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二五國際書展華藏培訓課程開示—流通法寶的意義和價值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集) 2024/10/12 新莊念佛堂 檔名:WD32-175-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今天是二O二五年台北國際書展義工培訓班的第一天,也很榮幸,在第一天悟道就能夠來跟大家一起交流學習,這也是佛菩薩安排。講到書展,我們在疫情前就參加過台北市政府辦的國際書展,疫情期間停止,我們今年又繼續參加。
最早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先師淨老和尚宣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以前我們沒有聽過這部經,是李老師往生之後,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我們老和尚從裝書的箱子翻出這本經典,交代悟道去估價,印一萬本紀念老師。那是李老師他用毛筆在經典裡面做個註解,叫眉註。以前我們沒有看過這本經,以前《無量壽經》我讀的是康僧鎧這一本。這本流通就是從那裡開始,印出來一萬本紀念老師,跟同修結緣,我們才看到這本經。後來同修看到了,大家沒有聽過,就請我們老和尚來宣講這部經。所以宣講這部經的緣起是李老師往生,那個時候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開始啟講,後來也到世界各地去講這個經,這個經也是流傳很廣泛。先師淨老和尚講了這個經,當時就勸韓館長成立華藏淨宗學會。韓館長成立華藏淨宗學會,就請我們師父上人擔任會長,她是總幹事,他當會長。韓館長往生之後,台北信義路陳永信居士捐了一棟房子要給我們老和尚做弘法之用,後來我們老和尚就叫我把華藏淨宗學會的地址從景美遷到信義路。因為華藏淨宗學會是附設在華藏圖書館的,它的地址附設在那裡。館長往生之後,陳居士捐了這個地方,我們師父叫我把地址移到這邊來,就有屬於華藏淨宗學會的一個點。當初成立,我們是在內政部申請社團,「社團法人中華華藏淨宗學會」;後來我們又申請一個財團,現在叫「財團法人華藏淨宗弘化基金會」。我為什麼取「弘化基金會」?這是效法印光祖師。先師淨老和尚給我們講,我們跟印光祖師是有師承關係的,他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學淨土,是在印光祖師那邊皈依的,淨土法門也是跟印祖來學習的,所以我們有這個傳承的關係。包括我們現在台北雙溪小築,當時雙溪那一座山,它也沒有名稱,是陳永信跟洪平和他們兩位居士來奉獻的。當時陳居士就給我講,他說我們去給老和尚報告,這個山也沒有名稱,我們來給它取一個叫「淨空山」。他說我們師父在台灣弘法這麼多年了,人家其他的法師都有山頭,佛光山一個山頭,法鼓山也有山頭,中台也有山頭,慈濟有山頭,有四大山頭,我們淨宗應該也要有一個山頭。我說那去請問師父,這個我不能做主。我們就去了,向老和尚報告,我們老和尚說不要不要,不要用我的。我說師父,那這個山用什麼名稱?我們師父就用毛筆字寫,「台北靈巖山雙溪小築」。寫個雙溪小築的意思是什麼?不要搞大,小小的就好,就這個意思。
我們講到弘化基金會,因為印光祖師晚年在蘇州報國寺,他辦了一個弘化社,專門印經書、善書流通的。他的流通有全價流通、半價流通、免費流通,分三種。他流通的方式就是如果你的經濟可以,就是說我這個經,一本或者一套印出來成本多少,我就照成本,沒有賺你的錢。如果你經濟比較不好的可以半價,完全沒有經濟能力的那就免費。收的錢就做為下次印經的費用,等於是做一個基金的費用。所以弘化社到現在還在,我在大陸印經,也曾經委託他們印過幾次。另外在福建莆田廣化寺,那邊也有在印經。這是我取弘化基金會的一個由來,就是效法印祖印經典、印善書來流通,我們華藏這麼多年來印經流通,這個大家也都知道。這是把我們取了這個名稱,這個因緣跟大家說明,是這樣一個因緣。
辦書展,當時也是我們學會負責的同仁問我,我們要不要去參加?我說很好。因為參加,也是多讓一些有緣人能夠接觸到。過去先師淨老和尚他是沒有像印光祖師做全價流通、半價流通,沒有,統統是免費。他老人家只有一個規則,就是說,我是版權公開授權,你們要自己印了流通,只要不任意增減內容就可以,忠於原著,這樣就可以。你要免費流通,或者你是開書店,你要賣,也是這個原則。你可以賣,也可以免費流通,公開授權。公開授權,流通面也就會比較廣。我們免費流通的場合大部分是在道場,寺院,包括廟,道場比較多,一般社會大眾他不一定能夠接觸到,在書店就會接引一些有緣的人。有一些人他不是我們淨宗道場的,他也不會來我們這裡流通處,他也不知道,但是他可能會去逛書店,有緣他就會看到,因此我們流通的管道就比較寬廣。所以我們老和尚也不阻止人家說你不能賣,你只能免費流通,他沒有這個規定。但是他的原則,就是你不可以隨便給它改,你要忠於原著,而且你不能拿去申請你的版權,別人不能印,就這個原則。你只要在這個前提之下,你要賣多少錢都可以。人家用錢去買來的,他肯定會看,起碼會翻一翻。
我們免費送人,他不一定會看;不一定會看,我們也是送。他現在請回去不一定會看,但是因緣成熟的時候,他可能就會看了,也結個緣。像過去廣東揭陽謝總,這個謝總他講他是無惡不作的。人家送了一片老和尚過去跟陳大惠老師對話的「和諧拯救危機」這個光碟,他也不曉得誰送給他的,他放在客廳放了三年,從來沒有去動一下,我聽他講,他說灰塵都這麼厚了。後來他是到處跟人家借錢,欠人家的錢,走投無路了,那一天很無聊,坐在客廳發愁,看看那一片,不曉得什麼,他就把它拿來放了,聽聽看,結果他一看,講的統統是他的問題。所以後來他辦道德講堂,就是那一片光碟的因緣。他說還沒有接觸到老和尚的光碟前,一百塊人民幣的好事他從來都沒有做過,他只是想去佔人家的便宜,借錢他是打算不還的,他是這樣的。後來這個因果報應,也是讓他覺悟的因緣。這是我們講到流通,這是一個很實際的例子,我聽他親自給我講,很實際的例子。本來我也是想,送你這麼多,你會看嗎?不好意思不接受,師父送的,只好帶回去。帶回去,恐怕他放在書架,不一定現在就馬上看,可能幾年後。不一定他本人看,或許他家人會看,這個就不知道了。我們總是多製造一些因緣,讓大家多一些機會來接觸到佛的正法。所以過去先師淨老和尚也講過,他說我印一萬本,有一個人真正看,那我就夠本了。我現在做,也是用這種計算方式,就是度一個人就夠本了,當然更多更好,所以我們現在是廣結法緣。所以講到參加書展,我說好,參加,能度一個是一個,我是用這樣的心態來參與這個事情。也非常感謝大家的發心,這個事情沒有大家同心協力,大家上上下下來幫忙,這個事情也很艱難,也辦不成,所以非常感謝大家的發心,抽出時間,大家來做義工,用你的腦力、用你的時間、你的精神來奉獻、來付出,為弘法、為三寶來付出,這個功德無量。這個就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個也都有了。財布施,大家來做義工,內財布施,身體的勞力、腦力、精神、體力、時間來為眾生服務,這是內財布施;我們布施的內容是佛法,是法布施;大家明白佛法,他就遠離恐怖、顛倒、妄想,這是無畏布施,所以這個也是三種布施都具足。這是我們大家也要認知到這一點,我們來做這個事情是三種布施都具足,感恩大家同共發心。
講到書這樁事情,現在看書的人可能是愈來愈少,特別是實體的書,紙本的書,看的人就愈來愈少,因為現在都被電子書所代替。因為紙本的書,如果你分量少還可以,出門攜帶方便。古時候,大家有沒有看過古裝戲?秀才要進京趕考,他要有個書僮挑書,書很多。紙本的書,分量很多,如果在自己家裡有書櫃,這就沒有什麼問題,看紙本的書。出門在外,如果看一、二本書還可以,多了,的確攜帶也不是很方便。因此現在電子書出來,就一部電腦,《大藏經》統統都有了,而且現在你網路蒐尋,你要什麼有什麼,就帶部電腦就可以,就不用帶那麼重的書出門了,那就很方便。電子書是很方便,我們還印這個紙本的幹什麼?過去先師淨老和尚在世,他老人家講的每一句話我都很注意去聽,他說電腦如果沒電就不行,沒電你就什麼都看不到了。我想一想,沒錯,有時候沒電要充電;沒電,你那個資料也就不存在了。他老人家又講,他說古人用心良苦,紙本的書如果遇到天災人禍、兵火戰亂,容易遺失掉,一把火就燒光光了,所以他就舉出房山石經。房山石經我有去參觀過,一片一片的,把經文刻在石頭上,這叫石經。石經,當然火就不容易燒掉,水噴到了,它也不會像這個紙就爛了,當然那個保存就可以比較長久。但是我們老和尚也講了一句,有大地震來也是不行。大地震,我想一想也沒錯,你看今年四月三日花蓮大地震,整個山都崩下來,崩下來都埋在裡面,你也看不到。但是電子書又怕沒電,如果天災人禍一來,也會出現這方面的問題,紙本書又容易被燒毀。他老人家就想到一個比較萬全之計,就是我們印《龍藏》(《乾隆大藏經》),他交代我們去印,印了全世界到處送,就是國家圖書館、學校的圖書館盡量送,他說天災人禍總不會把地球所有的經統統都毀了。根據佛講的,末法都還有九千年,所以到處送,這裡沒有,那邊還有,這個資料就得以保存、流傳下去。我想想也有道理,所以我們《龍藏》印出來也是到處送,在大陸各寺院,只要人家申請,我們就送。包括在美國很多大學,我們都送了。有一次我到美國奧斯汀大學去參觀,他們有中文的圖書館很多,裡面有一套《道藏》,我就問那個《道藏》怎麼來的?他說學校花錢去大陸買的。我說只有《道藏》,沒有佛藏?所以我就說我們送你一部《龍藏》,贈送給他們圖書館。
以上講的,就是現在傳統紙本的書還是有保留的必要。但是現在的書已經印到飽和了,我們現在印書也是要隨緣,隨順每個階段的因緣不同來做調整。現在的書已經很多了,我們也常常收到人家送回來的書。以前書很少的時候,大家會很珍惜。現在送得太多了,現在你再送給他,他沒地方供,我看他就不會有法喜,他會生煩惱,我放哪裡?又不敢亂擺,又不敢亂丟,那怎麼辦?就生煩惱。所以我們書印出來流通之後,現在還要包括善後處理,送回來了怎麼辦?現在科技愈來愈發達,不像以前印的有限。物以稀為貴,有限,大家會很珍惜,太多了就變成他的負擔,就造成他的困擾。所以我們現在印書就是要在精,不在多了。現在一般性流通的書,有需要我們再印。這是我們印經這些年一些經驗談也是我們往後印經,大家考量的一個方向,要怎麼樣來印、怎麼樣來規畫、怎麼樣來設計,因應現代人的生活環境、意識型態。特別這個書接引年輕人,這個也是有賴大家集思廣益。
以上講到印經書,它的價值、它的意義、它的用途。主要我們印經的宗旨,古人講「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這是古時候為什麼流通典籍下來?古時候沒有錄音機、沒有錄像機,就是當場口說,當場講完也就沒有記錄了,這個記錄就憑當時聽的人,他的文字記錄。像《了凡四訓》,袁了凡寫的這四篇文章,教導他家裡的子弟,用文字記錄下來,是他的家訓。原來是在他家流傳的,後來印光大師看到,這個非常好,就大力提倡。印祖大力提倡,那我們學佛的同修、念佛同修,大家就重視這個書了。一直流傳下來,你看明朝到現在有五百多年了,這個書現在我們還是在流通,包括翻成外國文字。也就是說,經過印祖的提倡,經過先師淨老的提倡,這個書已經是流通到國際,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了。過去在澳洲雪梨淨宗學會,Graeme是會長,他都到監獄去弘法,他去講英文的《了凡四訓》。
講了之後,記錄下來流通後世,現場沒有聽到、沒有看到的,那你在這個書裡面可以接觸到。這個也是我們現在華藏講記組整理這些講記類的,先師淨老和尚的講經、演講,種種的講記,還有傳統文化老師的講記。講記組也發心幫我整理過去我演講的一些比較重點式的話題,把它節錄出來印成書。這個書在今年第一次發布,也普遍受到歡迎,因為我都自己去推銷。這個也是感恩我們講記組的發心,不然你說叫我去弄這個,我哪有時間?這個也是大家的發心,特別講記組滿居士帶團隊來做這個事情。所以我到大陸去,我每次去都是拿這個跟人家結結緣,我到馬來西亞漢學院也是拿這個跟人家結結緣,大家看了,這個很容易懂。這個接引初機的是很好,因為初機你講太深,他也看不懂。所以我們出了這個書,主要是一個引導,引導他來讀經,引導他來聽經,這也是一個前方便。所以這個製作,我們還可以精益求精,節錄、精選,愈來愈精練,精簡練達,這個我們可以不斷的去提升的。這個節錄也是,像先師淨老和尚他節錄的東西我看了,他很精練的,我現在在學他節錄,還沒有達到那個水平,還在練習。一個取捨,也是要有抉擇的眼光跟智慧。先師淨老和尚,你看《淨土集》,他有節錄經文的、有節錄祖師大德註解經文的。像《淨土集—無量壽經菁華》,那是直接節錄經典的經文;《彌陀要解菁華》,那是蕅益祖師註解《彌陀經》的節錄,節錄一條一條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節錄清朝灌頂大師的《疏鈔》。善導大師的《四帖疏》,是節錄善導大師註解的《觀經》。《印光大師文鈔》,就是法語菁華,他老人家也節錄了。後面《草堂集》,就是《閱微草堂筆記》的節錄,他每一個故事的重點,有時候一句、兩句,就是一條。
所以我今年在桃園復興鄉青年救國團那邊上課,原來是兩岸三地年輕的學子,現在兩岸互不往來,我們也是沒辦法的。有少數幾個年輕學生去,我為什麼還繼續辦?其實辦這個,主要還是我自己製造機會上台練習。我這個時間排出來,師父要講課了,其他事情排在其他時間。如果沒有排這個,永遠你說要找一個時間,後來我知道不可能。你沒有排這個因緣,那有其他的因緣來找你,你不要怕在那裡閒著沒事幹。所以我就是自己去要求自己。現在說要安排一個多長的時間怎麼樣,我說那是奢侈的想法。我現在利用一些空檔,細水長流,天天這麼幹,累積起來,時間長了,也有它一定的分量。如果說要等到什麼時間,我說等到往生了都沒有,肯定沒有。所以上台是自我學習,上台的人自己一定要看,要去學,自己逼自己。我們總是有在學,多多少少都有得到一些利益。這個《淨土集》,我就把《閱微草堂筆記》,一本也是這麼厚,故事很多,我就師父這一句從哪個故事出來,我就去查,有時要查很久,我再用黃色的筆把它畫出來,就在這裡,這個故事,他就取這一句。取這句,如果講它的義理,講一講是可以。所以這次我講,我是採用把那個故事帶進去。我看好像大多數人還是比較喜歡聽故事,故事還是比較有趣,特別是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當然義理也是在其中。純粹,沒有時間,你就要講這個義理,把義理講出來。所以我看了他有節錄兩集,後面就《耶穌基督嘉言錄》,他有節錄,也附在《淨土集》後面。
先師淨老和尚節錄的方式,他是有一年在美國達拉斯佛教會,他講弘一大師的《晚晴集》。《晚晴集》,弘一大師就把各種經典經文節錄一百條。他老人家有講《晚晴集》,講了之後他就有靈感,他就比照這個方式。所以他那個《淨土集》的節錄是在達拉斯講的,是在《晚晴集》之後做出來的。他老人家沒講,但是我知道一定是這樣的,一定是他講那個,他依照弘一大師那個模式。弘一大師是一百條,他節錄這個,每一種就不限定幾條。現在我也是繼續做這方面的一個工作。這個工作,《閱微草堂筆記》,印光祖師在世的時候,他是請居士把《閱微草堂筆記》比較明顯講因果報應的故事挑一百條,他那個書名叫《紀文達公筆記摘要》,摘了一百條,一百條它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們師父節錄,他不是摘錄完整的故事,他是每個故事裡面的重點,這個故事他取哪一句,他是這樣,他不是取這個故事的,所以在方式上有不同。現在我也聽先師淨老常講,有《聊齋》、《閱微草堂筆記》,還有《子不語》。《聊齋》我看過,《閱微草堂》我也翻過,《子不語》沒看過,我就去查網路,《子不語》又有白話解釋,我就叫大陸的同修幫我找這些。《子不語》有兩千多條故事,現在我說你幫我翻成白話簡體字的,大陸人看得懂的。現在發了六百多條給我,我沒時間挑,因為有一些適合流通,有一些不適合流通。就是我們要挑,原則就是要挑明顯有因果報應的那個故事可以節錄出來,就比照《紀文達公筆記摘要》這個模式。我們就沒有限定幾條,反正這個有比較適合的。因為《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聊齋》,光怪陸離的事情很多,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所以我們做這個節錄工作。這個如果節錄出來,我再來看一下,再來審核一下。我沒有時間,就要請大家幫忙發心。因為這個也是「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我們把古聖先賢的一些有關幫助弘揚佛法,特別是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這一類普世的教育,這些典籍我們把它挑出來流通,跟大家分享。特別是因果教育,印光大師特別強調,先師淨老和尚在世也是特別強調這個因果教育。
還有一個工作可以做的,我也跟講記組提出來,就是可以比照《安士全書》,《安士全書》主要是講因果。《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的文字很簡要,周安士居士引用三教經典來註解《文昌帝君陰騭文》,內容就豐富了。講到有關公案的部分,佛經公案、歷史公案的部分,周安士都會〔按〕,〔按〕就按照這個公案,他來做一個評語。這個我們也可以做,這個提供給講記組參考。比如說這個公案是講因果報應的,我們就可以比照《安士全書》周安士居士他那個做法。這個故事講完了,他還有一個〔發明〕,〔發明〕就是說這一句,《文昌帝君陰騭文》的原文,然後他引用經典,或者是故事公案來發明這一句經文。這個公案因緣提出來之後,他就按照這個公案因緣來做一個評語,這樣就更殊勝,更能引人,他看了就更明白。古今都可以引用,特別是近代、現代的,你提出來,大家都知道的,新聞報導這些。
我們用因果的眼光來看,現在新聞每一天在報的統統是因果報應,就在眼前,都是因果報應。他是什麼因,後面是什麼果,因果報應。所以用經典的真理來對照發生的事情,事跟理,有事就有理,有理就有事,因果的事理我們來對照,主要是勸人斷惡修善。要教導眾生認識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現在叫認知,你認識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如果你不認識、不知道,把那個惡當作是善,把那個善看成是惡,就顛倒,叫是非善惡顛倒;是非善惡顛倒,那這個果報就是三惡道。現在還沒有到三惡道,三惡道的徵兆都出現了,「吉凶未至先有兆」。這個兆從哪裡看?從他講話,他講話是不是很顛倒?是非顛倒,講話不符合經典,那個就是三惡道的徵兆。還沒有死,還沒有到地獄去,這個徵兆已經示現給我們看了,用經典去對照就很精準。所以過去雪廬老人他舉出過去中央日報有登一篇文章,一個高先生寫的,說「經是中國人的身分證」。我們現在拿中華民國身分證,那個不是身分證,經典才是我們的身分證,什麼經典?三教經典。我們就不要講太高的經典,講我們老和尚的三個根,佛家的《十善業道經》、道家的《太上感應篇》、儒家的《弟子規》,就是我們中國人的身分證。實在講,這三樣東西不但是中國人的身分證,是全世界人類的身分證,什麼身分?人的身分。你沒有這三樣東西,你就喪失做人的資格,你沒有人格了。沒有人格,那做什麼?畜生、餓鬼、地獄,你來生不就去那裡了嗎?現在得到人身,過去世有修五戒十善,那這一世如果不知道繼續修,造惡業,來世不就到三惡道去了嗎?所以這個就很重要了。現在我們看到全世界的人類都是走向三惡道,就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都這樣的心。從不為別人想,只會為自己想,甚至連自己一家人他都不管,那自私到極處了。自私自利,為我自己一身,為我一個家,為我一個國,那都是自私,自私的範圍大小不同。真正做到無私就是佛了,普度眾生,九法界的眾生都要普度,就一點私心都沒有了。所以這個都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這是我們要知道,我們大家發心來做這個事情,它的意義跟價值。主要在宣揚我們儒、釋、道三教的教育,現在普世的教育就是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這叫普世的教育,就是無論你學佛不學佛都需要。像《十善業道經》,佛給我們開示,十善是大地,大地是形容、比喻,為什麼說是大地?因為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大地而得成就。人天身就是我們現在講人天福報,我們現在很多佛教道場提倡人間佛教,佛光山出版的報紙叫「人間福報」,我也常常請人去幫我買,他提倡人間福報。人間佛教現在很多,來學佛,求人天福報是大多數。你要得到人天福報,不是說喊一喊口號,我就得到人天福報,不是這樣。你要修五戒十善,要《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三樣我們修好了,起碼要六十分及格了,你才能得到人天福報。下品十善修羅道,中品十善人道,上品十善天道。人天福報也不是喊口號你就能得到。所以人天身,皆依此法而得成就。聲聞菩提就超越六道,那就不在六道裡面了,也要以十善為基礎。獨覺菩提就比聲聞高一級,他也超越六道了,修十二因緣悟道的,也要依十善。無上菩提,就是成佛,也要依這個十善大地而得成就。這個我們也要知道。你要得到人天的身分,獨覺,你要超越六道,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無上究竟佛果,也要依這個為基礎,這三根就好像我們蓋大樓,地基,地基打好了,你才能往上蓋,蓋到最高的;地基沒打好,你一層都蓋不起來。
這也是我們流通法寶的一個意義跟價值。所以我們流通的書都稱為「法寶」,跟佛法有關的。什麼叫法寶?為什麼稱為法寶?這節課時間到了,我們下節課再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印這個經書為什麼叫做法寶,再跟大家分享。好,那我們現在休息一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