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網路學院座談會—聽經的喜悅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九集)  2023/8/4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1-141-0019

  同學:第二百二十一個問題,尊敬的院長,阿彌陀佛!學生的工作面對的是精神障礙的病人,要看著他們吃飯,有些人還非要我去給他打肉菜。我雖未皈依,但已經茹素有段時間,請院長慈悲開示,我要如何做更如法?感恩院長!

  悟道法師:這個問題,面對精神障礙的人,我們要幫助這些人,首先我們自己的心要能夠定得下來,就是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念佛。念佛、念觀音菩薩,求佛力加持,不要受這些病人的影響,這樣也才能幫助這些精神病人。吃飯打肉菜,這個也是可以念佛,就是一邊打肉菜,一邊念佛,給這些眾生迴向,這樣就好。在《安士全書》裡面也有講,如果自己遇到有一些因緣不得不吃肉的時候,要念一個吃肉的咒,我記得我們上次也跟大家講過。所以遇到這個問題,我們念佛比較熟悉,念佛就好。念佛跟念咒是一樣的,因為所有一切經咒都是佛講的,念佛是最好、最圓滿的,或者念觀音菩薩也可以。我們淨宗都念阿彌陀佛,你一面打肉菜,一面念佛給這些眾生迴向,也可以幫助他們消業障、增福慧,這兩方面都會有利益。所以你就不用罣礙,這樣做就如法了。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二十二個問題,尊敬的院長慈悲!請問如何把聽經當中的喜悅,小的悟入,時時保持在生活、學習、工作當中?感恩,至誠頂禮!

  悟道法師:這個聽經當中的喜悅,主要就是多聽,印象深刻,我們就能夠在工作當中提起這些經教的教誨。如果我們聽的遍數不夠,印象不深,往往我們一忙、一工作也都忘記了。所以聽經的喜悅,是要多聽,所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樣就能夠把這個經教的喜悅融入在我們整個生活、學習、工作當中。這個沒有別的祕訣,就是要深入,印象深刻,就是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聽經也是一樣,天天聽,天天分享,就是天天提醒。如果一天沒有聽,恐怕就忘記了。古人講「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三天不讀聖賢書,這個人也都回到原來的樣子了。現在這個時代,不要說三天,一天不讀書就面目可憎了。所以天天聽經,天天跟大家分享,這樣天天提醒,時時刻刻提醒,就能夠把這個經教融入在我們整個生活、學習、工作當中。沒有別的,就是要多薰習,印象薰習愈深愈好,愈深入起的作用就愈殊勝。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二十三個問題,阿彌陀佛,尊敬的院長您好!恕學生業障深重,小時候有壞習慣,直到身邊師兄提醒才知是犯淫戒。早晨起來都要去淨身,不然覺得對佛菩薩不恭敬,做功課時確實需要身心莊嚴,請教外在莊嚴的標準是什麼?分別淨穢是否是心魔?懇請院長幫助學生覺醒,感恩院長。阿彌陀佛!

  悟道法師:這個淨身,主要是平常我們每一天都沐浴洗澡一次。如果是夏天流汗了,汗擦乾淨。有的人流汗有味道,當然去沖沖澡,這樣是比較清淨。外在的莊嚴標準,也沒有特別的標準,我們的穿著,平常穿著的衣服也不一定說穿得很好、很華麗,只要衣服清潔、整齊就是莊嚴。我們看這些祖師大德,他們穿的衣服都不是很好,但是整齊、清潔。大家可以看雪廬老人他穿的,那個中山裝穿了一輩子,補了又補,但是他保持得很乾淨,穿得很整齊,這個就是標準。清潔、整齊就是莊嚴,這個標準在這裡。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二十四個問題,尊敬的院長您好!學生近期拜佛時,看到佛像衣服一個局部,感覺好像看到一個比較凶狠的眼睛和半個不善的臉部表情,當仔細觀看時,那是佛像衣服的鈕扣;有時心生恐懼,就看佛像莊嚴的臉部和頭頂放的光。學生請的這尊佛像是阿彌陀佛金色身相掛畫,在這種情況下,請教院長,學生是否需要換一尊不同形象的佛像來供奉?怎樣能消除現在的這種視覺上的幻覺?

  悟道法師:這個問題是可以換一尊佛像來供奉,你可以再找一尊你覺得比較適合的,適合你的佛像。供佛像,每一個人供的佛像也不完全一樣,你比較喜歡什麼樣的佛像,你就供自己看了會生歡喜心的這個佛像。所以,如果你原來供的這個佛像,你看了有不舒適的感覺,可以換換一尊。現在佛像也很多種,你自己可以去看看,選擇選擇,是可以換的,這個沒有問題。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二十五個問題,給亡者助念三天後,連做三天三時繫念法會,然後第七天早上再去火化。請問院長,亡者火化後做法會,和還沒有火化前就做法會,哪一種方式更有利益亡者往生?

  悟道法師:這個做法會,火化前、火化後,這個就沒有什麼差別。關鍵是在剛斷氣,最少要八個小時,現在一般也都有助念到二十四個小時,這個是關鍵。這個時候,遺體都不能去動,不能去碰他,只能提醒這個亡者心裡要念佛,要放下萬緣,這個是關鍵。過了二十四小時之後,第八識阿賴耶識完全離開這個身體了。火化前、火化後,做法會都沒有影響。

  這個影響,是在往生之後,七七四十九天之內,這個時候做法會是最好的一個時段。《地藏經》講七七四十九天,過了四十九天他就去往生了,這是講一般都是在四十九天之內做法會,這個是最重要。所以我們現在一般講做七,就是根據《地藏經》來做的。《地藏經》這個經文講得很明白,就是四十九天,念念之間都希望骨肉為他修福迴向,所以這個就跟火化前、火化後沒有關係了。關係是在四十九天之內,這個是黃金時段,要把握這個時候,替父母、家屬來誦經念佛修福。這個時候他還沒有確定去哪一道,這個時候是最重要的,這個跟火化前、火化後就沒有什麼關係。

  火化,就是說你一定要二十四小時之後。如果做三天的繫念法會,第七天再去火化,當然是更好,這個對我們誦經念佛超度是沒有什麼差別。但是從世間法來講,就是說父母過世了,也不必太快去火化,除非就有一些時節因緣不允許,不然也不必要太快。在過去古時候,那麼多土葬的,放的時間都相當長,特別是年紀愈大,放的時間愈長,讓子孫去緬懷、去祭拜。現在時代不一樣了,能夠到第七天再火化,一般在大陸上來講就相當理想了。根據我知道的,很多地方都是三天就火化,這三天感覺上又太快、太倉促了,甚至有一些家屬從遠地來要看最後一眼,恐怕他也趕不及了。所以七天去火化,這個是會比較好,比較理想。當然這個跟做法會是沒有影響,做法會,火化前、火化後,這個沒有影響。

  所以哪一種方式更有利益?如果能夠放到七天再火化,這個利益是都有,讓親友來弔唁時間比較足夠,當然七天再火化是比較理想。以上提供你參考。好,我們下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二十六個問題,阿彌陀佛!學生看到現在的女孩子都很愛各種打扮,學生看到沒感覺好看,反而是很反感。學生這種心態是否正確?長輩說,這是我落伍了,現在這種多了去了,是我跟不上時代潮流。

  悟道法師:現在我們看到愛打扮,的確是這個時代的潮流。而且這個會攀比,別人穿得怎麼樣,我也不能差她太多,變成有互相比賽的一種心理。這個我們修行人不必放在心上,要愛打扮是她的事,她的父母都管不了,我們更是管不著。所以這個愛打扮,你覺得沒有什麼好看,不放在心上,也不必反感,你反感你就受她影響了。我們還是要保持我們的清淨心,你看到這些就趕快提起一句佛號,因為你反感,你自己心裡受污染了。我們念佛就是要修清淨心,不受污染,無論見到這個境界好的、不好的。見到好的境界,自己生歡喜心,這個叫貪心,受污染了,趕快把它轉成阿彌陀佛,讓這個貪心降下去,把它降伏下去。看到反感的,我們看了不順眼的,這個瞋恚心,也要趕快念佛,把這個瞋恚的煩惱降伏下去。這樣,順境逆境、好看不好看,對我們來講,都是一個修行的境界,也是考驗我們修行的功夫。所以懂得這些原理原則來修行,沒有一個境界不好。如果不懂,什麼境界都不好,因為都是受污染。所以我們要保持我們的清淨心,不要受這些污染,她打扮怎麼樣,我們都不要放在心上,見如不見。

  《金剛經》講「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心不要被她動搖了,不要受她污染了,這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這個心態,你的心受污染,那就不正確了,不受污染就正確了。所以你從這樣去觀察自心,保持自己心地清淨就正確,我們心受她污染、受她影響就不正確,這一點很重要。這個要常常提起觀照功夫,特別《金剛經》這一首偈,「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好的相、不好的相,統統是虛妄的,都是假的,我們何必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錯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就觀這些有為法,精神的、物質的、不相應行法、抽象概念的,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統統叫有為法,統統是如夢幻泡影,都是假的,都是虛妄的。所以能夠這樣去觀,我們心不受污染,心就清淨了。心清淨,智慧就顯露出來了,自性的般若智慧就現前了,這個非常重要。

  所以「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蕅益祖師開示,「至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至人就是有智慧的人,他知道修自己的心,心不要受污染。愚人,沒有智慧的人,他要去除外面的境界,那是受污染。所以我們境界沒有好壞,「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蕅益祖師這句話要常常提起。這個用《金剛經》這首偈來觀是最好的。你看得順眼、看不順眼的,統統是假的,假的,你何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自己心受污染,自己心生煩惱,那就錯了。所以從《金剛經》去修,這樣就好。蕅益祖師這個開示常常提起,用《金剛經》這一首偈,時時刻刻提起觀照,「應作如是觀」,應當作這樣的觀,這個就是修行。

  所以這樣修就好了,這樣修,我們也不要管跟得上時代潮流或者跟不上時代潮流,因為我們沒有跟世間這些人的隊伍,怎麼會落伍?你跟著他的隊伍在走,才會落伍;我們不跟他的隊伍,怎麼會落伍?你跟著他的隊伍追不上他,那才叫落伍;我們根本就不跟他的隊伍,「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怎麼會落伍?你好好去參這個,參透了你就開悟了。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二十七個問題,現在很多人不知因果,也不相信有輪迴,有一本《諸經佛說地獄集要》,是一本節錄的經典,專講造什麼因會得什麼果。祈請師父有空時能否宣講,廣利大眾,感恩!

  悟道法師:這部經也是先師淨老和尚,早在大概二十年前,在圖文巴澳洲淨宗學院,請一些同修去查《大藏經》。凡是《大藏經》,無論大乘經典、小乘經典,凡是有講到地獄的部分,都把它節錄出來,節錄出來合訂一本,這個經的名稱就定為《諸經佛說地獄集要》。諸經就是很多部經,佛說有關地獄方面的集要,重要的這些經文把它彙集起來,合訂成一本。當時我們淨老和尚講,去查這個經的小組叫做地獄調查小組,調查地獄的。這個經也流通大概將近二十年了,這個經也是因為過去我們淨老和尚請台中江逸子,江老師畫地獄變相圖。畫地獄變相圖,根據《玉曆寶鈔》來畫。佛經裡面講的,當然比《玉曆寶鈔》那個範圍大很多,很多方面,所以《玉曆寶鈔》也是根據佛經的。

  因為我們要知道,《玉曆寶鈔》一般講就是說道教的。實際上,佛教還沒有傳到中國來,我們講這個超度,在中國本土的儒教、道教(就儒家、道家)是講祭祀、祭祖,《論語》講「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講祭祖、祭神、祭天地山川鬼神,儒、道講祭祖。超度,是佛教傳到中國來,特別是《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到的,才有超度的理論跟方法,才有講到地獄。所以道教的超度也都是採用佛經,因為道教本身它沒有這些理論方法的經典,佛經才有,這一點我們也要了解。所以過去有人講說《玉曆寶鈔》是道教,其實是道教的道士他採用佛經把它編出來,還是根據佛經。這一點我是聽江老師講,的確這個都有依據的。他說《玉曆寶鈔》不是道教的,道教它也是採用佛經。所以現在道士很多超度的經典,也都有採用佛經。當然道教本身也有道教的經典,但是講到超度,佛經講得才詳細,儒、道在我們中國基本是祭祖、祭祀。所以《諸經佛說地獄集要》,這個也就是先師淨老和尚他覺得佛經講地獄的應該很多,所以請一些同學去調查《大藏經》,裡面佛講到有關地獄的經典都把它節錄出來,結果發現,講到的內容相當豐富,相當多。

  這個同修要求悟道來講這一部經,這個也很好,過去我也想過。但是現在排時間了,我前面講完了,我們再來排時間,或者排在什麼時段,我們可以安排,需要安排時間。你這個祈請也很好,因為這個經彙集出來,的確是需要介紹,這個是有需要的。我再來安排時間,再找時間跟大家一起來學習分享。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二十八個問題,尊敬的院長晚上好!學生相識一位常年供奉觀世音菩薩的老奶奶,有勸她念阿彌陀佛。她八十八歲的時候摔了一跤,昏迷了三天,在夢中夢到觀世音菩薩和她說話,說妳的命本來已經到了,但妳一生沒有害過人,沒有騙過人,都是為人做好事,給妳加壽了,但沒說加多少。她又夢到自己去了地獄,怎麼敲門門都不開。又夢到自己上了天堂,天宮的門怎麼敲也敲不開,於是她問學生這是什麼原因?學生想,是不是當時沒教她念迴向文,所以地獄不收,天門不開。請教院長開示。阿彌陀佛!

  悟道法師:這個跟有沒有迴向是不是有一定的關係,這個我們要根據經典。我們三寶弟子,總是我們想的跟講的都必須有經典的依據,如果有經典的依據,當然我們就可以相信這個事情。念迴向文,不管是不是這個問題,迴向文是必須念的,因為佛都勸我們要迴向。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十願就是「普皆迴向」,迴向就是把自己的心量拓開。迴自向他、迴小向大、迴因向果,這個都是迴向。所以迴向都是必須要的,我們做法會、誦經、講經等等的,都有迴向,都有迴向偈。

  所以教她念迴向文,這個是可以的,是有需要。但是,是不是跟這個有決定的關係,我們要看看經典有沒有這個根據。不過勸她念迴向文總是好的,總是有幫助的。所以這個多多迴向,這是好的,因為經典有明文的勸我們要迴向,所以你可以勸她念迴向文。這個先不要管是不是跟這個有關係,就是我們做任何的功德,一絲一毫的善事統統可以迴向。因為迴向,你心量就擴大了,你一點點善事可以變無量無邊,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迴向,用我們現在話來講,就是我的功德跟一切眾生分享,這個就叫分享,這個不要自己獨享,跟眾生分享,你心量就大了,量大就福大。所以迴向是有必要的,不要管是不是跟這個有關係,勸她迴向是對的,是需要的。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二十九個問題,請教院長,學生一直有個想法,孩子們大了,學生就出去找適合的淨土道場靜修,準備自己求往生的大事。學生這種想法對嗎?應該如何給家人做好引導,才不會有障礙?哪裡的淨土道場和自己有緣?佛菩薩會不會給安排?感恩院長慈悲解答。

  悟道法師:找淨土道場是看因緣。總之,我們修淨土法門跟其他法門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方便,你不一定要在一個什麼樣的道場念佛才能往生,也就是說任何地方都是道場,家庭就是道場。過去印光祖師特別勸這些居士在家裡修,在家裡就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印祖就是這個開示。所以自己求往生的大事,如果有適合的淨土道場,年紀也大了,孩子都成年了,自己想去住在寺院道場靜修,家人不反對,這個也可以,也沒有問題。

  如何給家人做最好的引導?當然就是平常跟家人多溝通,最重要還是做一個好樣子給家人看。不是說我們自己想要逃避,不顧家庭了,這個家人當然會反感。好像你都不照顧這個家庭、不負責任,自己要去找一個清淨的道場去念佛求往生,這個好像很不負責任,逃避現實,這個家人當然會反感。所以這些事情,我建議多看看印光祖師的開示。淨土道場,我是建議,比如說哪一個寺院有打佛七,淨土道場,你可以去短期的淨修。比如說你去參加一個佛七,那是一個階段的,你可以用這種漸進式的。如果你長時間,有固定去參加道場的佛七,家人也就會認同了。所以我建議用漸進式的,你不要一下子一刀兩斷,我走了,這個恐怕家人不接受,除非他對佛法很深入,不然一般大概不太容易接受。我建議用漸進式的,慢慢的去參加佛七,你常常去參加佛七,家人習慣了,反正你就常常去,你現在去二、三年,然後你要去長住,大家也覺得就很習慣了,反正你就常常去打佛七,現在你要去長住,大家也覺得都能適應了。我建議這樣,給你參考。好,下面一題。

  同學:第二百三十個問題,頂禮尊敬的院長,有個問題請教。先生喜歡雕塑,他試著用橡皮泥捏了個佛頭,一直放在家裡,後來學習了才知道,只有佛的頭而沒有身體屬於出佛身血。請問該怎麼做好呢?

  悟道法師:我們老和尚過去也有講過,就是你把它接起來,就是一個頭,再請佛具店(造佛像的),把它的身體接起來,這樣就好。因為一般人他只是從藝術的角度去看,這個我們看得很多了,就是一個頭,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講,對佛是極不恭敬。我們老和尚過去講席當中也講過,就好像斬首示眾,這個古代叫斬首示眾,一個頭,這個是很不恭敬。但是一般不學佛的人,他認為它是一種藝術,不止這個佛像,一般人的像,一些名人的像,他也是弄了一個頭,實在講對那個人是很不恭敬。一個人他應該是一個完整的身體,不是只有一個頭。所以這個我們老和尚講過了,就是說把它身體再接起來,這樣就可以了。

  當然,這也要妳先生他能接受,如果他不能接受,妳勸他這麼做他不做,妳怎麼辦?妳也就放下了,不要罣礙。等到哪一天他能接受了,勸他還是把它補起來。可以先跟他溝通,念佛迴向給他,求佛力加持,讓他業障消除,能夠明白這個道理。妳勸他塑造雕刻佛像,要雕全身的、完整的,不能只有一個頭,這樣對佛不恭敬。這個可以跟他說明,跟他溝通,如果他還不能接受,再過一段時間,也不要急。因為妳急,妳跟他鬧翻了,他可能就更頑固了,這個就得到反效果。所以還是妳看著辦,看情況,如果能接受是最好,不能接受,再等待因緣。好,下面一題。

  同學:第二百三十一個問題,尊敬的院長您好!請問如何勘驗自己是否真信?經中說,「衣毛為起或淚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和「若聞佛號,心中狐疑,於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未當度脫,故心狐疑,不信向耳」。學生初學佛時,聽經或拜佛經常衣毛為起和流淚,而在忙碌的生活中又經常忘記佛號,感覺自己還信不深、願不切。祈請院長慈悲開示,這種情況屬於佛經所說的「曾做佛道」,還是「宿殃未盡」?

  悟道法師:這個都有。因為我們都有業障,業障各人有輕重、大小不同,多少我們都有業障。我們也有善根,如果沒有善根,你遇到佛法,聽經、讀經、拜佛,你不會感動。你會感動,衣毛為起,會很激動,那說明過去世已經修了很久,已經累積相當的善根,你接觸到佛法你才會有這種感覺,才會感動。如果沒有這個善根,過去世沒有種這個深厚的善根,他接觸到佛法他沒感覺的,他不會感動的,甚至他很排斥的,這個就是過去世他沒有種善根,或者善根很淺,他沒什麼感覺。

  我們雖然有善根,但是這個善根還是不夠,因此也常常會忘記。這個當然跟業障有關系,這個宿殃就是業障。所以消業障還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一個功課,就是懺除業障。懺除業障,念佛就是懺除業障。念佛、念經或者念咒,你念到伏煩惱,這個業障伏住、控制住,沒斷,煩惱沒斷,這個時候就有感應了,跟佛就有感應了,這個在我們淨土法門叫功夫成片。伏惑,伏煩惱,惑沒斷,就是控制住,它不發作,貪瞋痴慢不發作,有這個功夫,跟阿彌陀佛就通了,就有把握往生了。

  所以我們當然還有宿殃未盡,如果我們常常生煩惱,這個煩惱還壓不住,這個就是宿殃,過去世帶到這一生來的,宿世帶來的業障,煩惱習氣,這個就是宿殃。宿殃就是業障,就是要懺除業障。懺除業障,念佛是最方便的。念佛就是念到伏煩惱,業障伏住了,我們在淨土法門,這樣就及格了;其他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還不及格。八萬四千法門,如果你修行修到伏煩惱,不能出三界的,他只能生人天善道,不能出三界。唯有淨土法門,信願念佛,你念到功夫成片,煩惱伏住了,可以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再去斷煩惱。

  所以你這個問題,你有善根;你沒有善根,你讀經不會感動,但是常常忘記,還是有業障、宿殃,都有。但現在要用功把那個宿殃伏住。懺除業障,多念佛,多做好事,你這個宿殃就盡了。宿殃盡,就是煩惱伏住了,往生這個事情你自己心裡就很清楚、很明白,一點都不懷疑。因為跟阿彌陀佛已經接通了,好像電腦網路連線了,你就很清楚了,也不用問別人,問自己最清楚,這個宿殃有沒有盡。所以我們善根不斷的深入,宿殃不斷的減輕,這樣就有進步了。慢慢煩惱輕、智慧長,到最後伏煩惱,我們這一生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會再懷疑了。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三十二個問題,學生通過聽經,對極樂世界有了一些比較朦朧的信心,對自己能往生的信心還很不足。請問院長,如何能增強自己對極樂世界的信心,以及對自己的信心?如果只是規定自己每天必須念五千佛號,每個字都確保聽清楚,無論如何都要完成,時間久了,會不會自然信願具足?頂禮院長!

  悟道法師:這個信心,在中峰國師《三時繫念》第一時的開示,這個信還是要透過行來證實我們這個信。所以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給我們開示,「信而無行,即不成其信」。行,《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阿彌陀經》講,「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亂」,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你不用念到一心不亂,念到功夫成片就有感應了,伏煩惱。伏煩惱,你跟阿彌陀佛心就通了,你這個信願當然就具足了。信就是你不懷疑了,跟阿彌陀佛連線了,感通了,當然你就不會懷疑。現在為什麼懷疑?因為還沒通。還沒通,疑問就很多,到底哪裡不對?我要念多久才能通、才能感應、才能有信心,這個懷疑就愈來愈多。你這個問題主要是信心不足,就是疑。

  怎麼斷這個疑?就是要用念佛來斷疑。念佛,我們念得清楚、聽得清楚,就是不斷的念,也不要問如何,就是不斷的念。有這個懷疑的念頭起來,就提起一句佛號,把這個懷疑的念頭換過來。這樣不斷的念,念到功夫成片,就不需要再問人了,你自己就通了。主要現在重點就是,我們這句佛號念得要能夠把我們現前這些妄想、煩惱把它伏住,把它控制住。你能夠念到功夫成片,跟阿彌陀佛感應了,感通了,你信心自然就堅定了,不會再懷疑了。所以你這個信還是要透過行。這個行也是要願,這個願就是願生西方,這個願是推動我們念佛這個行的力量。我們為什麼念佛?就因為我發願要往生西方,是這個志願、這個動力來推動我們。這個願也就是「厭離娑婆,欣慕極樂」,就是我們對極樂世界嚮往,對娑婆世界不留戀,放下了。現在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實在講,還是沒放下,沒放下也就是說沒有看破。我們聽經是幫助我們看破,念佛幫助我們放下,這個兩方面都要相輔相成。

  所以你還有這個疑問,我們淨老和尚的《大經解》多聽。現在有同修發心,節錄一些重要的開示,那個也很好,那個我常常聽。我們沒有那麼長的時間一次聽兩個小時,現在有很多同修發心,有五分鐘的、七分鐘的、十分鐘的、十五分鐘的、十二分鐘的,這個現在在網路上都可以搜尋得到,你可以搜尋有關信願念佛這一部分的一些開示,對你斷除懷疑就有很大的幫助了。所以聽經是明理,就是看破,念佛是行,有解、有行才能斷除你的疑惑。這個行的功夫得力了,你的疑惑自然就不存在了,所以還是在解行上多下功夫。聽經聞法就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信心有了,我們理解了,還要透過行去證實我們相信的這樁事情。相信有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還是要透過行。所以以上提供你參考,多聽經,還是要堅持念佛。這個道理要常常提起,不然忘記了,我們那個疑惑又起來了。

  所以在《淨語》裡面講,「誤人第一是多疑」,就是說我們為什麼會耽誤掉自己的功夫?還是自己多疑,有疑問、有懷疑。「疑網纏心不易知」,那個懷疑就像捕魚的漁網密密麻麻的,纏縛在我們的心,我們不知道。「疑能生苦苦生疑」,你懷疑,生了苦,很苦惱;很苦惱的時候,懷疑又更多。疑能生苦苦生疑,那怎麼辦?還是要念佛,「咬緊牙根念阿彌」,咬緊牙根,「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咬緊牙根念阿彌。「念到疑根連蒂斷」,念到你這個疑的根,好像瓜在樹上,那個蒂熟了就斷了,就掉下來了,成熟了。「到此方知我是誰」,到那個時候你就知道自己是誰了,原來自己就是阿彌陀佛。所以沒有別的方法,就是「咬緊牙根念阿彌,念到疑根連蒂斷,到此方知我是誰」。所以《淨語》這首偈你常常提起,這個也是對我們念佛、斷疑有幫助。好,下面一條。

  同學:第二百三十三個問題,院長您好!弟子的母親每天早晚各拜《淨修捷要》一遍,白天誦《無量壽經》一部,隨緣念佛。請問這樣是否如法?感恩,阿彌陀佛!

  悟道法師:這個很如法。拜《淨修捷要》非常好,《淨修捷要》三十二拜,不會有很長的時間,念《無量壽經》一部,隨緣念佛。這個問題,我建議那個佛號還是要定個數,定課。念佛還是最主要的,我們修淨土法門,念佛還是主要。當然有很多修行方法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但是就淨土宗來講,主要還是念佛。《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都是勸我們念佛,念佛是主要的。所以念佛要把它當做一個定課,不是說隨緣念佛,有時候念,有時候不念,這個就不符合我們淨宗修學的一個宗旨了,所以還是主修念佛。

  定課,如果你有時間,一天定個一萬聲佛號,當然兩萬聲、三萬聲更好。如果有時間,退休了,念一部《無量壽經》之外,最好定個數,或者定個時間念佛也可以。總之有個定課,比如說你定一千、二千,或者五千、一萬,當然愈多愈好,你一天念個三萬、五萬,當然更好。如果一天能念十萬聲佛號,那更好。所以還是要有個定課。這個問題你拜《淨修捷要》,讀一部《無量壽經》,佛號還是定個數,根據你的時間、你的精神體力,還是定個數。這個定課,剛開始也不必定太多,定太多,如果你念不到那個數,自己心裡又有罣礙,所以這個定課可以少定一點。

  你隨緣念佛就散課,散課就多多益善了,你念得愈多愈好。定課可以不必定太多,但是散課就盡量有時間就念,這個才叫隨緣念佛,所以這個在這裡說明一下。隨緣念佛,不是想到就念,沒想到就忘記、沒念了,這個就不叫隨緣念佛了。隨緣念佛,你還是有個定課,定少沒關係,定課少沒關係,但是散課,你有時間你就多念。所以還是要有個定課,你定得少沒關係,就是你每天能夠固定完成的,縱然你定十念法也可以,定課,反正每天早晚我都念十句。這個定課不能中斷的,每一天都要完成的。但是散課,你有時間,你要念一萬、二萬、三萬、十萬,都可以,更好!這樣才符合隨緣念佛。所以建議有個定課,少沒關係,散課多多益善。以上提供你參考。好,下面一題。

  同學:第二百三十四個問題,一名失語、癱瘓的人,一直給他身邊播放老和尚木魚慢念佛號,有時晚上中斷,他會睡不著。如果此人臨終之時,助念的人也應按照木魚慢念佛號為他助念嗎?感恩法師慈悲開示。

  悟道法師:他聽這個佛號,是念佛機嗎?如果是念佛機,播放老和尚木魚念佛號,這個慢的。我聽現在這個念佛機,有一種是最慢的,就是一句一句這個當中,它都空得很長。但是這個佛號也不適合太慢,太慢,你這個當中中斷的時間就長了;太快,恐怕這個老人跟不上。所以最好還是不急不緩,古大德教我們,不急不緩,也不要太慢,也不要太快。我們老和尚念的佛號,我聽那個念佛機有四種,有一種是最慢的這個,那個「阿」下面「彌」停很久,那個是太慢了一點。所以還是稍微快一點,「阿彌陀佛」,這個速度也還可以。最慢的那一種,恐怕也不是很理想。最快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些人他能跟的是可以,但是還是取適中的,不急不緩,這個是最理想。

  助念的人也是按照這個念,就是說不要太慢,不急不緩的來為他助念,主要讓他每一個字、每一句都聽得清楚,心裡跟著默念也念得清楚,這樣為原則。所以用這個來助念是可以的,因為平常他就聽這個佛號,臨終的時候用這個來助念,當然他平常聽這個佛號習慣了,這個就可以。因為這個癱瘓的人失語,你也不能問他,問他,他沒辦法去回答你這個問題,只有根據你自己去觀察、去判斷,看他的反應。如果他覺得念得很舒適,這樣就可以。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三十五個問題,感恩院長慈悲開示!我父親一直以來對我母親都不好,脾氣很暴,動不動就罵人,而且是有理無理都要罵人的那種,但對我們兄妹倆態度卻緩和得多。我一直想救母親於水火之中,苦於能力有限。懇請院長開示,學生該怎樣做才能幫助母親?父母都不願意學佛念佛,要怎樣做才能最好的利益他們?至誠感恩,頂禮合十。

  悟道法師:你有這個孝心,可以去多拜地藏菩薩。父母兒女總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父親對你們很好,過去生你們跟他結好緣了;他對你母親不好,過去生結不好的緣。當然這個緣是可以改善的。要怎麼樣幫助你母親?我建議你多聽《地藏經》,多讀《地藏經》,多拜地藏菩薩,《地藏經》有針對這一方面的問題。當然,如果你覺得其他的經典你比較熟悉,比較得力,也可以。這我只是一個建議,提供你參考。其他比如說觀音菩薩《普門品》,這些也都可以。

  這些都是屬於冤結,過去世結的冤結,冤要化解,總是勸你母親也要多念佛。他們不學佛,做兒女慢慢勸導,特別多聽經,你在家裡可以放播經機、放念佛機,他們雖然還不學佛,但有意無意會聽到,聽久了,他也種善根了。善根深入了,有一天因緣成熟,他就能接受了。所以你多念佛、念觀音,迴向給你父母解冤釋結,你至誠就會有感應。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三十六個問題,學生向院長請教,在讀經、念佛、聽經時,後背經常有眾生湧動的感覺,是有緣眾生一起共修,還是學生業障太重了?感恩院長指導學生。

  悟道法師:這些都有。自己的業障當然有,我們凡夫不可能沒有業障,這個就是我們要不斷的懺除業障。懺除業障,就是要多念佛、多聽經、多讀經。有眾生來,也就是他跟你有緣,他也要來求你幫助,求超度。你可以給他迴向,你念經、念佛可以迴向給你有緣眾生,你就把這個讀經、聽經、念佛功德迴向給累劫冤親債主。這些有緣眾生,你多多給他迴向,因為他們也很需要,也很苦,所以來求你幫助。你要發慈悲心,你修的這些功德,統統迴向給他們,他們也必定能得佛力加持,得到解脫。所以這個沒有關係,因為有這些眾生來找我們,也是幫助我們提升的,幫助我們提升境界,有這些眾生來,我們才會警策自己,所以這個不要罣礙。你主要多多給他們迴向,長期的迴向,這樣就好。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三十七個問題,在中國傳統當中,做什麼事情大家都喜歡去選日,選個良辰吉日。如此的做法,和淨老和尚講的「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是否正好相反了?感恩!

  悟道法師:在這個傳統當中,我們是可以隨順,一般人他總是希望選個良辰吉日。選擇日期,或者看地理,這個在我們中國傳統,在《書經》裡面、在《禮記》裡面就有記載。在我們凡夫當中,的確這些有這個影響,所以在我們中國傳統的農民曆都有一些吉日、凶日,這些都有。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我們自己修行的功夫到一定的程度,當然什麼時間都是好的,什麼日子都是好日子,只要心善行善,時時都是好日、都是好時。

  我們也不要去排斥傳統這種選日子,我們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不是要教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嗎?恆順眾生,他需要這樣,我們就恆順。如果我們一定要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你就不可以選日子,那我們就沒有恆順眾生、就沒有隨喜功德,這個變成我們的執著了。他執著這個,我們也執著,我們執著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這個也是執著。所以這個我們都可以隨順的,大家選日子,好,我們就來選個好日,黃道吉日,大家都歡喜,這個叫做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要叫眾生來恆順我們,我們要恆順眾生。你能夠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才的的確確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所以這個我們隨順就好。

  現在有人說叫我幫他看日子,我也幫他看。我不能拿這個來給他訓一頓,恐怕他心裡覺得怪怪的。這個我們要懂得通權達變,「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個我們要懂這個原理。所以這個沒關係,沒有違背的。老和尚講的這個,是對已經很深入的人講的,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如果學佛還沒有很深入的,他需要看個日子,我們也可以隨順,這個沒有關係。等到他深入了,再跟他講這個,這樣就好。所以這個沒有關係,沒有衝突,沒有矛盾。《華嚴經》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矛盾都是我們自己沒有通達這些事理,才會有矛盾。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三十八個問題,尊敬的院長大和尚吉祥!學生請問,三年前學生去一個寺院遊覽,後山擺放著各種佛菩薩和財神的石膏像,聽說是寺院擺放不下,被管理人員專門擺放到後山的,看到有很多香客把佛像請回家,學生也請了一尊很小的觀世音菩薩石膏像。女兒擔心被擺放在後山的佛菩薩石膏像另有原因,擔心給家裡帶來不好的事情,請問院長,會這樣嗎?不知道該不該繼續供奉這尊觀世音菩薩石膏像?由於家裡空間有限,若把觀世音菩薩石膏像與財神石膏像擺放在一起,農曆初一、十五一起受香火,這樣做如法嗎?

  悟道法師:這個地方再小,你擺個方位應該是可以,財神另外擺個方位,觀音像擺個方位,擺一個比較正面的方位。這個地方再小,也都可以擺的,你調整一下。供觀音像,無論你哪裡請的,你只要誠心誠意,這個都沒有問題,都是如法的,關鍵在自己的心。你有恭敬至誠的心來供觀音像,這個就沒有問題,這個不要擔心,觀音菩薩會保佑你,這個不必擔心。你這個財神跟觀音像,我是建議你還是調個位置,因為地方再小,我們還是可以調的。這個只要你多用一點心,都可以調的。大家如果到日本去看,日本的地方都很小,有一些供的方位擺得也都很整齊。所以地方小就是你要怎麼去規畫、怎麼去設計,關鍵在這裡。地方小沒有關係,除非你那個石膏像是大得不得了,如果不是很大,應該你調一下,你再研究一下,應該沒有問題。這個是都可以的,沒有關係。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三十九個問題,院長吉祥!若家人或自己重病,承受不了痛苦,能否求佛力加持或師父加持,盡速求死呢?阿彌陀佛!

  悟道法師:我們可以求佛力加持,求阿彌陀佛早一點來接引,這個是可以的。但是,這個病重,你要求佛力加持,我建議還是請你看《地藏經》,《地藏經》對這方面都講得很多,你得重病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你怎麼替家屬修福迴向給他?讓他業障減輕,業障消除,早一天得解脫。所以我建議你去讀《地藏經》,《地藏經》有一段經文專門就講這個。這個過去我也跟同修講過了,很多同修病在那邊,加護病房,好也好不了,走也走不了,那家屬都受到連累,病人也痛苦,家屬也痛苦,這個都是業障。所以我建議你去聽《地藏經》、讀《地藏經》,都在《地藏經》裡面,解決這個問題。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二百四十個問題,尊敬的院長您好,學院課程中,有些要下載的經書是文言文,學生愚鈍,看不懂怎麼辦?感恩院長慈悲解答。

  悟道法師:這個文言文看不懂沒關係,你只要讀,讀遍數多了,你就懂了,所謂「讀書千遍,其義自現」。另外一方面,求佛力加持開智慧。所以不要怕!現代人看到文言文就怕了,實際上文言文並沒有那麼不好學。學文言文沒有什麼訣竅,就是要多讀誦。讀誦、背誦,讀得熟了,你自然就會明白。你心靜下來了,定下來了,智慧就透露出來了,你自然會明白。所以不要怕,這個不要怕。讀不懂,一遍不懂,兩遍;兩遍不懂,十遍;十遍不懂,一百遍。我們老和尚的標準是三千遍,三千遍下來肯定你懂了,你可能就開悟了。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先回答到這裡。下面的問題我們下次再來跟大家回答。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