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集—大乘無量壽經菁華(改往修來,洒心易行)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集)  2023/10/1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20-062-0010

  請大家翻開《淨土集.大乘無量壽經菁華》第十二頁,我們從第四行,從五十五這裡看起。我先將這段經文念一遍,我們對一對地方:

  【五十五、改往修來。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

  這一段經文是佛勸我們要捨往昔的惡行,修今日的善行。過去造的惡業,要斷惡修善,這個也是我們當前每一個人最重要的一個功課。在儒家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世出世間的聖賢讚歎改過,沒有讚歎無過,因為我們凡夫不可能沒有過。就連等覺菩薩,我們看十大願王,我們做三時繫念第一時都會念一遍十大願王,十大願王第四願就是「懺悔業障」,懺悔就是改過。《普賢行願品》是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講的,那不但不是凡夫,也不是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不是四聖法界的佛菩薩,是一真法界的佛菩薩。普賢菩薩示現等覺菩薩,還要帶領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懺悔業障。因為等覺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未破,那還是業障,還是要懺悔。所以我們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改過,不斷的改,改到沒有過就成佛了,就圓滿了。成佛要度眾生,佛菩薩倒駕慈航他還是要示現改過,做個榜樣給眾生看,普賢菩薩就是一個代表,也告訴我們等覺菩薩都要懺悔,那何況我們凡夫?所以我們讀《了凡四訓》,《了凡四訓》講「改過之法」,也引用春秋時期蘧伯玉他的改過,改了四十九年發現還是很多過失。所以這一段經文『改往修來』,我們現在的修學就是「改往修來」,不斷的改進,不斷的修正。修行就是修正我們錯誤的言語、思想、行為,依照經典的標準把它修正過來,這個就是真正的修行,也是真正的懺悔改過。

  『洒心易行』,「洒」這個字,同我們洗衣服那個「洗」是一樣的音,也是同樣的意思。就是洗除心垢,我們心受到污染,要把它洗刷乾淨,這個叫洗心。洗心,過去雪廬老人也講,叫改心,他用改心,改心就是改變心理。所以雪廬老人過去在台中蓮社,在佛七對蓮友的開示,也講了很多,也講到念佛不改心,猶如說空話。這些開示我們四眾同修都要重視。我們念佛為什麼沒有感應?因為我們沒有改變心理,口念心不念,心的念頭沒有改過來,因此我們念佛念了很久就是沒有感應。不是說我們念佛會白念,不會白念,你念一句有一句的功德,只是被我們現前現行煩惱障礙住了,被它障礙住了,所以我們把現行煩惱能夠降伏(這個不是斷,這是降伏)就有感應了。降伏就是我們的煩惱業習種子沒斷,但是讓它不要發作,就有感應了。這個叫伏惑,伏住我們的貪瞋痴慢這些煩惱,用念佛伏住煩惱。因此,我們念佛,也要知道我們是要伏煩惱。我們如果沒有在這個上面用功夫,往往我們都是念佛功夫增長,煩惱習氣也同步增長,甚至比我們功夫更增長、更增加,煩惱壓過我們念佛的功夫。我們現在是要把念佛功夫壓過我們的煩惱,那就成功了!所以用功就是在這個上面用。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觀察自己一些錯誤的心行(心裡的思想,言行)有沒有改過來?不要一直要求怎麼都沒有感應。我們改心,改過來了,自然就有感應了。《了凡四訓》跟《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些都是給我們證明,給我們做榜樣。因此就是要求我們自己,我們自己修好了,佛菩薩自然感應。

  『自然感降,所願輒得』,你什麼願望都會滿願。過去先師淨老和尚也常常在講席當中給我們開示,早年他老人家親近章嘉大師,大師跟他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佛門裡面求什麼都會有感應。求長壽得長壽,求官位得官位,求兒女得兒女,求身體健康就會得到身體健康,求財富得財富,乃至求大涅槃作佛都能求得,所以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大師又講了,就是當你有求沒有感應,就是自己有業障,業障去障礙住。你把業障懺除,粗重的業障懺除了,感應就現前,你求的願,就能滿你的願。所以當我們求沒有感應,我們還是反省自己,要懺除業障,要懺悔業障。懺悔業障這些事理、方法也非常多,原理原則總是改過。但是往往我們的煩惱習氣都很強,也很想改,就是改不過來。有時候是心有餘力不足,也知道自己不對,比如說不應該發脾氣,遇到境界還是控制不了,還是會起現行。這些都是我們的業障,而且這個業障也相當的重,相當重。如果業障比較輕,煩惱就比較薄弱。煩惱輕智慧就長,我們就福慧增長。煩惱輕,智慧自然就增長。

  懺悔法有很多種方式,儀式上很多,總的原則就是要改心,你用什麼方式都可以,看各人。在佛門裡面懺法很多,有事懺,有理懺。在《占察經》裡面講,有作法懺,有取相懺,有大莊嚴懺,這三種懺悔層次、境界不一樣。《了凡四訓.改過之法》也有講三種,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從心上改,大乘經典講得更深入。作法懺就是發露懺悔,就是在佛前,像我們做三時繫念每一次都要念一遍懺悔偈,這叫作法懺。但是三時繫念,根據第一時、第二時、第三時那個懺悔,前面都一樣,但是這個懺悔偈後面第四句三時就不一樣,第一時就「今對佛前求懺悔」。這個第一時的懺悔,對佛前求懺悔,叫發露懺悔。在佛前發露,弟子某某,做了什麼錯誤的事情,在佛前,像了凡先生「為疏一通」,把自己過失在佛前念,在佛前發願懺悔,要改過。

  作法懺,在佛前懺悔,在師長面前、在同修大德面前懺悔,像過去大陸辦論壇,有一些同修也都在大眾當中發露懺悔,過去做了一些什麼錯誤的事情,不孝父母等等的,這個叫作法懺,發露懺悔。業障比較輕的,像小乘戒,只到作法懺。在《五戒相經》,或者是《沙彌律儀》,小乘的戒,它的理論只有到作法懺,就是發露懺悔,當眾懺悔、改過。根據《五戒相經》講,你犯了這個戒,有可悔跟不可悔。有下可悔、中可悔,有不可悔,不可悔就是不接受懺悔,你這個戒就破了,不能再受戒了。比如說殺人,故意去殺人,那就犯不可悔罪,這個就不接受懺悔,在小乘事懺裡面,在作法懺裡面就不接受,不能接受懺悔。你殺牛、殺馬,能夠為人類服勞役的,還把牠殺了,吃牠的肉,這犯了中可悔。殺螞蟻、蚊蟲、蟑螂,這叫下可悔,這個比較輕。殺大的動物就比較重,殺人是最重的。根據《戒經》,小乘的《戒經》,如果殺人,比如說墮胎,墮胎是殺人,不但殺人,殺親生兒女,這在事懺,作法懺不通懺悔,沒辦法懺。所以在小乘戒,這個就沒辦法接受懺悔,不可悔就不可以接受懺悔。只有大乘戒還能懺悔,依照大乘經典的理論方法去修,像《梵網經》、《占察經》、《圓覺經》,大乘經典,你犯了作法懺不能懺的,要取相懺。取相懺就是你在佛前發露懺悔,根據大乘經典的理論方法來修懺悔法,懺到有瑞相,像《了凡四訓.改過之法》裡面講的有瑞相。《了凡四訓.改過之法》也是根據經典,這個有經典依據的,你懺到晚上夢吐黑物,或者夢到飛步太虛,夢到幢幡寶蓋,夢到佛菩薩來摸頂,這些都是業障消除的現象。這叫取相懺,取得好相、取得瑞相,就證明你四重的罪懺除了,這樣才可以再受戒。好像衣服很髒了,破了,補好了,洗好了。這裡講的「洒心易行」,洗好了,可以再穿了。

  最高的叫無相懺,又叫大莊嚴懺,那是理懺。大莊嚴懺,就是你般若智慧現前,「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那個懺是最徹底的。所以我們三時繫念,第一時是作法懺,「今對佛前求懺悔」,比較不嚴重的,作法懺可以消。第二時,「一切罪障皆懺悔」,那是取相懺,見到好相,像《了凡四訓》講,你夢到好夢,你深重的業障懺除,煩惱輕智慧長,以前想不通的,現在突然想通了,智慧開了;以前很容易發脾氣,現在遇到人家來侮辱、毀謗也不發脾氣了,業障都消除了。反過來業障深重,《了凡四訓》也講,業障深重,人就糊塗了,常常做錯事情。業障深重,自己常常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自己以為是對的,別人勸,他聽不懂、他也聽不進去,或者聽到,他不但不能接受,反而生煩惱。所以《了凡四訓.改過之法》裡面也講,「或聞正論而不樂」,講正確的道理、理論給他聽,他聽了不但不能接受,反而心不歡喜,生煩惱。是好話沒錯,但是聽了就生煩惱,排斥,不能接受,這個是業障深重。所以有這些現象,要覺悟自己業障很重,沒有趕快發露懺悔,懺除業障,這個不得了。懺除業障方式很多,各人根器不一樣,方法很多,經典講了很多方法。最重要的這些理論方法,經典還是要深入。

  所以過去我看在大陸上辦很多論壇,也很多同修很有勇氣,當眾發露懺悔。比如說墮胎的,她墮幾次,當眾發露懺悔。大家當然會原諒她,她已經發現自己錯了,但是光這樣懺悔不夠,因為你殺人,那個叫作法懺,那是發露懺悔,作法懺,那個懺不掉,你一定要根據大乘經典的理論來修,業障才會懺除,這一點不能不知道。所以有很多人以為說,他當眾發露懺悔,他業障就懺除了,不是。所以你沒有深入經教,業障懺不乾淨。這裡講「洒心易行」,洗不乾淨。因此這個經教要深入。當然我們都是很讚歎大家發心能夠發露懺悔,這個是第一步。但是不是這樣業障就懺除了,因為這個犯的不是輕的業障,是很重的業障,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凡是犯四重戒,這個都必須要大乘經才有辦法懺除,小乘它不接受懺悔,不可悔。

  我們念佛也是懺悔。念佛,但是要改心,你心不改,就沒懺悔,要改心。所以我們現在就是懺悔,念佛。我們從根本上懺悔,過去先師淨老和尚也常常給我們開示,就是你也不要一直回憶過去做的那些惡業,你回憶一次又加重一次,回憶一次又加重一次,就不要去回憶,要把回憶過去,把它轉成念佛。把它改過來,改成憶佛念佛,那是要改心。這個也是從根本去懺悔,從根本懺悔。但是事相上我們還是要懺,我們也不能一面懺悔,一面再繼續造罪業,這個也不行。過去也有同修,我們山下布里斯本一個老同修,他跟我講,他回台灣帶他兒子去基隆廟口吃肉羹、吃海鮮,他跟我講回到澳洲再來懺悔。然後跟我們去放生,他說坐飛機還划算,因為澳洲這個太貴了,回台灣吃還比較便宜,他說我回到澳洲再去懺悔。所以這樣懺悔就懺不乾淨,一面懺一面造。所以「洒心易行」,還是要徹底懺悔。

  我們讀經也是懺悔。讀經念佛,或者念咒,或者作觀,或者修金剛般若,聽經聞法,這個都是懺悔法門在裡面。聽經聞法,如果聽得明白,聽經一面聽一面轉變自己的心理,那就改心了,這個也是懺悔。如果沒有聽經聞法,沒有讀經,沒有念佛,一直胡思亂想,打妄想,那業障就是不斷的在造,這個懺悔就懺得不清淨,所以我們要懺清淨。所以三時繫念第二時它是取相懺。我們也要知道,這個也是我們業障有沒有懺除的一個標準。像袁了凡先生「改過之法」,他那個就取相懺。《占察經》它是用占察輪相,占察到清淨輪相就算清淨,那條件就比較寬鬆一點。總之我們懺悔是要不斷的。

  第三時懺悔就是「一切罪根皆懺悔」,罪根是什麼?無明,這是無相懺、大莊嚴懺,你就要學金剛般若。金剛般若,智慧現前,「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好像霜露,早上太陽一出來,它就化掉、就沒有了,這是最根本的懺悔。第三時懺悔也算是究竟了,這個懺悔才達到究竟,總是要開啟金剛般若這個智慧。這段經文講,就是我們業障懺除,我們所求就能滿願。我們業障懺除,我們人的精神,我們自己會很明顯感受到,《了凡四訓》講的這些現象,大乘經講的這些現象,它就會現前了。那你自己就很清楚,自己業障消除了。

  如果常常作惡夢,就是業障深重。我是常常作惡夢,所以業障深重。《地藏經》也有幫助我們懺除業障,其實業障很重的人,也需要地藏菩薩來幫忙。昨天跟大家分享賴淑賢居士臨終業障現前,不讓人家助念,念佛機要拔掉,助念的人統統趕出去,這一點辦法都沒有。後來我們去跟師父報告,師父勸同修說幫她念《地藏經》,迴向給她的冤親債主。這個在助念手冊開示裡面,我們師父有加上這些開示。業障很重的,地藏菩薩就專門度業障深重的,地獄眾生業障是最重的,業障不重怎麼會到地獄去?

  我把我自己的經驗跟大家分享,我剛出家的時候,真的業障現前,業障深重。冤親債主大概看到我要出家,你要走了沒那麼容易,我出家前三個月,真的我行住坐臥不得安寧。這個講了,大家體會不到,因為如果你沒有那個經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有經歷過的人才會體會到。沒有經歷過,他感受不到,怎麼可能這樣?會嗎?很多懷疑。實際上我個人這個經驗,就是業障深重。其他業障不要講,光是殺生吃肉,我看這一條就夠下地獄。所以我也常常跟同修講,我出家前一天晚上還趕快跑去吃肉,真的是這樣。我想明天開始,道場沒有煮肉了,最後一餐趕快去吃。你看這個嘴饞,這個是我個人的業障。同樣我們親兄弟,我大哥、我小弟,他們就是在家,他們也沒有出家,他們就吃素。那我就跟我父親,從小就喜歡吃肉,業障深重。所以出家之後三個月到半年這個當中,每天就像在地獄一樣,住在寮房,我感覺是在地獄,坐也不行,站也不行,走著也不行,實在不曉得該怎麼辦?後來請問常師父。我們師父叫我跟他學戒律,請教常師父,常師父說,拜八十八佛。我們中午休息到一點半,就要起來拜八十八佛,拜半個小時,自己個人去拜。拜半個小時是有稍微緩和一點,拜完又開始了。

  晚上聽我們師父講經,我坐在那邊是全身不對勁,有夠難受的。後來我就請問我們師父,我說師父,我業障現前全身都不對,該怎麼辦?我們師父講得很輕鬆,聽錄音帶。聽錄音帶,我都天天在聽。後來聽錄音帶,光聽錄音帶還不行,要加強。那個時候《了凡四訓》錄音帶,就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抄的,後來印書,我們師父改成「心想事成」。早年講的《了凡四訓》,一個字一個字抄。剛剛抄的時候,稍微緩和一下,抄完又開始了。反正我躺著也不行,走著也不行,站著也不行,坐著也不行,真的是走投無路,不曉得該怎麼辦。想要念阿彌陀佛,念不出來,大家相信嗎?大家怎麼可能念不出來?我就是真的念不出來,念觀音菩薩也念不出來,我真的不曉得該怎麼辦?後來看到有一個女眾居士,她一個人,她每一天自己拿個小木魚,到佛陀教育基金會十二樓,地藏菩薩前,她自己敲,誦一部《地藏經》。我想現在業障這麼重,我也學她跪著,沒有人的時候,我就自己跪著讀一部《地藏經》。這樣天天讀一遍,讀了三個月,這個業障才消除,又可以念佛了。這是我個人的經驗。沒有像我業障這麼重的,當然就不需要了;如果業障很重的,那就需要。各人業障深重、大小不同,這個也是提供給大家一個參考。因此這一段也是非常重要,也是我們當前大家的功課,每一個人都要修,不斷的改,不斷的提升。

  我們再看下面:

  【五十六、阿逸多。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阿逸多』就是彌勒菩薩。佛叫著彌勒菩薩,當然就是很重要的開示。這裡是節錄的一段經文,『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佛對彌勒菩薩講,也是對我們大家講。「當」就是應當,應當知道「疑惑」,對菩薩是很大的損害。菩薩有疑惑,尚且有大損害,何況我們凡夫?我們凡夫損失就更大。『為失大利』,因為疑惑會失去大的利益,這個大利益就是真實之利。這個真實之利就是成佛,這個大利就失去了,因為被這個懷疑、疑惑障礙了。所以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裡面也講,「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都不能滅,何況重罪。所以這個疑就是會產生很大的障礙。但是這個疑,我們不要以為我們沒有疑惑,如果我們就很容易信、沒有疑惑,那佛在《彌陀經》就不會講這是難信之法。因為這不難,我們不都信了嗎?這個疑也要跟大家說一說,不然這麼一講,我們都信!

  大家還記得我們老和尚常常開示的嗎?我們雪廬老人的照片還在這裡。他老人家去出家教佛學院,三藏佛學院。現在三藏佛學院沒有在辦,我們師父剛出家就是去三藏佛學院,當時白聖長老辦的,教了十三個月。一出家就去教佛學院,出家兩年才去受戒。受完戒回去台中看老師,跟老師謝戒,李老師遠遠看到他,就指著他,你要信佛!你要信佛!大家還記得這一番開示嗎?我記得師父不止講一次,我聽了幾十年,好像每一年都有講,這個印象就很深刻。他感到莫名其妙,都皈依了,都出家了,都受三壇大戒了,我不信佛還會這麼幹嗎?當然會很疑惑,換作我們也會很疑惑。我怎麼會不信佛,不信佛我還會出家、會去受戒、會講經嗎?後來李老師看到他有疑惑,他請他進去在客廳跟他講,什麼叫信佛。就是佛在經典上講的,我們有去落實、做到了,這個就真信。就像我們剛才講懺悔業障,如果我們這樣修了,得到這個效果了,那你信不信?你當然信。如果沒有這樣去修,這個理論講得很好,你沒有去證實這個效果,你總是有懷疑。但是有懷疑,自己不見得知道。

  所以早年我在景美華藏圖書館,那個時候我們師父拿美國的綠卡,跟韓館長一年都要住美國一百八十三天,有同修寫信來問問題,後來我們師父就叫我代替他回答問題。我回答問題要先給他看,看哪些回答得比較不妥當的地方,他老人家在那邊改,給我加一加。他說,好,你這樣再寫一遍,再回。後來我就知道,師父回答這些問題,大概怎麼回了。後來人家來問一些問題,我再給師父看,他說可以了,以後不用我看了,人家來問我的問題,你就直接拆開,如果問問題,你就代替我回答。有一次有一個居士他寫信來,他就問我們師父三個問題,他說聽我們師父講《彌陀經疏鈔》,我們師父講念佛三個要訣,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他問的問題就是說不懷疑、不夾雜,他做到了,他不懷疑,他就相信念佛法門,都是修念佛法門;他也不夾雜其他法門,就專念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這個他做到了,但是不間斷,他沒做到。他說他不能像念佛機一樣,二十四小時念個不停,他還要上班、還要睡覺、還要吃飯,都要中斷,他說這個怎麼辦?後來我給他回答,我說你既懷疑又夾雜又間斷。我說你不懷疑,你還問什麼問題?大家想一想,你不懷疑,你沒有疑惑,你還會問問題嗎?就不會問了。問,就是你有疑,才會問,叫疑問。所以自己有懷疑,自己不知道,以為沒有懷疑。這是我舉出一個例子。但是我看這樣的同修可能還不少。

  後來我看到夏老居士的《淨語》講,「疑能生苦苦生疑」,「疑網纏心不易知」,就是你懷疑會生苦,生這個苦又更懷疑,懷疑就像捕魚的魚網纏縛在我們心裡,你不容易發現。不易知,就是你不容易知道。你自己有懷疑,你自己不知道自己有懷疑,以為沒有。其實有,怎麼辦?「咬定牙關念阿彌,念得疑情連蒂斷,到此方知我是誰」。這個就是用念佛直接去斷疑。那念經也可以斷疑,當然念咒也可以。聽經聞法、講經說法,其實為什麼要講經說法?為什麼要聽經聞法?講經說法、聽經聞法,無非幫助我們斷疑生信。為什麼信生不起來?因為有疑。為什麼有疑?不明理,對理論、方法、境界沒有徹底搞清楚、搞明白,所以有懷疑。所以才要講經說法,才要聽經聞法。

  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為什麼講經說法?釋迦牟尼佛拿個引磬,帶我們念阿彌陀佛,大家不都作佛去了,還要講《佛說阿彌陀經》嗎?還要講《無量壽經》嗎?還要講《觀經》嗎?就不用講了,不是直截了當嗎?是沒有錯,如果你沒有懷疑,像海賢老和尚、鍋漏匠、瑩珂法師,那可以,你有懷疑就不行。所以才要講經說法、聽經聞法。所以佛示現天天講經說法。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講,佛法是知難行易。真的是這樣,你要知道,難,難信。你真明白了,修行就在生活當中,不離開現實生活。甚至給我們講,一念就成佛了。那我們就更不信,怎麼可能?的確佛的教學,應機說法,有漸教,有圓頓教,眾生根器不一樣。所以這些都要經教。

  佛陀教育,主流的教育,就是講經說法、聽經聞法。禪宗是特殊根器,叫教外別傳,經教以外的。淨土叫教內別傳,淨土跟密宗,教內別傳。教內教外,實在講都不能離開經典。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法就是經典。禪宗雖然不立文字,「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但是開悟之後,要以佛經來印證。淨土當然更不例外,不能離開經典。「離經一字,便同魔說」。禪宗,悟就是佛,迷就是眾生,沒有當中的。大乘教也有圓頓的,跟禪一樣,像華嚴、天台,都圓頓的。像天台宗,它有一心三觀,有次第三觀。次第三觀,空假中,先觀空,再觀假,再觀中。但是圓頓根器,他就一心三觀,同時的。所以天台有次第三觀跟一心三觀,根器不一樣。華嚴五止六觀。根器差別很多,所以佛的教學法也無量無邊。主要,經教還是主流的,主流的教育。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無非幫助我們斷疑生信。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幫助我們提升,大多數人都是需要經教這樣來學習。那特殊根器的,佛都用特殊的教學方法,讓他快速成就。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聽經,要講經?主要要斷疑生信,因為有疑惑。我們如果直接用念佛念到斷疑也可以,但是要老實念,也要斷惡修善,老實念這樣我們也能夠斷疑。就像《淨語》裡面講,「咬定牙關念阿彌,念到疑根連蒂斷」,那你就明白了,你就不會懷疑了。我們現在信就是信聖言量,所以這個疑惑是大損害,我們現在當前很重要的功課也是要斷疑生信。如果沒有疑惑了,的確也不用聽經,也不用講經,你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成就了。但是如果有疑,還是要經教來補助,幫助我們斷疑。如果沒有疑惑,可以放下,一心念佛。勸大家聽經聞法,這也是一個方便,也要看對象,如果一般年紀不是很大,勸他多聽一些經。甚至年老了,快臨終了,聽經對他還是有幫助。像過去新加坡陳光別老居士,他平常也是很忙的,年紀大了,也卸任了,我們師父上人就勸他,你就聽經念佛。他真的就聽經念佛,他臨終預知時至,這個也是我們都認識的,陳老居士。可見得天天聽經念佛,也幫他斷疑生信,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有疑,我們要多聽經、多讀經、多念佛,幫助我們斷疑。特別《無量壽經》,如果遍數讀多了,也幫助我們斷疑。

  我們再看:

  【五十七、佛言。彼等所種善根。不能離相。不求佛慧。深著世樂。人間福報。雖復修福。求人天果。得報之時。一切豐足。而未能出三界。】

  這個『三界』就是三界六道,不能出離六道生死輪迴。這段經文講,『佛言』,佛講,『彼等所種善根』,就是有一些修行人種的善根,『不能離相,不求佛慧』。「不能離相」,就是《金剛經》講的,不能離四相。《金剛經》講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佛的智慧,就是自性的般若智慧。『深著世樂,人間福報』,他修善,不能離相,他是求「人間福報」。我們台灣佛光山有出一份報紙叫「人間福報」,我每一天都買一份來看,「人間福報」。在台灣、在大陸有一些寺廟,也提倡「人間佛教」。人間佛教就是求人天福報。學佛的人求人天福報,的確是佔大多數。

  我們可以去調查一下,凡是到寺院裡面來拜、來求,這信眾那麼多,你問他來這裡拜幹什麼?像我在台北市萬華龍山寺,看信眾很多,香火很盛。我從小也是在那裡進進出出的,三百多年的歷史了。也有很多年輕人,年輕男女都去燒香、去拜拜,那你可以去問問這些人來拜什麼?大部分都問事業的問題,家庭的問題,婚姻的問題,兒女的問題,身體健康的問題。他事業做得怎麼樣?大部分是問這個問題,這些都屬於人天福報的方面。可能你很難得,就是碰到一個人說,我來求了生死出三界。的確是這樣。大家可以去調查一下,的確求人天福報的人佔多數。佛大慈大悲,「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只要你來,你要先求人天福報,那就也滿我們的願,能夠讓我們得到人天福報。只要如理如法的修學,人天福報不難得到。如果不如法、不如理修學,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了凡四訓》講的。求個人天福報也不是很容易,也是要懂得理論方法,起碼這個《了凡四訓》要念通,才知道怎麼去改造命運。這個就是求人天福報。

  佛法主要是求超越六道輪迴的,但是很多人他來佛門,他來種善根、來做好事、來捐錢(出錢出力),但是不能離相。這個叫著相修福,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修福,將來會得人天福報。如果離相修福,他就超越了。《金剛經》講的,「不著色聲香味觸法應行布施」,那就超越了。同樣是布施,但是果報不一樣。你離相修福,超越六道;著相修福,不能超越六道,得人天福報。將來會生到榮華富貴的家庭,或者福報更大生天,但是不能出六道,不能出離三界。這個是著相跟不著相的關鍵。

  「不求佛慧」就是不求般若智慧。我們要學金剛般若,金剛般若我們也要學。金剛般若,過去先師淨老和尚也講過《金剛經講義節要》。我現在在台北也是跟一些同修在學,來聽《金剛經》的。我來這邊法緣殊勝,晚上都超過三十個。我在台北才十幾個,不到二十個。十幾個,我就覺得法緣殊勝,所以這邊多台北一倍。但是網路上我就不知道,這個不包括網路,我是講現場的。現場,這邊法緣還比較殊勝。金剛般若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幫助我們看破放下。這些就是「佛慧」。

  「深著世樂」,就是求人天福報。『雖復修福,求人天果』,雖然修福,但是他得的果報就是人天福報,得這個果報,不能超越三界。『得報之時,一切豐足』,果報現前,他真的是榮華富貴,享受福報。『而未能出三界』,這就不能出離三界六道了。所以我們修福,我們如果沒有金剛般若的智慧,那就著相。著相修福就不能超越三界六道。唯一可以超越就是修淨土,但是你也不能求人天福報。印光大師在《文鈔》給我們開示,你現在修善作福也不能有求人天福報的心,要把修的善迴向發願求生極樂世界,那你就超越了。修善我們不求人天福報,求往生極樂世界,讓我們往生的時候不要有障礙,我們是求這個。印光大師也在《文鈔》開示,有一些同修覺得,那我迴向到極樂世界,但是我現前就沒福報了。印祖開示說,你把修的善事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說你現前就得不到福報,你得到的福報比你沒有迴向往生極樂世界就更大、更殊勝,你不求反而更多。所以大家就安心了,不然大家想,我現前的生活怎麼辦?其實你迴向往生極樂世界,你現前得到的人天福報,比你沒有迴向往生極樂世界,得到的人天福報就更大、更殊勝,因為有佛力加持。所以這個就不用害怕,不用擔心了。

  我們再看:

  【五十八、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迴。終不能得。】

  這一段也是非常非常重要。雖然種善根,這裡講,『作大福田』,「作大福田」在註解裡面講,不是一般的福田,念佛是大福田,念佛是最大的福田。雖然種這個大福田,但是『取相分別,情執深重』,這樣你要『求出輪迴』,也辦不到。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就是放不下。「取相分別」,就是我們老和尚常講,看不破、放不下,「情執深重」。《金剛經》就是幫助我們破取相分別。

  在《彌陀要解》蕅益祖師也給我們開示,就是能不能往生,關鍵在信願之有無。你是不是真信、不懷疑?是不是真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這是能不能往生的關鍵在信願之有無。但是我們念佛人往往就疏忽信願,重視行,就是怎麼念佛、怎麼打佛七。印光祖師在《文鈔》,也特別提到信願。因為念佛法門,它的特色就是在信願,關鍵在信願。如果沒有信願,你就不能感應佛來接引。因為我們是凡夫,我們自己功夫沒有念到自得心開,那你自己沒有辦法往生到極樂世界。如果你像《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開示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念到大徹大悟,當然你動個念頭要去極樂世界就去了。就像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那是很高的境界,那個也不是我們一般凡夫可以達到,普賢菩薩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這個身體壞了,這個一切統統捨離了,但是這十大願王它引導你到極樂世界。那是靠自己修十大願王去極樂世界,他不是阿彌陀佛來接引的,這個不一樣。十大願王引導他到極樂世界去,這個境界很高。那我們凡夫是要佛來接引,我們是靠他力,佛來接引。憑什麼佛來接引?憑信願,你真相信,真願意去,真願意放下娑婆世界,那這樣就感應佛來接引。如果真信切願要往生極樂世界,那終臨一念十念也必得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關鍵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淺深。如果只是念佛,要念到像大勢至菩薩講的,念到《彌陀經》講的,事一心、理一心,沒有信願,那就跟一般通途法門一樣,就靠自力,沒有他力,這不同的在這個地方。所以沒有信願,只有念佛,那就跟一般法門是一樣,跟通途的法門是一樣。淨土它的特色,它特別的地方,就是信願念佛,靠他力,這一點不同,這個我們也要明白。所以關鍵在信願。

  所以我們前幾天跟大家分享,同修念佛念到最後,念佛功夫都很好,念到最後走,好像怎麼沒有往生極樂世界?關鍵也是在信願的缺乏,而且念佛的功夫,還沒有達到伏煩惱。念佛功夫增長,煩惱同步增長,自己不知道。所以沒有經教,自己修到什麼程度,也要請教善知識,不然以為自己都不錯了。這個也是我們的善知識來提醒我們,這些都是菩薩示現給我們看的。

  這個信願,實在講也不容易。第一個就信,信不容易,如果很容易就信,那《彌陀經》佛不就講錯了嗎?說「難信之法」,這個信很難,難在信。所以過去台灣有一個長老,一個老法師,很有名的,一般佛學院都是依照他的著作在學習的。早年有一個同修拿這位長老的一本著作,這個書的名稱叫《淨土是難行道》。那個同修拿那一本給我看,我一看那個書的題目,我說他寫錯了,《彌陀經》講「難信之法」,如果他講淨土是難信道,那就對了,跟《彌陀經》講的就相應,難行道,不對了。其實淨土是難信易行,不是難行道,其他法門叫難行道。淨土比起其他法門要容易,但是也不是我們想像那麼容易,也不能想得太困難,我們總是要虛心來學習。現在我們要學的功課,就信願。要信,就是要斷疑。斷疑,剛才跟大家分享,你念佛、念經,或者聽經聞法,講經說法,講到疑根斷。像我們淨老和尚他一生的示現,早年老師勸他信淨土,他也不反對,但是也沒有真正接受。他是從經教不斷的深入,到最後才疑根斷,真正相信了。他講《華嚴》,講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才發現文殊、普賢原來都修淨土法門。他是從經教深入,去斷這個疑。你用念佛的方法,念到疑根斷也可以,要老實念。各人的根器不同,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根器來修學。第一個信。

  第二個發願,願就是要有出離心,就是說我們要有了生死的心,就是這一生要解決生死的問題。這個願,要出離心,要出離六道生死輪迴的心。這個我們聽一聽,我們也知道要有出離心,但是就是生不起這個心,我們還是留戀這個世界、貪戀這個世界,就是我們師父常講的放不下。所以我剛來第一天、第二天,陳寶英跟錢孝先他們夫妻兩個就拿一本,過去有同修把我們師父講到「放下是功夫」這些開示,把它蒐集起來。現在他還要再蒐集《大經解》講到放下的。這個放下,我們師父講得是很清楚、講得很明白,我們有沒有聽明白?好像都明白了,如果你真放下,那就明白。就好像雪廬老人給我們淨老和尚講的,你要信佛!道理是一樣。你真放下了,那就真聽明白。雖然聽了也會講給大家聽,也會勸人家放下,看到人家病得快死了,「你要放下,趕快念佛去西方」,會勸人,但是自己就放不下。如果輪到自己生病了,就嚇得要死,還不想死,那不行!那就說明什麼?沒放下。所以也不是說我們把我們師父這個看破放下拿來講,拿來說給大家聽,我們就是放下了,也不一定,你要真放下才行。所以放下是功夫,下面就有功夫。

  我們現在聽到這些道理,也應該要放下,但是就是放不下。原因出在哪裡?這個放下是開悟、覺悟了,發菩提心,菩提心就覺悟的意思。「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放下了。但是我們也是想發,就發不起來。現在問題,我們出在沒有第一層功夫,就是沒有斷惡修善。這個惡業,十惡業是迷的根。所以《無量壽經》也是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三輩往生,中輩若不能大持經戒,要當作善,這個不是講得很清楚嗎?所以我們如果不能斷惡修善,我們的迷根不能拔除,你就放不下。你這個觀,你就觀不起來,因為這個給我們障礙住了。所以過去我們師父早年在景美華藏圖書館,也是叫我們觀印光大師那個「死」字,這個莊師他們應該都還記得。我們都住通鋪,我們沒有一個人一間房間,通鋪。我們師父說,住通鋪。我做當家,還是住通鋪。隔壁那個美國的悟塵師,睡在我旁邊,那個打呼,木板會跳,他睡得可熟了,我是整個晚上都不能睡。我們師父說都要睡通鋪,大家都睡在一起。我們每一個人腳後面,就是上面有一排櫃子,我們師父就一個人發一張「死」,貼在那裡,他說你們要躺下去就死了。但是好像看久了,又麻麻痺痺的,反正現在還沒死。就是說提不起那種警覺心,這個原因就是惡業障礙。所以我聽我們師父講《地藏經玄義》,在新加坡講的,他講到惡業是迷的根,我聽到這一句,原來是如此。所以我們現在功課,《無量壽經》佛都講得很清楚,只是我們沒有看清楚。你沒有從這個地方下手,你那個出離心你生不起來,這是真的,這是我們現前大家的功課。所以斷惡修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出離心,就出離六道。你觀想,觀死、觀無常、觀空、觀不淨,你才觀得起來。不然我們要作觀,這些障礙住,觀,觀不起來,沒感覺,主要是被這個惡業障礙了。所以我們不能疏忽斷惡修善。

  我們再看後面兩條,我們念一念,還有幾分鐘:

  【五十九、當孝於佛。常念師恩。當令是法久住不滅。當堅持之。無得毀失。】

  『當孝於佛』,我們對佛的開示,我們要能夠去體會,要能夠依教奉行。『常念師恩』,這個要尊師重道。尊師重道具體的做法,就是『當令是法久住不滅』,我們要把這個法能夠弘傳下去,不要讓它斷了,這個是真正的報佛恩、報師恩,不能背師叛道。所以『當堅持之,無得毀失』。

  【六十、受佛明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這個就是接受佛的明誨,很明白、明確的一個教誨,我們應當要依教奉行,不要懷疑。佛講的話,句句都是真實語。我們信佛,就有福,就得救了。

  我們這一次講座就到這裡圓滿了。時間過得很快,一個月也快過去了,我們下次有因緣,我們再一起來學習。這次也承蒙大家的熱烈接待,也非常感恩。我們導師淨老和尚往生極樂,後續的,我們要當令是法久住不滅,我們要繼續弘傳下去,這樣才是具體的報師恩、報佛恩,這個是現在我們的任務、我們的使命。我們漢學院同學,學習傳統文化也是我們老和尚晚年特別重視、特別強調,中國傳統文化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救世界。像《群書治要》,不但救中國,救世界,這個是真的。我們現在看這個世界愈來愈亂,天災人禍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現在以色列跟哈瑪斯的戰爭,兩方面都有無辜的人民死難了。所以我們後天做法會,我也給這個寫個牌位,迴向迴向,我們能做的也只有這樣,求佛力加持。

  好!我們這次到此圓滿。後天還有個法會,下個星期二我就先回台灣,明年再來。明年看看什麼時間,現在我也說不定,很多地方,很多事情,臨時性的,很多方面,很難事先預料,我只能說預定,不能確定,這個先預定。特別我七十三歲的老人,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九十不留坐,《常禮舉要》講的。七十歲的老人到你家,沒有留他在你家住一晚,這個不失禮。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沒有留他在你家裡吃一餐飯,也不失禮。九十歲的老人到你家,沒有留他坐一下,也不失禮。大家去想一想,人上了年紀,總是在我們這個世間,就是過去我們老和尚講,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現在一切的行程,我都不敢說確定,我只能說預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