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36O》第四冊—鮑叔牙「五不如」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四二集) 2024/1/2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0-0142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第四冊,第三單元「貴德」,六、「度量」。
【一四二、「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寬惠愛民,臣不如也;治國不失柄,臣不如也;忠信可結於諸侯,臣不如也;制禮義可法於四方,臣不如也;介冑執枹立於軍門,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子,民之父母也。將欲治其子,不可以弃其父母。」】
這一條出自於卷三十二,《管子.小匡》。
『臣』這裡是指鮑叔牙的自稱。桓公從莒國返回齊國即位,任命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推辭,他推薦管夷吾,並謙稱自己有五個地方比不上管夷吾。『管夷吾』,在歷史上稱管子,字仲,名夷吾,夷吾是他本名,謚曰「敬仲」,他過世之後國家給他謚號叫敬仲,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最初他事奉公子糾,後來事奉齊桓公,為宰相。推行改革,通貨積財,富國強兵,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尊稱他為「仲父」,為法家之祖。一般也稱為「管仲」,講「管仲」大家都比較熟悉了,管夷吾就是管仲。『寬惠』是寬厚慈惠的意思。『失柄』是喪失統治權力的意思。『結』是聚集的聚,合的意思。『法』是標準、規範,可以仿效的。『介冑』是披甲戴盔。『執枹』,手執鼓槌,指擊戰鼓,「枹」就是鼓槌。『加勇』,就增多膽量。『弃』這個字,同放棄那個「棄」是同樣一個字,是捨去、扔掉的意思。
這一條講,「(鮑叔牙說):我有五個方面不如管夷吾:寬厚慈惠愛護人民,我不如他;治國不失權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於諸侯,我不如他」,這就是他外交辦得好;「制定禮儀可以為四方之典範,我不如他」,這一方面我也不如;「披甲戴盔,手執鼓槌,立於軍門,使百姓勇氣倍增,我不如他」,就是軍人打仗要增加百姓的勇氣,這個我不如管仲;「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將欲治理兒子,就不可不用他們的父母」。這個是鮑叔牙形容管仲就像父母,要治理好兒子,不能不用他的父母,把他形容為齊國的父母,所以他推薦給齊桓公。這個也是鮑叔牙的肚量,我們現在講選賢與能,真正賢能的人他自己退讓,推舉他人出來,這個是很不容易。所以後來齊國當時稱為五霸之一,這是得力於鮑叔牙推薦管仲他來執政的一個功勞。所以鮑叔牙很有肚量,他沒有嫉妒賢能的人,反而推薦賢能的人出來,這個肚量值得我們來效法。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