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福與修慧  (第三集)  1994/12  台灣深坑觀自在念佛會  檔名:22-015-000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

  前面我們介紹過「三福」的第一福與第二福。第三福就更殊勝,菩薩修行的基礎,也就是一般常講的大乘佛法的基礎,這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因為我們現在所修的是大乘法。淨宗,古人說得好:「不僅是大乘,而是大乘當中的大乘,一乘當中的一乘」,這些話確實是有根據的,不是修淨土的人,對於淨土過分的讚歎。我們要了解它的根機,要認真的去培養;否則的話,修學到最後往往是落空,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第三福的第一句是「發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佛在《觀經》上講得很明白,就是「三心」。所以,淨宗常說「三心圓發」,就是「發菩提心」。「三心」,第一個是「至誠心」,就是真誠,真誠到了極處就叫做至誠,是菩提心之本體。有體必有用,它起作用就叫「深心」、「迴向發願心」。「深心」是自受用,也就是自己的享受;「迴向發願心」是他受用。也就是我們用什麼樣的心對待別人,用什麼樣的心對待自己,這都是真心。真心對自己,就叫做「深心」;對別人,就叫做「迴向發願心」。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跟我們解釋「菩提心」。他第一個講「直心」,第二個也講「深心」,第三個講「大悲心」。說的名稱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直心」就是真誠心,所以有些經論裡面講「直心是道場」。「深心」是好善好德,這個地方講的善,像昨天所提的,不是善惡之善,善惡之善都不善。為什麼?它的果報在六道,不能超越六道輪迴。所以大乘法裡面講的善,都不是相對的,離開善惡那叫善,它是這個意思。所以跟善惡不是相對的,這才叫真正的善。好善好德的德,指性德,與自性相應的,他喜歡這些。性德講到極處,是寂、是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當然這個境界,我們凡夫做不到。雖然佛菩薩在經論裡面,給我們說得很多,我們要想做到,不容易。

  「大悲心」就是大慈悲心,對一切眾生的慈悲,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是屬於平等的慈悲,就叫做大慈大悲。如果有等差、有分別、有執著,就不平等了。不平等可以叫慈悲,不能加上「大」,加上「大」字就是清淨、平等的,這個心才叫菩提心。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還真難。因此,六道凡夫沒有菩提心,小乘聖者,如阿羅漢、辟支佛也沒有菩提心,唯獨菩薩發了菩提心。所以一發菩提心,這個人就叫菩薩,就不是凡夫了。

  我們台灣佛教,從表面上來看,非常興盛。每一年發心去受菩薩戒的人很多,菩薩戒是受了,菩提心有沒有發?如果菩提心沒有發,菩薩戒受了也不算,也不能真算是菩薩。嚴格的來講,《金剛經》是個標準,你看《金剛經》上講菩薩:「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不是菩薩。菩薩還執著這個身是我,還有是非人我,還有這個念頭。眾生,廣義的來講,是空間的觀念,還有四方,四維上下。壽者是有時間的觀念。這些都叫做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的人不是菩薩,菩薩沒有分別、執著。這就是說明發菩提心人的樣子。菩提心真正發出來了,沒有四相;四相還有,菩提心沒發。

  由此可知,發菩提心真不容易!所以菩提心一發,阿羅漢見到你,都要向你頂禮,都恭敬你。為什麼?你比他高一截,他不如你,別人不知道,阿羅漢知道。因為阿羅漢四相沒破,就是阿羅漢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菩薩沒有,這比他高,他見到要頂禮。

  菩提心一發,在菩薩地位上來講,圓教是初住,所以初住菩薩叫「發心住」,就是初發心,一發心就是初住菩薩;別教就是「初地」,你看地位多高。《華嚴經》上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發菩提心,就是法身大士。初住菩薩就是法身大士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在我們這個世間裡頭,到哪裡去找一位法身大士?實在說,阿羅漢都找不到,不但阿羅漢找不到,大概初果須陀洹都找不到。須陀洹的地位最低,斷盡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所以叫入流,入聖人之流,永遠不會退墮作凡夫。證得須陀洹之後,天上人間七次往來,就證阿羅漢,就出三界了,不會墮三惡道。從這些地方細細地去觀察,曉得發菩提心不容易。

  我們淨土法門是「大乘之大乘,一乘之一乘」。也有許多人念佛都往生了,試問這些人有沒有發菩提心?若不發菩提心,他怎麼能往生?若說發了菩提心,我們仔細去看看,他實在不像是法身大士,四相沒破!那麼菩提心裡面,可能還有特別的境界。確實是有。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為我們所說的菩提心,跟《觀經》、《起信論》裡面講的不一樣。《觀經》、《起信論》裡面講的菩提心,我們實在做不到,可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的菩提心,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可以做到的。

  他講的簡單,只要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除這一念之外,別無二念,這個願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說法,蕅益大師以前沒有人講過,是他老人家第一個說出來的。他說出來了,我們仔細去想想,把大乘經跟它核對,他有道理。諸位想想,一心一意求生淨土,生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就「圓證三不退」!幾乎是十地菩薩的地位。所以他說這是無上菩提心,應該沒錯。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小看了一些不認識字的老太婆,不能小看她。她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什麼事她都不想,什麼事她也不管,什麼事她也不問。她一天到晚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她到最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她這一念的確是無上菩提心。你要問她,什麼叫「直心、深心、大悲心」?她不懂,她不曉得,可是她的心真的是無上菩提心。

  當然,這也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如果不得佛願力的加持,這一種真誠心會變成無上菩提心,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這個法門特別,連發菩提心也特別,也跟其他法門裡面不一樣,真的是簡單、容易、穩當、快速。所以,我們依照蕅益大師的教誨。

  我們曉得,這一生當中,人生苦短。苦要忍受,不要去計較,再大的苦難也要忍耐過去,不要放在心上,心裡面總是要想:「沒幾天我就要到極樂世界去了,我何必跟這些人計較?他們要的都給他,一切隨他去!」老實念佛,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這個念頭就是真實的菩提心。所以,蕅益大師講的很合乎佛的意思。

  發心之後,「深信因果」。深信是真實智慧,沒有真實的智慧,不相信因緣果報。如果真正相信因果報應,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但言行會謹慎,起心動念都會很慎重。為什麼?一個惡念就是造一個惡因,因遇到緣,一定有果報。所以,善念結成善果,惡念一定感得惡報。我們不喜歡惡報,就不應當起惡念,這是事實真相!明瞭事實真相、相信事實真相,不是真實的智慧是什麼?忽略事實、不承認事實,是愚痴、是迷惑!事實,不是說不承認就沒有了,不承認也有!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事實就是事實。

  所以,佛接著跟我們講要「深信因果」。世法的因果,佛講得透徹、講得明白。人的一生,物質的受用,就是衣、食、住、行的享受,這叫財富。你的財富從哪來的?你說你很能幹,這幾年很走運,做什麼事情很順利,賺了很多錢。是你賺來的嗎?比你走運的人多,比你能幹的人也多,為什麼那些人沒發?你發了?細細想想,不難體會。你的同學當中,你的親戚朋友當中,甚至於你兄弟當中,你細細做一個比較,很顯然地,你所得到的財富,不是你能幹,不是你運氣好,那些都算是緣。真正的因,是你過去生中修的因,你現在得的果報。有果,前頭一定有因;有因,後面一定有果,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佛告訴我們,財富,包括所有物質的享受,是你過去生中修財布施,修財布施是因,這一生得這一個果報;過去生中修法布施,這一生得聰明智慧的果報;過去生中修無畏布施,這一生當中得健康長壽的果報。你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報。所以,我們從這一生當中遇到的享受(果報),就知道從前造的是什麼樣的因,就明瞭了。

  所以佛告訴我們,「欲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你前生種的是什麼因?「今生受者是」,這一生所受的就是。「欲知來世果」,你要想知道來生怎麼樣?來生果報好不好?「今生作者是」,這一生的所作所為就是造因,來生有果報。我們這一生的所作所為都是善的,來生一定得善報;這一生的所作所為是惡的,來生一定得惡報。要相信!這是事實真相。你要不相信,那叫愚痴。所以,佛教給我們要「深信因果」。

  過去沒有遇到佛法,不知道這些事理,我們也造了不少的罪業。怎麼辦?造已經造了,沒法子了。今天明瞭之後,要真正覺悟,斷惡修善,改過自新。來得及來不及?來得及。問題是你的心要真誠、願要懇切。所以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我們千萬不要把懺悔看作平常了,那你就看錯了。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再重的罪業,一念懺悔,可以把無量劫的罪業滅盡。

  所以淨土往生有兩種修法,一種是我們平常人,平常誦經、念佛、求生淨土;另外一種人,一生造作惡業,臨終懺悔往生。有時候,臨終懺悔的人,往生的品位比一般修行人高很多。所以難免會教一些人感覺得疑惑,這個壞蛋無惡不作,怎麼他往生的品位還在我們之上?好像很不平的樣子。殊不知,他懺悔的力量太勇猛了,心太真實了。我們天天念阿彌陀佛的心,沒有他的真實,願沒有他的勇猛,所以他一下就爬到我們上面去。因此,我們對於世間作惡的人,不能輕視,你要是輕視他、小看他,你會看錯。如果他臨終真的懺悔,就超出我們太多了。

  像佛在《觀經》中所說的,阿闍世王造盡五逆十惡,殺父親、害母親,跟提婆達多勾結,害佛、破和合僧,無惡不作。《大藏經》裡面有《阿闍世王經》,就是佛說這個人,講他的事蹟。他到臨終的時候,知道自己錯了,痛切懺悔,求生淨土,他往生了。往生是什麼品位?上品中生,出乎我們意料之外。我們總認為造五逆十惡的人,應該是往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怎麼也不會想到是上品中生。這就說明懺悔的力量太大,真的回頭。他在臨終回頭,感得這樣殊勝的果報,如果我們現在能夠立刻回頭,你想想,果報不思議!

  你現在真的能懺悔,立刻回頭,就從凡夫位提升到菩薩位。剛才講了,那一懺悔,真回頭,菩提心發出來了。從凡夫的地位,一下就超過小乘四果四向,超越辟支佛、超越權教菩薩,你就到圓初住,一念之間就提升上去。問題在你肯不肯懺悔?我們每天看到不少人在佛菩薩面前拜懺,拜大悲懺、拜水懺、梁皇懺,一大堆的懺,有口無心,什麼也沒懺掉,煩惱習氣都還在。口裡頭唱懺,心裡頭沒有悔改,沒有用處。阿闍世王臨終是真正的悔改。這是說明因果是事實的真相,世出世間都離不開因果。

  深信不容易!對於因果的道理,如果不能透徹的明瞭,你怎麼能夠深信。信是信,不夠深,不能深信,力量薄弱。我們現在人講改造命運,力量薄弱改不過來。對身體來講,現在醫學界裡頭也有個口頭語,所謂「改變體質」。信心要是薄弱,改變體質也辦不到,深信就行。深信不但能改變命運,也改變了體質,深信要緊。

  怎樣使我們能夠得到深信?一定要讀誦大乘,要如教修行,從這裡面建立信心。《金剛經》上說得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我們拿這兩句經文來解釋深信的「深」字,很恰當。深到什麼程度?「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是什麼?生實相就是禪宗的明心見性。換句話說,就是圓教初住菩薩的境界,別教初地,地位一下就超越了,不認真去下功夫怎麼行?

  佛法教給我們離苦得樂,特別是大乘法,跟小乘不一樣。修苦行是小乘教的。初期的佛法,世尊在世的時候,我們在經典裡看到,迦葉尊者代表苦行,迦葉修頭陀行,是小乘修苦行最好的榜樣。可是《華嚴經》上,善財童子是代表修大乘的,快樂無比!善財童子出生的時候,家裡面處處都出現七寶,樹上都開寶華,是一個非常富足快樂的氣象。大乘法在歡樂當中修行,小乘法在苦行裡面修行,不一樣的。

  過去的帝王時代是保守的社會,小乘非常盛行。小乘保守,很適合保守人的口味。你要講開放的話,還得了,造反!決定不容許的。現代的社會是開放的社會、是民主自由的社會,你要用小乘保守的方法來教人,沒有一個人受得了,不能接受。所以,大乘非常適合我們現代人修學。

  大乘充滿了高度的智慧!大乘人的定功跟小乘人的定功不一樣。小乘人是面壁修定,找一個沒人到的地方(寂靜之處),大乘人到熱鬧的地方修定,不一樣。所以大乘的定比小乘難。縱然小乘人在山上的山洞裡面入了定,到都市裡頭逛一逛,他就受不了,他就墮落了,禁不起考驗。大乘的定,在紅塵裡面修的,熱鬧場合裡面修的,修如如不動。

  《金剛經》上,世尊教給須菩提尊者的修行原則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五花八門,你可以看、你可以接觸,心決定不動、決定不染,這是定。你都接觸,都看得清楚,這是慧;你一切都明瞭,一點都不迷,這是慧。心裡絕不被它誘惑、絕不被它動搖,叫定。「定慧等持」,比小乘高得太多了。這些理、這些事,我們要深信不疑,要認真努力去做。

  譬如世間人,心目當中所追求的財富、聰明、健康長壽,能不能得到?能。命裡面有的,當然自己會有;命裡沒有的,也可以得到。用什麼方法得到?修因。如果修因很猛、很強烈,不要等來生,現在就報了,現世果報就有成就。

  這個事情,你們念《了凡四訓》看到了。袁了凡先生,他的命裡面欠缺的東西太多了,雲谷禪師教他斷惡修善。他不但自己做,他有個很好的家庭,太太幫著做,一家人都幫著做,一家人都修善因。所以他的果報不等來世,這一生都現前了。所以,你不修因,哪來的果報?

  財富,一定要修財布施。我們要認清楚,財是不是自己的,不是的,你要認為財富是自己的,你就愚痴了,你就想錯了。錢財,自古以來稱作「通貨」。通是流通的,從你面前流過,你以為是你的,哪有這個道理!要曉得,從我面前流過,流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可以支配它。支配什麼?支配它流的方向,這個我有權。我不能留住它,但是我有權利支配它流動的方向。我讓它流到善的方向,我就積了德,我就積善積德了;如果我把它導入惡的方向,我就造了罪業了。這是真理,這都是事實。所以到面前來的時候,要把它用在善的地方。什麼是善?利益眾生是善。自己享受是惡,利益眾生是善,你就記住這個原則。

  我們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年歲稍微大一點的人,記憶都很清楚,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他的收入很可觀,他是奉祀官府的主任秘書,簡任一級,中興大學的教授、中國醫藥學院的教授,兼了兩個學校的教授。他的醫道很高明,他告訴我,他對於他的醫道很有信心,他說給人治病,一生沒有害過人,沒有錯用過藥,他很有信心。所以他有收入。

  你們到台中去看看,他住的小房子,大概只有十五坪,他一生就住那麼一個小房子,到九十歲都沒有人照顧,自己燒飯、洗衣服,生活非常簡單。所有的錢都布施,都做好事,都做些慈善事業,帶頭做!身體健康長壽,他走的時候九十七歲,走之前的兩個星期,還在臺上講經。他的福報是不是前生的?不是的。你們看他的照片,他的下巴很短,不長,不是長壽的相,他的福報、壽命是這一生修的,學佛以後所修的。

  他的財富處理得很得當。你看他往生的時候,每一天念佛的人有六百多人,四十九天日夜佛號不間斷。在台灣,過去我沒見過,未來也不容易!六百多人不是找來的,自動來的,日夜不間斷,這一生所修的。你自己要真肯修才行!得大利益。年歲大了,真正的幸福就是健康長壽。年歲大不要緊,沒有病苦,不衰老,沒有老相。不老、不病,這是真正的幸福,真正幸福是這一生當中修的。

  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無畏是不惱害一切眾生,教一切眾生見到我,都有安全感,這就是無畏。

  我們在美國,美國的小動物不怕人。為什麼?從來沒有人去加害牠,所以動物跟人處得很好。我們拿幾粒花生米引誘樹上的小松鼠,牠就下來了,花生米擺在手掌上,牠就到你手掌心來吃,鳥也是如此,不怕人的。我們台灣這些小動物怕人,警覺性很高;外國這些動物不怕人。無畏布施,現在比較起來,我們中國人不如外國人。所以外國人健康長壽,不是吃牛奶吃的,是他修無畏施,他能愛護動物,不惱害眾生。

  前幾天,有個澳洲的同修來告訴我,澳洲人民心地非常善良,往往一個小動物,在馬路上晃來晃去的,後面車隊一大堆被牠攔住,他們對動物就這樣愛護。他不下來驅逐牠走,在那裡等著,讓牠自己走開,車才走。他們要蓋房子,蓋房子要砍樹,有一棵樹上有個鳥窩,結果砍樹的工人就去跟老闆說:「六個月以後再來砍這棵樹,好不好?等鳥長大,牠們另外有地方作窩的時候,我們再來砍樹。」為了一個鳥窩,工程可以暫緩六個月。所以那個地方的人,怎麼不健康長壽?它一定有道理在!種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我們要曉得。

  這一句話裡面,有一個更深的意思,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因果很多菩薩都不知道。如果菩薩知道了,我相信,他會跟蓮池跟蕅益大師一樣,一切放下,老實念佛。蓮池大師、近代的印光大師,晚年就一卷《彌陀經》、一句佛號,其他的統統放下了,因為他們真正懂得「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這個道理很深。其實,佛在大乘經裡面講的的確是不少,只是我們讀經的人,疏忽了、大意了。

  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上講:「萬法唯心,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識經論裡面說得更多、更詳細,都是歸結到「心生萬法」。由此可知,念頭重要。我們心裡念佛,佛的境界就現前,念菩薩,菩薩的境界就現前,念頭重要!所以念佛法門,講方法的是《十六觀經》。《十六觀經》裡面,從第一到第十二都講觀想,說了這麼多。這就說明,我們想什麼就會變什麼樣的境界。想佛就變佛,所以念佛就成佛。但是念不是口念,口念心上沒有,沒有用,就是人家諷刺的「喊破喉嚨也枉然」,沒有用處。

  念,是心上真有。我們中國的文字,的確是充滿了高度的智慧,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民族所沒有的。我們的「念」字,是「今」、「心」,現在你心上有,這個叫念。心上真有就叫念,念從心不從口。我們心上有沒有佛?我們心上有沒有極樂世界?

  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是想,念是心上真有,果然能夠做到這四個字,阿彌陀佛跟你就沒有界限了,就是一體了。這就是我們常講的佛力加持。佛力是普遍的、是平等的,我們心上有念、有憶念,我們就接受了,就跟他合而為一了。我們不憶不念,是我們自己有一個排斥的力量,不是他不加持,是加持不上,我們排斥的力量把它抗拒了。

  我們心裡頭念什麼?念「財、色、名、食、睡」,念這些。佛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你看看,他不念佛,他念地獄,將來怎麼會不到三途去?因為你心上有地獄五條根,「財色名食睡」。你心裡頭真有這個,心上真有,那叫念。我們要好好想想,反省反省,我們到底在念什麼?口裡念佛,心裡念地獄,心的力量強,口的力量薄弱,當然強者先牽,就先到地獄去了,這個不能不曉得。

  所以不是佛不靈,不是佛的方法不好,我們完全錯會了意、錯用了心、錯修了行,所以果報恰好是相反的,是這麼個道理。

  有財富是福報,怎麼樣支配財富是智慧,沒有智慧,你所修的福報,往往會造更重的罪業,引得來生的不如意,這就說明智慧非常重要。

  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當中,講般若、講智慧用了二十二年。這四十九年,古人把它大致上區別為華嚴、阿含、方等、般若、法華、涅槃,分為這幾個階段。般若這個階段最長,講了二十二年。由此可知,佛法是以般若智慧為主、為中心的教學。沒有智慧不能解決問題,唯有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

  從「深信因果」,而後才教給我們「讀誦大乘」,做為真正修行的基礎,經典要熟悉。但是佛不在世,佛當年在世講經「無有定法」,為佛所說的。

  佛,好比是個大夫,我們周大夫在座,佛是個大夫,大夫並沒有先把藥方開好才給你看病的,沒這個道理。因病施藥,你沒有病,大夫就沒有藥,哪有藥?因為你有病,這個東西能治你的病,就叫做藥。你身體很健康的時候,對你就沒有藥了。所以我們曉得,佛所說的一切經就是醫生那些處方,是給從前那些人的處方,不是給我們的。所以,以前那些人遇到佛,佛一給他說法,他就開悟、就證果了。

  我們今天念佛經,把《大藏經》從頭到尾念上幾十遍,也不會開悟、也不會證果。原因在哪裡?不對症!我們害的病跟從前人不一樣。因此,那些藥方,我們只能參考。從這裡面去體會,細細地去思惟,我有些什麼病?藥方看多了,哪個藥方治什麼病的,大概在裡頭,也能夠找到一些對治自己毛病的,只能這樣子了。這是我們後世學佛人的難處。

  但是,實在講,佛非常慈悲,佛知道後人有大同小異的通病,所以留了一個方子對治我們,那就是淨土。佛在《大集經》上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現在生在末法,我們選擇淨土,就是聽佛的指導。佛教給我們,末法時期修淨土。這個法門契合一切人之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

  因此,我們讀誦大乘,這就曉得,大乘經很多,我們讀哪個?我們讀淨土的經論(淨土是大乘經)。淨土經論不多,這是它最大的好處,現在總共只有五經一論,合印在一起,也不過這麼厚的一本而已。年輕人這一本都可以背誦,年歲大的人,看這一本還是太多,可以在五經一論裡面,任選一種,每一天讀誦、思惟,依教修行就好。實在是簡單容易,而且成功殊勝,這是其他法門都不能夠為比的。

  先要把經念熟,熟透了,隨時隨處都能夠提醒自己。我們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立刻就會想到佛在經上怎樣教我的?我這個念頭該不該起來?我這個事情該不該做?你不記得,就沒有法子了。所以要把它記得很熟。依照經典的教訓,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標準就是經典上的教訓。佛教給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去做,佛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決定不做。怎樣忍,也要忍住不做,一心求生淨土,這就對了。

  果然發這個心、發這個願,依教奉行,三個月到半年,你的境界就轉了。要用現代人的說法,你的命都轉了,你的體質也變了,不一樣了。你的命運轉過來了,體質轉變了,這個好處利益你自己會感到。你的妄想少了、煩惱少了、心清淨了、智慧增長了,這是你修學的功效,你的成績立刻就兌現了,快得不得了!你得認真做,如果你做的時候,還懷疑,做的裡頭又有夾雜,你的效果就沒有這麼快,沒有這麼明顯。你要是做得很認真,不懷疑、不夾雜,效果非常快,三個月到六個月一定見效。身體縱然有毛病都沒有關係,自己就調整好了,真的不用看醫生,也不用吃藥。心清淨了,身就清淨了,身心清淨決定健康,什麼毛病都沒有了。

  我們自己得到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不能吝嗇。要把這個好處,輾轉告訴別人,希望大家都明瞭,希望大家都覺悟,希望大家都修學,都能得這個好處。功德利益與一切眾生分享!這就是大乘心,這與佛度生的弘願就相應了,我們才能得到一切諸佛菩薩的加持。我們跟他的願心相同,我們跟他的行為相同。

  諸位必須要記住,能信、能解是慧,真實的智慧;能願、能行是真實的福報,福慧雙修。在這個基礎上,無論修學大乘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都很容易成就。像我們在過去歷史上所看到的,修學淨土的成就,就特別快速、殊勝。這個殊勝,往生的品位增高,往生的瑞相鮮明。功夫稍微好一點的人,稍微好,就是功夫成片的上品。我們講「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假設都把它分做九品,功夫成片的上三品,往生就自在。自在是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俗話講:「生死自在」,確實超越了業報!

  世間人的壽命是業報,壽命到的時候,你想多活一個鐘點也不行!沒到的時候,你想早死也不行!所以你看自殺的,自殺都不行,不能解決問題!自殺死了以後要找替身,找不到替身,他不能投胎,不能轉世,那個事情很麻煩。以為自殺能解決問題,殊不知,自殺帶來的問題更嚴重、更麻煩。

  生死自在,什麼時候想往生,這個念頭一動,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隨時可以走,不要生病。站著走、坐著走,自己想什麼方式走,就什麼方式走。

  從前我們受戒的時候,道源老和尚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佛家講公案,我們一般人講講故事,這都是些事實。他說,過去有一個出家人,往生的時候,問大家:「站著往生的,你們有沒有見過?有沒有聽說過?」

  「有人見過,有人聽說過」

  「坐著往生的呢?」

  「有。」

  他老人家翻個跟斗,頭朝下,腳朝上,他說:「這樣往生的,你們有沒有聽說過?」

  「沒有。」

  他就走了。你想想看,多自在!真叫遊戲神通!這些他們能,我們為什麼不能?實實在在的原因,他們真放下了,心裡頭真有佛。我們不能,我們沒放下。我們雖然念佛求往生,心裡頭牽腸掛肚的事情,還多得不得了,怎麼行?有一條牽腸掛肚的事情,你就不自在,你走得就不自在。必須斷得乾乾淨淨,就自在了,就這麼一回事情。所以,我們搞清楚了,我們可以學得來的。

  這四十年當中,在台灣,多少人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很多很多,有許多我們都認識的。所以,我們把這些事實,做為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的證明,三轉法輪裡頭,作證轉。這麼多人來給我們做證明,我們還要懷疑、還要憂慮、還要不相信,就真的沒智慧了,真的是愚痴了。

  這個講題,我想就到此地,可以告一個段落了。聽說今天還有幾位同修,要發心歸依。歸依的意義,前面詳細說過,我們還有一個講三歸依的錄音帶,現在也有小冊子,是從錄音帶寫出來的。諸位一定要多聽錄音帶,《三歸傳授》要多看,要了解歸依真正的意思。我們真的歸了,真的有依靠了,這個歸依才起作用,對你才有很大的幫助。所以不可以含糊籠統,那個歸依是錯誤的。

  落實在事相上,因為我們是凡夫,如果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依靠,總覺得不踏實。因此,我介紹給諸位,我們找一個真正靠得住的三寶形像,佛是阿彌陀佛。為什麼要歸依阿彌陀佛?不歸依釋迦牟尼佛?因為釋迦牟尼佛教我們歸依阿彌陀佛。哪裡有錯!我們歸依阿彌陀佛,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意思,沒錯!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念佛。

  法,我們歸依《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淨宗第一經,是淨土概論,對於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因果事理,都說到了。雖然文字不多,但說得很詳細,面面俱到,很難得,很完整。我們歸依《無量壽經》,這一生當中依照《無量壽經》的道理,依照《無量壽經》的教訓去做。

  歸依僧,西方世界有兩位代表,觀音、勢至菩薩。僧,我們歸依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決定沒有錯。

  「佛法僧」三寶都有了,所以以後人家問你,你歸依誰?我歸依阿彌陀佛,準沒錯,這就完全正確了。不是歸依某個人。你歸依阿彌陀佛,誰給你做的證明?你說淨空法師給我做證明的。我給你做證明,你歸依阿彌陀佛了。

  歸依的同學,我們就統統在一起做。沒有歸依的,我們歡喜、讚歎、祝福他,我們隨喜歸依的同修。我們拿著歸依證,歸依的誓詞,我們恭恭敬敬在三寶的面前,我們佛堂裡面供養的有西方三聖,這一邊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佛的面前恭恭敬敬的宣誓,我們做為一個佛弟子,誓詞跟著我念,我們儀式從簡。

  我給大家做歸依證明,不可以坐當中。坐在當中,變成歸依我了。我們合掌向佛像行三問訊禮,翻開歸依證,跟著我念歸依證上的誓詞,以真誠清淨恭敬心,在佛菩薩面前宣誓,請佛菩薩為我們做證明。

  「阿闍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歸依佛陀,兩足中尊,歸依達摩,離欲中尊,歸依僧迦,諸眾中尊。」

  重複三次,禮佛三問訊。恭喜各位,我們講座就到這裡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