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八集) 2020/7/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11-0028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講記》三百二十九頁,請看第四行,經文看起:
【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已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於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
我們上一次學習到這段經文,這段經文還沒講完,這段經文是接前面的經文,就是久病,病很久,求生求死了不可得。這個情況在現前社會當中也非常多,像老人痴呆症、植物人,凡是躺在床上生病很久,好也好不了、死也死不了,就一口氣在。有的人他能夠知道人事,有的人他不省人事,也不會說話,眼睛也不能看人,就是躺在病床上一口氣不斷,一躺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三、四十年都有。這個我們認識的人當中也看了好幾個例子,在社會上新聞報的就更多了。這一類,世間人也不知道什麼緣故,醫生他也不知道。所以前面經文佛給我們講,「男女俗眼,不辨是事」,我們世間的男女都是凡夫,不知道這個到底什麼原因。前面的經文佛給我們講,都是「業道論對」,他的冤家債主在陰間那邊給他告狀,他的神魂被調到陰間去辯論,就像我們陽間法院訴訟,還沒有定案,還沒有確定判這個罪的輕重,在這當中他就好也好不了、死也死不了。前面第一個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恭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就讀這個經一遍,他就解脫了。如果他的壽命還有,他很快身體就恢復正常了;如果壽命到了,他很快就會往生,往生到好的地方去。讀經一遍,效果這麼大。
這個我們淨老和尚講過,就是讀經,這部經要至誠恭敬的讀,這個當中不能夾雜一個妄念,這一遍下來,把讀經的功德迴向給這個病人,就消他的業障。這個病決定跟業障有關係,所以他很快就會好了;壽命到,他很快就往生了。當然,我們讀一遍經能夠都不起一個妄念,這個是最圓滿的,但是恐怕我們辦不到。我們不要說《地藏經》這麼長,就一部《彌陀經》十五分鐘,一部下來都不曉得打幾個妄念了。這個是要練習的,練什麼?練修定。讀經、念咒、念佛、參禪方法不一樣,但是目標都一樣,都是修戒定慧的。而且讀經,他是戒定慧一次完成。這是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習當中常講的。如果你讀經,一遍經文讀下來不起一個妄念,這個讀經是功德,這個比講經要殊勝。講經是福德,讀經是功德,讀經殊勝。但是講經如果你能隨文入觀,那也是功德;不能隨文入觀,只有福德。我們讀經的時候還是會起妄念,多少有點福德,這個也有,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只是這個功德利益還不能達到經典講的這麼快速、這麼明顯。所以前面跟大家講幾個公案,我也請同修讀經,這是處理同修的父母,也是這種植物人,真的「眠中叫苦,慘悽不樂」。讀了經,找幾個同修去讀了經,真的給他迴向;勸他們家屬印經,照前面經文講的方法跟他迴向。真的,我處理過兩個,就是一個星期就走了,所以這個有它一定的功德。總是我們能夠讀經讀到一個妄念不起,那當然是最圓滿,我們也是朝這個標準來達到。
這段經文就是讀經之後的助修,就是修福捨物,捨財作福。「代替病人捨物」,病人的財物他自己不能去修福了,這個時候只有靠家屬,家屬有學佛的人,有讀到《地藏菩薩本願經》的人,讀到這段經文,知道要這麼跟他做。這個修福的項目很多,或造塔寺、供養道場、供養三寶、印經、造佛像,等等。在這種情況之下,前面我們淨老和尚也講過,你去做一般社會的慈善事業,那個福報很小,解決不了他這種業障,像碰到這種,一定要在三寶裡面修福,才能解決他的問題,這個我們要知道。印經,就是說在病人清醒的時候跟他說三遍,給你印什麼經,迴向給你的冤親債主,等等,這樣跟他講。病人病重的時候,也應當每天就跟他講幾遍,這裡講『三白』,就是講三遍。這個方式我也用過,的確有效,跟他講三遍。甚至他已經斷氣了,斷氣,我們一般講一日到七日(就是頭七),這個七天你每一天都跟他講三遍,都給他念三遍。這樣可以幫助這個病人,他命終之後,『宿殃重罪』,過去造的一些很重的罪業,災殃,乃『至於五無間罪』,是最重的罪業,這樣就能夠幫助這個病人永得解脫。這個功德利益實在是不可思議,這不是世間做一些慈善事業就能達到的,一定要依這個經,照這部經佛講的方法來為他修福,就是在三寶裡種福才殊勝,這個罪人他就會永遠得到解脫。將來他往生去的地方,『常知宿命』,自己可以知道過去世的事情,知道過去世的事情有好處,這個利益就太大了。
有許許多多人讀到《地藏經》難免也有些懷疑。下面請大家翻到三百三十一頁,我們還是從第一行經文看起:『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於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這個是我們一般人難免都會有疑惑。這個人造的罪業這麼重,極重的罪業,「念一部經太容易,就能叫他脫離五無間罪業,沒人相信」,一般人很難相信。所以《彌陀經》講難信之法,實在講佛法都是難信之法。我們如果給一般人講這個,他也很難相信。你說來跟他讀經、來三寶給這些病人修福這個功德大,他不相信。你說這個功德比去做慈善事業功德大,他不相信。一般社會大眾認為做慈善事業功德大,所以他就不信了。不相信,縱然勉強接受了,讀經的時候他心裡有懷疑。他不信就夾雜懷疑,到底是不是真的,就有妄想,又有夾雜,那就收不到經典上講的效果。「於是,你認為佛經講的功德利益太誇張,實際上得不到這種利益。」如果這樣的想法,這是凡夫,我們以凡夫自己的妄想知見去測度佛菩薩的知見,「這就產生很大的過失」。大乘經典,很多經典都是講不懷疑,不能懷疑。在《無量壽經》佛也講,懷疑是菩薩最大的損失,損害太大了。
我們要知道一個道理,「罪福都在一念之間」,這個道理我們要清楚明瞭,就在一念之間。「一念轉過來,就從地獄轉到佛境界」,的確是這樣,「淨土法門平等成佛就是這個道理」。你看《觀無量壽佛經》,平常造作五逆十惡,那最重的,罪業沒有比這個更重了,臨終遇到善知識勸他趕快念佛,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他聽了馬上接受。臨終地獄相都現前,他都看到了,這個時候他能接受,至誠懇切念佛求生西方,一念、十念,佛都慈悲來接引。你看「阿鼻地獄眾生,一稱南無阿彌陀佛都能成佛,關鍵是心真的轉過來」,把極惡的心轉變成極清淨的心。「在理論上講,決定能轉得過來,因為妄念是假的。」在《大乘起信論》講:「本覺本有,不覺本無」。妄念是不覺。我們真心本性本來就有,本來就存在的,從來沒有消失過,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佛出現在世間給我們說,我們才知道。「不覺就是妄念,阿鼻地獄是不覺」,不覺,迷惑、造業,變現出來的境界。「不覺本無」,它本來沒有。本覺本有,本覺就本來它就有;不覺它本來是沒有,本來沒有那是虛妄的,那是假的,好像作夢一樣。《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只要真的徹底覺悟,本來無」,一下捨得乾乾淨淨,斷乾淨,本來有的覺性立刻它就恢復。「從阿鼻地獄超生到圓滿的佛道,都在一念之間」,問題是那一念是否能轉得過來。
「讀經真正能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口氣念完,這一念之間就轉成佛道。」為什麼?因為經典都是諸佛如來從自性流露出來的語言文字。我們讀這一部經讀下來,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一部經念完,不夾雜一個妄念,那這部經讀下來就跟我們的自性就相應了,我們本來的本覺(自性)跟如來的自性相應了。我們念佛法門,古大德常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關鍵那個一念。一念相應了,你念念統統相應了,關鍵在那一念。所以,「這一念之間是戒定慧三學圓滿,以這樣的功德超度業障深重的人」,他真的得利益。因為讀經的人他修的是功德,就是戒定慧三學圓滿了,然後把這個功德迴向給自己的家屬,那這個家屬他就消業障、得利益了。
『所受生處』,就是說他往生之後,「或是生到人間」,再到人間來投胎做人;「或是生到天上」,那個福報更大的,就幫助他超度到天道去了。「超度亡者」,就是別人給他超度,家屬為他超度,最高只能幫助這個亡者超度到忉利天,就是欲界六層天的第二層天。「為什麼?憑別人的福,享別人的福,只能到忉利天。」寶誌公禪師超度梁武帝的妃子,也是把她超度到忉利天。寶誌公禪師是觀世音菩薩化身的。本經(就是《地藏經》)我們前面讀到的光目女、婆羅門女為她母親發願,超度她母親,也是把她超度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要靠自己修行的功夫」,就是從第三層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色界當然更需要禪定了。在夜摩天以上,不但要修福報,還要加一點禪定。但這個禪定還沒有達到色界的標準,所以叫欲界,還在欲界,欲界未到定。定別人不能代替修,要靠自己修。別人福報可以跟他分享,定是要自己修,別人不能代替。所以讀經的人修的是功德,把功德迴向給親屬,親屬得到的是福德。迴向給家屬他得到的是福德,自己修的人是得功德。『常知宿命』,「常知宿命」就是知道過去生造善造惡,這些因緣果報的事實真相。常知宿命就決定不敢再造惡業,「知道惡有惡報、善有善果,他會認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知道宿命有這個好處。「由此可知,要趁自己健康有體力時認真修持,修自己的圓滿功德;靠別人修,自己只得七分之一的功德。」這個後面經文還會看到。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自書此經。或教人書。或自塑畫菩薩形像。乃至教人塑畫。所受果報必獲大利。】
「前面是說眷屬好友在亡者臨終前」,用他的財物來代替他修福,他得到的福報非常殊勝,這是靠家人修。如果在自己健康的時候能自己修福,「果報就更殊勝」,這一段是說這個道理。這個地方也是佛勸我們,最好你自己身體還好好的,讀到了《地藏經》這段經文自己來修,這段也很重要。為什麼?大家想想也不難理解,我們信佛了,我們學佛了,那不代表全家的人他都信佛、他都學佛。父母學佛了,兒女也不一定學佛。如果你的兒女他不學佛,特別現在年輕人學佛的很少,你說你在病重的時候,他會拿你的財物替你修福嗎?他也不懂。如果很有錢的人,不但不會替你修福,恐怕那些兄弟姐妹就在那邊爭財產,就要你的錢,他才不管你那麼多。這個地方你還是要遇到孝子賢孫,他才會為你修;遇到不孝的兒女,那你的錢他不會拿來替你修福,你一分也得不到。所以佛在這裡勸已經學佛的人,最好自己身體健康的時候自己趕快修,這個我們真的要覺悟。
這裡講的就是要怎麼修?『自書此經』,「書」就是書寫,古時候都要抄經。古時候印刷術還沒有發明,「經書跟佛菩薩形像是書寫、彩畫」。「多寫一部經,世間就多一部經典,就能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功德非常大。」古時候印刷術不發達,經典你要,你要去抄,去寺院借《大藏經》,你要哪部經,你自己帶毛筆、帶紙自己去抄;自己不能抄,你要花錢請人抄。所以過去這個經典,得到一部不容易,非常非常珍惜的。所以過去抄經功德很大,功德非常大。現在印刷術發達,都不用抄了,印,量都非常多。「佛不住世,佛法久住世間要靠經典。」「流通經典、護持佛法」,這個功德是世出世間第一大,「因為唯有佛法能令眾生覺悟、破迷」,破迷開悟才能得無量的福報。這個福報、功德每一個眾生本來都圓滿具足的,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但是不知道。佛出現在世間告訴我們,我們才知道,才知道用修德啟發自己的性德。性德開顯了,真的,這種福報是無窮無盡的。這個世間再大的福報怎麼能跟這相比?無法相提並論。開啟性德就是要破迷開悟,佛法、經典就是幫眾生破迷開悟的一個增上緣。
「佛說,一切眾生真實福報是自性本來具足」,這個一點不假。「不覺悟,自性被遮蓋」,我們有障礙,雖然有福報,「就像寶藏藏在深山」,或者你自己藏在家裡地底下,你不知道去給它開發,你就不得受用,你還是要受這個貧窮的日子。所以,「佛法就是教人開啟智慧,將自性寶藏開發出來」,開發出來,我們自性的福報是無窮無盡的,無有窮盡。具體的,我們在《華嚴經》看到華藏世界,在《無量壽經》看到西方極樂世界。諸佛如來都有他自己的世界,那個是自性的福報。「如果我們破迷開悟,明心見性,像華藏世界、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就現前。」「沒有見性之前,要想得福」,還沒有明心見性,我們想要得到一些福報,唯一的方法要靠修福,福修得多,「福報就大;修得少,福報就小」。「在佛門中修福最為殊勝,但要有智慧辨別。」現在有很多假的佛法,冒充佛法的道場,你到那個道場去種福,得福就困難。「不是說沒有,從理論上講,有!你得不到受用」,只有在阿賴耶識種下善根種子,無量劫之後它起現行,這個善根種子起現行,才能享受到。你現前就想要得福,就要供養真正有佛法的道場,供養真正修行的大眾,不論出家眾、在家眾,他真修,你去供養,你現前就得福。「在家同修也有修得很好的」,諸佛菩薩示現在家的身分多,示現出家的身分少。這在《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也示現給我們看,五十三位善知識,六位出家眾,其他四十七位都是在家眾,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家身分很多,「凡是對社會、對地方、對風俗教化有一定影響力,這樣的好人、善人、賢人,我們都應當供養,向他學習」。
書寫,「現代印刷術發達,不需要寫經」。不過現在還是有人寫經,寫經那是自己在練習。所以現在的書寫,就是你出錢印經就好。「選擇好的經本、好的註解,大量印刷流通。」這裡我們淨老和尚也講,「也可以流通DVD,一種是讀誦的」,比如說讀《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光碟;「另外一種是講解的」,就是講經,像我們淨老和尚講《地藏菩薩本願經》,過去也做很多DVD的光碟。現在又更進步了,現在網路放上去;播經機,現在的播經機,一個小小的晶片放了好幾部經典,帶到哪裡可以聽到哪裡,非常非常方便,而且成本都很低。所以一種是讀誦的、一種是講解的,這個多做。在我們淨老和尚講這部《地藏經》的時候,那時候還沒有播經機,那時候是VCD、DVD,所以那時候要拷貝、要翻錄。現在就有播經機了,播經機有完全是聲音的,也有聲音帶影像的,一個小螢幕的。又有現在的網路。實際上現在手機,人手一機,在網路上點播。把講經、讀經的放到網站上,一點都有了,就更方便了。這個都是屬於書寫流通在我們現代的一個做法。所以,「輾轉流通,功德無量」。「所以,現代人修福比古人方便。」得利於科技的發達,修福做這方面的功德比古人方便。「但是現代人修福比不上古人的果報,原因是心地」,那個心態沒有古人的虔誠、恭敬、懇切。「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古人的誠敬有一百分」,我們現代人,恐怕這個誠敬只有一、二分。「假如我們有古人同樣的誠敬心,現前修福必定超過古人百倍、千倍,得福報也是百倍、千倍。現代塑造佛菩薩形像也很方便,一個模型做好之後,可以做幾千尊、幾萬尊佛像。印刷彩畫的佛像,就更方便了。所以,用真誠恭敬的心、懇切利益眾生的心,印經、印佛像,或專印《地藏經》、地藏菩薩像。」
最近台中江逸子老師也畫了《地藏菩薩本願經》,我們華藏也印出來流通,它是捲軸的,很長。現在把它印成方冊流通,跟大家結緣就非常方便了。有需要的同修可以跟我們華藏法寶組聯繫,可以供養大家。這是講到地藏像,地藏菩的畫像,印經、造佛像、畫佛像。『所受果報,必獲大利』,將來所感受的果報,必定獲得大利益。「我們自己做,勸別人做,利益都很大。」別人做,隨喜功德。下面引用《涅槃經》的一段經文。「《涅槃經》云:『於惡世中,書寫經卷,亦勸他人令得書寫,具足能解,盡其義味。』。」這段是從《涅槃經》節錄出來的一段經文。於惡世中,我們現在就是惡世,五濁惡世。這個當中能夠書寫經卷,就剛才我們講的印經,或者勸他人書寫。經印出來,「具足能解,盡其義味」。具足能解,就是要講解,能夠深入經典的義味,它的意義、法味,這個就功德無量。「不但自己流通經書,對經書所說的義理也能通達明瞭。了解果報的事實,你才肯真誠恭敬心去做,沒有懷疑。」這裡講,明白經義非常重要,很重要。「我們明白經義之後,有義務宣揚佛經的真實義」,不厭其煩的講解給別人聽,幫助別人覺悟,「堅定他的信心、願心,成就他自身的福德利益」,這個就是利益眾生。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是故普廣。若見有人讀誦是經。乃至一念讚歎是經。或恭敬者。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
「如果看見有人讀誦《地藏經》,乃至一念之間讚歎《地藏經》,對《地藏經》生起恭敬心,你一定要用種種方便善巧的方法,鼓勵、讚歎這些人,要勇猛精進,不要退轉,這不僅對他有很大的利益,也能教誨一些無知之人,啟發他們的信心。果報的殊勝是不可思議,不但未來能得不可思議功德,現在同樣可以獲得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這是佛叫著普廣菩薩,看到有人讀誦《地藏經》,請普廣菩薩要鼓勵這些人,要增長這些人的信心。
這個地方就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不可思議功德是從這邊說的」。「如果這個人善根福德因緣都具足」,當生就成就。「善根劣者」,善根比較差的,雖然現前不能得利益,金剛種子種在阿賴耶識裡面,「印象深刻,永遠不會磨滅,將來遇到緣」,這種子它就會起作用,來生來世再遇到佛法,這個種子就會起現行,就是能幫助你修行證果。『勤心莫退』,這是關鍵字,佛勸普廣,看到有讀誦《地藏經》的、一念之間讚歎《地藏經》的,要勸這些人「勤心莫退」,要鼓勵、勸勉一個人,「目的在此,希望他勇猛精進不要退轉」,他在這一生中決定成就。
下面也引用《堅意經》裡面的一段經文。「《堅意經》云:『佛告阿難,其有好心善意之人,聞佛明法,一心而聽,能一日可。不能一日,半日可。不能半日,一時可。不能一時,半時可。不能半時,須臾可。其福不可量!暫聽尚爾,況恭敬乎。』。」這是出自於《堅意經》裡面的一段經文,佛告訴阿難尊者,其有好心善意之人,聽聞到佛法明瞭了,一心而聽,「能聽一天,好!」就是你這一輩子,你聽經只有聽過一天;如果沒有那個因緣,能聽半天也很好。不能聽半天,過去一日就是現在的二十四小時,在古印度叫晝三時、夜三時,在我們中國古時候是十二個時辰。一日,一輩子聽二十四小時;如果一生當中沒有機會聽一天,聽半天也很好,半天就十二個小時;半天不行,一時,古時候印度一時就是現在四個小時,一生聽四個小時的經那也可以了;不能一時,就是不能聽四個小時,那半時可,半時就是現在兩個小時;如果兩個小時也不能,須臾可。須臾,就是說不然聽個五分鐘、十分鐘也可以,就算你聽五分鐘、十分鐘,須臾,就是很短的時間,但是他的福報,其福不可量!他暫時去聽一下,他的福報都不可限量,何況恭敬乎!「他的福報不可稱量」。
「為什麼這個福這麼大?因為在六道輪迴裡面」,佛門有句話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現在遇到佛法了,不要以為很容易,如果你整個無量劫當中,你在六道輪迴,能輪迴到人道來這個機會很少,時間很短暫。輪迴到人道,又能遇到佛法、聞到佛法,「可能在無數劫當中」,你才有這麼一個機會聽到幾句佛法,「而這幾句佛法落在阿賴耶識,就是將來得度的因緣,所以福報不可稱量」。「我們在任何場合,一合掌、一句阿彌陀佛,多少人看到、聽到。看到、聽到的人,阿賴耶識就會落下種子,那是在須臾之間,我們在表演。我們表演目的是給一切眾生種金剛種子,這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無論看到、聽到的人信不信,種子都種下去,其福不可稱量。」
我們早上也去給一個老同修,他的母親過世,去幫他做告別式,這個同修的兩個弟弟都信基督教的,他們兄弟協調,前面就給他們唱五分鐘的詩歌,外面他也弄個蒙主恩召,裡面當中供釋迦牟尼佛。就是他們先念五分鐘的詩歌,後來我們唱蓮池讚、《彌陀經》、往生咒,念佛、念《心經》、念咒,迴向。這個居士他故意把家祭排在誦經後面,因為家屬來等著家祭,如果先家祭,祭完他們就走了,他們就聽不到佛號了。所以他們還沒有家祭,他特別這樣安排,先誦經,經誦完了再家祭,這些你信什麼宗教的,或者沒有宗教信仰的,全聽進去了。所以這個居士他的安排就是要給這些家屬種善根,不管他現在信不信,但這個種子就是給他種下去了。所以這個地方,也就是我們現在做的這些工作,都是給眾生種佛法善根種子的一個機會、一個因緣。如果有善根的,這一生幫助他成長;沒有善根的,幫他種個善根,來生來世他再遇到緣,那個時候他就會來學佛了。
我們再看下面《講記》,「我們常常在修福,但是也天天在造罪業」,這個也是真的,這個《地藏經》就講得很清楚,我們常常念「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你只要起心動念就是罪業,輪迴心造輪迴業。所以,「那個罪業果報也不可稱量」,也是個大麻煩的事情。「如何真正覺悟?不造罪業,專修福報,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如果能轉過來,就是我們現在不再造罪業了,專修福報,那我們的前途真的一片光明了。《無量壽經》佛講的,不要造罪業,修福,「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所以,「一定要覺悟,人生短暫!人生是很苦的,我們要咬緊牙根,要能忍受得了」。「吃苦也不造業」,絕對不因為想改善目前生活環境而造種種罪業,「眼前得一點甜頭,後果不堪設想」,聰明人不幹這個傻事。常常讀誦《地藏經》有好處,「讀一遍提起自己高度的警覺,這裡面句句都是實話,沒有一句是嚇唬人的」。「人命無常,國土危脆,為什麼不修福?為什麼不想來世?」為來生來世著想,「這一世時間短暫」。「聰明人要為長遠打算,不要考慮這短暫的現前,現前無論榮華富貴都是曇花一現,不值得羨慕,不值得追求。」絕對不造罪業,在那邊造罪業爭名奪利得來的,有得還是有失,看起來好像得到了,但是損失的比得到的,那不曉得超過多少倍。所以,「生活清苦一點好」,日子過苦一點,人比較容易清醒,「常常能提起警覺心,常常能生起出離心」,希望這一生能脫離六道輪迴。所以諸佛以苦為師。人生沒有遭遇到一些苦難,人如果都在享福享樂,都一直沉淪下去,不容易覺悟。諸佛以苦為師,海賢老和尚也講,吃苦才能了苦。所以諸佛以苦為師、以戒為師。我們生活清苦一點,我們寧願過清苦一點的生活,也不造罪業去賺很多錢,這個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好,這節課我們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一段。下面又是另外一段經文,我們下一節課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