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學院座談會—在生活中落實佛法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23/1/17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1-141-0002
尊敬的佛陀教育網路學院,諸位老師、諸位同學,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今天晚上繼續來回答,第十八題我再簡單回答一下。十八是,請問信願持名的前提是什麼?
信願持名的前提就是《無量壽經》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彌陀經》修學的宗旨就是信願行三資糧,能不能往生是在信願之有無。蕅益祖師在《彌陀要解》給我們講得很清楚,真信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念佛,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信就是不懷疑,信有西方極樂世界,信有阿彌陀佛接引十方眾生往生淨土,信我有因緣遇到,我就有往生之分,就不懷疑說我業障這麼重,我怎麼往生?這就懷疑了。佛在《觀經》講,五逆十惡臨終能夠回頭懺悔,真信發願,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我們有業障,大家都有,但是還沒有那麼重,那麼重都能往生,就是人人都有分,關鍵在自己有沒有信心。要信自、信他,信他就是信阿彌陀佛,信自就是信自己,你遇到你就有分。「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你要肯定自己。所以第一個要信自,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講六信,第一個是信自,信自己的心就是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給我們開示得很明白,第一要相信。
信了之後要發願,願就是說這個娑婆世界我們不留戀,放下了,這世界太苦了,不留戀這個世界。兒孫自有兒孫福,總之他來到這個世間,他有他的福報,也不用罣礙。只要我們還在,盡到教化的責任,這樣就好,其他一切隨緣。所以信願行,信願是往生的關鍵,行就是念佛。念佛你要怎麼念,隨個人的習慣,哪一種念法你比較得力就採用哪一種,這個就沒有一定。念佛的原則就是念得清楚、聽得清楚,這是念佛的原則,這是行。其他相關,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大經科註》講得很多,要詳細去聽,聽《大經科註》,這是最詳細的。我們在這裡簡單的這樣的一個答覆。
接下來第十九條:《無量壽經節要》第三十六,「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與第五十「勿隨嗜欲,不犯諸惡」,請問院長這之間的區別、重點,及生活中如何落實?
這兩條有相通之處。「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因為隨心所欲,欲就是嗜欲,各人有各人的嗜好,有人喜歡喝酒,有人喜歡賭博,都算是一個嗜欲。嗜欲範圍就很多了,每個人他的興趣不一樣,他的嗜好不一樣,所以統統包括在裡面。我們要去節制,就是說我們有某一方面的嗜欲,但是不要過分、不要超過了,不超過就好,就是要去節制。經戒就是勸我們要節制的,比如說喝酒,你就不要喝太多,喝太多傷身體就不好,你喝一點點可能對身體還有幫助,所以要節制。
這個當中的區別,「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這兩句是總說,就是說不要放縱自己的欲望,要依照經戒,我們來有所規範。因為欲望、嗜欲、嗜好各人不同,自己要去檢點、觀察自己,我哪一方面的嗜好比較重。比如說你喜歡抽煙,一天抽兩包,那也是嗜欲,你就不要抽那麼多了,勿隨嗜欲,你要減少,甚至如果能夠戒掉當然是最好。還有貪睡、貪吃,財色名食睡這些統統是欲望,欲望是很多方面的。我們自己去檢查,自己哪一方面的欲望比較重,我們就在這個地方,針對這個地方來做一個節制,這就是修行。所以不同的重點就是在,「勿得隨心所欲」它是一個總說,「勿隨嗜欲」是別說,個別的,因為各人的嗜欲不一樣。欲望是總的,大家都有欲望;欲望當中哪一方面的欲望比較重,差別在這,一個總、一個別。所以在生活當中落實就是說,根據我們自己的嗜好偏重在哪一方面,針對這一方面我們做個調整跟修正。好,這一條簡單回答到這裡。
我們再回答二十:學生在基礎一年級學習《太上感應篇》和《十善業道經》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總是半途而廢,往往愈是重要的經典,或者聽後對自己幫助利益愈大的經典,愈加不能堅持看下去。學生一度懷疑是因為這些重要的經典魔障太強,或者是因為自己的福報和因緣不足,或者是學生自己有心理預設,認為一遍學習過後沒有契入境界,只是增加學佛的挫敗感,不如不聽。請法師慈悲開示正確的聽經心態。
這個總的來說是業障。我們大家有讀過《了凡四訓》,就應該都有印象。就是《了凡四訓》,我建議可以去看看「改過之法」。《了凡四訓》第一篇是「立命之學」,第二篇是「改過之法」,第三篇是「積善之方」,第四篇「謙德之效」。「改過之法」這一篇就講到業障深重的現象有好幾種,類型不同,其中有一種就是「或聞正論而不樂」。正確的言論就是經典,就是說我們聽到這些經典生不起歡喜心,或聞正論而心不樂,心不快樂,就是生不起歡喜心,這是業障深重的一個現象。業障深重現象,我們就是要懺除業障。怎麼懺除?我們要勉為其難,就是說讀經讀得沒味道,讀得不生歡喜心,甚至讀得生煩惱,我們還是要堅持下去,你只要能夠堅持就會慢慢進入佳境。好像咬甘蔗,你咬第一層皮很難吃,很苦澀,又硬,你愈咬,咬進去,咬到裡面的汁就嘗到甜頭,就有法喜了,所以這是一個過程。
如果自己一個人提不起這個勁,大家共修。所以我們這邊華藏每天早上九點上班,我都帶我們的職工、義工讀一遍《太上感應篇》,然後講講話。因為每個人大概都跟你的情況差不多,叫他自己個人去念,不會去念的。所以為什麼大家要共修?共修叫做依眾靠眾。一個人提不起來,業障,大家在一起互相依靠,所以才要提倡共修。古代叢林提倡共修就是依眾靠眾,一個人容易懈怠。所以我建議可以參加我們晨讀,你來讀《太上感應篇》,看大家別人在讀,自己也會跟著讀了;叫自己一個人自動去讀,如果有業障就提不起來,所以也需要依眾靠眾。或者你們自己組個群組,自己來讀。我現在這樣帶大家讀了有一、二年,我們是上班時間才讀,放假的時候他們各人都不在,沒有來工作,就要自己讀。所以這個提供你們參考。我們佛學院自己也可以去安排個時間,請老師帶大家一起來讀誦,因為一遍才十五分鐘,時間不會太長,應該不會耽誤大家的一些工作。這個提供你們參考。好,這題回答到這裡。
下面第二十一:尊敬的學院院長您好!傳統文化書籍,特別是佛學經典或佛學講義,很想請一些存到家裡,但是如果學不過來,也不知後輩們以後學習否?這種想法和存放方式合理嗎?有必要嗎?屬不屬於貪心?感恩您的慈悲。
這個完全看因緣。你有存在這些傳統文化的經典,自己的家屬他就有機會去接觸到,只是說可能不曉得是什麼時候。時節因緣成熟的時候他就會去接觸;時節因緣還沒有到,他可能就不會去接觸。但是保留,就是說他就有接觸的一個機會跟因緣;如果沒有的話,可能就沒有機會接觸到了。
我現在舉出過去廣東揭陽謝總,他辦道德講堂辦得很成功。他是從來不看這些的,從來沒接觸過,但是不曉得誰送了一片「和諧拯救危機」光碟放在他家裡,他也沒有去放來看,就放在他家客廳。他說大概放了三年,到了第三年,他人生走到低谷,很無聊,坐在客廳也不曉得該做什麼,怎麼辦?他看到那個光碟,上面厚厚的灰塵,他就把它拿來放看看,結果放進去看,有個老和尚跟陳大惠老師在對話,他聽聽,這位老和尚講得滿有道理的,後來他就一直深入了。就是那一片光碟的因緣,啟發他後來辦道德講堂辦得那麼成功,幫助了多少人!從這樣的一個例子來講,當然我們家裡存放的這些典籍,後代的子孫不一定他會讀,但我們是提供機會給他了,因緣到了,他或許遇到人生的困境,他想看看,或許那個時候對他就有幫助。如果你不保留,可能他接觸的機會就沒有了。所以我是建議,除非你沒有地方放,那只好跟人家結緣;如果不佔你的地方,先存放起來,等待因緣。所以這個也不算是什麼貪心,就是說留給有緣的人,他能夠去接觸、能夠學習。我們流通法寶、保存法寶,主要目的是在這裡。好,這一條簡單回答到這裡。
下面二十二:請問院長對我們新入學的學生,學習上有何期勉?
這個期勉還是依我們老和尚講的,從三個根下手,另外我建議加上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先做人處世這些道理,還有成德法師過去講的《弟子規》,這些多聽,如果能夠聽在馬來西亞漢學院講的《群書治要》那就更好。我是現在每一天都在聽,這個非常好,對我們的家庭、事業、學業、道業都非常有幫助。天天學習,不要間斷。學習,孔老夫子在《論語》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人從生下來到老死,都是要學習,所以先從扎根這個地方來學起,這樣我們學習才有個基礎,才能往上提升,這是不能夠疏忽的,先學做人做事。
我們接下來回答第二十三題:尊敬的悟道法師您好!阿彌陀佛!學生今年二十九歲了,仍未談戀愛。年齡愈來愈大,學生也有結婚生子的願望。我想向觀世音菩薩求姻緣,懇請法師為我開示如何寫「求夫疏」?有哪些注意事項?以及該怎麼做?感恩!
「求夫疏」我也沒有幫人家寫過。妳有這個意願,妳可以自己先寫出來,妳自己心裡的想法向菩薩講,這個會有感應,菩薩會幫妳找一個適合的對象滿妳的願。找對象總是要找志同道合的,比如有學佛的、學傳統文化的,大家能夠互相一起來學習、來創造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這樣人生才有意義。如果理念不同,恐怕要慎重考慮。不過求菩薩加持,這個是正確的。我是建議,如果妳有找到對象,妳自己不能決定是不是,不能確定,我是建議妳卜觀音簽,求觀音菩薩指點,請問一下觀音菩薩。觀音簽如果需要,可以請法寶組寄給妳。妳多念觀音菩薩,一定會有感應。好,這一題簡單回答。
二十四:做為佛弟子,如何正確應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
這個還是斷惡修善,就是念佛、念觀音,祈求佛力加持,消災免難。因為這是全球人類的共業,共業當中有別業,我們修別業。共業當中有別業,我們斷惡修善,多念佛、念觀音,求佛力加持,我們也必定能夠減輕災難。我們就用消業障的心態來面對,因為這是業障,業報現前,人類的共業,大家要去承受。我們過去生造的業,我們大家一起要來承擔業報,業報報完了業障才消,所以也是好事,業障報掉,業障就消了。最重要是我們從今而後斷惡修善,一心念佛。「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不要再殺生了,這個主要是殺生的業。建議大家多吃素,能放生當然更好。所以「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我們用這樣的心態來面對就對了。
第二十五題:師父上人好!學生在基礎一班,想請教師父,學院九年課程為什麼這樣安排?背後的原理是什麼?一天學二集,每集的遍數學得也少,感覺根沒扎下,理解得不透徹,力行得就淺,填功過格就會心虛。按進度趕功課是好好學習嗎?還請師父開示。
學習,在課堂上是一個形式,重要是在生活當中怎麼去落實。填功過格實在講,你要填到有心得,也是要下一番功夫。我們現在填功過格,填得心虛也很正常,沒有什麼奇怪的。過去我也填過,填得心裡很不踏實,反正今天做錯了多少事情自己都忘記了,所以我們可以從起心動念去觀察。功過格它是一種形式,古人還有用黑豆、白豆的,起一個善念放個白豆,起一個惡念放個黑豆,那個也是可以。古代的功過格,可能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生活形態、生活方式不一樣,你恐怕記錄上也會有一些困難。所以我是建議從起心動念來記功過,這樣從根本來修可能會更得力,而且抓住一個核心。因為身口意三業,意業在主導,如果你從意下手,身口自然就歸正了,這是比較方便一點。功過格就是枝枝葉葉在記,當然也是可以,《了凡四訓》也有講到,你要枝枝葉葉來修,當然那個很辛苦、也很繁瑣,效果也不是很明顯;如果你懂得從根本修,那就很快。好像你要把一棵樹挖掉,你從樹根挖,那是連根拔起;如果枝枝葉葉去修剪,慢慢砍、慢慢砍,當然砍到最後再把根挖掉也可以,那時間要很長,很辛苦、很吃力。所以從意業下手,像《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可以做為參考。
現在安排這個功課,它只是一個形式,如果你心沒有抓住,這也都流於形式了。《了凡四訓》講改過之法,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從心上改是最直接的了,從心上改。改過之法不是講了三種改過嗎?功過格是從事上改,一條一條的列出來,列出來你要去落實才有效果,沒有落實也是效果不彰。但是功過格列出來,是從事相上來深入的去檢討我們內心的起心動念,這也是一個前方便。也不是說功過格就沒有作用,只是說就像《了凡四訓》講的,我們也可以採用這種方式,但是最重要,它的根源還是在心。如果透過這個你可以觀察到自己內心的起心動念,從起心動念下手,那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圓滿的。按照這個趕進度是在學習沒有錯,但是學習就是說功夫有沒有得力這個差別。學都是在學,學了之後我們有沒有去實習?有實習才會有心得。如果沒有實習,當然就不會有心得;如果有心得,你會愈來愈法喜,那就不一樣。所以我是建議《太上感應篇》要讀得很熟悉,因為功過格都是根據《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多讀,這個對你記功過格比較會有幫助。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功課定得太多,記都記不住。我現在每一天帶大家讀《感應篇》,就是讀《感應篇》,讀久了大家都會有心得,多多少少會有悟處。一門深入,等到你悟了,你就能觸類旁通,這是老和尚傳授我們的精華,希望大家能理解。以上就簡單給你做參考。
第二十六:末學的父親不念佛,並且常愛佔便宜,說些反動的話語,吃肉、殺生、偷盜。請問學生如何幫助父親,他才能念佛往生?學生心裡很著急,對父親現在的生活。
這也是你一番孝心。不念佛,家裡放個念佛機,他說關掉你就關掉,他沒有說的時候再開;如果他沒說,你就一直放著,就讓他聽。他不念,就讓他聽佛號也是有功德,聽久了他就會念。現在念佛機很方便,你也不用勉強他念,他不習慣,他也不知道念佛為了什麼,所以讓他聽,聽久了他很自然會跟著念,你可以嘗試一下。這也是一般人的習氣,也不奇怪。《地藏經》講,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他不相信也是很正常的,就是業障比較重。
你要幫助父親念佛往生,我建議你多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光目女、婆羅門女,你看她的母親造的惡業嚴重,墮到地獄去了。她也是勸她要信三寶,她不信,而且造殺生的業。所以我建議多讀《地藏菩薩本願經》迴向給你父親,對他有幫助。你不要急,急沒有用,可能你愈要急著勸他念佛他愈反彈,愈反效果。所以不能按牛吃草,順其自然,他的時節因緣沒有到,勉強不得。佛菩薩大慈大悲,神通道力,為什麼不勉強眾生個個都念佛、都去極樂世界?做不到!佛力不可思議,眾生業力同樣不可思議。眾生的善根福德因緣還沒有到,他也要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幫他種善根,然後慢慢再培養它成長,一直到成熟。大家多讀《地藏菩薩本願經》,你就知道佛菩薩是怎樣來度眾生。為什麼地藏菩薩現在還在做地藏菩薩?就是眾生沒那麼好度,不是你一勸他就回頭了,那是已經因緣成熟的才行,因緣還不成熟的不能勉強。慢慢來,要有耐心,佛度眾生生生世世,不是只有這一生、這一世,所以急不得。當然你有這個孝心很難得,我建議你多讀《地藏經》求地藏菩薩加持,讓父母業障消除,他就會回頭了。以上簡單回答。
我們接下來第二十七:這幾年公司都是虧損狀態,學生的工作在公司是業務,慚愧沒有能力給公司帶來很好的業績來扭轉乾坤,而且學生也很厭倦業務工作,總想脫離,特別是老闆娘總是在下班時間叫學生做這個、做那個,學生就不能早點下班休息及參加共修,因此覺得非常的不愉快。請教院長,怎麼調整自己這種厭倦工作的心態?
厭倦工作的心態,的確也是我們的心情。蕅益祖師講:「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這些境界其實它沒有好或壞,好壞總是在我們自己的心,我們心覺得這個不好就不好,覺得好就好,所以沒有一定。公司的虧損狀況,業務為什麼會虧損?我建議你可以去聽蔡老師過去講的《群書治要》,或許你在這裡面會找到你的答案。是不是我們的經營方式、哪些地方我們出了問題需要改善?統統在裡面,你仔細聽就會找到你的答案。
脫離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式,最重要是調整我們的心態,所以我們要學習傳統文化,道理就在此地。我們老祖宗都是教我們這些,我們現在不學老祖宗的,出了問題我們也不曉得該怎麼辦。我們老和尚以前在世的時候常常勸我們,你遇到任何問題就回去找老祖宗。這問題老祖宗早就有答案了,為什麼不回頭去找老祖宗?找老祖宗,問題就得到答案,知道怎麼處理了。這些典籍多薰習,多聽古人的。要學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不要聽現代人的,現代人講的他沒有透過實驗,他到底對不對都不知道,那個靠不住。老祖宗講的這些經典,那是真理,永恆不變的。
老闆娘叫你做這些,你就當還債想,你心裡就會舒服一點了。過去世你也是這樣叫她做東做西的,現在她叫你做東做西,你要還,這不都有因果嗎?要相信因果,過去欠人家的要還,歡喜的還,債還完了賬就了了,用歡喜心。印光祖師給我們講,當還債想,你一邊工作、一邊念佛。你看海賢老和尚是我們的榜樣,他一天做到晚。海賢老和尚的光碟可以多看看。海賢老和尚他有休息嗎?做的比誰都多,往生前一天晚上幹到天黑還在菜園挖地,你說有影響他念佛嗎?沒有。文化大革命那麼惡劣的環境他都能念佛、都能拜佛,我們跟他比,我們比他不曉得好多少倍了。他示現給我們看,教我們無論你是什麼環境、在怎樣的逆境都能夠念佛,都能夠修行,關鍵在我們會不會用心。海賢老和尚的光碟多看,蔡老師的《群書治要》、《弟子規》多聽,這些問題統統能夠解決。
下面第二十八條:修學中最近經常精進些天就懈怠下去,反反覆覆的,學生自己都很心累,就是有力氣用不上的感覺,特別著急,懇請院長慈悲開示,阿彌陀佛!
你用功之後神經比較繃緊,你要放鬆,你要學四大天王彈琵琶。佛在《四十二章經》給我們講,有一個弟子他用功過度,他就很累,他就想退心了,就向釋迦牟尼佛說他要還俗,他修不下去了,他受不了。佛問他,你在家是做什麼工作?他說我是彈琴的,一個琴師。佛就問他,你那個琴要調對不對?他說是,要調琴。佛說,琴弦如果調得太緊會怎麼樣?他說調太緊斷掉了。佛說如果調得太鬆呢?他說彈不響。如果調得剛好,不會太緊、不會太鬆,彈出來的聲音怎麼樣?他說那是最好的。佛就跟他講,修行跟你調琴是一樣的道理,你不要弄得太緊,把自己弄得壓力很大,也不要太鬆散。用功之後你就放鬆,調一調,調到適中再提起,不要一天到晚繃緊神經,用功、用功,用到最後就發瘋了,還沒有成佛就發瘋了,那不對。用功要如理如法,要依照經典佛講的。你看四大天王調琵琶,那個就是調,從凡夫到成佛都是不斷要調整,每一個階段都需要調整。所以佛有一個通號叫「調禦丈夫」,要調,你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不斷的要調,調到適中你的功夫才會得力、才會成就。你有時候力氣用不上,覺得很累,你就放鬆一下,去走一走,旅遊一下也可以,這個也是修行。你看中峰國師講「遊戲逍遙非分外」,你也可以走一走,調整一下情緒,然後再提起來用功。你不斷的、反覆的這樣來互相調整,就會漸入佳境了。以上簡單回答到這裡。不用著急,你一著急就心浮氣躁了。我們修行,就是要把心浮氣躁調到心平氣和,這樣你功夫就會得力。
二十九:尊敬的悟道師父,弟子想問,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我們很多,在心理上我們開始變得理性成熟,在行為上變得謹小慎微,但是這樣一個違逆,比如它帶來的病痛對我們修行也還是有一些不利的影響,今後的社會可能還會經歷各種磨難。請師父結合念佛淨土法門開示,怎樣在修行的違逆中化煩惱為修行的正能量?阿彌陀佛!感恩師父慈悲解答。
這個問題,福跟禍沒有一定。大家如果聽過「塞翁失馬」的公案就知道禍中有福、福中有禍,《無量壽經》講「禍福相承」。新冠肺炎我們看不好,全球經濟受到重創;從另外一方面講,消業障是好事,減少對地球的污染,這個是有。從這個角度看是好,從那個角度看就不好,沒有一定的,所以我們從哪個角度去看。這個病痛對我們修行來講,正是增上緣。諸佛以苦為師、以戒為師,如果都沒有病苦,我們怎麼會想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有這些苦,才會讓我們覺悟人生苦,放下這個娑婆世界,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信願才生得起來;如果沒有這些苦,我們也很難覺悟。災難,你說對修行的人是好事還是壞事?是好事!對世間人來講不好,對修行人來講很好。諸佛以苦為師、以戒為師,苦還擺在前面,這個就是正能量,遇到這個就正是我們求生西方、生起信願的一個動力。沒有這些苦來逼迫我們,願生不起來,你就留戀這個世間,留戀這個世間你又繼續六道輪迴。
大家看《觀無量壽佛經》韋提希夫人,她是什麼因緣信願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她就遇到一個忤逆的兒子要殺父害母,傷心到極處了,覺得這個世間太苦了,求釋迦牟尼佛給她指點,十方世界有沒有一個世界永遠看不到惡人、聽不到惡聲,她想往生到那個世界,不要在這個五濁惡世再住下去了。佛用神力示現給她看,給她選擇諸佛的淨土,她選擇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淨土。然後再請教佛,要怎麼修才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佛首先給她講淨業三福,後面再講十六觀。我們持名念佛是第十六觀,第一觀跟第十二觀是觀想念佛,第十三觀是觀像念佛;從十四、十五、十六是九品往生,第十六觀就是持名念佛。她如果沒有那個忤逆的兒子,遇到家庭這麼大的變故,她是皇后,享受人間的榮華富貴,你說她會發願去極樂世界嗎?不會的,她肯定捨不得、放不下這個世界。你說她那個忤逆的兒子是好還是不好?從世間法來講,家庭悲劇太慘了,不好,但是這個因緣促使她去請佛給她指點,十方世界有哪個世界永遠看不到惡人、聽不到惡事,她想往生,所以佛才講《觀無量壽佛經》,《觀經》就是這個因緣講的。後來她還沒有往生極樂世界,她就證無生法忍了。你說這個是好事還是不好?好中有不好,不好中也有好的,就看你怎麼去轉變它。
所以遇到新冠狀肺炎,對我們修淨土的人來講,好事!讓我們覺悟這個世間苦,不然佛說苦,我們還感覺不到。現在我們真正去面對,嘗試到了,真苦!不苦嗎?佛給我們講三界統苦。一個人知道這個世間苦,就是開始覺悟了。不覺悟的人,人在苦中不知苦,他還以為滿快樂的,那是還沒覺悟,還沒有發菩提心,這我們要知道。所以這都是正能量,你心態轉過來,統統正能量。這些不是壞事,是警惕我們世間很苦,災難很多,不要留戀這個世間,趕快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天大的好事,去淨土就作佛了!感恩這些災難,來啟發我們世間苦,要求生極樂。
我們接下來第三十:尊敬的院長您好!學生身邊有一些佛友學了三個根後,就開始專聽一部《無量壽經》,說這就是老法師教導的一門深入,而且認為學院的課程安排是雜修。學生在學院學習一年多,感覺受益很多,但對此還是有疑惑,請求開示。
各人根器不一樣,我們老和尚講是一個原理原則,一門深入沒錯,一部經就能開悟也沒錯,甚至不要一部經也能開悟。你看六祖聽《金剛經》他有聽完嗎?沒有。他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連一部都沒聽完他就開悟了,就得到衣缽了,上上根。一部經能開悟的是上根,中下根器的要有一些經來補助你深入這部經典,所以老和尚往年才提倡三個根,三個根對我們修淨宗的同修來講,就是幫助我們深入《無量壽經》的。所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夏蓮居老居士也給我們開示「廣學原為深入」,廣學就是幫助我們深入這部經的。因為一部經典,它總是文字受限,有些只是講一個原則,詳細的你要以其他的經來解釋這部經,這叫做以經解經。比如《無量壽經》往生正因第二十五品說,如果不能大持經戒,「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到不貪、不瞋、不痴,修十善。它只講這個十善,但詳細內容你一定要去讀《佛說十善業道經》,不然你對十善的內容不了解。這叫做以經解經,這部經講得不詳細,這一段,哪一部經解釋這一段詳細的,以那一部經來補充說明這部經典。《弟子規》是不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有沒有教《弟子規》?有,三十三到三十七品教做人。《無量壽經》從教做人教到作佛,但是它是講一個原則,那個細目沒有列出來。跟淨業三福一樣,「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具體要怎麼做?它只是一個原則。《弟子規》列出來都很具體,一條一條的,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以這個來解釋這個,補充說明,還是一門深入,沒有違背一門深入一部經的原則。
所以中下根器的人需要補助,上上根的人甚至他一部經都不需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就上品上生,像海賢和尚、鍋漏匠、禪宗六祖大師。如果我們不是那種根器,你要做一些補充。所以過去我常常用開中藥的配方來做比喻,有的人病很輕,他去買一個甘草,三塊錢的,泡個開水喝,他病就好了。上上根的,像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金剛經》聽一句他也成佛了,上上根真的是這樣。有的人就不是上上根的,上根的,他要兩味藥、三味藥、四味藥合起來,他病變好了;中下根的,病重一點,要十幾味、二十幾味,甚至上百味。我自己都吃過上百味藥,真的,一點不假,病太重了,業障太重了。
所以各人根器不一樣,你要多少經典來補助也因人而異。所以大家學習要能夠活用,聽經不要死在言下,持戒不能死在戒條之下,不然你學到最後就變佛呆子,過去讀書說讀成書呆子。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常常給我們講,你們學佛不要學成佛呆子,好像死頭腦,轉都轉不動。所以學佛要能夠活用,要學活的,不能學死的,不能死在句下。參禪不能死在偈下,要參話頭,不能死在偈下;學教不能死在言下,聽經不能死在言下,這個很重要。
所以這個因人而異。如果你覺得太多太雜,你覺得不得力,你先一門,你心比較定,然後再看其他的,這也可以,你自己可以稍微調整一下,因為這是各人的根器不一樣。所以教學,佛陀的教學跟中國儒家的教學是一樣的,儒家因材施教,佛家應機說法。每個人佛教得不一樣,因為根器不一樣,不可能大家都一樣。講個原理原則,每個人還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好像你的身材不一樣,你衣服可以做一樣大的嗎?大家統統穿一樣的尺寸可以嗎?肯定不行,現在你不能安排大家統統都一樣的。所以這個當中自己要懂得去調,你覺得現在太多了,你就先把心靜下來,一部經念三千遍;你想要多了解一點,再看其他的,這個提供你參考。
法無定法,完全在自己個人去領會,你怎麼調覺得比較得力,這樣就好。所以也沒有所謂什麼雜修或者不雜修,雜修就是修的法門太多了,一下修這個、一下修那個,他沒有一個目標方向,沒有一個主修的,那叫雜修。所以你要賓主分清楚,正助雙修,以《無量壽經》為主,其他的經是補助的,你要補助多少因人而異,或者統統不要補助也可以,看個人。所以安排這些也不算雜修,因為《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也是補充說明《無量壽經》的,包括《群書治要》,所有的經典都是補充說明。大家要掌握住核心的、主修的是哪一部,其他我是來幫助這一部經的。你要多少部經來幫助,各人不一樣,好像開中藥,每個人的病情不一樣,藥怎麼可能開同樣的?當然那個加減就不同。所以這個很重要,大家要了解這個原則就沒有什麼矛盾了。
第三十一條:學生平時很少讀《無量壽經》,好不容易抽出時間、關起房門讀一部,到最後快讀完,十次有七、八次,母親一定以各種突發理由來找我,不搭理她就生氣,讀經常常被打斷。平時她不來找我,一到讀大經時就來干擾;讀四十品之前也不來,四十品以後到四十八品未讀完期間,跟算准似的,十有七、八一定來干擾,很少能完整讀一部,氣得學生渾身發抖。也嘗試著每次四十品以後加速度讀完,不被母親破壞,可偏偏還是在這時候找我。這種情況持續有好幾年了,一開始是讀到二十四品來干擾,現在是四十三品或四十七品來破壞,苦惱極了,冥冥中總是不允許學生完整讀一部。別人讀了大經六時吉祥,自己讀經後常業障現前,嚇得不敢拿起經本,不知道是冤親債主的問題嗎?請法師慈悲開示。
這個的確是業障,這一類的業障,灌頂大師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他有一個解釋,就是說你讀經、念佛,一種是善根發相,一種叫業障發相。善根發相就是你會得到輕安、法喜,煩惱輕,智慧長,這是善根發相。一種讀經、念佛有業障,第一類是昏沉,讀經、念佛或者打坐打瞌睡,昏沉蓋,昏沉的業障。第二類是掉舉,心七上八下的定不下來,一部經很難讀得完,這一類叫掉舉的業障。第三類是恐怖發相,讀經、念佛出現恐怖的境界,心就不安,定不下來。第四類就是病事障,會生病。過去有同修問我一個問題,聽老和尚講要念佛,他念了半年,他說我本來身體很好,念了半年生病了。我不曉得為什麼,應該是有病念到沒有病才對,為什麼會沒有病念到變成有病?這個就把我考倒了。後來我看到灌頂大師講了這個,才知道這是業障發相。其實他也是有病,他是潛伏著,念佛提早發現,這個叫病事障。
第五類叫事務牽纏業障,事務牽纏就是說你不修行就沒事,你要修行就有事。過去我們早年,在一九九一年以後,到二OOO年,美國達拉斯佛教會都要打一次佛七。每一次我們都要帶團去,每一次總是有一、二個同修,報名要去參加佛七,總是有很多事情耽擱。其中我記得印象深刻,有個同修他說參加好幾次都沒有參加成功,這一次說什麼他一定要去。他第一個報名、第一個交錢,但是對不起,明天要去,前一天晚上他的媳婦要生孩子,不能走了。第一個報名,第一個不能去,還是去不成。後來我就奇怪了,怎麼你不打佛七、不參加,她不生小孩,不然就是說她婆婆要住院、要開刀,怎麼那麼巧?後來才看到灌頂大師講,這叫事務牽纏業障,事務來牽纏你。你這一類屬於事務牽纏業障,你媽媽來找你。你說冤親債主,當然是冤親債主,但是你怎麼把冤親債主變成同參道友,這個還是在你怎麼樣去轉變。多念佛給你媽媽迴向,我建議你每一次念經都給她迴向,或者是你早一點起來,她在睡覺還沒有起來;就像海賢和尚一樣,人家沒起來,他趕快去拜佛,拜完了,他起來沒看到就不會去障礙他了。你把那個時間錯開,你時間調整一下,看看這樣行不行?你每一次念經,統統迴向給媽媽消業障。這個事情提供你參考。
下面三十二:生活中遇到境界現前無法控制情緒,修行進一退九,感覺自己力量不夠,請師父開示。
這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情況,我建議如果有道場,參加共修,或者現在線上網路上也有共修。如果有一些同參道友,幾個人約好了,定個時間,大家讀個經、念個佛,念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都好,由少而多,都好,這樣慢慢我們情緒在境界上就比較能夠控制得住。所以功夫還不得力,難免我們在遇到境界,情緒都會失控。我建議學《常禮舉要》,《常禮舉要》就是教我們哪些人該接觸,哪些環境我們該怎麼做,這些學會了,我們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困擾,學《常禮舉要》。
第三十三:尊敬的院長您好!學生代父親提問。老法師說三年拿往生證的大有人在,為什麼父親學了九年,現在念佛仍然妄想紛飛?父親近幾年念佛非常精進,每天除了必要的事情之外都在佛法裡薰習,時間每天不低於十個小時。請院長開示。
妄念紛飛,不要理會就好。《淨語》裡面給我們開示,「妄想千般都莫管,一句佛號要分明」,就是我這句阿彌陀佛,每一個字、每一句我念得清楚、聽得清楚就好,妄想起來不要理會、不要管它,到最後自然就會沒有了。不要去在乎那個妄想,不要去回憶那個妄想,不要去害怕那個妄想,你愈想,妄想就愈多。因為妄想是虛妄的,它不是真的,你愈想,妄想就愈多。所以不理會,這句佛號抓住,聽得清楚、念得清楚、記得清楚。其他,「妄想千般都莫管,一句佛號要分明」,記住這兩句話,這樣一直念下去就對了。也不要管他什麼時候才沒有妄想、什麼時候才會念到一心、什麼時候念到阿彌陀佛來,你那個統統叫做妄想。就是這句佛號念得清楚、聽得清楚,就一直念下去,其他統統不管,這樣就好,這樣就對了。
第三十四:尊敬的院長上悟下道法師您好!慚愧學生請教,在聽恩師上人講經中經常聽到印祖的開示,「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個誠敬具體是指什麼?怎樣做才算是做到了誠敬?具體應如何落實誠敬?感恩院長為慚愧學生詳細開示。至誠頂禮法師,阿彌陀佛!
誠敬,我建議你學《弟子規》,就是誠敬,《常禮舉要》,這兩部如果加上《太上感應篇》就更圓滿。一部《弟子規》、《常禮舉要》就是修誠敬具體的做法、具體的表現。一個恭敬心,就是不傲慢,傲慢就沒有恭敬心了,所以這是從生活當中去做的,誠敬就是在生活當中的一個具體的表現。具體表現就是我們從《弟子規》來學習,這個就是修誠敬心。比如《弟子規》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叫了,我們趕快回應,這個就是有誠敬。沒有這個誠敬心,父母呼,管他的!那就怠慢了,那就不敬。所以,敬是要有具體的行動,而不是講一講我心很誠敬,對父母叫愛理不理的,那怎麼叫誠敬?誠敬要具體行動的,而不是口說的。所以「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叫誠敬,從這裡開始。引申出去,兄弟呼也要應勿緩,朋友呼也要應勿緩,領導呼也要應勿緩;電話來了,電話呼也要應勿緩。這個就是表現在生活上的,誠敬不是講空話的。所以你落實《弟子規》、《常禮舉要》、《感應篇》就是誠敬具體的表現。簡單回答,多讀《太少感應篇》、多讀《弟子規》,在生活當中去落實、去實行,慢慢你誠敬心就會起來了。如果你沒有具體行動,誠敬心永遠埋在心裡生不出來,這個一定要知道。按照《弟子規》、《常禮舉要》、《感應篇》去做,誠敬心就生出來了。
第三十五:請問同性戀以後會墮地獄嗎?如果同性伴侶相處和諧美滿,這樣可以嗎?現在在大部分醫院和心理機構都不認為同性戀是變態,也有很多同性戀在學佛,希望師父慈悲開示。
同性戀是不正常的,當然這個是有地獄業,也算是邪淫,就是不正常的男女關係就叫邪淫,違背正常的倫理(五常五倫),違背倫理當然要墮地獄。同性戀這個事情,自古以來古今中外都有,屬於邪淫。所以邪淫,不止男女不正常關係叫邪淫,這個也是邪淫,一定要知道。過去有人說,男女關係邪淫會墮地獄,男的愛女生就墮落了,就好像上面的看下面的,看看看,墮到坑谷裡面喪失性命。有人就問這個問題說,如果同性戀都往上看,他們是不是也會墮落?周安士居士就比喻,他說男女邪淫,好像你往下看,不小心失足掉到坑谷裡面摔死了;同性戀,好像你往上面看,但是沒看腳下面,也掉到坑谷裡面去,同樣摔死,所以同屬邪淫。
醫院跟心理機構,他們都是凡夫。我們三寶弟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依佛講的為標準。皈依三寶就是依佛、依法、依僧,佛不在世依法為主,依法不依人。不管你科學家、什麼家,講的跟佛經有牴觸,我們就不能聽他的,我們要依佛的。依法不依人,這樣我們學佛才不會走錯路。因為他們還是凡夫,我們要聽佛的話,不能聽他們的,如果聽他們的那就錯了。眾生無邊誓願度,同性戀我們當然也希望他學佛,學佛就是改過,不要再同性戀了,戀要統統斷掉。佛是教我們斷愛,還戀,你怎麼出三界?愛,男的愛女的、女的愛男的,不能出三界;男的愛男的、女的愛女的,照樣不能出三界。這是生死輪迴的根本,要搞清楚,要斷掉、要調整、要懺悔,這是業障。好,這一條回答到這裡。
第三十六:請問往生之後是不是就沒有男身、女身?怎麼理解四十八大願有關這方面的描述?去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還會有一樣的身體?是不是會變成光?請師父慈悲開示。
往生之後是蓮花化生,在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根據《無量壽經》講,都是化的男子身,跟佛一樣的,但是你到十方世界去度眾生,什麼身都有了,你願意化什麼身就化什麼身,男的、女的、在家、出家、老的、小的統統可以化。所以身無量無邊,不一定,眾生需要什麼身分,就現什麼身跟他說法;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男的、女的、老的、小的、在家、出家統統有,不管什麼身都能現,就得大自在了。光就是常寂光,常寂光是法身,法身沒有相,但是他能現一切相。我們每個人都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這個都有。現的相都是應化身;報身是實報莊嚴土的身相,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報身;法身沒有相,是常寂光。像電視屏幕,它沒有相,但是它能夠現相,你開關一打開它就現出來,它那個相是從空現出來的。所以常寂光就是法身,它沒有相,但它能現一切相,有這個緣、有感它就現,眾生沒有感它就不現。
第三十七: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考古學家考古發現,人類體質和社會文化是在不斷的變化。在遠古時代也有諸佛剎土和六道嗎?在更久遠以前,連人都沒有進化出來的時候,佛教還存在嗎?阿彌陀佛!
馬克思還是凡夫,六道凡夫,他不是聖人,他也不知道生從哪裡來、死往哪裡去。物質決定意識,這個話也是很籠統,物質怎麼決定意識?是哪一種物質在決定意識?講這個很籠統。物質很多,哪一種物質在決定?人不是進化,哪有什麼進化?那個都是虛妄的。《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才是事實真相,才是真理。佛在《大方廣佛華嚴經》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這個世界怎麼來的?叫「一時頓現」。我們做三時繫念,念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無始就是沒有開始,沒有開始怎麼進化?什麼時候開始進化?哪一年、哪一月?你的煩惱,什麼時候開始有煩惱的?幾年前有的?哪一個月、哪一天?幾點、幾分、幾秒?你去找,找不到!所以叫做無始,無始就是虛妄的,就像你作夢一樣虛妄的,沒有開始。沒有開始是什麼?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給我們講得非常清楚,當下這一念,你「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就現出這個現相,當下一念。
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不是什麼進化論。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彌勒菩薩在《華嚴經》回答釋迦牟尼佛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你彈得快,一秒鐘彈五次、六次,有的時候彈到七次;如果彈到五次,一千六百兆次的念頭生滅。「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形就是物質,識就是精神,同時出現,而且相似相續相。好像電影底片二十四張,我們老和尚常常講,這個底片每一片都是靜態的,但是第一張、第二張很接近,它是靜態的,一秒鐘二十四張,放在機器裡面快速轉動,打在螢光幕,人就在動了,其實每一張都是靜態的,它沒動,是機器在動。我們現在看到這個世界是我們的念頭在動,你看到這個世界出現了;你念頭停下來,這個世界就沒有了。在中峰國師三時繫念第二時引用永嘉大師《證道歌》講的一句話,「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大家去讀《三時繫念》你會開悟。當下一念迷了,這個世界就出現。好像動畫,現在這個動畫大家都知道,相似相續相,卡通動畫,它是很快速的,然後形成這個現象出來,這在大經裡講得很多。所以跟大家坦白講,外國人沒有比中國人聰明,只能給大家講這句話。這些是要他們跟我們學的,我們現在反過來去跟他學,都顛倒了。真正的學問在這裡,外國人永遠不會理解的。所以沒有什麼進化,都是一時頓現,就像螢光幕,底片一張打下去,一個鏡頭生滅,一張再打上去,同時現前,一時頓現。一時頓現,就是這個原理,不是進化論。我們三寶弟子要聽佛的,聽馬克思的就錯了。所以山東大學教授他們要皈依,我說你要聽釋迦牟尼佛還是聽馬克思的?你聽馬克思的是皈依馬克思,不是皈依釋迦牟尼佛。我請他們要搞清楚,你想清楚再來皈依,不然你不聽釋迦牟尼佛的,聽馬克思的,你皈依佛就沒有意義了,是吧?
三十八:現在疫情放開後,身邊認識的人幾乎全被感染了。
我也被感染過了。我也沒有打疫苗,我不相信疫苗,我相信我們中醫,我都吃中藥,一樣可以。瘟疫不是現在才有,自古以來就有。我們老祖宗遇到瘟疫,他怎麼處理?西藥還沒有進來,還不是都吃中藥?現在都迷信外國的,不相信自己老祖宗,所以吃虧吃大了。這個很容易解決的問題,搞得很難處理。不聽老人言,就吃虧在眼前。所以要相信我們老祖宗不會輸給外國人,只能告訴大家這句話了。
不知疫情何時結束,感覺時間緊迫,念佛功夫卻不得力。如何能念佛功夫得力,安然面對如此動盪的世界?
放下萬緣就好,隨緣。疫情什麼時候結束,我們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其他放下,這樣就好。
第三十九:請教院長,如何在被傷害的時候仍然保持慈悲之心?
你要慈悲觀。因為傷害也是我們過去傷害他了,如果我們能夠這樣當還債想,慈悲心自然就能生起來。憐憫他,憐憫他的無知,或者多念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我們就能保持慈悲之心。
第四十條:慚愧弟子已經多年沒有工作,自己的醫保和養老保險也總感事不關己,一切都是父母在操心。這三年聞佛法且在學院學習,知道要落實淨業三福,第一福就是要孝養父母,目前依舊無法落實。無論是世法還是出世法,都沒有做好;無論是學佛還是日常生活,依舊一塌糊塗。請求悟道師父慈悲開示,慚愧弟子應以何種心態、具體如何做才如理如法孝養父母,且能夠順利往生極樂?
沒有工作要找個工作,不然去做義工也好,年輕人不能無所事事。人生在世,總是要以服務為目的。或者做做家事,對父母盡孝。多念佛,求佛力加持,讓你找到工作。自己還沒有找到工作,你可以去幫助做一些義務工作,不要什麼事情都不做。你不修福就沒有福報,義務替人家服務、幫助別人是在修福,你自然會找到工作,自然就能孝養父母。
今天時間到,就回答到這裡,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