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第四冊—時時以大局為重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八七集)  2024/6/15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0-0287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第四冊,第伍單元「敬慎」,二、「治亂」。

  【二八七、夫聖明不世及,後嗣不必賢,此天理之常也。故善為天下者,任勢而不任人。任勢者,諸侯是也。任人者,郡縣是也。郡縣之治,小察理而大勢危。諸侯牧民,近多違而遠慮固。聖王惟終始之弊,權輕重之理,苞彼小違,以據大安,然後足以藩固內外,維鎭九服。】

  這一條出自於卷三十,《晉書下.傳》。

  『牧民』是治理人民,管理人民的事。『苞彼小違』是包容那些小的過失。苞,這個草字頭的苞是包容的意思。『藩固』:這裡上面這個字念「凡」,是保衛鞏固的意思。『維鎭九服』是維繫安定全國各地。「九服」是古代王畿以外的地域,每五百里劃為一區,按距離的遠近分為九等,有侯服、甸服、男服、采服、衛服、蠻服、夷服、鎮服及藩服,稱為「九服」。這個在《周禮.夏官.職方氏》記載。

  這一條講「治亂」。「聖德英明不會世代相傳,繼承大統的國君不一定都是賢明的人,這是自然的規律。所以善於治理天下的君主,都是仰仗牢固的立國根基而不是倚靠個人的聰明才智。所謂確立牢固的立國根基便是指建立諸侯國,所謂憑藉個人的聰明才智便是指設立郡縣。以郡縣制來治國,可以明察處理好小事而國家的大勢則不穩固;以分封諸侯來管理民眾,眼前看來會有很多違背中央朝廷的情況出現,但從長遠考慮會使中央朝廷更加穩固。聖明的君主思考事情整體的利弊,衡量是非輕重的道理,他會包容諸侯國一些違背朝廷的小事情,而求得全局的安定,然後就足以鞏固國家內外,使遠近各個地區都擁護中央了。」

  這一條講,古代君主設立諸侯國,諸侯國如果有什麼小的這些缺點過失都能包容,顧及大局就可以了,這個就是為大局做為一個前題,這個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就是治理一個國家、一個團體、一個企業是同樣的道理,我們都是要從大局方面來考量,小的地方,有一些過失要去包容。要從大局來考量。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