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菩薩本願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二集)  2020/7/14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11-0032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講記》三百六十三頁,倒數第五行,我們從經文看起:

  【是故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如是等』,「是總結前面所說的信受奉行種種利益,結歸到地藏菩薩的威神加持」。「地藏菩薩是表法、是象徵,表我們自性本具的寶藏。寶藏,經典裡面常講,自性本具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德是講德相,一真法界依正莊嚴那是德相,能是能力,就是此地講的大威神力,都是自性本具。不但這部經,佛所說一切經都是自性本具的德能,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由此可知,讀經面對著佛菩薩」,以真誠恭敬心來讀就能開發自性,讓自己的性德也能夠現前。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經文:

  【閻浮眾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緣。】

  我們地球是屬於南閻浮提,「我們地球上這些眾生跟地藏菩薩有大因緣」,不是一般的因緣,大因緣。我們看到地藏菩薩,看到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也是跟我們南閻浮提眾生有大因緣,還有我們念佛,阿彌陀佛也是有大因緣。「有緣見面就歡喜,沒有緣就很難接受。」菩薩當中,在我們中國佛教的寺院,包括一般道教的廟,我們常常看到一般的神廟也有供觀音菩薩,也有供地藏菩薩,只是一般拜神的人他不認識地藏菩薩。在日本我們就看得更多,幾乎每個寺院大大小小都有地藏菩薩。在我們道場附近有個火聖廟,它也有供地藏菩薩,它是把地藏菩薩供在旁邊,因為他們不知道地藏菩薩是什麼,但是他們覺得這些無祀孤魂統統歸地藏菩薩管,所以它也有供地藏菩薩。所以觀音、地藏跟閻浮提眾生的確有大因緣,在菩薩眾當中,這兩位菩薩可以說很多人都知道。有緣見面就歡喜,沒有緣就很難接受,所以這是一個緣分。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現在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這是說明「聞名」,聽聞到地藏菩薩的名號,「見像」,我們看見地藏菩薩的菩薩像,「接觸到這部經典的利益」。『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這是世間人所希求的,僅舉一例而已」,就是僅僅舉出這個例子,「真正的功德利益比這個殊勝太多了」。再看下面經文: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已。胡跪合掌。復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為未來眾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唯然頂受。】

  『爾時』,「世尊開示地藏菩薩種種修行化他的功德事蹟之後」。普廣菩薩『胡跪』,「跪是從前禮節中最隆重的,胡跪是外國禮節,古印度的跪是右膝著地,跪一個膝蓋,這種跪法便利於承事老師」。在中國的古禮是雙膝都跪下去,古印度是跪一腳,就是右膝著地。右膝著地這個跪法,是便利老師有什麼吩咐他可以馬上很快的起來。『合掌』表一心,十個手指頭表我們的心是散亂的,十個手指頭把它合在一起,這是表一心,把心收起來合為一,「所有一切妄念皆放下,一心專注」。所以,「合掌」它有表法的意思。『我久知是大士』,這是指地藏菩薩,普廣菩薩說我很久就知道地藏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釋迦佛前面所說的」,普廣菩薩他很早就知道了,知道了,他在此地為什麼還要問?下面經文就解釋:『為未來眾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菩薩他是為眾生問的,他不是為他自己問的,在經典裡面屬於利樂有情問,不是自己真正不明白而請問,而是自己明白,但是眾生不明白,也不知道怎麼問,所以他是代替眾生來請問。為了未來的眾生能夠知道依《地藏經》來修學的功德利益,所以請問如來,好像唱戲一樣,普廣菩薩跟釋迦牟尼佛二人唱雙簧,一問一答。「眾生不知道,問不出來,一定要內行的人才問得出來。」過去早年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辦大專佛學講座,有給剛剛接觸佛教的這些學生安排一個佛學問答,請我們老和尚解答。當然也有同學他自己有疑問問出來,有一些同學他也不知道怎麼問,也不知道問題在哪裡。在這當中就有一些比較老的同學,大概知道大家現在有哪些疑問,就代替他們請問。像這一類的就是屬於利樂有情問,不是自己不明白,他看看在座有一些人他有哪些問題,他自己不曉得怎麼問。所以往往我們問那些初學的人你們有什麼問題,大家統統沒問題,是不是真的沒問題?不是,問題多得很,他不知道怎麼問。所以這個時候就必須有人來代替他們請問,來幫助他們斷疑生信。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世尊。當何名此經。使我云何流布。】

  這品經到這個地方,就是到末後普廣菩薩就請問,「世尊,這部經要取什麼名字?」經的名稱要怎麼取,我們要怎樣來流通這部經典?經一定要有個名題,一部經的名題,好像一篇文章你要有個題目。

  「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一切大眾,流通的方式很多。」現在最理想的是衛星電視、網際網路,「電腦網路裡面有許多資料,打開電腦可以聽經,非常方便!」「製作講經的DVD」,這是過去那個時候,現在DVD也被淘汰,變成晶片了,現在是被播經機取代,播經機。因為現在有網路,所以大家只要有手機能夠上網,手機一點你要聽什麼經都很方便。現在是更方便,只要把講經的節目放到網絡上,網絡可能就慢慢取代衛星電視。電視它還是有,但是現在特別年輕一代的都是上網的多,這是現代流通經典的一個方式。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佛告普廣。此經有三名。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

  普廣菩薩請示釋迦牟尼佛這部經的名稱要怎麼取,用什麼名稱?「世尊說了三個」。翻譯經典的法師從世尊所說的三個名字當中選擇『地藏本願』,因為第一個就是「地藏本願」,「所以這部經的經名是《地藏菩薩本願經》」。願當中一定有行,『本行』就包括在本願。「行,一定有『誓力』,地藏菩薩誓願弘深,捨己為人」;從誓願產生他的力量,「力就是今天講的動力,勇猛精進,永不退轉」。推動弘法利生的一個動力,所以用本願來包含本行、本誓力經。

  這也就是「現代人所講的犧牲奉獻、捨己為人,地藏菩薩是第一楷模,『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度盡眾生,方成佛道』」,這是地藏菩薩他的精神。「地藏菩薩有這個大願,我們要問: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有沒有這個大願?有!從這個願來說,觀音、文殊都稱地藏菩薩。從大慈大悲來說,地藏菩薩也稱作觀音菩薩。千萬不要把菩薩看作一個人,一切菩薩都是表法的。」「從孝親尊師、度盡眾生這個願行,你就是地藏菩薩」;從慈悲濟世這方面來講,你是觀音菩薩;「用理智不用感情,你就是文殊菩薩;說到做到,言行一致,你就是普賢菩薩」。「所有一切菩薩是一個人,不是很多人。」這一個人不是別人,就是自己。菩薩是表法給我們看的,要我們去效法、學習。因為我們學佛不能入門,一個錯誤的想法就是把所有菩薩都分家了,「這個不是那個,那個不是這個」,所以這個要懂得。佛菩薩發的願,不管發什麼願,總離不開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是總願,這是別願,別願依總願來發的。總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為了什麼?度眾生。如果自己煩惱不斷,也不學法門,不成佛道,怎麼度得了眾生?所以這些我們都要知道,佛法它是表法的。外面有很多人他沒有聽經聞法,他不了解,以為佛教神那麼多,多神教、泛神教,人家高級的宗教只有一個神,多神教是低級宗教,一神教是高級的宗教,把佛教教育看成西方國家他們概念中的宗教了。所以這些佛像種種都是表法的一個藝術。「一切諸佛是一尊佛,一切菩薩是一尊菩薩,《華嚴經》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怎麼能分家?分家就落在妄想分別執著」,又變成凡夫了。再看下面經文:

  【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眾生。是故汝等依願流布。】

  「這是世尊的囑咐」。『緣』是緣分,『此菩薩』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重有兩種讀音。一種是讀重,輕重的重,跟大眾的「眾」音一樣,就是如果讀作發大重願,那就是菩薩的願很重;如果讀重,三重的「重」,是重複,生生世世都發願,重複的發願、不斷的發願,利益眾生。所以這兩個念法都講得通,你念重(音眾)願也可以,念重(音蟲)願也可以。「地藏菩薩的本願,是我們學佛的大根大本。大乘佛法要從地藏法門學起,那就是一定要普度眾生,眾生未得度,自己不成佛。不成佛是不居佛位,也就是不以老師的身分出現在世間,永遠以同學的身分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你說地藏菩薩他的學生統統成佛了,他自己還不成佛嗎?他只是沒有示現佛這樣的身分,以菩薩的身分來接引眾生、教化眾生,這個道理我們也必定要懂。

  【普廣聞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退下之後依教奉行,認真去做。」這是非常重要,不是退下之後什麼都不做,也不依照這部經去修行、去落實,那就得不到殊勝的功德利益。

  好,第六品「如來讚歎品」,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接下來請看三百六十九頁第二行:

  【利益存亡品第七】

  這品經的品題我們一看就很明顯,這部《地藏菩薩本願經》,它的功德利益是冥陽兩利。『存』就是我們還在陽上的這些家屬(這些人)。『亡』就是已經亡故,已經往生的家屬。我們一般講冥陽兩利,這部經對陽上的人、對往生的人都有利益。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對佛教有一個很嚴重的誤會,誤會什麼?佛教好像專門為死人服務的,就是超度(就是要讓死的人得到利益,幫助他超度),好像對活人就沒有幫助、沒有利益,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實際上存亡都得利益,冥陽兩利,而且陽上的人先得利益,亡故的人他才得利益。那這個就很重要了,這也是大家很關心的,我現在還在這個世間,能得到什麼利益、好處?請看經文: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

  我們看《講記》。「民間習俗在農曆七月都做超度法事,而超度法事的起源、理論依據在本品經文說得很清楚。」這一段是我們淨老和尚提起我們民間的習俗,在中國南方,特別在福建、閩南這一帶,非常重視農曆七月,所謂中元普度。中元節是屬於道教,道教一年分三元三個節日,上元就是農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上元天官賜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是十月十五,水官解厄,這我們在道教看到有三官大帝。在農曆七月,在這個節日當中,可以說民間做的普度就很隆重,所謂中元普度。包括現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都還有,閩南這一帶,中元普度,都有做超度。佛法它的精神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講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是推廣佛法很重要的一個做法,叫做恆順各國家地區它的風俗民情。你尊重他的風俗、隨順他的風俗,那個地區的人他才樂意來接受佛法;如果我們不尊重他的習俗、不隨順他的習俗,硬要把佛教介紹給他,可能他會排斥,很難接受。這一點佛教是做得最好的,特別佛教傳到中國來,佛教大家都知道,不是中國本土的,是印度傳過來。印度傳來的這些高僧大德,他們都依照佛的教導,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而且戒律有一條叫「隨方毘尼」,隨各地方的風俗習慣、法令規章,隨方毘尼,要去順應、配合當地的。因此印度佛教傳到中國來,就變成中國的本土化、現代化,中國人很樂意來接受,因為跟中國本土的儒、道已經融合為一體了。所以我們看到民間七月,不但道教當然他要普度,佛教寺院也都有做超度佛事。實際上講,超度法事起源、理論依據,都在這品經說得很詳細。

  我們看下面這句經文,『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我們地球上的眾生,確實起心動念無非是罪,為什麼?」這個標準高了,你起善念也是罪、也是業。為什麼?我們知道起惡業是罪、是業,那起善意為什麼也是罪、也是業?起無記念,不善不惡?那還是業、還是罪。這個罪業怎麼講?主要是說你不能脫離六道生死輪迴,這個標準定在脫離六道。你起善念來生生三善道,起惡念來生墮三惡道,不管善念、惡念你都脫離不了六道,所以「起心動念,無非是罪」是這個講法。為什麼這麼講?下面講,「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不會起心動念」,他就沒有罪、沒有業,「只要起心動念就落到十法界,就是罪」。這個標準又提升了,不但六道法界是罪、是業,連四聖法界還是罪、還是業,一定要到一真法界,那才是沒有罪、沒有業了。所以標準是以一真法界與十法界做一個界限,「落到十法界就是罪」。「十法界裡,起心動念就把真心變成識,把四智變成八識,這是罪。」「四聖法界的分別執著很淡」,六道法界的分別執著很嚴重,三惡道眾生分別執著就更嚴重。「現在世間人起心動念都是造三惡道的罪業。」

  「佛是『平等心』,等念眾生。佛看虛空法界沒有分別,是一體;平等心是成佛的第一因素。菩薩是『六度心』,起心動念與六度相應。緣覺是念念與『十二因緣』相應,聲聞是念念與『四諦』相應。天道,念念與十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相應。人道,過去生中修行與五戒相應。」修羅道如果他修上品十善,「沒有四無量心,而是貢高我慢,嫉妒心重、好勝心強」,就生到天阿修羅。他也有修上品十善,但是善當中有夾雜,夾雜嫉妒傲慢、好勝好鬥,善當中夾雜這個。所以我們現在看到人道的阿修羅福報很大,很有權力,做總統、做主席等等的,他也是有修善,他才能坐到這個地位,才有那個福報,才有那麼多人聽他的,但是他有夾雜這種慢、嫉妒。「三惡道中,餓鬼道與慳貪相應,地獄道與瞋恚相應,畜生道與愚痴相應。」我們起心動念與哪一個法界相應,看哪一個念頭比較強,強者先牽,將來往生就到那一道去受生。「到哪一道去投胎,完全是自己造作的。上帝、閻羅王做不了主,佛菩薩也做不了主。」所以上帝、閻羅王有賞罰之權,但是他沒有決定權,決定權在哪裡?在自己。「掌握這個原則,每天起心動念就知道自己的念頭落在哪一道。」純淨純善(至善)至善是佛道、菩薩道。「要想作佛菩薩,一定要修清淨平等覺」,用清淨平等覺的心去修六度萬行。「起心動念如果與貪瞋痴相應,走的是三惡道。佛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訴我們,我們自己往哪裡去,他管不了,他沒有能力限制我們。大乘經說『佛不度眾生』,眾生得度是自己悟、自己度,佛只為我們做增上緣而已。接受佛的教誨,斷惡修善而不執著,心地平和,對善人、惡人都是謙虛恭敬,走的是菩薩道。『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起心動念與這二十個字相應,走的是菩薩道、是佛道。」

  『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脫是脫離三惡道」。「菩薩在惡道度的眾生都是善根很深厚的,他們回頭向善,一念回心就離開惡道。」菩薩到三惡道度眾生還是要度那個有善根的,沒有善根不是菩薩不度,因為他沒有善根,他不接受、他排斥,所以惡道度眾生還是度那個善根深厚的。善根深厚為什麼墮到惡道?臨終一念錯誤了,起了貪瞋痴,這樣墮下去。有善根很深的,菩薩到惡道去度,他容易回頭、容易接受,這個道理我們不難明瞭。我們現在講這些道理,有善根的人,什麼叫有善根?他聽了,他能理解、他能接受,他歡喜。沒有善根的人他聽了怎麼樣?他生煩惱,他排斥,甚至他還來毀謗。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真的,佛門講一句話「佛不度無緣之人」。不是佛不慈悲、不平等,佛的慈悲平等對眾生都是一樣,但是佛講的眾生有的接受、有的不接受,有緣的他接受,沒緣的他不接受。所以也不是不度那些無緣的,佛沒有說不度,沒有這個念頭,統統都要度,是眾生這方面他接不接受,接受就是有緣,不接受就無緣。「離開惡道多半是到人天;到人間來的多,到天上是少數。」「生到人天」,這是他得到的善利。在六道輪迴要得到人身真的不容易,「可是很快又迷惑,退了最初的善心」。這個我們自己可以考驗,我們在這裡聽經、讀經,發了一個善念,等一下出去,接觸外面的惡緣,五欲六塵這些誘惑,那個力量很強,這個善心一下子就沒有了,惡念念念在增長。所以現在社會的環境,「我們六根所接觸的都是惡緣」,它不是善緣。我們自己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很重,內有煩惱,外有誘惑,受種種惡緣的誘惑,善念全沒有了,一點善心善念都沒有了,惡念起來了,惡念起來又造罪業了。

  【是等輩人。如履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

  『是等輩人』,「造作罪業的眾生」。「前世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轉世後把前世所修學忘得乾乾淨淨,多半都退轉。」『如履泥塗,負於重石』,「這些人好比走在沼澤泥坑裡」,你看踩到爛泥,人就陷下去了,不但陷下去,「身上還背一個大石頭」,這個大石頭;換言之,就是加速度的墮落。『漸困漸重,足步深邃』,「愈走愈辛苦,愈往下陷,無法出離」,無法自拔。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是知識有大力故。復相扶助。勸令牢腳。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歷。】

  『知識』是佛菩薩,「如果有緣遇到佛菩薩,幫助你減輕負擔,或是把重擔全部接過去」。「這是比喻。」並不是他能代替你受這個罪,「而是幫助你覺悟,幫助你明瞭事實真相,這就是減負、全負」。『大力』,「是指佛法的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善知識大力輔導、幫助。」『勸令牢腳』,勸我們要站穩;「善心不退,腳跟就站牢」。「我們若能生起善心善念,就能感動佛菩薩來應化,感應道交。」『若達平地』,「比喻生人天兩道,超生了」。「天台大師講『百界千如』,每個法界都具足十法界」,把十法界再展開就成為一百個法界,「稱為百界,每個法界有十如是」,一百個法界,每個法界都具足十如是,那乘起來就是千如。「『百界千如』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現前在人法界」,人法界裡面也有十法界。人道當中,有人道當中的佛,人道中的菩薩、緣覺、阿羅漢,有人道的天人,有人道的人、人道的修羅、人道的畜生、人道的餓鬼、人道的地獄。所以每一個法界都有十法界,稱為百界千如,就是我們整個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我們起心動念與自性平等相應,就是佛法界;起心動念與六度相應,就是菩薩法界」;起心動念與貪瞋痴相應,就是三惡道的法界。雖然現在人還在人道,但是造的因是三惡道的業因,「將來必墮三惡道」。「這就好比我們現在已經掉在泥坑,佛菩薩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我們覺悟了,趕緊回頭,腳跟牢住」,站穩腳跟;「起心動念一切造作與五戒十善、四無量心相應,就是牢腳,就是踏到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歷』,「貪瞋痴慢,這是通達惡道之路,不可以再走,再走沒有人能幫忙」。這真的是苦口婆心勸導我們,我們要能夠體會。

  「起心動念能與阿彌陀佛相應」,這是走成佛之道。「如何才能與阿彌陀佛相應?用平等心念這句佛號就相應。平等心就是清淨心!念佛堂堂主常提醒大家,『放下萬緣,放下身心世界』。世間好人也好、壞人也好,與我不相干,我見如不見、聞如不聞,用清淨平等心念阿彌陀佛,你走的路是成佛之道。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世間種種現象都是諸佛如來變現的。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用清淨平等心去看,統統是諸佛菩薩示現的。只有我一個人是凡夫!為什麼這麼肯定是諸佛如來示現?《華嚴經》說『唯心所現』,心就是真如本性,心就是清淨圓滿法身,變現出來的境界,這就是諸佛如來應化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諸佛一切示現是來度我一人的。幾時我明白,覺悟過來,看到大地眾生皆是諸佛如來,自己就成佛了。佛眼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凡夫眼睛看諸佛菩薩都是凡夫。」「你今天動的是什麼念頭」,你就在哪個法界。明白這個道理,「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修,成就自己的無上菩提」。「一切眾生種種作為,我們不要放在心上,知道各種示現都是為度自己。我們還看到不平,是自己還有煩惱習氣,過失在自己。所有一切境緣,我們接觸之後,心是平靜的,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接觸外面境界生智慧,清淨平等覺現前。」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世尊。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

  「『習』是習性、習慣。我們無始劫來的習氣,是惡多善少。如果善的習氣多,起心動念、一切作為自然與善相應。為什麼我們一切造作與惡相應?惡習氣太重。起心動念,『從纖毫間,便至無量』,這是受外面惡緣的影響。《科註》云:『惡習』是指種子,『習惡』是指現行。我們內有惡習的種子,無始劫的習氣遇到外面惡緣就起現行,起現行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墮落三惡道,很不容易出離,非常可怕!」

  【是諸眾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

  「這是講到修福。」前面的經文講,我們這個閻浮提眾生造惡業的多,生起善念須臾即退,一下子就退了,遇到惡緣念念增長,從纖毫間就發展到無量無邊。這個非常非常可怕的,將來必定死了就墮三惡道。這段經文就是說,「家親眷屬造作罪業墮落惡道,怎麼辦?應該給他設福」。「『資』是幫助,對他的前途希望能有所幫助。真正幫得上忙的,只有佛菩薩。除了佛菩薩,誰能幫得上忙?」這就是我們一般講屬於超度佛事的。超度,在三寶裡面種福是最殊勝的,迴向給造作罪業墮落惡道的這些家親眷屬。下面經文就是講怎麼修:

  【或懸旛蓋及然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

  這個就是具體說出來怎麼為家屬來修福。因為看到家親眷屬都在造惡業,貪瞋痴慢,將來必定是墮惡道,有學佛的家屬要替他修福。「修福的方法非常多」,此地僅舉出幾個例子,希望我們能夠聞一知十,就是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經上所說的似乎很容易,不難做到,『如是眾罪悉皆消滅』,能有這麼大的效果嗎?如果你對於這段經文所敘說的真正理解,就不會懷疑了。第一因素要正法住世!正法沒有了,徒具形式、樣子,眾罪就消滅不了。有些出家人天天替別人超度,最後自己死了還墮惡道,臨終迷惑顛倒,沒有瑞相。你想想看,他能度得了人嗎?李老師常說:不怕沒廟,就怕沒有道。有道就能超度!」這是真話,我們淨老和尚過去在講席當中常常講,講這些話真的是得罪人,但是冒著得罪人常常講,真的是大慈大悲,怕出家人自己墮落了,袈裟之下失人身。我們平常所謂的「愛之深,責之切」,你不愛他你不會去責備他那麼懇切。所以我們有善根,聽了這個話,知道所謂「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忠告我們的言語,可能我們聽了不順耳;藥很苦不好吃,但是吃了對我們治病有效,就是這個道理。過去有一個女眾出家人,很早了,大概三十年前,有一次我們淨老和尚到永和體育館,那邊有同修辦一個大型講座。那個出家女眾就跟我講,提到淨空法師,她說叫你師父不要罵出家人,我們就去聽。實在講這也不是罵,是勸,勸導。勸也不是他勸,是依照佛經講的勸我們,這個我們要能夠體會。所以出家眾希望能夠理解,不產生誤會。

  好,今天這堂課時間到了,這段經文下一次我們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