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真實慧 (共一集) 1997/10/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1-0041
「諸法實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這是諸佛如來所親證的,也就是諸佛如來所見到的。這些事實真相實際上就擺在我們眼前,佛菩薩能見到,我們凡人見不到,原因在哪裡?都是被自私自利的妄念障礙住了。凡人起心動念都為自己,所以是一天到晚擺在面前的真相看不到,這是佛在經上常說的「可憐憫者」。如果不在面前,見不到不算可憐,在面前看不到,這叫可憐。這個真相是什麼?就是「萬法皆空」,《般若經》上講的「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
真相裡面還有一個深意,那就是「因果不空」。因果是不是萬法裡面的?沒有錯,因果也是萬法裡面的。既然萬法皆空,為什麼因果不空?因果不空是從兩個意思來說的,一個是「相續不空」,因果是相續的,一個是「轉變不空」,因會轉變為果,果會轉變為因。轉變跟相續是從事上講的,不是從相上講的,因果的相決定是空的,但是轉變、相續這個事決定不空,因果不空是從這上說的。
既然萬法皆空,了不可得,你一定要執著,一定要貪得,這就是凡夫,這就是過錯。凡夫的心念,念念都想求得,念念都想佔有,據為己有,其實連自己這個身都不可得,所以真正了解事實真相就叫做看破。佛菩薩沒有別的,看破了,看清楚了,所以他表現給我們看到,是徹底放下,經論當中常講「一絲不掛」,徹底放下了。放下之後,他才得大自在,他所有的障礙都沒有了,於是心性自然就顯露了,真如本性就顯露了,那是本有的。自性裡面有無量的智慧,無盡的德能,也自然的顯露出來。
諸佛菩薩示現在人間,他的一言一行,就以我們凡夫這個執著的念頭來說,我們看他起心動念,其實人家沒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實際上人家也沒有言語,也沒有造作,我們眼睛裡面所看到的;其實無一不是看破、放下之後那一種自然的流露。顯示在外面的就是大自在,就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是整個大乘佛法修學的樞紐,總綱領,總原則。在未見性的時候,也就是事實真相還沒有真正徹底明瞭的時候,這三科:「三學、六度、十大願王」,這是修德,見性之後,這三科就是性德,所以性修不二。沒見性時我們要這樣做,我們要去修戒定慧,要去修布施、持戒,要認真努力去做。見了性之後,他在生活所表演自然就是這樣,沒有一絲毫勉強,沒有加自己一點意思,做出來自然就是圓滿的三學、六度、十願,性德的流露。千經萬論、無量法門都離不開這三個原則。
我們在淨宗修學綱領上加了兩科,加了「三福、六和」,你們諸位想想,三福、六和是不是也包括在三學、六度、十願裡面?確實包括在其中。提出這兩小科是特別幫助初學。初學學三學、六度、十願從哪裡學起?就從三福、六和學起。這是從這裡分出一個小科,讓我們有下手之處。
事實真相擺在眼前最明顯的,說出來沒有人不知道,都知道,可是是不是真的知道?真的不知道,如果知道他就覺悟了,他就不迷了。你說他知道,但是他依舊迷惑顛倒,由此可知,他所說的知道只是皮毛,沒有深入,當然更談不上透徹。事實的現象是什麼?生老病死,這是事實現象。我們每天在報紙上看到,你看多少訃文,這個人走了,想想他從生到死真的就像曇花一現,你們在經上講到流星,人的一生就像流星一樣,剎那就過去了,沒有了。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釋迦牟尼佛看生老病死,他開悟了,我們天天看生老病死,不開悟。人家看花開花謝開悟了,我們天天看也開悟不了,什麼原因?人家心裡頭沒有障礙,我們心裡頭障礙重重。天天看,看一輩子還不覺悟,至死還迷而不悟,那有什麼法子?生生世世迷惑顛倒,這真可憐。
悟了之後的那個現象就灑脫了,放下了。沒有放下就是沒悟,悟了之後是決定放下,不再幹這個傻事情了,換句話說,萬法皆空的事情不幹了,幹什麼?幹不空的事情,這是個聰明人。既然一切皆空,了不可得,你幹它幹什麼?所以覺悟的人懂得修善因。一定要懂得把一些惡因、惡緣、惡果都能變成善因、善緣、善果,這就是智慧,這就是善巧方便。
佛法裡面,這對眾生講的,自利利他、積功累德,都是對中下而言的。上乘之人,上乘之人是講見性了,見了性之後,剛才說了,從性德裡流露出來,是法爾如是,自自然然,連積功累德這種念頭都沒有,哪裡有這種念頭?有這個念頭叫打妄想。可是我們分別、執著沒離開的人看到,他們真的是在行善,真的是在斷惡,真的是在積功累德,而在佛菩薩本身來說,根本也沒動過一個念頭,也沒起心,也沒動念,所以佛講這麼多經典,講經四十九年,佛有沒有說過一個字?沒說。佛有沒有表演給我們做示範?軌範三界?沒有,人家日常生活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從來沒有起一個念頭,從來沒有有一個意思。所以在上乘人裡面,一切都說不上,真的是「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這是什麼人的心境?法身大士,圓教初住以上就是這樣的。
佛在經上講他們怎麼修行、怎麼證果,那是對我們講的,我們有分別心。四十一個階位,四十一個階位裡頭,他們自己本身沒有分別心,他們自己從來也沒有有這麼一個念頭,「還有四十一個階位」,沒有,但是是不是有四十一個階級存在?確實有存在,但是他們沒有這個念頭。為什麼有這個存在?因為無明煩惱的習氣沒斷乾淨,有的人斷得少,有的人斷得多。不管無明、習氣多少,他們都沒有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沒有了。無明、習氣是妄想,極其微細的妄想,他有多少不同,但是分別執著沒有了,分別執著沒有了就是平等的境界。由此可知,所有一切不平等都是因為你有分別執著。
在十法界裡面,這些眾生六根根性有利鈍的差別,我們娑婆世界大多數人耳根利,其餘五根聰利的少,極少數,絕大多數耳根利。但是在一真法界裡面,因為他離開了分別執著,所以六根都利,他接觸佛法,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都開悟,所以在那個境界裡面修行,我們真是用突飛猛進都還形容不上。
所以我們學佛一定心要細,粗心大意是不行的,心要細密。在日常生活當中處處去體驗佛在經上講的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在生活當中去觀察、去體驗,這就叫「作觀」。真正提得起觀照的功夫,觀察、照見,這個樣子無明分分破,煩惱漸漸除,智慧漸漸開,我們自己也漸漸能夠自在、隨緣了,這就是「住真實慧」,這就是得佛法真實的受用。
所以經論上常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兩句話說得好,真正說到了要害。帶不去的不再放在心上了,隨身的就會跟著你走,「業」。「眾生畏果,菩薩畏因」,決定不造惡業。什麼是惡業?妨害別人的是惡業。凡是妨害別人的事情決定不幹。哪些事情妨害人?哪些事情利益人?你要真正明瞭善惡、是非、利害,你就是個聰明人,你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如果對於是非、善惡、利害都不明白,那你是個糊塗人,你就是個愚痴人。我們每天讀經聽教就是為這樁事情。說實在的話,要想離開愚痴,住真實慧,唯有讀佛經、聽佛法才能辦得到。世間其他的學術為什麼辦不到?其他的學術不是從心性裡流出來的,是從心意識裡面流出來的,心意識不是真實的智慧,還是在分別執著。拿著一切事樣樣來比較,可以說他的殊勝是比較的殊勝,他的智慧是比較的智慧,他的聰明是比較的聰明,跟佛經完全不一樣。佛經是自然的,法爾如是的,這裡面沒有較量,他是自性自然的流露,所以是真實的智慧,這一點我們要明瞭。
所以學佛契入之後,這世間人講「某人迷在佛法裡」,他不是迷,哪裡是迷?他真正是破迷了。那個迷的人自己不知道自己迷,反而看那個不迷的人,「那個人迷了」,他不曉得他自己迷。所以要想住真實慧,唯有佛法,離開佛法沒有真實慧,這一點要懂得,要認識清楚,要能肯定。所以我們在生活周邊事事物物,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相都擺在眼前,六根時時刻刻沒有離開,為什麼不見不聞?你要問佛經講的什麼?佛經就講這樁事情,一點都不希奇。就是講我們眼之所見,耳之所聞,鼻之所嗅,身之所觸,你們細細看看佛經,不就是講這些事情?
佛見到事實真相,把事實真相說出來了。我們在事實裡頭見不到真相,所見的全是虛幻、虛妄,所造作的也是虛妄,所受的果報也是虛妄,這才可憐。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些事,才知道佛法的可貴,才知道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學佛,你才真正的會勇猛精進,你才不會懈怠,不會退轉。凡是退轉的,對這事實真相沒了解,佛法修學的好處他沒有得到,所以他會退轉,而且退轉的人很多,這裡面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沒有一個明白人把這樁事情講清楚,這也正是經論上所講的「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佛看得很清楚。
希望你們同修們住真實慧,幫助一切眾生把這樁事解釋清楚,這就是最善之業,這是帶得去的,利益眾生,沒有比這樁事情的利益更大,世出世間的善法也沒有任何一個善法比這個更殊勝的。所以諸佛菩薩永無間斷的在弘揚,永無間斷的在說法,我們也要能夠覺察得到,也要能夠看到,也要能夠聽到,這樣就漸漸的能契入,自然就法喜充滿,曉得應該怎麼個做法,如諸佛菩薩無二無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