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二集) 2016/6/21 英國倫敦英國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07-0012
《地藏菩薩本願經》。諸位同修,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十頁,倒數第三行第三句經文看起:
「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到這裡是一段。我們上午跟大家學習分享,瞻禮尊容,瞻是眼睛看,也就是看著佛像。如果以念佛法門來講,瞻是屬於觀像念佛。我們修淨土法門的同修都知道,念佛方法有四種,第一種實相念佛;第二種觀想念佛,《觀無量壽佛經》十六觀,第一觀到第十二觀是觀想念佛;第十三觀就是觀像念佛,觀像就是看佛像,把莊嚴的佛像深深印在我們腦海當中,這是觀像念佛。禮是禮拜,我們叫拜佛,拜佛當中有禮在,就是有禮敬在。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願「禮敬諸佛」,這個禮當中它的精神就是恭敬,恭敬心。所以《曲禮》講,「毋不敬」,毋不敬就是對一切人事物都存恭敬之心。禮敬諸佛,敬是內心的恭敬,內心恭敬他是平等的恭敬,毋不敬就是沒有一樣不恭敬的。十大願王第一願「禮敬諸佛」也是同樣的道理,平等的禮敬,不管尊卑長幼,對一切禮敬。你看我們佛門拜懺,梁皇懺、慈悲三昧水懺,很多懺一開頭就要念「一切恭敬」,一切都要恭敬,對桌椅板凳也要恭敬。
敬是一個存心,恭敬之心表現在外面就是禮。你內心的恭敬是平等的,沒有分別的;禮表現在外面就有分別,表現在外面的禮就不平等,表現在外面的禮有分尊卑長幼、親疏遠近,依照身分、地位而不一樣,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對人恭敬,對動物也恭敬。對人,長輩我們對他行禮,有禮節;對動物的愛護,像佛門裡面放生、吃素,不任意去殺害動物,連微小的昆蟲都不能殺害。不但佛教,實在講道家都是這樣教導的。你看《太上感應篇》裡面講,「昆蟲草木猶不可傷」,你看昆蟲(微細的昆蟲)、草木都不可以任意去給它毀傷破壞,儒家講仁。所以三教這個是共同點,不但儒釋道,世界上所有宗教,仁愛這個心都一樣的,不管哪個宗教,沒有一個宗教不講愛的,這個愛是仁愛的意思。所以這是講禮表現在外面不平等,內心恭敬是平等的,表現在外面有差別。所以我們不能看到一條狗,禮敬諸佛,這條狗也是佛,看到那條狗就給牠頂禮三拜,然後看到一隻貓也給牠頂禮三拜,給社會大眾看到了,大概這個人頭腦有問題,神經病。所以為什麼要禮,禮節它就分這個,在事相上分尊卑長幼、親疏遠近,表現在外面不平等,內心的恭敬是平等的。對桌椅板凳這些東西也是恭敬,你給它擺整齊,給它擦乾淨,就是對它的禮敬;你一雙鞋給它擺整齊,不要亂丟,也是恭敬。不是看到桌子就給桌子頂禮三拜,這樣會給大眾看到學佛的人怎麼學得怪怪的,這個完全把經義搞錯了。
所以禮不學不行,因為我們沒有學,不懂,我們學了都還做不到,都還未必懂,完全不學,你說怎麼會懂?不可能會懂。所以要學,要學禮,學了之後我們在生活上去實習,《論語》開頭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學了,在生活當中去實習,得到的喜悅、愉快叫做悅。李炳南老居士《禮記講記》選講我在大陸有印。我在北京,東北江學平居士給我介紹北京一個居士,他發心把那個經,我們這個正體字的經文旁邊就用簡體字,還有漢語拼音注音,所以我請他發心來做這個工作,做了一部《太上感應篇直講》(我在廬山一個道觀請的一部《太上感應篇》,那個印得很正規,是我們傳統直行的,直式的),還有《禮記講記》,就怕大陸的同修看不懂,正體字、簡體字、注音,應該看得懂了。這個大家可以請來看、讀,對大家很有幫助,很實用的。讀了之後還要看示範,沒有看示範我們自己還是不知道怎麼做。現在李越老師她有做具體的示範,這個我們都要學習的。我也跟大家一樣,我也在學,我也不懂。
其實禮道理很深,孔老夫子他都說他不懂,我們怎麼會懂?所以,「林放問禮」,問禮是什麼意思,問孔子禮是什麼?孔子說,「大哉問」,大哉問就是你問的這個事情非常之大。為什麼說大?林放問禮,他是問禮的根本、禮的精神,不是問枝枝葉葉的。禮,不是說見人鞠躬、對人頂禮,那個就有禮,不是的。如果你對人鞠躬,內心對人傲慢,那只有外表,內容沒有。我到日本看,日本就犯這個毛病,他外面做得很到位,我們真的是不如他,自嘆不如,要向他學;但是他內心就缺乏恭敬心,傲慢,對你行禮,內心瞧不起你,那個就是傲慢。所以林放問禮就問這個,要怎麼樣才標準?就是內心恭敬,像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願「禮敬諸佛」,那就標準了,外面有禮,內心恭敬。不是外面有禮,內心傲慢,這個就不是真正的禮,這樣還不如內心對人恭敬,外面他禮數比較不懂,這個還比較可取,為什麼?因為他內心恭敬他是真心的,只是外面這些禮節上他比較不懂。所以孔老夫子在《論語》講,先進這個禮比較粗糙,後面這個禮比較細緻,如果選擇他選先進。為什麼選先進?以前的人心厚道,人心厚道。所以禮的精神、根本是最主要的,禮貌這是外表,這個我們必須要了解。
現在我們佛門裡面,大家都知道我們去禮佛,禮佛三拜,講禮佛就是要懂這個禮,那才叫禮佛,如果不懂這個禮,那只能說拜佛,懂這個禮就叫禮佛,禮拜佛。不但佛教,你看我們現在講,禮拜一、禮拜二、禮拜三、禮拜四、禮拜五、禮拜六、禮拜天,是不是大家現在都這麼講?實際上,我們中國講不是講禮拜,是講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中國曆法就是觀天象的,天象跟星宿,一個週期。所以中文來講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現在為什麼大家講禮拜一、禮拜二?這是跟西洋那個教堂來的。教堂,星期天你到教堂去做什麼?牧師說來教堂做禮拜,牧師也是用中文這個禮拜,但是禮拜牧師他也不懂。他說到教堂禮拜是什麼意思?到教堂去向上帝禱告,去禱告,他說做禮拜。其實那個禮,他也不懂,他不知道。如果不懂那個禮就不叫禮拜,我們不懂這個禮也不叫禮佛。
實際上西洋講的禮拜,他七天當中只有一天,星期天,星期天就是禮拜天,我們現在講禮拜天,禮拜天才有上教堂做禮拜,其他六天沒有。所以我們老和尚在達拉斯佛教會就跟鄰居洋人講,禮拜天你們上教堂,禮拜六來我們佛堂,沒衝突,來佛堂跟釋迦牟尼佛學教育,釋迦牟尼佛是老師。你們信教,跟上帝的關係是父子的關係,爸爸跟兒子的關係,來佛堂是老師跟學生的關係,所以做爸爸的看到兒女去上課學習也高興,不會反對的。實在講,禮拜他只有一天,星期天。但是現在大家習慣了,今天禮拜幾?禮拜一、禮拜二。教堂有天天去禱告嗎?沒有,就一天而已。但是現在用習慣了,大家也不明白。如果不懂這個禮就不叫禮拜。實在講,上教堂是禱告,去禱告。所以現在牧師講「來做禮拜」,我們要勸他來學《禮記》,不然他就不懂得什麼叫禮拜。這個禮要講,非常多,也非常重要,也非常實用,我們不學就不知道,不知道它的重要性。
下面講,「瞻禮尊容,倍生敬仰」。我們從這個地方就知道,婆羅門女她是懂禮節的人。婆羅門是印度古代的階級,印度的階級分得很清楚,不平等。佛出現在世就提倡四姓平等,反正入到佛門都平等,在一般的社會不平等。婆羅門是最尊貴的,在印度的古禮禮節也是跟中國一樣,非常多,也非常繁瑣。光一個結婚,在我們中國古禮結婚,不是那麼草率的。現在結婚就是蓋一個章就好了,好,回家;然後三天,再見,離婚,又蓋一個章,再見了。古時候講婚姻是大事,現在婚姻是兒戲。婚姻變兒戲那問題就來了,第一個什麼問題?家庭問題出現了。家庭問題出現,接下來是什麼問題?社會問題。社會是很多家庭組合起來叫社會,一個國家也是很多家庭組合起來的,有家才有國,有國才有家。家出問題,國家是不是又出問題?一個國家出問題,世界很多的國家都有同樣的問題,那世界出問題了。所以婚姻不是小事,是大事。李老師在《禮記》講,娶妻娶色他肯定要倒楣,他娶妻不知道娶德,娶她外表好看,沒有德,這樣就慘了,他討到這個老婆肯定他要倒楣,他的家要衰敗了。
所以我看到印度的古禮,也非常細密的。我弟弟那個大女兒去澳洲念書,認識一個印度人,跟印度人結婚,到印度去舉行婚禮,拍回來那個光碟給我看,照他們那個古禮,他們禮節很多的。他說有兩天的禮節,我聽我弟弟說,他已經省掉一半,本來要四天,真的不亞於我們中國的古禮。這裡看到婆羅門女,婆羅門是古印度最尊貴的種族,我看到我弟弟那個大女婿,他們家也是在印度算有點名望的,所以結婚都不草率。結婚不草率就表示重視這個婚姻,為什麼繁文褥節那麼多?都是教育,告訴你婚姻不是只有你們兩個人的事情,不是你們兩個高興就來,不高興就再見,不是只有你們兩個的事情。如果以佛法來講,那不是你們兩個的事情,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事情,以佛法來講;以世間法來講,是整個世界的問題,整個世界的事情,不是開玩笑的。西洋人不懂這個,這方面西洋要向我們學,我們現在反而向西洋學,那是顛倒了。
所以,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看到佛像這麼莊嚴,倍就是加倍的生起恭敬仰慕之心。「私自念言,佛名大覺」,佛就是大覺的意思。大覺是什麼?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個叫大覺。「具一切智」,一切智就是世出世間一切萬事萬物,沒有一件樁事情佛不知道的,佛統統明瞭,這個叫一切智。沒有一樁事情佛不知道的,這是一切智,這個一切智,我們世間凡夫就沒有佛的一切智,我們的智慧都很有限。現在我們最遵從的是科學家,科學家他也不是一切智,科學家還有很多他不知道的。像人死了去哪裡,你去問科學家他也搞不懂。這樁事情誰知道?佛知道,我們凡夫不知道,佛知道出現在世間告訴我們這樁事情。婆羅門女很有智慧,她知道這個事情佛知道,如果這尊佛還在世,那我有得問。佛在世的時候我們有什麼問題去請問佛,佛沒有一樣不知道的,都能幫助我們說明,教我們理論方法來修學,解決我們的問題,滿足我們的需求。佛不在,到哪裡問?沒得問。這個是婆羅門女她自己心裡想,「如果佛還在世,我母親死了之後,如果我來問佛,必定知道,佛一定會告訴我,母親她往生到哪裡去,現在在哪裡、情況怎麼樣」,這是她心裡起了這樣一個念頭。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
到這裡是一段。這個時候,婆羅門女想到這裡就非常傷心,現在非常想念母親,到寺廟裡面來見到這麼莊嚴的佛像,佛又不在世了,母親去哪裡,如果佛在世,問佛必定知道,現在不在世了,也沒辦法問,就非常傷心。『垂泣良久』,哭得很傷心,哭了很久。哭很久,她還是『瞻戀如來』,「瞻」就是看佛像,一直看著佛像;「戀」就是目不暫捨。一直看著佛像,心非常專注,想念她的母親這個心非常專注;看著佛像,她的心也是一心求佛,但是現在沒得問。起心動念佛菩薩一定知道的,婆羅門女這樣的孝心感動了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佛,在佛門講叫感應。她看著佛像,想她的母親,看著佛像,心裡想,「佛如果在世一定可以告訴她,母親去哪裡了」,一直想這個問題,非常懇切至誠,這個時候就感應了。下面講,『忽聞空中聲曰』,忽然她就聽到空中有聲音,跟她講,『泣者聖女,勿至悲哀』,在哭泣的聖女,妳不要悲哀,妳這麼想念妳母親,『我今示汝母之去處』,我現在給妳指示,告訴妳,妳母親去哪裡。下面,婆羅門女聽到這個聲音,那個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一定非常激動。所以:
【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已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
到這裡是一段。婆羅門女聽到空中有聲音告訴她,勸她不要悲哀、不要傷心,「我告訴妳,妳的母親去哪裡了」。婆羅門女聽到這個聲音,肯定心情非常激動,所以『合掌向空』,就對著空中,因為那個聲音是從空中下來的,她就合掌向空。『而白空曰』,合掌向著天空講話,『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是什麼神聖來(寬就是安慰)安慰讓我寬心,勸我不要有憂慮?『我自失母已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她說,我母親死了,失去母親以來,她晝夜都在想她的母親,「憶戀」;「無處可問」,不知道去問誰,問誰誰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母親她生到哪個世界,現在情況如何,完全不知道。思念母親的這種心非常懇切,可見這個孝心不是一般人,真的是聖女。這個孝感動天,我們中國人講孝感動天;在佛門,這個孝感動佛菩薩。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
到這裡是一段。婆羅門女向空中請問,「是何神德,寬我憂慮?」這個時候空中又有聲音再給她回報,『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不是別人,就是你現在在拜的這尊佛像,我就是你現在所瞻禮的這尊佛。「過去」,因為已經不住世了,是過去佛,「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看到妳憶念母親,比一般常情眾生都加倍了,加了好幾倍。一般人父母過世會傷心、會懷念,但是沒有像妳憶念母親這種心情那麼懇切,因此這個孝心感動了佛來告訴她母親去哪裡。所以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給她講,看到妳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她如果不是這麼懇切的憶念她的母親,佛也不會來跟她講。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支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是婆羅門女聽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給她講了之後,聽到佛的聲音以後就更激動了,『舉身自撲』,撲倒在地上。就像我們看到西藏拜佛大禮拜,印度禮佛就是現在西藏那個大禮拜,那個叫五體投地,跟我們漢地拜的不太一樣,漢地是跪拜,他的禮拜印度的古禮是五體投地。舉身自撲,『支節皆損』,四肢手腳就受到損傷。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知道她憶念母親那種心情到什麼樣的一個程度,我們現在一般講,整個身體也快垮了。在儒家《孝經》裡面講,父母過世要有悲戚之情,儒是屬於世間的孝,它也有節制的,這也是禮節,有節制的,就是孝不能太過度,過度傷到自己的身體,反而就不孝了。這個身體是父母親留下來給我們的,如果你傷心,傷心到你身體垮掉,就對不起父母了。所以,儒喪有一個期限,四十九天,守喪三年,三年後你就要恢復正常。婆羅門女在守喪的期間,她超過一般常情眾生這種心情,思念母親的心情超過一般人,暈倒過去了。『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就是再向空中報告。『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就求願佛慈悲憐愍,趕快說我母親她生到哪裡。『我今身心,將死不久』,她說我這個身心也支持不久了,趕快告訴我母親生到哪裡。
【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這個一段,佛再告訴聖女(婆羅門女)說,妳供養完畢之後早一點回家,『但早返舍』,早一點回家。回家,『端坐思惟吾之名號』,這一句就是教她念佛。端坐,念「南無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這個名號,這一句就是教她念佛,像我們現在念南無阿彌陀佛,都是念佛。他說,妳端坐思惟,身端坐,威儀端坐,心要專心,身端坐;思惟,心裡只有想佛的名號、念佛的名號,不想其他的,不夾雜其他的,這樣妳就應當知道妳母親生到哪裡去了。這有觀想念佛、持名念佛在裡面,思惟是觀想。
在《論語》裡面講,「祭如在」。我們這裡要祭祖,祭祖這個道理要講,祭祖道理不講,大家從這個儀式拜一拜,不曉得拜是什麼意思。很多人說迷信,你說我們老祖宗迷信嗎?我們都不迷了嗎?實在講,我們是迷得很厲害。以前當主祭官的,祭祀以前是很嚴格的,主祭官祭祀要齋戒三天。這三天不見客,像佛門閉關一樣,吃飯有人送給他吃,齋戒沐浴。齋是什麼意思?讓這個身心放下萬緣。我們打佛七,主七師都會說,「放下身心世界,提起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就是叫你放下萬緣。端坐思惟就是放下萬緣,只有念佛,不想其他的。主祭的人,祭祀的人他要放下萬緣,這三天幹什麼?專門想祖宗、想父母。譬如想你父母他生前的生活習慣、他的聲音、他的容貌、他的舉止、他的動作,他觀想這個,專心的想,想了三天,到了祭祀這一天就有感應,祖宗都來了。「神之來格」,來格就是來受享,接受祭祀,就感應。如果沒有這種誠敬之心,祭祀就沒感應,神不來格。如果你再找一個沒有仁義的人、不孝的人來祭,那更沒有感應。所以,祭如在。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我們祭祖就是《論語》這兩句話。慎終追遠,慎是謹慎,父母臨終要謹慎,不能草率處理。像我們淨宗是最謹慎的,又助念,又不能動他,那是最具體的。古代古禮都是很慎重的,不像現在,父母一斷氣,在醫院一斷氣,拉到冰庫去,馬上下寒冰地獄,那很慘。有的一天就把他燒掉了,像死一條狗一樣,甚至連一條狗都還不如,人家有錢人的狗葬的墳墓都還滿漂亮的。現在人不懂這個禮,那就很慘。所以,慎是謹慎;終是臨終,到命終。命終謹慎處理之後,不是這樣就完了,每一年要上墳,清明要去掃墓,不要忘記。對現在的父母是這樣,對不認識的,祖父母有的還認識,有的曾祖父母,有認識,可能有不認識,再上去有很多祖先都不認識,那統統要追思的。你祭祀想父母,父母就會感應到列祖列宗都來了。所以「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這是跟佛法講觀想的道理是一樣的。這個一定要講,不講不行,大家不懂。不懂,他看到拜那個牌位,拜祖宗牌位,他就跟你講,「你拜那個木頭幹什麼,那個木頭也不會講話!」
現在四大文明古國剩下中國,為什麼中國還在?現在就是還有人在拜牌位。我家我弟弟都還在拜,拜祖宗牌位。現在大陸自己家裡沒有人在拜祖宗牌位了,只有我到貴州去還有,雲南貴州那邊我還有看到拜祖宗牌位的,其他地方好像沒看到,自己家裡不拜祖先。拜祖先是把祖宗祭祀一代一代列入交代,不拜他是沒有後代的,沒有兒女,沒有兒女去奉祀,那只好把牌位送到寺院去。如果有兒女,不能把祖宗牌位請到寺院,自己兒女不拜。過去在台灣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就有同修跟我講,悟道法師,我們家那個祖宗牌位請來道場,來立個永久牌位,我們就不拜了。我說你這個大不孝,你拿個五百塊,叫我幫你拜你家的祖宗,哪有這個道理!《論語》講,不是自己家裡的鬼去拜叫諂。諂是什麼?諂媚巴結。他跟你沒關係你拜他,那一定有目的,求他保佑,保佑升官發財,這個就是諂,這個心態就不對。所以我說,你來這邊立臨時牌位,你家那個祖宗牌位不但你要拜,你還要教你的兒女去拜。找法師來給你拜,拿個五百塊叫我們給你拜,那個是太不像話了。所以這個如果沒有教他們,他們也不懂。拿到寺院是他沒有兒孫拜,沒辦法,只好請到寺院去,是這樣的。所以這個跟祭祀就有關係。你看為了母親,「端坐思惟吾之名號」,這個就是觀想念佛、持名念佛,一心念佛就知道母親去哪裡了。再看下面經文:
【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涌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噉。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復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
到這裡是一段。婆羅門女依照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在空中這個聲音跟她講,給她開示的,教她念他的名名號。她回家,因為想念母親這個動力,推動的力量,她就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念佛念了多久?『經一日一夜』,念佛的名號念了一日一夜,她想念母親的心非常懇切,念佛念了一日一夜,她就念到一心不亂。這個跟《彌陀經》講的一樣,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有的人念一天,他就一心不亂,有人念二天、三天,根器比較差的念七天。婆羅門女念了一日一夜她就一心不亂,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而且她這個一心不亂能達到事一心,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她就有定功了,有定功有一些境界我們一般人看不到的,她就看得到。經過一日一夜,忽然看到自己身體到了一個海邊,看到那個海水,『其水涌沸』,那個水都在滾。『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這個海水好像開水煮開了沸騰,在這個海裡面有很多惡獸,凶惡的猛獸,猛獸牠那個身體都是鐵的,猛獸在這個海的上面飛走,有的走、有的飛,「東西馳逐」,一下往東、往西。『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看到這個大海當中有男子、有女人,「百千萬數」形容非常多,出沒海中,在海當中頭出頭沒,出來就『被諸惡獸爭取食噉』,這些惡獸看到有男子、女人頭出到海面,惡獸就去搶著吃,食噉。『又見夜叉,其形各異』,那個夜叉也是很恐怖的,形狀都不一樣,有的『多手多眼』,有的一個夜叉很多隻手、很多個眼睛,有的夜叉很多腳、很多頭,而且他的口中牙齒都露出外面,那個牙齒像利刃,像刀劍那麼利。『驅諸罪人,使近惡獸』,驅趕這些罪人靠近那個惡獸。『復自搏攫,頭足相就』,把罪人抓起來,把他的頭跟腳弄在一起,「相就」,頭跟腳相就,給這些惡獸吃。這些形狀,『其形萬類,不敢久視』,那個形狀太多了,婆羅門女不敢看太久。
【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
這個時候婆羅門女看到這種情況是非常恐怖的,但是她有念佛,佛力加持,她自然看到這個景象她沒有恐懼之心,只是看到罪人在那邊受這個罪,非常的淒慘。江老師畫的地獄變相圖,大家看一看會有一點概念,地獄變相圖。所以我們二OO四年到日本京都光明寺去展這個地獄變相圖,有幾個洋人,西洋人看到,還沒有去正式展,弄一塊放在地上,西洋人很有興趣來看,問了很多問題。地獄這樁事情,我們看到經文這樣講,信不信?我們佛弟子也不會說完全不信,但總是半信半疑,信當中有疑惑。這個就要我們不斷去深入,我們疑惑就會消除。所以在二OO四年我們去,江老師第一次展覽他畫的地獄變相圖,還有包括孔子聖蹟圖,到京都光明寺展覽。還有把地獄變相圖拍成光碟,又配上日語,希望去教化日本人。在光明寺,剛好是楓葉盛開的時候,他們學校的老師會帶學生去看楓葉,都要經過光明寺,安排展覽的那個地方,老師學生都要經過那裡,反正要看楓葉的人統統經過那裡。所以我們去展了九天,地獄變相圖的光碟,日語的光碟我們流通了一萬多片,就是一個老師、一個學生就送他一片。
在展覽當中,第一天開幕我去參加,到了圓滿那一天我再去參加閉幕,當中有六、七天的時間,東京的同修就請我去講經,那個時候東京淨宗學會阪本會長請我講經。我台灣也帶了一團同修去參加這個展覽,同修就跟我到東京來,那天中午阪本請我吃飯,他請我另外到一個餐廳吃飯,我們台灣團的同修跟我弟弟還有一些老同修,到另外一個餐廳吃飯,吃過飯之後我們又會合。會合之後,屏東林永惠居士跟我講,她說悟道法師我跟你講,我們剛才去吃飯,還有我弟弟;林永惠那時候流通這些光碟,常常跟我弟弟一起發心去送光碟,所以那次他們也去了。我聽我弟弟跟林居士講,法師,我們剛才去吃飯,也送了江老師日語的地獄變相圖的光碟去跟餐廳的老闆結緣,她說老闆娘給我們講了一個真實的事情。
他們怎麼送?他們去吃飯,隨身就帶一些光碟要去送,見到人有緣的就結緣。剛好那間餐廳的老闆娘是台灣人,是台中的人,老闆是日本人,他們兩個人開了一個餐廳。他們去吃飯,我們台灣同修遇到台灣人就倍感親切,太好了,地獄變相圖的光碟就送給她。要送之前不知道她接不接受,就先問這個老闆娘,就問她,妳相不相信有地獄,我弟弟他們就問。萬一你送給她,她不相信,她拒絕不收,我們也自討沒趣,所以就先試探一下問問她,她信不信。老闆娘隨口就說,我相信!大家聽到就很驚訝,現在一般人如果你問他信不信,他都會表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或者帶有一點疑惑,但是這個老闆娘講得很懇切,我相信。大家就感覺很驚訝,怎麼這麼一講,妳就相信?她說,我不但相信,我為什麼相信?她說,我自己親自去過地獄。她說,十殿閻王她到了第三殿。她就講,她在二十幾歲的時候,這個時候那個老闆娘已經四十幾歲了。二十幾歲的時候,她說有一次躺在床上一個月,不醒人事,只有心口溫溫的,一口氣在,但是都不能動。她說那一個月,她的神識到地獄去旅遊了,她經過第一殿、第二殿、第三殿,她看到罪人在受罪,那個血這樣噴出來,她非常恐懼。忽然後面有一個手,她在第三殿見到包公,包公那個手給她按在肩上,說妳看就好,不要怕,我會送妳回去的。她說遊歷了三殿,躺在床上不醒人事一個月,一個月之後她又從地獄回到陽間來,就醒過來。醒過來,她說她整個人經過了半年之後才慢慢恢復正常,看到地獄的景象太恐怖了,半年以後才慢慢恢復正常。所以我弟弟他們拿那個光碟,她一口就說她相信、她相信,而且她還去過,親自見到。
因為那天我沒有跟他們一起去吃飯,會長招待另外一家請我去吃,沒有跟大家一起吃,後來第八天我們從東京要回到京都,坐電車,也是跟他們訂盒飯,跟他們這家餐廳訂盒飯,請她送到車站給我們。我就跟我弟弟講,你就請那個老闆娘親自送來,送到車站,我問她,我親自問她這個事情。後來到我們上車之前,她就送到車站給我們,我就問她這個事情,她就跟我講,真的是這樣。這個是我們在二OO四年,十二年前去京都展覽遇到的事情,這個老闆娘給我們又增長信心,等於是一個見證人,所以我們流通那個光碟,大家的信心又更增長了。再看到此地,再看到我們古代,像《閱微草堂筆記》有很多公案,我們就相信了。因為古代的記載,古代有發生過這個事情,現代也有,把現代發生的事情再跟古代記載的事情一對照,沒錯,古時候有,現在也有,就證明古時候那個事情記錄是真實的。我們佛弟子,三寶弟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法就是經典,經典講的,我們應當要相信聖言量,雖然我們沒看到,但是我們一定要相信佛講的都是事實真相。『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她念到一心不亂,當然她看到,沒有恐懼。下面經文講:
【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
這一段經文就是有一個『鬼王』,這個鬼王的名稱叫『無毒』。看到這個名稱我們就知道,這個鬼王也是菩薩示現的。「無毒」是什麼意思?沒有貪瞋痴的煩惱。我們凡夫都有貪瞋痴三毒煩惱,佛法把貪瞋痴這個煩惱稱為三毒煩惱。無毒就是他沒有三毒煩惱,沒有三毒煩惱那是菩薩,不是我們凡夫。像我們都有三毒煩惱,菩薩沒有,阿羅漢就沒有了。所以這個鬼王也是佛菩薩示現,到地獄去度眾生的,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稽首」就是給她作禮。『白聖女曰』,「白」就是對聖女是非常恭敬的,『善哉!菩薩何緣來此?』這個時候聖女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變菩薩了,「何緣」,是什麼因緣來到地獄?
【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
婆羅門女就問鬼王,這個是什麼地方?
【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
在『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
【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不。無毒答曰。實有地獄。】
聖女就問鬼王,我聽說這個鐵圍山裡面,地獄在當中,是不是有這個事實?無毒給她回答,『實有地獄』,真的有地獄。聖女又問:
【聖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
她說,我現在為什麼能夠到地獄這個處所來?
【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鬼王無毒就回答說,如果不是『威神』,那就要『業力』。「業力」就是造這個業,造地獄業他才會到地獄來,沒有造地獄罪業的人他到不了;另外就是有「威神」,有定功的人,有禪定功夫的人他可以到。如果不是這二樁事情,其他的人『終不能到』,他見不到,他到不了。一個有定功、有神通,一個是他自己造的業力,才會到地獄。所以這樁事情,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舉出章太炎先生,在世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當過東嶽大帝的判官,晚上要去上班,晚上睡覺小鬼就抬轎子抬他去東嶽大帝那邊上班;可能那個時候判官請假還是怎麼樣,找他去代理。他就很累,白天也要上班,晚上也要上班,有時候累得要請假,就寫個黃紙在門口樹下燒一燒,給東嶽大帝請假,今天太累不去了,那天小鬼就不會來。他是朱鏡宙老居士的老岳丈,朱鏡宙老居士是溫州樂清人,我到溫州還去看朱老居士他的家屬。朱老居士也是跟國民政府到台灣,到台中蓮社跟李老師他們,也是在台灣往生的。我們老和尚剛學佛,也得到他很多幫助。章太炎先生有一天問東嶽大帝,聽說炮烙之刑太殘忍了,是不是可以把這個刑法去掉?柱子燒得紅紅的讓罪人去抱,全身都燒焦了,太慘了。東嶽大帝沒有回答,就請兩個小鬼帶他去炮烙的刑場看,小鬼帶他到一個地方,就告訴他,刑場到了,就在前面。他到那個地方一看,什麼都看不到,所以恍然大悟。佛在經上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沒有造那個業力你見不到,或者你沒有造那個業力,你有定功,你才看得到,一般人就見不到。就是這裡講的,「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涌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
『聖女又問』,問鬼王,這個水是什麼緣故,為什麼會『涌沸』,一直沸騰?而且這麼多的罪人,『及以惡獸』,都在吃這個罪人,這什麼緣故?
【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無毒就回答婆羅門女的問題,問海水為什麼會涌沸,這麼多罪人被惡獸來食噉。無毒鬼王回答說,這個就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我們這個地球就是在閻浮提當中,屬於閻浮提的一個星球。南閻浮提造惡眾生,造什麼惡?造十惡業。『新死之者』,就是剛剛死的。人剛死,『經四十九日後』,四十九日過了之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他的兒女家屬沒有人給他做功德,沒有人給他超度,救拔他的苦難。『生時又無善因』,他這個人生前在世的時候又沒有修善,都是造惡業;死了之後又沒有人給他修功德迴向,他的後人沒有給他祭祀做功德給他超度,這樣經過四十九日之後,『當據本業所感地獄』,因為在生惡業造很多,就根據他本來造的業,他所應該感得的地獄果報就現前。所以『自然先渡此海』,就是很自然他一定先渡過這個海,渡這個海就被惡獸來食噉,夜叉、惡獸食噉。這個是第一重海。
這一段也就是我們現在講超度的理論,就是在這段經文。四十九天,我們現在佛門說做七,給他過世的親人迴向,這個就很需要。如果兒女不信佛,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他生前的錢,兒女不孝,父母死了沒有去思念父母,他們在思念什麼?分財產,看誰分的多。有時候為了爭財產,父母死了他都不埋葬。這個我們在台灣,我最近看到報紙,「蘋果日報」報的,一個富商死了七年,遺體放在社區裡面沒有埋葬。什麼原因?兒女在法院訴訟,爭財產。錢那麼多有什麼意思?他的兒女不但不給他修功德,還造罪業,那你說他死了會去哪裡?如果學佛的人自己明白了,自己趕快修,《地藏經》後面講,自己趕快修,「分分己獲」。孝順的兒女給你修,用你的財富給你修,你得七分之一,因為你死了財產就不屬於你的,所以遇到孝順的兒女給你修,你得七分之一。所以你在生的時候自己修,分分己獲,每一分都自己獲得。所以學了佛,主要靠自己修。沒有學佛的人,當然要看他的兒女孝順不孝順,孝順會給他超度,不孝順不管父母了。
下面又講,『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海的東面過十萬由旬,又有一個海,那個海比這個更苦;那個海再往東邊走,又有一個海,「其苦復倍」,那個更苦。這個是「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哪三業?身口意三業,所招感來的。所以這個海叫做業海,「其處是也」。
【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
聖女又問鬼王,地獄在哪裡?
【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
經過這三重海,再進去就是大地獄,這個大地獄:
【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
比較大的地獄有十八。所以我們俗話常講,墮十八層地獄。
【次有五百。】
其次的,比較小的地獄,有五百個。
【苦毒無量。】
受苦無量無邊。
【次有千百。】
再其次有千百。
【亦無量苦。】
地獄都是非常苦的,種類非常之多,都是根據眾生造的惡業不同,自然感應這些地獄。
【聖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
聖女很關心她母親,又問大鬼王,我母親死了沒多久,不知她的魂神應當到什麼地方?
【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
他問聖女說,妳母親在生她做什麼行業?她的行為,她造什麼樣的業比較多?
【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
聖女(婆羅門女)就回答鬼王說,我母親邪知邪見,對三寶不恭敬,而且常常譏笑毀謗三寶,不相信因果報應,不信佛法。『設或暫信』,常常勸她母親,有時候偶爾信一下,沒多久她又不敬,又不相信。『死雖日淺』,就是死了沒多久,不知道她生到哪裡。
【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
鬼王無毒就問婆羅門女,菩薩妳的母親姓什麼、名什麼。
【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
她說,我的父親、我的母親,我們的種姓就是婆羅門。在印度最尊貴的。
【父號尸羅善現。母號悅帝利。】
她父親的名號叫尸羅善現,她母親叫悅帝利。
【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云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鬼王無毒就合掌對婆羅門女,尊稱她菩薩,跟她講,『願聖者卻返本處』,請妳回去妳原來的地方,妳也不要憂傷,不要再憶戀妳母親,妳不要憂慮,不要再牽掛。他說,『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他說,妳母親是有來過這裡,但是已經生天了,到妳現在來已經三天了,她已經生天三天了。為什麼生天?『云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你看,婆羅門女把她家的財產變賣,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塔寺去供養三寶,修這個福報。『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他說,妳母親生天那一天,跟妳母親同樣在地獄受罪的那些罪人,不但妳母親脫離地獄,那一天無間的罪人都受樂,沾妳母親的光,也往生到人天善道去了。可見得她修福布施功德非常之大,將她的母親從地獄超度出來,主要是她那個心非常至誠懇切。這個就是超度。
【鬼王言畢。合掌而退。】
鬼王給婆羅門女講完之後,他合掌就退下去了。
【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佛告文殊師。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這個把第二個成就地藏菩薩的例子給我們說到這裡。釋迦牟尼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這樁事情。『婆羅門女,尋如夢歸』,覺悟這個事情,她就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下這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未來劫」,就是未來所有一切罪苦眾生,『廣設方便』,幫助這些眾生得到解脫,發了這個願。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鬼王無毒就是現在的財首菩薩。所以那個鬼王也是菩薩示現的,不是真的鬼。婆羅門女她成為地藏菩薩,她發了這個願,成為地藏菩薩。這把第二個成就地藏菩薩的例子,佛給我們說到這裡。
我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一品,下次有時間再來講。北京有同學說,還會不會再講?因為現在要做法會,如果不做法會我們天天可以講,一天講六個小時我都可以,怕你們坐不住。因為做法會,法會也有演講,但是法會講的內容就要根據我們法會的活動。我們華藏有網站,可以請大家看看,我們有一些錄音、錄影放在網站,大家可以點來看。我們先學到這一品,後面我們有因緣、有機會再來跟大家分享。在此地講的,可能以後我有時間到這個地方來再接著講,在其他地方講的就可能是講大意或者重講,這樣可能會比較符合我們這次的因緣。另外大家也可以看我們淨老和尚的《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個也有光碟、也有網路,這些現在點網路都很方便,這個也可以多聽一聽。我們下次有機會再來分享,我們這次就先講到第一品,也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性的圓滿。祝大家福慧增長,六時吉祥。我們來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