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答問集—不能親近法師時,如何落實修行? (第二七二集) 2000/9/2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9-522-0272
問:「不能親近法師身邊的日子,該如何落實修行?」
答:親近善知識不一定天天跟隨在善知識的身旁,每天跟隨在側,有許多人一生都不能成就。由此可知,「親近」不一定是指天天在身旁,真正的意思就是佛經講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你能把這八字做到,這是真正親近。我們今天以佛為師,而且是以諸佛最讚歎的阿彌陀佛為老師。阿彌陀佛在哪裡?《無量壽經》,尤其是夏老居士的會集本。諸位可以把《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另外兩種會集本跟彭際清的節校本,與夏老的會集本,總共九個本子,你仔細做比較就會了解。夏老的會集本很受人歡迎,度眾生也多。與古本比,雖然這個本子推出才十幾年,恐怕現在這個本子度的人數不亞於古代,你就曉得它的殊勝。
夏老居士絕對不是普通人。我過去講經跟大家報告過,我不敢打妄語。有一年我在美國邁阿密講經,原來到邁阿密準備的講題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大意》,我在美國東部從紐約到美國的首都馬里蘭州,到奧克拉荷馬,然後再到亞特蘭大,最後一站到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而這一次每個地方都是講《地藏菩薩本願經大意》,但是到邁阿密一看,講堂裡面一半以上是當地的美國人,我看到這麼多人,臨時換講《認識佛教》,把佛法介紹給美國的同學們。
這裡面有幾位特異功能的人,在外國人講,他們有神通,有天眼通。主辦單位的這位居士,在我沒有到達時結緣的經書就已經寄了不少過去,其中有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註解》,這個本子是我們在台灣印的,前面有夏蓮居老居士一張照片,這是諸位都看到的,現在這個照片流通得很多。這些特異功能的人看到這張照片,跟當時主辦單位曾憲煒居士說:「這個人是再來人,不是普通人。」曾居士很喜歡神通感應,向他請教:「他有什麼特殊?」美國人講:「他的身體是透明的。」從照片上怎麼能看得出來?身體透明就是說他心裡一絲毫污染都沒有,得清淨心了。我們這個身體,那些人看都是漆黑,不是透明的,裡面被貪瞋痴慢污染了。他們說:「這個人身體是透明的,而且這個人現在已經不在了。」從來沒有見過面,也沒有人講給他們聽,居然講得與事實非常相應,我們不能不佩服。他說的感應事情很多,我們也不便多說,說了之後,別人說我們是妖言惑眾。我們從來不講神通感應,我們真正修行,心地清淨,總有幾分明瞭。
我第一次到北京訪問黃老居士,老居士也跟我談得很多。夏老往生的時候,他們都守在身邊,夏老告訴大家,他的會集本將來是從海外傳到中國,會傳到全世界。在我們想像末法有九千年,這九千年淨土宗能夠發揚光大,能普度眾生,決定是這部《無量壽經》。佛在《法滅盡經》與這部經都有預言,將來佛經統統滅盡,最後只剩下這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現在九個版本,到底是哪個版本?肯定是這個本子,夏老居士肯是佛菩薩再來的,不是普通人。我們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祖師大德當中許多佛菩薩再來的,身分沒有暴露,我們不曉得,可是印光大師讚歎《彌陀經要解》,他說:「即使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蕅益大師是什麼人?如果我們知道印祖是大勢至菩薩,蕅益大師不是阿彌陀佛再來,肯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
宋朝時候王龍舒會集的本子並不圓滿,因為他只看到四種原譯本,《大寶積經》裡面的「無量壽」這一會,王龍舒居士一生沒有遇到過,所以這個會集有缺陷。如果說會集不許可,王龍舒居士往生瑞相大家都見到,他是念佛站著往生的,他的會集本收在《龍藏》裡面。過去這個註解、作品被收入《藏經》,就是佛門四眾弟子、高僧大德及朝廷肯定你的註疏與佛的教理不相違背,這才能入藏。印祖對王龍舒、魏源的本子都有批評,那個批評梅光羲老居士說得很清楚,印祖不是批評不可以會集,是批評會集不當。會集跟翻譯不同,翻譯自己可以斟酌用字,會集不許可,決定要保存原譯本的文字,不可以更改。王龍舒居士與魏源居士都改動原文的文字,印祖的批評是在這個地方。夏老居士做第三次的會集,這些毛病都沒有,他非常慎重,前後用了十年的時間定稿,這才流通出來。
當時的大德讚歎的人很多,用他這個本子來講經的有慈舟老法師,也是最初為這一部經做科判的。我們培訓班第二期學生一起參與做了詳細的科判,就是以慈舟法師的科判為基礎、為藍本,然後再深入、再詳細的來分科。慈舟大師有兩位學生,在台灣都非常有名,也受大眾的景仰,一位是道源老法師,已經圓寂了,還有一位懺雲法師,這兩位大德我都親近過。
現在有一些人批評會集本,批評的用意何在,我就不必說,我們自己要有智慧。李木源居士告訴我們:老林長陳光別居士生病的時候,就是將我講解會集本這套錄像帶聽了五遍,他是預知時至,確實往生了。往生前三個月,他家裡的人告訴我:老居士在一張紙上寫了十幾個「八月初七」,家裡人不敢問,不知道他寫的是什麼意思,他是八月初七那天往生,三個月之前就預知時至。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這一帶受持這部經,依照這部經典修行,往生的有十幾、二十位之多,這些人的瑞相是我們親眼看到的,這在佛家講是「作證轉」,來給我們做證明,我們要深具信心。
這個本子是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親手傳給我的,囑咐我將這個本子弘揚廣大。李炳南老居士生前曾經講過一遍,當時沒有參考資料,他用毛筆字寫得很規矩,做成眉註,段落、層次都勾出來。他當年講經用的經本,這個經本交給我了,我一直帶在身邊。過去在海外弘揚這個本子只有我一個人,在國內弘揚只有黃念祖老居士,也是一個人,本子流通得不多,見到的人很少。我們見面之後,得到莫大的安慰,我們不斷有書信往來。每一年我至少會到北京看他一次,我們面對面來討論,我們有師承,有使命感,無論什麼人對這個本子批評,他的功過我們不說,諸佛菩薩也不會起心動念,但是護法神是凡夫不是聖人,障礙這個經典的流通,怕護法神會找麻煩,這個事情是肯定的。
許多往生的例子,我們都看在眼裡,我們有堅定的信心,有堅定的大願。培訓班同學非常的難得,我本想下一屆多開幾門經論,結果同學們一致的跟我說,我們還是選這部經典。我說也好,大家都能夠一門深入,也是一樁殊勝難得的好事情,如果有同學想學其他的經典,也可以選擇。我想大多數同學都歡喜這部經,選擇這部經是親近阿彌陀佛,每天讀誦,彌陀為我們灌頂,彌陀為我們開示,你說這是多麼殊勝!
經義有疑惑沒有關係,一遍一遍的讀,遍數讀多了,你的疑就破了。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為什麼?一千遍念下去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念掉了,心就定了,定就能開智慧,就是這個道理,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面生起來的;換句話說,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染污意起作用就是煩惱,這裡面有大道理在。所以只要老老實實、恭恭敬敬去讀誦,自然會開智慧,自然會理解。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就像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說:「佛教給我們做的,我們完全照做,佛教給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決定不要去違犯」,這就是如來好弟子,這樣修學這一生決定成就。所以選擇經典,一定要選擇自己有能力受持的,就是適合自己程度的。選得太高了,自己沒有辦法受持,反而得不到利益,這一點我們不能不留意。我們要選擇適合於自己根性,適合於自己的生活、工作,都能融成一片,這樣修學就非常得力;如果所學非所用,那就相當困難了,這是我們選擇經典一定要知道的事情。
節錄自:21-090-0020學佛答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