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菩薩無剎不現身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集) 2025/3/21 華藏新莊念佛堂 檔名:WD15-010-0005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十八頁,我們從第三行最下面兩個字看起,從「爾時」這裡看起。我先將這段經文念一遍,對一對地方: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我們從這裡看起。這是儀式,敘說的儀式,以偈頌來向佛請問。偈頌也是一種讚佛的儀式,就像我們唱讚一樣,讚佛偈。偈頌也都可以配上音樂。我們看下面經文: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重問彼』,就是前面我們看到長行,經文一開頭,無盡意就問釋迦牟尼佛是什麼因緣稱為觀世音?這裡也重複的問,什麼因緣,『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這裡面包含問觀世音菩薩,什麼樣的因緣來到娑婆世界來遊歷、來弘化,有這兩層意思,一個是比較明顯的,一個是比較暗含的。下面是解答:
【具足妙相尊。】
『具足妙相尊』是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都圓滿具足,相好圓滿具足,這是對佛的稱讚。
【偈答無盡意。】
無盡意菩薩用偈頌來問,佛也就用偈頌來答覆他。我們再看下面:
【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
下面有二十二首偈頌,就是二十二行,二十二首,是「雙頌二答」,分為兩段。第一段是「總歎行願」,第一段是總答,總的答覆。後面二十首是別答。第一段是總的答覆,後面是各別來回答,為什麼叫觀世音這個名號。
在總答裡面,「具足二句,經家敘置」,就是集結經典的人把它安上去的。從『汝聽觀音行』,這是佛說的。「汝聽」,這是佛「敕令審諦」。佛要講經,都會勸大眾「諦聽諦聽」,所以要諦聽。諦、審,是用智慧去聽、用智慧去揀別,不是盲從。「觀音行者,一心三智」。三智是什麼?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佛三種智慧的作用。如果你念佛念到事一心,就有一切智;如果你有理一心,又加了兩種,就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也都有了。
「觀彼類音,令無量苦,一時解脫,即觀世音成利他之行。」這是講菩薩利生的事業。「不動真心,現種種形」,真心就是真如實際理體,也就是法身,法身流現種種形,就是應化身,「故云善應」。「一切國土,處處現往,故云諸方所。」一切的國土都能夠去示現。「弘誓者,四弘願廣。」這一句就非常重要,就是一心三智、四弘願廣,就是四弘誓願,廣大無邊,也是我們修學的地方。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這是佛為無盡意說,也是為我們大家說。『聞名』,聽到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以及見到觀音菩薩的身,觀音菩薩的身,我們現在比較明顯的,泥塑木雕、金銀銅鐵塑造的菩薩像,這個身我們大家都看到了。菩薩的現身是無所不現,所以聞名、見身,我們聽到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也看到菩薩塑造的,或者彩繪的這些身相,我們現在凡夫能看到的,能聽到的,就這個。
『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諸有苦」,我們在這裡不能細說,在《教乘法數》裡面,它有這個法數,這個要詳細講,時間很長。大家如果想要知道,可以去查《教乘法數》。現在手機,google去搜尋,很方便,你一打,它就出來了。這個地方我們這些名詞術語,我們就省略。我們現在的關鍵就是念觀音,「心念不空過」。我們通常說念佛叫持名。稱念,稱就是口念,我們口念叫稱名,持名就是口念。「見身故禮」,我們看到菩薩的身,我們就禮拜,這是身業。看到菩薩的形像,我們就禮拜,這是身業。心念是意業。所以這個身口意三業,恭敬受持。口稱名,意心念,身禮拜,身口意三業就是對菩薩的恭敬。
「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諸有苦」就是所有的苦,這個苦是說不盡的,無量無邊。我們能夠聞名、見身,心念不空過,心念就是意,常常念觀音菩薩的名號,能夠滅所有的苦,所有的苦都能夠滅了。這是佛給我們講,三界裡面在六道生死輪迴,我們總是三苦、八苦、無量苦,三界統苦,稱念菩薩的名號,就能滅這些苦。我們總是有疑惑,我念了這麼久,苦還是這麼多。佛給我們講的都是事實真相,都是真話,佛絕對沒有妄語。所以《金剛經》所講的,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所以佛的話是最可靠的,佛的話不信,那就沒有什麼可信了。
我們信心當中有夾雜懷疑,這個也很正常,因為我們有業障,有障礙。疑怎麼辦?疑就是要聽經聞法。講經說法,聽經聞法,目的就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所以我們要斷這個疑,理明信深,你道理明白了,你信心才會深入。信心我們都有,沒有信心,那不會到佛門來,到佛門來總是有信心,只是信心的淺深不一樣。我們這個信心要深入,就是對經典裡面佛講的這些理論、方法、境界,要徹底的明瞭清楚,我們信心就生了。所以講經說法,聽經聞法,無非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這是我們一般人,一般人絕大多數都是要從經教來斷疑。有少數的人,他能夠老實念佛的,他不聽經,他念到相應了,他也不會有疑惑了。我們看到一些阿公阿婆,他真能老實念,他念到相應,念到一心,他疑自然就沒有。一般中下根器,就是需要經教來補助,幫助我們斷疑生信。首先我們要相信佛講的,都是真語、實語、不誑語、不異語。所以這些佛講的都是真實的,真實語。
下面這十三首是別頌,前面那個是總的,總的給我們說,如果你聞名見形,念觀音菩薩聖號,禮拜觀音菩薩,身口意三業恭敬,一心念,我們就能滅所有的苦。滅什麼苦?下面就給我們舉出來了,下面是各別回答。重頌,就是重複,用偈頌的方式,重複的再把前面長行文經文的經義再講一遍,用偈頌的方式再重複說一遍,這個重複的叫重頌。如果前面長行文沒有講到的,用偈頌講出來,那叫孤起頌,孤就是它不是重複的,它是單獨的以偈頌再給我們說前面長行文沒有講到的。
我們看經文: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
我們早上第一支香都念「楊枝淨水讚」,這個讚到後面一句就是「火焰化紅蓮」。前面我們講過了,這個能夠滅火,觀音菩薩能夠滅火。那是不是真的?當然是真的。不是真的,佛怎麼會講?關鍵也就是我們信心的問題。如果真信,不懷疑,一心稱念,的確能滅火。我們看《觀音菩薩感應錄》,這些感應事蹟,很多都是阿公阿婆,他不是讀什麼書,不是什麼經教道理都很通達的,他們念得都特別有感應。他如果真信,不懷疑,真誠的念,他就有感應。他不需要懂什麼教理,他就真有感應,他真相信。這個前面我們也講過,他迷信,道理不懂,但是他信得很真誠,他那個信心很真誠,他就有感應。所以我們在《感應錄》看,很多都不是對經教很通達,但是人老實,聽了他就不懷疑,他就真信,他就真念,他就至心的念,他的效果就特別明顯。
如果大家都相信,都念觀音菩薩,那的確,我們前面也講過,什麼消防署、消防隊,這些就用不到了。但是信的人還是少數,少數的人念,也能夠減輕災難。戰爭,現在炸彈,一炸下去,也都是火光,一片火海。過去二戰的時候,我們聽到很多地方都有觀音菩薩顯靈,在台北市萬華龍山寺,它主要供的就觀音菩薩,炸彈丟下去,沒有爆炸。在我們汐止也有一個觀音廟,那個時候二戰,美軍來空襲,觀音菩薩變一個女人,裙子去接炸彈,有人看到。這個傳說很多,為什麼觀音廟拜的人那麼多?因為它的確很多靈感。還有林口竹林寺,那也是觀音廟,觀音廟很多。大陸普陀山,前幾天觀音誕,我看網路報,聽說有超過一億個人去拜,真的是人山人海。現在普陀山它也有機場,我們去大部分都坐船,現在有跨海大橋。以前都從上海、寧波坐船,現在跨海大橋可以坐到舟山島,再坐大概半個小時的船就到,現在交通方便。
日本拜觀音的也很多,我二十多年前在日本碰到一個在家女眾(日本人),拿一個名片給我,她是專門拜觀音的,世界各地只要有觀音廟,她那個團體就是專門拜觀音菩薩。我每年到東京去,我都會去淺草觀音,去拜拜,抽抽籤。那個籤也滿靈驗的,觀音籤。淺草觀音為什麼那麼興旺?它也是從前一個漁港,有一個人在海邊撿到一尊觀音菩薩,供起來。後來有一年東京大火,整個城市都燒起來,很多人他就躲到觀音廟。躲到觀音廟,那個火就是周邊統統燒起來,就是沒有燒淺草觀音,那一塊它就沒燒到。所以很多人躲到那邊,就保全一命。所以現在那個淺草觀音,香火可旺了。每一次去,平常的時間,國際上那些遊客就很多了,人山人海。他們燒的香都是短短的,一束束的,然後插在外面那個大香爐。也有老師帶學生去拜的,也很多。我看到那些學生,大概初中生、高中生,他們也知道去拜,然後就把香的煙往自己身體撥,就是把它撥過來,保平安。我也學他們樣子,燒一燒,把它撥一撥,保平安。很興旺,很靈感。
所以他能夠滅火。我們佛弟子總是知道,但是我們對不信佛的人,也不要跟他講,說你這些都不用了,念觀音菩薩就好了,不用消防設備,我看大家會說我們是迷信。你準備還是要準備,我們不要去叫他們不要準備,有備,最好不要用,不要用最好,不要發生最好,不要發生。所以息災跟救災,其實念觀音菩薩就叫做息災。念佛、念觀音,我們不是說息災嗎?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講,息災跟救災兩個概念。救災是災難發生了,我們去救。像火災起火了,我們趕快去搶救,那是救災。我們念觀音菩薩,讓那個火災不要發生,那叫息災。
所以我有一年到西雅圖淨宗學會,他們那些同修,我一下飛機,吃過晚餐,就要上台去講經,就問問題。就問了,有很多慈濟的佛友勸他們說禮拜天不要念佛,要跟他們去慈悲救濟,自己要求生極樂世界,沒有慈悲心,自己要去享福,不顧這個娑婆世界的苦難眾生,勸他們要一起去做救濟。所以這些同修不敢念佛了,不敢念,淨宗學會在那邊招牌那麼大,不敢念佛,念了心裡就怪怪的,念了就不慈悲,不念就慈悲了,所以我去就問這個問題。我說這個救濟,有發生災難當然要去救,念佛它是息災。我說息災跟救災都需要,有災難發生,當然要去救。但是我們做息災工作,也更重要,希望災難不要發生,能夠止息。所以我跟大家說明,念佛是息災,慈濟他做救災,大家分工合作,這樣就很圓滿了。
所以,這裡菩薩講,你看能夠滅火,就是能夠避免這個火難,這個就是息災。你發生了,發生火災再去救,那個叫救災。我們當然是希望不要發生,不要發生就要求菩薩加持,要念觀音菩薩。
我們再看下面: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這個意思都很明顯,前面都講過了,這個就是救水難。大海裡面遇到風浪,這是很危險的,掉到海裡面,你念觀音菩薩的聖號,不會被淹死。但是這個地方,我們要記得前面長行經文講的,要「一心稱念」,不能有懷疑。念的時候,當然功夫的淺深不一樣,有理一心、事一心、功夫成片,我們起碼念到功夫成片,就會有感應,就有消災免難這個效果。
下面兩首,前面長行經文沒有。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這是前面沒有的,這個地方加頌的。『須彌』是指高山。我們今天講山難,登山的人很多,這是說遇到山難,這個山難是有人去謀害。有的人他是迷路,我們台灣常常有人登山死在山裡面,迷路了。但這個《普門品》沒講到,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有講,你遇到山難,念觀音菩薩,菩薩會變化去給你指引路途,讓你不會迷路。這是山頂上,被人家推下去,在這個時候一心稱名,菩薩能救護你。縱然從高山墮下來,不至於傷害身命,能夠保住生命。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這「墮金剛山難」。前面一首跟這一首都是屬於山難,一個是被人家推下去的,一個是被人家追,追到懸崖掉下去的,這樣念觀音菩薩,就不會有損害。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
『值』是遇到。你遇到怨家,遇到盜賊,凡是遇到強盜、土匪這一類,過去總有冤業在其中。這些人拿著兵器要來加害,要來搶你的財物。你念觀音菩薩名號,觀音菩薩冥冥當中加持,讓怨賊起一念慈悲心,算了,放你一馬,那你就免了這個災難。印光大師在《文鈔》開示裡面也講了很多這方面的,他有一個弟子被土匪綁架,他是一個有錢的弟子,這個弟子去銀行辦事,可能是去領錢,他有私家車,一上車,門關起來發現,那個司機換人了,不是他的司機,因為那個司機是強盜,又有一個土匪在後面拿著刀壓著他。他知道糟糕遇到土匪了,車一直開,他就一直念觀音菩薩,念念念,那個車開到過了一條路,忽然有一個警察一直吹口哨,兩個土匪以為他們被發現了,趕快棄車逃亡,所以他救了一命。這個在《觀音感應錄》非常多,大家可以自己看。我們這個書如果沒有,可以再印一些出來跟大家結緣。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這是『王難』,就是犯罪被判死刑,臨死的時候都是殺頭,正要砍頭的時候,刀忽然折斷。這個在以前,這些監斬官有遇到這樣的現象,這樣的人一定會被赦免,不會再去殺他。這個就是講被判刑,被判死刑的。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
這是「免枷鎖難」。古時候犯了罪了,或者被抓了,就是戴『枷鎖』。就是被囚禁,關在監牢裡面,戴上枷跟鎖。「枷」是刑具,加在人的頸,頸部;「鎖」就是指手鐐、腳銬這一類。『杻』就是手銬;『械』就是繫在腳上的腳鐐,是這一類的刑具。如果遇到這種災難,能夠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以不思議的神力,能夠幫助你脫離這種災難。這個在《感應錄》裡面都有,被盜賊抓去了,被綁起來了,他念觀音菩薩,那些刑具自然就解脫了。
下面這一首是前面長行文沒有,也是加上去的一個偈頌:
【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這個就是一些咒語,會害人的,還有『毒藥』。這個到現在還有,我小時候聽我父親講,以前我父親那一輩的人,那一代有很多人學符咒。符咒有好的、幫助人的,像止血符、化骨符,你雞骨頭、魚刺卡在喉嚨,以前醫學不發達,念化骨符,喝下去,骨頭就化了。止血符,割傷流血了,在郊外撿一些草,或者樹葉,貼在傷口念念,它就止了。這是好的符咒,有一些是害人的符咒。
『咒』是一種邪術。凡是咒毒藥乃用鬼法,「欲害於人」。在台灣可能現在還有,以前我聽人家說,養小鬼,這些都是這一類的,就是役使鬼神來害人。除這一類之外,在大陸西南苗疆的地區,放蠱。那個時候也很流行放蠱,這個《太上感應篇》也有講到。蠱也是一種毒蟲類的,也都屬於這一類的。在新加坡我是聽說降頭。這個降頭,有一次我到台東淨宗學會講經,一個警官,他是外事警察,他說有人來這裡放降頭,他說那個滿厲害的,我聽那個警官講,就是這一類的。
『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這個毒害害不了人。他害不了人,鬼就回去找那個施毒的人,他就得到這個報應。所以毒害害不了別人,回頭就是害自己,所以這個弊端也很多。這裡講的就是用鬼法、符咒、放毒等等,這樣要害人的。「前人邪念,方受其害;若人正念,還歸本人」,這兩句話也很重要。所以巫師這些法術,他只能夠整那些心術不正的人,他可以差使鬼神來害他。但是對於正人君子,他就沒有效了,鬼看到正人君子,他就害怕,不敢加害。像這些事情在《閱微草堂筆記》就有很多種例子,《閱微草堂》都是寫狐狸、鬼這一類的,真有其事。《閱微草堂筆記》、《聊齋》、《子不語》,過去先師淨老在講席常常提到這三本書,裡面的記錄都是真實的事情。所以心地清淨,清淨心、慈悲心,一切鬼神看到你,他恭敬,他不會加害。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
這是重頌,這是重複前面長行經文。
下面一首: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這一首是加頌的。前面這一首是重頌,重複前面長行的經文。這一首是加上去的,前面長行經文沒有。這個地方講『惡獸』,毒蛇猛獸,這個情形也是常常遇到,特別是喜歡旅遊、登山這些人,山上許許多多毒蛇猛獸之類,如果你要遇到了,這些猛獸圍繞著你要來傷害你的時候,我們讀過《普門品》,立刻就要想到這一首偈,就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這些猛獸毒蛇自然就離開了,豺狼虎豹這些就離開了。
再看下面經文:
【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自迴去。】
這一類是爬蟲類,前面講是走獸,爬蟲就像蛇、蜈蚣這一類的。尤其是毒蛇,像在台灣有很多種毒蛇,這個毒蛇到處都有,一般人很難辨別。有一些有劇毒的蛇蠍,蠍子很毒的,要是被牠咬了,那個毒性很猛的,大概幾個小時生命就失去了,所以要懂得急救的方法。所以登山有許多人,一定有領隊的,有人能夠去辨別蛇的毒性,這個到底有沒有毒?還得要準備血清,臨時急救。能夠念觀音菩薩聖號,那當然是最好了。
懂得蛇性情的人,我們也聽他們說過,蛇牠不會隨便主動去攻擊人,牠的攻擊多半是防衛性質,怕人去傷害牠。我們遇到了,如果站在那裡不動,念觀音菩薩,牠自然就走了。如果你走動,牠以為你要傷害牠,牠就會攻擊你。遇到了,不要害怕,就念觀音菩薩,菩薩也有神力加持。蛇看到你不動,在那邊念觀音菩薩,不想害牠的樣子,牠也就走了。
底下一首說:
【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這種災難,類似我們遇到像颱風的災難一樣。『雹』,以前我們比較少看,現在很多,冰雹,現在常常看到新聞在報。這個冰雹有的粗的,都會砸壞車子,像磚塊那麼大,那個砸了,人會被砸死的。但是我遇到的,大概都是像姆指這麼大的,那個有碰到過。那個車子砸了,也會凹進去,下冰雹。
前天跟大家講,我們飛機去撞到冰雹,差一點掉下去,還好觀音菩薩扶著,不然我們就沒命了。冰雹,像大雨一樣下來,現在很多,大家去看新聞報導,很多,現在常常聽到,以前很少。在台灣就是颱風,台灣十幾年沒有什麼颱風,去年最多,去年又有地震,又有颱風,去年最多。遇到這些災害,也要念觀音菩薩,這些災害它就會消散了。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眾生被苦來困住,這個『厄』就是厄難,『無量苦逼身』,這個苦是無量的。我們眾生就是有無量苦,《法華經》講,三界統苦,只要在六道輪迴,沒有一個不苦的。苦苦、壞苦、行苦,這三苦,再加上八苦,展開就無量苦,「無量苦逼身」。這所有的苦,『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眾苦逼身」,這個因是什麼?三毒煩惱,三毒煩惱是因,果報就是苦,六道生死輪迴是果報,是苦。煩惱是因,生死是果,這個都是苦。只要能稱念觀音菩薩,這個苦我們慢慢就能得到解脫了。
再看下面經文: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這是觀音菩薩『具足神通力』,他在果地上利益眾生的方便,『廣修智方便』,在十方所有的國土,『無剎不現身』。我們念這個偈頌,千處祈求千處應,這個千處它是一個形容,不是只有一千個處所,是形容「無剎不現身」,沒有一個地方,觀音菩薩不會示現的。特別我們遇到急難恐怖,就是要念觀音菩薩,你沒有別的辦法了,就是要求佛菩薩。像虛雲老和尚他為了報母恩,從普陀山三步一拜,要拜到五台山(拜了三年),拜到冬天,經過荒郊野地,一個人也沒有,在半路他病了兩次,差一點就死了,感應文殊菩薩現身來幫助他,來照顧他。所以遇到像那種情況,你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只有求菩薩。
我們再看下面,這個地方講,「無剎不現身」。『種種諸惡趣』,三惡道,其實三惡道是惡趣,我們人天道還是惡趣。六道裡面,說人、天、修羅三善道比三惡道好,但是以佛的標準來看,你只要在六道,善道還是算惡道。因為你出不了輪迴,起碼要出輪迴,那才是善道。所以我們在六道裡面,就免不了『生老病死苦』。這個生也很苦,老了也很苦,老苦我自己也感受到,今年七十五歲,看看相片,老了,牙齒掉光了,眼睛也花了,體力也不如年輕了,現在在享受老苦,享受這個老苦。再加上生病,那就更苦。死,那就更難受。所以我們常講難過得要死,死是最難過的。但是我們遇到生老病死這個苦,我們沒辦法避免,怎麼辦?要念觀音菩薩,這個苦我們就能夠解脫,就能得到解脫。
再看下面經文: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這兩首是「意業普觀」。「真以息妄」。『真觀』,「觀」就是觀照。我們初學,真正肯用功,發心修行,這兩首偈是我們現前修學的綱領,要觀察這個世間,觀察世間待人接物,佛門的修學就是離不開一個觀,八萬四千法門離不開一個觀,我們念佛也離不開觀,你看《十六觀經》。所以觀就是觀照、觀察、觀想,觀照是比較高。但是觀照,我們一般人還是用心意識,用意識心在觀照。你觀照功夫深了,照住,就得定了。最後照見,他就離心意識,「照見五蘊皆空」了。一般我們用天台宗的方法,就是先用意識心,止觀,到最後照住才離心意識。《楞嚴經》明朝交光大師他的註解,他直接用《楞嚴經》的方法,捨識用根,那個要上根利智,像六祖大師那樣的,直接用根,不用意識,捨識用根。那我們一般根性用不上,用天台宗的,先用意識心,一個前方便來修,這個我們一般人比較有下手處。
『清淨觀』,我們念佛就是淨觀,淨宗,我們就是修淨,念佛就是清淨,讓我們心回歸到清淨。『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這就是菩提心裡面的大悲心。我們努力向這個目標來學習,智、悲、慈都是真誠清淨心的作用。智可以破惑,自己就沒有迷惑了。真誠、清淨,對自己來講般若無知,但是他無所不知,就是寂照。這個在《楞嚴經》上都講得很多。所以「以此五觀,加被群迷」,觀音菩薩用這五觀來加被我們這些迷惑的眾生,這指九法界的眾生。「妄染惑苦,應念息滅。故一切眾生常願仰而依之」,就是大家所要瞻仰的、要依靠的。所以在中國講,「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就是彌陀、觀音沒有人不稱念的。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這首頌是「口業說法」。菩薩現身幹什麼?就是說法,我們前面念長行文,不管現什麼身,就是說法,他的重點在說法。我們一心念觀音菩薩名號,觀音菩薩來救這個災難,救七難。我們口稱觀音菩薩名號,前面那個火災、水災、鬼難,這個七難,救七難。我們一般人還沒有達到一心不亂,你只要遇到災難,念,都會得到觀音菩薩的救護。但是如果你要離開內心的三毒,你要念到有戒定的功夫,要有定功,要伏住煩惱。第一步就是功夫成片,伏了煩惱;再深入就事一心,斷煩惱;再深就理一心,破無明。那個就要功夫,那要滅三毒,就要有戒定的功夫,要得到一心不亂。戒也是幫助我們得定的。這些道理,我們也要明白。所以我們一般人臨時抱佛腳的,他平常不是信佛的,他遇到急難,他會想到觀音菩薩,念也有效。
黃念老,我很早以前,大概三十多年前聽到他的錄音帶,他也講到觀音的一個感應。好像在大陸上的一個醫生,到外國去,好像去留學,要回國了,結果坐飛機,那個駕駛員說它的起落架故障,不能降落,大家自己看著辦,你要跳傘,還是怎麼樣。當時機上的人還會意不過來,後來一想,起落架不能降落,那不是就要摔下去了,那這個怎麼辦?大家就哭成一團了。那個醫生就心裡想,人總是要死的,反正人總是要死一次的。後來想到他太太小孩還小,那死了誰去撫養?後來臨時想到,好像聽說佛教有位觀音菩薩,有急難,念觀音菩薩會得救。當時他就勸大家,趕快念觀音菩薩吧!求觀音菩薩來解救,就都念觀音了。念念念到很久了,念到大家好像驚嚇過度,昏過去了。後來聽到旁邊有人說,到了到了到了,他起來,好像很多人都暈倒了。然後這個醫生走到前面駕駛艙,那個正駕駛、副駕駛也暈倒了,這個飛機怎麼下來的?他講這個我有親身的經驗,真的親身的經驗。所以這個急難念特別有效,因為那個時候真的是一心念,你不會打妄想了。所以遇到急難,就要想到觀音菩薩。
那平常就要念,常常念,緊急的時候,很自然的你就會念了。黃念老講這個醫生,他不是信佛的,他是遇到,他沒辦法,只有念觀音菩薩,不然沒有其他的辦法。像這種情況,遇到急難,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你就要叫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就是救急難。你口稱,救急難,這個沒問題。但是要滅三毒,你要一點功夫,滅三毒就要一點功夫。
【諍訟經官處。】
『諍訟』就是打官司。這個打官司也是苦難,有的人官司纏身幾十年,都在打,太痛苦了。要解除這種官司訴訟,念觀音,就會提早結束,不會在那邊纏訟了一輩子,告,告不完。
【怖畏軍陣中。】
就是從軍,有戰爭,在戰場跟敵人打仗的時候,這個很恐怖,這個隨時會死的。所以我當兵在外島,也都念觀音菩薩。我昨天跟大家分享,我去丟那個,請一尊小觀音菩薩。『怖畏軍陣中』:
【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
『眾怨』就退了。我到雲南去旅遊,雲南有一個大理,大理以前是一個國家,古時候一個國家,大理國。他們族群是白族,白色的白,白族。他們都拜觀音,他們這族的人統統拜觀音。那個地方我去了很多很多次,去做法會,去做了很多次。每一次去,我都去拜一個觀音廟,那個觀音廟是一個感應事蹟,一個老太婆瘦瘦小小的,背一塊石頭很大的。如果大家有到雲南去旅遊,去大理,那間觀音廟一定要去拜,要去拜一拜。相傳,就是他們那個地方,以前是一個國家,就是有外國敵人,軍隊大軍壓境要來攻打他們,他們就是沒有辦法抵抗,大家信觀音,大家念觀音菩薩。那觀音菩薩就變一個老太婆,大概八、九十歲的老太婆,又瘦又小,背一個石頭,一千多斤的石頭,背在背上走。敵軍來了,那個老太婆就背著石頭往前走,那些敵軍被嚇死了,他們這個國家的老太婆就這麼厲害,背那塊石頭,後面那些人還得了?大家趕快跑,結果被嚇跑了。所以他們那個大理國,白族拜觀音,就是把觀音菩薩示現那個老太婆背石頭,就雕個像供在那裡。這是講軍陣,要打仗。
現在我們跟大家講,大家不相信。大家總覺得要買武器來保衛國家,買武器也不見得一定能保衛得住。但我們這個世間人總是這樣,買武器。我們如果像白族那樣,念觀音菩薩,統統不用買武器,到時候觀音菩薩來,拂塵一揮,這些都不起作用。但是大家不相信,大家要相信那個武器。如果你真相信,真的就是這樣,有效。你看多省事,也省錢。所以「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你就念觀音菩薩,這些敵國它就不會來侵犯你了。但是現在你跟大家講這個,沒有人相信。但是我們學佛的人,總是要信佛,縱然我們信心還不深,總是我們要加深,要深入,信心要不斷的增長,提升。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
這一首偈頌,『念念勿生疑』,「勿生疑」這三個字是重點。疑,我們就不信了,半信半疑了。半信半疑,我們這邊就產生障礙。如果你真信,不懷疑,這些觀音菩薩的確幫得上忙,所有的災難,所有的苦難,統統能夠幫我們解除。所以一心稱名也是斷疑的一個方式。一個是聽經聞法,講經說法;一個是一心稱名,你能夠老實念,一心稱名,對教理不懂,也可以幫助我們斷疑。你念到相應,你就不懷疑了。念到有效果了,當然你不會懷疑。我們總是,念了怎麼沒有感應?這個當中就生疑了。
所以在《淨語》裡面講,念佛,障礙總是有懷疑。「誤人第一是多疑」,被這個疑所耽誤了,誤人。「疑能生苦苦生疑」,疑又生苦,苦又生疑。「疑網纏心不易知」,這個疑心像捕魚的網,密密麻麻,纏縛在我們心裡,不容易發現。「疑網纏心不易知」,那怎麼辦?「咬定牙關念阿彌,念得疑情連蒂斷,到此方知我是誰」。還是有疑,那我們就咬緊牙根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拼命念,念到相應了,你疑就斷了。現在我們還有疑,就是還沒有相應。你只要念到功夫成片,不要到事一心、理一心,你疑就沒有了,你就感通了,跟佛菩薩連線了,你就不會懷疑了。我們在前面這個過程,總是要堅持,要念下去,一心持名。
再看下面經文:
【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觀世音淨聖』,清淨的聖人。『於苦惱死厄』,我們總是在「苦惱死厄」當中,我們在六道輪迴,離不開這些。在這個當中,觀音菩薩能夠做為我們的依靠,『依怙』就是依靠。觀音菩薩具足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所以我們對觀音菩薩要頂禮、禮拜。所以在世界各地供觀音像的地方也很多,跟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有緣。
到這個地方偈頌就是將菩薩遊化娑婆世界的德行,佛也答覆完了。前面也曾經說過,這當中還有一個知音的人,就是持地菩薩。前面是無盡意菩薩,這裡還有一個持地菩薩,這是第二個大段落「聞品得益」,品就是《普門品》,聞這一品經所得到的利益。世尊跟無盡意菩薩、觀音菩薩這麼一問一答,旁邊聽的人得到利益了。我們再看後面這段經文: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這個地方經文我們要注意看的,『聞是觀世音菩薩品』,就是直接指這個《普門品》,當然也可以包括《楞嚴經》的「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華嚴經》的「觀自在章」。我們讀到這個經、聽到這個經,這個都是屬於「聞」。我們讀了經、聽了這個經,知道觀音菩薩『自在之業』,「業」是事業,普度眾生的事業太自在了,觀音菩薩沒有障礙。
『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我們今天讀到這個《普門品》,諸位也聽到《普門品》了,每一位都有流通佛法的責任。因為我們同胞念觀音菩薩的人太多了,供奉觀音菩薩也很多很多,但是什麼叫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從哪裡來?他不曉得;觀世音菩薩究竟有什麼的德行?他也不曉得,但是拜的人很多。你看萬華龍山寺,觀音廟裡拜的人很多,你去抓一個人來問,我看他也不知道,但是他就是很喜歡去拜,求平安。我們明白這些經典的道理,我們有義務責任來流通觀音菩薩的經典。
所以我接這個觀音佛學會,我也知道創會的人他不一定有聽經聞法,但是聽到觀音菩薩這個名號,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做一些社會的慈善救濟。但是對於觀音菩薩,說真的,不認識。怎麼來認識觀音菩薩?就在觀音三經裡面。你不學習這個經典,怎麼會認識?所以很多人他拜觀音、信觀音,拜很久,還問我觀音菩薩是男的,還是女的?很多人真的不知道,但是拜的人很多,特別多。因此我們流通經教,弘法利生,我們知道就有責任,可以輾轉跟有緣的人給他介紹。聽到《普門品》,功德就不少。
我們再看最後一段經文:
【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個經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如來果地的大菩提、大涅槃。菩提就是一心,一心稱念,菩提心也就圓滿了。所以我們稱名,得到這個功德。你看觀音菩薩從修因,我們去讀《楞嚴經》,「反聞聞自性」,要解六個結,我們六根每一根都有六個結,每一個結都要解開。「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樣一層一層的,動靜二相不生了,但是這個不生對面還有一個,就是一層一層要去深入,去把他解開。你一根的六結解開了,其他五根就同時解開,所謂「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六根,你從任何一根回頭,不止六根,《楞嚴》講二十五個圓通,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再加上外面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當中的六識,加起來就十八,再加上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加起來,二十五個。二十五個就是每一個菩薩代表一個圓通,你一個修成就了,都能通達自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大勢至菩薩他是念佛圓通。觀音菩薩跟大勢至菩薩,一個念佛圓通,一個耳根圓通。你看我們這個西方三聖,就是彌陀、觀音、勢至。我們修這個持名念佛的法門,實際上我們也同時修兩個圓通,一個念佛圓通,一個耳根圓通。持名念佛就是我們口念出來,耳朵聽進去,耳朵聽進去就是修耳根,這個比較方便。我們稱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也是一樣。觀音菩薩名號,你一直念念,念到一心了,就不用像《楞嚴經》講的那麼麻煩,一層一層這樣去深入,好像剝那個芭蕉一樣,一層一層剝掉,一層一層剝掉。所以這個就是果地教,從果修因。這個名號就是佛菩薩他修成證果的萬德洪名。你稱這個名,就是直接把佛菩薩他果地上的功德,拿來薰我們的意識心。薰,薰久了,《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如染香人」,你薰久了,你不知不覺就變成佛菩薩,你就省掉很多事情。
如果你要從因證果,就像黃老常常比喻的,你要吃一個饅頭,你要從因到果,你要找一塊地去種麥,種了之後,還要加水、施肥,照顧,過了一年之後,才能收成,割麥,還要撿麥。我以前二OO九年在山東海島金山寺,那時候有一次的空檔,我去幫忙麥田撿麥,撿那個麥粒,人家農民割剩下掉的,撿回去寺院,撿了還滿多的。那你麥收割了之後,還要去磨成麵粉,再去揉,再去蒸,才有個饅頭吃。這個過程就時間很長,也很辛苦。如果現在人家已經做成現成一個饅頭,你花個五塊錢去買一個來吃,不就很快嗎?就是用這個形容比喻因地教跟果地教。所以淨宗、密宗是果地教,一般法門、通途法門叫因地教,從修因到證果,就必須這個過程。那果地教就省事多了,關鍵要有信心,要相信。
好,我們這次很簡單的跟大家學習過一遍《普門品》。這個《普門品講記》分量很多,我們以後有機會再細講,我們這個時間有限。《普門品講記》,我在還沒有出家,四十六年前,民國六十八年,圖書館剛成立,辦一個大專講座,打一個觀音七,當時我們老和尚講的。這次我們時間的關係,只能很簡單的跟大家大概介紹一下觀音菩薩,我們對觀音菩薩總是有一個初步的概念。明天再一天,我們這個觀音七就圓滿了,大家在現場參加觀音七,還有在網路前參加觀音七,也必定得到觀音菩薩威神的加持,消災免難,福慧增長,事業順利,六時吉祥,闔家平安。好,我們《普門品》就簡單跟大家介紹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