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精彩人生從《弟子規》開始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五集)  2005/6/3  巴黎粵海酒店  檔名:52-130-0015

  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剛剛我們提到現在家長也好,老師也好,老闆也好,都覺得小孩、學生、員工不受教,不好帶。當我們能記住聖賢的一句教誨,時時能夠用這句來觀照,我們確實可以達到「德日進,過日少」,真正就像商湯所說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哪一句?「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有什麼事情不順利的時候,不要先責怪他人,應該先自我反省。

  剛剛我們也提到,別人對不對不是第一重要的事,我們自己有沒有先做好,盡本分,才是我們首當要專注的一個關鍵所在。中國文化有三寶,叫君、親、師。「君」剛剛我們也提到,是領導者;「親」是指父母、親人;「師」是老師,他們背後都有很深的一種處世態度含攝在裡面。君者,領導者最重要的要怎麼樣?以身作則,你走在前面要做好表率,這樣就能夠身先士卒。《論語》裡面有一段話也很重要,諸位朋友,我在講課當中會有把四書、還有一些經句融進去,所以雖然我們的課是在學《弟子規》,事實上你學了幾部經典?很多部了,而挑出來的句子都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就說:蔡老師,你的腦袋到底裝了什麼?我告訴諸位一個祕密,我就只會這幾句而已,我是趕鴨子上架,被追著打,所以每天背兩句趕快就用出來了。

  其中《論語》裡面有一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假如我們自己要求別人的都先做到,那縱使你沒有命令,他們也會起而效法。就好像前幾天舉的,這老師都是第一個到學校讀經,他也沒有叫他的孩子跟著念,這些學生很自然就跟著念了。其身不正,自己都沒有做到,訂了一大堆規定;兒子你要這樣做,你要那樣做。雖然你的命令很多,他陽奉陰違,他們最好的日子就是媽媽不在的時候,爸爸出去的時候,這樣就很不好。所以身教重要。

  楊老師所帶領「大方廣」的團隊,都沒有打卡,也沒有要求,但是他們都一直往早睡早起的方向去邁進。什麼叫早睡早起?就是早上二、三點睡,早上六、七點起來,叫早睡早起。所以我跟這些同仁在一起真是很汗顏、很丟臉,因為我都比他們早睡,又比他們晚起。所以真的,當楊老師做表率的時候,所有跟在身旁的人會很感動,會跟著起而效法。也很奇怪,當人有這種意志力的時候,好像就充滿正氣,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要求別人以前先要求自己。接下來提到的,親是懂得愛護他、關懷他,處處替他著想。師,教誨他,抓住每個機會點,言教、身教。當你把員工看作親人一樣,這個團體就有境教的作用,環境;他那種企業文化、家庭氣氛,就有一種環境的教化作用。所以你只要身教、言教,加什麼?環境的潛移默化,那給予人的感動就很深。

  我們來觀照一下,老闆為什麼覺得員工不聽話?他有沒有做到君的角色?假如他自己都遲到,員工會不會守時間?就很難,所以君他不見得有做到。再來,老闆有沒有做到親這個角色?你假如只把員工當犬馬,員工當然把你當國人、當一般人看,沒什麼兩樣。所以反照一下,君做到了嗎?親做到了嗎?師做到了嗎?我們起用一個員工,他的經歷、他的能力還需要長期的培養,我們有沒有把員工的成長放在心上,還是只是一味要求他能力要馬上達到什麼,畢竟他們也是人。所以有一句話叫「不教而殺,謂之虐」。什麼樣的人殘忍?你都沒教他,不是殺死,就是把他炒魷魚了,這都是不人道。我曾經也聽過,有一個企業剛好遇到一個瓶頸,結果虧了三十億左右的台幣。諸位朋友,你假如虧三十億會怎麼樣?你可能從那天開始,不想再爬起來。結果這個企業很有韌性,它依然勇敢往前走,現在也發展得相當好。

  後來有一個也是企業家,就把一本書送給我,就聊到這個企業為什麼虧了三十億台幣,後來還可以再站起來。我稍微看了一下這本書,突然了解到,他的老闆在每年的重大節慶,春節、中秋節這些節慶當中,整個家族都要拜他的老奶奶。所以代表這個家風有孝道,那也當榜樣,當你聽到你的老闆對母親這麼孝順,你也會感動。他對於員工的訓練有規定一門課,叫《弟子規》,所以我對他特別有好感。你聽過哪個企業用《弟子規》教嗎?大半都是教什麼?專業能力訓練而已。所以代表這個企業家他注重的是什麼?注重的是員工的品德教育、人格教育,縱使員工離開了他的企業,他也覺得很安慰,為什麼?最起碼在這段相處過程當中,他有給了員工一輩子受用的東西。所以他有做到親,不只是要求員工賺錢而已。他之所以能夠力挽狂瀾,這絕對也不是偶然的,所以老闆要反思有沒有做親君師。

  我們當老師的人也要反思,我們老師做到了嗎?我們的言教,我們的傳道、授業、解惑有沒有到定位?假如我們只是教知識跟技能,學生會不會尊重你?很難,所以這個師,一定是要抓到了教育的核心,德行,你才有可能贏得學生對你的遵從。老師有沒有把學生當親人看,還是學生一犯錯了,腦子裡第一個念頭「你怎麼又來了」,那這個親的態度就沒有做到。老師有沒有做到君?身教,你要求學生的,自己有沒有先做到?所以出來教經典有一個好處,因為你說的話,有幾十個學生、幾百個學生瞪著你看,監督你,當老師的人可以進步得特別快。有一個男老師他就跟學生講不可以隨地吐痰,突然有一天他看到四下無人,往旁邊一吐,突然有一句話說:老師,你怎麼可以吐痰!那個老師馬上冷汗都流下來。縱使學生沒有看到,其實當我們言行不一致的時候,內心愈來愈不安,愈來愈不坦蕩。所以人生如何痛快?

  「仰不愧於天,俯不祚於人」,這是真樂。孟子說有三樂,第一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父母都能夠讓我們奉養,兄弟姐妹也沒有因為意外而短命,都還一起在生活上互相扶持,這人生第一樂。人生第二樂,剛剛講俯仰無愧,所以你每天睡得很安穩。假如我們虧心事做多了,好不好睡?不好睡,而且還是癌症、憂鬱症的高危險群,縱使你很有錢,那些錢你用的提心吊膽。所以很多人有時候心裡很不平衡,說那些貪官那些人怎麼都住大房子、開大車子?你們不用不平,弄權一時會淒涼萬古,他遲早會東窗事發。而且你不止不要嫉妒他,你還要可憐他,因為他是小人冤枉做小人,他能夠貪得到的是他命裡有的。但是他本來可以賺一千萬,貪到最後只剩多少?可能去了一大半,只有二百萬,結果他拿到二百萬還在那裡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很聰明,用了很多奸計。所以這是很可憐,他把自己的大半福報折損掉,而且又犯了過失,遲早要鋃鐺入獄。當他還沒有犯不可挽回的大錯,有機會要把道理跟他說明白,把《了凡四訓》介紹給他。所以諸位朋友,你現在出門在外,皮包裡面要帶幾本書,第一本是《弟子規》,我不是賣書的,大家不要誤會。這是人生第二樂,坦坦蕩蕩。

  人生第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諸位朋友,你可不可以有這第三樂?你說我不是當老師的。不盡然,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學生,你是他最重要的第一個老師。我也曾經聽一些朋友提到,他說我在事業的過程裡面,就是一開始遇到了一個很好的同事,他非常無私,把他很多寶貴的經驗,還有他人生的歷練,時時的告訴我,時時的提攜我,所以我有今天這麼高的成就,多虧了他的幫忙。當這位朋友這一席話,他這個同事在他心目當中是什麼?是他的貴人,是他的老師。當我們真誠的去對待他人,去幫助他人,你也在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今天我們在團體當中,在公司裡面,經驗已經積累了一段時間,而一個新進的同仁,他的內心會有什麼狀態?到一個新的環境當然是忐忑不安,那我們感受到他的不安,進而善於觀察,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伸出援手。所以「惠不在大,在乎當厄」。給人的恩惠,最重要是在他剛好需要的時候,人們會覺得記憶深刻。所以孟子的三樂,應該是每個人這一生都可以去經營、去享受。只要我們擔任每個角色都能時時用君親師來觀照,相信你在扮演每個不同的角色,都能真正做到敦倫盡本分。

  「大道不器」,大的道理不會只放在某一個地方,而是放諸四海皆準。差一點就差很多了,所以我們依照師長的教誨,不能多一點也不能少一點,大道不器。大的道理,我們來看看,不管你扮演哪個角色都能做君親師。我們當父親用君親師,那你把兒子的角色扮好,要不要用君親師?要,你當兒子,你當然要愛護你的父母;你當兒子,當你的道德學問比父母高了,要給予引導。所以你要做師,還要做什麼?君。因為老人家晚年能幸福,不在於他有多少物質享受,而在於他能把多少煩惱能放得下,煩惱要放得下、要理得心安。而老者戒之在患得患失。人老了假如道理不明白,就會比較貪心,所以這個時候你能夠以身教影響父母,以言教點滴的開導,相信父母的晚年也會因為你而更加的清淨自在。所以這個君親師是不管你扮演任何角色,都應該如此。

  我曾經讀過一段話,覺得相當的受益,「孝悌為傳家之本,勤儉為治家之本,謹慎為保家之本,和順為齊家之本,詩書為起家之本」。諸位朋友,這段話我們再結合前面的一個觀念來看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幾件事?你有這樣的認知再來看這段話,感覺一樣不一樣?不一樣了。你在看這段話的時候首先第一重要的是什麼?修身,所以你要能齊家必然要先修身修好。請問這些我們做到了嗎?你要去齊家,首先要先修身,齊家不是你求求得來的,我們看到要孝悌才能傳家,所以我們就要先修孝悌。

  勤儉治家之本。「勤為致富本,儉為治家根」,你一個人要有財富要怎麼樣?勤勞,要能把家庭保得住,不能奢侈。曾國藩先生有提到,家敗敗在一個「奢」字,奢侈,人敗敗在一個「逸」字,放逸,好吃懶做。所以你看,有勤有儉家會不會敗?不會,你儉就不奢侈,勤就不懶惰,人就不會敗。討人厭,敗在一個「驕」字,驕傲了。所以曾國藩先生的話很值得看,他的話都一語中的,準度很高。我們首先要先問自己有沒有勤儉。治家需要勤儉,請問治國需不需要勤儉?需要,需不需要孝悌?你在公司裡面的氣氛能夠有孝敬長者,友愛同仁的風氣,那你這個公司一定成功。在商朝時候,商紂王很殘暴、很奢侈,當時候他身旁有沒有賢臣?商紂王身旁有很多賢臣,所以一個人敗不要責怪旁邊都沒有人幫你,最主要是我們沒有認真的去受教。

  今天孩子對《弟子規》的教誨沒有紮實,以後他愈有成就你可能愈要擔心。閩南話說的「樹根站得穩,不怕樹梢刮颱風」,現在樹根如果站不穩,長得愈高愈會連根拔起。因為他假如謹慎度不夠,他保不了家,保不了事業,所謂守成不易,你可不要在他飛黃騰達的時候在那裡:我的兒子真不了起。你可要看得遠一點,所以真正能夠把事業守到終老的不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根基沒紮牢。當初宋朝趙匡胤得天下的時候,大家在那裡開慶功宴,只有一個人沒有笑,就是他媽媽。這些臣子就過來說:老人家,妳兒子當了皇帝,妳怎麼不高興?老人家把趙匡胤叫過來,她說:今天臣民能擁護你,改天臣民也可以推翻你,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所以你可要好好的記住。趙匡胤也很孝順,聽完以後跟母親跪謝。所以這些有成就人的父母,他的眼界一定看得深遠。

  當初商紂王買了一雙象牙做的筷子送給妲己,大臣箕子一看,他說:商朝必敗。看到一雙筷子就可以斷言商朝必敗,厲不厲害?古代人因為他對處世做人非常的清晰,他看舉手投足可以斷一個年輕人以後有沒有出息,你相信嗎?相信。有一次李鴻章先生帶了三個人要給他的老師曾國藩看,看看哪個是可用之才。剛好李鴻章出去找老師,結果曾國藩已經回來了,也看了這三個人一眼,之後就進他的房,後來李鴻章一跟進,就問:老師,我帶你去看三個人,你看看能不能用。曾國藩先生說:不用看了,我已經看過了。他說第一個人不能用,因為他看我的時候很恭敬,當我走過去以後他又左看右看,這是陽奉陰違。再有一個,看我都不敢看,頭都低低的,代表這個人老實,有敬畏之心,這樣的人給他當後勤最穩。第三個人看到我的時候,目光如炬,沒有膽怯,他的正氣很穩,所以這個人可以當將帥。所以你看,看一眼就把心性都看明白了。

  但是諸位,能把別人看清楚的根源在哪?要先把自己看清楚,連自己都看不清楚,能看別人嗎?所以「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我曾經在電視上看過一個廣告,是賣刮鬍刀的。剛好有一個算老的軍官,遇到了一個剛上任的新軍官,剛好他們走到盥洗室去,這個老的軍官在刮鬍子,這個新軍官「新官上任三把火」,所以雄糾糾氣昂昂走進去,然後也走過來在那裡洗手。這個老的軍官就對新的軍官說:要刮別人的鬍子,先把自己的刮乾淨。他用刮鬍子比喻什麼?你要要求部屬以前首先要要求誰?要求自己。因為這些有智慧的人,對於立身處世的分寸時時都要求自己,所以他一看,這個人沒有辦法做得到,他就可以斷他往後的成就。

  箕子就講道,當商紂王他們拿著象牙的筷子吃飯,請問會用什麼酒杯?會不會拿個玻璃杯來?會拿犀牛角做的玉杯。當他拿著象牙筷、犀牛杯,請問會用什麼盤子?應該是金盤、玉盤。那你用金盤、玉盤裝什麼菜?會不會裝個清粥小菜?會裝山珍海味。你在吃山珍海味的時候會不會在小木屋裡面吃?那你會穿什麼衣服?你會不會穿個T恤在那裡吃山珍海味?你要穿什麼?綾羅綢緞,住的是豪華的宮殿,所以都需要錢。那錢從哪裡來?老百姓的民脂民膏。所以一人貪戾,一國起而把他推翻,你要他的錢,他要你的命。所以你看從一個小的動作可以推出來,太奢侈,你奢侈沒有勤儉,這個家、這個國不可能維持的下去。

  謹慎才能保家、保國,我們剛剛也提到唐太宗也是戰戰兢兢,戰兢惕勵。唐朝有另外一個盛世,但是這個盛世很短,叫做「開元之治」。唐玄宗還沒有遇到楊貴妃以前創了開元之治,遇到楊貴妃以後變安史之亂,差一點把天下都亡掉了。幸好唐朝的祖宗有德,感得很多忠臣,尤其在睢陽城有兩個忠臣死守,一個是張巡,一個是許遠。安祿山的軍隊本來是勢如破竹,結果打到睢陽,他們死守好長一段時間,讓唐朝的軍隊能夠喘息再打回江山。

  諸位朋友,安祿山的軍隊勢如破竹,這些官員都讀什麼書?都讀聖賢書。所以一個人的氣節、道德什麼時候看得清楚?天下太平的時候都看不清楚,真正危難的時候,你才知道什麼是忠肝義膽的朋友。老子說「國家昏亂有忠臣,六親不和有孝慈」,你看現在父不父,子不子,你就可以非常明顯看到誰是真正的孝子。那你看唐玄宗只是守不住女色這一關,就可能把天下都搞亂了。其實我們把這件事看得更細微一點,當安史之亂的時候,有多少家庭流離失所,而這些人民當初都是對你這麼效忠,你這樣對得起他們嗎?所以當人能夠念念念著別人的栽培,還有親友的這種恩德,你就會謹慎。

  那安史之亂要怪誰?大軍走到半途的時候要求,楊貴妃不自殺,我們不走了。唐玄宗頭低低的不說話,後來楊貴妃就自盡。誰錯了?諸位朋友,誰是應該負最大責任的人?俗話說「色不迷人人自迷」,假如是堯帝跟舜帝,楊貴妃有沒有用?萬法因緣所生。楊貴妃只是緣,因在哪?因在唐玄宗好色,他應該負最大的責任,而不是楊貴妃。唐玄宗那時候就沒有氣魄:是我的錯。所以要謹慎。在去年十月分,有一位著名大學的京劇院院長,是上海地區的,他還是上海政府諮詢委員之一,幫上海是出謀劃策的人,又是一個學校的學院院長,因為嫖妓,所以把他的一生毀掉了。不止毀掉他自己,也毀了學生對他的信任,更毀了國家對他的栽培,他才四十多歲。所以根要紮牢,守成不易。

  很多家長又問,現在傳播媒體污染那麼多,那我兒子以後我也沒把握。你這樣擔心有沒有用?沒有用,所以這一帖藥不只要自己吃,趕快給你兒子吃。要注意「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你正氣很足,邪氣染不上。而一個人的浩然正氣從小培養是最好的,他了解「彼說長,此說短」,他了解「鬥鬧場,絕勿近」,他了解「非聖書,屏勿視」。當他讀經典讀了五年、十年以後,他正氣起來了,只要遇到邪氣他會渾身不舒服,他就走了;遇到邪裡邪氣的女孩子他會受不了。那個免疫系統從小就要把它培養起來,等都十多歲了,當然亡羊補牢,猶未晚矣。所以你的算盤可要打的早一點,這是剛剛提到謹慎也很重要。

  和順為齊家之本,所謂「家和萬事興」,不只家和萬事興,你的企業和氣,和氣必能生財。當然這個財不只是錢財的財,也是人才的才,因為你有和氣,就能吸引人才加入。而一個祥和的環境,其中的人員能力也能夠提升得快,因為環境好,學習就好,這是齊家。詩書為起家之本,一個家族能夠興旺,必然是知書達禮,他才懂得如何做人處世。《朱子治家格言》說「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而當他真正讀經典的時候,他才能夠形成判斷力。

  一個人要能把企業經營好,有一個相當關鍵的要件,他一定要會用人,一個人會用人的能力從哪裡開始培養?從他小時候會不會交朋友。哪有都不會交朋友,突然當了老闆就會看人。所以教孩子如何選擇朋友重不重要?重要。我曾經看一個報導,一個年輕的少年犯了很嚴重的罪,電話打到他們家,他母親接起來說道:絕對不是我兒子。她很肯定,後來到了警察局,一到錄筆供的地方一看,犯罪的人是誰?是她兒子。她馬上改口說:都是被那些朋友帶壞的。你看一下就把責任推掉。萬法因緣所生,不好的朋友是緣。諸位朋友,你現在身邊有沒有壞人?都沒有?那你是到了陶淵明的桃花源去了。身旁不可能沒有,那你為什麼沒受影響?是你會判斷。

  很多家長還說,你把孩子教得這麼善良,以後出去被人家欺負怎麼辦?所以現代人都是杞人憂天,都擔心天會不會塌下來。我們思考事情不要隨順煩惱,因為憂能使人老。然後你煩惱,損害自己,也讓家裡的人看著你都快樂不起來;然後你一煩惱,對你的下一代也沒有幫助,所以要順著聖賢經典去思考。而聖賢的經典不是說我們被聖賢人牽著鼻子走,不對,因為聖哲人所說的道理不是他發明的,而是每個人本性的善良、本性的智慧當中就有了。所以你愈隨順聖賢教誨,你就會感覺到你的本性愈來愈能夠彰顯出來,到時候你就會覺得不亦悅乎,到時候你就覺得可以隨心所欲不踰矩。

  經典裡面就提到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當你的孩子很善良的時候,他會跟什麼樣的人群在一起?善的人在一起;當他都是惡習氣,那招感來的都是一丘之貉。我畢業到現在也已經十年的時間,我也勉強算一個小善人,十年來接觸的人那麼多,我還沒有被人家欺負過。我也在我的外甥身上明白到一個道理,他的母親二、三歲就開始教他讀經典,也把《弟子規》的教誨講給他聽。他到外面跟這些小朋友一起相處,當其他的小朋友罵人,他就會拉拉他媽媽的手,他說:這個小朋友不可以亂罵人。假如小朋友打人,他也會說:他不可以亂打人。他為什麼懂得這樣判斷?因為當你教他孝的時候,他知道什麼是善?孝是善,那什麼是惡?諸位朋友,我很抱歉,都把你們嚇壞了,連這麼簡單的問題你們都想得這麼難。

  孝是善,什麼是惡?你們智慧馬上就開了。你教他尊重長輩是善,那什麼是惡?你教他要愛惜時光,要「置冠服,有定位」,他養成這個自律的習慣,那他同樣知道生活得亂七八糟是惡。他知道「凡出言,信為先」,他就知道失信於人是惡,所以他就能夠善惡分明。當他能善惡分明,縱使遇到惡的緣,他也不會成惡果,他會知道對這些人要敬而遠之。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教他善惡的判斷能力,所以一接觸到不好的環境跟人,他馬上就隨波逐流。不能把責任統統推外面去,家庭教育是根本所在,所以培養善惡分明,刻不容緩。

  那天我也遇到一個朋友,他看到我的時候就對我說:蔡老師,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知道怎麼做人,每天就對著那台電腦、電視,動都不動,氣得半死,然後對父母講話還大小聲,結果都已經研究所、大學畢業的很多。所以他就說:拜託你一定要好好把這些聖賢的教誨繼續講給這些年輕人聽。結果他剛好看了我們在香港講的片子,一天就看了好幾片。看完以後又把他兒子找過來:我這輩子對你都沒什麼要求,也沒有求過你,我只求你陪我看這個。這實在是已經用到沒有招數了,其實要不要這樣?不要,還是要善巧方便一點。

  不過在跟他聊的這個過程裡面,他說他的兒子就是不懂得做人,但是晚上也都沒有出去跟人家鬼混,也不抽煙、不喝酒。我就跟他說:你兒子很不簡單。他就愣住了,我說:在這麼污染的環境,他很有定功不受污染,你有沒有看到他的優點?我接著也跟他說:你兒子的內心一定會覺得,我爸爸把我看得最差,我這些朋友都還滿欣賞我,所以他對你就有不服氣在裡面,慢慢就有代溝了。所以教孩子嚴格要在小,他都已經二十多歲了,要不要很嚴格?這個時候慢慢要轉化一下,要兼顧他的面子,常常跟他像朋友一樣,好好商量,好好引導,那也要多多肯定他,不然他看到你,一看到說:我要回房間去了。就鑽進他的房間,更沒有溝通的機會。確確實實學習善惡分明,每個人都需要,所以我們這堂課叫現前補習,缺的就要趕快來補。

  從這段話我們也可以體會到,確確實實修身、齊家、治國不是三件事,不是四件事,壹是皆以修身為根本。當企業家、當領導者一定要用對人才,所以你會交友,進一步你會用人。那用人有一段話也敘述的相當微妙,「有德有才會愛才,有德無才會用才,無德無才會嫉才」,他會嫉妒別人,「無德有才會害才」。你看禍國殃民的都是無德有才的人;而有德無才的人,他還會不斷要求自己要趕快見賢思齊,他會欣賞別人,去跟別人學習,他慢慢才華也會上來。所以選幹部最重要的是從哪裡去選?一定要看他的德行,而德行的根本在哪?在孝道。現在很多企業家有這個認知的,他要提拔一個主管都先到他的家去看,對父母有沒有照顧,對妻兒有沒有責任;連這種道義都做不到,他幫你幹事絕對自私自利的多。現在有很多的國家政府,也把孝這個條件列入官員的晉升條件之一。當國家政府有這樣的認知,也會起而帶動全民都有這種修善、修德的心境。好,我們剛剛所提的,都是如何當好一個領導者。那如何當好一個部屬,我們下一節課再來說,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