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集)  2008/3/1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19-017-0004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第四集的播出。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

  上一集我們講到《遇灶神記》,俞淨意先生四十歲以後,每一年農曆十二月最後一天就是除夕,都寫疏文請灶神代替他向上帝報告,希望能夠改善家庭環境,可是一直都沒有回應。到了四十七歲這一年除夕夜,跟眼睛瞎了的太太和一個女兒,三人對坐,面對面坐著,非常淒涼。忽然聽到外面有人敲門,俞先生點蠟燭開門,看到角巾皂服,鬚髮半蒼,大概五十多歲人,自稱姓張,出遠門回來,經過俞先生家門口,聽到他家裡面一片憂愁怨嘆的聲音,特別進來慰問他。坐下來之後,俞先生對張先生非常有禮貌,覺得這個人不是普通人,請他坐下。他說明來意,張先生是來慰問他,俞先生很感激,說出他的遭遇。張先生跟他說,他知道他家裡的事情已經很久了,也知道得很清楚,不說他也都知道。張先生向他開示,告訴他:你的意惡太重,讀書積行,專務虛名。你做一些善事都不實在,你只是想要得一個虛名,現在說愛名聲、求名聞利養,不是真正善心在實行善事,是為了自私自利,個人的名利。你自己犯這個錯誤不曉得,心的意惡太重,每一年還燒疏文報告上帝,如果你繼續這樣下去,恐怕受的懲罰不止如此,會愈來愈嚴重。張先生跟他說到這裡。這一集接下來的文:

  【公大驚。】

  這個『公』是俞公,他聽到張先生這樣跟他說,他非常驚恐,他自己做的這些事情別人不知道,這個陌生人怎麼會知道得這麼清楚?所以經過他這麼一說,心裡很驚恐。他又回答:

  【曰。聞冥冥之中。纖善必錄。予誓行善事。恪奉規條久矣。豈盡屬虛名乎。】

  俞先生聽到張先生告訴他,說他平生做這些善事都是專務虛名,只是想要有個名聲而已,並不是真心去實行善事。他聽了以後心裡有點不服氣,『聞冥冥之中』,我聽說冥冥之中有鬼神會監察。『纖善必錄』,「纖善」是指很小很小的善事,一點點的善事鬼神也知道、也會記錄。我這麼多年跟大家結文昌社,做這些善事,和同學們也立下誓願,要力行善事。文昌社裡面訂的一些規條,規矩、條例就等於佛門的戒律一樣,大家都要遵守。我也遵照這個奉行,沒有違背,難道這些都是屬於虛名嗎?這是俞先生回答張先生。我做這麼多好事,難道都沒有一件真正是好事、都是虛名嗎?這就是他心裡有點不服。下面張先生又再答覆他:

  【張曰。即如君規條中惜字一款。君之生徒與知交輩。多用書文舊冊。糊窗裹物。甚至以之拭桌。且藉口曰勿污。而旋焚之。君日日親見。略不戒諭一語。但遇途間字紙。拾歸付火。有何益哉。】

  張先生聽到俞先生覺得很不服他說的話,他就舉出『惜字』這一條實例。惜字、放生、戒淫殺口過,先舉出「惜字」來為他說明。《陰騭文》裡面很重視惜字紙,當然他們文昌社裡也有這一條。灶神張公就跟他說,你既然有這一條,就應當依教奉行,可是事實不然。你們說惜字,但是有寫文章的紙都是字紙,還有舊冊子(就是舊書),這都有文字,你拿這些字紙做什麼?糊窗戶。古時候窗戶是用紙糊的,現代已經很少看到,在我小時候還有,在鄉下,我記得我奶奶的舊房子,房間裡的拉門還有用紙糊的,現在只有日式裝潢還用紙糊的門窗。古時候都是用紙糊窗戶,俞先生都拿字紙去糊窗戶。現在的窗戶都是用玻璃的,當然現代人比較不知道,年歲大一點的人也許曾經看過。如果現在的人沒見過,你看日式裝潢的拉門,有的還是用紙糊的。但是現在也有用玻璃的,玻璃還講究花紋、美觀。

  過去窗戶用紙糊的確實很多。用字紙糊窗,這是大不敬,糊窗戶應該用空白的紙糊,寫字的紙拿去糊窗戶,這對聖賢不尊敬、不恭敬。『裹物』是包東西,以前雜貨店用報紙包東西,這是很普遍,包菜、包東西。現代沒有人用字紙糊窗戶,因為現在不需要了,都是用玻璃的。現在一般的壁紙都有花紋很美麗,儘管你去挑選。現在沒有人會用字紙糊窗戶,已經沒有了,但是用字紙包東西還是很常見,這個地方我們應當要知道避免。我們自己盡量避免,別人造這個罪業,你如果勸他,他必然起反感,這就是我們看到別人跳火坑,我們也沒辦法把他拉回來,只有從我們自己本身做起。你如果要勸他,教他不要亂用字紙包東西,他會說你迷信,大家都用字紙、報紙包東西,我為什麼不能包?幾個人懂這個道理!教你惜字紙的意義。

  過去的字紙跟現在不同,諸位想想,從前的書籍字紙都是木刻版本,要不就是用手逐字抄的,那是非常不簡單。過去所寫所印的這些書文、古書,如果不是非常有價值的文章,沒有人會去抄,也沒有人會去印,誰肯花那麼多錢、那麼多精神去印那些沒用的東西?凡是所印的、所寫的都是很有價值的文章。所以過去印刷的木刻版是一個字一個字刻的,不像現在排版這麼方便,尤其現在電腦字很方便,版排好了,依那個版照相製作就好了,看你要印多少,都有辦法。古時候確確實實要得到一本書,非常不容易。因此古時候既然是書,一定都是好文章,文以載道,所以書破了要修補,實在破得不能用了,恭恭敬敬的將它焚化,不敢隨便亂丟,不能隨便丟在垃圾桶,這就是重道,重視這個道。因為文以載道,文裡面所包含的就是道理,宇宙人生的道理,這也是我們通常佛門講「一切恭敬」裡面對於法寶的恭敬,特別是佛經,更加不能隨便處理。

  經書屬於法寶之一,雖然現代印刷術發達,我們對於經書還是一樣要尊敬。所以經書我們要放好,用書櫃把它擺好、擺整齊,不能亂擺、亂丟,這樣敬才有福。我們看到很多人,雖然學佛,不知道尊敬經書,經書亂丟,有的隨便放在床頭,像小說一樣的亂丟,這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佛也跟我們說過,這都有罪過。所以有人學佛得到福報,有人學佛反而遭到災殃,什麼原因?就是這些地方沒有注意。所以敬才有福報,不敬就造罪業,造罪業每天在損福、折福,那無可奈何。所以我們明瞭,別人要怎麼做,我們不能阻止他,但是我們看到不如法,自己就不可以這樣做。所以雖然是包東西,也盡量避免不用字紙包,甚至於用報紙,在不得已的情形可以用;換句話說,我們要包東西,應當要用一般的牛皮紙或包裝紙。現在有專門賣包裝紙這一類的,家裡多預備一些,有時候要包東西可以使用,或者空白的紙,盡可能不要用寫過字的紙包東西。我們讀到這裡,就明瞭我們應當怎麼做。縱然這個道理想不通,字紙為什麼要這麼尊敬?這個道理還想不通,但是你只要照這樣做,保證有福報,保證有好處。你說等我道理想通了再做,恐怕等到想通的時候,福報都已經折損盡了,都沒有了,壽命也差不多了,想做也來不及。所以聖人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就不會錯。不管什麼道理,能夠依照聖賢的教導去做,這就是有福報之人。

  這是說這一條,張先生跟俞先生說,當你看到你的朋友或是學生,大家都用字紙糊窗、包東西的時候,你看到朋友、學生,你從來沒有勸告他們一聲,從來也沒有一次阻止,連說都沒說過,你視而不見,只是在路上看到一些字紙,撿回來焚化,你這是做表面的,做給別人看的。所以張先生跟他說,你這就是很具體的專務虛名,做表面給別人看而已,實際上,你並不是真正敬惜字紙,你的心態不一樣;換句話說,沒人看見的時候,你就不做了。這是舉出他結文昌社,頭一條就是惜字,他說惜字這一條,你就沒有做到,你那些都是做表面的,不是實在的。這是舉出第一條。第二條,張先生又舉出來:

  【社中每月放生。君隨班奔逐。因人成事。儻諸人不舉。君亦浮沉而已。其實慈悲之念。並未動於中也。】

  他們結文昌社第二項是舉辦放生活動,現在說的辦放生活動,這是說放生,這是在修善。他說,你『社中每月放生,君隨班奔逐』,「君」是指俞公,『隨班』是跟著大家奔波。『因人成事』,就是說這是別人提倡的,提倡這麼做,你就隨著別人這麼做,人家不做,你也不會主動提出來做,你心裡並沒有真正慈悲的念頭。你心裡真正想放生嗎?有憐憫這些生物,有慈悲心嗎?真正去感受體會到這些生物被宰殺痛苦的情形,而動了慈悲心去放生嗎?灶神這個開示非常重要,這也是給我們辦放生活動、參加放生活動的人,一個很重要的開示。現在參加放生活動的人也非常多,也有很多佛教團體辦放生,但是放生主要的意義是什麼?就是提倡發慈悲心,不殺害眾生,這就是五戒十善第一條不殺生,這一條善事。

  慈悲之念要怎麼才能生起?慈悲之念就是想到眾生牠快要被殺的時候,雖然牠是動物、畜生,牠也知道人要殺牠。俗話說,一隻螞蟻也愛惜生命,如果用手指要捏死一隻螞蟻,牠也會一直跑,這是說很微小的動物也愛惜自己的生命,何況其他的?人愛惜自己的生命,不希望被別人殺害,一切動物也是一樣,與人無異,牠也愛惜自己的生命。雖然牠是動物,你要殺牠,牠也會驚恐,也會痛苦,被人殺死,牠也會怨恨,跟人一樣。所以有人說牛要被殺了,牠會流眼淚,但是牠不會跑,所以牛要被殺知道,死不知道逃,牠知道快被人殺死了;豬知道逃不知道死,但是都知道,被殺的時候慘叫,殺雞、殺鴨,一切動物都很痛苦。

  過去我聽一位同修說,有位同修跟大家去放生,他也沒什麼感覺。有一天他的手被東西割了一個洞,小傷口,非常痛,他忽然想到動物被殺的時候,我的手割了一個小洞就非常痛了,那動物被殺時不知道要痛成什麼樣子?他忽然善根發現,所以從那天開始吃素戒殺放生,這是他的善根,這是發了慈悲之念。確確實實憐憫慈悲,希望這些動物不要被殺害,像有人要殺我們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很害怕?動物要送到屠宰場,就好像人被判死刑,要上刑場一樣,被處死,那種心情,那種感受。我們反過來想想自己遭遇那種情形,我們有什麼感受?當然很恐怖,很希望有人來救自己,動物也是一樣。如果你想到這裡,慈悲之念油然而生,戒殺放生的念頭才生得起來;如果你沒有這樣觀想,確實慈悲心生不起來,大家放生就跟著去。雖然生不起來,要參加放生活動也是好事,也不能說絕對沒有好處,雖然他現在還沒覺悟,但是總有一天他會覺悟。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真正放生是要生起慈悲心,提倡慈悲心,我們現代人說愛心。愛心就是佛經說的慈悲心。

  對人要有愛心,對一切動物、一切生物也是一樣都要有愛心。人怕死,動物也怕死,所以我們殺生吃肉,確確實實我們過去也造了很重的罪業,沒學佛的時候,沒人知道。這個世界上不管中國人、外國人,沒有學佛的人,當然殺人這是犯法的,這有法律規定的。但是殺生吃肉,雞鴨魚肉,一般人總是認為這是應該給人吃的,不認為殺生是錯誤的,因此中外都犯很重的殺業。古大德也跟我們說,「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就是說我們要知道這個世間為什麼會有刀兵劫,刀兵劫就是戰爭。戰爭有什麼後果?迫害,死了很多人,家破人亡。戰爭怎麼來的?古大德告訴我們,你去屠宰場聽動物被宰殺的慘叫聲,你就知道原因是什麼。為什麼這個世間、這個人間有戰爭?就是殺生的業造成的。殺生到一個程度,被殺死的這些動物,牠們是受罪業,罪業受滿,牠還會投生到人間來,投生到人間來報復,冤冤相報。所以殺生確確實實是冤冤相報,吃牠八兩,還牠半斤,誰都佔不了便宜。

  佛了解這個事實真相,為我們說明,為我們開示,勸我們不可以殺生。在《十善業道經》裡面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不殺生有十種好的果報,其他八種果報很殊勝,第四跟第五,第四條是講現世的,「身常無病,壽命長遠」,這兩條不管有學佛、沒學佛的人,中國人、外國人都需要。身常無病就是身體健康,壽命也很長,這個大家都愛,這是果報。但是要修什麼因才能得這個果報?不殺生,能夠放生會更好,這是因。得到身體健康、長壽,這是果報,有因就有果,其他八種的果報更加殊勝。我們了解這個因果,當然自自然然很歡喜修這條善業。所以《文昌帝君陰騭文》,俞先生結文昌社,放生也是一個重點。但是一定要知道,放生要有慈悲心去放生,真正愛護生物的心態,不是做表面的,不是做給別人看的,這樣才有感應,這樣才是真正的善事。這是說他去放生,不是真正出自於內心的善心,因為沒有慈悲的念頭,對外還標榜自己很慈悲,這也是專務虛名具體的例子,實際上,心裡毫無仁慈心。下面張先生又再指出:

  【且君家蝦蟹之類。亦登於庖。】

  『蝦蟹』是蝦子、毛蟹,現在說蟳、大閘蟹,現在餐廳、市場、海產餐廳很多。『君家』是指俞先生家,你們辦放生,但是你家裡蝦子、毛蟹這類海產『亦登於庖』,還是出現在你家廚房,你依舊在吃這些。你們家的廚房裡,依然有蝦蟹之類,蝦子、螃蟹(現在說的蟳)。當然這是舉出一、二樣,當然包括其他生物。這也是生命!

  【彼獨非生命耶。】

  那些蝦子、毛蟹,難道就不是生物嗎?你一方面放生,換句話說,依舊還是吃眾生的血肉,一方面放生,一方面又在殺生。文昌社裡面可能不是吃長素,大概一個月只有幾天吃花素,譬如一般說初一、十五,還是佛門裡面受過菩薩戒,六齋日、十齋日,一個月吃幾天素,指這個。所以我們放生,不殺生這一條,這是要從吃素開始。所以印光祖師在《文鈔》裡面給我們開示,護國息災根本方法在於吃素念佛。吃素也是間接不殺生。市場那些人為什麼要抓這些動物、要殺害這些動物?因為有人買、有人吃。沒有人買,沒有人吃,他就不會去殺生,他就沒有生意。所以吃的人也有因果。

  一般佛教裡面在佛陀時代勸人吃素是很好,吃長素,不殺生。但是有些人,特別是初學佛的人,或者對佛法還不了解的人,要他吃素當然很困難,看到別人都吃葷,為什麼他不能吃?他不了解這些道理。但是你跟他說這些道理,一時之間他也不能那麼快接受,除非他過去世善根很深厚,他一聽就能接受,善根如果不是很深,他聽了還是會懷疑。所以佛陀教一般人,如果還不能完全吃長素,也要吃三淨肉。三淨肉就是:第一不見殺,第二不聞殺,第三不為我殺。不見殺就是沒有現場看到生物被殺害,沒有親眼看見;自己也沒有親耳聽到動物被殺害的慘叫聲;第三不為我殺,不是為我一個人而殺的,像現在市場賣那些冷凍的,那就是三淨肉,對一般還不能接受吃長素的人,先勸他吃三淨肉。一個月可以吃幾天花素,從這樣慢慢改過來,改到最後能夠完全吃長素最好。

  吃素對身體有一定的幫助,所以現在不論中國、外國,有很多不是學佛的人,甚至其他宗教徒,他們也都素食,他們素食是為了身體健康。現在醫學也實驗出來,吃素確實不會營養不良,很多吃素的人身體很健康。這足以證明,吃素不是一般人講的不吃葷就沒營養,可以做一個實際的證明。尤其現在這個時代,素食的東西很多,不會沒營養,可能營養都過剩。這是張先生跟他說放生這條,他說放生這條,你也不是實際做到放生,沒有慈悲心,而且你還有吃葷,一方面放生,一方面還在殺生,這條善事一樣沒有落實。下面又再說:

  【若口過一節。】

  殺生屬於身業,身體造的惡業,『口過』是講話,口的言語過失,這是指妄語、惡口、兩舌、綺語,換句話說,口業也都犯了,口的過失也很多。

  【君語言敏妙。談者常傾倒於君。】

  你這個人很會講話,為人能言善道,又有才學,但是你很會說風涼話,講風涼話都會傷人,但是又很敏捷。『敏』是他講話反應很快,『妙』就是很會罵人,有人被他罵了還不知道,這就是「妙」。『談者常傾倒於君』,大家跟他說話,贏不過他,這是說「傾倒於君」。講話也很會諷刺人,用的詞句都非常巧妙,大家聽了之後都會被他所折服。換句話說,他有口才,口才很好,無理的事被他說出來也能變成很有理。換句話說,強詞奪理,而且他講的大家都能折服,沒有人能跟他辯論,他有這個本事。很會說話,口才很好。

  【君彼時出口。心亦自知傷厚。】

  張先生又告訴他,你雖然說得很痛快,可是你還有一點良心,同時你口過的習慣養成了,但是自己還有一點良心,知道這麼說有傷自己的厚道,還有這種感覺。說話太刻薄,說話很刻薄都要諷刺別人,不肯輸人,現在說爭辯沒輸過,什麼事情都要辯到贏,言語都很刻薄。但是畢竟他是一個讀聖賢書的人,自己講話刻薄,也知道不對,有傷自己的厚道。這是古時候讀聖賢書的人,畢竟還是不一樣。我們現代的人都不讀聖賢書,犯了口過他也不知道,他自己不知道,當然更加不會認為自己有什麼錯的,都是別人不對,自己都對,他不會反省,這就是有沒有讀聖賢書的差別。有讀聖賢書的人,他有改過的機會,沒讀聖賢書的人就無法改過,就沒有改過的機會,他不知道要改,他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認為自己都是正確的。

  這是俞先生,這個註解裡面說,「幸有此一點良心,為今後轉禍為福之機」。灶神為什麼來指點他?當然祂是神,祂也知道人的根機,雖然他造這麼多的惡業,但是他總是還有善根、還有良心。有這個感覺,就是以後轉禍為福的機會,所以他還有這點良心。如果連這點良心都沒有,他也不會遇到灶神爺,為什麼?灶神爺來跟他講也沒用,他也不會聽,幸好他還有一點良心,佛經講的還有一點善根。換句話說,這個人還能教,教他還肯聽,還能回頭,就是要讓他多吃點苦頭,還是可以回頭的。這是在他四十七歲的時候,灶神到他家,那時候機緣成熟,把他的惡夢點醒。

  【但於朋談慣熟中。】

  在他熟悉的朋友當中。

  【隨風訕笑。不能禁止。舌鋒所及。觸怒鬼神。陰惡之註。不知凡幾。乃猶以簡厚自居。吾誰欺。欺天乎。】

  這是講妄語之過。在和朋友談論當中,言語不輸人。不輸人、不讓人就是大毛病,這是很大的過失,這是灶神為他指出來的。這集的時間到了,這段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