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古晉《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集)  2005/10/18  馬來西亞古晉  檔名:52-140-0007

  諸位老師,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們早上談到五倫關係它都是自然的,像父子有親,它是一種天性的流露。父有慈,子有孝,而這個慈愛會表現在用智慧來教導他的下一代。用智慧來教育,我們早上也講到「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愛護子女的父母絕對會盡心盡力當他的好榜樣、好老師。

  現在有的家長會認為教育是誰的事?這個認知有點偏頗了,當我們把孩子交到學校給老師,其實他有很多的習慣都已經養成。我有位長者,他很致力於青少年的輔導教育。這些青少年情況都很不好,都有犯罪的前科,但是因為不滿十八歲,都算是少年犯,他非常用心來輔導這些小孩。有個媽媽把孩子送去給他輔導,一個禮拜以後他媽媽又去看他,剛好看他的時候他正在抽煙,他媽媽非常的生氣,就跑去找我這位長輩理論:我孩子都交給你了,你還讓他抽煙。接著他就對他媽媽講:妳兒子交到妳手上都十多年了,交到我手上才一個禮拜,妳就希望他從十多年積累的習慣馬上變一個好人,這樣未免太強人所難。而且教育很重要,要親師合作,老師教什麼,我們在家裡要同樣配合,不然學校一套,家裡又一套,孩子只會學出虛偽而已,學不出言行一致。教育孩子自始至終都跟父母離不開這個關係。

  「育,養子使作善也」。我們一定要明白善惡,明白對錯是非,而這個善惡的標準就在《弟子規》上。當我們對很多事情無法判斷的時候,可以把《弟子規》念一遍,可能答案就會出來。諸位朋友不要小看了這本經書,它可以解你人生所有的問題。你假如不相信的話,晚上我們回答問題,你來幫我回答就好了,用《弟子規》上的經句。現在人生最難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除了教育孩子以外還有沒有?夫妻問題。夫妻問題《弟子規》可不可以解決?妳氣妳先生氣得半死,趕快把《弟子規》念一遍,突然念到「財物輕,怨何生」,原來是因為錢跟他吵架;下一句「言語忍,忿自泯」,原來是口氣太不好了;又念到了「親有過,諫使更」,父母要規勸,另外一半要不要規勸?要,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那怎麼規勸?當然要「怡吾色,柔吾聲」,突然想剛剛口氣太不好;而且「諫不入,悅復諫」,妳先生三、四十歲的習慣,妳跟他講一次他就通了,那不得了,他可能是七十二賢人其中一個來轉世的,才有這種不貳過的功夫。

  我們要寬恕他人,要「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我們看一下,我們責備別人都比較嚴苛,換個角度,我們以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檢討自己,那你的過失就會愈來愈少。而我們能以原諒自己的態度來原諒別人,你看我們一天原諒自己幾次?那可能要用電子計算機來按一下。對!都能原諒自己這麼多次,連原諒別人一次都不肯,這太刻薄了。所以要以恕己之心來寬恕別人,那你會「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會交到很多朋友。

  你看《弟子規》上面的教誨,夫妻關係的問題還是能夠解決掉。「泛愛眾」裡面,用在夫妻相處就很好。夫妻雖然很親密,但是也要懂分寸,也要留給彼此一些空間距離。「人不閒,勿事攪」,妳先生剛好在那裡做事情,妳每次都過去打擾他,一次、二次他還受得了,太多次以後他就會怎麼樣?妳別吵。也要看看對方有沒有時間,以至於該有的禮貌,謝謝,對不起,你有空嗎?都應該懂得相敬如賓,不能成為一家人以後愈來愈隨便,那是錯誤的。所以「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還有一句也很重要,「恩欲報,怨欲忘」,當我們心裡面放著都是先生一路跟我們走過來的付出和努力,那你每天睡覺也會睡得很甜;假如先生所有的付出統統都拋在腦後,心裡面想的都是什麼?昨天他對我講話沒禮貌,前天他又做了什麼,都是記這些埋怨的事情,那當然你看到他的時候眼睛就有一點放火光,那一發就會不可收拾。以後夫妻吵架有個方法可以解決,哪個方法?「弟子規,聖人訓」念一遍以後,火氣就去差不多了。不要自討苦吃,不要自尋煩惱,當我們的心寬恕了,當我們的心感恩了,「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任何已經發生的情況,我們要想著如何去把它改善愈來愈好,而不是乾著急,亂煩惱。

  我們教育孩子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綱領所在,就是在《禮記.學記篇》裡面提到,「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諸位朋友手上拿這本《教師手冊》,裡面的內容非常豐富,很值得大家用心去看、去學習。裡面所有的內容我們都有講解、講課,都掛在大方廣文化公益網上面。這一本假如真正要講課講一年都不見得講得完,希望大家在這一條學習聖賢教誨,以至於成就家庭社會美滿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胼手胝足,互相扶持,這條路一定要有信心來走。

  諸位朋友,要對誰有信心?真是太好了,你們都已經抓到根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要先對自己有信心。當你自己很氣餒的時候,一定要想到一句話,「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你馬上就加滿油,充滿電,繼續往前走,這是對自己先有信心。所謂「人之初,性本善」,能信己才能信他人。除了信自己以外還要相信誰?相信聖人,相信這些聖賢人。聖賢人很多已經離開世間,更重要要相信他們的教誨,相信經典,對經典不可以打折扣。你不能學一本《弟子規》,我願意做的挑出來,不願意做的放下,做一半放一半,這樣對不對?那你絕對做不徹底,而且你真正挑出來那些句子你也無法踏實去實踐,因為你還是依照自己的標準在做事,而不是依照真理。要學就要有決心,要從頭至尾盡力去把它做到才行。

  還要對誰有信心?假如你是推廣的老師,你要對家長有信心。很多老師都說小孩很好教,家長不好教,家長講不聽。那很正常,家長已經失學三十多年了,小孩沒有失學那麼久。但是我們要了解到家長跟我們有同樣一個心願,就是希望把他的孩子教好,只要我們拿出誠心,很快就能配合得好。可是當你一直想說家長講不聽、家長講不聽,你在面對他們的時候臉上就是寫著這句話,那能不能感動他們?那就很困難。其實很多障礙都不在外面,障礙在哪?很多都是連做都沒做就已經一堆障礙。後來我自己歸納了一個心得,障礙都是想出來的,障礙都不是做出來的。做的人沒什麼障礙,隨著經一事長一智,他會去調整,但往往一大堆煩惱的人都是一步都還沒跨出去,他已經問題累積了好幾張。確實只要有做,慢慢方法就會出來。

  我們只要秉持一個態度,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你有這樣的決心,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相信古聖先賢在天之靈都會庇蔭你,很靈的。心誠怎麼樣?則靈,好像大家都看我長得這麼瘦,是一個很容易緊張的人,吃了兩顆鎮定劑都沒用,但是為什麼後來講了那麼多課,大家都說我不大會緊張?其實你們都被騙了,我很容易緊張,只是要上台的時候我就會請古聖先賢、列祖列宗給我加持,我的狀態就會比較好。這個方法我已經用了兩年,因為在前年十月十一號我第一場演講,來了三百多個第一線的老師。我在前一天晚上又怕睡不著覺,所以就給孔老夫子行了三跪九叩禮,跪拜完之後,只求他老人家給我好好睡一覺,果然一覺到天亮。從那次以後,講課都睡得不錯。

  對於我們的聖賢、老祖宗也要有信心,他們一定會庇蔭我們、澤被我們。對於家長我們也可以體恤他們,也可以了解他們為孩子的那一分心,慢慢大家的力量就能結合起來。還有沒有要對什麼有信心?對孩子有信心,這個重點假如沒有就麻煩了。對我們教育的孩子要有信心,每個孩子人之初都是性本善,都很可以教導。縱使他現在已經二十多歲了,都為時不晚。這個真相我們一定要了解到,這些習性不是本有的,本性的善良才是本有的;不是本有的,慢慢就可以去除,而本有的善良一定可以透過我們的言傳身教來啟發。

  再來,「德不孤,必有鄰」。在你努力的過程當中一定會結識到很多好的志士仁人。我都跟很多在推展的老師說到,要對我們大方廣文化公益網有信心,要對我們在大陸很多推展的單位,因為我們現在在海口、深圳,還有廣東梅縣、山東、北京都有教學點。我記得當初前年到了海口,我們辦課是一切都免費,在前面一、二個月我深刻的感覺我好像動物園裡面的明星動物。很多家長來都會把我從頭看到尾,不只看我,還把我們中心從頭看到尾。雖然他一句話都沒講,但是我又可以從他的眼神看出來,他說統統不收錢,這裡很有問題,不知道它可以撐多久,一定是做了兩個月以後就開始賣書了。

  確實,在這個功利的時代,想做好事容不容易?這個時代害一個人太容易了,你要害他,踹他一腳就害了他;你要幫他,沒有個三個月、六個月,三年五載,還不能做到日久見人心,現在人不容易相信別人。我們用一分真誠、用一分耐心,必然可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諸位朋友,楊老師帶著我們這群老師,一定會遵照諸葛孔明的教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們在這條路上大家絕對不會孤獨,絕對不會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一定會大家志同道合,共同扶持、共同成就文化復興的事業。

  有了信心以後,我們對於孩子從兩方面來好好教育他,長善、救失。長善,長他善良的本性,救失是補救他已經形成的一些壞習慣,不良的過失。未論行善,先須改過。過失改了以後,就好像一個水桶底下破了兩個洞,缺點就好像破洞,你再拼命把水加進去,都漏光了。父母跟老師要成就孩子的慧命,醫生可以醫身命,父母、老師是醫孩子的慧命,成就他的智慧,當然也要對症下藥,如何讓他去除習性,首先當然要很清楚他現在害的是什麼病。

  諸位朋友,我們冷靜來觀察,現在的孩子問題出在哪裡?大家說說看,因為我沒有小孩,你們可能比我更清楚。哪些狀況比較多?比較自私自利。再來,不要客氣盡量講,要講出來,你這麼一講,其他的朋友也有這個問題,就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沒禮貌、懶惰、沒有孝心,自私自利的人會不會有孝心?沒有責任感,責任感沒有建立起來。還有沒有?沒有自信心。再來,那是沒禮貌。馬來西亞的孩子情況比較好,問題不多。還有沒有?傲慢就是沒禮貌。孤僻,孤僻應該算沒自信,孤僻也就是不善於跟人相處,人際關係方面比較不好。

  其實一個人自私的時候就很難跟人相處得好。而且假如都是小家庭,那他每天都跟玩具還是跟電視在一起,那他怎麼學習跟人相處?教孩子要創造環境讓他去體驗。你看小孩子,我們到大的公園裡面去,他一、二歲,二、三歲,遇到其他根本不認識的小孩,你看他們多久就可以玩在一起?請問他這個能力怎麼會不見了?是!我們沒有用環境,讓他慢慢都生活在自己的空間裡面,這種情況在以前大家族有沒有?家族裡面幾十個、幾百個成員,常常都懂得在團體當中應該有禮貌,應該怎麼去講話。現在很多孩子的情況在三、五十年前基本上很少出現。你看孩子懶惰,你有看過二、三歲的小孩,然後他說:媽媽,我好懶惰,我不想動了,然後就攤在那裡有沒有?這個小孩趕快帶去看醫生。二、三歲都是活蹦亂跳的,為什麼到十年以後會變得那麼懶?

  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一些情況講出來,講得都不少,我稱之為十大罪狀。當他講完,我會趕快給他倒一杯水喝,因為也滿口渴的。等他喝完以後,我就問他孩子自私自利是一個結果,原因出在哪裡?孩子會懶惰是一個結果,那原因出在哪?孩子沒禮貌是一個結果,請問原因出在哪?當我把所有這些情況都是問他原因出在哪,他的表情非常的嚴肅;我從他的表情又體會到,這個問題,我活了那麼久,怎麼沒有人問過我?當然他也沒想過。孩子這些行為,大半都在他成長的過程我們忽略了指導而慢慢形成。

  你看自私自利。孩子學會走路,一、二歲,有時候你跟他講,那個水果拿給誰吃。他看看你,看看你的動作,可能就跑過去把水果拿給人家吃了。這個時候長者馬上摸摸他的頭,你這個孩子真乖,他就養成習慣。其實我就是這樣被養成習慣。我遇到任何長者到我們家裡來,只要我聽到他們的聲音,我會放下手邊的工作跑到他們面前來趕快:叔叔好,阿姨好!當我跟他們問完好以後,他們馬上會很高興,笑得很歡喜對我講:你很有禮貌。他們很滿意,我也很喜悅。因為當我對人有禮的時候,那是跟我們自己內在的德行相應,你會從內而外的歡喜。

  可是現在大人都說你叫一下叔叔,巧克力就給你吃。這樣教得對嗎?以後他就想要有巧克力才要叫。都用物質在教小孩,他就愈來愈自私,愈來愈勢利眼,做什麼事都是有目的才願意做。我們為人長者教育孩子的方法確實要謹慎為之。很多父親就講,我工作很忙,沒什麼時間陪孩子。因為那分內疚,就想要彌補小孩。怎麼彌補?現在的家長都怎麼彌補?我那天聽到一個例子,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考試考得好,他爸爸給他買了一台BMW,還送一個司機,上海人。我們從這裡看出來,這個企業家會成還是會敗?哪有寵孩子寵成這樣子的。

  很多父親因為內疚,就希望買東西來彌補,很少時間跟孩子見面,希望看到孩子的時候都是笑臉來迎接他。把玩具拿回來了,然後一進門:小寶,你看爸爸給你帶什麼?兒子一看到禮物,高興得不得了,跑過來抱著你:爸爸,你真好。一次、二次、三次都是如此,他都跑過來,爸爸你真好。本來都是看著你,爸爸你真好。抱了三、五次以後,你再回來拿禮物,他是看著禮物,爸爸你真好,然後就進去了。你跟他送了九次,第十次你忘了買,一走進來:爸爸,爸爸你好像忘記什麼,你先出去一下,買了再回來。用物質化教孩子後患無窮。我們就聽到有個高中生,他是剛好初中畢業考高中,有考上。考上以後就對他父母講:我考上了高中,你們就不需要花錢幫我買一個高中念。我幫你們省了那麼多錢,所以你們應該買名牌的衣服給我穿。假如你是爸爸、媽媽要不要買?你看孩子都是用利害在面對父母。

  不應該用物質而已,更應該用我們的愛心去跟孩子有心靈的交流。不管父親再怎麼忙,你最起碼一天可以抓十五分鐘、二十分鐘出來,事在人為。當你堅持每天十五分鐘陪你的小孩,每天從大方廣文化公益網上面抓兩個德育故事下來講給他聽,你能持續下去,父子的親情絕對會有很大的變化。當你要講故事的時候,首先要把你的手機關掉,不能才講三分鐘:兒子,對不起,我去接一下電話。然後再來沒兩分鐘又接一下電話,最後你兒子說:爸爸,你還是去接電話吧。要把我們的誠意拿出來,在陪孩子這段時間,其他所有的事都放下,讓他感覺你是全然的跟他在一起。

  當你能這樣每天跟他講兩個故事,他到學校去會抬頭挺胸,然後對他同學講:我爸爸昨天給我講兩個德育故事。他很有自信。當一個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他就會很有自信;當他感覺不到父母的愛,當他感覺他好像是一個多餘的人,那他當然就沒有自信。當他講我爸爸每天都跟我講德育故事,你們要不要聽?小朋友會圍過來:趕快講給我們聽。你孩子每天訓練講兩個故事給同學聽,保證他二十歲的時候就可以弘揚中國文化了,因為他積累下來的功夫就很夠了。其實最重要是要用心,因為人跟人的交流不能以時間來斷定,假如你每天陪他兩個小時,但都是心不在焉,那沒什麼效果。只要你一有空就用心的給他講故事,給他一些生活的提醒,他就很能體會到你對他那一分愛心。

  而當父親確實也要學會一個課題,就是會拒絕不必要的應酬,不然我們大半人生很多光陰都耗在這些應酬上。很多父親都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要小看了你在家庭當中的影響。在我的記憶當中,有一句話那時候是整個社會都在鼓勵,叫「爸爸回家吃晚飯」。這句話對我來講,我一點都不覺得陌生,我的父親幾乎沒什麼應酬,只要下班沒有事了,他一定回家吃晚飯。三代同堂一起吃那一頓晚飯,整個家庭的向心力、凝聚力就出來。而且當你跟孩子一起吃飯的時候,這個禮貌馬上就教了,不然你什麼時候教他?趕快一起幫忙筷子怎麼放,然後趕快幫爺爺奶奶盛好飯,你不只教他禮貌,在飯桌上孝道也可以一起教出來。家庭常常有這種情感的交流,彼此都能了解他的生活狀況,那你要機會教育就很簡單。你常常不跟他在一起,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怎麼跟他溝通、引導。

  那如何學會拒絕應酬?其實拒絕兩個字也是人生的必修科目。拒絕有兩個法寶可以用,第一個就是你的父母,當這些酒肉朋友要拉你去喝酒,這時候就跟他說:剛好今天是我媽媽生日,一個月前我就已經跟媽媽講好,一定要回去陪她吃飯,我都已經一個多月沒回家了,對不起,對不起。突然這個朋友已經二、三個月沒回家了,你這麼一講,把他的孝心都喚醒了,他說我也很久沒回去了,那我也回去看看。你看多好,多圓滿。把父母搬出來,這個應酬就可以推掉,這是第一個法寶。第二個法寶就是你的妻子、兒女。當別人要找你出去應酬,你就跟他講:對不起,剛好最近我跟我兒子一起學《弟子規》。《弟子規》上說「凡出言,信為先」,我答應今天要給他講兩個德育故事,假如我今天不回去,那這輩子我講的話,我兒子都不相信,這樣會很嚴重。當你把父母搬出,把妻兒搬出來,大部分的人絕對不會再強你所難。假如這兩個法寶搬出來他還依然要找你去喝酒,那諸位朋友,人生總要有取捨,這樣的朋友我看就算了。

  確實,我們懂得從原因上去把答案找出來。這個自私自利其實從昨天跟大家舉了一個例子,夾菜的時候第一口夾給誰?我這個問題不知道已經問了多少次,每次問,很多媽媽在底下就低著頭在那裡笑。我從她的笑容也看得出來,她的意思是說夾錯了。「大學」裡面說「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個先後可是大學問,菜夾錯了先後順序,他為人子之道你就沒教他了;那個水果的先後順序拿錯了,他孝心起不來。

  人生的大道理在哪裡?在一言一行當中,沒有離開生活。我去年在深圳一所幼兒園,來了二、三百位家長,我問了他這個問題。過了一年以後,我們中心另外一位老師又去跟他們講課,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家長已經聽過我講課了。接著這位老師又問他們:請問你們的菜夾對了嗎?又看到很多媽媽又把頭低下來,有沒有夾對?改變孩子的習慣不容易,改變父母的習慣更不容易。確實,我們要拿出理智來,不能感情用事,孩子的自私自利往往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啟發他的孝心,讓他覺得全家都要圍著我轉,我不高興的時候全家人都要趕快來哄我、趕快來滿足我,這樣就很不好。

  當孩子有無理的要求絕對不能隨順他,這時候也要很謹慎,慎於開始。我記得小的時候有一次跟我媽媽要一個東西,也算是比較無理取鬧。我媽媽沒有生過氣,當我在那裡吵鬧的時候,我媽媽拿了一本書在那裡看。我不知道我媽媽是不是學關公看《春秋》。我看她如如不動,就開始使出我的渾身解數,自己躺在冰涼的地板上,看她會不會不忍心,然後又翻幾個筋斗,在那裡。我媽媽連看都沒有看我,後來過了二十幾分鐘我覺得很累我就走了。你看,第一次你不隨順他的無理取鬧,他下一次敢不敢?就不敢。當父母的人要很有原則才行,不能一直滿足孩子的欲望,那他就會愈來愈自私。

  接著我們看剛剛這個禮貌,吃飯的禮貌我們教了嗎?接電話的禮貌我們教了嗎?接待客人的禮貌我們教了嗎?人不學不知道,我們不能想孩子大了很多事他就會了,這是錯誤的想法。在汕頭也有在推廣《弟子規》的教學,有個小朋友學了一個多月,後來他們的老師組織這些孩子來分享一下學了一個多月以後的一些成長,也把家長都找來了。家長都是很興高采烈,要來聽自己的孩子上台分享。那個七歲的男孩上台以後第一句話就講到:我學了《弟子規》以後才知道做人原來要孝順。這句話有沒有味道?代表他還沒有學以前知不知道做人要孝順?不知道。他也不知道做人要有禮、做人要有愛心,他只知道他要什麼玩具趕快給我買過來。第二句話這個孩子又說到:我還沒學《弟子規》以前,每天都想著如何謀害父母。七歲的孩子。他的媽媽本來很高興坐在底下,聽完以後,一開始是很錯愕,接著淚流滿面,她不相信這是她兒子講出來的話。

  諸位朋友,你知道你兒子在想什麼嗎?你知道你女兒在做什麼嗎?當我們忽略掉太多跟孩子成長的時光,真的很難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麼。我們不難分析出來為什麼一個七歲的孩子會講出這樣的話,很有可能父母把他禮拜一到禮拜天所有的時間排得很滿;除了上課以外,還要學書法、學音樂、學跳舞,學一堆東西。我們很多學生說他不喜歡放假,不喜歡禮拜六、禮拜天,他說因為禮拜六、禮拜天比禮拜一到禮拜五還要累。家長為什麼讓孩子學那麼多東西?是真正要成就他嗎?學那麼多東西學得雜,樣樣通,樣樣都鬆,根本學得不紮實。

  我有個學生才小學,補習補了四科,有一天我把他找過來:你不要補那麼多,上課專心聽就好了。接著我的學生說:老師,不行,我們那條街上的小朋友都補四科。你看,他補習的目的在哪?大家都這樣,一窩蜂在做,太不理智了。我小學從來沒補過習,初中也很少,幾乎都沒補習。補習就一定能學好嗎?我後來發現為什麼當我上了初中跟一些同學成績慢慢拉開,我比他們好一點點,慢慢拉開了,而這些同學從小學就開始補習。我就很納悶,他們小學就開始補了,怎麼成績差我們愈來愈多?那時候我還沒有答案,後來我自己真正教書了就找到答案。

  我的學生前十名,有五個補習,五個沒補習。這些有補習的人在考試前都會有一張考前總整理,誰幫他整理的?是,補習班幫他整理的,他就拼命背一張。等考完試以後你猜他幾天就忘記了?你很有經驗,統統還回去了。而那些沒有補習的人他要自己劃重點,他們還會互相我劃的重點我問你,你劃的重點你問我,我就看到這些同學在那裡互相複習,他是靠自己讀書。他從小就學習如何整理,如何複習,如何準備,不是別人幫他做的。而有補習的孩子都是補習班老師幫他做的,請問補習班老師能幫他做多久?慢慢學習就變被動的了,自己讀的都是主動去學習。而這些孩子在上課狀態不大一樣,當他在聽課的時候,補習班老師講過了,他會怎麼樣?他會告訴旁邊同學這個我會了。假如老師在上的,補習班還沒上,他會想晚上還會教。他的學習狀態沒有全神貫注以後,長大要再全神貫注就困難了。花錢不見得有效果,我們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讀書習慣,這才是最重要。愈了解孩子的情況,才愈能適時給予他應有的指導。

  很多家長都說孩子不好學,在我們家裡面從來沒有聽過父母在催我們去讀書,在我們家都是媽媽上樓來趕我們去睡覺,說:不要再念了,去睡覺。那如何達到這個效果?其實很簡單,那時我們三個都還小,家裡吃完飯以後,休息了一會,我的父母就進他的房間開始看書。那小孩子都想看什麼?想看電視,就會偷偷探頭進去看爸爸、媽媽在幹什麼,結果看爸爸、媽媽都在看書,敢不敢去把電視打開,敢不敢?不敢,只好摸摸鼻子就上樓去了。那習慣就成自然,我們家從來不看連續劇的,這樣讀書習慣就養成。一養成以後當我們剛好去別人家裡,看到別人在看那些連續劇,真的看不下去,都是你一巴掌我一巴掌,打來打去,罵來罵去,有什麼好看?有人說演電視的是傻子,看電視的?人生時光短暫,要把它用在對自己、還有對下一代生命有幫助的地方。而教育孩子只要你以身作則,就會事半功倍,效果會很好。

  禮貌都是在生活的點滴當中,我們要去用心。有次我講說要教孩子禮貌,有個家長就講,現在的孩子看到你能對你笑一下就不錯了,還跟你問好。這個心態對不對?錯了,你的要求是他能對你笑一下就不錯了,他怎麼可能會變得很有禮?而這個禮貌要實際讓他去操作。比方接待客人,你就讓他兩個人一起練習,一個當主人,一個當客人。有一次剛好我們指導完學生,來了一個阿姨,當他們聽到電鈴響了以後,所有的孩子都說:老師,我來接待。因為他們現學可以現賣,每個人都要做就僵持不下,六、七個孩子排在門口等這個阿姨,突然這個阿姨走進來,六個孩子馬上:阿姨好!給她鞠躬。這個阿姨突然不敢走進來,她說了一句話:受寵若驚。接著她又說:假如下一代的小孩都像這樣,那不知道有多好!

  接著孩子馬上給她拿拖鞋,而且放拖鞋也是學問,要怎麼放?在教禮儀的過程,其實也教他處處替人設想,要放在阿姨馬上走進來可以穿上去的方向擺好,當他能在這麼細微之處都能替人著想,那以後他在團體當中一定會很受人歡迎。接著說:阿姨,妳請坐,我幫妳倒杯水。然後趕快去倒一杯水:阿姨,請喝水,您先等一下,我去叫我媽媽來。他做事的方法、步驟,無形當中就在提升。

  有位媽媽她聽完課以後就覺得教禮貌很重要,她帶她女兒出去的時候,一看到長輩就開始拉她女兒的衣服,她女兒就阿姨好。後來拉沒什麼效果,開始用捏的,然後她女兒陪她出去一天回來就說:我好累!我喉嚨都快沙啞了。其實她女兒累,她累不累?她也很累。後來她就轉個念頭,不要一味的就是要求她,反正我們先做好。她就遇到任何人都自己主動跟對方打招呼,她沒有再去要求她的女兒,突然過了沒多久,她的女兒見人就懂得問好、問安,而且做得非常的自然,最重要還是我們要當榜樣。

  另外一位老師,她的女兒才兩歲,她對她的婆婆很恭敬,每次見到婆婆首先都是鞠一個躬,跟她婆婆問安。有次剛好在吃飯,她婆婆本來要嘮叨她幾句,剛好她菜夾起來就往她婆婆的碗放下去。她婆婆的話才到嘴邊,突然又吞回去,然後說:妳學得不錯。後來她突然發現她的女兒最會做一個動作,見到人就給人鞠躬問好。她有沒有教她女兒?她沒有教,可是女兒看了很自然就模仿學習。這個有禮還得我們主動來做。

  再來懶惰,孩子都是很活潑的,為什麼後來會懶惰?往往在他小時候,可能過來要幫你拖拖地,做什麼事,你可能一擺手說:別吵,不要來搗亂,你做了我反而更麻煩。你這個手把他推了二、三次以後,他以後過不過來做?他就不過來了。然後你又告訴他,你只要把書讀好就好了,其他的什麼都不用管。這句話有多少家長說過?當他什麼都不用管,那他還會很勤勞嗎?當他什麼都不用管,請問他會有責任心嗎?那答案都出來了。他有做事他才懂得負責,教孩子要教做人、要教做事,一定要讓他常做家事才不會懶惰,而常做家事對他一生處事待人的影響相當的深遠。

  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一個他真正去做以後,他才會了解原來母親除了工作以外,還要打理這麼多家事真是不容易。當他去拖完地以後,他才知道拖地也是很辛苦的。很多老師接觸《弟子規》以後都會引導孩子懂得孝順父母,而這些孩子本來生日的時候都是想禮物、蛋糕,引導完以後他們會在生日那天盡量幫父母幹家活。有個孩子就跟她媽媽講:今天我生日,媽媽,我炒一盤青菜給你吃。那媽媽也很高興就讓孩子去做了,這個小女孩因為三年級,身高不是很高,她準備要煮菜的時候發覺不夠高,就拿個椅子墊上去;接著就把油往鍋裡倒,倒下去以後,因為鍋裡還有點水,沒經驗,然後就會噴起來,一噴起來她趕快想辦法,去拿了一個手套套住自己的手才不會燙到;接著她又把菜放下去,油濺得更高了,已經可能會噴到她的臉,她又趕快急中生智,去找了她爸爸的安全帽,把它往頭上一戴,這種狀態叫全副武裝,好不容易把那盤菜炒出來了。我們可以感受一下,當這個小女孩把這盤菜從廚房端出來以後,她的人生態度有沒有不一樣?她以後在吃母親炒的每一樣菜會不會挑三撿四?你看,一場勞動讓她能體會到父母的辛勞,習勞才能知感恩。

  我自己曾經種過菜,我很喜歡種田,為什麼?因為我屬牛的。我曾經種了二、三個禮拜的菜,我非常歡喜,把它收割起來,然後拿去給一位長者炒給大家吃。我忙了二、三個禮拜,他們在三分鐘之內就把它消滅掉了。在那一刻我終於了解一首詩,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你真的沒有拿過鋤頭你就體會不出那個味道來。讓孩子多做他就會感受別人的付出,進而培養他的感恩心。而這個女孩在炒這個青菜的過程,她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沒有提升?她會自己去想辦法。

  當孩子都不常做家事,縱使他的成績再好,分數再高,你交給他事的時候他很難機智反應,他會好像一個木頭一樣,站在那裡不知道要怎麼辦。我有個學生成績很好,都前三名。有次他媽媽給我寫聯絡簿,寫到有一件什麼事情希望老師能幫我的孩子做,是一件小事。我就跟這個小朋友講,這點小事你直接跟老師講就好了,不要再叫媽媽寫聯絡簿。他頭低低的沒說話。過沒幾天他媽媽又給我寫聯絡簿了,又是為一個小事,我又跟他講,沒什麼效果。因為這個孩子只會做什麼?只會讀書、只會考試,反應就很差。

  第二個他有做家事才懂得負責任。什麼叫輔導孩子做家事?大家不要回去以後,當老師的開始設計要會炒土豆絲。這個土豆絲在這裡要解釋一下,土豆在大陸叫馬鈴薯,跟我們台灣的情況不大一樣,就是炒馬鈴薯絲,你那個設計就是會炒了,然後後面還一個媽媽打勾,這樣能不能達到效果?你相不相信,那孩子就是叫媽媽把土豆絲都切好,然後他就去炒一下,然後端來吃一下,然後他就走了。媽媽還會很高興,他終於會炒土豆絲了,然後自己還在那邊洗碗洗鍋,那叫交差不叫負責任。

  剛好我們一個老師就是收到學校老師一直在強調生活能力很重要,一個小女孩炒了土豆絲就端過來給他吃。他邊吃就告訴她說:你知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炒土豆絲?就是要學習分擔母親的辛苦,就是要學習懂得如何靠自己的能力來生活,你這些都學會了就可以幫媽媽多分擔點事。接著就問這個女孩,你鍋子洗了沒有?她說媽媽還在洗。一定要讓孩子從頭至尾把一件事情做好,這才叫做家事。而不是他洗了碗,碗擺在那裡還要你去幫他統統收好,那是錯的,是從一開始洗到烘乾到放好都要他來處理。我們一些學習中國文化的小孩,真的,你交代事情給他以後,都不用再擔心,他一定會做得好好的。但是他做得好好的前提在哪?在於他學習做這件事的過程,當老師的都會好好指導,等他熟練了就很信任他,放手讓他去做。

  諸位家長、朋友,不要小看負責任的重要性,孩子以後事業有沒有好的發展跟負責任息息相關。有個老師他去找他以前兩個同事,這兩個同事同時在一家公司裡面。談完天以後,他兩個朋友就要送他出門,這是一家百貨公司,剛好看到旁邊他們員工公布欄上有一張紙快掉下來,那他隨口(因為學習中國文化的人很細心)就說那個東西快掉下來了。他這兩個朋友進去的時候都是銷售員,過了一段時間,一個升業務經理,一個降下來當售貨員,當然他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個升、一個降?那個被降級的朋友就說:那沒我們的事,不用管。另外一個當經理的人很自然的走過去把這張快掉下來的紙拿下來,然後走過來說我送完你以後再過來把它貼好。這位老師說從這個動作就看出來,為什麼一個升級、為什麼一個降級,原因在哪?一個對公司有責任心,一個對公司沒責任心,愈有責任心的愈能扛大的工作。

  諸位朋友,您的孩子有沒有責任心?有個父親回去就做實驗,看看他的三個女兒有沒有責任心。他就拿一枝掃把橫擺在他房間的入口,橫放在那裡,每個走進來的人一定會看到。他要做一下實驗,看女兒會不會主動把掃把拿起來。他把大女兒叫進來,大女兒一進來,看看這枝掃把,一腳就跨過去,走過來:爸,有事嗎?她爸爸有一點失望,不過後面還有兩個,又把二女兒叫過來,二女兒還是一腳就跨過去,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三個女兒對這一枝掃把視若無睹。在萬念俱灰之際,突然又想到另外一個人,想到他太太,又把他太太叫過來。他太太一看那枝掃把馬上怎麼樣?很自然的就把它拿到旁邊擺好。因為太太覺得這是我家,這都是我的工作,而孩子覺得只要我把書念好就好,其他啥事跟我沒關係。你今天回去也可以做實驗,你就把一瓶醬油把它弄倒,看你孩子走過去會有什麼反應?假如妳兒子說:媽,醬油倒了。那已經不錯了。很重要,這些心性的提升都在生活當中。

  再來,懂得做家事的孩子一定很勤奮、勤快。大富由天,小富由勤勞,只要孩子很勤奮,基本上你這輩子不用擔心他,他絕對不會沒飯吃。而在勤勞的過程,多勞動的孩子他的血脈特別通暢,就很健康。你看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體質這麼差?就是都沒有勞動,沒有幹活。像我爸爸,我跟我爸爸出去,人家都會說你跟你弟弟出來。我爸爸長得很帥,又很壯,基本上跟我不大一樣。為什麼我爸爸很壯?因為從小都在幹家活,從小都在種田,我爸爸念大學的時候還在挑糞便,有沒有吃虧?沒有,所以身體一直都很強壯,都已經六十多歲了,都沒什麼毛病。所以勤勞可以讓他的身體強壯,可以讓他養成能多幹活的態度。

  第四個多做家事的孩子他一定會有貴人相助。當你看到一個孩子很勤勞,你一定會多愛護他、多調教他。我記得我在教書那時候,剛好有一年我是教自然科,當這一節課結束以後,因為自然科要用很多用具,本來都是要我收拾。但很欣慰,當我上完課以後,有三、四個小女孩留下來,我連叫都沒有叫她們,她們就在那裡分工合作幫我的忙。你看到這樣的孩子會不會倍加疼愛?那一定會。所以孩子很勤奮,在外就有貴人相助,而且他的人際關係也會處得很好。

  很多大學生念了幾個月以後被學校退學,因為他們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會。在學校跟人相處,在寢室裡面搞得亂七八糟,到老師的家裡也給老師家的環境亂破壞。學校受不了了,把這些學生勸退回去,而且不在少數。當我們的孩子去念大學跟幾個室友一起生活,當他走進去看到別人在掃地,他馬上就走過去一起幫忙,所有這些同學對他就有很好的印象。當我們到任何一個團體裡面,都能主動看人家排椅子我們就排椅子,看人家拖地我們就拖地,很快的時間就能融入這個團體之中,那孩子的人際關係能力就會很好。剛剛我們提的幾個問題,沒責任心、不懂得與人相處,在做家事當中都可以有很好的學習,這些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最後,做家事跟他往後婚姻的幸福有關係。我在台南講課的時候,講到做家事,有個朋友就跟我提到,他說他有個同學成績很好,這個同學從小學成績就非常優秀。在念初中、高中的時候,中飯都是她的父母親手送去給她,晚上下課都是父母去把她接回來,父母對她可謂無微不至的照顧。這個女孩也很爭氣,一路考上了師範大學英文系,台灣師範大學英文系。當你的女兒考上師大英文系高不高興?很高興,注意不要高興太早。當他女兒讀完大學還要實習一年,她去實習那一年,還沒有實習完,嫁給一個牙科醫師,好不好?你女婿當醫生好不好?很好,你看這樣的結局有多少人羨慕,但是羨慕不要羨慕得太早。

  後來他這個同學在婚姻當中很不順利,因為從小只會讀書不會幹活,家裡一團亂。一開始先生忍氣吞聲幫她做,因為人的忍耐是有限度,慢慢的就有點受不了。而當人都不懂得去付出,不懂得去多做點事,那婆媳關係能不能處好?那很多關係的衝突就產生。後來她的先生受不了了,到法院請求離婚,後來判決是先生勝訴。判離婚能判到勝訴也很不簡單,也是幹了一些讓人家很不能忍受的事情才有可能。而她的父母在他女兒這段婚姻過程掉了不少眼淚,都一直勸她:女兒,妳要多包容,要多做一些事,不可以這麼自私。他的女兒聽不聽?聽不進去。她的父母就打電話給這個朋友,希望這個朋友去勸勸他的女兒,然後對這個朋友哭訴說:這個女兒從小她要什麼就給她什麼,我對她還不夠好嗎?她為什麼還不聽我的話?這對父母,她女兒出現婚姻狀況他了不了解原因在哪?很難了解,他覺得我對女兒這麼好,她也應該聽我的話,這個邏輯對不對?這是錯的。愛護她要用智慧,愛護她是要成就她一生正確的做人做事能力,這是在台灣發生的情況。

  在南京,剛好有一天有一則報導,說有個婚姻介紹所來了一個媽媽帶著她的女兒(她的女兒才二十多歲)要來找對象,而她女兒已經離過一次婚了,要來結第二次婚。這個媽媽跟報社的記者講,她說我女兒第一次婚姻條件很好,但是因為兩個人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都作威作福,兩個人在一起統統不幹活,最後撐不下去就離婚了。諸位朋友,這位媽媽一開始說他們兩個人的條件都很好,請問他們的條件是什麼?他們的條件就是對方有沒有錢叫條件,太狹隘了。接著這個媽媽又對記者講,我女兒這次婚姻我一定要找一個條件更好的,而且還要附上一個附帶的優惠,假如有人要娶我女兒,我可以給他三十萬人民幣,或者附加一個保母嫁過去幫她幹活。你看她的婚姻會不會幸福?太難了,這是在南京發生的事。

  結果在北京也發生另外一件事,一對新婚夫婦,她先生的媽媽,婆婆跟他們住在一起,每天都幫他們幹家活。後來太累了,實在受不了,就拿了一本簿子,告訴他們你們下班以後第一件先做什麼事,第二件先做什麼事,一一把它列好,然後就交給她兒子,她回去休養幾天。回去隔天她就接到她兒子一通電話,他說:媽,那本簿子我不知道放到哪裡去了。你看,沒有「置冠服,有定位」。假如你是媽媽該怎麼做?還要不要繼續幫他幹活?習慣很重要,要從小培養,要長善救失。這個救失要針對孩子的問題,一一用耐性去輔導、去培養。

  而我們剛剛講的這些過失,我們換另外個角度來看看,當一個孩子他長了善,那長善要先長什麼善?先長哪個善?百善孝為先,一定要先長孝道。而這個孝字很微妙,孝為百善之首,而孝開了百善皆開。一個孩子有孝心的時候會不會自私自利?不可能。一個孩子有孝心的時候他會不會沒有責任感?一個孩子有孝心的時候會不會沒禮貌?不會!他假如沒禮貌,「德有傷,貽親羞」。「親所好」,你們現在都對答如流了。才讀了幾遍就有這麼好的效應,對!親所好,他會認認真真去把事情做好,孝開了所有的善行都會打開。教孝是刻不容緩的事情,我們就會引導孩子懂得知恩報恩。

  在教孩子知恩報恩的過程,我們可以用一些故事來引導,也要跟整個生活面做結合。我們跟孩子提到父母,尤其母親對我們的恩德從什麼時候開始?所謂懷胎十月。剛好我們公司最近有個同仁懷孕,常常吃了東西沒多久就吐出來,害喜。我們就跟孩子提到,這個害喜的感覺就好像暈車,你們暈車的時候東西吃不吃得下?吃不下。那為什麼我們的母親還要把食物吃下去?孩子都很聰明,你問他們,他們都想得出來,他們說因為怕我們沒營養。懷胎當中胎兒的營養都是母親提供的,假如她營養不良,胎兒就會受損。我們就跟孩子講,母親為了你的健康,縱使再難受她都願意承受,而你們吃中飯的時候這麼偏食,不想吃就不吃了,這樣是傷害你的身體,那你又怎麼對得起母親懷你的時候念念為著你的那分存心?更何況你現在有害喜嗎、有頭暈嗎?沒有,母親這麼大的痛苦都能忍受,你根本都沒痛苦,還不願意好好回饋媽媽把自己的健康照顧好,要「對飲食,勿揀擇」。你這個理把它講通了,他吃飯的態度不一樣,把這些態度跟他的生活結合在一起。

  接著我們也跟孩子提到,隨著懷胎的過程我們愈長愈大,尤其在後面幾個月我們的體重很重,媽媽連睡覺都很不容易。孕婦都怎麼睡你們知不知道?我看大部分都知道,都當過媽媽,都要側著一邊睡覺,而且很難翻身,都必須拿一些比較軟的東西在頭或者其他身體部分墊一下,才會比較舒服一點。因為後面幾個月我們四肢都長得很好了,有時候還會練練拳頭,這一拳打出來媽媽會很痛。諸位朋友,這種事我們都幹過,你們都忘記了嗎?我們還沒出現就已經讓母親吃了不少苦頭。

  接著,生產、生育相當不容易。我有位長輩(他是男的)他就去參加一個孕婦研習營,他們真的大男人還背著跟胎兒差不多重量的東西背在肚子上,然後去感覺一下孕婦的感受,這叫感同身受。他就跟我們提到產房床上有兩根鋼柱,這鋼柱很粗,結果這個鋼柱是彎的。我們就問小朋友這個鋼柱為什麼會彎掉?小孩子也是很聰明,他說因為媽媽生產很痛,然後拉著把它拉彎了。因為生產的痛比癌症還要痛,很多癌症病患是忍受不了痛自殺的,而母親的生產勝過癌症的疼痛。我們跟學生講到那種陣病就好比每十五分鐘拿一把小刀在你的手上劃一橫,然後又過十五分鐘再劃一橫。要劃多久?少則幾個小時,多則(我比較沒有經驗)有的要二、三天都有。孩子在聽這一段的時候眉頭都皺起來,因為他們很怕痛。我們接著跟孩子講,當母親把我們生下來那一刻,第一個念頭是什麼?是我的孩子健不健康。有哪個人的母親曾經跟你講過:兒子,我生你的時候很痛。有沒有?幾乎沒有。母親在生下我們那一刻把人生最大的痛苦完全放下,下一刻提起的就是對孩子無盡的關愛。母親的這一念心我們這一輩子怎麼報都報不完。

  懷胎的恩德、生育的恩德,接著還有養育的辛苦。中國的守孝,父母喪禮守孝是幾年?三年。這守孝三年的含義非常的深遠,因為我們在三歲以前所有生活的點滴都是父母在照料,這三年的守孝是要告訴我們,這一生都不能忘懷我們三歲以前那一段歲月。記得我的外甥常常到我們家裡來,晚上不睡覺的時候都是我姐姐、我媽媽輪番上陣去抱他,讓他入睡,當然,我這個當舅舅的也要付出一點心力。我去抱了十五分鐘、二十分鐘以後,就趕快請假,因為手都快斷掉了,結果我的姐姐抱了一、二個小時都沒有疲憊的表情,為什麼?那一顆母愛的心有無窮的力量。

  諸位朋友,我們的第一個步伐是如何踏得很穩健?是我們的父母很有耐性陪我們一步一步學走路。我們又是怎麼學會吃東西的?是父母很有耐心教我們一口一口吃正確,吃得乾淨。我們又是如何會看書的?是父母很有耐性一個字一個字教導我們。在我們腦海當中有多少父母付出的影像時時都會浮現出來?當我自己在擦拭身體的時候,都會想到當我生病的時候,父親、母親都會很耐心的來照顧我。而在照顧我的過程,從他們的表情當中也感受到,雖然病在兒身是痛在父母的心中。多少的夜裡,我都恍恍惚惚感覺到有人來幫我蓋了被子,有時是父親,有時是母親。當我第一次拿到薪水,薪資不高,只有一萬八千塊台幣;當我拿到那份薪水的時候突然想到,光是我這四年的大學,我不知道要賺多少年才付得起,而父母這樣供應我們讀書,卻從來沒有任何的怨言。確確實實當我們真正賺了錢,才了解到賺錢的不容易,才了解父母在這個過程當中為我們付出了多少,而我們又回饋了父母多少。

  一歲的時候母親餵我們吃奶,我們的回報可能是咬她一口。三歲的時候,母親為了讓我們吃得營養,拿了個食譜做了好幾個小時才做出來的食物,端到我們面前,我們可能一不小心就把它打翻在地。當我們把食物打翻在地,母親很快的把食物撿乾淨,接著母親又去做什麼?接著又去另外再做一次。可能念小學的時候我們看別人有電子琴可以彈,我們也吵半天要買一台,父母縱使再困難也成全我們的興趣,可能彈了一、二個禮拜又把它放在一旁。多少父母的用心我們回饋了什麼?有個大學生,他在初中的時候有一次沒有回自己家裡,就到了外婆家,也沒打電話。他的媽媽找他找半天,非常的慌張,找了好幾個小時,後來找到了他外婆家。到了他外婆家一看到他在,他的媽媽當場昏過去了。他說他在國中那時候只覺得他媽媽真是大驚小怪,後來學了《弟子規》以後,一個大男人在那裡掉眼淚,他說他終於了解為什麼媽媽會昏倒?那種焦急他現在才懂得。

  當我們考上大學,父母很歡喜,甚至於要籌很多的錢才能讓我們讀書。我們到了大學門口,對著父母講:你們不要進來,進來會給我丟臉,你們趕快回去吧。讀完大學出來工作,很可能是父母用心透過關係幫我們找的,我們不只沒有感謝,去做了一個禮拜以後跟上司發生衝突,又鬧情緒不幹了。結完婚,結婚的時候父母可能送我們一套沙發,我們走進來一看,怎麼這麼趕不上時代,還批評了父母一番。當我們婚姻當中,有一些衝突、一些難過,在跟自己的父母哭訴的時候,其實我們並不知道他們比我們更傷心。等我們四十多歲了,有天媽媽打電話來,說明天是她生日,希望我們能去陪伴她,我們可能因為跟朋友打麻將都忘記了。等我們五十歲了,常常接到父母的電話,可不可以陪他去看看病,我們可能把時間花在沒用的連續劇上,也沒有去陪伴。等有一天父母離去了,這時候我們的內心會有一種隱隱的作痛,好像覺得人生有很重要的事都沒有做,而現在卻沒機會做了。

  古人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父母不在了,我們才會感受到人生最大的遺憾是沒有父母可以奉養。在漢朝有一個孝子叫韓伯俞,從小母親處罰他,他沒有哭過,都是很恭敬的接受母親的教誨。後來他長大有一天母親責罰他,他突然放聲大哭。母親非常的驚訝:小時候打你,你都不哭,為什麼今天打你,你卻哭了?韓伯俞跟母親講到,從小您打我,我都非常的痛,代表母親身體很強壯。但是今天母親打我,我已經感覺不到疼痛了,代表您的身體愈來愈虛弱,代表我要好好奉養您的時間愈來愈少,想到這裡我非常的傷心,才開始哭泣。這些聖哲人的風範我們一定要好好去學習,要珍惜有父母可以奉養的時光,要做出最好的孝榜樣,讓我們的下一代來看。

  當我們把這些父母的恩德講給孩子聽,孩子的心非常的善良,很多小孩會掉眼淚。我們跟孩子講到,你很感動的掉眼淚,就能盡孝道嗎?不只要掉眼淚、要感動,更重要的是要把孝心落實在家庭生活當中。只要我們把「入則孝」每一條都做到了,那就是真正的孝子,真正孝順了父母。我們接著就會一句一句講給學生聽。而很多經句都跟聖哲人的風範有關係,這個時候就可以用故事去引導。每一句經文如何教,我在台南講了四十個小時的「細講《弟子規》」,這個資訊應該不難找到。很多教學的經驗我們也都掛在大方廣文化公益網上,大家有空可以上去把它下載下來。我們今天課就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