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 (第十一集) 1990/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9-002-0011
請掀開經本第十二頁的後半面,倒數第三行。這個文後面還相當長,我們時間只有今天跟明天兩天了,所以進度要趕一趕,不太重要的,他引證的故事,我們念一念就可以了。
【昔正統間。】
『正統』是年號,明朝英宗的年號。
【鄧茂七倡亂於福建。】
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造反、叛變。
【士民從賊者甚眾。朝廷起鄞縣張都憲楷南征。】
『都憲』是官名,『楷』是他的名字。
【以計擒賊。後委布政司。】
『布政司』大概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民政廳長一樣,這個地方說省長,還不到省長,布政司相當於民政廳長。
【謝都事。搜殺東路賊黨。謝求賊中黨附冊籍。凡不附賊者。密授以白布小旗。約兵至日。插旗門首。戒軍兵無妄殺。全活萬人。後謝之子遷。中狀元。為宰輔。孫丕。復中探花。】
這一段是講不妄殺所得的果報。我們看看中國的歷史,外國的歷史我們不太熟悉,總沒有中國歷史熟悉。在中國歷史上,凡是統軍的大將,後代有好的人很少,為什麼?殺業太重了,結的冤仇太多了。做將軍有好後代的,在中國歷史上恐怕十個人都找不到,這是其中一個。這個因果報應最明顯的,郭子儀是大將,他的後代能夠保全,做將軍積德。宋朝時候曹彬、曹翰,都是趙匡胤手下的大將,曹翰的後代就很差,沒有傳到第三代,第二代就不行了,兒子就不行了,女兒淪落為娼妓,家敗人亡;曹彬是一個很仁慈的將軍,不妄殺,後代都很好。所以這個做將軍的人,如果軍紀要不嚴,士兵騷擾百姓,都是他的罪過。這個是不妄殺的果報,這個人很聰明,不是擁護叛黨的,他都教給他如何來區別,在戰爭的時候就可以不誤傷人命。再看下面一段:
【莆田。】
這是福建的一個縣,這個縣靠近福州,離福州不太遠,在福州的北面。
【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團施人。求取即與之。無倦色。一仙化為道人。每旦索食六七團。母日日與之。終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誠也。】
這個也是先人有德。這個是施食,她每天做一點吃的東西,粉團,麵粉做的,布施給這些窮人。她也沒分別,每天做,每天到那裡去擺在那裡,誰要吃都給,沒有一個不給的。這個很難得,說偶爾為之這容易,長遠心難發,她是樂此不疲,這樣的布施給別人。這個地方說有個仙人變化成一個老道,每一天早晨都到她那裡去要個六、七團,她天天給他,三年如一日,才曉得這個老太太確確實實是誠心誠意做好事、做善事。她也沒有什麼希求,只是幫助一些貧困之人,這是幫助人。三年以後老道就告訴她,跟她講了,他說:
【因謂之曰。吾食汝三年粉團。何以報汝。】
我每天都問妳要,妳天天都給我,我吃了妳三年了,我怎樣報答妳?他說:
【府後有一地。】
這個道士會看風水,他說妳家裡後面有一塊地。
【葬之。子孫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數。】
他說葬在這裡,妳的後代代代做官的人數有一升芝麻,芝麻粒很小,一升芝麻,你想看看有多少。
【其子依所點葬之。】
以後這個老太太死了,她的兒子就依照這個老道給他點的這個穴,葬在這個地方。
【初世即有九人登第。】
這是講他們家做官,第一代開始有人做官,第一代家裡就有九個人,可見這個老太太好善積德,子孫很多,他家裡子孫要不多,哪有這麼多人能夠考中?可見她家子孫相當之多。
【累代簪纓甚盛。】
『簪纓』就是古時候貴人他這個帽子裡頭插著有花。
【福建有無林不開榜之謠。】
這一句話是真的,福建這個林家可以說是全省第一個大族,非常興旺。這是講誠心施食。再看底下一段:
【馮琢菴太史之父。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學。路遇一人。倒臥雪中。捫之半殭矣。遂解己綿裘衣之。且扶歸救甦。】
這是說救人一命。『太史』是過去翰林院,翰林多半稱之為太史,相當於我們現在中央研究院的院士。這是說他的父親在過去做秀才的時候,讀書的時代,『庠生』就是秀才,早起上學,在路上遇到一個人,在大雪之中凍倒了,我們可以能想像,這個人必定是貧困交加,遇到這樣的一個災難。他看到的時候,用手去摸他,幾乎快要凍死了,還沒有凍死,他把他救起來,把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脫下來給他穿,把他帶回去救活了。救凍一定要有常識,北方人知道,南方人不曉得,沒有這個常識。
所以道安法師,也是半夜起來的時候凍倒了,年歲大了,上洗手間,他洗手間鋪的是磁磚,跌倒之後自己就起不來,到第二天早晨被人發現,他是凍壞了,凍了一夜,我們沒有救凍的常識,把他整死了。所以他是命不該死,是被人家整死的,被這些信徒,當然信徒是好心,沒有知識。救凍是要用涼水,用涼的毛巾涼水給他摩擦,使他內裡面的寒氣能夠散發出來。決定不能夠說,凍壞了,趕緊用被子把他包起來,叫他暖和一點,那就壞了,他這個寒氣逼在裡面永遠發不出來,這就變成大病了。所以道安法師這些信徒沒有這個知識,把老和尚抬到房間去,蓋了好多床被子,還用暖爐、暖氣,老和尚就糟了。最後的時候,他這個暖爐在背後,皮膚燙破了,可能是破傷風死的,所以冤枉死的。住在北方有這個常識,所以凍壞的時候不可以用熱水,一定要用涼水。
【夢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誠心。】
他是什麼也沒考慮,看到這個人可憐,馬上就救他,也不管是什麼人,出於誠心來救人一命。
【吾遣韓琦為汝子。】
韓琦是宋朝的大將,也是名臣,韓魏公,中國歷史上都有的,可能韓琦在餓鬼道,這個神就把韓琦介紹到他家去投胎,又轉世了,又到人道來了,『為汝子』。
【及生琢菴。遂名琦。】
這是救人一命,得到好兒子。
【台州應尚書。壯年習業於山中。】
『習業』就是讀書。從前念書人多半都在寺廟,只有寺廟才有多餘的房間,才有圖書室,寺廟藏經樓就是圖書室,不但佛經很完備,世間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大概寺廟裡統統都有,藏經樓就是圖書館。從前地方社會沒有圖書館的設置,所以寺院就是學校,藏經樓就是圖書館,念書的人多半選擇在寺廟,寺廟環境都非常的幽靜,都在山林之中,是一個非常好的讀書修學的場所。
【夜鬼嘯集。往往驚人。】
這個事情也是真有,不是沒有,確實是有鬼,人鬼雜居。如果人煙稀少,或者這個氣不旺盛的時候,往往就有很多鬼出現。
【公不懼也。】
應先生心地清淨,正大光明,他對於這些妖魔鬼怪不在乎,他不怕他。
【一夕聞鬼云。某婦以夫久客不歸。翁姑逼其嫁人。明夜當縊死於此。吾得代矣。】
這個鬼一定也是個吊死鬼,諸位要知道,凡是自殺的都要有替身他才能夠去投胎,如果沒有替身他相當之苦,他在這裡吊死,還得有一個人在這裡吊死他才能走,這個是自殺的。像我們現在有些車禍也是如此,他不是自殺的,是偶發事件,反正是橫死的,統統都是有替身的。所以橫死這是很不吉祥的,不吉利的。所以我們往往要留意一下,譬如說某個地方容易出車禍,常常在那個地方,那個地方有鬼,他在那裡就是要找替身。這是一個吊死鬼找替身,他預先他就曉得了,他說某一個人家,先生很久在外面,大概是在外面做生意,很久沒有回來,家裡人不知道他死活,逼著他太太要改嫁。太太不甘心,所以想想要去尋短見,明天要在這裡上吊。這個吊死鬼說,我有機會了,她明天可以來代我。這個話被應先生聽見了。
【公潛賣田。得銀四兩。即偽作其夫之書。寄銀還家。】
應先生聽到這個,這是人命關天,他是個窮秀才,哪來的錢?回去趕緊去賣田,賣了一塊田,得了四兩銀子,造一封假的書信,送到他家裡去。
【其父母見書。以手跡不類疑之。】
這個信不是他兒子親筆寫的,這一看就曉得。
【既而曰。書可假。銀不可假。】
哪有人送錢來?這個錢不應該是假的,所以說:
【想兒無恙。婦遂不嫁。其子後歸。夫婦相保如初。】
到以後沒多久,他兒子果然回來了,這是保全一個家庭的完整,這個功德很大。應先生當時做這個事情也不是想去做功德,只是同情可憐人家,救命要緊,他是發的真心去幫助她,救她一命,保全這個家庭,沒有想到什麼功德不功德,沒想到這個事情,他還回到廟裡去念書。
【公又聞鬼語曰。我當得代。奈此秀才壞吾事。】
我好不容易等到一個替死鬼,我可以有人來代我了,這個秀才把我的事情搞壞了。旁邊有一個鬼就說:
【旁一鬼曰。爾何不禍之。】
你為什麼不去報復他?這個禍就是報復他。
【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陰德尚書矣。吾何得而禍之。】
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鬼神所以作祟能夠害人,也是他罪有所得,他要沒有這個罪業,鬼神想害他也害不了,也無可奈何。所以俗話說,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我們怕鬼那是很冤枉的,鬼怕人比我們怕他還要嚴重。所以只有自己做了虧心事情才怕鬼,鬼才會欺負你,如果你心地光明磊落,這些妖魔鬼怪決定不會作祟的。這些事情,像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裡面,蒲松齡的《聊齋誌異》,還有中國正史裡面也記載的非常之多,《二十五史》裡面都很多。在民國初年出版有一部《歷史感應統紀》,都是講《二十五史》裡面所記載的因果報應之事,這個鬼神是真正有。這個鬼就講了,『上帝』,這是指天帝,看到這個人心好,已經委派給他做『陰德尚書』,尚書就是現在的部長。他以後果然做到尚書,他聽到這個鬼神講話,他也自己預先曉得。
【應公因此益自努勵。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歲饑。輒捐穀以賑之。遇親戚有急。輒委曲維持。遇有橫逆。輒反躬自責。怡然順受。】
『橫逆』就是別人對他非禮,侵犯他,侮辱他,他都能夠反省,『怡然順受』,這個小註裡面註得很清楚,「怡然」是心平氣和,沒有一點浮躁,不與人計較,決定沒有報復的心理,能夠容忍。
【子孫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不但自己做到部長這麼高的地位,子子孫孫都非常之賢善。這是救急全節,保護人一個家庭的完美。底下一段是說賑災。
【常熟。】
常熟縣,江蘇省。
【徐鳳竹栻。】
這個鳳竹是他的字,古人稱都稱字,栻是他的名字。名,前面跟諸位說過,名只有父母可以稱、老師可以稱。但是寫傳記的時候,他這個名諱寫在下面,稱『徐鳳竹』,這是他的字,他的名叫『栻』。
【其父素富。】
他的家庭富有,他的父親相當的富有。
【偶遇年荒。】
這是地方上有災難,荒年,就是收成不好,歉收。
【先捐租以為同邑之倡。】
『倡』就是提倡。『捐租』,可見得他們家裡的田地很多,這個田地給農人去種,種的時候收租,跟農人收租,荒年收成不好,他捐租,就是今年我這個稻租我不要了,使農民的生活能夠過得下去,收成不好的時候,這個東家,就是地主,他不要租金,農夫還能夠勉強維持過得去,這是很難得的一樁事情。
【又分穀以賑貧乏。】
他自己家裡面,大陸上富有的人家都有倉庫,倉庫裝什麼?都是裝稻米的,所以把裝稻米的倉庫打開來,把這些糧食分送給這些貧困的人家。
【夜聞鬼唱於門曰。】
住在鄉村裡,這些鬼怪的事情時有所聞,有的時候還見到,鬼說的有些也聽得很清楚。他說:
【千不誆。萬不誆。徐家秀才做到了舉人郎。】
這個好像唱歌一樣,這些鬼在外面唱。
【相續而呼。連夜不斷。是歲。】
就是這一年。
【鳳竹果舉於鄉。】
果然應驗了,鬼在外面唱,說他家的兒子今年可以中舉人,今年去考果然沒錯,是中了舉人。
【其父因而益積德。孳孳不怠。修橋修路。齋僧接眾。凡有利益。無不盡心。】
善有善報,有效驗人更努力去修善。
【後又聞鬼唱於門曰。千不誆。萬不誆。徐家舉人直做到都堂。】
『都堂』就是都察院,像現在的監察院或者是大法官這樣的性質,他是掌理刑罰的,他不是監察,掌刑罰的,好比現在的高等法院大法官這樣的一個地位。
【鳳竹官終兩浙巡撫。】
這是講到最後他的官階做到兩浙巡撫,巡撫就是現在的省主席。這是真心賬濟貧困,災難當中發心賬濟貧困的果報。底下一段:
【嘉興屠康僖公。初為刑部主事。宿獄中。細詢諸囚情狀。得無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後朝審。堂官摘其語。以訊諸囚。無不服者。釋冤抑十餘人。一時輦下咸頌尚書之明。】
這是很難得,幫助別人平反冤獄。審判案子再小心、再謹慎,實在說冤枉人是難免的。從前李炳南老居士跟我們說,他在民國初年做過縣長,那個時候的縣長還兼司法,民國二十幾年縣長還審案子,審這個刑事的案件。他說他在那個時候,雖然很謹慎、很小心,可是難免還有人受冤枉的,所以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他說他一生,他懂得中醫,他說我一生給人看病沒有誤過人,他說審案子就很難說了。由這裡就知道做法官、做律師不容易,很難很難,冤枉人縱然不是有意的,也是很大的過失。『屠康僖』屠先生,這個人非常難得,他要使囚犯裡減少冤獄,他自己跑到監獄裡面去,跟這些囚犯混在一起,了解他們真實的情況,有些人在大堂審訊之下真是喪魂失魄,真實的情況不敢說出來,這種情形確實是有的。從前那個大堂裡面的威嚴,不像現在的法庭,那不一樣。
我在小時候,十一、二歲的時候還看過那個情形,在抗戰的初期,因為我父親也是做官,他在建甌縣政府做主任祕書,那個時候縣官縣長還是負責審案子,有的時候我們偷偷的跑到後面去看,夾棍那個刑罰都很重,用刑的時候犯人叫的聲音之悽慘,聽了都害怕。審案多半在早晨,天沒有亮,利用那個時候,法堂裡面陰森森,真的就像閻羅王審案一樣,就有那個味道,看了那個氣氛都叫人害怕,所以把囚犯在那個時候拉到大堂,真的像見閻羅王一樣,跟現在的完全不相同。
這個『刑部』就像現在的法務部一樣,司法行政部一樣,『主事』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科長,所以這個地位並不很高。他到監獄裡面去探聽,打聽囚犯的真實狀況。打聽之後他不自己居功,他把這個情形寫出來給『堂官』,堂官就是刑部的尚書,給他,功勞都歸他的長官,他長官當然很歡喜,這是一定的道理。長官在早晨審案的時候,預先就知道這個實際情況,再一樁一樁的問,果然平反了十幾個人。『輦下』是指首都,輦是皇帝乘坐的轎子叫輦,輦下就是京師,從前叫京城,現在叫首都。『咸頌尚書之明』,沒有一個不讚歎刑部尚書公正廉明。
【公復稟曰。輦轂之下。尚多冤民。】
京師是皇帝所在之處,首善之區,這個地方政治清明應該是全國的模範,所以叫京師,師就是師範的意思,給其他都市做模範,京城尚且有這麼多冤枉的人。
【四海之廣。兆民之眾。豈無枉者。】
京師以外其他的城市,冤枉的人一定不少。京城還有這麼多冤枉的人,何況其他的地方?
【宜五年差一減刑官。覈實而平反之。】
這是他的建議,至少每隔五年,朝廷裡面派一個官員,重新把這些老案子翻過來再審查一下,覈實平反,平反冤獄。這個建議非常之好。
【尚書為奏。允其議。】
這個刑部尚書就把這個意見稟告皇帝,皇帝就准了。
【時公亦差減刑之列。】
刑部尚書對他非常之好,知道他是非常廉明公正存心仁厚之人。所以這個制度建立之後,就是國家有了減刑官,刑部也派屠康僖做為減刑官裡面的一員,減刑官當然不止一個,很多,每個人分配幾個縣市去審理這個案件。
【夢一神告之曰。汝命無子。今減刑之議。深合天心。上帝賜汝三子。皆衣紫腰金。是夕。夫人有娠。後生應塤。應坤。應埈。皆顯官。】
果然沒錯,他有了三個兒子,命裡頭沒有兒子,像袁了凡一樣,袁了凡命裡頭也沒有兒子,他是求兒子得到的,這個是積功累德,他沒有求兒子,命裡頭沒有兒子,天帝鬼神送三個好兒子給他。
【嘉興包憑。字信之。其父為池陽太守。】
『池陽』在現在的安徽,就是安徽池州,『太守』是地方行政首長。
【生七子。憑最少。贅平湖袁氏。】
這是入贅,平湖也是地名,袁家,入贅在袁家。
【與吾父往來甚厚。博學高才。累舉不第。留心二氏之學。】
『二氏』就是佛、老,就是佛教、道教,因為每一次考都沒有考取,所以就比較顯得消極,學佛去了,學佛、學道,天天跟出家人、道士在一塊交遊,這個人跟袁了凡算是世家,他們都有往來的。
【一日東遊泖湖。偶至一村寺中。見觀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得十金。授主僧。令修屋宇。僧告以功大銀少。不能竣事。復取松布四疋。檢篋中衣七件與之。內紵褶。係新置。其僕請已之。憑曰。但得聖像無恙。吾雖裸裎何傷。】
這一樁事是出於真誠,施金修廟,修建寺廟。他屢次去參加考試都沒有考取,對於仕途意冷心灰,大概家境也還很不錯,家庭能過得去,所以就學佛、學道去了,才與佛法有緣分。有一天他出去遊玩,『泖湖』,這個地名在註解裡面都有。偶然在一個村莊,就是鄉下,見到一個寺廟,他既然學佛,遇到寺廟一定會去燒香,會去看看,見到觀音像被雨淋到了。由此可知,這個廟年久失修,所以下雨才會漏,這個像才會被雨淋到。他看到這個情形,要修這個廟,這個廟裡頭沒有錢,所以他自己把他身上帶的錢,這個橐就是錢袋,把錢袋打開,裡面還有十兩銀子,給這個廟主,就是這個廟裡的住持,請他把這個觀音殿修一修,修好。這個主僧就告訴他,修這個殿十兩銀子不夠,修不起來。十兩銀子在從前這個數字是相當之大,由此可知,這個廟大概是個古廟,也有相當的規模,所以要把這個廟修復,也不是這個錢能夠完得了功的。
他聽了這個話,再把他身上帶的有四疋布,松布四疋也撿出來,還有他自己行李裡面,篋是竹子編的藤箱子,旅行用的,這個裡面還有幾件好的衣服,都給他,拿去賣,賣了的錢來修這個廟。這個衣服裡面有一件袷衣,紵褶就是袷衣,這個衣是新的,而且這個料子非常好,當然價錢也相當之高,他的僕人就跟他講,這一件還是留下來!他就說,只要廟能夠修好,聖像不至於被雨淋,我自己雖然沒有衣服穿,『裸裎』就是裸露,打赤膊,也無所謂。
【僧垂淚曰。舍銀及衣布。猶非難事。】
這在有錢的人家布施這一點也不難。
【只此一點心。如何易得。】
他這個心真誠,只顧到佛像,沒有想到自己,這點心是太難得了。
【後功完。拉老父同遊。】
以後這個廟修好了,他是功德主,廟裡面一定邀請他去,他就請他的父親一道去,跟他父親一道去。
【宿寺中。】
晚上就住在廟裡面。
【公夢伽藍來謝曰。】
『伽藍』是護法神,護法神晚上在夢中托夢給他,向他道謝。
【汝子當享世祿矣。後子汴。孫檉芳。皆登第。作顯官。】
這是一念真心修補寺廟。底下第十段,最後一段。
【嘉善。】
這是地名,在現在的浙江。
【支立之父。為刑房吏。有囚無辜陷重辟。】
這是一個囚犯,他確確實實知道他是冤枉,但是現在被判了重刑。
【意哀之。欲求其生。】
看到非常之可憐,想方法去脫他的罪。
【囚語其妻曰。】
這個是支立的父親支公,知道人的冤枉,能夠憐憫,想方法開脫他的刑罪,這是一樁好事情,不但是救一個人,救了一家,救了這個人一家。這個囚犯就告訴他的妻子,他的妻子來探監的時候告訴她:
【支公嘉意。愧無以報。】
支公好意,他知道我冤枉,想脫我的罪,我沒有法子報答他。
【明日延之下鄉。汝以身事之。彼或肯用意。則我可生也。】
他判的罪可能是死刑,如果不是死刑也是無期徒刑,很重的罪,支立的父親他曉得這個事情,有意替他辦。所以囚犯囑咐他的妻子,妳去好好的侍奉他,希望他能夠多幫忙一點。
【其妻泣而聽命。及至。】
把支先生請到他家裡去。
【妻自出勸酒。具告以夫意。支不聽。卒為盡力平反之。】
這是屬於道義,他從事於這個職務,這是他自己應盡的責任。法官裡面因為囚犯騙財騙色的很多,不但子孫沒有好下場,自己己身都難保,這是我們在歷史上、在現前社會上,你觀察觀察,做律師、做法官有好下場、有好兒孫的很少,為什麼?缺德的事情做太多了,只圖一時的快意,不知道鬼神暗中有懲有罰。
【囚出獄。夫妻登門叩謝曰。公如此厚德。晚世所稀。今無子。】
這個支公沒有兒子,大概家境也並不怎麼好,因為公家做事,真正拿薪水不貪污,這個生活的確是相當清苦。中國在古時候,一個做官,一個教學,都很清苦的,雖然這個社會上非常尊重,他所得到的是社會大眾對他的尊重,實在講,物質生活相當清苦。他曉得他沒有兒子。
【吾有弱女。送為箕帚妾。此則禮之可通者。】
他說你們夫妻結婚這麼多年沒有兒子,他說他有一個女兒也成年了,願意送給你做妾,希望能夠給你綿延後代,這個在禮上能講得通的,這個應該可以接受。
【支為備禮而納之。生立。】
果然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就是支立。
【弱冠中魁。官至翰林孔目。】
『弱冠』這是年二十,『中魁』這就是中試,考中了,以後官做到『翰林孔目』。孔目這是官名,大概相當於現在的祕書,像主任祕書一樣,翰林院就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研究院這樣的性質,中央研究院的祕書,這個地位也相當之高。
【立生高。高生祿。皆貢為學博。祿生大綸。登第。】
這個也是救護無辜而感應得的善報。在這一章裡面,了凡先生一開頭舉了十個積善得善報的例子,如果說一個、二個,或者是偶然的、偶發的,這麼多人,可見得這個不是偶然的,決定是事實。而且這些人距離都很近,其中還有一、二個跟他們家裡還有關係,有往來的。可見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決定真實,一點都不假。
【凡此十條。所行不同。同歸於善而已。】
他們所做的不一樣,統統是善行,都是積善。
【若復精而言之。則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皆當深辨。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
這一段話很重要,大抵修善最重要的是出於真誠,而無所求索,這個善是真善。如果行善有條件的,這是假善,這個決定不是真的,不但不是善,而且是造惡。譬如我們這個世間確實有不少人,中國、外國都有,尤其是佛教徒,不明究理,就是這種精細深微的道理,他們到寺廟燒香來拜拜為什麼?都是有所求而來的,他要沒有所求他就不進三寶殿,無事不登三寶殿,來的時候都是有求的,求的什麼?都來談條件的,在這裡許願燒香拜拜,我有什麼事情,佛菩薩保佑我,達到之後我怎麼樣回報你,來談條件,把佛菩薩當作什麼人!不但心不誠,實在講,把佛菩薩當作一個惡勢力的頭目,這成什麼話!所以你看看支立的父親,人家是正人君子,那個囚犯那種做法,就等於把他當作小人看待,支立的父親不生氣,還是仍舊幫他忙,這個很難得,難中之難。實在講,這種態度對人,已經把人看矮了,說真話,人家想幫你忙都可以不幫你了。但是人家還是感覺得你可憐,盡心盡力幫助你,這是難上之難,所以他得的這個果報是應當有的。
這一段開示重要,前面是十個例子,現在給我們講這個道理,也就是積善的這些事理不可以不知。先說真假,什麼是真善、什麼是假善。
【何謂真假。昔有儒生數輩。謁中峰和尚。】
『中峰和尚』是元朝時候人,我們對他也應該相當熟悉,因為我們這個道場常常拜三時繫念,《三時繫念》就是中峰和尚編的,這是專修淨土的一個方法。這是那個時候有一些念書的人去拜訪中峰禪師,問他:
【問曰。佛氏論善惡報應。如影隨形。】
這是佛家常講,道家也講,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他說:
【今某人善。而子孫不興。】
這是講現世,我們現前,某個是善人,你看他的子孫不好。
【某人惡。】
那個人真是個惡人。
【家門隆盛。佛說無稽矣。】
他說佛法說得不對。拿這個來向中峰禪師請教。
【中峰云。凡情未滌。正眼未開。】
一般凡夫就是肉眼凡夫,你的俗情、你的心地不乾淨,妄想執著還很多,你沒有慧眼,你看不到事實真相,往往真的:
【認善為惡。指惡為善。】
把善惡顛倒了,這叫迷惑顛倒。
【往往有之。】
這樣的人在這個世間確實有,實在講,這個人還很多,禪師客氣,不說很多,有這種人就是了。
【不憾己之是非顛倒。而反怨天之報應有差乎。】
不曉得反省反省自己不辨是非,反而怨天尤人,說老天報應不公平,怨天尤人。
【眾曰。善惡何致相反。】
世間迷人為什麼把善看成惡,惡看成善?
【中峰令試言其狀。】
中峰大師就叫他們自己,你們自己說說。一個人就講了:
【一人謂詈人毆人是惡。】
打人、罵人是惡。
【敬人禮人是善。】
這是那些學生們自己說的,他們善惡標準在此地,罵人、打人是惡,恭敬人、對人有禮這是善。
【中峰云。未必然也。】
你這個標準不可靠。一個人又說:
【一人謂貪財妄取是惡。廉潔有守是善。】
做官的貪贓枉法是惡,廉潔的、有守有為的是好官。中峰禪師又說:
【中峰云。未必然也。眾人歷言其狀。中峰皆謂不然。】
他都不同意,你們的標準我不贊成、不同意。
【因請問。】
大家就問了,老和尚你的標準是如何?你講給我們聽聽,我們的標準你不同意,你的標準講給我聽聽。
【中峰告之曰。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
這個是佛法講的標準。
【有益於人。則毆人詈人皆善也。】
你打他、罵他都是善。
【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
為什麼?巴結人。
【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者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
這才找到一個真正的標準。所以這個標準就是存心是要利益大眾,為一切眾生造福,這個是善。為大家造福,自己還要得相當的報酬,這是善裡頭夾雜著惡,這個善不純,後頭會講到。所以先講真善、假善,以後還講,有圓滿的善、一半的善,那是摻雜的,有半有滿,有純有雜,這個都要搞清楚。所以諸佛菩薩、世間聖賢沒有想到自己,完全是利人,他那個善是真,那個善是圓滿的。世間的人,我們不說別人,我們說范仲淹,范仲淹行善積善就是真,就是圓滿,這是我們的好榜樣,他從來沒有替自己想想,也沒有替兒女去打算一下,沒有,一心一意只知道為社會、為國家造福,自己身家都忘掉了。我們看他的傳記,死的時候,你說他的兒子,自己積善,一家積善,子孫賢善,自己做到宰相,他五個兒子,其中有兩個兒子做過宰相的,有一個兒子做過御史大夫的,要拿現在來說,就是有兩個兒子做過行政院長,一個做過監察院長,官做得這麼大,死的時候買不起棺材。錢到哪裡去?全都拿來做社會福利事業去了。所以印光大師讚歎他,在中國僅次於孔老夫子,他的家庭到民國初年,八百年不衰,子子孫孫都好,積德積得厚。
我們今天講行善,拿出我自己百分之一二行善,這個已經覺得我是善人了,而且還是什麼?還得要捨一得萬報,大家到廟裡面來燒香、來布施,為什麼?這個利潤最大,一本萬利。所以到佛門來燒香拜佛,一本萬利,今天布施一塊錢,明天得一個彩票中一萬塊,是這一種心態到佛門裡面來布施修善的,你說冤不冤枉!把佛菩薩看成什麼人?這罪業太重了,把佛菩薩看的真是連小人都不如。所以有很多到佛門的時候,你看他很虔誠拜佛念佛,他自己不好,他的家庭後世都不好,這個因素在此地。雖然好像不是有心把佛菩薩看成一個壞人,看成一個接受人賄賂的,有意無意他就是這種心態,雖然不明顯,還是這個心態,這是絕大錯誤的心態。我們在公家辦事情,要去拜託人、要去送紅包,現在台灣已經很普遍,大陸更是如此。所以跟佛菩薩打交道也送紅包,也去拜託拜託,這成什麼話?我們現在都曉得,接受紅包,接受拜託,都不是好人,佛菩薩也接受紅包、也接受賄賂,佛菩薩也不是好人,這個罪就重了。好,我們休息幾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