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天台十乘理觀  (第四集)  2013/6/21  斯里蘭卡阿彌陀精舍(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02-040-0339集)  檔名:29-372-000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受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講經之前,工作之前,最好都能把三皈依念一遍。講經,這是佛門的正業,我們恭恭敬敬的念三遍。平常念一遍,吃飯、工作,乃至於應酬,待人接物。為什麼?念念不忘三寶,念念要跟三寶相應,我們才能夠入佛境界。三皈依是佛法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皈依佛,佛是覺悟的意思,皈依自性佛。一切眾生都有自性三寶,皈依一定要懂得皈依自性三寶,這是真皈依。住持三寶是形相上的,佛像、佛的名號,它的作用是提醒我們,道理在此地。法是經典,也是提醒我們的。僧是出家人,是佛的弟子,依照佛的教誨修行的人,他是我們的模範、是我們的榜樣,提起僧,我們就想到我們要學他。佛是覺悟,覺而不迷;法是正知正見,正而不邪;僧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是佛陀教給我們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要覺,要正,要清淨。住持三寶,我們聽到、看到、接觸到,就要想到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清淨,讓我們念念不忘。這個就是菩薩道,這就是成佛之道,千經萬論不離這個原則,幫助我們看破放下。

  你看這個誓詞裡面,皈依佛,兩足中尊,足是滿足,是圓滿。兩指什麼?一個是智慧,一個是福報。這是一切人都希望求的,就是這兩樣東西。佛是智慧圓滿,福報圓滿。這個圓滿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不是向外求,向外求不到,向外不可能圓滿,向內求。所以佛法叫內學,佛經叫內典,它是向內,不向外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第二,皈依法,法是離欲尊。欲是欲望,是貪瞋痴慢這些念頭,這些念頭,自性裡頭沒有的。達摩是法,梵語達摩,音譯過來的。我們把一切外面的欲望統統放下,自性裡面智慧就往外透露。自性不但有智慧,有德能,有才藝,有相好,樣樣具足。前面我們學過了,整個宇宙、整個法界從哪裡來的?自性變現出來的。《華嚴經》上佛說「唯心所現」,這個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它現的。

  我們今天沒有看到自性所現的依正莊嚴,我們看到的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唯識所變。識是什麼?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妄心能變,把自性所現的一真法界,所現的實報莊嚴土,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我們今天這個樣子。識是什麼?你能夠思想,那就是識。告訴大家,這佛講的,真心自性沒有思想。奇怪,沒有思想,他有智慧。沒有思想,你問他什麼,他都會回答你,都幫你解決問題,這是智慧,他沒有通過思想。如果一思一想,回答你,答得也不圓滿。為什麼?識把智慧變成煩惱了,變成貪瞋痴慢疑,就這麼回事情。所以大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跟佛真的是無二無別,智慧德相完全相同,佛不比我們多一分,我們不比佛少一分。現在為什麼變成這樣子?迷了,迷了自性。什麼叫迷?起心動念就迷了。

  今天有同學問我一個問題,問得很好。前面我們都說身體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今天的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的,跟佛說的一樣。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就是現象,就是指物質現象,還包括精神現象,還包括自然現象,這三種現象都是虛妄的,都不是真的。怎麼回事情?自性裡沒有。自性裡沒有物質,沒有精神,也沒有自然現象,所以用一個空來代替它。自性是什麼?自性是空寂,常常用這兩個字,空寂。寂是什麼都沒有,這個空不能當作無說,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它有,為什麼?能現萬法。所以自性有隱現,沒有緣的時候它隱,隱就是什麼都沒有,空的;有緣,它馬上就現,現什麼?現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從哪來的?自性現的,自性遇到緣它就現。這個道理很深,大概在學問裡面這是最高峰,這是最究竟、最圓滿,最深的東西。你明白了,就稱你為佛;你不明白,就叫你做凡夫。凡夫跟佛就是這麼來的,其實是一不是二,凡夫跟佛沒差別。覺悟,凡夫就成佛;迷了,佛就變成凡夫。

  我們現在就是迷了,我們本來是佛,現在變成凡夫。知道凡夫苦,知道佛自在、快樂,我們怎樣回過頭來再去作佛,這就是佛陀教育。佛教眾生就是教你回頭,回頭是岸。怎麼回頭?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行了,你就成佛。一千三、四百年之前,中國唐朝時代出現一個上上根人,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什麼都沒學過,世間法沒有學過,出世間法也沒有學過。他的長處就是他的心清淨,沒有什麼妄想,沒有什麼雜念,所以雖然很苦,生活很苦,靠勞力賺一點點錢過日子,很快樂。父親早過世了,就剩母親,母子相依為命,靠賣柴過日子。每天上山去砍柴,挑到城裡去賣,苦力。戰爭期間,二戰期間,中國城市裡頭還有這個現象。城市裡頭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燒飯的時候要用灶,燒灶,燒柴火,沒有瓦斯,沒有電。這個生活我們都曾經過了很多年,差不多這樣的生活過了二十年,整整過了二十年,我們的印象很深刻。

  所以惠能世出世間都沒有學過。這個人孝,孝順母親。這個人因為自己什麼都沒學,什麼都不懂,他對一切人生恭敬心,都覺得一切人都比我幸福,都念過書,都學過很多東西,我什麼都沒有。他並不是自卑感,謙虛,尊重別人,讚歎別人,從來不批評人,不毀謗人。賣柴偶然的機緣,遇到一個人在房子裡面念經,他從窗口過,從前窗口沒有玻璃,紙糊的,所以看,看不見,聲音聽得見。他在裡面念經,念《金剛經》,他在外面聽,愈聽愈有味道,他聽懂了。等到這個人把經念完之後,他就推門進去,向他請教,你剛才念的是什麼,念得很好聽,我聽得很有味道,把他所聽的說出來。這個念經的人感到非常驚訝,他念經都不懂,他怎麼一聽就懂?問問他,他是個苦力,是個賣柴的年輕人,那個時候他二十四歲。覺得這個人是有天分,有這個天才,如果真正能學佛,他會很了不起。

  這個人很慷慨,就勸他到黃梅去親近五祖,跟五祖學習。他家裡老母親沒有人照顧,他離不開。這一位先生給他十兩銀子,十兩銀子他一年都賺不到,給他做安家費;找一些學佛的居士,照顧他的媽媽。他這就放心,到黃梅去了。在黃梅住了八個月,實際上跟五祖只見過三次面。第一次是到黃梅拜見五祖,五祖問他,你來想求什麼?他回答五祖說,我來想作佛。這個口氣就不是普通人能說得出來,人家來拜佛,我為升官發財,我為求長壽、求富貴,都為這個。大概五祖一生也沒有遇到一個人來跟他說,我來想作佛的。五祖問了幾句話,那都是禪機,別人聽不懂的。簡簡單單說了幾句打發道:行,你到碓房裡面去舂米、破柴。舂米破柴就是他的修行,他就是在這裡修禪。他人矮小,舂米身體不夠重量,把身上綁幾塊大石頭增加重量。那些石頭現在還在,到曹溪你就可以看得到。

  住了八個月,五祖年歲大了,要傳法,囑咐大家寫一首偈子給他看,要是真正開悟了,五祖就把衣缽傳給他,他就是禪宗第六代祖。這個命令下去了,沒有人寫偈子,三天都沒有消息。首座,神秀法師著急了,神秀心裡一想,大家都不寫偈子,都是為了他,肯定他是第六代祖。他跟五祖二、三十年,多少人到黃梅去禮拜五祖向他求法,大部分的人都是神秀來接待,神秀代理五祖來接待,只有極少數的人,老和尚自己接見,一般都是神秀,所以神秀也很出名。神秀說,這都是為我,那我得要寫偈子,不寫偈子,老和尚怎麼知道我的境界?寫了之後懷疑,這行嗎?費了幾天的時間想出四句話,「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寫了這四句,不敢送給老和尚,自己沒有把握,這就是什麼?沒開悟。開悟沒有疑惑,還有疑惑,沒開悟。最後想的方法,把這個偈子寫了貼在牆上,明天老和尚看到很滿意,我就出來說是我作的,不滿意就算了,別講了。到第二天,牆壁上貼這首偈子,很多人都來看。老和尚看看,點點頭,不錯,寫得很好,希望大家依照這個偈子修行,都有好處。也沒有說開悟不開悟,沒說。

  那個道場住眾比這裡多,一千多人,傳遍,大家都曉得,都爭著來看這首偈子。老和尚吩咐,依照這個修行都能得好處。惠能也聽到了,聽到,他就找別人,因為他的工作就在碓房,除了碓房之外,他其他地方都不去,所以對廟裡不熟。找人帶路到貼偈子這個地方,他說我去拜一拜,我也修一點福。他拜完之後,告訴大家,他也有一首偈,這人都感到非常奇怪、非常驚訝。八個月,道場裡有講堂,他沒有去過,有禪堂,也沒有去過,他的修行就是舂米破柴,就幹這個事情幹了八個月。他把神秀大師的偈子改了,修改了,他說「菩提本無樹」,菩提樹真有,這個地方很多,怎麼菩提本無樹?《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菩提樹也是虛妄,沒有說菩提樹例外,沒有說佛菩薩例外,佛菩薩也是虛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看這個意思深!「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個偈子一寫出來,大家都驚訝。老和尚聽到,這一看,這不得了!脫下草鞋把它擦乾淨,告訴大家,沒有開悟,大家心定下來了。這是什麼?保護惠能,怕人家害他。告訴大家,沒開悟,這個就平掉了。

  下午老和尚巡寮,巡寮就是寺廟裡拐拐角角都去看一遍,整個寺廟看一遍。實際上他就是去看惠能,看惠能,目標太顯明,巡寮,大家就不知道,他統統看,整個寺廟都看。走到碓房,看到惠能在舂米,就問他,米舂熟了沒有?這都是禪機,說這個話,別人聽了不懂,問那米舂熟了沒有。惠能說,早已經熟了,「猶欠篩在」,就是現在缺少的,還沒有把它篩出來,這個篩出來就是印證。他問他:米舂熟了沒有?功夫有沒有到明心見性,問這個意思。明心見性才熟了,沒有見性,沒熟。他見性了,沒有人給他做證明。五祖拿了拐杖在他碓上敲了三下,走了。別人不知道,這三下是什麼?今天晚上三更,到方丈室找他。他懂得了,到三更,真的,他到方丈室,一路推門,裡面沒有關,走進去了。五祖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說了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何期是沒想到,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清淨,從來沒有染污,我們大家都一樣。第二句話,「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不生不滅,這是真的,有生有滅是假的。第三句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一樣不缺,智慧圓滿,德能圓滿,才藝圓滿,相好圓滿,樣樣圓滿,沒有一絲毫欠缺。第四句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就說明真心是不動的。末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遇緣變現什麼?宇宙。宇宙從哪裡來的?能生萬法來的。什麼時候生的?不是過去,不是未來,就是現在,永遠是現在,根本就沒有過去未來。這講真話,真話沒人懂。你真的懂了,懂了就成佛。

  所以他明心見性了,自性是什麼樣子,他說出來了,五句話二十個字。五祖一聽,行了,經也不必說了,衣缽就給他。船準備好了,在河邊,半夜就把他送上船,趕緊走,離開。他問老和尚,我到哪裡去?老和尚說,你從哪裡來,就回到哪裡去,把他送走了。送走,老和尚回去之後,房門關起來睡了三天大覺。為什麼?三天走得很遠了,再把房門打開告訴大家。大家問老和尚怎麼樣,休息了三天沒有見面。老和尚說,衣缽已經走了。這個時候大家才曉得,惠能不見了,老和尚說衣缽走了,肯定給他了。大家分頭去找,想把衣缽奪回來,不服,老和尚大概糊塗了,怎麼衣缽給他?神秀跟他二、三十年,應該是神秀的,怎麼會給他?神秀心裡明白,沒有嫉妒心,真佩服,他確實比他高,承認。神秀以後做國師,武則天的國師,他向武則天推薦惠能。武則天下詔書請惠能到京師,惠能沒去,稱病,身體不好,沒有應詔。這是過去這一段故事。

  開悟之後,沒有一樣東西不知道,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經,無論什麼人,你念經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講得一點不錯,講得叫你開悟。真正有功底,聽他的經,真是會開悟的。禪宗從這個地方大興旺起來,興旺了一千年。既然我們在前面讀了,十乘觀法裡面講到總結宇宙之間一切法,把它歸納就是兩樣東西,一個是色,一個是心。色就是物質現象,那我講心,不是我們現在說的心,我們現在起心動念的,這妄心,他說的是真心。惠能大師說的「能生萬法」,萬法就是色法,用一個色做代表。能生的這個是心,這是真性,佛經上也叫它做自性,叫它做法性,叫它做真如;中國古時候老祖宗們叫它做本性,本性本善。這一樁事情,經典裡面說的名詞有幾十個之多。

  我們早年學教向老師請教,一樁事情,佛為什麼講這麼多名詞?老師告訴我們,這是佛陀教學的善巧方便,告訴我們不能著相,要從名詞裡頭懂得它的意思,不要執著名詞,名詞是假的。連老子都知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能說得出的,能想得出的,不是真的,是假的,要從名、道去體會真的東西。真的東西說不出來,叫言語道斷,沒法子說,心行處滅,不能想。你一想就落在意識裡頭去了,是妄心,不是真心。真正做到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開悟了,佛說的你全懂,眾生說的也全懂,沒有一樣你不知道。你把諸法的根源找到了,像樹一樣,找到根了,水一樣,找到源頭了。源頭是沒有辦法用言語說的,言語怎麼說都是隔一層,都不是真的,把言語丟掉,真的就見到了。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去聽經、去讀經。經是佛的言語,是真言,是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我們用的是假心、妄心,所以永遠不懂;我們如果用真心,一看就明白。惠能他到底有什麼本事?給諸位說,他什麼本事都沒有。什麼本事都沒有,就是個真誠心,所以佛說的他懂。我們是真有本事,本事太多了,什麼都不懂。為什麼?念頭太多,主意太多,所以就什麼都不懂。他是什麼都沒有,他什麼都懂,我們跟他比,差別就在此地。什麼都不懂的人用真的,什麼都懂的人用假的,搞六道輪迴,本事很大。

  佛法講的,修學要用的是心態,這個重要,方法是第二。你用的是什麼心?用真心,真心離念,經上常講,真心沒有念頭。真心就是惠能講的四樣,那真心,清淨、不生不滅、樣樣具足、如如不動。第四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就是如如不動,不動是真心。真心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你不動,你就能證得;你這一動,你永遠沒有辦法證得它。一動是妄心。妄心怎麼來的?阿賴耶怎麼來的?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動了。不能動,這要問你,不要去想,不要去分別,不要去執著。於一切法不執著就是阿羅漢;不分別,三賢菩薩,別教的三賢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

  你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惠能大師八個月在那裡功夫成就了。老和尚叫他去碓房裡面去,那就是他的道場,他在那裡修行。八個月老和尚認為差不多了,他應該熟了,才傳法,不是偶然的。不是八個月的修鍊,能大師那個偈子也作不出來。這個事情只有惠能自己知道,五祖知道,其他的沒有一個人知道。禪堂裡出不了人才,講堂裡出不了人才,舂米碓房裡頭出人才。這就說明真修,一切境界裡面都可以,不一定是要莊嚴的講堂、莊嚴的佛堂,不需要。章嘉大師早年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實質是用真心,真幹;形式就是莊嚴道場,富麗堂皇。那是什麼?接引初機,接引初學的人要用這個方法。對那個真正要成就的人,這方法一點用都沒有,反而會擾亂他。所以叫他到碓房去,八個月沒人擾亂他。他幹的活就是劈柴火、舂米,劈柴火、舂米上上禪。在那裡練什麼?練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真契入這個境界,智慧就現前。

  所以我們要曉得,我們這個身體確實本不存在,是真不存在。怎麼來了一個心?心是我們的本體,不但是我們的本體,是宇宙萬法的本體。這個東西是本有的,不生不滅的,沒有這個東西,什麼都沒有,整個宇宙它變現的。我們在學習經教,常常用電視屏幕做比喻。這個心,能生的心是什麼?就是電視的屏幕,它如如不動,它不生不滅,它能生萬法。萬法是什麼?屏幕現出來的影像。影像是假的,是動的,剎那剎那動,沒有停住的。螢幕不動,不動的是真的,動的是假的。但是這些假的,沒有這個屏幕,它現不出來。我們用這個做比喻。它所顯出來的,一定要曉得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自性裡頭沒有,怎麼會顯出來?能大師第三句話就是說這個,「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們今天這些現象,自性有沒有?有,沒有怎麼會現出來?本有的。整個宇宙,包括所有一切諸佛剎土,沒有例外的,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

  自性是能生能現。所生所現的,確實是實報莊嚴土,不是十法界,不是六道,實報土。這是自性所生所現的。實報土裡面,人是無量壽,永恆不變,人不會衰老。無量壽都是很年輕,不老,長生不老。這句話是有來頭的,不是隨便說的。實報土的人個個是長生不老,他只有隱,只有現,他沒有變,沒有變化。實報土裡面的花草樹木永遠常青,它不變,花永遠開得那麼美,它不會謝,不會落下來,這就是我們講的極樂世界。你明白這個道理,極樂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沒有阿賴耶識,他沒有妄心。真心裡頭夾雜著妄心就產生變化,我們就是這裡頭的變化。妄心就是念頭,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它有染淨不一樣,有善惡不一樣。起心動念,它清淨就現四聖法界,它染污就現六道輪迴。六道裡面就有善惡,雖然是染,它是善的,那就是三善道;它要是惡的,那就現三惡道。所以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是我們念頭變現出來的。念頭從哪裡來的?念頭從迷了自性來的,覺悟自性,沒有念頭。沒有念頭,有緣,現的就是實報土。實報土裡面統統是法身菩薩,個個都是明心見性,雖然明心見性,無始無明斷了,無始無明習氣沒斷,這就是實報土的緣分。實報土怎麼來的?是無始無明習氣這個緣現的,沒有這個緣不現,有這個緣它才現。這個緣斷盡,實報土就不見了。實報土有隱現,沒有生滅。像我們現在看電視,電視的畫面沒有生滅,我們打開頻道,它現了;頻道關掉,它隱了。現,不能說它有;隱,不能說它無。這個比喻很好,跟作夢一樣,夢中境界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無。所以是這個心的問題。

  色這個問題解開了,我們非常感謝最近這二、三十年的量子力學家,把物質的問題解開了。物質分析到最後,世尊告訴我們,最小的物質現象,佛叫它做極微色,也叫它做極微之微,這兩個名詞是一個東西。今天科學家把它找到了,稱它作微中子,或者是中微子,也有兩個名詞。它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它的大小等於一個電子。這個是沒法子想像的。也就是它的體積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把電子分成一百億分,其中一個那叫微中子。這個微中子具足色受想行識,就具足五蘊。我們天天念《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那就是今天科學家所發現的微中子是假的不是真的,五蘊都不可得。你看這個微中子打破之後,物質現象沒有了,這就是佛在經上說的極微之微,這是最小的,它不能再分,一分就沒有了。也叫它做鄰虛塵,它跟虛空兩個做隔壁,打破它就空了,沒有了,這就是微中子。這麼小的東西,它的現象都在我們面前,不間斷的在表演,我們是茫然不覺,根本不曉得有這回事情存在。佛在經上說,這種現象什麼人知道?佛說不是他一個人知道,八地以上都知道。你修行到八地菩薩、九地菩薩、十地菩薩、等覺菩薩、妙覺如來,統統知道,也就是大乘修行五十二個階位,最上面的五個位次統統知道。這就不能騙人,證得這五個位次的人不少,他們全知道。這給我們莫大的鼓勵,我們要努力力爭上游,我們自己證到八地,全曉得,全知道。

  惠能大師是不是證到八地?在我們客觀想像當中,應該是八地以上,他所證得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所證的完全相同。釋迦佛證得之後,在定中把他證得的境界向大家詳細講解,那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而惠能大師所說明的對象只有一個人,五祖,不是很多人聽。釋迦牟尼佛講的時候,許多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都來聽,這就是緣不一樣。惠能大師這五句話,給諸位說,就是《華嚴經》的濃縮,《華嚴》講什麼?就講這五句話。你要想了解惠能大師這五句話,你就細讀《華嚴經》,那就是的。一個細說,一個略說。然後我們才會肯定,真的是真實的,不是假的,我們對於佛法信心就足了,再也不會懷疑。

  但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不要說八地,連最起碼的初住,我們都得不到。這也是真的,不是假的。什麼原因?自己知道,你自己想想看,你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外面六種境界,能不能不起心不動念?做不到。我很想不起心不動念,偏偏還是起心動念,你對它一點辦法都沒有。而且起心動念自己根本不知道,怎麼不知道?你看一秒鐘起多少個念頭?一千六百兆,你怎麼會知道?不知道!我們今天幹什麼事情?就幹這個,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念頭,十秒鐘就一萬六千兆的念頭。這是佛把真正的奧祕告訴我們了,我們如果沒有看到今天的科學報告,我們對佛這些話還是搞不清楚,不敢不相信,總是打很多問號在裡頭。科學對我們很大的幫助,說明佛法講到最高!方東美先生講的,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學。今天我們學了六十多年,看到科學家的報告,大乘是全世界最高的科學,達到登峰造極。

  世界上有沒有人能達到這個境界?方法用錯了,達不到。今天科學用的方法是用錯了,他能看到這個境界,不是他證得的,他得不到受用。方法是什麼?方法是戒定慧三學,沒有例外的,三世諸佛都靠這個證果的。我們換個方法,不可能。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開慧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智慧一現前,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就達到這個位次。這個境界裡面沒有六道,沒有十法界,只有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哪些人在此地?個個都是明心見性的。所以這個世界是平等世界,每個人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平等世界。平等世界裡面還有不平等,那是什麼?習氣厚薄不一樣。有人去得早的,習氣就薄;有人剛剛去的,習氣很濃。習氣造成實報莊嚴土,如果沒有習氣,實報莊嚴土就沒有。沒有,出現是什麼?常寂光。常寂光是真的,永恆的,不生不滅。常寂光就是佛所說的大般涅槃。

  常寂光裡面,就是人無論是身體、意念都變成光,都轉變了,變成光。光跟光融合在一起,就是一片常寂光,遍法界虛空界。這個時候真的,惠能大師講的五句話圓滿兌現,自性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神通、圓滿的道力,樣樣圓滿。為什麼?一切諸佛都入常寂光,你也入常寂光,就好像這個房間裡這麼多的燈都放光,光跟光融合融成一起。一切諸佛光當中有智慧、有德能、有相好,我入進去,他所修的都變成我的,我所修的也變成他的,一切諸佛所修的統一了,大圓滿。所以我們沒有學的、人家學的變成一體,這個厲害,這才是事實真相,這叫大圓滿。入大涅槃是這個境界,入大涅槃就是入常寂光,也就是我們,換句話說,回歸自性。我們現在看到科學的書籍,有一本書,我沒有看,我看它題目叫《零極限》,這個很有味道。零,零極限,回到零,回到零就圓滿了。這個東西深,其廣沒有邊際,其深沒底,是自性的性德。

  何來一個心?那個心是本來有的,真的不生不滅,無來無去。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沒有這個心就沒有萬法。就好像我們這個屏幕,電視的屏幕,沒有屏幕就沒有色相,色相顯不出來。色相要想顯出來,一定要靠屏幕。這個真心就是屏幕,什麼都沒有,什麼都能現。現的時候不能說它有,不現的時候不能說它無,非有非無,亦有亦無。你不要去找,你就見到;你要去找,永遠找不到。古人沒有開悟的時候去參學,到那些已經開悟的老和尚那邊去請教,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找不到,真正一開悟的時候,「得來全不費工夫」,為什麼?放下就是。你還想去參學,永遠參不透;不參呢?不參就透了。那個不參是真參,不是假的。惠能大師在黃梅八個月,不是在禪堂裡面壁,去端坐,不是的;也不是在講堂去研究經教,不是的。舂他的米,破他的柴,他就開悟了。行嗎?行。舂米、破柴,八萬四千法門裡頭的一門,門門都是,無量法門,哪個門都行,只要你放得下。

  這是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師,頭一天就把這個東西告訴我,我那時候似懂非懂。我向他老人家請教,佛法裡頭有沒有一個方法讓我們很容易契入?他告訴我,「看破、放下」。看破是明瞭事實真相,放下就是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那就完全是智慧。為什麼?你一塵不染,一念不生,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看破。動一個念頭就迷了,真相就沒看見,看到什麼?幻相。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幻相,不是真相。但是這些妄相也不離真,它體是真的,只要你不著相,你就能見到它的體。在幻相裡面見到真相,真相是自性、是法性,因為真妄它融合在一起,真妄不二。古人舉的例子,譬如黃金跟金器,器,種類品類很多,黃金就一個。我早年在美國,有一次回到台灣,看到我們一個同修經營珠寶生意,他做假首飾,黃金鍍金的,不是真金,鍍金的。這個東西在外國暢銷,沒有人不喜歡,便宜,丟掉不心疼,戴在身上比真金還漂亮,光彩好,所以他的生意很好,工廠在台灣。有一次我回台灣,他邀我去參觀,那時候韓館長還在,我們十幾個人參觀他的工廠。他的展覽室大概有我們攝影棚六個大,展覽室擺出他的樣品大概兩萬種,花樣不同,琳琅滿目。我進去一看,我就跟大家講,你們大家來看,古人的比喻,如金作器,器器皆金,現在你們看到了。這裡面什麼東西?只有一樣東西,金。器呢?器有一、二萬種。這一、二萬種的東西全是金,金是體,器是相,但它的樣子不一樣,兩萬多種樣子,美不勝收。體就是金,鍍金。他告訴我,他們工廠做這個,大概一個月要五公斤的黃金,把它熔化鍍上。我們從器裡面看到它的金,不要著器的相,你就見到金;著器的相,金就沒有了。你找個人,我現在要黃金,你拿一點黃金過來。他跑到那個展覽室看,沒有黃金,他說沒有黃金,他不知道器就是金。開悟的人,隨便拿兩個就行了,還用得著操什麼心?那就是黃金。

  我們現在認假不認真,十法界眾生都迷。四聖法界,說老實話是佛弟子,依照佛陀的教誨,他能把佛陀教誨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所以他是清淨國土。我們六道呢?六道不聽話,完全違背佛陀教誨。我們聽誰的話?聽阿賴耶的話,就是完全聽自己的妄想,想什麼幹什麼。所以這個想裡頭,有染有淨、有善有惡,我們造的業很複雜。但是這個業,如果你不覺悟的話,它有果報,生生世世纏著你,你沒有辦法解脫,這個很苦。平常得罪人不知道,但是這些人他當真,我們說話開玩笑、無心說的,他聽了有意,你在找我麻煩,你在毀謗我,你在羞辱我。這個仇恨要是積深了,來生必定遇到的時候一定會報,報的時候一定不曉得加多少倍。所以這種冤冤相報,一世比一世殘酷,一世比一世嚴重,麻煩大了。

  我們看文昌帝君,說他過去曾經十七世中搞這些冤冤相報,最後還是遇到佛菩薩把它化解,讓他覺悟。你報你的仇,你無意當中傷害到別人。譬如他做龍王,見到這個仇人,想殺他,發大水。他是死了,但是無辜死的人多少?這筆帳都算你頭上。你會造成許許多多無辜的人傷亡,這個罪愈結愈重,到最後墮地獄。好事是做得不少,要是沒有做好事,就沒有佛菩薩照顧他,沒有人去點化他,他還是做好事,但是對於冤仇這個恨,他不能夠化解。

  我們今天接著看參考資料的第二段,「發真正菩提心」。這是十乘理觀,第一乘觀不思議境,在這一段當中不能開悟,不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開悟它有標準的,不是小悟,我們用第二個方法來幫助我們。第二,「發真正菩提心」,這裡頭真正是最重要的著眼點。菩提心哪個人沒發?學了佛,都發了菩提心,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是假的,不是正的是邪的、是偏的,所以這個菩提心不起作用。真正重要!我們確確實實沒有惠能大師那樣的上上根,這個我們自己要承認,這種人太少了。老師當年教學最怕的是我們狂妄,我們以為自己發心了,以為自己跟惠能差不多,他能做得到,我也可以做到,不行。三個老師,三個老師沒見面、沒碰過頭,但是三個老師講同樣的話警告我,惠能那個法子不能學,學不到。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惠能之前沒有出現這樣的人,惠能以後到今天也沒有出現這樣的人,這個路,你要把它死掉,決定走不通。方老師這樣教我,章嘉大師也這樣教我,李老師也這樣教我,警告我決定不能狂妄。

  怎麼辦?勸我走第二條路,教下。這個頭一條路,禪宗,這是天才班。博士班,小學都沒有念過,就可以拿到博士學位,那是天才班。我們不是那個天才,到那裡去拿不到。怎麼辦?上小學,由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慢慢你可以拿到,這叫教下。方東美先生勸我在教下,他在大乘裡頭最歡喜的是《華嚴》,他常常讀《華嚴經》,看清涼的註疏,李長者的《合論》,對於大乘法相他有相當深的造詣。他告訴我,我們知識分子就是要走教,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也就是說知識分子佔的比例大,大概百分之九十。所以教是最契機的,世尊才用這麼多的時間。我們是知識分子,就應該走知識分子這一條道路。

  我遇到李老師,遇到章嘉大師,章嘉大師特別提醒我的,就是要以戒律做基礎。我們自己以為自己是知識分子,對於佛的經教有濃厚的興趣,對於戒律看得很淡。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自己認為很正確,認為戒律是三千年前古印度的生活規範。在中國,我們都知道,三代之禮都不一樣,有興有革。三代是夏商周,他們的法令都有修改,時代不一樣就要修訂。印度三千年前的戒律,我們可以不必要了,不適合現代,現代有現代人的規矩,生活規範。這是個錯誤觀念。老師知道我們對這個錯誤觀念習氣很深很濃,如果要從這上下手的話,我們可能放棄,我不學了,我不跟你學了,所以他用的方法非常巧妙。我跟老師每個星期見面一次,接受他的指導。我離開他的時候,他都會送我到門口,會在我耳朵面前說一句話,輕描淡寫,「戒律很重要」,五個字。我每個星期聽一遍,大概聽了一百遍,有,所以這個印象非常深刻。老師圓寂了,我們這一班跟他的學生有十幾個人,我們搭一個帳篷,在老師火化時特別給他做了一個塔,在這個火化塔旁邊搭個帳篷。他們在那裡住了七天,七天七夜。我是有工作,請了三天假,我在帳篷住三天。三天反省,我跟他三年,他教了些什麼?我學到些什麼?這一反省,這個「戒律很重要」馬上就現前。所以我就想,他為什麼要這樣說,真重要嗎?為什麼重要?我就想這個問題。想二、三個星期就想通了,因為佛法是出世間法,不是世間法,世間法這些東西是要修訂,不修訂就不管用;出世間法是了生死、出三界,你一修訂就出不去了。我想明白這個道理,回過頭來才認真看經典裡頭關於戒律這部分。

  但是我們一生沒有這個緣分,一生是居無定處,到處流浪,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一生沒有寺廟,沒有道場,也沒有信徒。人家說信徒很多,那是什麼?那是聽眾。我講經的聽眾,多半都是在網路衛星上聽的,所以網路衛星發出很大的功效。我們用網路將近二十年,用衛星十一年,聽的人很多,我都不認識。到哪個地方大規模的活動,四面八方好多人來了,大概都是在網路衛星上的聽眾,知道我到附近來了,到這來看看我,平常不見面的,我跟大家沒有聯繫。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所以很自在,什麼都是隨緣,哪裡有緣哪裡去。

  八十五歲算是定居在香港,香港政府給我永久居留。三十多年前,第一次到香港講經,那一次講了四個月,我記得我是四十九歲,五十歲差一年,四十九歲。老聽眾,我這些年講經,他蒐集光碟,天天在家看。他往生了,他在香港農村裡頭有個小房子,他告訴他的太太,這個房子供養給我。他太太來找我,我去看了一下,很合適,我很喜歡。我說好,我就在這裡落腳好了,我就在香港常住。小房子很小,沒有這個面積大,香港用英尺,面積四百平方英尺,算台灣多少坪?三十六平方英尺是一坪,三百六是十坪,我那裡四百尺,十幾坪,十一坪多一點,沒有這麼大,十一坪多一點。他兩個小房子,兩個房子一樣大,總共就是二十二坪。但是他有個院子,院子很大,院子大概有五、六畝地,有一格一格。所以院子裡面原來他們種的是花,我花統統不要,全種菜。所以我們自己現在吃自己種的菜,我們種的品種不少,有四十多種。所以蔬菜、水果,我們自給自足,多餘的我們就分送給鄰居。這個小環境好,雖然在香港這樣的繁華鬧區,我那個環境聽不到人聲音,聽不到車的聲音,只聽到鳥叫、蟲叫,非常安靜。

  所以我就這樣選擇定居了,統統是緣分,他來找我的,不是我找他的。這麼好的一個環境,可以定下來了,年歲大了,八十五歲準備往生了。其他的什麼都不想,活一天,跟大家在《無量壽經》上分享一天,這就是我們稱讚淨土。感謝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個經用了十年時間,黃念祖老居士用六年時間做了這個註解的會集本,會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註疏,總共用了一百九十三種這些資料會集成這部註解。所以這個註解的內容非常豐富,佛法各個宗派法門教義全都有,等於一部小藏經。這個本子是近代才出來的,有很多人不願意接受,意見很多。我來提倡,我依這個本子來修行,給大家做榜樣,是這個意思。

  這部經跟註解,早年是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給我的,這個本子一直是我收藏的。黃念祖老居士,我們在美國認識的,這是緣分,他要不到美國去,我永遠不認識。而且在美國只有一個月時間,他只去一次,就住一個月。那個時候,他的這個註解剛剛完成,初稿,他就帶了一份油印的送給我,我看完之後非常歡喜,我到北京去看他。以後每一年,大概我到北京去二次、三次,主要去看他。在中國國內,弘揚這個本子就他一個人;在海外弘揚《無量壽經》,用這個本子也只有我一個人,我們兩個一見面投緣。他年歲比我大,算輩分,他跟李老師是同輩分,我們要晚一輩,我們變成老朋友。他告訴我東西不少,最重要的告訴我,往後世尊末法九千年當中,真正能成就的只有淨土。禪,可能得定都沒有了,上一代有得定的,沒有開悟的,像虛雲老和尚他得定。密也不能成就,他是密宗金剛上師,他告訴我,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週年,中國這麼多人口,修密成就只有六個人。所以他自己往生,完全念佛,念了半年,每天十四萬聲佛號,念了半年,他走了。這是給我們做榜樣,他修禪修密,走的時候,禪也放下,密也放下,專念阿彌陀佛。這個本子,存疑的人多,批評的人多,我願意以我自己學佛六十多年,講經教學五十五年,跟大家做一個證明,《無量壽經》是世尊末法時期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捨這個法門想成就,真難,不是假難。成就,我們當然佩服,不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的。這個法門人人可以成就,這部經跟這個註解太妙了。

  昨天日本的一些高僧大德也到了斯里蘭卡,日本過去祖師大德對於《無量壽經》的註解,他們一共蒐集了十八種,這十八種統統印出來了,一共七冊,太難得了。黃老居士註這個經,用日本祖師大德的書,大概有六、七種,我們在這裡讀到,見解都非常精闢,讓我們佩服五體投地。所以我們想,過去《無量壽經》日本比我們中國學的人多,成就的人多,註疏有這麼多種。中國人古來大德對《無量壽經》的研究,留下來的註解只有兩種,遠遠比不上日本。所以我們想把日本的、韓國的、中國的《無量壽經》註解統統會集在一起,重新排版,來編成一套書,《無量壽經古註會集》,印成一套書。往後我相信,淨宗以《無量壽經》為中心、為主,做為主流,能夠流傳於後世。對往後九千年學佛,往生就是成就,生到極樂世界,四十八願說得好,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法身菩薩,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成就。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無量劫修行功德的加持,他這個加持真管用。

  我們希望世尊所傳的各個宗派都能復興,一個人只能搞一門,搞多了不行,搞多了,貪多嚼不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個個都能成就。我在前面三十年涉及的經論很多,也有幾十種,晚年覺得不行,為什麼?煩惱習氣斷不了,知道得定開慧很渺茫。所以聽了李老師的話,李老師當年在世勸我,沒聽,現在老人家走了,回想他的話,愈想愈是慈悲,愈是愛護,是真的,現在完全接受了。我現在除了《無量壽經》之外,平常看的一部書,《印光大師文鈔》,其他的東西我都不看了,我沒有時間看。八十七歲了,天天都要準備隨時可以走,萬緣放下。愈放下,看經典東西愈有味道。所以我們真正了解,看不懂是因為妄想太多、雜念太多,這個東西造成自己重大的障礙。把它放下,心清淨,清淨心生智慧。佛經是智慧,清淨心能看得懂,心不清淨看不懂,也聽不懂。

  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讀經、聽經,必須要離言說相。聽經不要執著言語,讀經不要執著文字,文字是語言的符號,這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不重要,裡面的意思很重要。第二,不執著名字相,名詞術語,名詞術語是假的不是真的,也不要執著。第三,不要執著心緣相,心緣相,我覺得是什麼意思,這不可以。換句話說,菩薩教我們,聽經要用清淨心聽,讀經要用清淨心讀。清淨的標準,就是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個心才算是清淨。有雜念,有妄想,心就不清淨。不清淨,聽不到真的,看不到真的。這也是說明一個事實真相,境隨心轉。你看,我們用清淨心,佛是用清淨心說出來的,我們要用清淨心接受;他是清淨心說出來,我們是雜亂心,接受不了。這個雜亂心接受的知識,不是智慧,變質了。現在很多人學佛,有佛學的知識,沒智慧,我們見得很多。他也能言善道,也著作等身,沒智慧,還是貪瞋痴慢,還是自私自利,還是放不下。真正遵守戒定慧三學,這樣成就的人不多。

  諸位年輕的同學,無論在家出家,真正想在佛法上成就,我也像章嘉大師,同樣的理念心態告訴大家,戒律很重要。斯里蘭卡馬上要建立一個國際佛教大學,我跟國師強帝瑪法師說,這個大學裡頭一定要有個戒律學院,凡是真正想學佛的,首先要學戒律。中國古人規定我們五年,五年學戒。從前無論在家出家,都是五年學戒。還好,佛菩薩慈悲,佛菩薩憐憫我們這個世間,給我們留了一條戒律的根,我是最近才發現。今年年初,台灣有一個專學戒律的法師來看我,見面才曉得,三十年前我們曾經在一起。那個時候台中李老師辦了一個內典研究班,只辦一屆,四年。學生是大學畢業生,曾經參加過大專佛學講座,這個是錄取的標準,有志於深入佛法。當時只招收八個學生,等於念研究所,很不容易,六個男生,兩個女生。女生,老師要求的是一生不准結婚,如果想結婚,就不要參加這個班。有果清法師,我問他年歲多大?六十六,那個時候二十幾歲,三十多年前。八個學生,六個老師,我也是其中之一的老師,所以他跟我有師生關係。因為都是老師的學生,也有同學的關係,他稱李老師叫老師,稱我也是老師。沒有想到他出家了,我們八個學生就他一個出家,其他七個都沒出家。我問他,我們那八個學生還在不在?都在,都是六十多歲,都在。只有他一個有成就。這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就是一部戒律三十多年。這是佛菩薩留下來的,不是三寶威神,佛法會斷掉,有這個就不會斷了。

  所以,你們大家知道定弘跟著我,我認識他,他是在美國留學,在德州大學讀書的時候認識的。畢業之後就留在學校教書,講師,在講師裡面升到最高的階位。我移民到澳洲,我跟澳洲學校往來很密切,他學佛,我就勸他,要不要到澳洲來,到澳洲大學教書?很快就聯繫上,澳洲聘請他做副教授。教了兩年升正教授,終身教授,這是很不容易拿到。正式文件還沒有發表,他就跟我出家了。所以他們學校的校長,校長跟我很熟,都是老朋友,他說你有什麼力量,人家是終身教授,不容易拿到,怎麼跟你出家?他出家發心學教,看我走的這個路子,他很羨慕。果清法師遇到之後,我就把他送到果清那裡學戒律。學五年戒律,將來你的成就會超過我;你要不學五年戒律,講得再好,說沒有學過戒的,一句話就把你擋掉了。我說你必須要學戒律,規規矩矩把佛教帶起來,復興起來。

  要辦戒律學院,比什麼都重要。戒律學院畢業出來之後,你選擇宗派法門都行,你喜歡哪個宗,你喜歡哪部經論,但是教學的方法,還必須是一門深入。中國古老這個方法非常之好,才能有大成就。成就就是得三昧,開悟,這是真正成就。而不是說經典你通達明瞭,通達明瞭是文字,是知識,不是智慧。我們希望走老路,走世尊的老路,證阿羅漢果,菩薩果位。將來佛教大學畢業授學位,不是授世間的博士、碩士、學士,不是的,應該授阿羅漢、辟支佛、菩薩,要授予這個學位。菩薩裡面有十信菩薩,有十住菩薩,十行、十迴向菩薩,有這些等級,這個好,這是真正佛陀教育。

  佛陀教育不要走我們世間教育,世間教育跟佛陀教育不一樣。世間學校有佛學的課程,那是佛學的知識,它不講求修證功夫。所以戒律學院裡頭,要有禪堂,要有念佛堂,它要有真正修學的場所,要有好的老師帶領。這些我們都寄望在斯里蘭卡這邊的佛教大學,必要的時候把果清律師請過來,主持這邊的戒律學院。我們希望他現在積極培養傳承戒律的法師,我問他,現在你學生當中有幾個人能承傳?他告訴我有六個。我希望他有六十個,他現在這個學院有六十多個人,嚴格、認真的培植,希望個個人都把戒律承傳下來。戒律興了,佛法就興了;戒律沒有了,佛法就滅了。這個不能不知道。章嘉大師,「戒律很重要」五個字,講了一百多遍,我們不能疏忽,一定要重視。

  我這一生的遭遇也是傳奇故事,是無法想像的,出家人想走我這條路子,走不通。為什麼?沒有那些奇奇怪怪的緣分,意想不到的緣分。出家人怎麼可能周遊列國弘法利生?做不到。誰請你?我有特別的緣分。出家人走到世間學校,人家送學位給我,聘請我做學校教授,這也是很不容易見到的。再是走到聯合國,這作夢都想不到的,怎麼會跑到聯合國去?怎麼會認識國際上這麼多的專家學者,還有國家領導人?我們都變成好朋友。這個也是佛菩薩安排的,做為佛法延續的必要緣分。將來成果是下一代,或者是再下一代,他們實現。我們是做過渡,這非常時期,非常的手段,非常的方式,不能不知道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