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五戒相經箋要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八集)  2009/12/23  中國山東省海島金山寺  檔名:WD11-003-0038

  《五戒相經箋要》。佛陀教育網路學院的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我們上一集與諸位同學學習到婬戒最後一段經文。經文,佛給我們講,佛有二身,一個是生身,一個是戒身。生身就是佛這個身體火化之後留下來的舍利,生身舍利,戒身就是佛傳授的戒法,佛在這段經文講到這些重要的話。

  五戒,佛主要對出家比丘講,叫出家眾再去傳給在家眾。因此,我們出家眾不能說這個是在家五戒,我們就不要學了,我們經文很明顯看到,佛是對比丘講的。在家人受五戒,來請教出家眾,像我們現在道場,都有為人家傳授三皈五戒。我們給人家傳授三皈五戒,實在講我們就有義務跟責任,把三皈五戒的道理、修學的方法跟大家說明,這是一定需要的。在過去,我們舉辦三皈五戒也辦了很多年,很多人也受過五戒(受了三皈五戒),但是對於五戒的內容,就沒有進一步去了解。沒有了解,對於持戒,對於戒律的開遮持犯,到底自己有沒有持戒,還是犯了戒,什麼時候要開戒?什麼時候要遮戒、要預防?對這些都完全不了解。因此受了戒,頂多是一個形式上的,沒有實質上這種意義跟效果。我們這次有因緣在此地有比較長的時間可以安排來跟同學一起學習,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我們道場常常為人傳授三皈五戒。特別出家同學一定要學習,你將來給人家傳授這個戒,要給人家說明,最起碼我們也要告訴他,你要看這些相關的書籍、經典,給他指示一個明確的修學資料,讓他知道從那裡來學習。

  我們看看這個五戒,第一條是殺戒,第二條是盜戒,婬戒是在第三條。前面殺戒跟盜戒,佛還沒有用生身跟戒身來做比喻,但是到婬戒這條,佛就用生身跟戒身來作個比較。他不是一開頭就以殺戒盜戒來作比較,是以第三條,也就是五戒當中的一條,第三條是當中的,以這條來做個比較,破壞戒身比破壞佛的生身舍利塔的罪過還要嚴重。破壞佛的舍利塔,舍利塔多高、多莊嚴?到梵天了,大梵天,我們眼睛都看不到的,這麼偉大莊嚴的舍利塔破壞了,佛說這個罪還尚可悔,尚且可以懺悔。但是如果虧損了佛的戒身,受罪就像伊羅龍王。這個意思也就是告訴我們,這個罪報比破塔要嚴重。祖師也給我們講,反過來講,你持戒的功德大過於造七寶塔的功德,七寶塔造到梵天那麼高,還不如持這個戒的功德,可見持這條戒,它的功德利益是多麼的殊勝。佛在此地給我們講戒身。

  戒身就是法身,佛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個叫五分法身。我們要恢復我們的法身,戒是第一個,也就是我們修學一個下手處,非常的重要。我們有了這個戒,我們修行才有本錢,不管我們學習講經說法,或者你要修行,或者要營福(修福),這個是基礎,這是本錢。沒有這個基礎,要修那一方面的,障礙都非常多,障礙重重,這是我們必須要明瞭的。我們現在如果發現我們學習過程當中障礙重重,有很多障礙,煩惱也降伏不住,貪瞋痴這些煩惱不斷的增長。心不明瞭,心不明瞭就是自己覺得自己很認真在修行、在用功,但是智慧不開,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修得對不對,也不知道自己對在那裡、錯在那裡,每一天這種心理狀態都是渾渾噩噩的度過,這個就叫心不明瞭。不知道自己修行的情況,這個就是戒根還沒有清淨,戒根不清淨,就是過去今生造的惡業沒有懺除乾淨。

  戒根不清淨,我們修學過程必然產生這個現象。產生這個現象,疑惑就出現了,到最後信心就產生危機了。還沒有發現業障的時候,好像也沒什麼事,好像也滿好的,但是一旦境界現前、業障現前就產生信心危機,疑惑就出現。這一類一定是跟我們業障、戒根不清淨有關。因此我們出家人,這是第一個要修的。但是現在我們出家人,實在講我們現在修都不知道要修這個,所修所學可以說跟自己應該要修的不相關,不知道哪是我們主要要修的,哪些事情是其次的,這個都疏忽掉了。比如說我們現在來做義工、來修福,這是補助我們修行的,持戒是正修,修福是助修,幫助我們持戒,你有正修,這些來幫助我們正修,這樣就對了。如果把你應該要學習、要修的拋在一邊,我們來修福,這還是以輪迴心造輪迴業,修得再好還是得人天福報,頂多得人天福報。人一享福就迷惑顛倒,這是一定的。幾個人享福的時候,他會清醒過來?都是迷惑顛倒。迷惑顛倒必定又造業(又造惡業),惡業造多了,福報享盡了,就墮三惡道。這些事情,我們在家出家四眾弟子,學佛不能不明白,一定要清楚明瞭。這是講到戒身的重要性。你修福,你造七寶塔供養佛的舍利到梵天那麼大,不如持這個戒。佛這段經文給我們很大的一個提示,就是要我們重視戒的修學,不能只修福,不重視戒。如果你只修福,你塔造得再高、再大,疏忽掉戒,你造塔的功德也不如持戒這個功德,這是我們必須認識清楚的。

  所以佛說這段經文非常非常重要。特別在婬戒這條,這條是最難持的一條戒,因此佛在這個地方話才講這麼重。意思就是我們能夠持不邪婬這個戒,比你去造七寶塔到梵天供養佛的舍利,福報還要大。那個福報跟你持這個戒不能相比,為什麼?你修福、造塔可以得人天福報,但是你持這個戒可以脫離三界六道,當然結果是不一樣的。所以佛才特別用這個來做比喻,也是告訴我們,持這個戒的功德利益在哪裡。但是這個戒是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習氣,是輪迴的根本,最不好持的,所以特別的提醒。不好持,我們這生學佛了,不管在家出家,總希望我們能夠了生死出三界,這是大家共同的願望。我們念佛人希望往生淨土,往生淨土就了生死,我們希望達到這個目標。希望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就不能不重視這條戒的修持,一定要重視。

  持這個戒要怎麼持?蕅益祖師講,佛制訂這個戒,他的總關鍵跟修觀是密不可分的,觀就是觀想。所以蕅益祖師在《寒笳集》也給我們開示,佛規定出家眾五年學戒,一出家五年專精戒律。專精戒律也不是只要求在表面上的搭衣持缽,也不是只講求表面,不講求它的內容。不但戒律開遮持犯要明白,而且還要進一步的理解,這個戒是叫我們修什麼,我們修這個戒要達到什麼目的?這當中祖師就很慈悲給我們說破了,要修四念處,最急的、最迫切的,就是要修四念處。你四念處觀如果沒有修,光持戒,又變成人天福報。所以戒定慧三學是連貫的,它是相關的。所以你修這個戒的同時,一方面要修觀。我們持這個戒來幫助你修觀的,你修觀又回頭來幫助你持戒,它是相輔相成的。在教下講止觀,止觀也就是禪定。觀就是看破。止觀的原理,觀當中有止,止當中有觀,四念處就叫觀,四念處觀。如果你這個戒沒有四念處,等於有外表沒有內容。持戒有四念處,蕅益祖師給我們講,你這生可以證阿羅漢,還可以達到圓教十地菩薩,剋獲不難,可見得四念處觀多重要。這是祖師在語錄裡面特別特別強調的,特別提醒我們。

  比如說我們現在持這條婬戒,我們現在也很想持,但是看到美色當前的時候,雖然這個身體沒去犯,但是總是會起心動念。你能不起心動念嗎?我們網路上的同學,大家可以做一個考驗。有的人說,我不會起心動念了,算不算?實在講,那個微細的念在動你自己不知道,等你發現的時候已經是大動了,你都控制不了。為什麼不知道?因為他平常沒有提起觀照的功夫,你觀察不到你自己的起心動念,微細的起心動念。所以《太上感應篇》道家也講,道家要修仙,他對這個戒都要從心源處去戒。我們在《感應篇》看到老子兩句話,這兩句話含義太深了,我們粗心大意看過去,好像感覺沒什麼,但是你仔細去揣摩,很深的道理。他是從你起心,微微動一個念頭,那個時候你就要觀察到了。這個時候就要把這個念頭給它排除掉,這個叫從根本修。如果你沒有觀照的功夫,自己起心你自己也沒發覺,等到很明顯的時候,已經是到相當的一個程度了,發展到相當一個程度了。所以太上講「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見就是你眼睛、眼根一接觸一看到,微微的念頭一動就要馬上發覺到。但是你念頭微微一動,鬼神就已經記錄罪過了,不要你身體去犯、嘴巴去講,念頭一動,你看太上就記過了,可見得這個觀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持戒要持的好,觀不能不講求。

  我們上一集跟同學學習到婬戒,廣化老法師舉出幾個歷史公案給我們大家做參考,就是守這個戒,它的福報實在是意想不到的殊勝;反過來講,不持這個戒,也有意想不到的災禍。但是要持這個戒很難,特別在現在這個時代。因此廣化老法師勸我們依《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至心念觀世音菩薩,求佛力加持,上一次我們就學習到這個地方。接下來,廣化老法師也舉出「四覺觀」,這就講到觀想。我們一方面求菩薩加持,一方面自己提醒自己,觀就是提醒自己,常常做這個觀想。下面就是要給我們講這個觀,我們看這個文。「四覺觀」,一二三四的四,就是有四方面讓我們去觀察,讓我們在觀察當中覺悟。「此觀成時,深知彼我同具陋質,是為隨境除貪方便門」。四覺觀這個觀想成就的時候,你就深深的知道彼我,彼就是別人,我就是我自己,同具陋質,陋質就是我們這個身體都是很醜陋的、不清淨的。這個是為隨境除貪方便門,這就是隨這個境界,我們常常去這樣觀想、觀照,排除貪欲的方便法門。看到這個觀,我們可不能疏忽。過去我自己修學,很早就看過,但是就是粗心大意的看過,沒有細心深入的去作這個觀想,因此功夫也就不得力,遇到境界還是起心動念,還是不行。你一起心動念,太上給我們講,鬼神就記過了。

  我們接著看下面這個文。「凡夫婬欲念,世世常遷徙。宿生為女時,見男便歡喜;今世得為男,又愛女人體。隨在覺其污,愛從何處起?」凡夫婬欲念,凡是凡夫就有婬欲的念頭。《圓覺經》佛給我們講,不管是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裡面的眾生,都以婬欲而正性命。我們六道眾生,這四種生命的形成,主要的因就是從婬欲所生的。我們這個身體怎麼來的?也是婬欲來的。我們在學習《沙彌律儀》,學習到這條戒,也看到弘贊律師的註解,我們這個身體怎麼來的?看到父母在交媾,自己動了婬念,就入胞胎了,自己控制不住。所以婬欲念是六道生死輪迴的根本,是這麼來的。你有生,就一定有死。其實我們人一出生,就被判死刑了,因為有生就有滅,無生就無滅。我們自己本來的面目是不生的,我們的法身是常住的,它本來就存在的,本來無生,當然它不會滅。我們現在看到有生滅是怎麼一回事?是緣生的。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為什麼會有緣聚緣散?你起心動念了,在不生不滅當中妄見生滅。起心動念,婬欲念是最主要的一個因素,你這個身體就這麼來的。你現在再看看你的子孫,你的兒子孫子,不都是從婬欲生的嗎?這個叫緣,從這個緣生的。為什麼會有這個緣?因為有這個念頭,你動了這個念頭發展出來的。凡夫都有婬欲念,如果哪一個凡夫說沒有婬欲念,你不要聽他講,他自己有他自己不知道。除非他證得阿羅漢果了,他說他沒有婬欲念,這個我們可以相信。阿羅漢以下的他說沒有,只是輕重不同,一定有。這點我們要先認識清楚。

  有婬欲念就世世常遷徙,被這個婬欲念,為什麼叫遷徙?就是要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有時候做女的,有時候做男的,這個身就不一定了。這生投胎做男的,可能來生就變成女的;這生女的,來生又變成男的,六道輪迴改頭換面,這個相千變萬化、改頭換面,但是那個性是從來就沒變的,從來就沒動過。但是那個相千變萬化,就像我們看電視螢幕,電視螢光幕沒動也沒變,但是裡面那些現相,那些景象可多了,但是再怎麼變,螢幕還是沒變,我們本性就像螢幕一樣。所以,宿生為女時,見男便歡喜,宿生做女的時候,看到男的會生歡喜心。今世得為男,又愛女人體,今生做男的,看到女的又喜歡了。這是兩性很自然的一個反應,根源都是從婬欲心來的。隨在覺其污,愛從何處起?這個愛就是貪愛,跟仁愛、慈愛,意思不一樣,字一樣,意思不一樣,這裡講的愛是貪愛。為什麼會貪愛?因為不知道那是不清淨的,沒有去觀察那個不清淨的,只是看到好看的一面,這樣去動念頭。如果我們常常知道那個是污穢不淨,貪愛心就不會再生起來。這也是告訴我們,為什麼你會貪愛。

  下面四覺觀就是一個方便法。「睡起生覺第一」,就是睡覺起來,你看到這個現象就要覺悟,這個第一條。「默想清晨睡起,兩眼朦朧,未經盥漱,此時滿口粘膩,舌黃堆積,甚是污穢。當念絕世嬌姿,縱具櫻桃美口,而脂粉未傅之先,其態亦當爾爾。」就剛睡覺起來還沒有打扮,還沒有盥洗,這個時候就沒那麼好看,這個是睡起生覺第一。

  第二個,「醉後生覺第二:默想飲酒過度,五內翻騰,明晨忽然大嘔,盡吐腹中未消之物,餓犬嗅之,搖尾而退。當念佳人細酌,玉女輕飧,而杯盤狼藉之時,腹內亦當爾爾。」這是講喝酒醉之後,酒醉,吐。以前我在家的時候,也曾經喝過酒,酒量不好,有一次也吐了。我們也看到別人喝酒吐了,喝酒吐出來,你說那個味道好聞嗎?你看了都很噁心。這是告訴我們,美女如果喝了酒,醉了吐出來,那個東西也是很髒的,你聞都不敢聞的。這是觀想喝酒醉的時候生起覺悟,第二個。

  第三,「病時生覺第三:默想臥病以後,面目黧黑,形容枯槁,又或瘡癰腐潰,膿血交流,臭不可近。當念國色芳容,縱或年華少艾,而疾苦纏身之日,形狀亦當爾爾。」這是第三個觀想。講到這段,我想起二十年前,大概二十二年前,我出家第三年,在華藏圖書館。第一年、第二年住在佛陀教育基金會,第三年就到華藏圖書館。圖書館當時有一個居士,這個居士現在也往生了,姓周的女眾(周千鈴居士),已經也往生好幾年。她一個女兒就非常漂亮,她的女兒在台北市木柵讀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在改為世新大學,就是學新聞、廣播媒體這個科系的。當時讀大學大概二十出頭,在當時學校也被稱為校花,校花就是說在學校裡面算是很漂亮的女同學,當然追求的人也很多。後來畢業之後,在台北市有一個男眾,不是學佛的,我聽說他家好像在幫人家調整脊椎,骨折、斷的,他們有祖傳的方法,凡是治不好的他們都能治的,骨斷了或者骨頭碎了不需要開刀。當然他們有這種祖傳的技術,家庭經濟上也算相當不錯,就認識了周居士的女兒,雙方面也都訂婚了,還沒有結婚,訂婚了。

  訂婚之後,有一次周居士的女兒身體不舒服,去醫院檢查發現子宮癌。子宮癌發現之後,他們就想去開刀,把整個子宮拿掉。但是對他未婚夫這方面,她自己覺得說沒有為他生兒女,她也覺得很不好,她想嘗試用一些中藥祕方治這個病。但是這個病到最後也無法治療,癌症就不斷的擴散。擴散到最後,人一生病,就像這裡講的面目黧黑,但是也沒有說黑到怎麼黑,就是病苦纏身,他未婚夫的父母就不要了。他們還沒有結婚就搬到他們家去住,訂婚就搬到他們家住,還沒有結婚就搬到他們家住。後來男方的父母看到她得到這個病,他就不要了,要退婚,叫她回家,好讓他兒子另外找對象,叫她回家。周居士這方面說,已經訂婚就算你們的人了,人也住到你們家去了,她也不要。男方女方看到這個女兒病了,大家不要了。兩邊都不要,最後就來找我們,就找到我了,他們都不要,送給道場好了。後來我們說,還是要醫院看看,不然她那麼痛苦,癌症一發作痛得受不了,總是給她打嗎啡止痛止痛。就送在景美綜合醫院,離我們道場沒多遠一個醫院,就住在那個醫院,我們想在這裡比較近,要助念方便一點。

  後來我去看她,真的是就像這段講的,才二十幾歲得到這個病,被這個病折磨得不成人形,當年那種美貌、花容月貌都不見了。他的未婚夫,當時就是拼死拼活的要追求,這時候有病他不要了,這個時候愛心也就沒有了。後來她母親就找我們去助念,所以我們就去助念了。往生之前非常痛苦,受的那個病苦折磨,讓人看到真是肝腸寸裂,真的那種痛苦慘叫聲,實在是慘不忍睹,二十幾歲這樣就往生了。所以講到這段,我是親自看到這麼一次的一個經驗。這個當然也非常多,如果大家要看,多去醫院走走看看就不難發現,人一病的時候,整個情況就不一樣。此地這個觀想就是教我們,你想一個人病的時候,他那個病態,你貪愛的心就起不來了。常常這樣觀想,會降伏我們貪愛之心;如果你不作這個觀想,那個貪愛心、無始劫的習氣控制不住。這是病時生覺第三。

  下面我們再看,「見廁生覺第四:默想通衢大廁,屎尿停積,白蠟青蠅,處處繚繞。當念千嬌百媚之姿,任彼香湯浴體,龍麝熏身,而飲食消融之後,所化亦當爾爾。」這段是看到廁所,廁所我們每一天都要上的,甚至一天要上好幾次。但是現在這個廁所都很衛生,你也看不到什麼白蠟青蠅。通衢就是一條大水溝,這個在大陸現在還很多,在台灣,鄉下可能還有。但是我們小時候,一上廁所就是白蠟青蠅,蒼蠅就飛到身上來了,有大便的地方蒼蠅最多,這是我們小時候也習慣了。我們現在都用那種西洋式的馬桶,一上廁所上完,水一沖,你看不到什麼白蠟青蠅,你都看不到。所以你要作這個觀想,上廁所不要去馬桶,去找最不衛生的地方,你一看,這個觀想就比較容易想的起來。現在大陸上還很多,特別在鄉下,我都去過好幾次。有的地方,連你站的地方都沒有的,你要上個大號要高空作業,沒辦法蹲的,蹲都沒辦法蹲的。你去看那個,這一觀就比較容易修了。觀想就是,你再美麗的人吃下去,她排出來還是臭的,不會變成香的,這個要觀。這就是說你再灑什麼香水,你外面香水怎麼灑,但是大小便排出來還是臭的。

  以上這個四覺觀,就是讓我們從這個方便的法門修,對治我們貪欲之心。要修這條戒,要很多種方法同時並進的。特別是年輕人,體力好、精神好,不要吃太好,最好吃一些蘿蔔乾,比較不是很營養的,不要吃營養很高的。如果營養比較高的,像我現在年紀是需要,比較老了;年輕人不需要,不要吃那麼好。一天最好吃一餐,量也不要吃太多,保持肚子常常有一點餓餓的,比較沒有心情去想那些。如果你吃得好又睡得好,就是要吃不好、睡的少、努力的工作,這樣就沒有時間打妄想,這條戒就能夠持的好。這個配套的措施也要做,就是不要吃太營養的。因為我們現在很多居士不知道,特別是出家的男眾,供養他很多好的東西。如果像供養我這年紀比較大的、五六十的,比較有需要;年輕、二三十歲,你給他吃那麼好,他一天到晚在打妄想,那你不是愛護他,你是在害他。所以有一些要供養年輕人吃好的、營養的,我建議折合現金,可以提供我們來印經迴向給他,這個功德還比較大一點。不然你給他吃那麼好、睡那麼好、用那麼好,你說他能修行嗎?佛教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所以要吃差一點。最理想的就是吃一個菜,就是一些鹹菜,不太營養,這個年輕人他就沒有那種,生理上就比較平和他那種性衝動。現在為什麼年輕人控制不住?吃太好了。所以早上起來,我建議喝粥,蘿蔔乾、豆腐乳,你不要吃什麼cheese,還要講那些營養的,害死他了,更不要買什麼維他命、營養品,那更不要吃。吃的很清淡,人在這樣情況之下就不會作怪,為什麼不作怪?沒那個體力。凡是會作怪就是體力過剩,他又不幹活。如果要幹活也好,從早做到晚做得累乎乎的,他也不會打妄想。你說吃的好、住的好、又睡的好,又不幹活,他不作怪,誰才會作怪?

  我們下面再看「九想觀」,前面是「四覺觀」。「九想觀」是從《安士全書》節錄出來,廣化老法師從《安士全書》節錄出來。我們看這個文:「九想觀,此觀成時,方悟身後無量淒慘,是為返終絕愛方便門。人想死亡日,欲火頓清涼。愚人若聞此,愁眉嘆不祥。究竟百年後,同入燼燬場。菩薩九想觀,苦海大津梁。」這個觀,你要觀成了才算,如果我們要觀沒有觀成就,還不及格。我們修這個觀成就的時候,方悟身後無量淒慘,悟就是覺悟,覺悟你這個身死了以後很淒慘的。是為返終絕愛方便門,返終,因為人都有一個階段性的終點站,人總要死的,你想到這個地方,貪愛心就生不起來了。所以人想死亡日,欲火頓清涼,一個人如果常常想到,我現在就要死了,你貪欲那個火頓然就清涼,就起不來了。為什麼?沒有那個心情了,你都要死了,你還有心情去想那些貪欲的事嗎?

  我昨天聽開明說,我們這個新的往生堂,已經有一個年輕人來使用了,聽說是二十幾歲的一個年輕人,二十幾還是三十幾,三十四。昨天我去看的那個尼師往生,這個年輕人聽說還沒往生,這邊是金山寺的事情。福報算很大,這個往生堂剛剛蓋好就來使用,也是福報相當的殊勝。但是進到往生堂,就是人想死亡日,欲火頓清涼,我們從往生堂經過,去看看,你就要想到,我們如果要死了,你還想這些嗎?這樣常常觀想,貪欲的火就能夠降低下來。但是如果你一忘記,沒有起這個觀想,欲火又生起來了。所以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作這個觀想。現在這個年輕人助念,對我們也很大的幫助,特別我們年輕的出家男眾,要去多助念。你去助念就想到這句,人想死亡日,欲火頓清涼,他都快死了,你去問問,他還會想這個嗎?肯定他沒有這個心情。這是教我們作這個觀想。

  愚人若聞此,愁眉嘆不祥。愚人就是愚痴的人、沒有智慧的人,聽到這麼說他就愁眉苦臉,他說這個很不好,為什麼要去想那些?為什麼不想好的?要想那些幹什麼?就愁眉嘆不祥。但是你不想,事實還是這樣。究竟百年後,同入燼燬場。給你活到一百歲,百年以後,活到一百二,同樣都要死的。所以下面講,菩薩九想觀,苦海大津梁!菩薩教我們修這九個觀想,這是我們生死苦海的大津梁!大津梁就是我們超越苦海最大的一個工具。

  第一個教我們想,「新死想第一:靜觀初死之人,正直仰臥,寒氣徹骨,一無所知。當念我貪財戀色之身,將來亦必如是,則婬心淡矣!」當念我貪財戀色之身,將來也是一樣。你靜觀,去看看剛死的人,他就躺在那裡,正直仰臥,寒氣徹骨,全身冰冷,一無所知,看到別人就要想到自己,我自己將來也是跟這個一樣。所以將來亦必如是,則婬心淡矣!人常常想到我自己有死的一天,常想到這個問題,婬心自然就淡化了。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九想觀先學習到第一觀。下面,我們下一次再繼續來跟大家學習。謝謝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