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禮舉要講記分享學習 悟道法師主講 (第九十八集) 2020/8/15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49-0098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未、「旅行」第三。
【三、歸來必謁親友,或略送土物。】
我們出門在外時間很長了,出去旅行或者出差,「辦完了事歸來,或者事沒辦完,臨時回來看」,時間已經「隔了一年多」,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歸來必謁親友』,回來必須要去看看親戚、朋友。「回來何必看親友?」回來為什麼要去看親戚朋友?「這話並沒有說全,也沒法說全,是分情形講。你要在外頭待得久,回來不但是拜親友,還得上墳,前面有祭祖、辭親嘛!回來就算了嗎?你看歷史,一個民族重視五倫主義,一定不會亡。上至父母,這是血統關係,與不認識的人結為朋友,最低限度這是人倫,《論語》有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都是朋友。這五倫能聯絡、團結就了不起了。」雪廬老人給我們說明回來為什麼要拜親友,還得要上墳。因為前面要出遠門要有祭祖,還有辭親,出去,祭祖、辭親,那回來不能就算了,所以回來也必須再去看看親友。這個就是重視五倫的社會,一個民族如果重視五倫就不會亡族。跟父母是血統關係,與不認識的人結交為朋友,朋友是五倫之一,這也舉出《論語》講的,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個五倫能夠聯絡、能夠團結就很了不起,這是給我們說明為什麼回來要拜見親友。
「吾看京戲,吾也看現在的小說,不光看以前中國的小說,現在中央日報副刊上的《九扣連環》吾就看。那個文章,吾看那一篇,吾幾幾乎乎站起來,給他三鞠躬,何必這樣子呢?為什麼?這個人的文學太好了。有一些人他不懂得,以為文學有什麼好處,他不知道好壞,無法分辨。《九扣連環》,簡要詳明,人情世故都透闢,這是一。二、連說話、動作一切一切修養都非常到家。這還不算!說出那個話,行出那個事來,那真真是賢人,文章也好,事情也做得好。要真的有這麼一個人出來在學校當訓導主任,那學生福氣大了,怎麼呢?經師現在沒有,從前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教經書的人很容易得,人師難得,光會講沒用處,你得自己身體表現叫人看。」做給人家看,這個叫人師。經師只會講,他沒有去做。「再說,有些教授與同學打方城,打麻將,這是太不成話了,這怎麼教學生?」這一段雪廬老人舉出中央日報的副刊,刊了《九扣連環》,他非常讚歎這篇《九扣連環》,這個文學寫得太好,這個裡面做人處事、待人接物、人情世故都非常透徹、精闢,連說話、動作,這一切一切做得都非常到位,修養非常到位。所以雪廬老人讚歎事情做出來、說出那些話,真的是賢人。文章也好,事情也做得好。如果有這樣的一個人出來在學校當訓導主任,這個學校的學生就福氣太大了。從前講經的經師很容易得到,人師難求;現在連經師也沒有了,人師就更不用談了。
「現在咱看文章,古文有些文章有做得很好的,要不以人廢言。」古時候的人有的文章做得很好,不以人廢言,不要以這個人好不好來廢棄他的文章。「可是得另當別論」,但是雪廬老人講,這個要另當別論。「曹操做的文章吾不看,秦檜、曹操這些壞東西吾不看。曹操、秦檜早就死了,現在還有比曹操、秦檜他們還壞的人,文章做得也不好,做得就算是再好,像曹操的文章很不錯,他的兒子也很好,天下之才一石,他的兒子占了八斗」,這個很有才華了,這說明曹操父子很有才華,這個才華超過天下一半的人。「咱們連一粒也夠不上」,咱們,雪廬老人講,我們不要說一斗了,一粒也夠不上。「這麼好的文章,吾就是不看。」雪廬老人說這麼好的文章他不看,因為他們很壞。「文天祥做的文章比這些人不行,唐宋八大家裡頭也沒有文天祥。可是他那文章,念之另有味道。」他那個文章念起來另外有一番味道,雖然比不上這些大文學家,但是他有他的味道。「吾今天看的《九扣連環》這小說,怎麼比得上唐宋八大家?吾看有些地方超過唐宋八大家,它是事相超過。」雪廬老人在這裡再舉出中央日報副刊登的《九扣連環》這個小說,這怎麼能跟唐宋八大家那些文章相比呢?但是雪廬老人他說,他看《九扣連環》有些地方超過唐宋八大家,它是事相上超過,不是說它的文學超過,事相超過唐宋八大家。「這個小說有什麼好處?能以正人心、正社會。你真看了這本小說,絕不在社會上攪亂大家。」這個說出《九扣連環》這本小說有什麼好處,它能夠正人心,導正社會的人心、導正社會的風氣,真正看了這本小說,那絕對不會在社會上攪亂大家。
「回來必謁親友,可是不講父母,這話怎麼講?你大家想想!父母要緊,還是朋友要緊,比如這邊父母,這邊是朋友,都是五倫,我都恭敬,他倆人要是起了衝突,我是袒護父母呢?還是袒護朋友?吾找根本,吾先恭敬父母,這還用說嗎?拋了根,那不是人是畜生不如!」拋棄了這個根,那就不是人了,比畜生還不如了。「國家對學校學生有這種講法,同學怎麼會學壞路了?」雪廬老人講,學校如果教學生,教他們要先恭敬父母、孝順父母,這是根本,然後再友愛朋友,先找根本。如果沒有這個根本,那就不是人,比畜生不如。如果學校對學生這種講法、這種教法,那這些同學他怎麼會學壞呢?現在學生學壞,就是沒有教這個根,都不從孝順父母教起。連父母都不孝了,那他怎麼會好,肯定是學壞了。如果從教孝順父母、恭敬父母開始,一切的善從這裡發展出來。
『或略送土物』,這個是「剛從遠地歸來」,時間也過了一段時間了,「或可送土物給親友。」意思意思,送一點當地的土物。「有云:千里送鵝毛,鵝毛這半塊錢也不值,可是你沒鵝,人家遠處有鵝,在乎人情,在乎心意,你得表現表現。」回來必須看看親友,或者大概送一點土物。有一句話講,千里送鵝毛。鵝毛不值錢,可是你這邊沒有鵝,人家遠地方那邊有鵝,所以他這個鵝毛雖然不值錢,但他是從遠地帶來的,那這個是在乎人情,在乎一個心意。我們比如說出國去哪裡玩,在當地買一些當地的土產,或者什麼紀念品回來送送親友,這是表達我們的一個心意。雖然那不是很值錢,但是禮輕情意重。
前面三條,我們就必定要學習。
「這三條算是說完了。」
好,我們第三就學習學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