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論語講要》上論學習分享  成德法師主講  (第六集)  2022/2/21  台灣高雄  檔名:55-229-0006

  成德法師:首先非常感謝大家,非常感謝在先父往生之後諸位傳統文化的同道們都很用心祝福成德的先父,所以成德在此代表家屬及自己為大家致上萬分的感謝,謝謝。

  儒釋道的聖人都是教導我們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孔子如是,老子如是,釋迦如來亦如是,俗話所說,英雄所見大略相同。當然大家要知道「英雄」兩個字我們得把它搞清楚,可不是窮兵黷武,像拿破崙這樣,拿破崙在我們東方神州大地他不可能會被推崇。泱泱中華五千年歷史,沒有侵佔過人家一片土地,這才是中華文化的展現。甚至於人家國家民族滅亡、存亡,我們還會去幫助人家。英雄是能夠調伏自己習氣的人,叫大英雄。俗話說,戰勝別人一千次不如戰勝自己一次。尤其儒家教導我們定靜安慮得,人本有的明德智慧一定是能夠靜得下來。窮兵黷武都是瞋恚心,都跟人對立起來,都覺得自己最厲害,別人弱,甚至還要去滅掉別人的族群。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耳曼仇視猶太人。每個民族他們的祖先都有很寶貴的智慧,我們都要給予尊重,這種分別高下延伸出來會造成世界大戰。而真正的英雄是調伏自己內心的分別執著,所以孔子教給顏回克己復禮為仁。

  去過傳統叢林道場的應該都有印象,最主要的建築物是大雄寶殿。什麼是大英雄?是真正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戰勝自己的習氣,他的清淨心現前。清淨心就生智慧,煩惱心怎麼可能會生智慧?淨極光通達,心清淨到一定程度,光就是本有的明德智慧,自然流露出來。儒釋道的聖人都開顯了他本有的智慧,所以當然英雄所見大略相同。

  從他們的教誨我們了解到,孔子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代表人是有靈魂的,不能誤會身體是我,這個誤會就會障礙我們很大,人造作很多罪業都是覺得身體是我,自私自利就延伸出來了。老子說的「吾有大患」,我有一個很大的憂患在哪?「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老子這個見地不簡單。誤會身體是我,延伸出來我們為了這個身體戕害很多野生動物的生命,甚至整個溫室效應那麼嚴重,跟我們大量吃肉有關係。

  曾子曾經說「出乎爾者,反乎爾者」,曾子這句話已經告訴我們世間是有循環的。包含《小兒語》,打人就是打自己,罵人就是罵自己,很有道理。這個道理《大學》也是這麼講,「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你今天用言語去侮辱人、毀謗人,種了惡因,惡果鐵定要回到自己身上來;「貨悖而入者」,你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財物,不義之財留不住,「亦悖而出」。而且聖人提醒我們,小人冤枉做小人,君子樂得做君子。本來我們有福報,結果用不正當的手段,把自己的福報折了一大半,還自以為聰明。現在社會很明顯,但不能怪他們,沒人教他們,他們真明理,沒人願意做損害自己的事情。

  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今天不隨順社會風氣不簡單,人云亦云,尤其現在最厲害的風氣,功利主義、享樂主義。享樂主義我們要了解,因為人的惡心所有二十六,善心所有十一,所以人要學壞挺快的,俗話說,學好終年不足,學壞一日有餘。我們觀察自己、觀察身邊親朋好友,比方他被人家拉去賭博,就一次,陷進去了;他去聲色場所玩樂,一陷進去不可自拔。為什麼儒家講格物、克己?護念好自己不簡單,人心惟危,人心的變化很容易受環境的影響,我們的定力還沒有形成以前不能不講究環境。千金買田,萬金買好鄰居。為什麼孟母要三遷?這些聖哲人他們的考慮其實我們都要認真來理解,這樣才能護念得好自己,也才能護念得好下一代,護念得好我們的學生還有親朋好友。

  學好得要長期的薰習。我們學一個孝心,但孝心被自己的自我感受、自私自利給障住了,雖然這些習氣不覺本無,但是它太習慣,我們得透過一段時間熟處轉生。本來這些習氣很熟悉,慢慢慢慢我們都提起正念,慢慢它就陌生了,它有一個過程,急不來。孔子說「無欲速」,一個人要修身很著急會走火入魔,會很容易上火,會適得其反。尤其人一著急就浮躁,浮躁的心怎麼深入經典?深入經典一定是身心非常的放鬆才能深入。「探理宜柔」,身心非常柔軟,「優游涵泳,始可以自得」。一個人的心一定是很安定,他才能夠跟宇宙人生的真理相應。不然心安定不下來,有未來擔憂、有過去懊惱、有現在的猶豫不決,心定不下來都是煩惱做主,我們怎麼解聖賢的真實義?為學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氣定下來,定靜安慮得,靜在為學當中非常的關鍵,要靜得下心來才行。

  當我們誤會身體是我而延伸出自私自利,延伸出我的房子、我的車子、我的眷屬,好多的人去傷害別人就是為了自家的利益,其實都是小人冤枉做小人。孔子有說到,天下有五不祥,五個不吉祥,第一個就告訴我們,「損人自益」,你要損害別人來利益自己,「身之不祥」,這個人要遭殃。因為福田靠心耕,哪有我們去損人然後愈有福報?從歷史當中一個都找不到。但是人沒有聖教,他又順著風氣,現在的風氣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就被誤導。

  社會是個大染缸,所以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要入社會以前,一定要把他德行的根立住才行。現在厲害的享樂主義,孟子提醒,「飽食煖衣」,都在享樂,「逸居」,遊手好閒,沒有人生的責任、目標,就是這樣玩樂,「逸居而無教」,沒有給他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則近於禽獸」。一談到禽獸我們就想到虎毒不食子,動物也有牠的天性,都會愛護牠的孩子,可是我們看到人類因為縱欲一年墮胎超過五千萬。虎毒都不食子,我們人類是萬物之靈,現在變成這樣。

  可是我們想一想,一百年前沒有這樣,在我們中國的社會、華人的社會絕對不可能這樣幹,極少極少,都是知道要盡父慈,父母的慈愛,因為父子有親是天性,生了孩子盡心盡力,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把他培養成材,我們自己的父母就是這樣。我們看縱欲之後整個世界道德滑坡速度很驚人,但是我們修學之人,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什麼是我們人生的使命?見義勇為。今天我生在這個家庭、生在這個家族,這是我的緣分,我有責任,「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姐妹的團結是我的責任。以祖宗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和之族人,我眼前看到的這些伯伯、叔叔、姑姑,以至於跟自己同輩的堂兄弟、表兄弟,都是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我祖先延續的血脈,他們在天之靈都非常關心,我能理解他們的心,把家族、把親人都照顧好,這個人有情義、有道義。再由這一分心延伸對社會的責任,「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我們看到眼前的道德滑坡,我們看到了就是我們的緣分,就是我們的責任。

  實在講,人這一生快樂不是從外面刺激來的,從內而外。孟子說,「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一個人真正看到道義,但是他還是自私自利去玩樂,沒有去盡自己的力量,他的內心良知一定不安。為什麼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因為該做的沒做他良心也是不安的,等到要離開他反省了,他慚愧、懺悔。當然人不能等到那一刻。孟子這句很有道理,問心無愧躺下去很好睡、吃飯很香。我們內心裡常常有不安,吃飯也吃不香。真正的福報,睡很好睡;吃,吃得很舒服、很歡喜,粗茶淡飯他都很歡喜,這是真正的福報。我們現在的人很有錢,睡覺要吃安眠藥,吃飯不安穩,甚至於應酬把身體都吃壞了。什麼是真正的樂我們得從聖人的智慧當中明白,不然我們一生在追求快樂卻適得其反,到時候人生都已經幾十年過去了,就很懊悔。人要有智慧,方向正確,所有的努力才值得。人生踏出的腳步大小不是最重要,方向最重要。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我們把孩子好好培養好,讓他奉獻社會,看到孩子成長自己比他還要高興。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以後成材,是社會國家的棟梁,他們進步真的我們比他還高興。人盡了力、盡了本分內心踏實。其實從外面來的他們所謂的快樂是刺激,人的內心愈來愈空虛,夜闌人靜真的很彷徨。

  還有天倫是真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我們的天性保持,人的內心隨時都是安定、充實、快樂的。所謂為善最樂、知足常樂,一知足就感恩,珍惜別人的付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知足感恩心充滿了自己的身心,都是從內心裡面流出來的,不是從外面刺激來的,刺激都會有副作用。我們冷靜去觀察這世間的人說到,我要去找樂子、去尋樂場,大家看看他後來都要付出不只是身體慘痛的代價,甚至於家破人亡,這怎麼會是快樂?

  所以我們得看清楚這個社會哪些是正的、哪些是邪的,邪正是非我們要看清楚才不會隨波逐流。這要有智慧判斷,智慧從哪裡來?深入經藏。了凡先生談到經典,「法者,萬世生靈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參贊天地?」人是天地人三才,假如沒有經典,逸居而無教,人甚至做出禽獸都不會做的行為,所以正法的弘傳太重要了,也太急迫了。我們都說救火很危急,說實在的,要救人心靈的墮落現在也是十萬火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他沒有緣遇到正法的宣講,他不進就是往後退。無有正法,何以參贊天地?「何以裁成萬物?」人是萬物之靈,結果現在變成因為人很多生物都瀕臨絕種,我們是要造福萬物,怎麼變成迫害萬物?這都是因為沒有學倫理道德因果。「何以脫塵離縛?何以經世出世?」怎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得學才會,人不學不知道、不知義。脫塵離俗,我們假如不學經典,沒有開智慧眼,我們很難不隨波逐流。成德還沒有遇到師長以前也是染污得很厲害,自己也不願意,不懂,追名逐利覺得是成功。真的是遇緣不同,所以特別感謝老人家救了自己的慧命。人不只有肉體的生命,還有靈性智慧的生命,而且靈性智慧可能更重要,待會我們藉由儒釋道聖人的教誨就體會得更深。

  有靈魂,不能誤會身體是我,它是我的一個工具,我的身體。就好像我的腳踏車,它是為我所用,可是這個車已經壞到不能用了,當然是要換一台車。車子可以修理當然要修理,修理到不能用了只能換一台。同樣的,身體也是一個機器,有損害我們要看醫生、要調理,最後調理到不行了當然是換一個身體。遊魂為變,靈魂去哪裡投胎?孔子也是教到了。問題我們要冷靜,人去挑身體,他一定是很清楚的時候去挑,他能挑到好的;假如現在人他臨終前都是迷迷糊糊不省人事,他要挑到好的身體可不簡單。

  宇宙間大分十個種類。我們肉眼所能看到的人、畜生道,很多古人都有提到一些鬼神的狀況,這是另外一個法界,餓鬼道,這就是三個法界。不同宗教也有提到地獄,這又是一個法界。很多傳說的故事有天界,這就五個法界。還有一個界是修羅界,天有修羅,修羅好大喜功,瞋恨心、嫉妒心強,跟天界的人打仗,這是六道輪迴。還有更有修養的人,在釋家裡面講的羅漢。大家有沒有看過五百羅漢?有些名勝古蹟真的有五百個羅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長相完全不一樣,可是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都很祥和、很慈祥,因為他修養修到那個程度了。這是羅漢,聲聞、緣覺的法界。還有菩薩的法界,全世界那麼大,神州大地有四大名山,我們中華兒女福報有多大。這是十個法界。

  經典裡面也告訴我們,人去世之後四十九天之內會去投胎,所以這四十九天就是關鍵。怎麼幫助死去的親人,我們懂就非常關鍵;我們不懂,可能做的事對於離去的親人反而是害了他們。比方親人已經離去了,我們還殺生來請人家吃。天地之德曰仁,仁愛,我們做的跟天地之德相違背,磁場鐵定是負面的,負面的怎麼會對離去的親人有幫助?可是我們不懂。

  先父離去,為什麼成德還是希望能跟大家做分享?因為首先先父生前對成德弘揚傳統文化全力的支持。也是先父,成德記憶猶新,在二OO三年到了海口,二OO四年初回家過年,當然首先要匯報工作,讓父親了解。講到孩子學了《弟子規》有什麼改變,家長學了《弟子規》有什麼改變,我看到父親幾度眼中都是泛著淚水。父親生性很善良,自己也是無意間觀察到的,因為他老人家行什麼善從來不掛在嘴上。為什麼我們有時候發現?比方先天心臟病協會,哪些協會先父有給他們捐款,人家有時候會寄一些資料來,收據這些,自己才知道。

  當成德第一年回家過完年再回到海口,我記得第一次給家裡打電話,父親說,家裡你什麼都不用操心,你就好好把你的工作做好。看到聽傳統文化的人受用父親是非常欣慰的,畢竟他年紀大了,家裡還有老人要照顧,但是他全力支持自己的兒子來做這個事。成德想先父這麼支持我做這個事,我也不間斷這件事情。

  再來,經典裡面說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因為自己也想盡力能做一些功德事來祝福父親,功德事當中法供養是殊勝的。其實宇宙人生這些道理我們假如沒有學經教也不懂,《金剛經》提醒的,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比不上跟人家說四句偈,因為這麼多財物的布施他所得的受用是有限的,但是四句偈的法他假如有一句入了心,他可能就了脫無始劫的輪迴了,他可能恢復了明德,他可以去幫助無量無邊的大眾。法的尊貴我們得看得深、我們得看得遠,也希望在這四十九天以法供養來祝福自己的父親。

  因為今天剛好講到死生事大、輪迴路險,我們看《論語》當中「先進第十一」,《論語講要》四百四十八頁,學生子路請教孔子問題,「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這一句剛好藉今天的因緣跟大家做個交流。

  我們看到李炳南老師教導,子路問事鬼神,事是事奉,事鬼神就是祭祀鬼神。孔子答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儒家教學的次第是通達人性、隨順人性,「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次第不能亂,不然是搞假的。我們看現在功利時代,面對客戶好得不得了,可是對自己的父母不聞不問,這是真正為人好嗎?林則徐先生真是儒釋道通的人,你看他講的「十無益」真的是君子務本非常好的註解。

  今天有延伸一些聖人的教誨,成德就不細去說了,因為我們畢竟還是以《論語講要》為主。也要跟大家致歉,因為我們時間還是有限,比方我們剛剛談到五不祥,成德是引用了第一個不祥,其他的大家可以去看《群書治要36O》,請大家包涵,不然說成德怎麼沒有接著講另外的四不祥。

  現在「十無益」都是很精闢,讓我們看透人生的根本,但成德也只是引一二句。「父母不孝,奉神無益」,其實林則徐先生這句是不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詮釋?「兄弟不和,交友無益」,連手足你都不和、不愛,你能去交到知心的朋友,無有是處,不可能的。

  孔子答的次第真的是很有道理,意思是說能事奉人方能事奉鬼神。欲知所以事鬼,須先知道所以事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種心境也會延伸到我們剛剛說的其他不同維次空間的生命,也都是從人與人相處這個道理很自然延伸開來。

  子路敢問死,是問死後的狀況。孔子答以「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說,尚未知生,何能知死。這話就很有味道了,欲知死後的狀況,應當先知生前的狀況。我們接著看李老的詮釋,因為生命是個循環,所以生前死後以及鬼神等狀況孔子十分明白。程樹德《論語集釋》引康有為(這是近代的大儒)《論語注》:「易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故知鬼神之情狀。又曰:通乎晝夜之道而知。」一天夜慢慢就轉成晝,晝慢慢慢慢又轉成夜。原始反終,通乎晝夜,這代表循環,比喻用晝夜讓我們去感受循環,言輪迴也。死於此者,復生於彼,遊魂為變。

  我們歷史當中講一個公案,曾子傳孔子之道。在宋朝有一位上了年紀的人他特別尊重經典、字紙,因為以前的字紙都是拿來印經書的,所以他只要看到字紙被人家亂丟棄,他趕緊把它撿起來,回到家用乾淨的水,可能都有檀香,把這些紙洗乾淨,然後再把它燒毀,對聖人的言教非常的恭敬,他不忍心這些字紙被人家亂踩,惜字紙。他這個誠心感動孔老夫子在夢中跟他說,你這麼珍惜聖人的教誨,但是你年紀已經大了,你要再考功名也比較不容易,我派曾子做你的孩子。後來他的夫人懷孕了,生下來取名叫王曾,這是宋朝一代名相,對國家社會幫助太大了,而且他是連中三元(歷史典故),都是第一名。曾子他也在一些因緣當中還回到我們這個世間來幫助我們,它是有一種輪迴的、循環的。

  若能知生所自來,即知死所歸去,它就是一種循環,就像晝夜一樣循環,有句話,看到夜黎明就不遠了。若能盡人事,即能盡鬼事。孔子發輪迴遊變之理至精,很精闢,遊魂為變,他到哪裡投胎去。死生事大,但是輪迴路險,死了以後去哪裡投胎是這一生最大的事情,所以孔子這句教誨其實對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要。萬般將不去,我們想一想,我們一生忙忙碌碌到底為的是什麼?總不能白忙一場。

  曾經聽一位長者講到,一個人首先能看清楚自己人生的最後一刻,再來經營人生絕對不一樣。自己沒有經歷過最後一刻,但是看電視裡面也有演出來,兩手兩腳一攤,告訴我們什麼?身體都帶不走,身外之物更帶不走。真正看清楚的人他就會思考,什麼是帶得走的?什麼是留得下來的?而且這留下來是真正能夠利益子子孫孫的。留金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甚至於還造成他們衝突,勿以財貨殺子孫;遺書於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我們舉孔子是最好的榜樣,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就是靠他老人家傳承下來的,功德太大太大了,所以子孫傳了八十多代都還這麼興旺。有一個孔子的後代到美國去,美國知道他是孔子的幾代孫非常禮遇他。都經過了二千五百多年,居然庇蔭到他的子孫,這是真正留得下來的。在台灣有大企業家留了很多財產,結果子孫為了財產分不平,他的棺木三年都不能下葬。真的人智慧重要,什麼是真正留得下來的要想得清楚,陰德留得下來,家道留得下來。孔子的後代傳了兩千多年,他的家道還在,我不能給我的老祖宗丟臉。

  什麼帶得走?我們所做一切善都帶得走,我們靈性的提升帶得走。有四大活佛,他也是身體不能用了換一個,轉世,這都是證明給我們看。不只是古代王曾這個例子,他轉世,一個孩子才七八歲,他可以講經說法,哪有一個孩子七八歲能學那麼多東西。當然,大家要看到一個重點,那是他修行功夫很夠,他都是事前就已經告訴他的弟子,我之後要去哪一家、長什麼樣子,你們到時候要去找我,他清清楚楚走。我們也要練清清楚楚走,那一定去好地方的。

  孔子談到輪迴遊變之理很精闢,而且言語至妙超脫,未知生,焉知死,死生就是一個連續的循環,知道生你就知道死。或言孔子不言死後者,大愚也,不只沒有真正明白孔子的教誨,甚至於還可能誤導蒼生。蓋萬千輪迴無時可免,五千年歷史哪個人不死,都得要面對。以為人故只盡人事,既身超度,自證自悟,而後可從事魂靈。我們看到修學很有成就的人一定都落實在敦倫盡分,他從他盡本分,「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他對萬物都是慈悲的;「能盡物之性,則能贊天地之化育」,《中庸》這段話重要,每個人都做得到,是我們肯不肯做,只怕有心人。

  顏回是孔子最好的學生,他講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他為什麼講得這麼肯定?因為他入的境界知道人之初性本善,他知道每個人有本善、每個人有明德,是看你願不願意下功夫而已。聖人講這些話的時候沒有含糊的。我們看到他在他的本分當中不斷提升他自己的境界,最後到無我的境界他就不在我們所說的陰陽五行之內。了凡先生說,「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你跳不出去,你就只能在這裡轉啊轉。

  既身超度,自證自悟,而後可從事魂靈。我們看釋迦宣講的《地藏經》,裡面有提到婆羅門女,大家看她為什麼能快速提升自己的境界?就是她的孝心。她盡人事、盡本分到了極處,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而且通得自性開顯,她恢復明德,她可以到地獄去幫助眾生。她擔心父母那種心達到極點,然後自己的至誠孝心修學快速提升境界,她自己入了境界就知道怎麼去幫助眾生。

  知生者是能知生所自來,生命到底怎麼來的他清楚,就像孔子清楚遊魂為變,即已聞道不死,故朝聞道夕死可也。這又是一句《論語》的教誨,實在講,人知道根本不會死,那他還怕不怕?我們之所以會怕是不明白死後是啥狀況,假如根本就沒有生死,他就不會畏懼死亡,甚至於他會更積極的去提升自己的靈性。所以儒釋道是很積極的,我們不能學成很消極,給大眾表錯法影響人家的信心。

  孔子之道無不有死生鬼神,在《易經》裡面都有彰顯。但是在後來的孔子的弟子當中,後人以佛言即避去,好像其他佛門有講,就不講了。我們剛剛一開始說英雄所見大略相同,你怎麼可以不講了?你怎麼可以去門戶之見?大家都是求真理的。那就必大割孔地而後止,就開始這孔子沒有說、這是孔子說的。變成千古大愚,就貽害到後世百年的人、千年的人。最大的愚莫過於這裡,無有如此,今附正之,要把它導正過來。

  程樹德按語:鬼神生死之理,聖如孔子,寧有不知,此正所以告子路也,鐵定要指導他的學生。昔(昔是過去)有舉輪迴之說問伊川先生,伊川不答。你不答人家就不了解。所以不答者以輪迴為無耶,生死循環之理不可以誣、不可以混淆、不可以講錯。他為什麼不回答?畢竟生死輪迴是真實存在的,不能說你說沒有就沒有,但他不答。以為有耶,他假如回答人家有,與平日闢佛言,他們有門戶之見,就批評佛家、道家,批評佛家的言論,就相違背。就好像打自己嘴巴一樣,他自己知道有這個事,但他又不願意講。此宋儒作偽之常態。當然這也是給我們引以為戒,我們可不能為了自己的名把聖人的東西亂減,這不行的,你減一點到最後都改得面目全非。

  當初孔子遇到了陳蔡絕糧,七天吃不了飯,子路都跟老師說,老師,你講的這些倫理道德因果可不可以標準減一點?孔子沒有回答,孔子對顏回說,你怎麼看?顏回講到,我們已經盡心盡力弘揚正法,弘揚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我們盡力了,我們問心無愧,我們沒有對不起蒼生,但是標準不能降。孔子聽完對自己的學生顏回說,顏回,你以後有機會出來當官服務百姓,我給你做家臣。當然大家聽這話不要著相,不行,老師怎麼可以做家臣?那是師生之間心心相印,大家不要著文字,要去體會當下孔子的欣慰。就好像他們在危難當中走散,當看到顏回最後回來孔子馬上脫口而出,我以為你死了,那是太高興了。不能降,孔子說他述而不作,你不能減少,你也不能亂創造發明,要祖述堯舜、憲章文武,都是這種道統傳承下來的。因為古聖先王都是入了境界,這些教誨都是從他的明德裡流出來的,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分別執著去增加、去減少。

  康有為先生發表這樣的言論來把它撥亂反正,此如大地中突聞獅子吼,說法獅子吼,很可貴,導正過來。心為爽然,洵孔氏之功臣也,真的是孔子的教誨能夠撥亂反正的大功臣,相信孔子在天之靈會非常欣慰。

  當然,我們儒家的教誨,三教的教誨都是很可愛。為什麼用可愛兩個字?莫以成敗論英雄,真的很有味道。還有,「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不能聽到這個人講你就重用他,他有沒有言行一致你得冷靜;不以人廢言,這個人縱使有缺點,他講的東西有可取的,我們也尊重,他不對的我們不讚歎,他對的我們讚歎。有些大儒他可能對於輪迴這些說法不贊成,但是他有些儒家義理也是開顯得很好,我們也不以人廢言。這都是一種胸懷,慕賢當慕其心,這種心境成德用真的是很符合人心,很讓人感覺這種度量,不跟人對立,但是大是大非面前要講清楚。

  今天是因為有因緣,藉先父離世這個因緣跟大家交流孔子這句教誨。這句教誨什麼時候要學會?當下。朝聞道夕死可矣,不然黃泉路上無老少,無常很迅速。前不久聽到同仁講,有個朋友出去買早餐,應該是中年人,出去發生意外沒回來。甚至於聽到四十來歲晚上上床早上就沒醒過來,這叫上床別了下床鞋,鞋子就沒有再穿,四十歲。前年我們有同仁他的晚輩十七歲胰臟癌,大家想一想,他慌不慌?家裡人慌不慌?但朝聞道夕死可矣,他假如真正明白沒有生死,就像六祖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他的心有多安,哪怕他真的命終,他會到很好的地方去,他會從容去面對。所以這句確實也是每個人馬上就要好好去體會透徹,你的心是安的,不然其實人看到世間的無常會不影響我們的心嗎?理得的人、理透的人心才能夠安。

  我們不擔心死亡,每一天盡心盡力盡我們的本分,為國家民族、為家庭去付出,問心無愧,無常來了都很安心,知道自己要去哪裡。「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他盡了力,為整個社會培養了五個人才,應該不止五個,他有五個兒子,相信他的女兒一定也會教出很多聖哲人。他八十多歲,有一天洗好澡,他知道他要走了,洗好澡坐在椅子上跟親戚朋友告別,然後就無疾而終走了。人是可以透過自己的提升這麼自在,都清楚自己什麼時候要走,這都是古人給我們的榜樣,每個人有心都做得到。

  上次我們跟大家交流到的是學習的觀念及心態。首先第一點,隨順聖賢老祖宗教誨,不隨順自己煩惱習氣。裡面還提到孔子講的善人怎麼修大學之道,「不踐跡,亦不入於室」,要跟著老師的腳步去走。佛門善財童子是一生修學成就,他首先是一個老師,文殊師利菩薩。我們要看得懂,文殊表智慧,這也是提醒我們,我們要跟著誰?跟著已經開智慧的人。我們還沒開智慧不能打腫臉充胖子,你跟著我,我保證你有成就。這還得了,妄語,自己都還沒成就,還保證別人成就。儒釋道裡面都是強調明師受戒,先覺覺後覺,你自己覺悟了才能覺悟別人。「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孟子》講的,昭昭就是你有智慧、開顯明德了,你才能去幫助別人。「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們自己每天煩惱還很多,掛著一個老師還去罵人、還去呵斥人,那還得了!把學生的慧命都給搞壞了,誤人子弟那個罪業很重。成德剛開始學傳統文化,聽了師長講十九層地獄記憶深刻。

  是以什麼態度?就是《孝經》這句態度指導我們,「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講的還是要述而不作;「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我們一言一行以經典為標準。一個老師跟著學習,等到你有定力、有智慧了,你可以出去參很多老師,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最低標準什麼時候可以參?是非、邪正、利害、真偽能判斷。

  成德觀察,我們跟著一個老師都有可能學錯,為什麼?心念太細微。儒家講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你要專精,你要先學一家之言學通,再去接觸什麼你完全都能判斷。成德接觸到一位同道,他學習也很認真,我跟他在交流,我聽到他講,師長他不是普通人,我就針對他這句話,我說等等等等,你這個念頭偏出去了。因為假如你有這個念頭,師長不是普通人,那他講的東西你就會開始想,師長做得到我做不到,你自己就開始在那裡揀擇,師長講的這個我要、這個我不要。諸位同道,我們這樣想跟誰學?跟自己學。你選的那些,你真的是照師長的教誨去做的嗎?很可能都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所以有時候我們學完自己領悟得對不對要請教善知識,不然我們一悟錯一偏,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這個心念不對,他很精進,但是學得笑不出來。

  師長在他跟隨李炳南老師「十年因緣」裡面講到,老師真負責任,這句話是他真正了解他老師的心,面對真肯學的和盤托出、掏心掏肺。而且師長當時候三十多歲,他動念頭李老馬上觀察出來,怕他念頭一偏心態就不一樣。觀察到什麼?他表情有懷疑,甚至於懷疑什麼他都知道。把他帶到房間裡面來,因為觀察到師長可能看到李炳南老師對學生方式、態度不一樣,他有疑。就告訴他,有些是真肯學的可以打、可以罵,有些不是真肯學的你跟他保持好關係,他還肯來薰習很好了,但是他肯來薰啊薰,哪天真下決心有成就也說不定。善知識很柔軟,可不是分別,可不是偏心,老師真負責任,觀察得那麼細。尤其為什麼我們所看的書要他同意,他才能了解我們的狀態,不然心念的偏,有時候我們一個心念偏了幾年自己都不知道。這是第一點,隨順聖賢老祖宗教誨,不隨順自己煩惱習氣。

  老實、聽話、真幹。我們引了很多,尤其是夏蓮居老師的教誨,來跟大家一起探討。

  第三是真誠恭敬。「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就感受到孔老夫子對古聖先賢完全的相信。大家不要小看這一句法語,述而不作對治我們嚴重的傲慢,信而好古對治我們懷疑。瞋恚的核心是傲慢,愚痴的核心是懷疑,這一句我們能受持,最嚴重的煩惱就從根部把它砍掉了。《了凡四訓》說的,「如斬毒樹,直斷其根」。《中庸》也呼應孔子這個態度,「仲尼祖述堯舜」,是傳堯舜之道,「憲章文武」,憲章,憲是取法,就是以他為榜樣;章是彰顯,把它闡明清楚。孔子是上下五千年,假如沒有孔子,我們就不認識這些古聖先王,所以孔子的功德太大了。

  我們現在也面臨中華文明五千年存亡之際,所以誰願意全心全力去弘揚、去傳承文化,那他修得的功德不亞於孔子。這是一個機緣,五千年來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孔子那時候是禮崩樂壞,我們現在是出現幾乎要斷層,比孔子那時候更危急。福田心耕,哪個人願意全心全意去承傳文化,他的後代子孫也一樣能得到像孔子一樣的庇蔭。但是這不是憑激動去傳承文化,不能大家聽完我剛剛講的話拋家棄子,這就誤會我的意思了。人能弘道,傳承不是靠嘴巴,傳承是你做出來了。我真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接著才是利益社會,治國,扭轉社會風氣。我們自己都沒有把家弄好,《大學》提醒我們,「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聖人已經都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都要依經典,不能依激動,我們現在人容易激動。我自己也很容易激動,現在還沒有調伏好這個習氣,但是也慢慢要讓它減少,提醒自己隨時要隨順聖賢老祖宗教誨。

  今天時間到了,最後我們還是開放,因為剛好還在正月當中。諸位同道,你們應該春節前後親戚朋友相聚,有沒有體會到現在的人不學聖教心有千千結,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們要見義勇為。但我們拿什麼去供養他?我們真實落實感悟了,我夫妻相處有什麼感悟,我教育孩子有什麼感悟、有什麼提升,你一講現身說法、娓娓道來,他們很容易感動。我們也一起學習了幾節課,包含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感悟、你有什麼力行,也可以給大家做個供養。我們一個人三分鐘,三到五分鐘。因為我看我剛剛說三分鐘有人的表情很難受,這要馬上做調整,三到五分鐘。也謝謝大家的表情提醒我,什麼事總有個彈性比較好,要走中道,不能過也不能不及,這都是《論語》教我們的。有沒有哪位同道?我們先請徐老師,有請。

  徐老師:感恩老師。特別幸運,我分享一下自己家裡的事。正月十五的時候很有幸請到了我的弟弟妹妹們,表兄弟姐妹,大家在一起聚一下。但是由於自己習氣太重,跟愛人中間有了爭吵,當時非常的生氣,正月十六的時候我也很生氣,有兩天我倆沒有說話。後來我就自己做反思,我在想我們兩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矛盾。爭吵完之後我就想,我們雙方之間是有很多怨氣的,所以我就更希望靜下心來之後跟他好好聊一聊,把家裡的事跟夫妻的關係處理好。現在跟公公婆婆,因為在一起住,我覺得反倒是關係更好、更近了。公公婆婆年齡大了,也都七十多歲了,有時候他們會爭吵,在爭吵過程中,我自己就會主動的跟婆婆聊天,讓她把心裡對公公的怨氣,公公對婆婆的怨氣,希望他們自己說出來。包括我跟愛人這次爭吵我跟公公婆婆也說了,說了之後我自己很後悔,我為什麼要這樣?後來又反思。我跟婆婆說,媽妳看,我倆吵架的時候妳不開心,是不是?妳和我爸吵架的時候也會影響家庭的氣氛,我們就相互改進,是不是?我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我和我愛人吵架雙方都要去做調整改變,好好的供養父母。我的分享就到這裡,感恩老師。

  成德法師:謝謝這位徐老師。我們學習傳統文化,在《菜根譚》有句話講得好,「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我們既然要學就要學真學問,不能學假學問,能改自己的性格才是真學問。能伏得住我們的脾氣,家和才能萬事興,脾氣不能伏住,很難家庭安定。當然有時候我們會克制不住,有時候也有身體的因素,比方你的肝火太旺就有可能控制不住脾氣,所以我們也要注重身體的調理,偶爾一段時間也要關心一下自己身體。其實大家不難學,你上網去,舌頭就有你整個五臟六腑的情況,雙腳就有你五臟六腑的狀況,它都是反射點,你自己按一按就知道,你自己觀察一下舌頭都知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還是要愛護的,我們修學從「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開始。包含自己的面相都會反映你的身體狀況,現在網路很方便,參考一下比較可靠的訊息,找到真正有仁愛心、學得通達的中醫去了解一下自己身體的狀況。

  「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我們前面學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我們這樣就算迷惑,在境界當中不清楚,不知道怎麼做對整個家、對整個大局好,變成煩惱做主。這樣對自己不好,尤其對小孩很不好,大人的衝突對小朋友的心靈都會造成很重大的衝擊,他理解不了,慢慢慢慢他的情緒就會出來,他會很壓抑,他會很不安,他會很恐懼,父母會不會分開?這都會造成很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中華兒女自古以來做長輩的人都有這種態度,在小孩面前決定不能給他們不好的影響,真的忍不住要吵,關起門來,不要影響他們,這是一種責任。

  我們經一事長一智,發完脾氣要反思。這位徐老師她就有反思,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菜根譚》下一句說:「消得家庭內嫌隙,便是一大經綸。」家庭裡面同輩也好、長輩也好,他們可能幾年、幾十年的心結矛盾,因為你的真誠、因為你的付出解開來了,整個家庭、家族一團和氣,這是真正為人演說,一大經綸,這才是真實的學問。剛剛她有提到,她公公婆婆有衝突她怎麼去做和事佬。言語是孔門四科裡面排在第二位,非常重要,德行是基礎。而言語當中還是離不開心、離不開我們的涵養。其實家庭裡面只要都是念恩忘怨,很多衝突不會發生,哪怕以前有衝突,慢慢都會化解掉。師長曾經說,夫妻白頭偕老一句箴言,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誰有福報?聽老人言的人有福報。真聽老人言,幸福在眼前,不聽老人言就會吃虧在眼前。不只是夫妻如此,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五倫相處都是一樣的,父子、兄弟、朋友、君臣都是念恩忘怨,關係都會很好、很長久。

  我們最後請這位仁者。

  游居士:感恩法師。學生相信您已經是無量劫以來在輪迴的出口等待。學生自己確實不知道自己的根性,但是現在回想發現您知道。二OO八年十月份的那次傳統文化學習會上您講了「家和萬事興」,李老師講了「禮在人際關係當中的運用」,蔡老師和李老師當時就高價收購了面子。學生那個時候自己一直很糊塗,覺得我好像什麼都抓不住、什麼都守不住。但是現在回想起來發現,在這十四年的時間裡學生好像很努力的在做這一條,就是把面子賣掉,學生這一點好像是很努力的在做,並且一直沒有鬆懈,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無論是對上對下、對老對少,只要是發現自己說的和做的跟老師的教導、跟佛菩薩的教導相違背,如果發現錯了,馬上就會給對方說明,表示懺悔。這一條好像自己能抓到。一年以前又得到您慈悲的教誨,您說如果自己有做過錯誤的地方一定要給大家說明,一定要給自己的同參道友、自己上下的關係報告。學生從這點就發現,從十四年前到一年前這十幾年來您所講的,學生發現這一條自己好像能抓到,所以在這點上努力。您曾經講過,只要抓住一句話就得益,學生發現這麼多年什麼都抓不住,但是從這一句話裡面抓住了,一直在追隨著正法的教導。這是學生分享的第一點。

  第二點,春節前您在《論語講要》課堂上講了一句話,您說自己如果有什麼長處要拿出來貢獻給大家,學生記得這句話。學生沒有什麼長處,現在幾乎什麼都不會做,因為現在沒有什麼事情好做,學生在家裡如果要一天到晚念佛也做不到,所以會找些事情來做。除了念佛功課以外,學生現在學會了優化音檔,老和尚的音檔,我先生他在聽音檔,但是雜音很大,學生就幫他把音檔優化了給他聽,已經做了二十幾集。您說自己有什麼長處可以貢獻出來供養給大家,學生就想把優化的音檔(是老和尚的一個《無量壽經》講座)做好之後也供養給大家。同時,因為優化音檔學生學會了製作音檔,大家如果特別喜歡哪個佛號,學生可以幫助把佛號的速度調整,可以加上引磬或者是加上木魚,或者是加上背景音樂,就是按照需要把佛號做好。學生就會做這一點,有需要的同學們,學生可以幫助做這一點,做這一分貢獻。

  就這兩點,感恩法師。學生非常的慚愧,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游女士,很可貴。我們想到舜王是我們的古聖先王,他之所以能成聖人有一個態度,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就會全力去做,這是我們要效法的地方。這位游女士在十三年前,二OO八年,剛好聽成德分享到要把面子賣掉,她就一直在努力,努力了十幾年。我聽了很慚愧,她做得比我好,當然我也要更努力。其實把面子放下就是夏蓮居老居士說的不能自欺,而且真的能把面子放下感來的緣會很殊勝,「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人生都是感應,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易經》也給我們點出來。尤其事實上我們曾經對不起人,我們剛剛講到人都有良心,所以能把它發露出來我們就回歸一種真誠,回歸心的安定、安寧。

  當然大家聽我這麼講也不能著相,你發露不是激動,發露裡面是很柔軟、很真誠的。你真的知道錯了,師長教的,後不再造叫真懺悔,我不願意再造了。能夠對著自己傷害的人去發露非常可貴,但也要懂得判斷情況。比方你講了這個事情可能對方接受不了,會影響你的夫妻關係,影響你跟他的關係,你這樣做又變成執著。我們確實是遇到過。自己的親戚朋友你應該了解他,你真的發露他能接受,不會造成重大的煩惱,這沒有問題。一般都沒有問題,但是你假如了解對方最忌諱的事情,你都後不再造,不是更有意義嗎?傳統文化都要活學活用,不能學執著了。

  全修在性,所有的修學手段都是為了調這顆心,讓它能夠清淨,讓它能夠禪定、安定,方法有很多,適合每一個人。其實我們的心,何期自性本不動搖,六祖大師已經告訴我們,但為什麼我們還是會有煩惱?因為,我們今天也講到,輪迴次數太多,這些自私自利、貪瞋痴慢容易起現行。你用什麼方法能夠把自私自利、貪瞋痴慢慢慢慢慢淡,而且還挺管用,師父領進門,修行還要靠個人。別人能用這個方法,你用了不得力又硬在那裡用,用得苦哈哈的,自己修行要靠個人去感受。你假如覺得做一些利益大眾的事你很專注,都不會想自己,又做得很歡喜,這也是對治習氣的方法。其實成德很歡喜跟大家一起分享交流,為什麼?我只要跟大家交流分享,我沒有妄念,我有個妄念上一句講啥我接不上,我要全神貫注。所以要感恩大家給我學習的機會,這個方法剛好適合我,修行還得要靠個人。

  而且您剛剛那個方法很好,因為替大眾服務妳很歡喜,而且積很大的福報。有一句成語福至心靈。一個人不斷培福,為什麼能培福?想著眾生、想著他人,不知不覺自私自利、貪瞋痴慢就下來了。因為有福報,你的心會很安定;沒有福報的人每天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個也擔心、那個也煩惱。福慧雙修,福很重要,有福報身心容易安定。福田靠心耕,擴大心量,為大眾服務。當然,首先要服務好家裡的人,次第不能亂掉。齊家、治國,次第不能亂掉。

  我們感謝游女士的分享,今天也超過半個小時,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