之理,真實的理性,見到真相了。見到真相,再看看世俗這些都是虛妄的,那不是真的。所以真俗二諦虛實也是空,「一切法無常」,沒有一法是不變的,都是無常的。我們知道這一切法是無常,就叫做無常忍,我們對無常認識、認知我們認可了。認可之後,現在有很多事情一直在遷流變化,過去講的一樁事情,現在已經時代變遷了,不適用了,我們就知道它是無常的,現在講的,它過一段時間又變了,所以一切法是無常的,沒有一樁是永恆不變的,這個叫無常忍。我們對一切法,如果知道這些都是無常,雖然我們還沒有達到菩薩這個地位,但是基本上我們比一般人認知上是比他們真實,一般人他對無常他的概念還不清楚,我們比他清楚了。

  「一切法空,得無生忍」。一切法畢竟空,無生無滅,它本來就不生。這個無生,密宗講阿字本不生,顯宗也是講本來不生,本不生,根本就沒生,沒生當然就沒有滅。現在我們看到都是生滅,什麼原因?因為我們的心有生滅,看到外面的境界才有生滅。如果我們這個生滅心一停止下來,你看到外面的山河大地、人事物,跟現在就不一樣了,你就看到真相了,真相是不生不滅的。這個我們用電視螢幕來做比喻,我們看到電視的螢幕它本來就有,有這個電視的螢幕,螢幕什麼都沒有,本不生,但是螢幕裡面它會出現很多現相,可以說森羅萬象,你看電視節目那麼多,萬事萬法,形形色色的,這些現相出現,當出現的時候那個螢幕有沒有生?它還是沒有生,只是在螢幕出現這些幻相。如果我們看到真相是什麼?看到真相,螢幕是空的,這些相是假的,螢幕它沒生也沒滅。我們看電視的螢幕,並不是因為這些相出現了,那螢幕才出現,那這樣就有生了,這個相都沒有出現,螢幕它本來就存在,這個相,我們電視頻道開關給它關掉,這些現相沒有了,螢幕也沒滅,它也沒有消失掉,沒有滅。

  我們淨老和尚最近講席當中,都是用這個屏幕來做比喻,當然比喻是不能比喻到真實,但是比喻到一個彷彿、一個概念,讓我們從這個比喻當中去體會那個真實,用這個形容比喻我們的自性本不生。如果我們會修行,你在看螢幕,如果這個道理你懂了,你能夠提起觀照,的確你看電視會開悟的,這個是一點不假。問題,會不會看,如果不會看,我們的心總是被這些境界牽著跑,他笑我們跟著笑,他哭我們跟著哭,被它轉了,這就不會看。會看是怎麼樣?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心不動。你不動,你就看到真相。真相是什麼?真相就是不動,看到森羅萬象來來去去,我們看電視螢幕一下這個鏡頭,一下這個現相,剎那剎那它裡面這些人事物一直在動,一直在變化,一直在生滅,但是電視螢幕有沒有生、有沒有滅?沒有。

  我們現在看到現實的世界就像螢幕一樣,我們現在看到有生有滅,但是這個有生有滅當中有一個不生不滅的。你在這個生滅當中看到無生無滅的,那你就見性了,這個在禪宗講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在淨宗叫理一心不亂,在密宗叫三密相應。這個需要有觀照的智慧。這個時候你對佛在經上講一切法空,一切法無生無滅,也就是平常講不生不滅,你認同了。為什麼認同?佛見到這個事實真相,你也見到了,你也證入這個境界了,所以叫無生忍。

  「是菩薩十堅心作轉輪王,亦能化四天下,生一切眾生善根。」菩薩以十種堅固心,以這十種心來教化一四天下的眾生,能夠幫助眾生生長一切善根。這個善根在世間叫三善根,不貪、不瞋、不痴,在出世間叫精進,菩薩唯一善根是精進。學佛要有善根,生善根,沒有善根他不來學。我們現在幫助眾生種善根,用佛的名號是最方便的,讓他看一句、聽一句,看到佛像,或者聽人家念一句佛,也幫他種善根種子。這是講伏忍,上品菩薩以十種堅固心來教化眾生,令眾生生一切善根。

  我們今天接著看下面這段經文,請看經文第二十頁第四行。網路前的同修沒有經本,請大家注意聽,需要經本再向我們法寶組申請。請看經文:

  【又信忍菩薩所謂善達明,中行者斷三界色煩惱縛,能化百佛千佛萬佛國中。現百身千身萬身。神通無量功德。常以十五心為首。四攝法。四無量心。四弘願。三解脫門。是菩薩從善地至於薩婆若。以此十五心為一切行根本種子。】

  這個是信忍菩薩。佛法講信,世間法也講信。在《華嚴經》講,「信為道元功德母。」我們佛法的修學,信解行證。在我們《彌陀經》講,信願行。世出世間法能不能成就,關鍵在信心,這個信是一個關鍵。所以信心它是貫徹一切法,不管世間法或出世間法,你世間法要幹個壞事,當個強盜,他也要有信心,他信什麼?他這樣去搶一定搶得到錢。小偷為什麼去幹小偷?他相信他這樣會偷到錢,他信這個。但是這個信當中有迷信,有正信,有深信,有真信,這個信層次種類也不同。此地講的這個都是菩薩,明心見性菩薩的信,那可不是我們一般的信。

  信忍,信要到達到忍,當然它要有相當的條件。此地的信忍,信有三種,前面伏忍,伏忍它有三品,信忍它也有三層。第一個是「想信,十信是」。我們知道菩薩的位次五十一個階級,這個十信位的菩薩他還沒有明心見性,如果以圓教來講,這個十信他斷塵沙煩惱,塵沙習氣也斷了,不但斷見思、斷塵沙,在七信位的菩薩他就斷見思惑,到十信位破塵沙惑,但是無明惑還沒破,所以還沒有見性,還沒有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在天台宗講是在十法界,還屬於十法界的佛,叫相似即佛。如果他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就是分證即佛;到了妙覺果位,叫做究竟即佛。此地信忍三個層次,第一個想信,這個想信就是十信位的菩薩,從初信、二信、三信,一直到十信,十信位的菩薩都叫想信。但是這個想信,當然十信位起碼十個層次,都叫想信,同樣是信,但是層次不一樣。

  第二個是「久信,三賢是」。三賢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個位次。如果以圓教講,從初住就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初住、二住、三住到十住,然後十行,初行、二行、三行到十行,十迴向,初迴向、二迴向、三迴向到十迴向,這三十個位次叫三賢位,有三十個位次,這個信叫久信。這個久我們也可以理解,他相當深入了,很長久了,這個信忍時間很長了,叫久信。

  第三個是「證信」。證信是什麼位次的菩薩?「初二三地是」,這樣的菩薩,登地了。十地菩薩,他是一、二、三地這樣的菩薩,這個菩薩的位次叫證信。證信位的菩薩初二三地,這個菩薩的位次相當之高,已經登地,這是叫證信。所以信忍有這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當中它還有細的層次,很多。這是信忍菩薩。

  經典給我們講,給我們說明,『又信忍菩薩所謂善達明,中行者斷三界色煩惱縛』。信忍菩薩它這個層次很多,我們前面跟大家報告的,想信、久信、證信,從初信到初地、二地、三地,這當中四十三個位次。「信忍位的菩薩所謂善達明」,善就是善於、善巧,達是通達,明是明瞭,這個善字是很關鍵的,善於通達明瞭。我們常常看到經典講「善知識」,這個善很重要,如果不善就是有偏差、有錯誤,他理解的、他通達的、他明瞭的不對,那個就不善,不善你就不能斷色煩惱縛,三界裡面的色煩惱縛。下面一段經文講,「斷三界心等煩惱縛」,色代表物質,心代表精神。我們對於外界(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外界的這些,被物質環境所迷惑的煩惱,信忍菩薩他能夠斷除,不被這些色煩惱所束縛。這是這部經給我們說明,「觀法離障攝化德用」。在「菩薩教化品大意」,我們淨老和尚有註解,「即是對國族人群一切眾生之供獻」。貢獻什麼?我們要懂得這些觀法,對這個觀法的理論方法正確的通達明瞭,我們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來修學,就能幫助我們遠離障礙,可以幫助眾生,就是對國族人群一切眾生的貢獻。這是信忍菩薩他所修的,所以他能夠『化百佛千佛萬佛國中』,一百個佛國土,一千個佛國土,一萬個佛國土,也能夠『現百身千身萬身,神通無量功德』,來教化眾生,來幫助眾生。

  下面這個經文就給我們講,幫助眾生具體的一個行門,所謂信解行證,行就是落實在生活上。如果你教化眾生,自利利他沒有落實到生活上,那都變成空談、變成玄談。這些道理理論講得很高深、很奧妙,但是對於現實生活上利益眾生方面沒有幫助,那就變成空談。所以解後面要有行動跟上來,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自利利他。所以這裡我們老和尚講,對國族人群一切眾生的貢獻。現在我們看到這些理論,如果沒有人示範做出一個樣子給我們看,我們還是不懂,不知道怎麼做,我們老和尚的確他把經典這些經教的道理給它做出來,在現實生活當中待人處事接物做出一個示範,做出一個榜樣,來給我們看,給我們學習。

  所以,菩薩『常以十五心(就是十五種心)為首』。所以菩薩先百身、千身、萬身,菩薩當然他有神通,無量功德。我們現在還是凡夫,凡夫能不能學?也可以學,我們老和尚就做給我們看。我們現在看下面的「十五心為首」,用十五種心來教化眾生。所以這品經叫做「菩薩教化品」,菩薩怎麼樣去教化眾生,講這個理論、方法跟實踐。第一個是『四攝法』,四攝法第一個是布施,第二個愛語,第三利行,第四個同事。這個十五心,層次也很多,層次高低很多,為什麼?這個信忍菩薩,你看有四十三個位次,想信、久信、證信,四十三個位次,每一個位次都是這十五種心,但是十五種心它的境界層次不一樣,境界愈高他這十五種心也隨著境界提升了。譬如說第一個「四攝法」,第一個也是布施,這個跟六度第一度布施,這個名詞是一樣的,都叫布施,但是四攝法這個布施跟六度的布施,它的意思是不一樣。菩薩修六度主要是修自己,修六度自利利他,實在講,利他還是自利,就是偏重在自己修行,利他也是自利。譬如說菩薩布施,布施給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但是六度的布施主要是對治自己的煩惱,對治自己的慳貪心,布施就是放下,施捨,把我們慳貪的煩惱用布施這個方法給它淡化掉。你常常修布施、常常修布施,修到習慣了,這個慳貪心慢慢就淡化,到最後就沒有了,沒有就斷了。

  這個六度的布施,在《了凡四訓》也有講,了凡先生講,雲谷禪師也教他佛法,所以他也知道佛門裡面修六度。六度布施首先先布施身外之物,譬如說這個錢財,我們世間人最重視的,剛開始在修布施怎麼樣?「始而勉強,終則泰然」,剛開始修的時候很勉強。像我們老和尚以前遇到章嘉大師,他請教章嘉大師,佛法這麼好,他聽到方東美教授給他介紹,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佛法這麼好,有什麼方法讓我們很快的入進去,得到這個受用,有什麼方法?章嘉大師給他講六個字,說「看得破、放得下」。後來他又請問章嘉大師,看得破、放得下從哪裡下手,要怎麼下手?章嘉大師給他講兩個字,「布施」。他一聽到布施兩個字,他就想到錢,我現在這麼窮,做一個窮公務員,三餐糊口就差不多了,哪有多餘的錢去布施?那時候年輕,隨著軍隊過來,真的那個時候的經濟很差,當一個公務員真的自己一個人勉強過日,要養家活口都有問題,當然他就想到怎麼有錢去布施?後來章嘉大師問他,你一毛錢有沒有?一塊錢有沒有?他說這個倒有,多就沒有。他說你有一毛錢你就布施一毛錢,你有一塊錢就布施一塊錢。他老人家聽到之後,真的依教奉行,那天開始就開始修布施了。早年我們師父上人他講經也講到,他說當時章嘉大師教他修布施,那時候很窮,這個錢要拿出來像割肉一樣,很痛苦的,就像《了凡四訓》講的「始而勉強」,剛開始很勉強。愈窮就愈不敢布施,因為布施就沒有了;不但窮的人不敢布施,富有的人家他也不敢布施,都是想擁有這個財富,永遠擁有這個財富。不斷堅持的修布施,剛開始很痛苦,很勉強,慢慢就習慣了,「終則泰然」,到最後就很自然,布施也就心不痛了,功夫就提升了,就進步了。我們修布施,可以從這樣開始下手。

  此地四攝法的布施它偏重於利他,利益眾生,偏重於利他,當然還是屬於布施,但是它這個偏重的是跟眾生結緣,就是布施攝。六度叫布施度,度是什麼?幫助,幫助我們斷慳貪的煩惱。攝是攝受眾生,接引眾生來接觸佛法,學習佛法,剛開始用布施攝。布施攝,我們淨老和尚也講過,現在的話叫公關,送禮物給眾生,幫助他,給他好處,他就會樂意來跟你交流,跟你接觸,你就可以把佛法介紹給他。這個我們老和尚也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在二十年前,新加坡辦團結九大宗教。團結九大宗教怎麼團結?新加坡九大宗教他們是有一個聯誼會,但是沒有什麼互動,偶爾辦個活動大家聚一聚,實質上沒有什麼互動。我們老和尚去團結宗教就是每一個宗教送個十萬塊新幣,幫助他們,他們要做慈善救濟,要辦孤兒院、辦養老院,或者醫藥這些,缺錢,送給他們,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當然他們就很樂意,很歡喜來跟我們佛教來接觸。所以新加坡當年天主教,也是有一次我聽我們師父講,就是他們在非洲辦一個慈善的機構,聽說好像缺個救護車,老和尚就把錢捐給他,他去買那個車子。所以這個交流,送禮、訪問、做公關,的確得到很好的迴響。所以新加坡它九大宗教真的團結起來了。

  所以我們人與人之間送一點禮物,這個也是布施攝,屬於布施攝這種性質的。這個在《常禮舉要》也都有講到。你對一個地方,像我們佛法,你送點禮物,還有法寶,也就可以供養他了,他也就比較容易接受了,這個非常重要。所以我今年七月到鶯歌鎮去做法會,鶯歌有一個議員,鶯歌是做陶瓷的,我就給他講,我們老和尚要到英國威爾斯大學去辦漢學院,校長他們很有誠意。那個議員就說,你到英國去,我就送我們鶯歌的土產,送陶瓷。送我六個花瓶,那個花瓶我要帶還要很小心,不然就砸碎了;還有一枝毛筆,這麼大,陶瓷做的。他說那枝筆送給校長,叫他去練毛筆,那個陶瓷做的,這麼大的。我如果要去要包裝那個,也是一個很大的技術,不然帶到那邊就摔碎了。相信這些禮物,在我們來講,對我來講也沒花錢,也是人家送給我的,但是送給他們,他們一定也會很歡喜的。

  在圖文巴淨宗學院辦溫馨晚宴,那個也是屬於布施攝,請這些西洋人來吃素,吃晚餐。現在辦得非常成功,做了十三年,一個禮拜請他們吃一餐,禮拜六晚上請他們來吃,辦了十三年。十三年不中斷,這個悟莊師的功德,十三年不中斷,這個也很不容易。所以在圖文巴,原來那個地方是一個基督教,很保守的一個城市。當時,十幾年前它還是一個八萬多人口的,現在十幾萬了。裡面沒有一間佛教的寺院,都沒有,佛教寺院都在布里斯本,佛光山的中天寺,還有慈濟,還有其他法師有一些小道場,我們淨宗學會也是在布里斯本,圖文巴是沒有人去的,那邊很保守、很排外的。所以我們老和尚要在那邊建道場,山下的同修沒有一個贊成,去那邊也沒有華人,又是基督教的,又那麼保守,我們淨宗在那邊建道場能行嗎?但是老和尚他還是喜歡那個地方,去買教堂,那個教堂買下來,十字架換成阿彌陀佛,教堂樣子沒改,進去就是阿彌陀佛。的確,這些年辦了溫馨晚宴,還有跟市政府往來,他們有一些什麼戒毒中心,老和尚也去捐錢,養老院,也去捐錢。這個城市的市民現在給淨宗學院一個評語,說淨宗學院那些人都是好人。所以在圖文巴市那個報紙,如果學院有什麼活動,它那個報紙會主動幫學院登,他們主動登。有一年,也大概十年前,有一年圖文巴市辦一個展覽,那個展覽,現在不但不排斥,連悟謙師那雙破僧鞋他當寶,那個破僧鞋我們都要丟垃圾桶了,他當寶,拿去展覽。二OO三年我大病,我有發願做一些小尊的地藏菩薩,這麼大的,青銅的;有貼金的,還有銅的,我做了一千尊結緣,也送給他們市政府一尊。我送的那個地藏菩薩銅像,他們也拿去展覽,現在不排斥,給他們種善根。

  說明我們老和尚這個四攝法,在新加坡、在澳洲,現在圖文巴市的五個宗教也都團結了,還有在印尼,他在印尼回教大學送獎學金,所以印尼的回教大學給他老人家一個博士學位。伊斯蘭教給其他宗教的人送博士學位,大概老和尚是第一個。但是伊斯蘭教它這個傳播他們是都有聯繫的,所以在他們第三世界,應該老和尚的名氣他們都知道。早期在大陸,也是大學送《四庫全書》、送《大藏經》、送獎學金,跟這些學校結緣。所以這個布施攝,我們在師父(淨老和尚)示範教導之下,我們多多少少也學會一點,真的也滿管用的。布施攝主要是攝受眾生,現在又要到英國去辦學,布施攝也是要先去做,跟當地的這些眾生建立良好的關係,這樣佛法才能夠普遍的去推廣。具體的做法,我們老和尚也做給我們看,我們總是要學習。所以菩薩的布施,主要是教化眾生,攝受眾生的。

  第二個愛語,愛是愛護的言語,愛語也不一定說甜言蜜語,講人家都喜歡聽的,不一定是這樣,愛語主要是對他有幫助的。但是有幫助,這個愛語學問也很大,在孔老夫子教學四科當中,第一科德行,第二科就是言語。這個言語學,我們如果沒有學習,恐怕不知道怎麼用愛語,往往我們用錯了;也不能把花言巧語當作愛語,那個也不對。愛語就是你講的話對眾生、對大家有好處,有幫助的,愛護他的,對他有利益的,這是愛語。因為對他好!反過來講,你講得很好聽,但是對他沒幫助、沒好處,甚至對他有害,那個也不叫愛語;雖然他聽了很歡喜,但是對他有損害,那個也不叫愛語。反過來講,可能他聽了不是很樂意,但是是對他有幫助,可能過一段時間他想通了,真的這樣沒有錯,他就得利益了。

  所以早年我們老和尚到日本去,因為我們師父上人以前在大陸,他這個年紀是遭受抗日的過程,八年抗戰的過程,做流亡學生。他說他們在前面跑,日本人機關槍在後面打,都聽得到聲音,老師帶著他們跑,兩隻腳走十一個省。所以這個事情,他親身的經歷,對他們來講是刻骨銘心的事情。所以早年去,去給日本人講愛語,跟現在講的愛語就不一樣,以前去就常常去罵。日本要改教科書,早年我們師父到日本去,他就建議他們,他說我是為你們日本人著想,你們不能騙你的後代,你欺騙你的後代,你對不起你的後代,以後你的後代的子孫知道,你們這是在騙他的,他會怎麼想?當時給他們講這些話,是不是愛語?是愛語,是愛護日本的言語,你不能做欺騙你們國家人民、欺騙你們國家子孫,你們不能講這些話,不能改教科書,這樣害到你們國家。這個聽起來好像他們很不願意聽,但是的確,以我們佛法來講,對他有幫助,他如果真能接受,對他們有好處;如果不能接受,對他就沒好處,甚至有壞處。現在我們老和尚的境界不一樣了,現在他到日本去就是教化的層次高了,都是愛語。所以你看信忍位的菩薩四十三個位次,我們凡夫來學我們也是有程度的高低不一樣,幾年前的程度跟幾年後不一樣,今年跟明年境界又不同了,一年一年提升。四攝法是一樣,但是他的境界層次不一樣,深廣度也不一樣。

  這個愛語,現在我們淨老和尚講經說法,勸大家學中國傳統文化,這是愛語。當然有很多人他也不能接受,他也聽不進去,雖然聽不進去還是講,不斷的講。為什麼?因為是愛語,是愛護他的話,一遍他聽了,第一遍聽了排斥,排斥還是要繼續講,慢慢的他自己常常聽到,自己在生活上遇到種種的問題、困難,他聽過有這個印象,他就會去思考是不是這樣,慢慢幫助他覺悟過來,這個就是愛語,愛護他的。所以現在淨老和尚講經說法句句都是愛語,沒有一句不是愛語,當然有的人能接受,聽了很歡喜,能依教奉行;有的人聽了,沒什麼感覺;有的聽了不能接受,排斥、毀謗。讚歎也好,毀謗也好,總是講的話都是對大家有利益的,有幫助的,這個才是愛語。所以愛語不是說講他喜歡聽的,給他巴結,講得讓他歡歡喜喜的,這個就不一定是愛語了。所以愛語這個意思我們要明白。

  但是我們勸人也是要有善巧方便,你也不能講話的口氣、態度,你也要看對象、看場合。譬如說,佛在經典上,我們對大眾講經不是專指某一個人,是對大家講的,大家聽了也就比較能夠以平常心來接受。如果你要專指對哪一個對象、哪一個人講,那你要看情況,看他能不能接受,你跟他的交情夠不夠,你對他了解多少。你對他很了解,知道講了他會接受,你再講;如果你對他了解不夠,交情不深,你就不能講太深入的,恐怕你是為他好,但是到最後就結怨仇了,那個愛語就用錯了,講錯了。所以《論語》也講,失言、失人。失言是什麼?這個人你不能跟他講的,你不能跟他講的話你跟他講了,他不能接受,他反而恨你,你這個叫失言,你這個言語有過失的,你雖然講的是好話,但是他聽了他生煩惱,你讓他沒面子。特別就是說,以前我們老和尚也常常引用台中蓮社李老師教學生的,他罵學生是關起門來,沒有第三者在,再去罵他;有第三個人在,他絕對不罵。為什麼?因為大家都是大人,不是小孩子,大人都有自尊心,都愛面子,第三者在旁邊你罵他,不是給他下不了台嗎?那就不罵。如果第三者在,你罵了他不生氣,那這個人不是一般人,修養相當好。所以一般都是沒有第三者在。

  如果這個學生他不能接受的,你講都不能講,你都要合掌令歡喜,因為你一講,他恨你,對他不但沒幫助,反而有害。只能在大眾場合,大家來聽講經,佛就是這麼講的,講的不是針對他一個人講的,這個就沒有問題。他也能來聽,聽了多少,或許他在聽當中他自己體會到、感受到了,這個對他就有幫助,這個就是愛語。所以你這個愛語,用的情況、時機也要會用,要有善巧方便。所以在《常禮舉要》講,「交淺不言深」,就是交情淺,彼此都不是很了解,不能講太深入的話。往往你對他不了解,講的太深入了,你去得罪人了你自己都不知道,還以為我在修愛語。你是很愛他,但是他很恨你,到時候都恨死你了,這個就錯了。所以布施、愛語,這個都要學習的。

  第三個是利行,利就是利益,對眾生有利益的行為都叫利行。這個利行也有止持、作持這二方面,菩薩戒講止持、作持。止持就是禁止的,譬如說不殺生,是禁止的,眾生看到我們不殺生,吃素,不吃肉,就是止持。進一步放生,或者做護生的宣導,這些經典善書,勸人吃素,這個就是作持。對眾生有利益的這些行為,對他有幫助的。所以菩薩的言語、行為都是利益眾生的,所作所為都是利行,對眾生有利益。所以我們淨老和尚在講經講,我們自己一些做法,想一想對眾生有沒有利益、有沒有好處,如果沒好處我們就不要做,有好處的我們就去做,這個也是我們要學習的一個地方。凡是有利益眾生的,在《了凡四訓》講,利益社會大眾列了十個項目,這個《了凡四訓》我們可以看。凡是有利於眾生的種種行為、做法,我們現在講辦什麼活動,辦這些活動也是一種利行,對大家有幫助的這些活動,都屬於利行。

  第四個是同事,同事就是跟他同在一起共事,同事的層次也很多。同事,我們根據這個名詞簡單來講,眾生做什麼事,我們就跟他相同,跟他一樣,就叫同事。眾生喜歡打麻將,我們跟他打,同事,這個是沒錯;他喜歡跳舞,你去跟他跳;喜歡賭博,你跟他賭;喜歡喝酒,跟他喝,跟他同事,幹殺盜淫妄的事情,跟他同事,但是這個要明心見性的菩薩才行,我們凡夫就不行。我們凡夫善的可以同事,惡的我們就不能同事,惡的同事,他去地獄,我們也跟著去地獄,這個就不行。實在講,如果就《楞嚴經》講,阿羅漢以上的這些聖人,他就能同事,這些善的同事,惡的他也能同事。你看《楞嚴經》講,佛給我們講,他說末法時期佛派菩薩、羅漢都化身在這個世間,有做善人、有做惡人的,都是要幫助眾生的。做惡人,有奸偷屠販都有,作奸犯科的,去偷盜的,屠是殺生的,我們一般講殺盜淫妄。菩薩、羅漢也會化身在惡人當中,我們看這個惡人當中有菩薩、羅漢化身在裡面,化身在裡面幹什麼?跟他同事,跟他同事去幫助這些惡人,去度這些惡眾生,你沒有跟他在一起度不了他。所以我們現在看到惡人,我們也不敢輕視,可能那裡面那個惡人他是佛菩薩示現來的,他示現來的說不定,混在那個惡人堆裡面,要去度那些惡人,讓這些惡人覺悟,幫助他覺悟。

  所以有一年我到,這個二十幾年前,到台北看守所,那個時候大乘精舍樂崇輝居士,樂崇輝居士他們家好像是在開封街,台北市開封街有一個同仁堂,北京同仁堂就是他們家開的,現在北京同仁堂還在,台北也有多了一家同仁堂。他們姓樂,音樂的樂,樂崇輝居士他辦一個大乘精舍,他也印很多大乘經典在流通。我以前在家也常常到他們店裡面,它在地下室,它有一個印經會,有時候我也多少去隨喜一點,去印經,上面他在開中藥鋪,現在應該還在。大約很多年前,我在信義路,樂居士還來找過我一次,年紀也滿大了,來找過我,還幫我把脈,年紀也滿大了。當時他在監獄一個禮拜他都有請法師去講經,就到景美去找到我了,我就一個星期去一次,都是上午去的,好像前後去了也有二、三年,一個星期去一次。有一次我到一個監獄裡面,它有很多的牢房,去那個地方講開示。有一次在一個牢房裡面講開示,我當初剛出家沒多久,出家沒幾年,還在學習講經,我大概講的不理想,也講不出一個體系,講勸人家念佛。後來有一個先生,大概年紀比我大,我看有四、五十歲,也是一個受刑犯,我講完了,我聽他講開示,他說念佛法門你沒把重點講出來,那個重點就是信願行,要重點講出來。我聽他講開示,我聽聽,他講的有道理,他真的比我內行,經義他還給我挑出來,我說想不到你會講經。

  後來有一次又到一個地方講,講完,那個警察說:法師,另外有個地方,那些人滿無聊的,是不是請你跟他們去結結緣?我說:好,時間還早,去結結緣。去到那邊,好像跟其他的牢房不太一樣,我就帶了一些小佛卡,地藏菩薩、觀音菩薩、阿彌陀佛這些小佛卡進去,反正結結緣。裡面有個長鬍子的,好像彪形大漢,我說這個跟你結緣,他就挑挑挑,他挑地藏菩薩。我說:你為什麼挑地藏菩薩,不挑阿彌陀佛?他說:我殺死了四個人,我不去地獄去哪裡,去地獄就要找地藏菩薩。我聽他這麼一講,才知道那邊都是關死刑犯的,我才明白。那個警察也沒有跟我講,只說那邊有一些人很無聊,我去了,結果是關死刑犯的。另外有一個年輕人說他能不能出家?我說照戒經講是不行的,我說關鍵心出家比較重要,心出家;念佛求往生是真出家,出三界家、出煩惱家,那是真出家,這個身有沒有出家不重要,關鍵心要出家。他就給我講他學佛的因緣,他學佛的因緣,他說前面一個被槍斃的,也是當強盜被槍斃的,那個人勸他學佛的。他說他被關進去才開始學佛的,想要出家。後來我就想到《楞嚴經》講,佛菩薩在末法時期派的菩薩、羅漢應化在世間非常多,有奸偷屠販都有。所以那個時候我就不敢輕視,這個裡面可能有菩薩、羅漢在示現,跟他們混在一起,然後作奸犯科,他被槍斃了,然後被槍斃的時候,你不能像我這樣,要懺悔,要改過,勸他要學佛,那個人說不定是菩薩、羅漢化身的,我們凡夫肉眼不認識,但是《楞嚴經》經典有依據。那個就是同事,那個同事我們凡夫辦不到,起碼要阿羅漢以上的才行,他有神通能變化,我們不行。我們現在能同事的,善的部分同事,惡的我們先不能同事,惡的等到我們證果以後再來跟他同事,那個就不受他影響了,只會去影響他,不會受他影響。現在同事,有一些好的,我們可以做到的,我們不受影響的,我們可以跟他同事,譬如說你的朋友喜歡看電影,你也陪他看電影,他看在那邊喜怒哀樂,你在那邊坐著看如如不動,那你可以跟他同事;如果你跟他一樣,那就不行。所以我們現在凡夫修四攝法是有選擇性的,如果證果以上的聖人他就沒選擇性,他善惡統統可以同事,他沒有障礙,我們凡夫不行。

  這個同事的範圍也很廣,同事,我們舉一個比較淺近的事情來講,譬如說你在公司,你做哪個行業,同在一家公司工作上班的,那個就是同事,同事可以互相介紹佛法給他,可以介紹佛法。以前我好像十八歲、十九歲,我到中山北路的大同公司,那時候去打臨時工。中午休息,就裡面大同公司他們是正式員工,我們是臨時打工的,他的正式員工有一個信基督教的,每天中午就來給我傳教,他也是同事攝。但是那個時候我已經開始聽我們淨老和尚講經,懂了一些佛法。實在他講的有夠幼稚的,他怎麼給我講都辯不過我,我講了一個問題他就無法回答,但是他很有耐心每天中午都來。他給我講:你要信這個主耶穌,臨命終的時候有天使會來接。我說:我們阿彌陀佛接,比天使更好。他就沒有辦法度我,我還很想度他。同事當中我們跟他交流,介紹佛法,這是很方便的,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這很方便,這是我們現前可以做到的同事攝。比較高層次的、比較深廣的那些同事,我們要證果以後那才能同事,目前這個我們還做不到。所以我們凡夫,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四攝法我們可以學習,我們淨老和尚也做出個樣子給我們看,做得很成功,做的影響力也非常之大。

  所以經要先求解義,信了之後要去解,有正確的理解,解了之後要去行,要去落實,要把它做出來,做出效果了,人家才相信。你沒有做出一個成績,沒有做出一個效果,給人家講,大家聽了還是半信半疑,到底是不是這樣不知道。所以在二OO四年,我們淨老和尚回到他家鄉安徽廬江湯池,辦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三個月得到效果,整個小鎮的民風大大的改變、改善。這次在福州做祭祖繫念法會,以前海南島監獄長他也去參加,以前他請蔡老師去他們監獄講的,當時他很有魄力,因為他這個事情沒辦好,他那個職務就沒有了,真的也是修菩薩行。他要教(就是傳統文化)先教誰?不是先去教那些犯人,先教警察,他們這些官員先教。他怎麼教?就是這些警察每天都給這些犯人鞠躬,以前那些警察沒有學傳統文化,看到犯人不是踢、就是打、就是罵,現在突然他們給他鞠躬,那些人都嚇了一跳,怎麼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怎麼會變這樣,不敢相信這個事實。他就是這個動作,天天鞠躬,他們就受感化了,真的整個監獄裡面獄政大大改善。

  在廣東潮洲揭陽謝總,他那邊也是一樣,他是辦光盤教學。那天在福州他也去了,他又再提出這個事情,他說他們那邊一個監獄,那些犯人天天打架,天天搶著吃飯,搶著上衛生間,沒有一天不爭不搶的。但是他把傳統文化這個光盤進去讓大家聽,大家聽明白了,現在不爭了,大家都知道相讓了,明理了,明白道理了。所以原來在管監獄的警察很頭痛,很傷腦筋,現在很輕鬆了。這一類都是屬於利行、同事,真正有利益。所以同事攝,潮州揭陽謝總他也做出這個榜樣給我們看,浪子回頭金不換,他說沒有經過那個過程,他要度這些人真的還真不好度,為什麼?以前沒有跟他們混過,不了解他們,跟他混過了,他知道他以前那套轉過來,變成對他們很大的幫助,這個都屬於利行、同事這個範圍。好,四攝法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下面講『四無量心』。這個「四無量心」,我們也常常聽,慈悲喜捨。這個四無量心,在色界天的天人就有慈悲喜捨了,六道裡面色界天的天人就有慈悲喜捨。但是此地這裡是講信忍位的菩薩,同樣是這個名詞,但是層次、境界是不一樣的。同樣叫做慈慈喜捨,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這個隨著境界層次不同,是不一樣的。這個我們可以理解,前面講,你看「化百佛千佛萬佛」,百佛就是一百尊佛教化的區域。我們講一尊佛教化的區域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一百尊佛的國土那就是一百個三千大千世界了。一百個三千大千世界,譬如說色界天人他的慈悲喜捨,也就在娑婆世界六道,他的慈悲喜捨,他的範圍就是在這個地方;一百個三千大千世界,菩薩他的層次、他的心量能達到一百個三千大千世界,同樣是慈悲喜捨,但是他心量大。能達到一千個三千大千世界,那比前面位次的菩薩多十倍,他的心量要大十倍;一萬個,那又再大十倍;到成佛,就無量無邊。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同樣是慈悲喜捨,但是他的心量大小跟著他的境界層次是成正比例的。

  我們舉一個比較淺近的例子來講,譬如說我們的心量只有想到我這個家庭,我對這個家庭慈悲喜捨,對你家我就不慈悲喜捨了,你心量的慈悲喜捨只限於你這個家,他家就沒了;心量比較大的,我這個慈悲喜捨我這一區,那心量就大了;更大的,我們這個城市,新北市;心量再大,我們整個台灣,包括離島。我們現在選舉快到了,大家都說愛台灣,他的心量只有台灣,台灣以外他就不愛了,他只愛台灣,其他我就不愛,他心量範圍就這麼大。其他的國家也是一樣,我愛我的國家,我對我的國家慈悲喜捨,對其他的國家我就不慈悲喜捨,譬如說美國它的資源,他的國民先享受,聽說美國一個國家,地球的資源,它一個國家就用掉四分之一,剩下四分之三是其他國家用的。我到日本去,我們中國人,不好的自己留起來用,好的外銷賣出去,我去日本,他們同修跟我講,日本跟我們不一樣,日本是他們好的留在日本用,不好的他都外銷,他愛日本,他就不愛其他國家的。所以我們淨老和尚現在給我們開示說,你現在一個起心動念,不要說想得太大,最起碼你動一個念也要為整個地球想,你還沒有想到其他的星球,起碼要為這個地球想,不能只為我這個國家想。為什麼?我們同在一個地球,我們好他不好,到最後我們也好不到哪裡去;如果大家都好,那是真好。所以起心動念起碼要想到整個地球人類眾生的利益,心量再慢慢擴大。所以四無量心色界天就有了,菩薩也是四無量心,但是層次不一樣。為什麼層次不一樣?心量大小不一樣,層次愈高,心量愈大。

  好,今天時間到了,這一段我們還沒講完,我們明天晚上同一時間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我們明天晚上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