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網路學院座談會—真信才會真放下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一集)  2023/4/14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1-141-0011

  第一百三十五個問題:請教院長師父,大修行人尚且「我的內心非常孤寂」,世間老人也多有抑鬱症,那麼您所知道的淨業行人晚年會是什麼心態?也有孤寂感嗎?

  悟道法師:諸位老師、諸位同學,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繼續來簡單回答同修的疑問。這個問題問到,大修行人尚且「我的內心非常孤寂」。這個問題在「大修行人」這四個字,要夠得上大修行人有他的條件。大修行人不是從外表看就是大修行人,最重要的還是在內心真正能看破放下,那才是大修行人。如果對於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都放不下,外表縱然很精進、很用功,就像蕅益祖師在《彌陀要解》講的,這個佛號念到雨打不濕、風吹不入,如銀牆鐵壁一樣,那也不能往生。如果沒有具足信願,這句佛號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念佛念得這麼用功,不能往生?古大德講,錯用了心,這個心態不對。《無量壽經》佛給我們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關鍵我們用什麼心來念佛?我們是發菩提心來念佛?還是發煩惱心來念佛?貪心來念佛?瞋恚心念佛?愚痴心念佛?傲慢心念佛?懷疑的心念佛?這個心態很多,發心不一樣。所以《無量壽經》「發菩提心」,我們要留意這句話。現在很多同修大概都是注重在形式上用功,一天佛號念多少、佛拜多少、經念幾部,偏重在這方面,這是形式,重要的、主要的就是心要覺悟。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對這個世間不貪戀、不留戀,不染著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外不貪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內心不起貪瞋痴慢,就是發菩提心,這樣念佛就相應,就一念相應一念佛。

  這個問題也是我們每一個修行人、念佛人的問題,不只是這位同修的問題,這是大家的問題,我們大家都有這個共同的問題。在《無量壽經》講發菩提心,在《彌陀經》講信願,信願就是發菩提心。真信切願,願生西方,願意放下娑婆世界;願意放下,就是對娑婆世界這一切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染著、不貪婪、不留戀、不罣礙,真正放下。看破有必要借助於經教。我們為什麼放不下?就是沒看破,對事實真相認識得不清楚。對五濁惡世,我們現前住的這個娑婆世界的事實真相,《無量壽經》講得很詳細,但是我們雖然念了、讀了、聽了,還是沒有真正把五濁惡世這個事實情況認識清楚,因此還是會貪戀我們這個世間的一切。如果真正認識清楚了肯定放下,因為這世間太苦了,肯定放下。我們還放不下,說明我們還沒有真正認識清楚,就是這個信,真正的信心還沒有生起來,還沒有真正相信佛在經上講,這個世界是苦。我們是聽說,但是這個信心還沒生起來,還是不信,所以才會貪戀、留戀這個世界。對於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也認識不清楚,雖然在經上讀了,也聽經了,但總是有懷疑,到底是不是真有極樂世界?這個也是沒有真正認識清楚,沒有真正生起信心。因此信願不具足,行這個念佛功夫就不得力、就不相應,問題出在這裡。所以現在認真念佛的人不少,真正在信願上去下功夫的人,注意到這個信願的人不多。因此,我們看到有很多他修行念《無量壽經》念一萬多部,佛號念很多,打佛七三天三夜不睡覺。在我們台灣就有一個姓許的老同修,他非常用功。當時有一批開出租車的居士,他們一個月念二十四小時一天,這位居士他念三天三夜精神很好。後來到了晚年跳樓自殺,我們也跌破眼鏡,他念佛功夫那麼好,怎麼到最後去跳樓自殺?聽說受不了病苦的折磨,跳樓自殺了。這一類的情況我們看得很多,在同修當中看得很多。

  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大修行人的條件,什麼叫大修行人?就是真正把這個世界看破放下,不留戀、不貪戀,真信切願念佛,這樣的人就是大修行人。像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給我們開示的,舉出近代的,最近的是海賢老和尚,那是大修行人,那個一點不假,那個假不了。再之前的鍋漏匠,那個我們沒看到,這是在倓虛老法師的傳記,他的《影塵回憶錄》裡面,他有提到這個事情。還有在家居士,真正自在往生的,這個才是大修行人。大修行人也不能只看表面,關鍵在內心,這個善導大師也開示過,關鍵在內心。所以《無量壽經》講的發菩提心,《彌陀經》講的信願,就是對這個世間生起厭離心。這個厭不是討厭,不是一看就討厭、就生煩惱,那個不對了,你討厭、生煩惱那還是沒有放下。這個厭的意思是說不貪戀、不留戀、不染著,不去貪婪這些五欲六塵、名聞利養。世間人都是貪這個,我們凡夫都是貪這個,真正覺悟的人這個就放下了,他不貪,不留戀。所以他念佛為什麼功夫很快就得力?原因沒有別的,就是放得下,放得下世間的名利,這個放得下。真放下了,牽腸掛肚的事情都放下了,他念佛功夫就得力。這個就符合大修行人的標準,符合這個水平、符合這個標準。如果內心沒有放下,還有染著,還有貪瞋痴慢,佛號念得再多也不相應,古大德常講「喊破喉嚨也枉然」。關鍵就不會念,念得不相應。

  所以真正大修行人,他絕對不會說內心感到非常的孤寂,不會有這種感覺,應該是法喜充滿。因為念佛跟阿彌陀佛相應、跟極樂世界相應,他怎麼會孤寂?跟諸上善人都相應,他怎麼會孤寂?肯定不會的。世間老人有很多抑鬱症,特別現在愈來愈多,現在不但老人抑鬱,年輕人都很多。現在心理輔導這個行業滿流行的,為什麼有這些行業出現?現在有心理問題的人太多了!總不外乎對這個世間沒看破、沒放下。總之,我們淨老和尚常講的,這是把我們中國老祖宗的傳統文化,儒釋道的教育,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丟掉了,一昧跟著外國人學習,外國人沒有這些文化。外國人學競爭、鬥爭、戰爭,中國聖賢、佛菩薩教人要禮讓、要謙讓、要忍讓。爭沒有爭到,想要爭取到,爭取不到他就有求不得苦,他就很失望、就很痛苦,求到了、得到了又怕失去、又怕丟掉,患得患失,總是離不開這些。一切人事物患得患失,你說他怎麼會沒有抑鬱症?人與人不知道怎麼相處,不知道倫理道德,不知道人該怎麼做,進退應對都不曉得,怎麼去做人處世?碰到很多問題,心裡這個心結打不開,抑鬱症就出現了,這個必然的。

  所以沒有別的,還是淨老和尚常常勸導我們的,要回歸老祖宗。他常常用一個比喻,小孩子遇到有困難,第一個找誰?找父母。我們現在遇到困難找誰?找老祖宗,歷史的這些經典,我們的答案統統在裡面。四書五經,特別是《論語》教做人的,還有雪廬老人編的《常禮舉要》、《弟子規》,這些都教做人的。這個學了,我們才能做一個正常的人;如果不學這個,實在講,人跟禽獸也沒有什麼差別。所以我們還是要回歸到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幫助我們修行。雪廬老人也講過,他學了中國文化才懂得佛法,懂得佛經。佛法幫助他深入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幫助他奠定學佛的基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也建議大家學傳統文化,特別雪廬老人(我們的師承)他有全集,大家多深入,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現前的問題跟困難。這樣念佛,我們功夫才會得力。如果不在這個基礎上下功夫,念到最後功夫不得力,又怪佛菩薩不靈,那就增加罪業了,這一點我們大家必須要認識清楚。希望大家能夠共同勉勵,來學習傳統文化。我們老和尚提倡的三個根,真正做到看破放下,沒有別的,就是看破放下。鍋漏匠、海賢老和尚這些成就的大德沒有例外的,都是真正能看得破、放得下,心裡不染著世間這一切。五欲六塵、名聞利養徹底放下,那就有成就,就不會得抑鬱症、孤寂感,好像無依無靠,就不會有這個現象。應該愈活愈歡喜,因為知道沒幾天就要到極樂世界去了,怎麼會不歡喜?怎麼會有抑鬱症?問題還是在我們自己。

  好,下面一個問題。第一百三十六個問題:尊敬的上悟下道院長吉祥!我從三十幾歲接觸佛法,到現在已滿頭銀髮,老眼昏花,到花甲才有緣遇到這個學院平台。(一)老法師常講,把每一個人看成佛菩薩,你就成佛了,但始終轉不了念頭。請問院長,如何把惡人轉變成佛菩薩?(二)學佛多年,夢到老法師三次,在夢中開示學生。請院長慈悲開示,如何看待夢境?

  悟道法師:第一個問題,就是把每一個人看成佛菩薩就成佛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每一個都是佛,我們自己也是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從理論上講,人人都是佛,只是有已經覺悟的佛,還有迷惑顛倒的佛。佛性大家都有,都沒有喪失掉,只是現在迷惑顛倒,冤枉受苦,覺悟了就離苦得樂。所以我們把一切人看成佛菩薩,我是建議聽老師講的《華嚴經》。《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怎麼一生成佛?就是善人、惡人統統是佛菩薩。從理論上講都沒錯,真的就是佛菩薩,只是有的已經覺悟了,有的還在迷惑顛倒。現在關鍵在我們自己心態的轉變,我們看到順境,我們喜歡的人、善人我們喜歡,這個喜歡也是煩惱,貪心起來了,我們就要用念佛把它轉過來。看到善人要念佛,念阿彌陀佛,讓我們喜歡的這個心平靜下來;看到惡人生煩惱、生氣了也趕快念佛,先把它降伏下來,把這個瞋恚心降伏下來。不但是惡人,善人也是一樣,都是佛菩薩來給我們考驗的。他真的也是佛菩薩,他只是示現這個樣子來考驗我們,都是我們修行的對象。如果離開這些人,我們也沒得修,因為沒有考驗,也不知道我們心到底清淨不清淨、平等不平等。所以「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這是蕅益祖師的開示。「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智人就是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心裡的問題,看到我們喜歡的人生歡喜,不對!這是貪心煩惱,趕快念佛把它降伏下來,把貪心壓下來;看到惡人要生氣了,趕快念佛把這個瞋恚心降伏下來。這些人就是佛菩薩,沒有這些人來給我們考驗,我們功夫怎麼會進步?當然要感恩他們的示現。所以時時刻刻回頭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回頭觀察我這個心不對了,「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一定會起來,不怕,怕覺悟太慢了,跟著這個念頭一直發展下去就跟它跑了,又迷了。如果我們發現了,趕快把它轉回來,讓這個心再平靜下來,那就覺了。我們保持清淨、平等、覺就是用這樣的一個方法,這是老法師在世的時候常常教導我們的。轉不了就是習氣比較重,這個也可以求佛力加持,多念佛、多拜佛。但是要有這個心去修,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這才是真正的用功。

  第二個問題,學佛多年,夢到老法師三次。這是跟老法師有緣,所以你會夢到。夢到,老法師過去講過《華嚴》,講了十多年,講很長的時間,《華嚴經》裡面講,有夢中說法,佛菩薩會進入你的夢境給你說法。其實所有的夢境都是佛菩薩說法,夢見老法師是說法,沒有老法師的夢境還是在說法,統統是佛菩薩說法。夢境給我們說什麼法?是《金剛經》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說這個法。夢境是假的,你不要把它當真。看我們現實的人生,我們每一天遇到順境、遇到逆境,遇到如意的事情、不如意的事情,都能夠提起《金剛經》這首偈,這一切跟作夢一樣。作夢,大家都有經驗,不管善夢惡夢,醒過來都是一場夢。做善夢比較舒服,做惡夢比較難受,但醒過來都是一場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這個開示,最重要就是要我們看破,這首偈就是教我們看破放下的。這一切都是如夢幻泡影,好像肥皂泡一樣一下就沒有了,過去也就不存在了,再也回不來了。我們現實的人生,這一切跟我們晚上作夢不是一樣的嗎?所以《金剛經》講得一點都沒錯,只是我們要努力在這個地方很作意的。剛開始功夫還不得力,要努力去作觀,就是調自己的心態,這一切都是夢境,就不要認真、也不要計較,這個就是放下。所謂看破放下就在這個地方看破放下,不是自己找一個石洞去躲起來就放下了,沒有,心裡還是罣礙,還是放不下。人在關中心在外,那個就不管用。真正的放下,在這個現實環境裡面,真的要把它看作如夢幻泡影,都是一場夢,不要認真、不要計較,我們就得大自在,就得解脫了。夢到老法師開示,這是好夢,跟老法師有緣。要時時刻刻記住老法師的開示,這是最重要的。

  好,下面一個問題。第一百三十七個問題:請問院長,家中有親戚在單位食堂上班,有時利用工作之便帶食品回家,學生能躲則躲,但有時礙於情面又不得不接受。跟她講偷盜因果她不接受,反倒生氣,責怪學生多事。請問院長,對這類事情如何做才是如理如法的呢?

  悟道法師:有關偷盜戒,利用工作之便帶食品回家,這個主要給那個負責人講一聲,他同意就不犯偷盜戒了,就是說有一些剩的食品帶回家就不犯偷盜戒。這個可以建議給主管講一下,如果她沒有講就帶回來了,能躲則躲。有時候礙於情面接受,要跟她講偷盜的因果,也是要看她能不能接受。有時候我們勸人,勸了她能接受,對她才有幫助。如果勸了她,她更排斥、更反彈,那你勸得不但沒有效果,反而增加她頑固的固執,這就沒有必要了。所以接受,可以念佛給她迴向,迴向給她盜取的這些冤親債主,這個總是有因果的。她會責怪你,表示她不接受。要勸她也是要善巧方便,我們勸人也要觀機,看看對方,我們講的話,看她的反應,她聽得懂聽不懂?她能不能接受?能接受,你再進一步跟她講這方面的。如果她不能接受,你講也沒有用,她還是這樣,她反而怪你,反而跟她結怨,這就沒有必要。所以如果礙於情面,你可以念佛給她迴向,這樣也能夠跟他們結善緣、種善根。因為遇到眾生造罪業,我們勸不動的時候,就只有念佛或者念經給他迴向,求佛力加持讓他業障消除,早日覺悟,這樣就好。

  好,下面一個問題,第一百三十八個問題:請問院長,在單位上班,如果沒有事情可做了,沒到下班時間,早回家肯定是早退,如果在單位找個單獨的屋子誦經,或是去附近的操場經行念佛,算不算犯戒呢?懇請院長慈悲解答。阿彌陀佛!

  悟道法師:下班時間還沒到,應該是不能早退。如果事情做完了,可以在那邊等候,可能臨時又有事情來了,所以一定等到下班時間到再下班,這樣比較好。在這個當中,因為上班時間我是建議不要誦經,因為誦經你要很專注,你不專注那個經你沒辦法誦。你專注誦經,有時候臨時有事情又打閒岔了,你誦不下去,這個效果不好。就不如用念佛,念佛就很方便,時間可長可短,而且還可以一面做事一面念。如果沒有事情,你就經行念佛也好、坐著念佛也好,但總是待命當中,因為還在上班時間,還沒下班,還是要以自己本分的工作為主。雪廬老人在《論語講記》講,每一天他做的工作都要抵得他的薪水;如果做不足,他就一定補到足,所以我們不能做得不夠。所以上班時間就應該心放在工作上,如果真的沒事就念佛,念佛還是在待命,如果臨時有工作來,我們隨時就可以去處理這些工作。所以用念佛比較好,就不要念經,念經你下班回家再找時間去念,你也比較安心、比較專心。

  好,下面一個問題。第一百三十九個問題:尊敬的院長晚上吉祥!非常感恩您為我們大家解惑。學生家母有比較嚴重的老人病,對飲食一不滿意就說食物當中有毒,這是說明內心當中一有不如意就發瞋恨心嗎?應如何轉境?感恩!

  悟道法師:老人病的問題現在社會上很多,不但一般社會上的人有很多這種情況,就是我們認識的同修當中也有。這個總是業障的問題,業障的問題要處理,實在講都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專門講這方面的問題。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我也是建議多讀讀《地藏經》、多聽《地藏經》,求地藏菩薩加持。替這個老人修福,在她的面前念給她聽:幫妳造佛像、印經,或者是放生,或者供養三寶等等,講給她聽,迴向給她的冤親債主。這個總是離不開,一個自己本身的業障,一個是冤親債主的干擾,總是這兩方面的問題。這兩方面的問題,《地藏經》都專門在給我們開示。遇到家人有這樣的問題,家屬有學佛,應該怎麼幫助自己的家人,幫助自己的父母?就是要先替她修福,所謂福能除障。如果你福報修到夠了,足夠排除她現前的業障,她就好了,壽命沒有到她就恢復正常了;如果壽命到了,她也能安詳往生到善處,幫助她生人天善道,不墮三惡道。如果能夠勸她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就能夠蒙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當然這個是最究竟圓滿的。所以這個問題,只有靠家屬、兒女來幫她修福,其他也沒辦法。這個去找世間的醫生沒有用,這個是業障病,老人痴呆是業障病。業障病,她自己也沒辦法去修,現在只有靠兒女、家屬替她修。你照《地藏經》的理論方法去修,至心的來求地藏菩薩加持,必定會有感應。

  好,下面一個問題。第一百四十個問題:曾經許諾要讀完的經,中途而轉讀其他經,若許諾的經沒有完成,會影響往生嗎?感恩師父開示。

  悟道法師:曾經許諾要讀完的經,中途而轉讀其他經,若許諾的經沒有完成,會影響往生嗎?這個問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蕅益祖師在《彌陀經要解》講得很清楚,就是能不能往生,關鍵在信願之有無。就是你對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真信,真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往生西方這個事情?真相信,自己遇到了,決定往生西方就有分了。真信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很苦。你相信不相信這個世界很苦?有很多同修說,我知道很苦,我現在苦得不得了,我當然相信,這個是不是真信?不能說不信,主要還是半信半疑。為什麼?真信你就真能放下,那才叫真信。真信,你就會真發願,所以真信才會有真願,真正願意放下娑婆世界,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這個世界絲毫就不貪戀、不染著了,生起出離心了。要出離三界六道這樣的心,這個心就叫菩提心。菩提心第一個,也就是菩提心的基礎,就是出離心。大菩提心也是在出離心的基礎上去發展的,如果沒有這個基礎的出離心,你說大菩提心,那是講空話。所以蕅益祖師在《寒笳集》開示,他說要有出離生死這個心,要想解決生死這個問題,你有這樣的心,這就是菩提心。知道世間苦,輪迴無了期,沒完沒了,佛勸我們要放下。我們真覺悟,真願意放下,真願意出離六道,對這個世間絲毫不貪戀,不再留戀、不再罣礙,那個出離心有了,這叫菩提心,願捨娑婆、願生極樂這個心生起來。蕅益祖師講,真信切願,願意往生極樂世界,你發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講得很清楚了。反過來,蕅益祖師又講了,如果你不想了生死,說你發菩提心了,蕅益祖師說他肯定不相信;說你能發大菩提心,他就更不相信。你菩提心都發不起來,還能發大菩提心嗎?菩提心的基礎就是要出離生死這個心,真正想要出離生死,要解決生死問題這個心叫做菩提心,就是願意了生死這個心。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脫離六道生死輪迴的,這叫出世間法。所以會不會影響往生西方這個問題,關鍵你有沒有真信切願。只要有真信切願,當然念佛是淨宗的本宗、正行,那你無論用什麼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相念佛、持名念佛,都能往生,只要統統具足信願。除了念佛以外,你念經迴向發願也可以往生,這個在《觀經》九品都講得很詳細,你念經也可以。你專門持戒,你有真信切願,把持戒的功德迴向往生西方,也可以往生西方。你讀經、持戒、念佛,或者修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施、念戒),統統可以往生。或者修世間的善事,一毫的善事也可以迴向西方,做一點好事都可以迴向的。你持咒迴向發願可以往生,念經迴向發願也可以往生,參禪迴向發願也可以往生,你修教下、修止觀迴向發願也可以往生。你修福,像海賢老和尚他就是修福,就修福、念佛,他迴向發願。一天到晚幹活,幹活他不忘念佛,他把這個修福做好事的功德統統迴向求生西方,肯定往生。所以往生,關鍵是在信願之有無。行門方面,念佛是正宗,除了念佛以外,我們剛才講的這些讀經、念咒,或者你念藥師佛、念地藏菩薩、念觀音菩薩、念大勢至菩薩、念普賢菩薩,你迴向發願,統統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所以關鍵在信願,我們一定要把這個信願認識清楚。

  所以你許諾讀完的經,中途轉讀其他的經,原來發願要讀的經沒有完成,這個對往生西方沒有影響。往生西方是你有沒有真信切願,如果你有真信切願,你讀哪一部經,迴向發願往生西方都沒有問題、都可以的。所以不產生影響,產生影響是你是不是真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真願意去西方極樂世界,真願意放下這個娑婆世界。關鍵在發菩提心,如果你真信切願,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念經、念佛、念咒、修福統統可以迴向發願,都可以往生,這個沒有影響,所以你就不用罣礙。現在會影響往生的就是你有沒有真信、你有沒有切願?你對這個世界還有沒有留戀?你放得下、放不下?這個關鍵在這裡。你真能放得下,真願意去,念什麼都可以迴向發願,都能蒙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這一點不用懷疑。

  好,下面一個問題。第一百四十一個問題:弟子一方面跟著佛學院學習九年課程,一方面相信老法師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同時在這九年裡,每天聽完課程後讀一部《無量壽經》,早晚課讀第六品四十八願。個人定的讀經和學習九年的課程算夾雜嗎?請院長慈悲開示。阿彌陀佛!

  悟道法師:我們只要主伴分清楚就不夾雜了。因為過去也跟大家講過,就是我們以《無量壽經》為主,其他的經典(包括世間的善書典籍)統統是來補充說明《無量壽經》的,等於是《無量壽經》的補充說明、註解,那這不算夾雜。過去我們淨老和尚早年在美國講經,有新的道場成立,他老人家第一部經,他的慣例,首先講《地藏菩薩本願經》,沒有時間講完一部經也講個大意。在美國,大家都工作很忙,有假期,連續假有三天的,有道場請我們老和尚去講經,我們老和尚就去講《地藏經》大意。當時就有同修提出疑問,老和尚在講《彌陀經疏鈔》就勸大家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要夾雜,怎麼你自己又在講《地藏經》,那不夾雜了嗎?我們老和尚回答說沒有,我還是講淨土經。你明明講《地藏經》!他說因為這個《地藏經》,我是補充說明《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經文的詳細註解,就講這四句,這四句展開就是一部《地藏經》。你要怎麼孝養父母,要怎麼尊敬師長,要怎麼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地藏經》就講這些,《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淨業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我沒有講離開淨土的經。

  所以你現在問的問題跟這個是一樣的,你只要以《無量壽經》為主,其他補充說明的。像《弟子規》是不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有沒有教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有。有就是兩句比較簡單,這個是比較詳細具體說明,你才知道怎麼孝順父母、怎麼尊敬師長。這個沒有離開《無量壽經》,沒有違背一門深入,所以你學習就是這樣,以經解經,我主修就這部經典,所有的經論都是來補充說明,幫助我深入這部經典的,這樣就不夾雜了。不是說今天以這部經為主,明天以那部經為主,弄到最後不曉得以哪部為主,就會比較亂。所以我們以一部經為主,其他是為輔。《華嚴經》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你只要掌握住《華嚴》這個理論,你所有的矛盾、問題統統化解。主伴圓融,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個一也是任一,不是專一。這個大家好好體會,《華嚴》這個理論是大圓滿。這個不存在夾雜的問題,請你放心。

  好,下面一個問題。第一百四十二個問題:請問院長,弟子聽老法師說要持戒念佛,才能得定生慧。請問持戒律的等級會影響念佛功夫的深淺嗎?

  悟道法師:持戒當然會影響功夫的淺深,因為念佛功夫主要是要達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定。不亂就定了,亂就不定,所以戒定慧三學,每一個法門都是這個原則。持戒當然幫助我們念佛功夫得力,這個是肯定有幫助,得定才能開智慧。所以這個持戒力,我們老和尚講這三個根就是戒,淨業三福第一福,這三個根就是第一福,第一福是戒律、是三皈的基礎,三皈是戒律的基礎。第一福做到了,你的戒就有根了,那個戒就容易持;第一福做不到,你去受什麼戒都落空,做不到,這一點一定要明白。所以淨業三福,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這個第一福是大根大本,你沒有第一福,連三皈都落空了,那何況持戒?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統統落空了。所以我們老和尚這三個根好好落實,對我們念佛功夫得力肯定有幫助。你這個做得愈好,就會幫助我們念佛功夫更深入,這是一定的。所以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能把這三個根,把《弟子規》、《感應篇》做到,《十善業》就不難了。這個就是戒的基礎,三皈五戒、八關齋戒,所有戒的基礎都在這個第一福。所以我們好好學習傳統文化,這個就是戒。第一福,這個戒的基礎,我們從這裡下功夫,從做人開始,從這個地方來學習落實,就是符合持戒的精神。

  好,下面一個問題。第一百四十三個問題:尊敬的院長您好,阿彌陀佛!請問我們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八識中的哪一識往生?阿賴耶識裡含藏的種子會滅嗎?聽課程時似乎明白一點,聽完在生活中運用不上。請問院長,我們怎麼能逐漸的時時保持正念,不被境界所轉?謝謝院長慈悲開示。

  悟道法師:我們阿賴耶識,阿彌陀佛這個種子引導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叫金剛種子,這個不會壞掉的。所以往生是八識,八識這個種子很多,善惡等等的很多很多,但是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也落在我們八識田中。所以往生就是這句阿彌陀佛引導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含藏在阿賴耶識的種子它不會消失的,這個好像檔案資料庫,所以叫金剛種子,金剛種子就是永遠不會消失的。所以念一句佛號就是落一個金剛種子,金剛種子落得愈多當然愈好。我們往生西方這個善根福德因緣由少而多,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就符合《彌陀經》講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所以要多念佛。

  聽課程明白一點,聽完在生活中用不上,那這個就是我們聽課還沒有真正明白。一般都是似乎明白,還不是真正明白,真正明白就是在生活上他能落實,就真明白了。過去我們淨老和尚開示,真做到,那他真明白了。如果聽了好像懂了,但是做不到,那還沒有真明白,還要繼續聽。總是似乎明白,實際上還沒有真正明白,才會有這種現象。所以我們還是要多薰習,多聽,等到真正聽明白了,你在生活當中就能夠去轉境界了,不被境界轉了,你這個正念就時時可以提起來。所謂正念,就是貪瞋痴起來,趕快把它換成阿彌陀佛這一念,那就是正念。所以用功就在這個地方用,在每天待人處事接物、起心動念,這時候要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時時刻刻提起覺照的功夫,不要忘記,慢慢你功夫就會得力。剛開始還會常常忘記,想到就趕快再提起來,不斷的提起,慢慢你就生處轉熟、熟處轉生,你功夫就得力了。

  好,下面一個問題。第一百四十四個問題:學生非常尊敬達摩祖師,看達摩祖師的電影,大師圓寂後西去,為何禪杖上掛著一隻鞋,棺槨中留下一隻鞋?請問尊敬的院長,這是什麼寓意?學生恭敬頂禮。阿彌陀佛!

  悟道法師:這個寓義就是告訴我們,講真的,我們人是沒有死,所謂不生不滅。我們凡夫在那講,我看到明明人就死了,就沒有了,怎麼會沒有死?我們看到人有死是假的,沒有死是真的,那你相信不相信?我們肯定不相信。相信人會死是真的,不相信人不會死,我們凡夫就這樣。實際上佛給我們講真話,我們聽不懂。《金剛經》講得很清楚了,實際上我們沒有聽懂佛的話。我們現在這些現相叫緣生法,緣生緣滅,緣聚合起來生出這個現相;緣散了,時間到了,這個相就沒有了,這個叫滅。實際上物質有沒有消滅?有沒有消失?沒有。我們人死了,你燒成灰,把它磨成很細很細,它還是物質。最小的物質是微塵,微塵它不會消失。我們人、一切萬事萬物都是這個最基本的物質(微塵)它去聚集起來、組合起來的,只是排列方程式不一樣,現出各種不同的相。緣聚生出這個現象,緣散這個現象沒有,它又回歸到微塵;什麼時候緣又聚,微塵又集起來,相又出來了。實際上有沒有生?有沒有滅?沒有。它只是緣聚緣散、緣聚緣散這樣而已,實際上沒有消失掉,就不生不滅。這個現在科學家都懂,愛因斯坦都懂,物質是人類的錯覺,這個我們佛經講妄念,但是他講錯覺,時間、空間都是錯覺,科學家都懂,這個說法跟佛在經上講的也相應,的確是錯覺。所以你證得不生不滅,你真正認可佛講的,你說你快樂不快樂?當然很快樂,大自在!原來不生不滅,生滅是假的,不生不滅才是真的。講真的我們聽不懂,講假的我們懂,所以佛以二諦說法。

  達摩祖師這個示現就是告訴我們,人是不生不滅的。不但達摩祖師,連海賢老和尚的母親都這樣,棺材埋進去,他要去給他母親遷移這個墓,要葬好一點,棺材打開空空的,跑哪裡去了?這些是神通示現,告訴我們人沒有生死,不生不死是真的,生死是假的。我們現在把假的當作真的,把真的忘記了,我們現在凡夫就這種情況。所以達摩他是示現給我們看,人沒有死,人死是一個假相,人沒有死。我們一定要深入這個,你就不會疑惑了。很多祖師大德也有這種示現,也是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是不生不滅,無生法忍,這個才是真相。佛教學就是教我們認識宇宙人生事實真相,就是不生不滅。我們現在看到都是生滅,有來有去、有生有死,在那邊捨不得、放不下,哭哭啼啼的,實際上沒有,一場夢,不是真的,真的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這才是真相。

  好,下面一個問題。第一百四十五個問題:阿彌陀佛!請問院長,飯前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供」三遍,鬼吃過的東西人還能吃嗎?恭請院長慈悲開示。

  悟道法師:這個念供養偈,我們是一個祝願。這跟放蒙山那個不一樣,這個我們是祝願,主要是上供三寶,就是不忘記供佛、供法、供僧,這也是報恩、感恩。也要供養一切眾生,眾生是未來佛,也要供。那還有,眾生就包括我們的父母、師長。「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供」,鬼神也是眾生,他也是未來佛。所以是感恩、報恩、慈悲救濟這個意思,這個祝願跟放蒙山施食那個不一樣,不是鬼吃過的東西。這個先供養,希望供養三寶,希望我們這個飲食能供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他們都能得到飲食,是發這個願,慈悲心,這是祝願,我們現在話講祝福的意思,所以這個不是鬼吃過的東西。你有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不是只有鬼吃,還有三寶、一切眾生,還有天人,怎麼會只有鬼吃?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這個能吃,沒有問題,供養是祝願,這個沒有問題。

  好,下面一個問題。第一百四十六個問題:學生想請問,念佛帶業往生是伏住煩惱,佛力加持往生,自己本身還沒有證得自性清淨,去往生的那個我是哪個我呢?請求院長慈悲開示,學生恭敬頂禮。阿彌陀佛!

  悟道法師:這個我就是我們的自性,自性是常樂我淨,我們的自性。我們概念當中的我是這個身體是我,這個不是,這是我所,不是我,所以這個我就是我們的自性,我們六根的根性,那個是我。自性是一個,《楞嚴經》講,「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就是一個自性分成六根,是同一個。「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這是一個自性,自性是常樂我淨,那才是真正的自己。禪宗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個才是真正的我。我們現在凡夫都把這個身體錯認為我,這就錯了。我們往生伏住煩惱,還沒有證得自性清淨,佛力加持讓我們煩惱不起現行,叫帶業往生。所以往生還是自性,你覺悟是這個自性,迷惑顛倒還是這個自性。好像水結成冰,冰本身就是水,冰又可以化成水,所以冰它的本質就是水。所以我們現在煩惱,就是自性迷了就煩惱;自性覺悟了,煩惱就是菩提,煩惱跟菩提是一不是二,沒有離開自性。所以要懂這個,這不是兩個,有一個真我、一個假我,不是,都是一個自性。

  好,下面一個問題。第一百四十七個問題:院長您好,學生和父親談到阿彌陀佛,父親說讓我不要太相信。學生發很多佛教的視頻在朋友圈,父親又讓我少發佛教的東西,父親的理由是沒多少人會相信的。想問院長,父親這樣說是阻礙學生認真修學嗎?父親這樣說話是有罪業的嗎?雖然學生還不是真正的修行人,那是不讓父親看我的朋友圈,讓他不造口業,還是繼續讓他看,種佛的種子呢?

  悟道法師:你就斟酌,因為讓他看,當然多多少少都給他種種子。當然他反對,不代表他永遠反對,總是要有耐心,要有時間慢慢去化導他。當然這樣說,罪業都有,每一個人都有,凡夫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這樣說話,如果你怕他造罪業,你也可以暫時發其他的,像做人處世這些道理,過一段時間再發佛法的東西,因為他現在對佛法是有排斥的。如果不讓他看到朋友圈,這個也是可以的。主要是他如果有微信,他還是會看到你發在朋友圈,或者你在群組發就好,就不要發在朋友圈也可以,如果你有顧慮。如果再發一段時間看看,看他反應怎麼樣,如果慢慢他能夠接受,那也就沒有問題,你就繼續發。這個你再看看實際情況,你自己斟酌。發這些東西,當然看的沒有幾個,總是佛度有緣人,度一個是一個。我們發給一萬個人,不要指望一萬個人都接受,有一個人接受不就度了一個人嗎?所以我們要用這樣的心態。

  好,下面一個問題。第一百四十八個問題:阿彌陀佛!院長您好,學生聽老法師說布施錢財興建道場,如果後來道場變質就不一定是修福。請問院長,供養興建護持道場,如何做才如法?才能避免老法師所說的狀況呢?

  悟道法師:這個問題是兩方面的,就是不同的角度。每樁事情,方方面面,各個角度很多,這是從一個真正的道場這個角度來講。真正如理如法的道場,就是真正有修行人在這裡修行辦道、在這裡講經教學,不求名聞利養,這是如理如法的道場,這樣的道場能夠把佛法興旺起來,能夠培養真正的人才,修行人。道場一開始大家都很發心,也都很好心,希望做一個如理如法的道場。但是道場還沒有建好,大家都是菩薩,過去我們老和尚常講,大家出錢出力,都是發心奉獻、都是付出的;等到道場一蓋好,信徒多了、收入多了,名聞利養來了,大家就在那邊爭權奪利了。一開始發心是菩薩心,後來名聞利養現前,大家在爭,爭權奪利就變羅剎,就變質了。所以我們發心去布施錢財興建道場,我們希望它是如理如法的道場,並不是希望你做一個不如理、不如法的道場。我們看你的存心,我們存心當然希望你做一個如理如法的道場,但是道場蓋好之後它要變質,那這個我們就沒有辦法去控制了,那是道場負責的人、他們那些住眾的問題,跟我們就不相干了。

  所以你真正的發心,你修的福還是在,主要你不要去參與他們爭權奪利這些方面,也就是清淨布施,反正布施的你也不去過問,也不去爭,你的福報還是在的。所以這個看你的存心了。那變質了,造罪業,那是那些人他們的因果。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常常講新加坡談禪法師,他在賣香、賣蠟燭、賣金紙,賺的錢都拿到國內去興建舊的寺院。他錢給那個負責的人就告訴他一句話,我這個錢是給你修廟的,這個錢給你了,因果你負責,我不會再來過問了。就這一句話跟他交代清楚,因果你要負責,做得如理如法你有功德;做得不如理不如法,罪過是你的。所以他布施,他也不會罣礙,他這個真清淨布施,淨施淨財。有的人布施一些,又問這個、又問那個,那這個就夾雜了、就不純了,就不是純善。所以供養興建護持道場,就學談禪法師這個做法就如法,他說我護持你了,以後會變,因果是你的,這樣就如法。如果那邊已經在爭了,爭得不得了,那你就不要去護持。如果剛開始不知道,大家都很好,你也不知道後來會變,那你護持沒有問題。要把因果責任講清楚,交代清楚就好,你還是有福的。

  好,下面一個問題。第一百四十九個問題:尊敬的院長您好,阿彌陀佛!學生請問,我們怎樣保持面對一切境界時能念念正念?比如,看身邊一切境緣要如同看電視一樣,不被任何境界所轉,但現在學生無法在生活中運用,總被境界轉。恭請院長慈悲開示!

  悟道法師:這個是要去用功修觀,就是修觀跟念佛我們同時可以並用,用念佛來轉這個境界。以《金剛經》這句話常常提醒自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是真的。我們要在境界當中,實際上面對境界來提醒自己,來轉變自己的這個心態。你剛開始很勉強,功夫不得力,慢慢你就會生處轉熟、熟處轉生,你就會慢慢得力,配合念佛來轉境界。就是提起《金剛經》這一首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肥皂泡一樣,不要放在心上,這樣修就好。

  好,下面一個問題。第一百五十個問題:尊敬的院長您好,學生家裡就學生自己長年吃素。家裡就兩個人,學生的先生總是偷著往菜裡放豬油,學生很苦惱,說了先生還有情緒,不知道該怎麼辦?感恩院長慈悲解惑。

  悟道法師:這個我建議妳多看看海賢老和尚的光盤。海賢老和尚在文革的時候就碰到這個事情,比妳這個嚴重多了,老和尚很慈悲,吃鍋邊菜,也學六祖一樣,那都會沾到葷腥的。所以關鍵我們要有慈悲心,念佛迴向給這一切眾生,特別念佛迴向給妳的先生,因為他業障還沒消除,他不會接受這個。所以妳多念佛迴向給他,求佛力加持,幫助他業障早日消除,業障消了,慢慢他就會改變。所以也不要著急,妳現在總是修忍辱,修忍辱就是真正的功德,也真正才能改變你們家人的這些行為。這個總是要有包容,求佛力加持,念佛迴向。不要再跟他爭了,妳跟他氣,可能他就愈找妳麻煩,所以不如先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先放下。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回答到一百五十。今天我看到好像後面又有問題了,那這個我們下一次再來跟大家交流。下個星期因為我要去辦一點事情,我們下次暫停。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我們開始都會隨時通知大家,請大家多留意我們網路的訊息。好,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