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經  (第二十八集)  1985/10  美國達拉斯  檔名:14-009-0028

  卷下第六十面,看經文:

  【何況見聞菩薩。以諸香華。衣服飲食。寶貝瓔珞。布施供養。所獲功德福利。無量無邊。】

  這一段是接著前面,佛告訴觀世音菩薩說,諸天天人聞地藏名,見地藏菩薩的形像,乃至於一瞻一禮,在他五衰相現前的時候,都能夠轉增天福,不墮惡道。如果他在『見聞』的時候,又能修供養,那他所得的福報利益當然是更大。今天這個經文就是說明這個意思。此地我們要著重的就是「見聞」這兩個字。因為往往讀經看到佛在經上讚歎功德利益的殊勝,有的時候叫我們懷疑,叫我們難以相信。譬如說我們現在見到地藏菩薩,也聽到地藏菩薩名號了,甚至於我們還執持名號,我們在常常念地藏菩薩,又在此地一起來研究《地藏菩薩本願經》,甚至於我們現在發心印經來布施,這個福報豈不是比經上說的還要大嗎?修這麼大的福報,為什麼我們現在眼前許許多多的障難還不能夠消除?像這些地方都是最容易引發懷疑、爭論之處。所以見聞兩個字就很重要,因為這裡面有不同的程度、有不同的境界,因此果報就不相同。

  譬如我在前面給諸位舉的例子,有一些佛弟子們在普陀山,就是朝普陀見觀世音菩薩,見的相就不一樣,大家都在那裡恭敬頂禮拜觀音菩薩,見的相不一樣,還有很多人沒見到的,拜了幾個鐘點沒見到的。所以這裡關鍵在「見聞」。這個見聞要講到最高的程度,那就像《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所說的,「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如果是楞嚴會上諸大菩薩那種見、那種聞,那就是大乘見道位,也就是圓教初住菩薩的境界,絕對不同於我們現前的見聞。供養亦復如是。前面講過,供養不在事,而在心,要以恭敬心供養,要以清淨心供養,盡心盡力供養,功德是圓滿的。所以有無量無邊的福利,這一點我們要明瞭。明白這個事理的真相,我們對於佛在經上所講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能夠諦信不已,然後你才能夠信受奉行,依教修行。再看第二段,這段非常非常的重要。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

  佛把未來放在前面,換句話說,是特別為後世末法眾生而說的。

  【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歷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歷三惡道苦。】

  這是講在臨終的時候。什麼人臨終?六道眾生。這就多了,非常非常之廣。所以,佛弟子看到一切眾生在命終的時候,尤其是我們常常見到的畜生,牠在臨終的時候,一定要給牠念佛號、念菩薩名號。我們最常念的就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這是最普通的,最常念的。牠要是真正聽到了,牠命終之後能夠脫離畜生身,確確實實能夠脫離畜生身。畜生牠是糊裡糊塗墮落到這一道裡面來,如果是一念覺悟了,牠就能夠擺脫,又能到人天來受身。我們救度一切眾生,這是我們有能力做得到的,而且也常常有機會能做到的。可是諸位要明瞭,畜生的數量太多太多,哪一個畜生在臨命終時有這個福報、有這個機緣,遇到一個信佛的人給牠念一聲地藏菩薩、念一聲阿彌陀佛?這種機會實在是太難得太難得了,所以機緣不容易遇到。即使是學佛的人他明白這個事情,牠能不能遇到這個機緣還是要靠牠的福德因緣,牠有沒有這個福報。沒有這個福報,臨終的時候還是沒有這個福分,沒有這個緣分。所以這都是很不容易遇到的事情。我們能夠常常為一切眾生做增上緣,就是幫助他,將來我們自己臨命終的時候就有殊勝的因緣可以遇到,因為我們造因,造這個善因一定得這個善果,所以平素種因非常重要。

  【何況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將是命終人。舍宅財物。寶貝衣服。塑畫地藏形像。】

  在這一小段裡面,這就是他家裡人通達佛理,能夠幫他修福,就是把他自己生前的財務能夠變賣掉,『將是』,就是把它變賣,變賣之後在佛門裡面修福。此地這個修福只舉一個例子,諸位要明瞭修福的範圍非常之廣泛,要看在什麼時代,應該怎樣去做法。此地舉一個例子就是造像,『塑畫地藏形像』,「塑」是造,金銀銅鐵,或者是用泥土,石頭雕的或者是木雕的,都可以。這些前面都講過的。「畫」是彩畫,都好。它這個地方講塑造菩薩形像,是這個人病得很重的時候,就應該要替他做。做的時候要讓他知道,最好他自己能生歡喜心,他病得很重了,自己想造沒有能力造,家人眷屬替他造,他自己能生歡喜心,曉得在臨命終時他修了福。所以底下一段就說:

  【或使病人。未終之時。眼耳見聞。】

  他見到了,家親眷屬為他修福造的這個佛像他見到了,家人給他助念他也聽到了,他也能夠跟著念。

  【知道眷屬。將舍宅寶貝等。為其自身。塑畫地藏菩薩形像。】

  都讓他知道。知道,他心裡歡喜,願意這樣做,這個功德就非常殊勝。在這個時候要勸他要真正的放下,換句話說,要為來生做打算。一個真正覺悟的人,這一生大致情形自己也了解個差不多了,聰明人現在趕緊準備來生的事,這一生一轉眼就過去了,所以念念要為來世打算,這才是個真正聰明人。來世因緣最殊勝的無過於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千經萬論之所讚歎的。上一次你們葛大哥到紐約邀請了顯明法師,法師回信來了,他很樂意的到我們此地來,為大家講《觀無量壽佛經》大意。這是淨土三經之一,雖然不能講全經,講個大意也好,大意明瞭之後能夠幫助我們讀經。所以我們應當是以西方為我們來生打算的第一樁大事情,其餘的都是小事,這個世界裡頭名聞利養誰願意要誰去爭取,我們要把它擺脫掉,全心全力來修西方。再看下面經文:

  【是人若是業報。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尋即除愈。壽命增益。】

  這就是他在命裡面這一年流年不利,他要得一場大病,如果能夠修福,他這個病就除了,壽命也就延長了,真是延年益壽。大家聽了這個話,能不能明白這個裡面真正的道理?這個病苦是業報,這個也是災難,業報跟災難可以消除,不是不能消除。你們看看《了凡四訓》裡面,袁了凡被孔先生算的那個命,那是算得很準很準,他五十三歲那一年過不去,他居然在五十三歲那一年平安無事,病沒有了,壽命也延長,修福,佛門裡面修福。所以一個真正明瞭佛理的人,深信因果的人,自己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既然是命裡面定的了,你就盡量施捨。捨是什麼?培自己的福。我所留的只留個生活費用就夠了,穿衣吃飯的生活費用就夠了,在生活費用裡面寧可以節儉,省吃節用。做什麼用處?修福。把這些錢財拿去修福,對自己有絕對的好處。

  修福,最大的福報,這是諸位在今天有這個緣分,有這個機會,這個機會難得,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在美國這個地方弘法利生。弘法,諸位一定要記住,要牢牢的記住,要團結。古德說得很好,「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僧不一定是指出家人,在家受了菩薩戒都算在僧的列裡頭。乃至於受了三皈依,我在前面都講過,你成為三寶弟子就是僧團的一分子,彼此能夠互相讚歎,同心協力,佛法才能夠興旺。如果各樹派別,那是造無量無邊的罪業,為什麼?你是破和合僧,你在那裡做消滅佛法。雖然你自己修,修得很好,可是你那個修的,將來的福報是六道裡頭的痴福。你修的是有福,但是你造的業太重了,因為你毀滅佛法,你把佛法的形象破壞掉了,所以你的罪過比你的福報要大,你必定墮惡道,墮在惡道裡因為你修的有福,你在惡道裡面享福,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所以破壞僧團罪業太重太重!我們看到那些造業的人,我們要生憐憫心可憐他,他實在是太愚痴,過分的愚痴,無端造這種罪孽。現在我們看這個世間,看我們佛門裡面,造作這種深重罪業的人不是沒有,大有人在,我們自己要警惕,要明瞭。

  佛家常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這個《地藏經》將要讀完了,將要研究完了,在這一會,整個這一次地藏法會當中,我們深深能夠體驗到這句話的真實性,決定不假,有求必應。問題是在你自己是不是如理如法的來求,是不是誠心誠意的來求,沒有一樁事情求不到的。諸位想想,壽命延長這是最難最難的事情,連壽命都可以延長了,病苦怎麼能不免?病苦當然可以免除。這是一定要發大心。這個心量不大,願力不深,行之不力,重業不容易轉過來。我在此地也跟諸位講過,現在在台北有一位法師,也是一個很好的法師,廣化法師,他那個是重業輕報,殺業太重。他自己講的,他那個時候一天吃一隻雞,吃了多少年,所以得病的時候看到四周統統是雞,雞跳在身上、跳在肩膀、跳在手上,他這種相現前,這也是地獄相現前。所以學佛之後嚴持戒律,也是弘法利生。結果腿還是殘廢了一條,一遇天陰下雨的時候他就非常非常痛苦。他來跟我講的時候,他說他知道,這是重業輕報。我常常勸他,我說你發的這個心不夠大,你的願不夠深,否則的話連你現在這個果報都可以不受,這是真的。

  我造殺生的罪業比他重,我發的心比他大,我發的願比他深。我沒有小圈圈,我不製造小集團,我不搞這個,我除非沒有道場,我有道場的時候我能容忍,任何人我都歡迎。只要我們一心一意的一個目標修淨土,誰能到這裡去,把我們都帶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我們怎麼不歡迎?怎麼不感激?怎麼可以排斥人?所以心量一定要廣大,目標方向要正確。對於我們這個不同目標的人,譬如有人修禪、修密的,我們具足真誠的恭敬心,決定沒有排斥,只是我們法門不相同,我們走的路不一樣。絕不能說,「我這個殊勝,你那個不如我」,不可以這樣說話。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何況在《華嚴經》,你看五十三位善知識個個都自謙,讚歎別人,「我自己沒有智慧、沒有能力,只好修這一個法門;人家是福德因緣善根都殊勝,他可以修那個法門,我不如他」,每一個善知識都是這麼說法。從來沒有見一個善知識,「他不如我」,沒聽到這句話的,每一位善知識是「我不如別人」。

  都能夠轉變,業不是不能轉,能轉,為什麼不肯轉?所以我們曉得這個事情,就得要好好的來修福。尤其是在現在,雖然在美國念碩士、博士,受高等教育的,他還是相信算命。前天加州有個學生,大概也是台灣來的,寫一封信給我,我請葛大哥寄了一些書給他,他還要想算算命,知道知道自己命運,現在江湖上算命都是騙人的,要我給他介紹一個不騙人的,他還相信這個。相信這個也不錯,命確實是有,只要你是凡夫,你決定落在數裡頭,是有。如果算到你哪一年流年不利,要遭難、要遭病苦,你在這一年趕緊多修福。我這一年要害病了,我把這個錢統統拿來修福掉了,病就不會害了。為什麼?你的醫藥費統統布施掉,你沒有醫藥費了,當然就不生病了。因為你有那筆錢在,非得生病把那個錢給花掉,那個錢不是你的,你享受不到的,你要拿它,只有從病當中把它消除掉。你看,錢還是被人拿去了,還帶了一身的病,受那麼多苦難,這才叫愚痴。錢不是我的,我統統捨掉。捨掉,我不生病了,不受這個病苦。這是個聰明人,要明白這個道理。

  【是人若是業報命盡。應有一切罪障業障。合墮惡趣者。承斯功德。命終之後。即生人天。受勝妙樂。一切罪障。悉皆消滅。】

  前面講他命裡是害病的。這一段講他報盡了,換句話說,這一年他過不去,他壽命到了。壽命到了,總是有罪業這要帶去的,古德常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他的罪業應該要墮三惡道,『合墮惡趣』,應該墮三惡道。『承斯功德,命終之後,即生人天』,由於前面他發心把一切的財物統統捨掉之後修福,這個命終之後他能生天。這一樁事情我們可以在安世高傳記裡面看到。大家現在有研究《八大人覺經》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的,這都是安世高翻譯的。安世高傳記裡面講他的同學,就是宮亭湖的那個龍王,我們中國人稱龍王,水神。宮亭湖就是現在的鄱陽湖,江西的鄱陽湖,牠那個廟就在現在九江附近,離九江不遠。這個神是畜生道,龍是畜生,牠是蛇身,是個大蛇,蛇身。牠在臨命終之前牠就曉得,牠一生造的罪業很重,應該墮地獄,牠自己曉得應該墮地獄,牠得力於前世的一個同學,牠的老同參,安世高是一個得道的高僧,也曉得牠什麼時候快要死了,所以特地到這個地方來超度牠。

  沒到之前,這個神的確是很靈,託夢給這個廟裡頭的主持,託夢給這個主持,說有一個高僧到此地來,你一定要找他來,而且把廟裡所有一切的財物聽他支配。那個主持連著好幾晚都夢到這個夢,他相信了,果然把安世高找到了。安世高就把牠寺廟裡那些財物全部帶到現在的南昌,那時候叫南康,漢朝那個時候叫南康,帶到這個地方去建一個佛寺,在江南,長江之南,第一個佛寺,第一個佛寺的功德主就是宮亭湖的那個龍王,牠捐獻出來的。牠就因為修這個福,所以牠不墮惡道,牠生天,跟經上講的完全一樣,牠生天了。牠那也是誠心誠意盡其所有統統捐獻出來,安世高傳記上有。建這個佛寺,諸位想想,度多少眾生,這個功德太大太大!牠生忉利天。生天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安世高那個船從九江到南昌,走贛江的時候,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他離開那個廟的時候,大家看到他船頭上有一個穿白衣服的,全身白衣服的少年人,在那個地方頂禮拜了三拜。安世高就跟別人講這個就是宮亭湖的龍王,現在牠生忉利天了,牠到這來感謝的。

  這些地方我們要學。我們要學,自己要記住,要發心求生淨土,迴向西方淨土,不要迴向忉利天。迴向忉利天,天福享盡了還是個麻煩事情,不是一了永了;唯有求生西方淨土,是一了永了,這是我們要記住,要學習的。所以自己如果想著自己沒有疾病,健康長壽,常常放生,能夠素食最好。素食是什麼?與一切眾生不結命債,不再跟牠結命債,不傷害這些眾生。能夠放生,能夠在佛門裡面修福,能夠救濟貧苦,救濟這些有疾病的人,這個對自己健康長壽有很大很大的幫助。我這一次在加州首府在那邊講經講了三天,遇到有一個同修,他是從中國大陸來的,大概有四十歲的樣子,他練得一身的武功,那是有相當段數的中國功夫。他也是聽我講經聽了兩次,他見到我的時候,他跟別人講,他沒有跟我說,他跟別的人講,他說法師功夫高得很,高段的功夫。所以以後有人來問我,「法師,你有武功?」我說我沒有。他說某人說的。我說他憑什麼講的?他說看法師這個氣色,年齡氣色,那不是高段的人練不到的。什麼也沒練過。咱們不要練,念佛就行了。念佛,你看看,比他那個高段的還要高。所以要曉得修福,要曉得念佛。再看第三段: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時。或三歲五歲十歲以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長大。思憶父母。及諸眷屬。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乃至聞名。一瞻一禮。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是人眷屬。假因業故。墮惡趣者。計當劫數。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畫地藏形像。瞻禮功德。尋即解脫。】

  這是教給我們對於家親先亡的一種修法。前面是講病苦,這是講已經過世的,我們已經過世的家親眷屬,如何來幫助他們、利益他們,這是教給我們這個修法。《地藏經》裡面修行方法很多很多。尤其是很小的時候喪失父母,他長大的時候當然會想。在現代還有照片能看得到,在古時候不容易,古時候這個像有畫像,但是也相當的不容易,那是富貴人家才能夠請畫家來給他畫一個像,普通人家是做不到的。所以現在這個照相是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方便。可是總是會回憶、會追想,尤其是接觸佛法或者信仰宗教之後,總會想想家人眷屬現在到底在什麼地方,總希望能得到一點消息,這都是人之常情。

  佛門裡面類似這些公案真正是不勝枚舉,不但中國人有這種常情,外國人也免不了。我們看到外國人許多類似中國駕乩扶鸞一類的,甚至現在外國最普遍見到的催眠術,能夠知道過去世許許多多的事情。可是知道雖然是知道了,怎麼樣幫他忙?這是個問題。縱然知道了,忙幫不上,我想比不知道還要更痛苦。真正能幫上忙,還是在佛門裡面修福,像前面所講的要為他修福。這一段經就明白的告訴我們,要我們塑畫地藏菩薩形像。除這個之外,此地『一日至七日』,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打地藏七。地藏七有儀軌,依照這個方法來做。最重要的,從一日到七日『莫退初心』,註解上有,註解上諸位要好好的看一看,這個關鍵就在此地,「莫退初心一語,是最要之誡」。法師在這個地方說的話不多,句句都非常重要。

  現代人學佛,說個實實在在的話,他這個心是半信半疑,不是正信。縱然是正信,就像清涼所講的,有信無解,理論不透徹,那個信是屬於迷信,大師說增長無明。所以縱然修一點福,叫痴福,人間有漏的痴福,解決不了現前的問題。還有一類,我們今天講佛學家,佛教的學者,他解,解了之後怎麼樣?他不信。他經典也研究得頭頭是道,對於釋迦牟尼佛也非常佩服,佩服得五體投地,他不信。不信何以佩服?他把釋迦牟尼佛看作一個文學家,想像力太豐富了,別人想不出來的,像小說《西遊記》一樣,《封神榜》一樣,那個想像力多豐富,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出來的、編得出來的故事,釋迦牟尼佛編這麼多故事,所以他很佩服。他不相信這個是事實,不相信依照這個方法修行真正會得到這樣的結果,他不相信這個。這一類的人,清涼講了,「有解無行,增長邪見」。都是麻煩事。所以一定要解、要信,還要實行,莫退初心就是行。佛在經上有個比喻說,菩薩初發心修行的菩薩多得很,太多太多,到最後修成了只有幾個人。為什麼原因?沒有耐心、沒有恆心。初發心的時候很了不起,個個都是佛菩薩,時間一久,都退心了。

  我上一次是勸同修們發心出來講經,諸位要知道,你要想修福,要想修布施,講經是第一福,第一等的法布施。你不肯幹那就沒法子。我這個話也是說到極處了,叫你發心把身體借給佛菩薩用一用,你都不肯,這麼吝嗇,那還有什麼辦法?你說,「我有什麼德能來講經?」的確我自己是沒有德能,是不夠資格講經,我把這個身體借給佛菩薩用,佛菩薩加持在這裡講經,不是我講的。我肯,肯把身體借給佛菩薩用一下,讓他加持一下,你不肯,那有什麼辦法!不是說,「原來是這樣的,那好,我也借給他加持一下」,你上來的時候佛菩薩沒有加持,你自己感覺到很苦惱。你要發誠心誠意,要突破種種的難關,才能夠得到感應,不是很輕率的心就能得到感應,不是的,要以虔誠恭敬心,同時還要消自己的業障。你業障深重,佛菩薩雖然加持,那個力量加不上,甚至力量很薄弱。不是佛菩薩不平等,是你自己業習太重,一定要消除自己的業障。消除自己業障,具體說起來就是斷貪瞋癡慢疑,這個就是業障。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待人接物之間,增長貪瞋癡慢疑,那你這個業障就太重了。貪瞋癡慢疑這邪知邪見總得要一天一天的減少,你的業障就輕了,佛菩薩加持的力量就顯著了。

  它這個地方末後這裡也有,註解的第三行,「故經云,魚子菴羅華,菩薩初發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結果少」,它把這個經舉出來了,這個都是退心,都是沒有長遠心。所以發了心,不怕苦、不怕難、不怕人譏笑、不怕人不聽。我在那裡講經把人統統都講光了,還有桌椅板凳擺在這裡我也照樣講,講上幾年,別人看到你這個精神自然會受感動,他會來聽。不能說我一個星期在這裡講一次,排定我的時間,到時候人愈來愈少,算了我不要講了,那你就退心了。人講光了,現在縱然是擺上桌椅板凳,還可以對著錄音機錄下來講,講了自己聽。一定要有這個精神。如果你是一個星期講一次,跟諸位說,你要十年不中斷,十年之後你就是大法師。學東西決定不能貪多,學貴集中,一樣東西講會了,真正講透徹了,再學一樣。

  我過去曾經告訴諸位同修過,我在台中十年,聽李老師講經,那聽經,不是學,是聽經。大概是十年當中聽了他大概有三十幾部,就是那個「聽經筆錄」裡面那些我統統都聽過,只有大概二、三部,那是老師以前講的,我沒到台中去以前講的,以後的,那個本子裡頭,我差不多全都聽過,聽他講過二、三十種。我自己學的只有五種,十年學五部經,人家那個佛學院三年要學一、二十部,我十年只學五樣。我這個五樣,跟諸位講,第一樣就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那是我啟蒙的經典,我到台中去頭一個就學這個;第二部是《彌陀經》;第三部就是《普賢行願品》,現在傳榮講的這個;第四部是《金剛經》;第五部是《楞嚴經》,我就學了五部經。所以決定不能貪多。聽,老師講,我們都可以聽,可是我自己學,整個功力用在一部上。這一部沒有徹底搞明瞭,從頭到尾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決定不改第二部、不學第二部,一部一部的來學。所以在那個時候,我跟一些同學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常說,一部經學會了要把它講十遍,十遍就相當熟了。熟透了就變成自己的了,不熟總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自己得不到受用,熟透了自己能得受用;換句話說,在生活當中時時能提得起觀照功夫。你要不熟那就沒有法子,所以經一定要熟。

  底下一段就講得果報。『是人眷屬,假因業故,墮惡趣者,計當劫數』,這是講過去這個人他造的這個業很重,應當墮在惡道,而且墮在惡道的時間相當之長,以劫數來論,這個的確是很苦。所以我們有的時候晚上作夢,這前頭也說過,夢到這些家親眷屬,凡是作到這個夢,到第二天一定要給他誦經迴向,為什麼?他來求你,他求你幫助的。或者夢到的時候,是你不太熟悉的人,但是在夢中好像非常熟,那是過去生中的眷屬,我們俗話在人間講「一見如故」,雖然第一次見面,一點也不陌生,過去世有緣,他也是來求幫助的,所以我們應當給他念佛迴向也好,念經迴向也好。在我們這個習俗裡面,像在大陸習俗裡面,還要給他燒一點紙錢,因為他都是在惡道,這樣對他有好處沒有壞處。

  可是我們人常常在夢中有這個境界,不知道自己怎麼做法,到第二天也就把事情忘了,夢過幾次也沒有了,為什麼?他好像要求你幫助,求了幾次,沒有一點反應,他就算了,他就不來了,他曉得找你也沒辦法,你不肯幫助他。學佛的人要覺悟,這是他來求幫助。而且我們學佛的人無論是誦經禮懺,修一切功德,都要迴向給歷劫冤親債主,要迴向給他,希望這個冤業能夠化除,能夠把它這個成分減少。所以我們修行為誰修的?為歷劫冤親債主修的。把這個功德迴向給他們,這等於報了,欠命的償命債,拿這個功德去抵命債;欠人錢的,拿這個功德去抵財的債,還債,修一切功德都做還債想,我們在菩提道上障難就少了。『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畫地藏形像,瞻禮功德,尋即解脫』,這個解脫很快的,很快他就能夠超越,就能夠離開惡道。當然這也是生人天中,下面講了:

  【生人天中。受勝妙樂。是人眷屬。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勝妙樂者。即承斯功德。轉增聖因。受無量樂。】

  這個幾句話說在此地,意思就更圓滿了,也許你家親眷屬過去他有福,他已經轉生在人天了,你給他修福,他在人天上他有更殊勝的因緣,能夠遇到聖因,聖因是佛法,他有機會能遇到佛法。能遇到佛法這是最殊勝的福報,換句話說,遇到佛法就是他在這一生當中有解脫的機會,有了生死、超三界的機緣。如果遇不到佛法就沒有這種機會。你想,遇到佛法的時候,如果真正能夠遇到淨土佛法,當生成就,這一生往生,這個因緣就太殊勝了。再看下面這個經文: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萬遍。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是人。眷屬生界。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於諸世界。見諸眷屬。】

  這個感應就更殊勝了。如果是年輕就失去父母或者兄弟姐妹,你想要跟他見見面,他現在不知道在哪一界,不曉得在哪個世界,你就修這個方法,這個就是打地藏七。這個七,經上講,三個七連在一起,二十一天,是專為求菩薩幫助你能夠見到過去的家親眷屬。可是這個七特別注意的就是一心,經文上『一心瞻禮』。一心跟《彌陀經》上講的意思完全相同,有事一心、有理一心,最低的程度也要念到功夫成片。如果你要是念到一心不亂,你是用念地藏菩薩聖號而得的一心不亂,如果這個時候能一念回心,把這個功德迴向淨土,也能往生。因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條件就是一心不亂,所以用其他法門達到一心不亂,只要你肯去就行。所以蕅益大師在這個經的註解裡頭說得很清楚,能不能往生在信願之有無,你相信、你願意去就行。品位高下在持名之深淺,那個是論品位的。所以念觀世音菩薩也行,念地藏菩薩也行,標準就是理一心、事一心、功夫成片,一定要曉得這個道理。

  有一些人他與菩薩因緣特別殊勝,尤其是念觀世音菩薩,要叫他改成阿彌陀佛,他念了幾句,不知不覺的又念觀音菩薩去了。這就是說,他阿賴耶識裡面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多,種子多,力量強。可是念觀世音菩薩並不妨礙,是一樣的。所以這個念佛,我們勸人家念佛,如果他過去都沒有念過的,一定勸他念阿彌陀佛;如果已經念觀音菩薩念了好多年的,就不要叫他改,繼續念下去。而且要告訴他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念到功夫成片,要發心求生淨土,這樣才對。『三七日中』,就是一心一意打一個地藏七,這樣可以感應到地藏菩薩現身,告訴你你的親人現在在哪一道。『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於諸世界,見諸眷屬』,這在夢境當中。像我們前面看到婆羅門女和光目女,一個在夢中見到的,一個是在定中見到的,這是得菩薩的加持,使你在夢中也能夠見得到。

  【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

  這就講功夫了。所謂功夫是以定數不缺叫功夫,譬如說每一天你定的佛號是最少的十念法,我早晚十念,一生當中沒有一天缺過,這個功夫圓滿的,不在多少。所以定功課要定得少。如果你定得很多,我一天要念一萬,這一天拼命念,勉強念了一萬,到第二天累了,「我念五千,明天我再補」,再過個二、三天,補的數目愈來愈多,算了,乾脆就不念了。像這樣退心的人不曉得有多少,發心太勇猛,過頭了,做不到。所以發心要發長遠心,不要太勇猛,不要求好看,要腳踏實地老老實實去做。一千聲是可以做得到的,我們這個念珠十串,一串是一百零八,那個零頭不要計算在內,十串,如果早晚課的時候,早晨念五串,晚上念五串,這個是能做得到的。

  【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

  你要是三年不缺,天天這樣修,就有護法善神在暗中保佑你,無論你在什麼地方總是逢凶化吉,就像經裡面講的果報一樣,一切橫逆你都遇不到,要真做。有些人聽到這個經,「還是地藏菩薩好,阿彌陀佛不要念了,《彌陀經》上沒有這些」。所以給你說這個經不能多看,多看就糟了,不能多聽,你曉得這個原因了吧!找幾個法師,這個法師這樣好,那個法師那樣,聽聽這樣,你不曉得哪個好,這個也想學,那個也想學,糟了。《地藏經》聽完之後還是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天念一千聲念上三年,連地藏菩薩也來保佑你,不要說地藏菩薩派這些鬼神了,菩薩本身都來保護你。要曉得《彌陀經》上雖然沒有說得這麼瑣碎、這麼詳細,可是《彌陀經》講過,那是十方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一切諸佛都護念,地藏菩薩怎麼不護念?地藏菩薩手下這小鬼小神的當然更要護念了。不能見異思遷,一定要記住。所以經論不是不准你念,所有這些高僧大德不是你們不能去聽他們講經說法,而是你們現在沒有主宰。

  什麼時候可以去聽聽、可以去讀?到哪個時候你有了根、有了力就行了,有五根、五力就行了。你現在五根五力沒有,看一樣東西就被境界轉掉了,聽一個又被它轉跑掉了,所以才不准,道理就是如此。如果你在一切境界裡面都能做得了主宰,不為境界所轉,那你是應當要多看多聽,博學多聞。善財童子為什麼要五十三參?就是要廣學多聞,他能夠出去參學;換句話說,他已經到如如不動的境界。他那個不動就是念阿彌陀佛,一句佛號念到底,不管參訪任何善知識,聽任何法門,絕不動搖他的根本。所以你看每一句後面的「戀德禮辭」,戀德,戀是戀戀不捨,恩德。因為你到那裡去,見一個善知識,等於說通過一次的考試,對於他所修學的那個境界你完全明瞭了,你智慧增長;對於你自己本修的法門是如如不動,增長你一心,增長你定功,這個恩德很大。如果那些善知識一說法,善財童子就跟他學去了,這善知識馬上就開除他,不要他,「你不夠資格來參學」。所以參學是自己有主宰,真正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才有資格參學。我們讀一切經、講一切經,還是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絕不動搖。經上所說的這一些功德,所說的這些利益,所說的這些方法,一句阿彌陀佛全都包括了,都包括在其中。這段還沒完:

  【現世衣食豐溢。】

  足衣足食,換句話說,物質生活沒有問題,很容易得到解決。

  【無諸疾苦。】

  這就是沒有疾病,疾病也是你的災難,這個災難都消除了。

  【乃至橫事。】

  『橫事』,我們今天講,意外的災害,都能夠免除。

  【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註解註得非常之好,希望諸位要好好去看,因為大家都有註解的本子,我就不多說了。再看下面的經文,六十八面的經文有四行非常非常重要,可以說特別重要。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欲修無上菩提者。欲出離三界者。是諸人等。見地藏形像。及聞名者。至心歸依。或以香華衣服。寶貝飲食。供養瞻禮。是善男女等。所願速成。永無障礙。】

  我剛才講這個最重要,因為這就是我們現在念念期望的。我們學佛目的何在?就在此地。可是你要發真心,要真實心,要發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這是第一。諸位要曉得,這是諸佛如來的本願,你要發這個心、發這個願了,你就是十方一切諸佛的同志,同心同德,那個感應就特別的顯著。我們平常有沒有發?是有發,可是發的就是古人所謂的露水道心。心是發了,像露水以上,太陽一出來就沒有了,這個沒用處的。雖然說沒有用,也算很難得了,為什麼?我們看許許多多眾生,他在一生當中連這個念頭從來沒起一次,你還起了幾次,也就不容易了。但是起了幾次,不能夠相續不斷,那你在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要想成就,要念念相續,不能中斷,念念要有救度一切眾生的心,救度一切眾生必須要能夠捨己為人。還有一樁事情,真正學佛的人要記住,你要想學佛,想學佛第一個條件,不能惱害眾生,這是大家要曉得的,戒經上講的,不能惱害眾生。什麼叫惱?叫他生煩惱。你要叫別人生煩惱,你就不是菩薩,你就沒有慈悲心。所以菩薩在一切處所不能叫眾生生煩惱。如果那個人看到我就生氣,怎麼辦?我一看到他來,我趕快躲掉,他就歡喜了,他不生煩惱,這是行菩薩道。四悉檀裡面第一個,叫世界悉檀,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

  所以昨天幾個外國人來的時候,我給他講一點我們佛門表法的意思,因為他們誤會,認為我們佛教是低級的宗教,多神教。他們的神只有一個,唯一的真神,佛教裡頭不知道有多少,多神教、泛神教,在宗教裡屬低級宗教,他們是自以為他們是高級宗教。所以我昨天特別跟他解釋,我們佛門裡沒有神,我們只有佛只有菩薩,而佛菩薩是表法的。所以你看中國的寺廟,你一進寺廟們,你面對面第一眼看到的,彌勒菩薩。那就教你什麼資格才能入佛門?要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滿面笑容對他,肚皮要大,什麼都能包容,你才有資格入佛門。你如果沒有大肚量,不能常常跟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你沒有資格入佛門。它代表這個意思,自己要懂得。縱然是冤家對頭,生生世世的冤敵,我今生要成佛,今生要學佛,所有一切怨結到今天一刀兩斷,都要把它化解掉。他對我有冤仇可以,他是凡夫,他迷惑顛倒,我已經覺悟了,我不再以他為冤家對頭了,我自己在心內化開,這是你自己成就,這個才真正發菩提心。

  這個地方三句三個意思,第一個是度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第二是是欲修無上菩提,這就是「無上佛道誓願成」;『欲出離三界』,那就是當中兩願,「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你要是真正發這樣的大心大願,要想做到的話,下面這個是給你講的三種增上緣。第一個是要皈依三寶,這是講至心皈依,至心是一心。以本經的教義來講,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切舉止動作,乃至於起心動念,與經典所講的理論事項相違背的就是錯誤的,從錯誤回過頭來,依照經典裡面所講的理論方法來修行,這叫做皈依。修正自己錯誤的見解、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行為,這個叫皈依。所以皈依就是修行。

  第二要供養,要盡心盡力的供養,『香華衣服,寶貝飲食,供養瞻禮』。為什麼要修供養?前面講了,我至心皈依,我修行就好了,何必要修供養?諸位要曉得,如果你至心皈依,只能自度,不能度他。你前面發的願要救度一切眾生,用什麼方法?廣修供養。因為廣修供養,所以佛法才能光大,才能夠推廣,才能夠令人尊敬。今天在美國,我們看到基督教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勢力?就是他們基督徒他肯修供養,別的事情他很節省,不肯拿錢,教堂裡面需要用錢,他很樂意的捐獻,教會有錢它才能夠發展教化的功能。我們佛教沒有錢,沒有力量來推展。大家曉得佛教這麼好,佛教為什麼不能發揚光大?跟諸位說,在今天來講的話,如果要想佛教發揚光大,實在是太容易的事情。因為佛教的內容是任何宗教所不及的,佛教的教義,除非他沒有接觸到,接觸到了,沒有不愛好、沒有不歡喜的,怎麼會不能發揚光大?就是財力不足。如果真有財力的話,人不必要多,三五個、十來個人就行,真正有這個財力,尤其在美國這個自由世界,太容易了,我們自己國家還有困難,我們馬上建立一個電視廣播台,向全世界廣播,一天講經說法這個電視就播出去了,每個人家裡打開電視他就能夠學。有這個本錢,請一些真正有才華的好的翻譯,翻譯成各種不同的語文,向全世界廣播,佛教不用二、三年就興盛起來了,實在不難,難的就是沒有錢。廣修供養,經上一再在提,不肯修供養,佛法就沒有法子。要想幫助佛弘法利生,幫助佛救度一切眾生,我們要盡自己的力量,來成就佛法的教化的責任。所以供養非常非常重要。

  第三,這就是結果,『是善男女等,所願速成,永無障礙』,所願就是前面三種願,度眾生的願、修無上道的願、出離三界的願,都能很快成就,這當中沒有障礙。在目前我們講的廣修供養,大家都是皺眉頭,沒有錢,我們看著沒法子。可是沒有錢,現在叫你發心來研究講經,這個你可以做得到。錢,跟諸位說,不難,因緣要是一到,錢就跟海水一樣有太多太多!沒有人就無可奈何,人是第一,古人說的話不錯,「有人則有土,有土就有財」,人是第一。今天佛教沒有人才,真正有些人才還統統聚集在此地,全世界那個護法的人他都願意到這來出錢,都願意出力。現在他們有錢有力,找不到地方,沒有人做這個事情,所以人是第一。諸位自己一定要珍重,不要看輕了自己,當然也不可以高估自己,傲慢是錯誤的,不能夠有自卑感。一定要發心,要知道,真正發心必有三寶護持,有三寶加持,沒有一個不成功的。

  我自己親身的經驗,李老師當年辦的講經一個小班,二十多個人,個個成就。苦難大家都得要受,要熬個幾年,至少要熬三年。可是三年當中恆心毅力決定不能退轉,要保持住。譬如你自己發心學講經,一個星期講一次,絕對要守住這個原則。沒有人聽,找一個人來聽,朋友當中找一個人,打電話找一、二個人來聽,要這樣才行。要定一個時間,一個星期一次,不是這樣不能成功。我在台中十年,一個星期講一次也是一定的。我哪些人聽?跟諸位說,六個人聽,我一個人講,六個人聽。我們七個人一個小班,周家麟、徐醒民都是我這個班上的,我們七個人一個小班。每一個星期聚會一次,講完了以後互相的批評,互相來討論,這樣才有進步。討論的時候不要客氣,不要謙虛,不必說好聽的話。譬如我們同樣來學的一部經,你講《了凡四訓》,你講的時候,我要是講的話我怎麼講法的,各人可以提出各人自己的見解、講法,大家互相做參考。每一個人講法都有他的長處,聽眾根性不一樣,有的人講法能接引初機,接引初學的,有的人那個講法可以讓專家學者聽了也動心的,個個不一樣。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講法不一樣。十個人同樣學這個,就十種不同的講法,但是彼此都可以互相來做為參考,相輔相成。能夠真正的融會貫通,將來自己在弘揚這個經的時候,任何場合當中能夠得心應手,因為聽眾當中有程度高的、有初學的,甚至有今天頭一次來的,你要叫他聽了之後他下一次還想來,這個才成功;他聽一半掉頭而去,以後永遠不來了,你就失敗了。所以佛門道場裡這種情形非常非常的普遍。這是大家要發心。

  我們今天真正的供養是什麼?修法供養。一面自己修行,一面自己練習講經,這就是供養十方一切如來,供養三寶,供養一切眾生。真發這個心,我們就等待佛菩薩給我們送錢來,我們自己沒有福報,這個福報是佛菩薩的,不是我們的,我們等佛菩薩送錢來,送道場來。行不行?我告訴諸位,我很相信,到時候佛菩薩一定送來。誰跟我說的?我的老師章嘉大師給我講的。我很相信,只要自己有了成就,機緣成熟,就送來了。我在台北那個道場,送來的,送了好多次我推都推不掉。如果我們人要是多了,有十個、八個了,那佛菩薩一定送大道場來,因為小的我們不夠用。如果諸位能夠對外國語文都能夠精通,將來翻譯的,那佛菩薩一定要送一個大規模的、世界一流的電視廣播台給我們,會送來的。所以自己現在一定要好好的努力,要認真的修學,這個事情我們不必求,眾生太苦了,佛菩薩大慈大悲,我們肯把這個身體借給佛菩薩用,佛菩薩何樂而不為之?再看下面經文: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

  這一段經文,總而言之一句話,那就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無論你想求什麼,無論你發什麼願,沒有不成就的。這個事也是我當年剛剛親近章嘉大師他老人家給我講的,跟這個經的意思一樣的。他給我說的時候,他加了一個附帶的說明,也就是註解,當你求不到的時候,「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可是你求的時候不應,這是什麼原因?大師給我講,這是你自己有業障障住了,不是佛菩薩不應,是你自己有障礙他沒法子。所以必須要還要加一條,懺除業障。業障懺除之後,感應一定現前。那這個業障怎麼個懺除法?我就請教他老人家怎麼個懺除法,這很重要,是不是像一般佛教裡頭拜個梁皇懺、拜個水懺?大師告訴我,不是這樣的。他給我講,真正懺悔是後不再做。曉得自己這個事情做錯了,不如法的,不合理的、不如法的,你自己覺得這個事情做錯了,從今以後改過自新、後不再造,這叫做真正的懺悔。所以它不重形式。持戒也是如此,不重形式上的受戒。這是我最初學佛章嘉大師教給我的。著重在什麼?著重在自己明瞭戒律的意義。事項,自己能做一條就持一條,能做兩條就持兩條,那個形式上受戒無關緊要,受了以後做不到還不如不受。所以老人在最初給我講的這個佛法的原理原則,我們非常容易接受,合情合理合法,說得你不能不服,不能不接受。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復願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永擁護我。是人於睡夢中。即得菩薩摩頂授記。】

  這還是接著前面來的,有求必應。你真正能夠修皈依供養,真正能夠如理如法的修學,所以能夠感得菩薩在夢中為你授記。這個授記最淺顯的就是菩薩安慰你,預先告訴你果報。這些事情也要看你自己功夫,是感,菩薩才是應,感應道交全憑各人修持的功夫。你要是功夫不到,平常還是散亂心,夢到菩薩了,菩薩說你什麼時候會做佛,你到第二天高興,「這我沒有問題了,我過幾天成佛了!」菩薩會不會來?不來。什麼人來了?妖魔鬼怪,來冒充菩薩,破壞你道心。所以現在你看很多人有感應,你要曉得並不是好事情,為什麼?他自己就是感於應,他不相應。感的力量很薄弱,應得非常殊勝,不成比例,所以這個不可靠。有人見了佛,他本身他沒有感得佛菩薩感應的這種能力,他還是雜心亂心,甚至於還常常起惡念,這怎麼可能感得佛菩薩來?如果他是真的見到佛菩薩相了,我們曉得必定是妖魔鬼怪變現佛菩薩來給他開個玩笑的,或者是借他造罪業的,借他來破壞正法的。這正是《楞嚴》上所講的,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那些邪師是些什麼人?經上講的妖魔鬼怪。可是你看的都是相貌莊嚴,都是大富大貴,都是大法師,你看到的都是這種相。實際上他不是真佛弟子,他是魔弟子,魔所攝受的,他有福報、有神通,也有智慧,我們沒法子辨別。

  所以《楞嚴》實在講,不能讀全經,第六卷是一定要讀的,全卷。第六卷的上半卷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後半卷是四種清淨明誨。那個後半部,我過去講《楞嚴經》,我跟諸位說我在台中學《楞嚴》學了三年,我把那個半卷經起個名字叫照妖鏡,你要是熟讀這半卷經,妖魔鬼怪你一眼就能看清楚。所以佛法將來滅,第一部要滅《楞嚴經》,為什麼?就是因為《楞嚴經》它有這個東西。《楞嚴經》也滅掉的時候,妖魔鬼怪大家不能辨別,認不出來了。熟讀《楞嚴》這半卷經,那個妖魔鬼怪決定不能遁形,你會看得清清楚楚,你會不上他當的。所以佛法將來滅的時候,藏經裡頭有一部經叫《法滅盡經》,就是《法滅經》,講佛法將來滅,第一部滅《楞嚴》,最後滅《彌陀經》,《彌陀經》在最後,一切佛法都滅盡了,阿彌陀佛這個佛號還要留住一百年,度那個末世眾生,真正是慈悲到了極處。

  到這個地方這是一段,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下面一段是求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