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波羅蜜 (第五集) 2006/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017-1664集) 檔名:29-061-000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前面我們學習的:
【修行諸度勝解脫。】
文殊菩薩十波羅蜜,我們學到第八,願波羅蜜。今天我們看第九,力。力也是禪德,我們現在所謂的能力。下面有個簡單的解釋,「菩薩具清淨平等覺,深心力故,涉世無有雜染」。這個能力就不是一般的能力,看註解就曉得。特別是在現代的社會,染污非常嚴重,什麼人有能力不受染污,這是禪德。禪是什麼?禪定,佛法裡面通常稱三昧。諸位知道,三昧就是禪,禪那跟三昧意思非常接近。禪那在《金剛經》裡面的解釋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我們中國人把它翻成禪定。禪是梵語,意思就是不著相,不取於相,不著相;定,這是中國字,不動心。所以六祖用比較通俗的話給我們講解,讓我們很容易就聽懂。什麼叫禪?外不著相就叫禪,內不動心就叫定。
禪定功夫淺深高下差別很多,功夫淺的就有小的能力。能力,現在的術語有所謂免疫力,這是對疾病來說,我們說你的身體不錯,抵抗力很強。醫學的術語叫免疫力,你能夠抵抗許多的疾病,這在生理上說的。如果在心理上講,心裡面的免疫力就是十波羅蜜裡面力的意思,心理不會受外界的染污。這個事情不容易,必須至少要把煩惱習氣控制住,這個力量才能現前。譬如有些人在很苦難的時候,確實他表現的對於錢財不重視,為什麼?習慣於貧窮。生活勉強能過得去,確實沒有把財看在眼裡,我們也很尊敬、也很佩服,那是個好人。如果一旦他看到有幾千萬的數字那就不行了,他就動了心,定就沒有了,貪財、吝嗇的心處處都顯露出來,這個事情麻煩。我們也是在這麼多年學習過程當中接觸到許多的人,實在講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裡面都是在修行。把佛在經典裡面所講這些道理、這些現象,我們在事實裡面看出來,可以印證佛說得沒錯。
有人在深山與外界隔絕,時間不短,三十多年在山上修行,身心清淨,禪定、智慧。可是外緣來了,長者居士請他下山去弘法,到城市裡面去了幾趟就做不了主,貪瞋痴慢統統現出來,住山三十多年的功夫完全沒有了,這種人很多。《竹窗隨筆》是蓮池大師的筆記,裡面就有這麼一條,他老人家記錄的。他認識的一個修行人,修行得很不錯,山上住十年。他就講這個故事講給他聽,講完之後,他就問蓮池大師是誰?這人是誰?蓮池大師說就是老兄。
境界沒有現前,你說你功夫怎麼樣,靠不住,未必是真的;必須境界現前,你真的如如不動,那是真功夫。所以自己有沒有功夫自己清楚,不用問別人。別人有沒有功夫?你只要冷靜的觀察,瞞不住人。言談舉止,中國古人說得好,從你的外表能夠看透你內在的功夫。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你怎麼能瞞得過他?你所隱瞞的真的是所謂自欺欺人而已。以為是欺了別人,實際上人家並沒有被你欺騙,很清楚、很明白,自己以為是欺騙別人。所以力就是修行道業上的免疫力。要到什麼樣的程度這個力才能現前?真正的清淨心現前。菩提心裡面講的深心,菩提心的體就是真心、真誠,菩提心裡面講的深心,我就採取《大乘無量壽經》經題上所講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那你就有免疫的能力。
淨宗法門是從清淨心契入。念佛,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的原則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是外不著相,淨念相繼是內不動心,所以叫做念佛三昧。三昧是梵語,照意思來翻叫正受,正是正常,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正常享受是清淨、是平等覺。如果我們的心不清淨、不平等,還是迷惑顛倒,你的享受就沒有正受。沒有正受變成什麼?變成世間裡面的五種受,就是五大類,這佛法常說的「苦樂憂喜捨」。你要知道苦樂憂喜捨都不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沒有苦樂憂喜捨,那叫正常,這功夫!然後你才曉得這個力不是我們平常想像當中,你辦事、做事的能力,不是這個意思。
有了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就是在你的面前,你也不會起心動念,你沒有貪戀,這個意念不會生起來。不可能有控制的念頭,不可能有佔有的念頭;你還有控制、有佔有,你這個力量完全沒有。在逆境、在惡緣,別人把你所有的奪去,你喪失掉,你沒有瞋恚,你不會怨天尤人,你的心還是保持一樣正常。為什麼?因為你真正明瞭,這豈不是正覺嗎?真正明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是真實的,包括自己的身體,沒有一樣東西是恆常的。這樁事情就擺在我們面前,只要你細心去觀察,你會覺悟;你之不覺悟,你太粗心了。
人一定會老,一定會死,這個你不能否認。我要問你,老是不是一年比一年老?你說是的。你忽略了一天比一天老,你說對嗎?一小時比一小時老,一剎那比一剎那老,走向死亡亦復如是。所以我早年講經講得多,我常常提醒大家,人生下來,我常說真精進,一剎那、一秒鐘他都不停留,勇猛精進,往哪裡精進?往墳墓裡頭精進。你們想想是不是?誰能多留一分鐘?這個現象在佛門裡面,三苦裡頭的行苦,苦苦、壞苦、行苦,青春不駐,它不停的在變化,變化是剎那剎那在變化。你要把這個道理、事實真相參透了,你對這個世間一切所有的自然就看淡,看淡就是看破,看破你就很容易放下,放下什麼?放下你就煩惱輕、智慧長。
不但煩惱輕、智慧長,它當中還起了個副作用,什麼副作用?你的老化真的緩慢下來。煩惱重的人,憂慮多的人,五、六十歲你看就像八、九十歲,其實他年歲並不大,看起來是真老了,老態龍鍾。有些人年歲真大,看起來怎麼樣?不老。那就是什麼?他的老化速度減慢。為什麼減慢?他沒有那麼多煩惱的事情,沒有那麼多牽掛的事情,這就是佛在經教裡常常給我們講的境隨心轉。我們老化速度快或者速度慢,主控權在自己,自己要是清淨平等覺就慢,如果不清淨、不平等,迷而不覺,那速度就快,就這麼個道理。所以時間不是真的,在百法裡面它是不相應行法,所謂不相應行法就是現在科學裡面所講的抽象概念,它不是真的。
人確實可以能夠控制自己,主宰自己,這在佛法裡叫我,我是有主宰的意思、主控的意思。如果我們對自己沒有主控權,不能主宰,我就沒有了,佛法講無我。什麼時候有我?大概證得阿羅漢之後,煩惱輕、智慧長,你能做得了主。阿羅漢之前,沒有人能做得了主。真正能做主是誰?法身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就完全能做主。所以佛法裡面講常樂我淨,法身四德,四種淨德,真的有常、有我、有樂、有淨。常是什麼?永恆不變,就是我們一般講的不生不滅,永恆不變,我就真正做得了主宰。樂是決定沒有苦,佛家講的三大類,苦苦、壞苦、行苦,都沒有了。淨是清淨,決定沒有染著。是我們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性德。
現在我們迷失了自性,自性裡面的四淨德有沒有失掉?給諸位說,沒有,失掉就有生有滅,並沒有失掉,只是現前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它的作用現不出來,不是沒有,就是作用現不出來,道理在此地,這我們一定要曉得。《華嚴經》上佛講真話,「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並沒有喪失。佛教導我們目的沒有別的,是讓我們把煩惱習氣放下,讓我們自己自性裡本具的智慧德相統統恢復。到我們見性成佛,你就曉得,佛有沒有給我們什麼?什麼也沒有。所以《般若經》上佛說得好,佛不度眾生。那眾生怎麼度的?怎麼成佛的?你自己度的,自悟自度。六祖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好,迷時師度,我在迷的時候靠老師開導我,悟了自度;不是師度,也不是佛度,悟了自度,為什麼?這十波羅蜜你統統具足,這哪裡要靠人!普賢十願、文殊十度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只是迷了不知道,諸佛菩薩、大德善友把這樁事情跟我們講清楚、講明白,我們豁然覺悟,原來放下就是。你不放下怎麼行?放下染污,心就清淨。現在的染污,環境物質上的染污,精神心性上的染污,嚴重!首先你要認識,你不能不知,如何在這個世間,我們生活裡頭工作待人接物不受雜染。
涉世是我們在這個世間,跟大家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和光同塵,他有染,我沒有染。在五欲六塵這個境界裡頭,他有貪心,我沒有;他有瞋恚,我沒有。就像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跟我們說的,他老人家講得好,現在世間人最容易犯的十惡。十惡我們有沒有?根本的原因不外乎貪瞋痴慢疑惡見,六個根本煩惱,這個東西只要有了,你就不能不受雜染。雜染是什麼?頭一個是十惡,殺生。請問你,蚊子來咬你,你是不是一巴掌把牠打死?這是染污,你殺了一條命。你在飢餓的時候去找食物,該不該死?蚊子是餓了,牠來找食物,你要想到這個事實真相,牠不該死。你不願意布施牠、供養牠,把牠趕走就好了,何必殺牠?你殺牠就錯了。你願意供養、布施,歡歡喜喜的,我布施你一餐,讓你吃飽;我不願意供養你,趕走就好了。
遇到錢財,盜心就起來了,不是你應該得的,無論你用什麼方式,你得到都是偷盜。有權有勢的人,別人要託你給他辦事,一定要送個禮給你,賄賂,賄賂是屬於偷盜。他是不是甘心情願給你的?不是。逼於形勢不能不給你,不給你事情就辦不通,偷盜。偷盜的範圍太大了,諸位看看《戒經》你就曉得,總的一個原則,決定不應該得到的,不應該取的,無論用什麼樣的手段,有些人欺騙、敲詐,有些用形勢逼著你,你非拿出來不可,統統屬於偷盜。不是真的講這些小偷、強盜,凡是不應該得到的,無論用什麼手段,你所拿來的全屬於偷盜。買東西我們聽說有什麼?有回扣,回扣都是屬於偷盜。賣東西的人早把回扣都算進價錢裡面,那是屬於你偷盜的一部分,叫巧取豪奪。都是染污,都是貪心,貪瞋痴慢在作祟。邪淫,這一般講貪色、色情;妄語,兩舌是挑撥是非,從中圖利,惡口、綺語,這全是染污。
除這個之外,大師還給我們講八邪,八邪多半是精神上的污染,也有物質上的。邪知邪見,這是精神上的,邪業、邪命就是屬於生活上的。再說到是一切不善的心,邪迷心、惡毒心、嫉妒心、傲慢心,全都是雜染,你的心怎麼能清淨?我們六根所接觸的,你眼所見的,被外面境界色染污了;你耳朵聽,喜歡這個音聲,討厭那個音聲,你被音聲染污;每天吃的東西講求口味,講求滋補,你被五味染污了,你怎麼會清淨?染污太多了。只要心裡面有欲望,你就被染污,你說這個事情多難!我們修行來說,功夫不得力,還有這麼多染污,禪定完全沒有。
力是禪定起了作用,不但對於精神,對於物質也是一樣,統統產生免疫力。免疫力就是我們佛門當中常講隨緣而不攀緣,隨緣度日,什麼環境都好,都一樣的。對人、對事、對物樣樣都平等,平等就是沒有高下。我高你下,我比你強,這個念頭不好,這個念頭違背性德。性德是什麼?性德是平等的。大乘教裡面跟我們講十法界的因行,十法界最高是成佛。當然無論哪個法界都一樣,所說法界是果,果必有因,因,《華嚴經》上講的無量因緣,哪有那麼單純?成佛這是最高的,無量因緣裡面比較起來,哪個因緣最重要?講最重要的,佛很慈悲跟我們說出來,成佛最重要的因緣是平等心,平等心是佛,我心裡還有高下就成不了佛。我跟一隻螞蟻在一起,螞蟻怎麼能跟我比!就成不了佛。佛怎麼樣?佛跟螞蟻是平等的。我跟牠不平等,那怎麼能成得了佛?
這十個業因學佛同學不能不懂,菩薩第一個業因是六度因。現在我們學的十波羅蜜,這就是菩薩因;換句話說,菩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與十波羅蜜相應。如來果地決定與普賢十願相應,為什麼?普賢十願是平等的,十種平等。辟支佛十二因緣,阿羅漢四諦,天道慈悲喜捨,上品十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天道;人道五戒十善;修羅道十善裡面夾雜著好勝、傲慢,夾雜著這個變成阿修羅,沒有四無量心;人道這中品十善,餓鬼道是貪心。貪心墮餓鬼,瞋恚是地獄,愚痴是畜生。我們有沒有常常做個反省,我的起心動念哪種成分多?如果你能有這樣的一個覺知,你就曉得我來生到哪裡去,這非常靈驗,不要去問人。問人家,別人未必有這個能力,未必真知道,總是騙人的多,自己曉得這個道理就清楚,自己決定、決斷十分可靠。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脾氣很大,小小不如意的事情就要拍桌子罵人,你將來到哪一道去?地獄道。對於一切事情糊裡糊塗、是非顛倒,這是愚痴沒有智慧,畜生道。貪而無厭,自己有的捨不得供養別人,別人有需要的得不到;你不用,偏偏霸佔住,不願意給人,餓鬼道。你的心不清淨、不平等,沒有智慧。天下很多苦難的人,沒有錢財,沒有衣服,沒有醫藥,你有,囤積不肯幫助別人,嚴重的貪心,貪心要是害人那地獄去了。這裡頭我們還有樁事情要特別警覺到的,佛在經上常講,殺害一切眾生的身命固然罪很重,不是最重的,最重的是什麼?是斷眾生的法身慧命,這個罪可重了。斷眾生的法身慧命,學佛的人很容易犯,我收藏著有很多豐富的經論善書,有很多人想學沒有,我也不肯借給他,我也不肯給他,這叫斷別人法身慧命,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罪過重。
所以佛教我們布施,布施的功德不可思議,布施財得財富,布施法得聰明智慧。錢財要流通,叫通貨,你看佛法也叫流通,所以這些經論善書,包括現在的光碟也是通貨,要懂這個道理。流通愈廣,利益人愈多,你的智慧、果報就愈殊勝。所以書我讀了之後送給別人,別人去讀,他讀了之後再送給別人,輾轉流通大家都得利益,可不能夠把它藏起來,那個罪就重了。多,可以辦個圖書館,可以辦個閱覽室,歡迎大家來看,大家來學習,這個利益就太大了,果報不可思議,非常殊勝。
我們過去在台中親近李老師,李老師也收集了不少書,不算太多,他就辦了個圖書館。圖書館裡藏書不多,有個閱覽室,就是什麼?東西展開,公開讓大家借看。可是圖書館每個星期講一次經,一年也有幾次活動,在這個地方舉辦大專佛學講座,寒假、暑假;平常就是台中地區大專學生,每個星期天假期,星期天辦一天講座,這正確。我們在台中他老人家這是現身說法做給我們看,我們也就學會了。可是我藏的書比李老師多,我們在澳洲辦了個學院,學院有圖書室,我這些書統統都擺在圖書室裡頭,看的人不太多,為什麼?全是中文。在外國的地方,外國人,我們外文東西不多,也有,中文的東西很多,開放的。不可以珍藏,要開放,珍藏的觀念是錯誤的。
珍藏是善本,善本是應該珍藏。但是現在印刷術發達,太方便了,所有珍藏的書我們都複印,原本還是保存,好好的收藏,複印的就展覽,就向大眾公開的閱讀,這樣才好。你自己的心清淨,對法、對人都平等,覺而不迷,所以處處要想著利益眾生,前面方便波羅蜜講要有善巧方便。有一點點好的東西都希望跟別人分享,而不自己獨佔,這個人有福。有福肯定他就有慧,福跟慧常常是連起來的。這個意思還沒講完,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下一堂我們接著講。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力波羅蜜是菩提心裡面的深心,小註裡頭說得很清楚,「涉世無有雜染」,世是世間。菩薩應化在世間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而能夠一塵不染,決定沒有自私自利,決定沒有名聞利養,沒有五欲六塵,沒有貪瞋痴慢。應化在世間為什麼?只有一個目的,為利益眾生,而利益眾生裡面最重要的是幫助眾生覺悟,諸位想想這是不是教育?你不教他,他怎麼會覺悟?
教化眾生最重要的是身教,你要做給他看,你不做出來給他看,他很不容易接納。世尊當年在世教學總是以身作則,他所講的全做到了,所以才有那麼深的感化力,凡是接觸佛陀的人,沒有一個不被他攝受。這攝受力很大,用現在的話說,世尊有很強烈的磁場,進入磁場的邊緣都能感受他強烈的影響力,就是受他的感化。縱然不說一句話,只要在他那個氣分範圍之內,沒有不受感動的。這樁事情,我自己在做學生的時代有很深的體會。章嘉大師的磁場,凡是跟大師接觸沒有不尊敬的,沒有不是由衷讚歎。給你第一個感觸就是慈祥,他老人家的慈悲、安詳確實跟一般人不一樣,那要現在人就更明顯了,現在人心浮氣躁。他在定中,行住坐臥都在定中,都像是入定的樣子。我們在經上讀到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看章嘉大師的形象正是經上所講的。我們這個地方還有一幅章嘉大師的照片,他老人家早年送給我的,送我是小張四吋的照片,我們現在在此地放大,放這麼大的時候顯得有點模糊,還是能看得清楚。他老人家行住坐臥就是這個樣子,並不是在照相的時候裝模作樣一下,他就是這樣,非常自然,一絲毫做作沒有,所以他能感人。跟他見過,你會念念不忘,這就是清淨心、平等心、覺心,他都具足。
他老人家告訴我,有人說他地位很高,不容易見到,而實際上平易近人。我認識他,他老人家六十五歲,我那年二十六歲,感受到他的慈悲愛護。我們那個時候沒有地位,也沒有財力能供養,我跟章嘉大師三年,一塊錢的供養都沒有,自己生活是勉強維持。他對我非常愛護,每個星期給我兩個小時,有時候他有應酬的話,也會給我撥一個小時。每次離開他都會送到門口,讓人從內心裡面感激,沒有一點架子,真正是一代大師,在過去清朝時候是國師。說話不多,但是字字句句都有力,連教學、說話都在定中。他會看你,你要不整個把身心定下來,他不告訴你,一個字都不說,一定讓你定下來才跟你說。這種教學方式,我在一生當中沒有遇到第二個。
我們在社會上生活,接觸的面非常廣大,尤其這些年在國際上,從最高的階層,國王、總統,到最底下的販夫走卒,全都接觸,各行各業,還包括許多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廣泛的接觸,涉世!真正做到沒有雜染。用什麼心態涉世?就是用菩提心,真誠心、清淨心。真誠決定沒有虛偽,對任何人、任何事物決定沒有對立,沒有對立就祥和,自然就能溝通,很容易溝通。沒有猜疑,對人統統信任,這點非常重要。他對我懷疑,我對他不懷疑,才能幫助他回頭,幫助他覺悟。為什麼不懷疑?自性裡面沒有懷疑。懷疑是雜染,自性清淨心要知道是純淨純善,純淨就是沒有絲毫雜染,純善就是沒有一絲毫的惡念。你契入這個境界,你想想這就是方先生最初給我講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誰能夠得到?人人都能得到,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幹?你能不能用真誠待人?真就是一絲毫虛偽沒有。
要知道你要想學佛,你要想契入佛道,你沒有真誠就不能入門,你說這個多重要!絕對不可以說別人用虛妄心對我,我也用虛情假意對人,那這是凡夫,你是甘心情願永遠做六道凡夫,那行,你要想出離六道就不行,出離六道是要搞真的。六道裡面完全是虛妄的,虛情假意,它剎那剎那在變化。真的是永恆不變,你說那個多快樂、多自在!這是不能不知道的。你到底願意有哪個?清淨心多自在!清淨心,我平常勉勵同學一定要放下十六個字,你的心算清淨了。第一個要放下自私自利,你只要有自私自利,你的心不清淨。一定要大公無私,念念為一切眾生真正的福祉著想。諸位要曉得,一切眾生真正的福祉,那就是幫助他明心見性,這是真正的福祉,就是一般講的幫助他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一見性,他就完全回歸到自性,這才叫大圓滿。自性本有的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他統統現前,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樁事情是肯定決定可以實現的,為什麼?是他自性裡頭本有的。
馬鳴菩薩《起信論》裡頭常講「本覺本有,不覺本無」,妄想分別執著、迷惑顛倒、十惡八邪,無量的習氣本來沒有,現在也沒有,永遠沒有。所以迷只是暫時迷惑,古德用酒醉做比喻,我覺得比喻得很好,他清醒的時候非常之好,喝酒喝多了胡說八道,迷惑顛倒。六道眾生就像酒醉發酒瘋,你等他酒醒了之後就是好人。佛菩薩到這個地方來就看到這堆醉醺醺的、迷惑顛倒的,如何幫助他趕快清醒過來,如此而已。所以你要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性裡頭決定沒有絲毫染污,決定沒有絲毫不善,這是首先你要肯定的,然後你心目當中就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他今天做這些不善,一時糊塗、迷惑,不是他的本性,不是他的真心,妄心在作祟。
妄心作祟有沒有關係?迷的時候有關係,覺悟的時候沒有關係,佛法教學就無比殊勝。迷的時候你不出六道,善惡果報你一定要受,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你一定要受。覺悟之後,覺悟了六道是假的,苦樂也不是真的,超越了。佛菩薩涉世,這涉世是什麼?到六道裡面來度化眾生,六道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佛菩薩過去沒有成佛之前在六道裡頭當眾生,造的這些善惡業,他要不要報?要。但是他雖然報,沒有雜染,就是我們一般講示現,所示現當中跟你講有善報,告訴你善因感善果,也示現的有受很多苦難,過去造作一切不善,現在受果報。你看釋迦牟尼佛有三個月馬麥之報,出去托缽遇到荒年,人民都沒有東西吃,佛出去托缽也沒有東西吃,馬麥之報。孔老夫子也有這回事情,在陳絕糧,周遊列國遇到苦難沒得吃。示現,統統都變成度化眾生的教材,你看妙不妙?全變成教材,很多例子給你看,讓大家覺悟。這個覺悟是最粗淺的覺悟,覺悟什麼?人不做壞事,知道做壞事沒好處,做壞事對自己非常不利。
尤其是公眾的、團體的、國家的這些財物決定不能佔有,你要把它佔有,你將來還不清,為什麼?國家的財物是人民納稅,那在中國還得了!中國有十幾億人,你要是偷盜國家,不要偷多,偷些小東西是公家的、國家的,偷個小板凳,偷張椅子,實在講沒幾個錢,但是他的債主是全國人民,你麻煩大了,你欠的債是中國十三億人,十三億人是你的債主,你到什麼時候能還得清?你要是盜一個人的沒有關係,一個人你將來還債還一個;團體就糟糕,團體不是一個人。佛在這方面講得很清楚,無法償還的是三寶物,就是寺院裡面的,道場裡面的。為什麼?寺院道場是大團體,過去常講十方常住,它不是我們這一個地球,其他世界有佛法,就是遍法界虛空界裡頭所有佛門弟子都是你的債主。所以佛在經上說,你造五逆罪,殺父親、殺母親、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佛說佛都有能力救你,但是你盜三寶物,佛沒法子救你,你債主太多了,無量無邊,不止十三億。
破和合僧團,罪過都在阿鼻地獄。我在早年,大概四十多歲不到五十歲,在台北講經。有位老居士叫趙默林老居士,他那個時候有六十多歲,有天請我吃飯,只請我一個人,在功德林素菜餐廳點了兩盤菜。他就問我,淨空法師,你知道我今天為什麼請你?我說我不知道,你叫我來我就來了。老居士親近過印光法師,學佛資格很老,我們對他非常尊重。他說:我沒有別的事情,我今天請你要向你請教一樁事。我說不敢當,當不起,我說什麼事情?他說五逆罪墮阿鼻地獄,我說這個我知道。他說當然殺父親、殺母親、殺阿羅漢、出佛身血,這很少,現在社會也見不到,破和合僧,這條可太多了。就是破和合僧團,破壞僧團,他是提出這麼樁事情。我就笑了一笑,我們好好吃東西,這個事情不要緊。他說怎麼不要緊?我反過來問他一句,我說老居士,你什麼時候見過和合僧團?他一想想也笑起來了。
一個寺廟兩個人都吵架,哪有和合僧團?真的。我說我從學佛、出家,當然沒有他時間那麼久,才十幾年的樣子,十幾二十年,我說我沒見過,不但沒有見過,聽都沒有聽說過。我們自己的僧團能說是和合僧團嗎?不能,裡面意見很多。真正和合僧團是諸佛讚歎,天龍擁護,那個僧團你要是破壞它,墮阿鼻地獄。可是我就告訴他,我沒見過。我說台中,我跟李老師那麼久,台中也不是和合僧團。李老師很清楚,常常感嘆跟我講:台中情形外人不知道,你很清楚,我在,維持這麼個局面,我一不在就很難講。老師不在就四分五裂。到哪裡去找?找不到。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是這個時代修行最重要的是自己。
我們真是想有個和合僧團,這幾天我也跟諸位做了報告,希望將來我們有幾個同修能夠有十年生活在一起一同學習,這就是一個和合僧團。為什麼?你把弟子規做到,感應篇做到,十善業做到,沙彌律儀做到,它自然就是和合僧團,真正是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利同均,真正這麼個僧團。五十個人找不到,五個人也可以,佛法的標準是四個人以上住在一起修六和敬。
現在六和敬我們寫在這裡,大家都會念,也都會說,為什麼做不到?沒有弟子規。這是我們這麼多年來認真反思,毛病到底出在哪裡?出在疏忽基礎的教育。所以我們一定非常重視弟子規,有弟子規,六和敬就能做到。如果再加上十善業道,再加上感應篇,六和敬現成的,哪裡還用得著來提醒你,本身就和了。我常常講,把自己內心深處對一切人的對立化解,對一切事的對立化解,對一切物的對立化解,就和了。你跟一切人不會有矛盾,也不會有誤會,也不會有猜疑,更不可能有衝突,自然就回歸到和敬。和敬是性德,跟一切諸佛同心同願,那些護法龍天他怎麼會不尊敬?所以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會重視弟子規,在現前這個階段,你會把弟子規當作第一門功課來學習,這個東西學習不好,學什麼都是假的,沒有根。弟子規是倫理道德教育,感應篇是因果道德教育,這兩個根紮穩了,你再紮第三個根,第三個根就是十善業道,不難。
古時候在家人學佛真正是三皈五戒、上品十善,真的不是假的,念佛沒有不往生的。出家學佛最低限度沙彌律儀一定做到,從前出家人剃頭之後住在寺廟裡頭五年學戒,不是學戒律,五年學戒是什麼?五年落實沙彌律儀,真做到了,沙彌律儀統統都做到才可以去受沙彌戒。受沙彌戒之後學比丘戒,學,一定要做到,做到之後才能受比丘戒,所以三壇大戒是分三次受的。不像現在,現在一次就把它受掉了,不管你能不能持戒,所以這個戒就不是真的。古時候三壇大戒是三次,大概總是三年,譬如我受沙彌戒了,三年之後受比丘戒,比丘戒受持三年之後才受菩薩戒,哪有是一次完成的!沒這個道理。現在縱然你是受了菩薩戒,你心裡要有數,你真的是菩薩嗎?不是真的菩薩,冒充菩薩就有罪,沒有好處,不得利益還有罪過。那為什麼要這樣做?虛榮心、傲慢心在作祟,這全都是雜染。德行的教育要不從基礎一步一步的往上提升,你怎麼會成就?
我們這一代實在講非常不幸,生在戰亂動盪的時代,父母沒教我們。我們父母也很苦、也不幸,為什麼?他也沒受到。再往前推,我們的曾祖父母也未必受到。大概在高祖父母的時候,這樣往上一推,至少要推到一百多年前,那個時候有。清朝亡了之後,進入到民國,民國的社會一直動亂不安,經過八年的抗戰,把整個社會打亂,所以非常不幸。
所以無論是世法、佛法,這個基礎的根斷掉,怎麼樣發心苦學都沒有成就。你的成就充其量是學術上的成就,不是道學上的成就,差很遠。學術上的成就你不得其用,就像我在劍橋大學所說的,你們研究漢學、研究佛學,拿著經典做論文的題目,蒐集許多相關資料,你的論文可以拿到博士學位,可以拿到碩士學位,但是你的一生還是生活在煩惱、痛苦的世界,這他們承認。這就是什麼?這就是佛學不是學佛,是學術不是道學。真正學佛得受用,就像方先生講,方老師告訴我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完全不相同。
佛門裡常講煩惱輕、智慧長,你真正學佛,你的煩惱一年比一年少。煩惱不是一下斷掉的,大概要到什麼時候?十年、二十年你真的是身心清淨,雖涉世,有免疫的能力,不會被世間染污,有這個能力。我的根性不是上根,中下根性,你要問我學了多久,才勉強在這個世間紅塵裡面能夠站得住腳?給諸位說,我是三十年,不簡單。靠什麼?忍辱波羅蜜,布施波羅蜜。這是李老師看中我這兩點,我能忍,我肯布施。布施是放下,章嘉大師教我的,能捨能忍。
小小事情不能忍你就完了,這在日常生活當中,團體裡面常常會遇到。別人責備你、毀謗你,甚至羞辱你,能不能忍?要不能忍,這個地方我以後不去了,這都不是個好地方,那我們天天講經的機會就斷掉了。不過現在還有補救的方法,我們現場網路播出去,很多同學在家裡電腦前面收看,不到道場來。在家裡面收看有沒有好處?很好。跟道場比還是差一截,為什麼?道場有實際練功夫的機會,就是在道場裡面這許多事情,你還能看得慣、看不慣。看得慣的不生歡喜心,看不慣的不生瞋恚心,這是練功夫。你在家裡面收看沒有機會真正去練功,這個要知道。
我的功夫是練了三十多年,天天在練,那還是能夠迴避的盡量迴避。我迴避的,我不看電視、不看報紙、不看雜誌,幾乎世間這些書籍我統統不沾。世間書籍,我看的幾乎都是古書,古聖先賢的著作。所以我的小房間裡面,書架上擺的兩套《大藏經》,一套《四庫全書薈要》,這就是我平常看的,其他拉拉雜雜的一概都斷絕。平常我也跟社會不接觸,我不出門,出門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早晚散散步也不出去,這是一種運動,大概我每天散步的時間合起來是兩個小時。我的電話也很少,信件幾乎沒有。我不希望人家給我寫信,寫信我也不看,我也不回,除非特別重要的事情跟我聯繫,否則的話,一概都避免,這是真正修學。不要說年歲大了,年輕就要養成習慣,確實是幫助你提升智慧。
讀古書有好處,佛法確實跟世法不一樣,你要相信佛法裡面講的智慧、德能、相好都是你自性具足的,只要把障礙排除,你的性德統統都現前,現前之後受用自在。沒有學過的不要緊,我沒有學過的東西太多了。這個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大學學者,他們學的東西比我多,我都沒有學過,可是我們在交流,我們在談話,他講我聽得懂,一接觸就能懂。為什麼?萬事萬法它總有個理,理我懂,所以在世法上它就能通。古人常講一經通一切經通,佛法通了,世法也通;一個法門通達,一切法門都通達,總在一心,這是祕訣。二心就不行了,二心就不通,一心就通。為什麼?一心是清淨心、是平等心;二心心不清淨,二心就不平等。一心是真心,二心是妄心,妄心不通,真心就通,真心能通妄心,妄心不能通真心,這個道理要認識清楚。
所以淨宗的修學,妙就妙在此地,妙在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彌陀經》大家天天念,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一心不亂」。《無量壽經》上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你就無有不通。你要是把方向、目標搞多了,像走路一樣,你怎麼走法?你怎麼能同時走兩條路、走三條路?不可能。你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古聖先賢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就有道理。學經教一生就學一樣,不要學雜,你才真正能契入,契入之後什麼經都能講。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十年我學五部經,不是一門深入嗎?是一門深入。一部經沒有學成,老師絕對不讓你學第二部經,都是一門深入。我跟他老人家第一部學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半年我能講;第二部學的《阿彌陀經》,大概也有半年多;第三部學的《普賢行願品》,差不多也是半年;第四部學的《金剛經》,一年;最後學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三年,這我在台中學的。李老師講《華嚴經》,我聽一卷,第一卷,後面我都會講了。所以他老人家在台中講《華嚴》,我在台北講《華嚴》,我講的進度比他快,為什麼?我講的時間多,一個星期講三次,他老人家一個星期講一次,好像我二、三年的時間就追上了。所以學決定是一門深入。真正要學的話,老師對我就沒有那麼嚴格了。要嚴格怎麼樣?一生就學一部經,那真有成就。李老師對我不夠嚴格,他對我嚴格,我還是會聽他的,我還是不會走。一生學一部經,重複的講,愈講愈有味道,愈講愈深入。好,現在時間到了,這條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