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18/4/5  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  檔名:WD20-032-0003

  《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一百五十頁,第五行,我們從第十二段看起:

  【十二。念佛之人。需注意教育其子女。使為好人。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果能盡人如此。則災難自消。國家亦可以長保治平矣。】

  第十,第十一、十二,這三段印光祖師的開示,都是注重教育。第十二段也講到『念佛之人』,這個是對我們修淨土法門念佛的人來講的。念佛的人也必須要『注意教育其子女』,使子女成為一個好人,『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教子女主要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父母要懂得怎麼去教導子女。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距離印光祖師那個時代也有幾十年了,大概七、八十年。八十年之前,再早,一百年之前,我們中國的社會雖然已經開始不學祖宗的傳統文化,但是還是有這些氣氛在,大家從小在家庭、在社會,還有傳統文化的這些氣氛。所以在民國初年,印祖的開示,因為當時念佛的同修、念佛的人,他們都明白祖師講的這些內容,畢竟還有傳統文化的這些氣氛在,這些氛圍在。我們現代講這個,現在做父母的人沒有學習過我們祖宗的傳統文化,我們的父母、祖父母也沒學過,大概有三、四代已經沒有學習了,所以對傳統文化也很陌生。現在接觸到佛法,接觸到淨土法門,來修念佛法門,要怎麼教育子女也不知道,也不懂,這個是我們現前這個時代,做父母的人一個困難的地方。

  現在念佛人要教育子女,做父母的人必須自己先學習,自己學好了,才能教子女,一面學一面教,教學相長。如果能夠遇到好的老師來幫助,那就更好。所以,現在很多念佛的同修,聽了我們淨老和尚的開示,知道教育非常重要,大家都很懇切的希望把自己的子女教好。但是做父母的人自己沒有學過,自己也做不好,沒辦法教子女。子女看到父母做得不好,他也會學不好的;父母沒有做到,要求子女,他也不能接受,現在有這個困難。所以很多同修遇到我,都是講這些問題。我們遇到這個問題,實在講也沒辦法,因為大環境就這樣。現在唯一只有求三寶佛力加持,讓我們自己先消業障,自己業障消了,福慧增長,自己能做到傳統文化儒釋道的教育,自然就能把子女教好。如果父母自己不先學,先去要求子女,也很難教化。這一點是我們現代做父母的人要特別留意的,特別留意這一點。

  所以現在做父母自己要先學。怎麼學?現在多聽光盤,多聽這些傳統文化的老師講得比較好的。我們如果自己本身業障很重,聽不懂;業障比較輕的,聽得懂,做不到,就要求三寶加持,消業障。業障消了,智慧就增長,原來聽不懂,現在忽然聽懂了,明白了;原來聽明白了,做不到,現在能做到了,要求佛力加持。所以有句話常講,「有佛法就有辦法」,就是求佛力加持。特別我們現在這個末法時期,不求佛力加持,這個障礙很難排除。所以,要教育子女必須先教育自己,做父母的人自己先學,才能把子女教好。

  『果能盡人如此』,「果」就是果然,果然能夠所有的人都是這樣,都知道去教育自己的子女,使自己的子女成為好人,「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這個世界『災難自消』,就沒有災難了。『國家亦可以長保治平矣』,國家也可以長期的保持治安,能夠得到安定,這個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護國息災。所以護國息災除了念佛之外,教育子女也是一樣很重要,非常重要的。因為人教好了就不造惡業,不造惡業就沒有災難,災難是我們眾生造作惡業所感召來的。我們再看下面一段:

  【十三。念佛法門。根本妙諦。在淨土三經。而華嚴經中。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

  這一段是講念佛法門,我們現在修的就是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根本妙諦』,這個「妙」是微妙,「諦」是真實的意思,真實微妙的義理都『在淨土三經』。「淨土三經」第一部就是《無量壽經》,第二部《彌陀經》,第三部就是《觀無量壽佛經》,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淨土的三部根本經典,稱為淨土三經,微妙的道理、方法都在三經裡面。《無量壽經》講極樂世界的由來,它的歷史,給我們介紹法藏比丘因地怎麼修行,怎麼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接引十方念佛眾生往生西方,發四十八願,這個是淨土法門講西方淨土最原始的一部經典。《彌陀經》講信願行,勸信、勸願、勸行,信願行三資糧。《彌陀經》講的內容跟《無量壽經》是一樣的,古大德稱為同部,同一部的,一個講得簡單,一個講得詳細,《彌陀經》跟《無量壽經》是同一部的。《觀經》是講淨土的理論方法,「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為什麼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它根據什麼成立的,把這個理論方法給我們說明。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一切法從心想生,都是心想生出來的,它的原理,根本的原理原則就是從心想生。三世一切諸佛入於眾生心想中,這個我們放小蒙山,《華嚴經》有一首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都是我們的自心造出來的,從心想所產生的,離開我們的心想什麼都沒有。所以《觀經》講極樂世界成立的原理原則,還有修學這些方法,講了十六觀。我們現在的念佛方法叫持名念佛,在四種念佛當中是第四種持名念佛。第一種實相念佛,第二種觀想念佛,第三種觀像念佛,第四種持名念佛,《觀經》這四種念佛都有,持名念佛在第十六觀。下品下生,造作五逆十惡,臨終地獄相現前,遇到善知識勸他趕快念佛求生淨土,就教這個人念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十六觀最殊勝的念佛方法,就是第十六觀持名念佛。所以,我們現在用的方法叫持名念佛。

  『而華嚴經中,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這個是舉出《華嚴經》,《華嚴經》在我們中國佛教,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大家公認的,一乘圓教的經典。在中國佛教公認的一乘圓教經典有兩部,第一部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部就是《妙法蓮華經》,這兩部經典就是一乘圓教的經典,就是教人一生成佛的經典。所以《華嚴》稱為經中之王,一切經典都是《華嚴》的眷屬。但是《華嚴經》,「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也就是告訴我們,華嚴的歸宿在西方極樂世界才得到圓滿。所以,古大德講《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講西方淨土的經典,那是一乘中的一乘,了義中的了義。《華嚴》、《法華》也都是一個引導,最終要回歸到西方淨土,才得到究竟圓滿。所以,我們有緣遇到了,真的是要慶幸!

  所以,這個實在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這個話講得一點也不過分,的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要上成佛道、要下化眾生,成始成終,從開始到最後,沒有西方淨土這個法門不圓滿。所以這個法門稱為總持法門,一點也不為過。「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度等覺菩薩,下度地獄眾生,沒有一個不能得度的,只有這個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所以在九法界大家共同的歸宿,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十方諸佛共同稱讚,千經萬論處處指歸,都歸到淨土,這是淨土法門特別殊勝之處,我們也必須要認識清楚,對這個法門才能增長信心。我們再看第十四段:

  【十四。茹素。即可培養其慈悲心。而免殺機。】

  這一段講到吃素,吃素也是不殺生的一個具體的做法。吃素可以培養我們的慈悲心,避免『殺機』,我們想吃肉,吃肉就要殺生,雖然不是我們自己直接殺的,但是也要透過間接殺生,我們才有肉吃,要吃肉就免不了要殺生。因此,吃素是不殺生具體的一個做法,也是培養我們慈悲心一個具體的做法。所以,我們學佛的人很多人都發心吃素,這個是非常好。如果不能吃長素,先從吃花素開始。譬如說,初一、十五,或者吃早上的,或者有人持六齋,持《地藏經》的十齋,或者是觀音齋,也可以用漸進式的。縱然不能完全『茹素』,也要吃三淨肉,避免直接殺生,要先從這裡做起,這樣我們的慈悲心才能慢慢的增長。我們再看第十五段:

  【十五。修淨土者。既生西方。即了生死。亦是即身成佛。】

  這一段祖師的開示,也是對我們修淨土法門的人來講。我們修淨土法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了生死,就一生成佛,不要等第二生,一生就成佛。生到西方就一生成佛,這跟密宗講的『即身成佛』也是一樣的,「即身成佛」是密宗裡面講的。密宗,我們修學達到三密相應,得到佛力加持,得到佛菩薩身口意三業的加持,把我們凡夫的身口意三業,變成佛菩薩的身口意三業,那就成佛了,即身成佛了。「即身成佛」,印祖在開示裡面也講,就是斷見思惑,了生死,出三界六道輪迴。但是這個在天台宗講是相似即佛,還不是分證佛,不是究竟佛,相似即佛。所以成佛也有很多層次,依天台宗六即佛來對照,我們就很清楚。但是修淨土法門,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確是一生成佛,跟密宗講的即身成佛沒有兩樣。我們再看第十六段:

  【十六。人人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自能國家得護。而災禍不起矣。】

  這一段又提起『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可見得印光祖師在世常常勸這些在家居士,修行要從人道修起。所以印光祖師的開示不談玄說妙,他講得很平實,從做人開始,先學做人,把人做好,人做好了,才有成佛的基礎;人都做不好,那怎麼能成佛?所以印祖的開示重視人天基礎。每個人都「存好心」,這個好心也就是善心,不為自己,為別人想,這個就是存好心。但是我們現在人覺得,我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好像也沒覺得有什麼好報,於是就很多疑問,有懷疑,生不起信心。因此印祖勸我們要讀《感應篇》,特別《感應篇》也簡要詳明,老少咸宜。

  《感應篇》講的好心,我們看到《感應篇》一開頭,第一句話「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禍福沒有門路,自己找來的。後面又給我們講,「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就是起心動念存一個好心,好事還沒有做,吉神就跟著我們;動一個壞的念頭,壞事還沒做,凶神就跟著我們了。《感應篇彙編》舉出一個公案,有個名字叫元自實的,元是元朝的元,一元、二元的元,自己的自,實在的實,元自實。有一天他要去報仇,要去找一個姓繆的報仇,這個姓繆的大概對不起他,帶個刀子一大早要去殺這個姓繆的。經過一個軒轅廟,軒轅廟就是供黃帝的,供黃帝的一個廟。那個廟祝(管理廟的人)一大早起來誦經,看到廟門口一個人走過去,後面跟著好幾百個凶神惡煞,從他廟門口走過去。凶神惡煞好幾百,很多!跟著這個人走過去。沒有多久看到這個人又走回來了,這次回來看到他後面跟著好幾百個護法善神,跟著他從廟門經過。這個廟祝,管理廟的這個人看到就很奇怪,就把元自實找來,請問他剛才去哪裡,去做什麼事情。這個元自實先生就跟廟祝講,他說我剛才要去報仇的,那個姓繆的對不起我,我非常恨他,剛才帶著刀準備去把他殺了。但是走到他家門口,突然想到,這個姓繆的他家裡還有個八十幾歲的老母親,還有他的妻子,兒女還小。他說對不起我的人只有這個姓繆的,但是他母親、他的妻子兒女是無辜的,如果我把他給殺了,他的老母親誰來奉養,他的妻子兒女誰來照顧,我殺了他一個人不是等於殺了他們一家人嗎?他想到這裡,替他們家人想,他那個怨恨心放下了,慈悲心生起來了,不報仇了,算了,回去了,善心生起來了。

  這個廟祝聽他這麼一說,他說我明白了。他說我跟你講,剛才你怒氣沖沖要去報復這個姓繆的,你知道嗎?你當時瞋恨心到了極處,你那個惡心很強烈,你後面好幾百個凶神惡煞跟著你。你到他家,你又替他家人想,善心生起來了,放下報仇的念頭,你回來後面跟了好幾百個護法善神、吉神在保護你。元自實先生聽到廟祝這麼講,全身冒冷汗,他起這個念頭,壞事沒有做,凶神就跟一大堆;起一個善的念頭,馬上吉神就跟了很多。這個廟祝跟他講,你以後好好努力斷惡修善,將來你的前途無量。元自實先生接受廟祝給他的勸告,真的努力斷惡修善,後來做官也做得很大。《感應篇彙編》引用這個公案,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例子,你起一個好心,好事還沒做,吉神就跟著;起一個惡念,壞事還沒做,凶神就跟著了。

  另外我們在《了凡四訓》也看到,衛仲達,還沒有四十歲,有一天暴死,就昏死過去,他的神識被帶到陰間閻王那邊。閻王就請陰間的鬼吏用那個秤,天平秤善惡二邊,惡的這邊盈庭,好像很高,到屋頂上去了;善的這邊好像一根筷子,一點點,一卷。閻羅王就叫陰官秤秤看,這個人在世他是善比較重還是惡比較重。結果那個惡錄盈庭,好像堆積如山的惡,反而比較輕;善只有一卷,小小的,像筷子一樣,那個反而比較重。衛仲達看到這個情況就很奇怪,他就跟閻王講,他說我年紀都還沒有超過四十歲,我有幹那麼多的壞事嗎?那個壞事怎麼那麼多。閻王就跟他講,不用等你去做那個壞事,你起一個不好的念頭,惡念,陰間就記錄了。這個時候他才恍然大悟,我原來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些惡念起來,陰間都有記錄,壞事還沒有做,起心動念就已經記錄了,才那麼多。

  後來他又問,那一卷?就那麼一點點,怎麼反而那個比較重,應該這邊堆積如山的惡業比較重,怎麼一秤這個一點點的善事反而比較重,到底裡面是寫什麼內容?閻王就跟他講,他說有一年朝廷要修三山石橋,那一卷就是你的奏摺,你寫奏摺建議皇帝不要造三山石橋,那個沒有急切的需要,勞民傷財。你是為了全民著想,你的心是為了全國人民,雖然只有那一樁事情,但是這樁事情是為了全民的,所以你這個善雖然只有一卷,比那個惡的要重。衛仲達就講,他說我雖然建議,皇帝也沒採納,他還是照樣去蓋。閻王就跟他講,如果當時皇帝採納,那你的功德就更大;雖然沒有採納,但是你這一念存心不是為你自己,你是為萬民,所以你這個善業就超過那些惡業,可以放你回去還陽了。衛仲達醒過來,知道這個起心動念,惡業沒造就記錄了;如果存好心,不為自己,為社會大眾,這個福報也很大。

  所以存好心,我們多讀《感應篇》,才知道怎麼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很具體。話也要說好話,不要說那個沒有意義的,更不能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那個都造口業。所以多說好話,要說就說好話。如果有惡口習氣的,常常講錯話,那就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多念佛,我們口業,口的惡業如果造得比較重,習氣一直改不過來,多念佛;身業習氣比較重,多拜佛;意業習氣比較重,多想佛。這樣我們三業就會受到佛的氣分薰染,慢慢我們就改變了。接受佛的氣分,來薰染我們凡夫的業識心,然後慢慢的、漸漸的我們就跟佛一樣。這個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的,「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多念佛就是薰染佛的氣分,就能轉變我們的三業。所以人人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自能國家得護,而災禍不起矣』,災禍就不會起來,沒有災難了。災難都是人製造出來的,人不善的心行製造出來的。

  【十七。古書有云。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蓋已亂之治難平。未亂之治易安。】

  古書有講,聖人他的重點在『治未病』,不是說已病不去治,主要重點是還沒有病就預防他不要生病最好,就是災難還沒有發生,預防它不要發生。『不治已亂,治未亂』,還沒有亂,先預防不要給它亂。因為已經亂了,你要去治就很困難,很難達到太平。所以,還沒有亂,治比較容易。我們身體也是一樣,生了病,要治就比較困難,所以預防不要生病。這個病有句話講,病來如山倒,我們人一生病,好像山倒了,一下子得病了;病去如抽絲,這個病要去除,好像抽那個絲,一根一根慢慢抽,慢慢去除,那就比較難。所以,中醫它最高的目標就是「治未病」,就是怎麼樣預防不要生病,這個最好。好像有災難,你預防,先去息災,不要讓災難發生,那最好。發生以後去救災,就是處理善後,當然那是不得已的。好像我們生病了,你不去治又不行,最好是預防不要生病,這是最好。還沒有亂,預防它不要亂,最好。這是聖人他的眼光深遠。

  【十八。念佛力善。戒殺吃素。深明三世因果之理。欲免苦果。需去苦因。】

  第十八段,我們念佛人努力修善,從『戒殺吃素』做起,進一步要『深明三世因果之理』,深入明瞭三世因果報應的道理事實,這個就是強調因果教育。要明瞭三世因果,建議大家看《安士全書》,這個講三世因果,讓我們看了觸目驚心,都有正史記載的,不是野史,二十五史都可以找到依據的。文昌帝君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裡面發明因果報應,引用佛經來解釋,我們看了豁然省悟,真的才明瞭三世因果,明若觀火,好像我們看到火在燒一樣,那麼清楚明白。所以,印光祖師對這個書特別的讚歎。『欲免苦果,需去苦因』。我們不想得到苦的果報,要去掉苦因,不要造苦的因,就沒有苦果,要斷惡修善。《安士全書》、《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都是教我們斷惡修善,深明三世因果之理的重要典籍,我們一定要發心來學習。

  我們這次法會到此就圓滿了,我們今年比去年有進步,今年大家都能堅持到最後一刻。今年有比去年提升,去年十二月,到了祭祖完,下午大概就走掉四分之一,今年大家能夠在這裡陪悟道堅持到最後一分鐘,非常難得。也有很多同修這次也是沒有票,不能進來,在候補。有這個心要來到這裡參加祭祖法會,雖然沒有進來,我們根據《感應篇》這個存心,「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大家要來參加祭祖繫念法會,這個心是善心、是好心,這個是最善的心,雖然沒有參加,功德也是圓滿,也是必得佛力加持,祖宗庇佑。

  當然,有的人來了不能進來參加,總是感覺有些不圓滿。所以,我們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王會長今天跟我講,他說這次我們租的場館就只租到這三個館,我們下次十二月會增加兩個館,可以坐到一萬二千人。所以,我們十二月的冬至祭祖法會,就可以接受更多同修來共襄盛舉。我們這次沒有來參加的,希望下次他有機會來參加。參加,我也跟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建議,就是說,他能夠參加四天圓滿的,就像今天參加到這個時候的,列為第一優先錄取;不能參加到圓滿的,就先排在後面等著,這樣會比較公平。這是我們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辦的經驗,有人來報名,他先來報名,他只參加一天;然後有很多人他進不來,他能夠參加三天的,他沒票,進不來。有人參加一天的,他第二天、第三天不來,很多位置空在那裡,那些不能進來的人心就不平。後來我們就調整,你能夠參加到三天的優先,你能夠參加二天的排在第二個,參加一天的排在第三個,這樣比較公平。

  所以,我也建議我們香港佛協採用這個辦法,如果能堅持到最後一分鐘的,優先錄取。但是,我們報名說報四天的,不能當中就自己跑掉,那個就打妄語,就不行,報了四天就是四天。你真的有困難,我只能三天,或者是我只能二天,或者只能一天,這個我們都要真誠心來報名,這樣才是恭敬。如果報了,報四天他沒有辦法參加,半途就跑掉了,對法會就不恭敬。所以這個恭敬心從什麼地方修?就在這個地方修,大家能堅持到最後,就表示大家對這次我們祭祖繫念法會表達最圓滿的恭敬心。大家參與這個法會,包括我們網路前參與法會的同修,都必得佛力加持,祖宗庇佑,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心安康,六時吉祥,事業順利,闔家平安。我們今天到此就大圓滿,大家回去,祝大家一切平安吉祥,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