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學佛答問  (第四十九集)  2001/1/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090-0049

  問:「關於犯人(想必是判處死刑的犯人),在臨終之前,將其有價值的器官出賣,得到一筆錢留給家人;而這些器官,可用於有需要的活著的人。有居士想做這樣的事情,請問這樣做的行為是否應該,因果關係如何?這位居士請問老法師後,才知道是否應該做。」

  答:這個事情很難講,如果犯人是因自己的愛心,想出賣器官幫助家裡人,這個心是善心,是值得讚歎。但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人在命終之後,一般講「神識」大概都在八個小時以後才會離開身體。神識離開身體之後,這個身體純粹是屬於物質,它不知道痛癢。神識沒有離開,雖然是斷氣了,甚至於現在醫療設備診斷腦波已經沒有了,宣布腦死,腦波是停止了,脈搏也停止了,呼吸也停止了,但神識還沒有離開。神識沒有離開,他知道痛苦,你這個時候割截器官,他會不會生後悔的心,會不會生瞋恚心?關鍵在此地;如果在這個時候生瞋恚心,這個人一定墮惡道。六道裡頭往哪一道去,關鍵是最後的一個念頭。

  所以,佛法對於送終,我們淨土法門講的「助念」,這關係很大。古大德教導我們助念,往生的人的床舖,八個小時都不可以碰它,連他睡的床都不能碰,這是怕他感覺得不舒服,更何況是身體!最安全的是他已經走了,斷氣十二個小時之後,一般神識離開身體了,這個時候才最安全,我們要懂得這些道理。因此,臨終發這個心是個好心,但要想想割截的痛苦,你能不能忍受,能不能不生瞋恚心?關鍵在此地。實在講,這是影響下一世去投生,下一世到哪一道,這很重要!世間人叫開玩笑,這個玩笑開不得,一定要慎重。

  問:「有一位女居士,現為一家私營企業老闆。她現在想放下,但現實有四百多名員工,一時還未找到合適的人選,一旦放棄將會使這些員工失去就業的機會,請問應該怎樣處理?」

  答:佛法裡面講「放下」,諸位必須要記住,不是放下妳的事業,是放下妳得失的念頭。妳做生意賺錢就歡喜,賠了錢就懊惱,要把這個東西放下;賺錢也不生歡喜心,賠錢也沒有煩惱,把得失的心放下,把貪瞋痴慢放下,把所有一切惡的念頭放下,惡的言語放下,惡的行為放下,沒有叫妳把工作放下。

  妳經營一個企業,有四百多名員工,妳為什麼不去度這四百多名員工?要如何度法?每天早晨員工上工的時候,妳給他講半個小時;自己不會講,請別人來講。這是妳真正愛護員工,妳真正度他們,妳的公司事業就是一個大的道場。最方便的度法,現在我們此地流通的《了凡四訓》電視劇,分量不多,它分四個段落,一共只有兩片,我想它一個段落大概只有半個小時,每天放給員工看,天天看,看上幾百遍,他們的心就變了,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個方法好!老闆帶著員工一起看,專看這一部《了凡四訓》。每天放一段,四天就圓滿,圓滿之後從頭再看,妳能夠連續看上一百遍、兩百遍,這個功德無量無邊。

  另外,再找時間跟大家一塊研究討論,研究討論了凡先生的想法對不對?在現前這個社會,他的作法對不對?我們應該如何來學習,怎樣落實?這個好!首先要叫社會大眾真正相信,肯定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有分寸。妳有這麼大的道場,有這麼多有緣的人可以去度他,妳應當好好的度眾生,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這是我們培訓班的同學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關於穿著方面:「請問居士平時可以穿著短褂嗎?上小座和大座時,可不可以以咖啡色的海青取代現前所穿黑色的海青?」

  答:居士在我們道場,現在台灣設計的有居士服,我看不少同修都穿,這個很好。實在講,居士可以跟出家人穿同樣的衣服。我們要曉得,中國出家人穿的衣服是平民服裝,我們穿的長褂,這是明朝時代一般百姓穿的服裝。我們穿的中褂、現在設計長的背心、小褂褲,在家居士都可以穿著。在佛門聚會典禮當中,只有出家人可以搭袈裟,只有這個衣服在家人不可以搭。海青也是一樣,都是中國民間的衣服,不是說在家居士就不能穿,沒有這個道理,這是普通常識,我們應該要懂。

  黑色的海青可以換咖啡色的海青,實在講,無論在家出家,學佛的同修穿咖啡色是決定有道理,這是表法。佛法教學對於表法非常重視,這種顏色在經典叫「袈裟色」。「袈裟」是梵語,它的意思就是許多種類混合在一起,稱之為袈裟;也就是講雜色的,就是很多顏色染在一起,混合在一起。它代表什麼?代表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不是二。顏色裡面的紅、黃、青、白、黑,這是正色。在表法,它就好像表一個國家、一個國土、一個種族、一個宗教,它代表「單一」。染色是代表「和合」,不分國土、不分族類、不分宗教,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家、是一體,取這個意思。我們穿這種顏色是表這個意思,這個意思很好,一定要懂得佛法的表法,佛為什麼教我們這麼做。

  譬如吃飯,佛陀在世都是一個缽,一個缽決不是托一家,是托七家。每一家給你一點點,七家供養你,每一家吃的飯菜不一樣,統統混合在一起,這個飯叫「袈裟飯」,而穿的衣服叫「袈裟衣」,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佛用這個方法時時刻刻提醒我們,穿衣、吃飯都在提醒我們,我們要跟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是這個意思。所以袈裟決定是染色的,如果是紅色、黃色、青色的,不能稱為袈裟,因為它是單一色。所以佛教導我們是什麼,他的用意何在,我們一定要清楚。

  出家人搭的衣,這個衣是一格一格的,叫「福田衣」。格子代表什麼?前年五月是中國國慶,我到北京參加這個慶典,國家文物局的局長、宗教局局長,陪同我去參觀歷史博物館。正好那個時候在展覽青州出土的一批佛像,這個佛像是北魏時代建造的,距離現在一千七百多年。我當時看到毘盧遮那如來披的袈裟,格子裡面有繪畫,畫的是什麼?畫的是十法界。最上面的這一格是佛,菩薩、緣覺、聲聞,到最下面是地獄,我看到之後恍然大悟!格子的像,一格一格就是代表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我們佛經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每一格是代表這個意思。格子一樣大,這個意思是「平等」,佛跟菩薩平等,佛跟人平等,佛跟餓鬼、地獄也平等,這是平等真法界。

  我們縫製的有長有短,錯開來縫製的,不是整齊的。這代表什麼?代表無有窮盡,佛家說的「橫遍十方,豎窮三際」,表這個意思。這件衣搭在身上,代表什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取這個意思,這個意思多好!這個衣搭上,還要跟別人有分別、有執著,那就大錯了,跟你這教學完全相違背了。由此可知,佛家衣食住行、種種設施,全是教育。我們從這個地方,看到佛菩薩的真實智慧與教導眾生的善巧方便,無微不至。所以,我們一定要如法的學習,時時刻刻用這些表法提醒自己。

  問:第二個問題,他問升座的儀規和稱呼:「居士講經,升座後,維那師呼『頂禮法師』,請問這樣如法嗎?為了重法,故在台上方便呼『頂禮法師』,但在台下還稱某某居士。」

  答:對的,一點沒錯。居士升座講經,升座的時候就是法師。而實在講,這是因為現在大家搞成習慣了,習慣錯了,不但在家居士可以稱法師,他是修學佛法,又以佛法教化眾生,他是法師。升座他是法師,不升座他也是法師,可是我們今天習慣不稱他法師,稱他某某居士,這是習俗,並不如法。

  不但在家人可以稱法師,在家人一樣稱和尚。佛教裡面,和尚、法師、阿闍梨,不分在家出家,不分男女老少。「和尚」是印度話,梵語,意思是「親教師」,直接教導我,我跟他學,他就是我的和尚;意思來講,他是我的親教師,我的佛法跟他學的,這個人就是我的和尚。不管他是在家、出家,他是男的、女的,只要我跟他學,他是我的老師,用印度話來說就是和尚。所以和尚、法師、阿闍梨,阿闍梨也是老師,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樣,可以做我的模範,這是在家、出家皆可稱呼。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決定是出家稱的,在家人不能稱,這是從稱呼上說的,這個常識要懂。

  禮節,平等的恭敬。我們今天學習講經,上台的時候都是法師,我們是在學習,升大座,大座有些儀規,從右面上,從左面下,有一定的規矩,我們在這裡學習。雖然在這邊學習,將來出去用得上用不上不一定,要見機行事;中國的道場有這個設施,我們一定按照規矩做。要是到外國,人家請你去講經,連講台座位都沒有,外國請你講經,那個講台像我們旁邊站著的講台,外國的講台多半就是一個小桌子在那裡,講的人是站著講的,他沒有座位給你坐。所以到什麼地方,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用當地的禮節,當地人就非常歡喜。要用我們佛教傳統的禮節,外面人來的時候,他是來看戲,來看表演。為什麼?跟他的文化習俗不相同,他很不容易接受。一定要曉得,佛菩薩弘法利生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要懂得恆順眾生,要懂得隨喜功德,決定沒有執著分別。當地人覺得怎麼樣好,就怎麼好,一切隨順他們,這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問:這是電子郵件,從電腦傳來的。台灣李同學的四個問題。第一個:「弟子聽師父講經多年,從《了凡四訓》、《地藏經》、《無量壽經》到《華嚴經》,現在又結合九大宗教共同挽救世界危機,並且在早餐開示時宣講《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一系列的經教是部部都好。請問淨宗學會應如何來倡導?而初學佛的淨宗學人,應從哪一部經入門,應安住在哪一部經教?」

  答:淨宗法門,古大德教導我們要「正助雙修」。這就好比我們在學校讀書,我們有主要的課程,這是主課,有副課,這是次要的課程。在大學裡面,主課是必修課,你一定要修學,副課叫選修課,你可以選擇修學。淨宗主修的、必修的是淨土五經一論,這是我們主修的課程。主修課程的這六種也不必完全修,選一、二種就好。過去許多祖師大德,為我們選了兩種,那就是《阿彌陀經》跟《普賢行願品》,這是古來大德選這兩種最多。近代,尤其是知識分子,近代的這些大德為知識分子加了一部《無量壽經》。《彌陀經》、《無量壽經》、《普賢行願品》,這是我們在自己本宗經教裡面選擇的三種主修;如果你覺得三樣太多,這三種東西選擇一種也行。我們知道弘一大師,他專門選擇《普賢菩薩行願品》,他念佛求生淨土。

  在今天的社會,我們一定要細心去觀察現代人的習性。我們從小接受聖賢教誨少,甚至於根本就沒有接觸到,因此對於世間的善惡、邪正、是非,幾乎到了沒有能力辨別,這對我們修學產生嚴重的障礙,因此我們自己一定要覺悟,要補習。

  民國初年印光大師,這是諸位都曉得,他是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應化再來的。他觀察我們世間,知道現在社會的狀況,所以他老人家特別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我在這幾十年當中,對於老法師這個作法,愈想愈有道理,愈想愈佩服。而我自己學佛入門,跟諸位說,是從《了凡四訓》入門的。那時候剛剛接觸到佛法,我認識朱鏡宙老居士,老居士送我一本《了凡四訓》,我回去讀,愈讀愈歡喜,愈讀愈知道自己年輕時候犯的這些過失,漸漸才體會到什麼是善惡,什麼是是非,什麼是邪正,做為自己往後修行的基礎,先斷惡修善,再進一步改邪歸正。以這個基礎入佛門,無論修學哪個宗派、哪個法門,你都會有成就。如果今天連是非善惡都不能夠辨別,修行功夫怎麼可能得力?不可能的。世間人記一些什麼建樹、什麼樣的建立,我們一看、一聽就曉得,這個事情是善還是不善。

  我常講,我們佛門今天講建道場,建道場這個事情是善是不善?過去是善,現在是不善。我記得好像是在九0年初的時候,我第一次到北京訪問趙樸初老居士,我就跟他談到這個問題。為什麼?現在的時代跟過去不一樣,你要認識時代。從前交通閉塞,資訊不發達,所以道場愈多愈好。為什麼?教化這個地方,道場跟學校一樣,是教化這個地方,在那個情況之下,這個作法就是正確的。現在不同了,交通方便,資訊發達,我看將來再過幾年之後,一定就有空中大學出現,上學用不著上學校,在家裡就可以;在家裡面打開電視,天天上課,參加考試一樣可以取得學位,不必上學校了。高科技的發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所以一定要懂這個道理。

  道場需不需要建立?需要。我曾經跟樸老建議,中國佛教只需要十個道場。為什麼十個?十個宗派,每一個宗派建一個道場。建築的方式,可以模仿外國的大學城,我們在美國看到許多城市,一個城市就是一個學校。所以在中國應該是每一個宗建一個大道場,其餘統統都不必了。這個道場分成兩個部門 ,一個是解門,一個是行門。解門是研究教理、教義,現在講的「佛學院」;另外一個是行門,行門是大家在一起共同修行的場所,分成這兩個部門。夏蓮居老居士提出這個名稱很現代化,譬如淨宗,「淨宗學會」是修行的道場,「淨宗學院」是研究教義的場所,一個是學院,一個是學會。天台宗的,「天台學會」、「天台學院」;「華嚴學會」、「華嚴學院」,一定要懂得現代化。現在交通便捷,太方便了,我們這樣人力、財力、物力統統集中,才能發揮到最大的效果。不必一個人一個人去搞小廟,一個人一個人去比賽,「我的廟比你大,我的廟比你莊嚴」,比賽到最後,全都是阿鼻地獄。為什麼?平等心是佛心,比賽是高下心,高下是不平等, 這是輪迴心。輪迴心幹的是輪迴業,學佛也是幹輪迴業,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

  所以我們淨宗學人,要把心安在你自己選擇的一部經。我們選擇《無量壽經》,安住在《無量壽經》;用《了凡四訓》、《感應篇》,或是用《十善業道經》都一樣,用這個來幫助我們辨別邪正善惡。在日常生活當中除念佛之外,要斷惡修善才能往生;你惡不斷、善不修,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為什麼?西方世界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人家都是善人,我們不善,到那個地方去,怎麼跟人家相處?不能相處。所以一定要懂得斷惡修善,求生淨土,這就對了,這樣才能往生。

  問:第二個問題,「師父目前在宣講《無量壽經》時,常會說:『這一段在這裡暫時不說,留待講《華嚴經》時再講。』是不是要淨宗學人再深入《華嚴經》?如是則於『一門深入』有無抵觸?請開示。」

  答:你說的這個話,可能說過一、二次,我沒有常常講。古人講:「《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這個話說得好!這個話說得我同意、我承認。正因為如此,我過去在台灣講過十幾年《華嚴經》,我不講了,專講《無量壽經》。為什麼?《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何必還找麻煩?現在在此地跟諸位講《華嚴經》,是出家、在家的同修大德找我的次數太多了,我沒有辦法推卸才答應。他們的意思也很好,都告訴我:「這部大經,法師,您要不肯說,恐怕以後沒有人能講了。」這個話我不敢當,但是啟請的人這麼多,我說:「好,我講一遍,主要是把錄像帶留下來提供後學做參考。」諸位大概也聽了不少,實際上我們用的時間不少,講的經文並不多。可是我講的方法,完全落實在日常生活工作跟處事待人接物。

  世尊在《華嚴經》是不是也這樣教導我們?跟諸位說,是的,一點都沒錯。華嚴境界就是現代人所講的「多元文化」。你們展開《華嚴經》看,它是多元文化,不分國土、不分宗教、不分族類、不分依正,完全平等!平等真法界。怎麼樣入華嚴境界?其實華嚴境界就是一真法界,華嚴境界就是清淨法身。我說過,我們的心跟虛空法界合而為一,虛空法界是我心,我們的身跟法界一切眾生、國土融合為一體,這叫「法身」。身是法界相,法相宗裡面講的「法相」。法相是我的身,法性是我的心,你如果能常作如是觀,你就入法界性。

  佛家的修行,觀想列在第一。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常常想虛空法界是我的心,一切眾生、國土是我的身,絕不以為這個身是自己身。眾生、國土是我的身,這個事實真相,就是法身菩薩所證得的。我們先開始修,修是觀想,哪一天觀想成了,成了就是你完全融入、完全契入,那就恭喜你,你證得清淨法身,你的地位超越了,最低限度你是圓教初住菩薩,你不但超越六道,也超越十法界,希望大家常作如是觀。世間人常說「心想事成」,你不想就不會成就,你想就成就了;想佛就成佛,想菩薩就成菩薩,想法界性,想法界身,你就證得清淨法身。「觀想」,在我們佛門是重要修學的手段。

  問:第三個問題,「師父常常說老實是寶,老實可貴,老實好!請問老實要如何學?」

  答:你問得很好,問得太好了!老實要怎麼學法?我得要問你,這個事情你不能問我,我問你,怎麼樣去學老實。這個事情不容易!從前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他常常跟我說,他想學,學了幾十年都還沒有學會,可見得「老實」真不容易!我們要透個消息給你,否則的話要辜負你了。首先我們曉得,老實是什麼樣子;你先知道老實的樣子,然後你自然體會到怎樣去學老實。真正老實人的樣子,他沒有分別,他也沒有執著,他沒有妄想,他什麼都好。

  在近代足以給我們做榜樣的,倓虛老法師《影塵回憶錄》跟我們講曬蠟燭的持律法師,那就是老實。你好好的去看看那一段故事。還有倓虛老法師在佛七裡面跟我們提到的,諦閑法師有個念佛的徒弟,早年的了,念佛往生的。他在沒有學佛之前,過著非常辛苦的生活,他是鍋漏匠。「鍋漏匠」這個名稱,我不知道中國的同修知不知道?外國的同修不知道。他是挑個小擔子補鍋、補碗的,做這個生意。像瓷器的碗打破了,他還能把它補起來,補起來再用。現在不可能了,現在鼓勵消費,破了趕快就丟掉了;不要說破了,舊了就要丟了,或者樣子不合適,過時了,也要丟掉了。從前人非常節省,鍋碗破了補起來還要用,是作鍋漏匠的,很苦很苦。他什麼都不會,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對於師父相信,聽話。師父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說:「你別的都不會,你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他真聽話,這樣念了三年多,不到四年,他念成功了。他往生,站著往生,往生後還站了三天,等諦閑老和尚替他辦後事,這是老實人。我再簡單跟諸位說,老實人沒有意見,凡是有意見的都不老實,老實人沒有問題,你們提問題來問都是不老實。老實人哪有問題?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還有什麼問題?好,這就回答到此地。

  問:第四個問題,「請問淨宗學會供奉的白玉阿彌陀佛,佛足下蓮花為什麼是向下的,有什麼意思?」

  答:這是什麼意思,你自己去想。只要你說出道理都行,這個沒有一定的講法。這是表法,蓮花是代表「清淨不染」,是表這個意思,只要是清淨不染,都叫做蓮花。蓮花向上是襯托自己,自受用,向下應該是他受用,阿彌陀佛接引一切眾生,應該是這個意思。

  問:最後一問題,「佛門講功過不能抵銷,請問要怎樣說明才圓滿,對於修行人有什麼啟示?」

  答:功過確實不能抵銷,這個佛在經上講得很多,而且講得並不難懂。譬如說,我們用植物來做比喻,「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那個瓜種下去了,譬如說瓜這個因不好,這個代表「惡」,豆代表「善」,我那個種下去了,我現在知道錯了,我現在種豆,豆種得很多,試問:瓜會不會變成豆?不會!瓜還是結瓜,豆還是結豆,這就說明不能抵銷。決不是我豆種多了,瓜就不結瓜了,這不可能,它還是一樣長,不能抵銷。

  無始劫以來,我們的善惡業因絕對不會抵銷,但是你要曉得,因要變成果當中要有緣,所以佛不講「因生」,講「緣生」,這個有道理。我有惡因,惡因很多,我不想結惡的果報,我把惡的緣斷掉。譬如說這個瓜,我不想它結瓜,我把瓜的種子放在茶杯裡頭蓋起來,它沒有土壤、沒有空氣、沒有水分,一百年它也不會結瓜。這是緣沒有了,所以佛講「緣生」。如果你把它種在肥沃的土地上,它有土、有水分、有肥料、有日光,它一定會生長得很好。佛跟我們講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是真的,我們要想善成就,一定要修善緣,我們要斷惡,惡緣斷掉,惡的種子不會結果,善的種子得到善緣,善會結善果,道理在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