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了凡四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九集)  2003/3/21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4-0019

  《了凡四訓》。「積善之方」,諸位觀眾,上一集,我們講到了凡先生舉出十個做善事的例子,講到善人在這個世間常常受到人毀謗,受到人障礙。所以,我們對於修善的人,要盡心盡力來協助他、來護持他,使他的善事能夠成就,利益眾生。我們接下來看這段文字:

  【故善事常易敗。而善人常得謗。】

  這二句我們讀到有非常深刻的感觸,在我們現實的社會,確確實實你要做一件好事,常常被人障礙、做不成,所謂好事多磨,你要做好事,障礙很多。『而善人常得謗』,毀謗,做好事、做善事,受到別人的嫉妒、障礙、毀謗,這也是常常有的事,所以說好事多磨。要做一件好事,要做個善人,要去面對別人的無端毀謗,無理的障礙,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來援助。

  【惟仁人長者。匡直而輔翼之。其功德最宏。】

  這種情形,只有靠仁人長者,他們出面來糾正這些邪惡的錯誤,教導他們改邪歸正,保護、幫助善人,使他成立,這個功德是最大的。下面第四段:

  【何謂勸人為善。生為人類。孰無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沒溺。凡與人相處。當方便提撕。開其迷惑。譬猶長夜大夢。而令之一覺。】

  什麼叫做『勸人為善』?了凡先生說,一個人生在這個世間,怎麼會沒有『良心』?「良心」,實在就是《三字經》一開端說「人之初,性本善」,性本來是善的,就是天理良心,這是每個人本來都有善良的本性。可是『世路役役』,「役役」就是忙忙碌碌,形容這個世間污染太重。『最易沒溺』,特別是現代的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大了,人本有的天良被這些誘惑迷惑。

  我們導師淨空上人在講席中常常提起,他說在早年住在台灣的時候,他的老師是過去台灣大學的哲學教授方東美先生。有一次到方先生他的家裡,正好遇到有幾位教育部的官員,這些官員向方老師請教,如何復興中華文化?問到這個問題,也談了很多話,我們導師在旁邊聽。其中有一位先生,提到另外一個問題:美國今天在全世界是最強大的國家,從歷史的經驗來看,再強的國家也會有滅亡的一天。中國周朝有八百年,也亡了;西方羅馬一千年,也滅亡。他們這些官員就問:美國將來滅亡,第一個因素是什麼?方先生這時候的表情非常嚴肅,沉默差不多有五分鐘,沒有說話,大概五分鐘以後說了兩個字:電視。他說美國將來亡國的原因,第一個因素是電視。電視是一個工具,沒有善惡,電視本身沒有善惡。電視怎麼會讓一個國家滅亡?主要就是電視裡面播送的內容是什麼,全是殺盜淫妄。無論是大人、小孩,每天面對著這個畫面,這是這裡講的「最易沒溺」,「沒」就是好像讓水淹沒了,「溺」就是被水淹死,受這種污染太嚴重了。這是在我們現代實在說也無法避免。所以方老師講:美國亡國不是亡在國外的因緣,沒有人會去侵略、會去打它,而是自己滅亡的。當時方先生也提出一個警告:台灣千萬要注意,如果電視要不好好的把關,走向美國這種自由開放,台灣將來的社會不可收拾。現在可以說這些現象都被方先生他老人家說中了。現在除了電視之外,還有電腦網路,這是更加防不勝防,這個不得了!

  再看底下的文,『凡與人相處,當方便提撕,開其迷惑』。我們跟人相處,要存仁慈的心,要存愛心,時時刻刻要幫助別人、提醒別人,讓他破迷開悟,回頭是岸。『譬猶長夜大夢,而令之一覺。』他正在做大夢,我們想方設法,希望他醒過來。

  【譬猶久陷煩惱。而拔之清涼。為惠最溥。】

  『溥』是廣博。『譬猶久陷煩惱』,就是一個人很長久的時間都生活在煩惱之中,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生活得不快樂,心情很沉重,煩惱很多。這在今天的社會好像很普遍,有人甚至活得不耐煩,我們要怎麼樣給他一副清涼劑,這個恩惠是最大的,可以幫助人拔除煩惱,他的心就得到清涼。我們佛門裡面唱讚,唱到「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尤其我們做三時繫念佛事,也有念到「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南無是皈依、恭敬的意思。什麼是清涼地?地是我們的心地,我們的心得到清涼。心如果有煩惱就不清涼,就很懊惱,沒煩惱才能夠清涼。所以念到「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就知道要提醒我們自己,要如何使我們心中的煩惱化作清涼風。我們幫助別人也是一樣,別人心中有煩惱,我們要如何幫助別人遠離煩惱,得到清涼?下面講一個例子,一個做法:

  【韓愈云。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較之與人為善。雖有形跡。然對證發藥。時有奇效。不可廢也。失言失人。當反吾智。】

  『韓愈』,唐朝時候的人。在那個時候當面勸人,這是以言詞;要廣泛的勸導社會大眾,你如果想要廣泛去勸導社會大眾,只有著書才能夠做得到,就是說你要寫書出來。所以,『較之與人為善,雖有形跡』而不同,可是一定要懂得『對證發藥』,才能夠收到好的效果。所謂「對證發藥」就是我們佛經常講的契理、契機,講經說法要強調契理、契機,契機就是適合現前社會大眾的需要,現代社會是害什麼病?就是說現在這個社會的病態是什麼?善人就好比是個良醫,你一定要懂這個病症的根源,如何來治療,這個功德就大了。幫助社會大眾糾正這些毛病,這就要智慧。

  下面說『失人失言』。「失言」是什麼?言語說出來有過失,話不應當說的,你說出來了,這叫失言。有時候一句話,在不同的場所、不同的對象,有些場所,有些對象,你可以這麼說;有些場所,有些對象,你就不可以說這句話。不應該講的時候講了,對不應該講的對象講出來了,這都是失言。「失人」是不當教導,譬如有很多講經的法師,這是我們導師說過,他也曾聽他們講過經,講經都是講唐宋古大德的註解,講給人聽人家聽不懂,這是屬於失人。這些人是現代人,他們得的那些毛病跟唐宋時代人得的病不一樣,時代不同,拿唐宋時代的藥方給現代的人吃,沒有效果。就好像吃藥一樣,古人的體質,他的生活環境,跟我們現在不同,你拿古時候的藥方來給現代的人吃就不對症,無效。講經說法和醫生開藥方是一樣的意思。這是說講經說法的人往往也會失言,對象不對就是失人。

  在現代科學技術發達,你沒有著書也可以。著書在今天效果好像並不是很大,現在也很少人喜歡看書。今天效果最大的無過於衛星電視傳播、網際網路的傳播,電腦效果最大。所以我們不能不懂,也不能不善於運用這些高科技的傳播,用這個東西來勸世間一切大眾,可以不必再印很多的書,我們將這些講解的畫面製成光碟廣泛的流通,利益大眾,這是好事情。下面一段:

  【何謂救人危急。患難顛沛。人所時有。偶一遇之。當如痌癏之在身。速為解救。】

  人生在世間,患難顛沛是很難避免的,特別是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每天從報章雜誌、電視廣播得到的消息,災難一年比一年還頻繁,一次比一次還嚴重。像昨天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一戰爭多多少少都有死傷人數。這些都是非常凶惡的預兆,不是好事情!前年,美國有同修寄一份資料給我們導師。這是美國國家統計的數字,每天在美國這個國家青少年犯罪率達到六千九百萬件,這是報案的,沒有報案的還不知道。我們導師就這件事情向大洛杉磯地區總檢察長請教:現在有這個資料,每天六千九百萬青少年的犯罪案件,是不是真的?他說:是真的。導師聽到這個話,又再繼續問:最近這個情形是怎麼樣?他說:犯罪的案件不斷在增加,還沒有辦法把它制止。這有二、三年了,二、三年前統計,二、三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推想美國青少年犯罪率,一定超過七千萬件。這是一天,每一天,你說這怎麼得了!這個多可怕!真的『如痌瘝之在身』,「痌瘝」是病痛,如何來幫助他解脫?這是舉個例子來說。

  【或以一言伸其屈抑。】

  這個人有冤枉,我們幫助他,能夠發一言替他申冤。有人被冤枉,我們可以發言替他申冤。

  【或以多方濟其顛連。】

  顛沛流離,這非常痛苦!家庭破散,妻離子散,這個苦!尤其逃難的難民,我們多方面想辦法救濟、幫助他們。像現在美國打伊拉克,今天電視報導,伊拉克就有很多難民跑到邊境,逃難,搭帳篷住在外面,這就是這裡講的顛沛流離。這個情形,就要伸出人道的援助。下面說:

  【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蓋仁人之言哉。】

  恩惠不在大小,救急要緊。人有急難要趕快,如及時雨,要趕快去幫助他。當前的急難,我們想想,最大的急難,最嚴重的急難,無過於思想的危機,這個危機已經普遍到全球。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地區,我們很冷靜仔細去聽聽周圍的人講話,他們講些什麼?他們在講話當中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他心裡在想什麼,他說的是什麼,他做的是什麼。行為種種過惡都是從不良的思想產生的,所以思想危機才是根本!為什麼產生這個危機?聖賢道德的教誨完全失掉了,沒有人提倡了。教化眾生,教化全世界的眾生,最有效果的就是衛星電視跟網路傳播。我們看電視的內容是什麼,網路裡面內容是什麼,就知道了。電視、網路是沒有道德、沒有仁義的教學,只有殺盜淫妄,只有爭名奪利,教人怎樣去競爭,怎樣去鬥爭,到最後怎樣去戰爭。發展到戰爭,那就是全世界毀滅。所以今天整個世界的趨向就是如此,這是人間的大災難。唯有志士仁人,能夠挽救世界劫運的是哪些人?是今天有權力操縱傳播工具的人,他有能力毀滅這個世界,他也有能力挽救這個世界。到底這個世界是走向毀滅,還是走向挽救?就在他們一念之間。底下一段:

  【何謂興建大利。小而一鄉之內。大而一邑之中。】

  『一邑』是一個城市。

  【凡有利益。最宜興建。】

  這是在古時候,明朝那個時候,那種社會的狀況之下。

  【或開渠導水。】

  就是開河流引導水利的工程。

  【或築堤防患。或修橋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飯以濟飢渴。隨緣勸導。協力興修。勿避嫌疑。勿辭勞怨。】

  我們從過去的人他們對社會做這些福利的工作,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提倡社會福利事業,應當努力去做,要看現前社會的需求。在今天,社會最大的大利是倫理道德的教學。這個事情說難也不難,在過去的時代,確實有困難。如果社會演變成今天這個現象,真的,諸佛菩薩神仙都救不了,無能為力。今天誰有能力來挽救?剛才說過,有權力操縱衛星電視、電腦網路,這些人有權力,他要是運用他的權力,每天能夠用一、二個小時提倡仁義道德,提倡神聖的教誨,相信這個世界不到一年、半年,風氣就改變了。為什麼?人都有良心,可是沒有人把他喚醒,只要有人喚醒,常常在這裡講,他們的良心會發現。良心發現,回頭是岸,這是現前最大的利益,沒有比這個利益更大了。第七段:

  【何謂捨財作福。釋門萬行。以布施為先。所謂布施者。只是捨之一字耳。】

  『釋門』是講佛門。佛門講「菩薩行」,方法、手段無量無邊,但是總歸納起來,不外乎『布施』。所以菩薩行六個原則,頭一條就是布施。什麼叫「布施」?布施就是捨,捨己為人。

  【達者內捨六根。外捨六塵。一切所有。無不捨者。】

  這不是普通人。『達者』,「達」是通達,誰是達者?在佛家講,法身菩薩才真正是達者,通達的人,為什麼?他真的完全捨掉了。這些話講的是事實,不是虛妄的,可是在凡夫做不到。凡夫能夠捨財,能夠捨身外之物,這就不錯了;要叫他內外都捨,一切所有無不捨,這凡夫辦不到,這是法身大士才做得到。

  【茍非能然。】

  如果沒有辦法做到這樣,沒有辦法做到像法身大士內外統統捨,這是六道凡夫做不到的。

  【先從財上布施。】

  我們從哪裡捨?先從財,錢財,身外之物。錢財可以說是大家都很重視的,這個先捨,從這裡下手。這個理由就是:

  【世人以衣食為命。故財為最重。吾從而捨之。內以破吾之慳。外以濟人之急。始而勉強。終則泰然。最可以蕩滌私情。袪除執吝。】

  所以,佛教人修行從哪裡下手?從布施。我們導師學佛,第一次跟出家人見面就是章嘉大師,密宗的大德。跟他見面,第一句話向他請教,他說:我知道佛法好,我很想學,有沒有方法叫我很快就契入?就是說入進去佛法。章嘉大師告訴他:有,看破、放下。接下來,導師就再向他請教:從哪裡下手?告訴他二個字:布施。勸他學布施,他就真的聽話,回去就真正修布施。所以老師就很歡喜,因為老師教他,他真正去做,做了果然有效果。所以,先從財布施。這個效應是什麼?把我們一向慳貪的心減輕了。斷,當然是不容易的,一下子叫你斷得乾乾淨淨,那是做不到。但是先減輕,就是貪心、吝嗇不像以前那麼嚴重,以前見到錢就貪,自己貪到的,不願意捨出去。布施,可以減輕我們的慳貪,外面又可以幫助別人,這是布施恩惠。所以剛開始做的時候勉強,到後來做就成自然了。布施勉強,根據我們導師的經驗,前十年都很勉強,十年之後慢慢就成了習慣,到現在連痕跡都沒有了。所以心地清淨,把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都布施掉了。再看下面第八條:

  【何謂護持正法。法者。萬世生靈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參贊天地。何以裁成萬物。何以脫塵離縛。何以經世出世。】

  『何謂護持正法』,我們說到這裡,尤其現在在中國,這一條重要!中國的社會,現在被一些邪知邪見、邪教擾亂得使大家困惑不堪。如何能夠破除邪知邪見?如何能夠制止邪教?唯有護持正法。古人所謂「破邪顯正」,破邪是目的,如何達到破邪的目的?顯正就對了。你將正法明顯宣揚才能破邪,如果正不能顯,邪就決定不能破。這就是護持正法的重要性。『法者,萬世生靈之眼目也』,這個「法(正法)」就是萬世生靈(就是眾生)的眼睛。『不有正法,何以參贊天地,何以裁成萬物,何以脫塵離縛,何以經世出世』,這是把正法的好處大略說了四點。「正法」,佛菩薩教誨的是正法,儒家的教誨是正法,道家的教誨是正法,世界上有很多宗教所說的也是正法,它們在這個世界流傳千百年。

  印度教流傳到今天,這個世間人公認它們有八千五百年的歷史;猶太教,有四千年的歷史;拜火教,好像也有三千五百年,這比佛教都早。佛教,依中國歷史的記載,到我們今天是三千零二十幾年;現在外國人他們的算法,是二千五百多年。再往下來推,天主教、基督教,我們現在用西曆是二OO三年,西元年的記載就是根據基督教跟天主教的。再來就是回教,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錫克教,也有六、七百年的歷史;最短的巴哈伊教,也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我們仔細看看,歷史愈悠久,它的法愈正。傳了這麼多年,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很多的人把它當作真理,向它學習,依教奉行,這是正法。正法當然也有分出世間和世間,佛法世間、出世間的正法都有,一般宗教是屬於世間的正法。如果沒有正法,怎麼能夠參贊天地?「參」是參與,「贊」是幫助;就是今天講的大自然,我們怎麼能夠參贊這些大自然?「何以裁成萬物」,幫助一切萬物?這些都是說物質文明。下面這二句,都是講精神文明。「何以脫塵離縛」,超凡入聖,這是精神生活;「何以經世出世」,經營世出世法。

  【故凡見聖賢廟貌。】

  『聖賢廟貌』,廟宇是聖賢弘法利生的場所,我們見到了,見到道場,見到聖賢的造像。

  【經書典籍。】

  這個我們稱為「法寶」。

  【皆當敬重而修飭之。】

  我們要尊敬它,要重視它,有損壞要趕快把它修整。修古廟比建新廟功德更大。你建新的寺廟,如果不是真正有人在那裡修行證果(我們念佛說往生西方),沒有在那邊弘揚正法,反而在那裡爭權奪利,這不但沒有功德,相反是在造罪業。為什麼修理古寺有功德?古時候的寺院,都是有真正修行人在那裡修學成就。所以古時候的寺院都有護法神在護持,一直到今日。所以這個寺院如果是破了、壞了,我們如果發心把它修復,這個功德不可思議!就是這裡講的「凡見聖賢廟貌」,聖賢的廟宇寺院弘法利生的場所,見到聖賢的聖像、經書典籍,我們都要敬重,如果有損壞要把它修整。

  【至於舉揚正法。上報佛恩。尤當勉勵。】

  這是我們應該去做的。綜合這個地方一點意思,第一個,我們決定要尊重道德。「道」是人生應當走的堂堂正正的一條大道。什麼是「大道」?我們今天講的「秩序」。社會的秩序,家庭的秩序,宇宙之間,我們知道,太空當中有很多很多星球,行星繞著太陽有秩序,它不亂來,太陽繞著銀河系有秩序,這是自然的秩序,天道。人道跟天道要能夠合一。「人道」是什麼?儒家講的「倫常」。倫常是人道跟天道合一,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有秩序,一點都不亂。人與人的關係有秩序,它不亂,天下太平,社會安定。如果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道就失掉了;道失掉了,社會就動亂,天下就不太平。聖人的教誨,教我們這些道理。如果我們能夠把人與人的關係處理好,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處理好,人與天地萬物的關係處理好;「參贊天地,裁成萬物」,就是把這些關係處理好。關係處理好了,那就叫做聖賢。聖賢教學的場所,聖賢教學的典籍,我們一定要尊重。我們要懂得尊重道德,要崇尚善行,要行仁義,要重視古聖先賢的教育,要重視正法的教育。末後講『尤當勉勵』,特別是在我們現前這個社會,要勉勵去做。第九段:

  【何謂敬重尊長。】

  這是講倫理。

  【家之父兄。國之君長。與凡年高德高位高識高者。皆當加意奉事。】

  我們中國人常常講「忠孝傳家」,我們的德行表現在哪裡?表現在尊重尊長,我們對尊長尊重就是我們德行的表現。我們家庭裡面『父兄』,父親、兄長是我們的尊長,要尊重。『國之君長』,就是國家的領導人,地方的,或是全國的,領導人一定要尊重。佛在《梵網經》,這是大乘菩薩戒經,我們出家去受三壇大戒,第三壇就是受梵網菩薩戒。《菩薩戒經》裡面教導我們,第一條「不作國賊」,決定不能做傷害國家社會的事情;第二條「不謗國主」,國家領導人決定不能無端毀謗。我們在家受菩薩戒,就是根據《優婆塞戒經》六重二十八輕戒;出家是《梵網菩薩戒經》十重四十八輕戒。《菩薩戒經》說,人民有納稅的義務,決定不可以逃稅金,不可以漏稅、偷稅;「不犯國制」,國家制定的法律,國家的法律決定不違犯。你看看這四條多麼重要,這四條做到了就是敬重尊長,敬重社會,敬重國家。

  【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愛婉容。柔聲下氣。習以成性。便是和氣格天之本。】

  現在家庭已經不教這些了,所以兒童不懂得這些道理。有很多很多人說兒女不聽話,小孩不聽父母的話,不聽管教,這個原因就是你沒有教他。你沒有教他,要怎麼去管教?你沒有教過他,當然他就不知道。不但你沒有教他,你的父母也沒有教你,你也不知道。所以《無量壽經》上佛說得很好,「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句話雖然講得很柔和,我們聽了很難過、很痛心。教兒女,從哪裡教起?古時候從《弟子規》教起,從灑掃應對教起,現在誰懂得?我們台灣現在還有一些志士仁人在提倡讀經,使中小學的學生能夠念到中國的古書,很難得!看到《弟子規》、《三字經》,很難得!我們希望這個提倡能夠有效果。現在有些發心的仁人志士在提倡,所以現在這個時代中小學有些有善根福德因緣的學生,在年輕的時代就能夠讀到聖賢的典籍,這非常難得。這個因緣講起來比我這個年紀的人就幸運得多了,我這個年紀在小學時代,孩提時代,年輕時代,沒有人提倡,學校也沒有在教,所以完全都不知道。就是《無量壽經》說的「先人不善,不識道德」,先人為什麼不善?他不識道德;他為什麼不識道德,因為沒有人告訴他,沒有人教他,他不知道;「殊無怪也」,你見怪也沒有用。我們現在是亡羊補牢,現在活到這麼大的年紀,也是學多少算多少,補習。所以我們今天在澳洲看到圖文巴淨宗學院,我們導師在那裡建一個小道場,他要求在學院長住的出家眾,就是要求所有的出家人先學《弟子規》,把這個課程做為我們第一個課程。第一個階段要能夠背,要能夠講,要去做到,這就是從學做人做起。人都做不好,怎麼能夠成佛、作佛?了凡先生講的這些話,都在《弟子規》裡頭。

  在家你要如何來侍奉父母?『使深愛婉容,柔聲下氣』,對父母的態度,我們現在說表態,你表現在外面的態度,面容要委婉,講話要柔聲下氣。對父母講話不能太大聲,口氣不能太差,不可以像在喊小孩,這就是柔聲下氣。除了父母,其他的尊長,都是要這個態度。『習以成性』,「習」就是這樣來學習,養成一個習慣,『便是和氣格天之本』。你每天這個態度對父母,「深愛婉容」就是說態度很好,每天早晚晨昏定省,講話柔聲下氣,「便是和氣格天之本」,這個家庭就一團和氣。如果對父母、對尊長說話口氣很不好,態度很不好,和氣就破壞了。沒有和氣,變作什麼氣?暴戾之氣,那個氣就不好,不祥之氣。就是說這個人,我們一般人說很強勢,講話很大聲,大呼小叫,這是破壞和氣。所以我們導師教我們從這裡做起,這非常重要。

  【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謂君不知而自恣也。】

  『君』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領導,無論你是什麼單位,每個單位都有領導的人,領導的人就叫做「君」。我們做一樁事情,千萬不要以為領導的人不知道,你可以私下胡作妄為,那就錯了。

  【刑一人。毋謂君不知而作威也。】

  如果我們要懲罰一個人,千萬不要以為上面領導的人不知道,我就任意可以去欺負人、胡亂去欺壓人,這樣你就錯了。

  【事君如天。古人格論。此等處最關陰德。試看忠孝之家。子孫未有不綿遠而昌盛者。切須慎之。】

  教我們謹慎從事,『此等處最關陰德』。你做好事別人不知道,這是積陰德。你的領導不知道,你在那個地方作威作福,這是損你的陰德。這個事情做不得,果報可怕!再看末後這一段:

  【何謂愛惜物命。】

  這是培育仁慈心。

  【凡人之所以為人者。惟此惻隱之心而已。】

  『惻隱』是憐憫心、同情心,人之為人,實在講就在這一點。

  【求仁者求此。積德者積此。】

  無非是增益我們的惻隱之心,這就是仁者,這就是積德。

  【周禮。孟春之月。犧牲毋用牝。】

  《周禮》是周公定的。『孟春』是正月。農曆正月要祭祀的話,古禮正月都有祭祀(拜祖先),祭祀都是用些動物殺生來祭神明,但是不可以用母的。為什麼?這是母的動物生育的時候,要憐憫牠。所以『孟春之月,犧牲毋用牝』,這是周公有定這個禮。

  【孟子謂君子遠庖廚。所以全吾惻隱之心也。】

  「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這是儒家講的。孟子說君子都遠離廚房,為什麼遠離?『全吾惻隱之心』,「惻隱」就是同情心、憐憫心。為什麼廚房要遠離?我們知道世間一般人都吃葷(吃肉),現在廚房是比較少看到,在過去的時代,廚房常常每天都在殺生,吃魚、吃肉、吃雞、吃鴨,就在廚房殺生,殺了就在廚房現煮現吃。所以廚房變作一個殺生的場所,君子不忍心走到廚房去,這是說他有仁慈之心,不忍心看到動物被人宰殺的情形。所以說「聞其聲,不忍食其肉」,聽到動物被宰殺慘叫的聲音,聽到哀叫的聲音,聽了以後,就不忍心再去吃牠的肉,吃不下去了,這是儒家講的。儒家雖然沒有禁肉食,佛家也有一個開緣,就是一般初學佛的人,或者還沒有學佛的人,佛勸人要吃三淨肉。什麼叫「三淨肉」?不見殺,動物被殺的時候,你沒有親眼看到;不聞殺,動物被殺的時候,你沒有聽到被殺慘叫的聲音;不為我殺,就是這個動物(譬如這隻雞、這隻鴨)不是專門為我一個人殺的。譬如去朋友的家,朋友很好客,去抓一隻雞,或者一隻鴨,殺這隻雞,要來請你,要來招待你,這就是為我殺了,這就不能吃,這就不要吃;要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像現在市場去買現成的,這就是三淨肉。這種做法都是保全惻隱之心而已。

  佛教傳到中國,一直到梁武帝,梁武帝以前還沒有完全吃素,到梁武帝的時候,梁武帝讀到《楞伽經》,真的動了大惻隱之心,他把肉食斷掉了。諸位要知道,佛教吃素,不吃肉,素食運動是梁武帝提倡的,不是佛教本來在印度就素食,不是。像我們現在去泰國看到出家人托缽,出家人沒有完全吃素,但是他們吃三淨肉。托缽,人家拿一塊魚,他也吃,拿一塊肉他也吃,但是這是三淨肉。一直到梁武帝,這才正式提倡素食。梁武帝是佛門的護法,他以國王之尊提倡素食,形成了素食運動。當時出家人統統響應,一直傳到現在,在家居士也響應,這是一樁好事情。這一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