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第四冊—克己恭儉,百姓悅仰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六九集)  2024/2/18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0-0169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第四冊,第三單元「貴德」,十二、「處世」。

  【一六九、琅耶王伷,字子將,宣帝第五子。受詔征吳,孫皓請降,進拜大將軍。伷既戚屬尊重,加有平吳之功,而克己恭儉,無矜滿之色。統御文武,各得其用。百姓悅仰,咸懷惠化。】

  這一條出自於卷二十九,《晉書上.傳》。

  『琅耶王伷』:這裡一個人字旁一個由念宙,宇宙的宙。司馬伷是西元二二七年—二八三年那個時代的人,是司馬炎的叔父。司馬炎代魏後封東莞王。入朝擔任尚書右僕射、撫軍將軍,外出任鎮東大將軍。咸寧三年(西元二七七年)改封為琅耶王。琅耶王,琅耶國最高的統治者,稱為琅耶王,最早開始是在於西漢皇族劉澤,最早開始封琅耶王,不久被廢掉了。到了東漢劉京為琅耶王,三國兩晉(就是東晉、西晉兩晉),一直到隋唐,又有很多位琅耶王。就是在琅耶國這個地方封王,他是最高的統治者,稱為琅耶王,管理這個地方的王。『詔』是皇帝的命令。『拜』是用一定的禮節授與某種名義或者職位,在古時候稱為拜。『戚屬』是親屬的意思,親戚、家屬。『恭儉』是恭謹謙遜。『矜滿』是驕傲自滿的意思。『各得其用』是謂人或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悅仰』是由衷地高興、敬仰。『咸懷惠化』:就是人民都感念他的恩惠和教化。

  這條是講到「處世」,我們一般講待人處世的一個正確態度。「琅耶王司馬伷,字子將,是宣帝司馬懿的第五個兒子。」「受詔討伐吳國」,三國時候的吳國,「迫使吳國國主孫皓投降,因此進封為大將軍。司馬伷既是宗親,地位尊崇,又有平定吳國的大功,但他卻能約束自己,恭敬謙遜,沒有驕傲自滿的樣子。統轄的文武官員都得到合適的安排,老百姓都由衷地敬仰他,感念他的恩惠和教化。」

  這個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琅耶王他地位這麼高,功勞這麼大,並沒有驕傲自滿,他能夠收斂自己、約束自己,恭敬謙遜,恭敬別人,謙虛,能夠把這些文武官員都安排到很好的位置,人民百姓都由衷地從內心敬仰他,感恩懷念他的教化。如果反過來驕傲自滿,到最後人民百姓對他就不會敬仰了。所以琅耶王司馬伷他處世待人的態度、榜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來學習。

  好,這一條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