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七集)  2005/11/10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WD19-010-0007

  《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修,請大家看節要的經文第八行。從「龍王,汝觀佛身」,這段看起。我們先將這段經文念一遍: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集善業福德而生。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

  我們這節講到這段經文。上面一大段的經文,給我們講解六道輪迴,乃至十法界一切現象的由來,這一切現象都是一切眾生從心想生。這一節這段經文,佛把這個理論跟我們說明之後,當場就再叫著龍王,叫龍王就是要他注意。下面是叫『龍王,汝觀佛身』,汝指龍王,當然也包括我們大眾。「汝觀佛身」,佛身是佛的身相、佛的身體。觀這個字它的含意也很深,我們一般講觀大概就是看佛的身體,看佛的身相,這是我們一般比較淺顯的一個說法。如果再深入一層,這個觀就如同我們淨土宗淨土三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的觀想、觀像,觀想念佛、觀像念佛。《觀經》我們也曾經讀過,就是一共有十六觀,第一觀到第十二觀屬於觀想念佛,第十三觀觀像念佛。所以「汝觀佛身」,也隱隱約約的含攝觀想念佛、觀像念佛,這是從比較深的方面來看。所以我們也可以知道,念佛人觀像一般比較普遍;觀想,這就比較上困難,觀想心要很定,境界微細,如果我們心散亂定不下來,粗心大意,觀想不容易觀成就。

  但是古大德也勸我們可以隨緣作觀,比如說最普遍觀佛的白毫相,就是整個佛身你觀想不起來。這也是根據《觀經》十二觀當中的,有一觀是觀佛的白毫相。我們現在念的「讚佛偈」,就是根據《觀經》寫出來的,根據《觀無量壽佛經》觀白毫。如果我們整個佛身觀不起來,觀白毫,這一觀如果你觀想成就,其他的觀也都能夠成就。所以你可以採一個點來觀,這樣比較容易。另外印光祖師在《文鈔》,有人寫信請問他觀想這個問題,印祖勸他觀想雜想觀,就是觀想我們自己坐在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的蓮花裡面,觀想這個蓮花開合。在《淨土聖賢錄》古代有兩個比丘出家眾,修這個觀想坐在蓮花往生的。我記得在《淨土聖賢錄》有這麼一個公案,觀想坐在蓮花。印光祖師勸人家觀想這一觀,這一觀應該比較上容易,我們現代人比較容易去作觀,其他比較上難度高一點。

  當然第一觀觀落日懸鼓,觀太陽要下山之前,紅紅的掛在天上,那一觀要觀成就也不容易。尤其觀的過程我們業障深重的,觀到一定的程度太陽現前,就是睜開眼睛、閉著眼睛太陽都在眼前。但是如果有業障,這個時候太陽會起霧,如果業障比較輕的,會起一層白色的霧把太陽遮住;業障比較重一點的,會起黃色的霧遮住太陽;業障最深重的,就起一個黑霧蓋起來。這是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他的註解,註解這個觀想,觀落日第一觀,觀成就之後還會有業障現前,這個業障現前又見不到了,我們要去懺除業障,然後落日懸鼓它這個相就會現在眼前。從這個地方我們就可以想像,這個觀想的難度相當之高。因此,古來祖師大德對於觀想這個理論,因為觀想的理論跟本經講的都完全是一樣。在《觀經》佛跟我們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古來祖師大德對這個理論,大家都很喜歡去探討來講解,但是依照這個方法去修的很少,不多。大多數都是提倡持名念佛,我們現在用的這個方法叫持名念佛,持名念佛也是出在第十六觀,這個方法是最方便的,大家都能修。所以觀想的的確確有相當的難度。

  十二觀都是觀想,第十三觀雜想,觀佛像觀丈六、八尺佛的應化身,觀佛像。觀佛像要彩畫的,或者雕塑的,能夠把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應化身雕出來。我在上山前兩天,在布里斯本澳洲淨宗學會,有兩個小姐她帶了西方三聖,她們自己畫的,去問我,她們來也是很客氣,說要我跟她們指教指教,實在我對這個畫畫也是外行。我是跟她講,如果要畫佛像,必定要根據《大藏經》裡面,有一部經叫《造像量度經》,它有它的尺寸規格,比如說佛的頭部,佛的臉相,佛的鼻子、耳朵、眼睛、眉毛它有個標準,有個規格,這個手要過膝。我是建議她要看這部經,這樣畫的佛像才能合乎佛經上講的標準。所以往往有很多人畫佛像,他沒有依照《造像量度經》,往往畫的佛像都變成人像。

  這個話講到這裡,又想到陳永信大德這位菩薩,他也是很多狀況。記得在社團成立那一年,六年前他請人家畫一尊阿彌陀佛像,花了四萬塊台幣,聽說畫了半年花了四萬塊。然後這個佛像畫好,那一年因為他要捐房子給老和尚,老和尚回去開一個會,成立社團的會員大會,他就把那個像拿給我,說趕快拿給老和尚看,看這個莊嚴不莊嚴?我就把他請人家畫的那尊佛像拿給老和尚看。我說師父,陳居士花了四萬塊台幣,請人家畫這尊阿彌陀佛像,你看看這個像是不是很莊嚴?老和尚他的回答,這是人像,不是佛像是人像。當時老和尚說這個佛像有點像宗達法師,後來我就把老和尚這個話去跟陳居士講,老和尚說畫這個佛像是像人像,有點像法師。後來陳居士他也就給潑了一個冷水,原本他以為花了四萬塊台幣,請人家畫了這尊阿彌陀佛像,老和尚會給他讚歎一番。結果老和尚跟他講這是人像,不是佛像,給他潑了一個冷水,又像宗達法師。後來他自己安慰的說,像宗達法師也不錯。所以現在我們看到有很多人畫佛像,這也是一個修行的法門。

  所以那一天那兩個小姐來找我,我就跟她們講,你可以修觀像念佛,畫佛像、雕刻佛像,利用這個工作修念佛法門。我也建議她到大陸敦煌去看,去看古代雕塑的、石刻的、雕在牆壁的去看看,你要畫佛像一定要去參考。還有日本它們造的佛像,也滿正規的,日本的佛像,都是根據中國在隋唐時代傳過去的,所以日本現在的佛像很多,還都保留隋唐那個時代那種規格,佛像還保存那個規格。所以我建議她到敦煌去看看,建議她到山西大同去看雲岡石窟。雲岡石窟我還沒去看過,我去看過敦煌,你到敦煌去看,真的也是會歎為觀止,那個一窟一窟的一個洞一個洞,古代沒有科技,能夠把佛經經文、佛像都雕在石頭上面,還有那個佛像高的,三層樓高。古人造像很多都是有修行證果的高僧,他們去雕的,有的起碼他也證得三果羅漢。所以我們看到古代的佛像,看了不但傳神,佛像雕得好的這個像,你去看你的心能夠定下來,心能夠平靜、能夠清涼、能開智慧,所以佛像雕得好,那個像就是在說法,它就是在講經說法。所以這個造像也無量功德。

  所以在《大藏經》也有一部經,叫《造像功德經》。在《地藏經》裡面,佛特別也跟我們講,造像能夠滅罪,所以造佛像無量功德。造像的功德就是給眾生種善根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耳根聽到佛號成為道種,見到佛像一歷眼根也是同樣永為道種,他落一個印象,落一個佛的印象,佛的種子。所以造像我們要特別講求,不要花了很多錢造出來,像老和尚講不是佛像,變成人像。有些藝術家他們畫佛像也好,雕刻佛像也好,他們都憑自己的想法來畫佛像、雕佛像。比如說佛像手長過膝,但是一般藝術家他沒有念過佛經,他不懂這個道理,他就想,他看我們現在的人,哪有一個人手那麼長?哪有一個人耳朵那麼長的?他認為佛也是人,他那個像應該是跟人一樣,於是乎就把他畫成一般人的像。就像老和尚講的是人像,不是佛像。

  佛應化在我們人間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的確確有這個相,這也是一點不假。我們不要看佛,比如有人說,佛的耳朵怎麼那麼長?實在講我們人有耳朵很短的,耳朵很長的也有。從這個現象你去推論,佛的三十二相有那麼長這也不奇怪,因為他修的福報大。所以不可以根據一般人,世間藝術家那種看法去雕塑佛像。所以我請佛像,我比較喜歡請古代的,現代人畫的,怎麼畫都不能跟古人相比。還有佛像我們請的愈古代的愈好,因為古代的佛像,有很多都是證果的高僧大德,他們雕刻,他們畫的。還有像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有時候佛菩薩他就現身給畫佛像的看,所以畫出來的像,跟一般藝術家畫的不一樣。所以佛像我們可以找古代的。現代的人如果他能夠去參考古代的,做的也會比較接近。

  最近在台北有個居士他在開古董店,在賣古佛像,最近也學了佛,常常來道場問我,看我要哪一尊佛像?他都可以送我。他送了好幾尊,送了大概四、五尊。第一尊,他說是一尊釋迦牟尼佛,那都是玉的佛像釋迦牟尼佛,大概這麼高,旁邊阿難跟迦葉,下面有護法神用手去頂住,大概這麼高。這尊釋迦牟尼佛像,他是怎麼送給我們的?那尊佛像在那邊賣,賣很久沒有賣出去。有一天晚上老闆娘就做了個夢,夢到這個佛來跟她講,他說我不要在這個地方,我要出去了,我希望去住在道場,不要住在店裡面放在玻璃櫃當貨物在賣。後來她醒過來了,第二天剛好我們以前華藏圖書館,有一個老同修去她的店上班做店員。她就跟這個同修講,她說我昨天做了一個夢,夢到現在擺在外面這尊佛像,它說不要住在這個地方,它要出去它要去住在道場。結果我們這老同修他說那好,那你就送給悟道法師,他們在信義路很近,他們學會在那個地方。所以就把他介紹過來,叫我去看,看我滿不滿意?

  聽說這尊佛像是宋朝時代,宋代的,是玉的很重,雖然不是很大,但很重。送了那尊送到道場,我們現在先供在三樓辦公室裡面。然後我們就去拿現代人刻的佛像,放在旁邊跟它比較比較,大家就感覺出來了,真的不一樣,古代的像真的不一樣,那種神韻不一樣。所以你看佛像要仔細去看,但觀佛身,佛身你要去看,你要多看看,多比較比較。對古董我是外行,但是大家都是憑著直覺感。後來他又送了明代的觀音像,還有一尊阿彌陀佛像,九二一大地震放在椅子上掉下來,掉下來頭部斷了,他又把它黏好,問我要不要?我說沒關係,佛像經上講破損,舊的佛像要修補,修補好就可以,那尊像大概有桌子這麼高。另外送準提像,大概送了四、五尊那種古代玉的佛像,觀音像、阿彌陀佛像、準提像送了四、五尊。他還問我要不要?他倉庫還很多,我說目前等有地方再請你送過來,現在地方比較小,沒有地方供養。所以我們看古代的佛像,仔細去看、去觀察,你才能感受到,古人雕刻佛像的水平很高,而且都是修行人雕的那就不一樣,你感覺上就不一樣了。

  觀佛身,觀佛的身相,如果講到觀像念佛,現在彩畫的,我記得韓館長剛往生那一年,一九九七年老和尚叫我去印一張彩畫的,旁邊還加個對聯,當時印了一萬張出來結緣,紀念韓館長,這一萬張印出來也都流通完,後來我再印一批也印了一萬張。這張畫聽說是以前在蘇州靈巖山,印光祖師道場流通的佛像,現在悟全法師房間也供了一尊彩畫的佛像。另外我們圖書館流通量最大的,就是陶瓷的這尊佛像放大的,現在我們念佛堂都有供這尊佛像。這尊陶瓷的高度不高,大概只有這麼高,大概一尺多,一、二尺不高,現在還是供在圖書館。這尊像是陸建綱老居士從大陸帶過來的,陸建綱老居士以前也是軍人,也是當將官的。他這尊像帶過來,它是整個木頭,大概那個盒子有這麼長,這麼厚,四方的,然後把那個像的形狀,挖一個模型這樣蓋起來,等於整塊木頭的都不會動,這樣運過來,所以都沒有損壞掉,那是陶瓷的。

  後來他來圖書館,把模型的盒子要回去,原來放在我們床鋪底下,後來他說那個他要回去。這老居士現在也九十幾歲,佛像還供在圖書館。這尊佛像當時我們請世樺印刷廠來照相,然後把它印出來,印出來大家看了非常喜歡,所以那個時候師父就說,那就大量印。這尊佛像眼瞼比較下垂,比較屬於入定相,這尊佛像我們用持名念佛這個方法,供這尊佛像是很理想,持名念佛。因為我們持名念佛,尤其靜坐念佛的時候,大部分閉著眼睛,就是一直念佛,所以持名念佛我覺得供這尊像,是適合持名念佛。如果我們持名要附帶加一點觀像念佛,就是韓館長往生那一年印的這幅彩畫的,這幅比較理想,這幅畫就是眼睛有張開,這個相飽滿,圓滿,這是講觀像我們用這尊。

  觀像念佛,清朝慈雲灌頂大師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他有註解,就是我們念佛人有業障發相,就是念佛的人有善根發相、有業障發相。業障發相第一種是昏沉蓋,就是念佛的時候昏沉蓋很重,常常打瞌睡,念佛也好,念經也好,一坐下來就要打瞌睡。灌頂大師在註解裡面,他勸昏沉蓋重的人,要觀一尊莊嚴的佛像,來破除昏沉蓋。怎麼觀?就是請一尊莊嚴的佛像,然後你就對著佛像看,睜開眼睛看,把這個莊嚴的佛像印在腦海。你看了眼睛累了,閉起來,眼睛閉起來莊嚴佛像還在面前,眼睛休息好了再看。他說你觀莊嚴的佛像,這樣觀能破昏沉蓋。所以昏沉蓋重的人,要根據灌頂大師這個方法來修,我是建議採用這彩畫的佛像,因為彩畫的佛像眼睛是睜開的。因為你昏沉了眼睛就是要閉起來張不開,所以觀這尊佛像,對我們破昏沉有幫助。

  另外在《觀無量壽佛經》第十三觀,觀像念佛,我們用彩畫的佛像來觀也是非常好,因為觀像念佛也是念佛的一種。《觀無量壽佛經》第十三觀,佛跟我們講,無量壽佛他的宿願,他發的願,我們沒有辦法觀想極樂世界的報身佛,這個我們凡夫心粗觀不起來,但是觀佛像大家都做得到。佛在第十三觀給我們講,「但想佛像,得無量福」。你去觀想,去想佛的相好你就得無量福報,這個原理也是本經的一句話,「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想什麼就變什麼。佛的相是修無量功德成就的,修無量功德成就,我們現在不斷的去觀想佛像,不知不覺我們的心跟佛的心就相應,慢慢我們凡夫心就變成佛心,慢慢把我們凡夫的相變成佛的相,這叫薰習。這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這叫香光莊嚴,如染香人。我們這個衣服沒有香味,你把它放在檀香櫃,放個三個月、半年,拿出來味道就很香了,薰習的。我們凡夫,常常在「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把佛果地上的功德整個變成自己的功德,這種修行方法叫做果地教。一般佛法修學,叫因地教,因地就是從修因到證果,你慢慢修、慢慢修,慢慢去證,修到圓滿證果,這叫因地教。

  淨土宗跟密宗叫果地教,從果去修因,從凡夫的因地心直接契合佛的果地覺,這就殊勝了,這個道理也是很深。過去黃念祖老居士,我也曾經聽他講一個比喻,講淨土的修學他做個比喻,他比喻我們一般的修學都是修因證果,他用什麼比喻?用饅頭來做比喻。他說我們要吃一個饅頭,饅頭是個果報,饅頭怎麼來的?你要去找它的因,那就要從種麥開始,你去除草、去種地,然後種麥,種了還要施肥、還要澆水照顧,經過一段時間成熟之後,割下來然後把它磨成麵粉,麵粉我們再來做。像我們廚房悟勤法師現在做的麵條,做得不錯,那一天大家都吃了。你要先去揉然後把它做好,做好之後放到蒸籠蒸,蒸好之後才有個饅頭可以吃。如果你要吃一個饅頭,你要從因地這樣開始,這手續非常多。真的,從我們凡夫修行到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劫,的確是這樣沒錯。像我們吃個饅頭一樣,你吃個饅頭要經過這些手續,不然你饅頭從哪裡來?這個時候比喻從修因證果,必定是這個程序,這個叫因地教。

  那果地教是怎麼?果地教就是人家已經做好了。比如說我們吃一個饅頭,有人在賣,你花五塊、十塊去跟他買,他都蒸好好的,你去買來就可以吃了,你只要花這點代價就可以吃到饅頭。不然你自己要去除草、種地,這整個手續那真的是太費時間了。你就吃這個饅頭,黃念祖老居士講就吃饅頭,你就負責吃。這就比喻你就負責念佛,就能夠把佛果地的功德,就把它轉變成你自己的功德,這是果地教。所以我們念這句佛號,在《觀無量壽佛經》佛也把這個原理講出來,眾生心想佛時,這個時候的心相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念佛的時候、想佛的時候,你這個時候的心相就跟佛一樣。現在我們的問題是間斷、夾雜,再加上懷疑,所以功夫不得力。我們現在問題出在這個地方。

  如果我們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像「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淨念就是不懷疑、不夾雜,相繼就是不間斷,如果我們這四個字做到,那就功夫得力,就成就了。我們現在就是有懷疑、有夾雜、有間斷,什麼東西懷疑、夾雜?無非就是我們的業障。如何來轉業障?這部經就是給我們幫助,《十善業道經》能幫助我們。這是我們跟大家講「汝觀佛身」,雖然只有四個字,但是你要深入去探討,佛經實在講每個字每一句它都含攝無量義,把它伸展出來那非常深廣,所以這句話有含攝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我們觀佛像,你常常看,在《觀經》講會得無量的福報。所以我們佛堂如果有莊嚴的佛像,我也常常想,自己將來有因緣,蓋個佛堂佛像到處,你走到哪裡都看到佛像。這個佛像如果再把它放大,再用投射燈來投射,我們看的佛像就會更清楚、更明顯。這是我們持名念佛之外,也可以加一點觀像念佛。

  佛身這麼莊嚴是怎麼來的?『從百千億福德所生』。這個「百千億」是形容,形容非常非常多。「福德」,相好是福德,所以經上佛給我們講,菩薩成佛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專門修相好,也就是專門修福、修相好。相好非常重要,相好能夠攝受眾生,眾生看了他才生歡喜心。如果佛現一個很醜陋的相,眾生看了他就討厭,這樣度不了眾生。所以成佛,他一定示現在人間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佛累劫修集福德所生。『諸相莊嚴』,相好莊嚴都是福德生的,應化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如果在大經上那就不止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在我們人間示現,人間最好的相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在大經上講佛的報身,「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佛的相好無量無邊,不是只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實際上報身佛相好無量無邊,這個相好無量無邊你要觀報身佛,就是《觀無量壽佛經》那個觀想是觀報身佛。像我們念讚佛偈,你看「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他兩根白毫,毫毛捲起來就像須彌山那麼大。須彌山我們沒有看到,我們不要講須彌山,就講我們地球上的喜馬拉雅山,就不得了,這我們就想像不到,所以他那個境界非常深廣,那就是叫報身佛,報身佛無量相好,「諸相莊嚴」。

  佛的『光明顯曜』,佛光它有常光跟放光,常光就是平常的圓光,我們看到有畫的佛像,阿彌陀佛像全身有個圓圈,那個全身在放光;一般就是後面,頭部後面有個圓圈。佛的相是全身都放光,從頭頂到腳底,這個光根據《觀經》講,從哪一個部位放出來的光,就是利益哪一道的眾生。這個我們詳細可以去探討《觀經》,我們如果接觸到佛光,實在講業障就消了。我們大家現在每天都讀《無量壽經》,讀《無量壽經》,我想大家多多少少都會有感受到佛光,多少。不一定每次你都感受得很明顯,有時候會感覺上比較明顯一點,有時候是完全沒有感覺,這都是根據我們誦經那個時候的心境,你心境比較靜一點,比較定,感受佛光就比較明顯;我們心境比較雜亂,或者有事情,那你佛光就感受不到。雖然感受不到,佛光還是在注照,只是我們本身有障礙,沒有明顯的感覺。

  所以佛光注照這是一定的,但是每個人接收的明顯或者不明顯,接收到很大的利益,或很小的利益,這各人不一樣,這跟各人至誠恭敬心有關係。但是我們要接受佛光注照,你念佛的時候就是佛的光明給你照耀。如果我們沒有念佛,煩惱妄想一大堆,貪瞋痴慢一直起來,佛光是有在注照,但是我們自己產生一個障礙。所以我們希望得到佛光注照,就是不斷的念佛,念佛就是佛光注照的時候。此地講「光明顯曜」,佛的光明是最圓滿的,這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大會當中,他是示現佛身,佛身在這個法會,當然佛的身相光明非常明顯照耀大眾。

  所以『蔽諸大眾』,「蔽」就是遮蔽,就是蓋覆住的意思。佛的光明是最圓滿的,佛光顯曜。在會的大眾菩薩、羅漢、天龍八部都有光,像我們人也是有光,我們人每個人也都會放光,但是每個放的光不太一樣。有的人光比較亮,有的人光比較沒有那麼亮,有的人光就很黯淡,比如說運氣不好,在走衰運的時候,你看這個人的氣色沒什麼光彩。如果這個人走好運,精神好容光煥發,他散發出來這個光彩就特別不一樣,人也有光。在整個法會當中所有的光明,在佛光照耀之下都顯不出來。就好像我們晚上這個燈光在室內,我們感覺非常亮。佛光就好比太陽光,太陽光一出來,我們這個路燈的燈光雖然打開,好像看不見,沒有感覺了。所以在這個大會的大眾他們身相的光,都被佛光蓋住了,顯不出來,所以叫做「蔽諸大眾」。蔽就是遮蔽,遮蔽這個意思是說他們這些光就看不見了,只有看到佛的光明。就好像白天,我們路燈見不到,路燈雖然開的,好像見不到路燈的光,為什麼見不到?被太陽光遮蔽了。

  這一段是觀佛身,佛叫著龍王,教他觀看佛的身相。佛這個相好莊嚴是從「百千億福德所生」,每個相都有因果。一般都是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比較好懂,因為在我們人間示現比較好懂。《彌陀經》講廣長舌相,這個相是怎麼得來的?是佛生生世世不打妄語,所以成佛,他就得這個相。其他每個相都有它的修因,他修什麼因會得這個好相,都有因果,所以這就很多了,所以說百千億福德所生。

  這節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報告到這一段,下面的經文下一節再繼續跟大家報告,我們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