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一門深入  (共一集)  1997/9/2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1-0024

  這兩天我們在講席當中節錄清涼大師《華嚴經》的疏鈔,特別強調「發菩提心」,尤其是「大悲心」的重要。

  前天我們將重點放在聽經上,聽經是很大的功德,昨天我們將重點放在講經上,說、聽的功德利益無量無邊,一般人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往往把這樁事情疏忽了,這種殊勝的功德利益對自己來講就是密集的薰習。佛法,特別是法相宗,實際上任何一個宗派都沒有例外的,非常著重薰習,在阿賴耶識裡頭薰習成種,經上給我們講佛種從緣生,緣就是薰習成就的。眾生所以不能成就就是他沒有這個機緣,即使有這個機緣,它非常的緩慢,這是他不能在一個階段、在一生當中有顯著的效果、成就,道理就在此地。

  我看了前面兩屆你們同學編的特刊,這個本子傳到台灣,大家有一個感觸,就是覺得在新加坡這三個月,好像勝過諸位過去在佛學院三年、四年,你們說這些話我相信,你們有這種感觸也是正常的,可是你要曉得這究竟是什麼道理,道理就是密集的薰修,就這麼一樁事情。因為你在佛學院裡面三年或者四年,你有幾十門功課,而且是摻雜在一起分配,薰修的力量就沒有了。譬如第一堂講《金剛經》,第二堂教唯識論,第三堂又換了,那個剛剛薰習一個小時,馬上到第二個小時的時候又來個新的東西,這就像現在一般學校上課,那個東西累死人,收不到效果。我跟很多辦佛學院的這些負責人曾經交談過,我不贙成這個方法,我說同樣這麼多課程可以改一個方法,你的成就決定不像現在這個樣子。

  譬如有二十門功課,二十門功課怎麼上法?一門一門的上,這一門功課可以上兩個月,那一門功課長的上三個月,我一個學期只學個一門、兩門,而且學習的時候決定是一門深入。一個學期四個月,前面兩個月學一樣東西,這一樣東西學完了,後面兩個月又學一樣東西,兩個月整個精神力量集中在一點,那效果完全不同。同樣的,譬如三年六個學期,如果你有十二門功課,你這樣分配,那個效果跟交叉在裡面完全不相同,道理在此地,這就是薰修,你真正懂得薰修的這個意義,薰修的這個力量。

  我們這個地方大家所能夠體會出來就是三個月集中在一樣東西,這麼多同學大家一起在做,每個人都再講一遍,熟悉一遍,你三個月當中,像《無量壽經》,你們今天十八個人,縱然不能說薰習十八遍,至少有薰習十遍,短短一百天的時間,這麼多人把這部經反覆研究討論搞個十遍,這還得了!不是別的訣竅,是方法不一樣。你們懂得這個方法,你自己修學進步會很快速,你將來教學也有一套辦法,決定是一門深入,一門沒有圓滿決定不搞第二門,我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講經,他的要求就是這一點。他這一本東西,你一定在大座講過一遍才算學成功,你沒有從大座從頭到尾把這部經講過一遍,這部經你沒有學完,你不能學第二部,他的標準在此地,一定要逼著你上臺面對大眾。

  昨天下午我到張居士家裡面去看看,他們有個念佛堂,環境不錯。裡面兩位指導教授,我勸他們出來講經,他說「不行,這個經要講錯背因果」,這句話講得沒錯。昨天晚上我們正好也講到這一段,如果你沒有證果,你沒有契入佛的境界,你講佛經哪有不講錯的道理?可是要等到我們證果才出來講經,這個世界沒有人講經,佛法就斷滅了,這還得了!所以李炳老那是真實智慧,開班教學,有學問的人都怕背因果,找沒學問的人來,這些人懵懵懂懂都不知道,把這些人拉來教他講經,用這個來拋磚引玉,所以現在在台灣很多大學教授講經,很平常,很多,比出家人多。但是教給你一個方法,你就不會錯,所以李老師說我們不是講經,經哪裡會懂?講註解。一部經至少都有十幾種註解,十幾種註解搬來找淺顯一點的,我們能看得懂的,找這種註解來參考,講註。註解雖然都是文言文寫的,總是很淺顯的,不會很深的文字,因為弘法的法師都是用最淺顯的文字希望大家都能懂得,所以他不會有什麼很深的文字,經典註疏裡比較深的文字的確是不多。我們去讀,看得懂的那一部分我們就講,看不懂的不講,我們念過去就好了,念沒錯,這是他教給我們的方法。

  一門深入,一門就是修定,你的心確實安住在三昧之中。你學這一樣東西,你天天想的、天天念的就這一樣東西,所以他能夠深入,久而久之,不知不覺的,三昧現前,用現在簡單的話說,你的心就逐漸逐漸自然清淨了,你妄想少了,煩惱少了,煩惱少了,相對的,煩惱就是智慧,智慧就多了,它是一體不是二體,所以轉煩惱成菩提,煩惱輕菩提長,煩惱長菩提就少了,這是一體兩面。智慧開了之後,你再看經文就有悟處,甚至於古人沒有悟到的地方你能悟到。如果不把煩惱捨棄、放下,這個東西永遠是障礙,證果沒希望,開悟也沒指望,我們要有很大的警惕,一定要能放下要能捨。

  我學佛教我放下是第一天,第一天正式接觸佛法見章嘉大師,這是佛門的一位大德,頭一天見面,我就向他請教,那個時候我接觸佛經一個月,我這個機會很殊勝,我開始看佛經一個月就有一位朋友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見面我就向他請教,我說「我現在知道佛法好,非常殊勝,但是我向大師請教,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一下就能入進去?」我提出這個問題。他的教學法跟一般人不一樣,你提出問題,一般人馬上就給你詳細解答,他不是的。那一天他的小客廳只有四個人,大師一個,另外兩個人陪我去的,四個人,他老人家就像入定一樣,坐在那裡如如不動,眼睛看著我看了半個小時,一句話不說,這個教學法高明,為什麼?叫你整個定下來,然後來接受,你一生永遠不會忘記。章嘉大師說話不多,真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你看他行住坐臥都在定中,一舉一動真是穩如泰山,我一生當中只見到這麼一個人,那不是普通人物。我見他的時候,他有六十多歲,大概六十三、四歲的樣子。

  過了半個鐘點,我們用心在聽,豎著耳朵在聽,在等著,等了半個鐘點的時候才等到一個字,「有」,說了一個字之後又不說話了,我們又在那裡等他下面的話,這個時間比較短,大概五分鐘,慢吞吞的給我說了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沒有我這麼快,他說話速度很慢,所以頭一天他教給我的就是「看得破,放得下」。這兩句話說出來的時候,我們聽到好像懂得,不太深,要看破,要放下。我接著就問了,「放下從哪裡下手?」他老人家至少又叫我等十五分鐘,給我說兩個字,「布施」。布施好難,我們那時候待遇很薄,要叫我們修布施真的是不容易。所以頭一天跟他見面大概將近一、兩個小時,就談這麼幾句話,這幾句話就影響我一輩子。我向他辭行,他老人家送我到門口,到大門口他拍我肩膀告訴我,「我今天告訴你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叫我去做六年。他的氣氛的確是不相同,真有很強的攝受力,我們就真聽話,回去就真幹,難捨能捨,六年就真有感應,好像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自己預先一、兩個月之前就有預感,這個是一定要「做」。

  智慧真的是本有的,不是從外面來的,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能就是被煩惱習氣蓋覆住,你要不能把習氣淘汰、把煩惱捨棄,你的智慧從哪裡開?決定不是讀得多、聽得多就開智慧,那是常識不是智慧。智慧從內心裡面就像泉水一樣湧出來的,那個才叫真正智慧,決定不是記問之學。不斷煩惱,記問之學可以做到,智慧是完全做不到,所以心地清淨多麼重要,這真的叫自受用。

  心地清淨之後,心地清淨是定,這是講經說法的理體,可是還要有福,福就是跟一切眾生結緣,否則的話,成了佛,成了佛那講經說法還有什麼問題?雖然沒有問題,沒人聽,為什麼?跟大眾沒有緣,佛不度無緣之人。你跟眾生沒有緣,你講得再好,他不來聽,這就無可奈何。你們在經上看到釋迦牟尼佛舉的例子,城東老母,跟釋迦牟尼佛就沒有緣,見到佛來,掉頭就跑掉了,佛有神通化身,四面八方都有釋迦牟尼佛,她跑不掉,結果蒙著頭大哭,看也不看一眼,這說明沒有緣。佛叫舍利弗去度她,她跟舍利弗有緣,見到舍利弗就歡喜。所以你跟眾生不結緣怎麼行?

  你們曉得我在中國的緣很好,緣是結的,結的法緣。從一九八四年開始,宏勛法師找我,我在香港講經,他特地來看我,來要求,他說:文化大革命之後,佛教的經書、佛像破壞太多了,現在非常缺乏。他知道我有一個基金會,希望我幫他忙。我說:東西怎麼送進去?他說:那個沒有問題。他跟樸老關係非常好,可以從樸老拿到批文,以正式的手續進去。我說:那好,我一定幫你忙。我說:你要多少?他說:多多益善。所以從那個時候起,我們所印的經書,印出來之後就有一半送大陸。我們印一萬冊一定有五千冊送大陸,另外五千冊在海外各地方流通,所以每年都送幾百箱。從八四年到現在,我最保守的估計,送到大陸總有幾千萬冊書,這大陸太大了,幾千萬才去馬上就不見了。所以這個緣是這麼結的。

  人家供養我的錢財,我是一分錢沒有用處,沒有用錢的地方。我在台北,連現在叫計程車,送到的時候計程車都不要我的錢,十次叫車差不多就有三、四次計程車不收錢。他們看電視、聽廣播,我不認識他,他認識我,在電視上看過我,這個情形就愈來愈多了。我到哪裡去吃飯,素菜館學佛的人都很多,我們要去付錢的時候,「有人給你付過了,法師」。沒有用錢的地方,所有這些錢我不敢要,我不搞這些東西,統統印經書布施,修法布施,現在做CD、做錄音帶,做這些東西,我這個錢是這麼用處的。統統把它用光了,心裡沒事,乾乾淨淨。

  我在外面法緣好,過去演培法師想跟我學,他特別為這個事情請我吃飯,他說:你的法緣很殊勝,你能不能教教我?我說:沒有別的,布施。我到一個地方去講經,我人沒有到,結緣的東西已經堆積一大堆。你們今天在居士林看到的是少分,我到這邊來講經的時候,你們再來看的時候,結緣的東西堆積如山,每個人都是盡量拿,沒有限制的,你能拿多少都拿去,你拿去賣也是好事情,他可以賺錢,買的人也可以讀經,那有什麼壞事情?不要怕,廣結法緣。如果你的東西擺在那裡還要賣錢,後頭還「版權所有,翻印必究」,你的法緣從哪來?你當然沒有法緣。所以你要知道「捨得」,你肯捨,後面就能得,你捨財得財,捨法得法,捨什麼得什麼;你不肯捨,你永遠不可能得,你就沒的得的,所以要肯捨,歡喜捨,佛教導我們真的句句都是實話。

  我們出家了,這是十方來的,十方馬上就去了,這就捨掉了。本身還要捨,捨什麼?捨體力、捨時間、捨精力,我們用這個布施大眾。我們修行、研教、講經需要體力、時間、精神,為什麼?為把佛法推薦介紹給一切大眾,所以我們的時間、精力、體力都在布施,這叫「內財布施」。為一切大眾服務,只管去做,不要害怕,怕的是體力不夠,不要怕,不在乎這兒,佛菩薩加持。這個身體不是我的,我沒有這個身體,身體是佛菩薩的,佛菩薩要教化眾生,這個東西是工具。固然不可以任意糟蹋這個身體,但是決定不要太愛惜這個身體,太愛惜這個身體,增長身見,見思煩惱頭一個,死了還做守屍鬼,不肯離開身體就變成守屍鬼,太愛惜身體了,所以對於身體不必去愛惜它,但是不能去糟蹋它,一定得到三寶加持。所以真正學佛人、真正發菩提心的人,他的體質跟一般普通人決定不一樣。

  我們跟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九十五歲沒有侍者,沒有人伺候他,他一生是一個人,燒飯洗衣服幹什麼都自己來,他住的房子不大,大概差不多就是有我們這一間這麼大的樣子,除了房間不算就是這麼大一塊地方,小,整理方便,清潔方便。九十五歲沒有人伺候,一生真是全部的奉獻,生活非常簡單,日中一食,所以我們看到不能不佩服。出家人還享受,三、四十歲做一個廟裡的方丈住持都有侍者,好多人伺候他。李炳老一生為佛法這樣奉獻,沒有人照顧,人家想照顧他拒絕,這就是做出一個好樣子來給我們看。他雖然沒有出家,那個生活跟出家人沒有兩樣,完全一樣,只是沒穿出家人衣服,他的頭也剃光了。所以他不做出一個好樣子來給我們看,我們雖然跟他學,學得都不踏實,「你講得沒錯,你沒有做到」,他是真做到了,做出個樣子給我們看,我們心服口服沒話說。

  發心弘法利生,我們自己要學文言文,這一點很重要,我們能夠看得懂文言文,不必學著寫,有這個能力就可以。文言文修學的方法沒有別的,就是背誦,你能夠背誦五十篇古文,《古文觀止》就非常好,那是歷代好的文章代表作精選出來的,三百多篇,你能在裡面選個五十篇,能夠念到會背誦,你閱讀文言文就沒問題了,文字障礙你就突破了。這個事情在你們年輕人不難,你們要懂得,那以後的成就不可思議,不可限量。你一個星期背一篇,五十個星期也不過一年,你一年就把這個基礎完成了,這一點很重要。花一年的時間打下這個基礎,然後我們看古人的註解,這文字障礙沒有了。

  我們講經,實在講我們煩惱沒斷,智慧沒有開,李炳老這個方法很好,講註,選擇古人的註子,觀察眾生的根性(觀機),看當前的需要,就很好。我們選擇的註解,選就近的,不要選太遠,太遠,他們的時代背景與現在差距很大,所以我們選什麼人註解?選清朝的,選明清的,比較近一點。以前的東西可以做參考,因為裡面很多原理原則是不變的,可以用的。明清的東西距離我們近,民國初年這幾位大師有些東西可以看,沒有問題,像諦閑法師的、倓虛法師的,禪宗像虛雲老和尚,圓瑛法師的、寶靜法師的都不錯,寶靜是倓虛的同學,他也是諦閑的學生。這些人真正有修行,證果我們不敢講,真有修,他真有心得、有見地,值得我們做參考。

  最重要的就是一門,這就是師承。現代人裡面我們找不到老師,找古人。如果我們講《楞嚴經》依圓瑛法師的《講義》來講,那就是圓瑛法師有了師承。圓瑛法師的《講義》差不多百分之四十是依交光法師的《正脈》,所以我們看他的《講義》就曉得他也是依古人的,他在這上面真正是用了心。序文裡頭說得很清楚,他二十五歲就開始學習《楞嚴》,一生真是鍥而不捨,一生的功力在《楞嚴經》上,最後完成《楞嚴經講義》,他已經七十多歲了,所以他真修行,他真有心得。所以民初這些大家是可以做參考的。居士當中像江味農居士,一生就搞一部《金剛經》,《講義》完成之後,那是《金剛經》註解的權威,二十多年搞一樣會變成專家。周止菴居士也是一生的經歷,差不多三十多年專門搞一部《心經》,他是《心經》的權威,那沒有話說的,《心經詮注》。自古至今註解《心經》的有幾百家,你展開來看看,他的東西最詳細、最圓滿,讀他的東西,哪一家的註解都可以不必看了,為什麼?全都集中在那裡,他是集大成。這都是給我們做好樣子,都是菩薩現居士身。

  你要想成就的時候,一門深入,每個人學一樣,將來各個都是專家,各個都是佛菩薩再來,這個話都是真的不是假的。你雖然現在不是佛菩薩再來,你真正發心學佛菩薩,你就變成佛菩薩再來了。我們這是業力之身,業力轉變成願力,不必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來再轉,現在就可以轉,哪要費那麼大勁?現在就可以轉。你要是一生專攻《無量壽經》,專講《無量壽經》,你將《無量壽經》講一百遍、兩百遍,你不是無量壽佛誰是無量壽佛?你一生專講《彌陀經》,講個一百遍、兩百遍,你就是阿彌陀佛。你專講《普門品》,你就是觀音菩薩。不要搞得太多,太多了什麼都不是,就錯了。你專攻一樣,全世界的人想聽《無量壽經》一定請無量壽佛來講,別人講他不相信,無量壽佛來講他相信,想聽《普門品》請觀音菩薩來講,現在交通便捷,環球不過二十四小時。

  所以我奉勸諸位要發心做專家,不要做通家,通家不容易,做專家,專攻一門,這一門就是你的專長。像楞嚴會上二十五圓通各個第一,沒有第二的,你是《無量壽經》第一,你是《阿彌陀經》第一,你是《地藏經》第一,他是《金剛經》第一,各個都是第一,沒有第二,這樣一來如果有三千人的話,就有一部活大藏經在世界上了,這個有意義,現在實在講是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雖然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切經通,人家要請那一部經,我們也要特別推薦介紹,不必說我也行,我不比他差,我們要做示範給人看,讓後人學習。實在講善財童子何必五十三參,一位善知識就夠了,那五十三門,那一位善知識門門都通,為什麼他不講而介紹給別人,道理在此地,讓後人學習一門深入,主要用意在此地,不是他不通,樣樣都通。

  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代表十種不同的德能,難道舍利弗有智慧沒神通?舍利弗的神通不亞於目犍連,為什麼講神通一定要用目犍連代表?專長,表一門深入,教人這個意思。目犍連神通第一,目犍連沒智慧嗎?目犍連的智慧也不亞於舍利弗,就是這麼個道理,這才是真正好的表演示範,我們懂得這個深義,如來的密義,這樣才能教導人。如果人能從這裡體會到,認識了,才曉得一門深入,這樣才能教化眾生,才能把佛法發揚光大,真正做到整個世界的消災免難,幫助世界安定祥和,人人都能過幸福的生活,那我們這一生犧牲奉獻就有價值、有意義,無論受什麼樣辛苦也非常快樂。

  李炳老那種生活別人看起來是很苦的生活,你看他一天到晚非常快樂,見到任何一個人都笑咪咪的,他活得幸福,他真正過得有意義,一生沒空過,有價值、有意義。真正為社會、為大眾、為佛法,做到他自己本分應當做的事情,做得很圓滿,這個就是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