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六集)  2005/11/15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WD19-010-0016

  《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修,我們還是從經文:

  【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

  上一節講到這裡,『諸惡永斷,善法圓滿』,我們上一節課跟大家報告,真正的永斷必定證須陀洹果,這才算真正永斷。證須陀洹叫入流,入聖人這一流,證得位不退,雖然還沒有了生死出三界,在六道裡面,他就人天兩道七次往返,必定證阿羅漢果,決定不會墮三惡道。因為他「諸惡永斷,善法圓滿」,這是最起碼的。我們念佛如果具足信願行,惑業一品都沒斷,我們也是諸惡永斷,善法圓滿,而且圓滿是究竟的圓滿,這是淨土法門它的超越殊勝之處,其他法門是沒有的。我們不斷惑業,證須陀洹,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所以我們要帶業往生,往生到淨土,不但諸惡永斷,善法圓滿,而且一生成就圓滿的佛果,這是淨宗它殊勝之處。在我們還沒有斷惑之前要先斷惡,我們修淨土還是要懺悔,還是要斷惡。我們做三時繫念,每一時都有懺悔業障,這個業障懺除,思惟、觀察善法,這個功夫如果得力,你的感覺會跟現在不一樣。我們現在的情況是悠悠忽忽的一天過一天,沒有什麼感覺。

  大家看《了凡四訓》,看《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你看了凡居士跟俞淨意公,在還沒有實行斷惡修善之前,也跟我們一樣一天過一天,好像也沒有什麼過失,自己過失在哪裡也不知道。但是他真正實行改過修善,你看他整個心態就變了,了凡遇到雲谷禪師給他開示,他真正發心改過修善。我們看《了凡四訓.立命之學》,他就感覺跟從前不一樣,以前脾氣很大,現在遇到人家毀謗他、侮辱他,他能夠安然容受,他能夠安心的忍受,忍受得很自然。時時刻刻常恐得罪天地鬼神,敬畏之心生起來,不管在什麼地方,有人、沒有人,這個敬畏之心生起來了。俞淨意公也是一樣,在還沒有斷惡修善之前,自己也不知道錯在哪裡,而且還怨天尤人。他有個好處對灶神非常恭敬,他家那個灶洗得非常乾淨,就是廚房,廚房都有灶神。以前我看我祖母,灶不可以隨便給它擺東西,亂擺就被她罵,東西要整理得整整齊齊,刷得乾乾淨淨的。我們小時候她說這都有灶神,不可以亂擺。俞淨意對灶神很恭敬,所以感應灶神來給他開示,那個灶神就好像雲谷禪師一樣對他開示。

  我今天又收了三本俞淨意的劇本,中視王導演一直要找我拍戲,實在講我沒有什麼錢,一直要找我拍戲。我們也要斷惡修善,所以到時候恐怕要跟大家化化緣做做善事。拍這個戲他一再跟我保證,他拍得一定會很活潑的,他說他得過金鐘獎的。俞淨意你看他斷惡修善之後,他也是覺得跟以前不一樣,以前是浮浮沉沉的,一天過一天,悠悠過日;現在不一樣,那就叫主敬存誠。「動則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就是此地講的。好,我們現在修有沒有這種感覺?你有這種感覺來記功過格,就有效。如果還沒有這種感覺,就沒什麼效果,記錄上沒什麼效果。所以我看印光祖師給人家回信,他講這就是主敬存誠,恭敬心真正提起來,你不管在什麼地方,覺得周邊都是諸佛菩薩、鬼神在看你,你一點都不敢放肆。這個心起來,貪瞋痴的煩惱就降伏,你就很自然,就會像了凡一樣,遇到有人憎我、毀我,能夠恬然容受,不會發脾氣,這要認真來修。所以悟全法師送《弟子規》的功過格,給我一本非常好,我們要互相來切磋,看怎麼樣來記才能夠有效果。我是感覺一定要把這個心態提起來,這個心提起來那種覺照會非常靈敏,主敬存誠。

  我們人為什麼會怕死?妄念。我看《太上感應篇彙編》有一則公案,有個讀書人一天坐一條船,船開到江河遇到風浪,以前大陸像長江、黃河遇到風浪,船幾乎要翻掉。整個船的人,大家驚慌失色,生命交關,大家害怕了。這個書生他一點都不怕,他面不改色。後來風浪過去平靜下來,整船的人大家都嚇死了,他面不改色人家覺得很奇怪,你難道不怕死嗎?你為什麼心那麼定、那麼自在?問他是什麼原因?他就跟大家講,他說我也沒有什麼,我就主敬存誠,心沒有妄念,存一個恭敬心,至誠恭敬心他就不怕。所以從以前這些讀書人,忠臣孝子他臨大劫,不怕死,為什麼不怕死?他主敬存誠,所以他不怕。我們沒有修這個功夫真的遇到,你會怕。

  有一次我跟陳彩瓊去西雅圖,從達拉斯坐飛機到西雅圖,遇到亂流,我真的是很害怕,所以一直念觀音菩薩。她坐在我旁邊,她說我剛才聽你一直在念,我就放心了,有你念就好了。說實在的,不怕的人也不多,比如說飛機亂流那麼多,我有一次到美國費城,請我去做三時繫念,那個時候悟行法師,都請台南淨宗學會的組團去幫忙敲法器,前一任的總幹事,大家都叫她陳師姐,她先生姓陳。她們從台灣坐華航直飛紐約,飛十四個小時,一路上都是遇到氣流,她說我們這一團一路上,佛號都不敢鬆懈下來。我說好,這樣提起大家念佛好,不然大家睡大覺,這個時候大家念佛就很認真了。所以在這種急難恐怖念佛、念觀音菩薩,是最有效果的。

  印光祖師有一篇文章,「普勸全球同胞念觀音菩薩聖號啟事」。這一篇我覺得可以印出來多給大家看看,他說現在全球沒有一個人感覺有安全,他勸大家念佛之外兼念觀音。因為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在《妙法蓮華經.普門品》、《華嚴經.觀自在章》,觀音菩薩是施無畏者,觀世音菩薩是布施無畏給一切眾生。在《觀無量壽佛經》,如果你能觀觀世音菩薩,能夠淨除一切業障,消除一切災禍,逢凶化吉。夏蓮居老居士編一本「觀音三經寶典」,第一部就是「觀自在章」,第二部就是《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第三部就是《法華經.普門品》,這念觀音。尤其「觀自在章」補充「普門品」跟「耳根圓通章」不足。就是生活當中會讓我們恐懼的事情太多了,我們還會恐懼要多念觀音。尤其生死,人要臨命終要死的時候都會恐懼,怕墮三惡道,生病也害怕,遇到種種的天災人禍,這個都可以念觀音而得解脫,得到安穩。所以在我們現前聽說又有禽流感,全球的人大家都戰戰兢兢的,這就是恐懼。所以這個時候,我覺得是可以把印光祖師這一篇,「普勸全球同胞念觀音菩薩聖號的啟事」,都印給大家看看,大家多念念觀音消災免難。這一段「善法圓滿」,我們斷惡修善這個果報非常殊勝。

  『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常」就是常常,會常常遇到佛菩薩,包括阿羅漢、世間的聖賢,常常可以「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我們念佛就是要親近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眾,親近這些佛菩薩、聖賢。但是如果我們惡業太重就產生障礙,就沒有辦法親近。所以我們要想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要從斷惡修善做起,不然佛菩薩在面前我們也是有障礙,沒有辦法親近。現在我們要親近師父老人家都不太容易,不過現在有VCD我們是可以常常聽,這個也算是親近。為什麼善法圓滿,諸惡永斷,能夠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這點道理也不難明白,因為佛菩薩都是純淨純善,我們也修純淨純善,那跟佛菩薩自然就起感應道交,當然我們就可以常常親近。佛菩薩修純淨純善,我們都是不淨不善,那當然就有障礙,跟他不相應,這個道理不難明白。所以我們要親近佛菩薩,是斷惡修善。

  因為佛菩薩,不管哪一尊佛菩薩,都是勸我們斷惡修善。沒有一尊佛菩薩勸我們不要斷惡修善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不管哪一尊佛出現,都是勸眾生要斷十惡、修十善。一尊佛講的等於一切佛講的,一尊佛制定的等於一切佛制定的,因為佛佛道同。不可能說這尊佛勸我們斷十惡、修十善,另外一尊佛勸我們不要斷十惡、不要修十善。那肯定不會這樣,肯定那一尊不是真佛,是迷惑顛倒佛。你真成佛了一定是佛佛道同。這段經文是我們修學的一個中心,總原則、總指導,一定要修到「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不能間斷夾雜。我們修淨土時候不要斷見惑,起碼我們要修到像《俞淨意公》、《了凡四訓》這樣,那我們信願念佛,這一生就穩穩當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才是可靠的。不能用投機取巧的心理,現在沒關係,惡業多造一點,臨命終五逆十惡,一念十念也可以往生,存這樣的心態就錯了,不可以存這樣的心態。恐怕到臨命終,像《地藏經》講的神識昏昧,不省人事,人家給你念佛都聽不到,那就沒辦法。我們再往下看:

  【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這段經文給我們說明,為什麼叫做善法?善法它的作用是什麼?我們佛法常講它的功德利益是什麼?為什麼說它是善法?這裡佛就跟我們講出來,『謂人天身』,「人天身」我們一般講人天福報。這裡用個身體的身,就是得到人道得人身,往生到天道得天人的身,這個身體。我們在六道輪迴,「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所以得人天身在六道裡面的確很難得,不容易。人天福報是大多數人所希求的,我們看看學佛的人,乃至沒有學佛的人,全世界中國人、外國人,大多數人都是求人天福報,大多數人求這個。我們學佛的人也不例外,大多數學佛的人,還是求人天福報的佔多數。求了生死成佛道的是少數,非常少,不多,這個比例來講不多。不但在家居士求人天福報,出家人也求人天福報,出家人也不想了生死。

  現在很多出家法師,他說他不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希望來生再來做人,來做人再來出家,出家再來弘法利生、來度眾生,還是想求人天福報。來生想再來做人出家弘法利生,是不是能夠滿他的願?就要看他有沒有具足五戒十善,這個善法他有沒有做到?不是你想來做人就來做人,做人、生天都有因果,也就是有他的條件。這個十善業修得不及格,來生得不到人身,墮三惡道去了,這個不可以不知道。所以我們要得人天福報,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修學還得要如理如法;如果不如理、不如法修,恐怕那個人天福報都得不到。有很多修福的人,他是有修福,但是五戒十善修得不圓滿,往生之後福報到哪裡去享受?到鬼道、畜生道。這個老和尚講經常講,在畜生道享福,在鬼道享福,人天福報沒有得到。所以人天福報要依善法,就十善善法;如果不依這個善法,你人天福報也得不到。

  得人間的福報最少修下品十善,你要在人間福報大一點要修中品。這個十善有分上中下三品,你要生四王天、忉利天,生天這個十善要修上品十善。如果要第三層天以上一直到色界天,這還要加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上品十善再加四無量心才能生到夜摩天以上。你要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上品十善要加上色界的禪定、無色界的禪定,這樣才能生天。所以人天身這個善法的修學,它有它的層次,實在講這個層次是一直到成佛。我們看蕅益大師《占察善惡業報經》的玄義,他把這個十善十惡就是從凡夫,從地獄到佛每個法界都有十善、都有十惡,到成佛都有十善十惡,那個玄義把十善十惡發揮到淋漓盡致,這個很久以前我看過。所以我們要深入十善,看看蕅益大師在《占察經》的玄義,我們就明白這個十善業,十法界每個層次都有,這講人天身。

  下面講『聲聞菩提』,聲聞是小乘,修學四聖諦法苦集滅道。修苦集滅道,苦是果,集是因;滅是果,道是因,就是世間的苦報,出世間的樂報。世間的苦報從哪裡來的?從集來的,這個集就是煩惱。你現在不要苦的果報,你要修到滅煩惱,你就得涅槃的樂報,這是小乘修的四聖諦法苦集滅道。修苦集滅道還是要依這個善法做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善法,你去修苦集滅道修不成,你沒有這個善的基礎修不成。『獨覺菩提』,「獨」有的經典翻譯為緣覺,修十二因緣。「獨覺」就是沒有佛出世,他自己觀察自然界的現象生住異滅,觀這個十二因緣開悟證果,這個叫獨覺。如果他出現在有佛的時代,聽佛講十二因緣開悟證果,就叫緣覺。所以獨覺跟緣覺,他們的修行方法都是依十二因緣修的,一個是出現在有佛的時代叫緣覺;沒有佛出現的時代,他自己觀察自然界的十二因緣現象,開悟證果叫獨覺,他獨自覺悟。「獨覺菩提」他還是要依善法,十二因緣他才能修得成,沒有善法做基礎,這個十二因緣也沒辦法修。

  『無上菩提』,這我們經上常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一佛乘最高的,還是要依這個善法做基礎,「無上菩提」才修得成。我們修學淨土是修無上菩提,當生成就的佛法,雖然不要斷惑,但是還是要修善。《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我們最起碼也要做到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起碼做到第一福,沒有斷惑,我們有這個善法信願念佛,這一生保證往生西方去作佛。成就無上菩提,還是要依這個善法;如果不需要依善法,那佛不需要跟我們講淨業三福,講這就是要修善法。我們再看《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講得比《彌陀經》詳細,你看「三輩往生」、「往生正因」。「往生正因」這當中一段經文,佛就是勸我們修十善業,然後信願念佛求生淨土,臨終的時候才能不驚不怖,心不顛倒。可見得修善,還是我們念佛很重要的基礎,八萬四千法門,大乘小乘、人天果報都要依這個善法,你才能夠得到決定性的成就。沒有這個善法,那什麼都談不上,可見得這個善法的重要。

  所以說『皆依此法,以為根本』。大乘佛法的根本在本經,『而得成就』,從這個人天福報一直到無上菩提,都要依這個善法才能成就。『故名善法』,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它名為善法,才叫做善法。經文講到這個地方,講善法,還沒有具體跟我們說出善法,但是昨天也跟大家大概提到這個經裡面它深層的意思,如果我們根性比較利,佛講到這個善法我們就能夠悟入。如果我們在這個地方還沒有辦法悟入,下面佛就繼續再跟我們說明。因為在一個法會當中,聽眾每個根性不一樣,你看這個法會有八千位大比丘眾,有三萬二千位菩薩摩訶薩,你說他們是什麼人物?當然佛一提,依他們的境界、他們的層次哪有不知道的!這些都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他還不懂得十善業?但是他們這個層次的十善業,跟我們凡夫的層次那差距很大,他們有他們的境界,我們有我們的境界,差別不同。

  還有天龍八部,在這個法會當中,上自大菩薩,下至凡夫,這個當中根性差別非常多。根性利的人,的確一段經文他就明白,就像昨天跟大家講的,六祖他聽《金剛經》,前面聽一段,他就大徹大悟,後面不用講他都知道了,都貫通,他通理,這個教理他通了,在教下講這個理他貫通了。所以過去老和尚常舉出,李老師在台中教學跟他講,學經教要他留意教理,因為教理你通了那通一切經,全部貫通,你沒有學過的經,你也會講,你也能夠通達。如果教理不能通,求其次通教義一個局部,一宗派、一個法門、一部經典,這是通教義。所以教理它是貫通的。我們接著下面再看,『此法即是十善業道』。這裡佛具體講出來了,上面講善法,還沒有具體講出來什麼是善法,這裡具體給我們講出,這個善法就是「十善業道」。

  【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能夠永離殺生,永離是一直貫下去,永離偷盜、永離邪行、永離妄語、永離兩舌、永離惡口、永離綺語、永離貪欲、永離瞋恚、永離邪見。這個永是永遠,離是離開,就是永遠不會造這些惡業,這就是身口意三業。前面三種善業是屬於身,我們身體行為的善業;當中四種善業是言語,口四種善業;後面三種善業是內心思想,念頭的善業三種,一共十種。第一個『謂能永離殺生』,我們看《十善業道》,看《沙彌律儀》前面十條戒,我們看五戒,第一條都是講不殺生,五戒第一條不殺生,十善業第一條也叫我們「永離殺生」。在《沙彌律儀》,《十戒經》裡面第一條也是不殺生。為什麼把不殺生放在第一條?佛都是應機說法,佛看看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真的缺乏慈悲心。

  你看看除了學佛的人之外,一般世間人哪個人不把殺生當正常的事情?沒有學佛的人你說殺生吃肉,他覺得這很正常,這些雞鴨魚肉就是要給人吃的,牠本來就要讓人吃的。所以世間一般人,他不認為殺生是不對的行為,他認為滿正常的。但是佛就給我們糾正,說這是不對的,是不可以殺生的。所以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殺生這個業很容易去犯,很容易,因為大家都認為是正常的,很容易造這個罪業。因此把「永離殺生」擺在第一條,這是學佛的一個開始。殺生,什麼叫殺生?就是有生命的,我們現在講動物,你把牠的命給牠斷掉,牠壽命還沒有到,你就先把牠殺死了,把牠的命斷了,這就殺生。殺生這條戒要持到清淨,真的要證須陀洹果。現在我們學佛,我們也受了戒,讀了《十善業道經》,你不會特別去殺一些動物,因為我們都吃素,不會去吃這些雞鴨魚肉,學佛的人不會去吃。但是沒有學佛的他一定會吃的,像我小時候父母親自己都有養豬、養雞鴨,過年過節都是殺生,這一般人家很難不造這個殺業。

  我們學佛的人雖然不會造這個業,但是我們每天,尤其現在我們看澳洲的螞蟻特別多,我每天走出來,就想我今天踩死多少螞蟻,我們沒有發現的。還有我們車子開過去的,很多蜎飛蝡動其實也壓死不少。大的動物我們不會去殺,但是無心無意的,這些昆蟲螞蟻這都會去殺。所以《沙彌律儀》有一條就說,早上還沒有下床之前要念一個咒,迴向給今天不小心被我踩死的這些動物,希望藉著佛力超生往生淨土,有這麼一條。我們念佛人,可以先念佛號然後迴向,今天不小心被我踩死的,藉佛力超生到極樂世界去,天天這樣發願。這樣發願會有感應的,你天天這樣發願。所以我們二十一號要去放生,放生你要發願,以後那些被放的那個會來做你的徒弟。這真的,這是《光明經》講的,「放生儀規」裡面就講那個魚,還有《沙彌律儀》我也看過弘贊律師的註解,有一個小沙彌,他看到一條狗四條腿被砍掉了,他就發願給牠念經念咒,然後給牠迴向,那條狗死了,再投胎做人,做小沙彌去做他的徒弟。

  所以二十一號我們放生放得不少,大家統統發願,所以以後那些放下去的,牠死了以後,牠投生到人道來,就會做你的徒弟,就來跟你學佛,你跟牠有緣,牠會聽你的,這個願力不可思議的。我們放生,大家多放,多多發願跟牠們結緣,這些小動物你要到什麼時候,才不會去踩死牠們?你要證須陀洹果。在經典上講須陀洹果聖人,他種菜,種菜鋤頭挖下去,土裡面的蟲自動離土三寸,不會傷害到牠。初果須陀洹他有這種神通道力,所以他去種菜怎麼挖,他都不會去挖死螞蟻,也不會挖死那個蟲。我們凡夫就不行,我們一下去,起來就變成兩段了。

  那個時候老和尚有人送三尊華嚴三聖,就香港送過去的,是木頭的,毘盧遮那佛下面那個底座,被蟲吃得快吃光了,裡面都是蟲。日常法師他的做法他開會,他找他的徒弟如道法師,我一個,他一個三個,我們三個出家人開會,日常法師說,現在這個蟲把毘盧遮那佛的底座快吃光了,我們要買藥把牠噴死,還是就讓牠吃?開會。他說如果我們現在把牠噴死,當然將來要還命,我們三個都有分。日常法師就問他的徒弟如道法師,你看怎麼樣?要噴還是不噴?如果噴下去有命債的,將來我們要還債,我們三個人都有分,要償命的。他的徒弟如道師就說那就噴!以後被牠碰到就算我們倒霉,他說噴。問到我,我說既然要償命,我們就不要,就給牠吃好了。我們再去刻一個新的,下面的底座拿出去外面,讓牠好好的去吃一頓。後來日常法師贊同我這個做法,我們兩票對一票,如道師他要噴他一票,我們少數服從多數,我們這個案通過。所以再去請簡居士去刻一個新的底座放下去,然後舊的再拿出去外面給牠吃。日常法師在基金會處理這個事情。

  但是這個小動物我們要完全避免去殺生,有意的,當然我們不可能故意的去把牠傷害,但無意的一定都會有,所以我們還是要常常跟這些小動物迴向。尤其持大悲咒也是很好,念大悲咒給這些迴向,念佛、念咒給牠迴向。這個殺生的道理也非常廣泛,如果要詳細解說非常多,這有身殺、有口殺、有意殺,有直接殺、有間接殺。殺的時機,他的對象,就是他的動機都不一樣,結罪也不相同。那身殺就是自己動手去殺,口殺比如說你去市場買一隻雞,老闆這隻雞幫我殺一殺,這叫口殺,你動口叫人家殺。意殺就是你起心動念要殺生,或者見殺隨喜,看到人家殺生你生歡喜心,這叫意殺。殺生的時間、地點、對象你殺人對象不一樣,結罪也不一樣,比如說你殺父母五逆罪,他殺人,殺老師這也是五逆罪,殺阿羅漢、出佛身血這都是五逆罪,這個對象不同結罪不一樣。你殺一般的人,這個看對象結罪不相同,你是殺至親、還是殺一般的人,這個結罪不一樣。你在什麼時間殺的,在什麼地點,用什麼方式殺的,你殺的動機是什麼?是一時氣憤,還是有預謀的?這個結罪都不一樣。「曰時、曰境、曰人、曰心」都不一樣,所以這個要很深入的去探討,這也講得很多。

  我們歸納來講,不殺生就是要有慈悲心,就是傷害眾生的念頭都沒有,像《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要斷殺心,就是你殺的心念、念頭都沒有,這是根本。《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都從心來講,因為大乘法重心地,小乘法重身口七支,大乘法重心。你起心動念就算犯戒,起心動念就犯戒;小乘,你起心動念,身口沒有實際上去做出這個行為,他不算犯戒;但是大乘菩薩戒,起心動念就算犯戒,這個結罪也不一樣,大小乘也不一樣。好,每條它的境界都很廣,那我們也只能比較簡單跟大家提一提。修學抓住重點,我們就有下手處。

  好,這節時間到了,今天就講到此地,我們來念迴向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