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O一四年三重淨宗別院佛七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三集)  2014/5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三重淨宗別院  檔名:WD21-063-0013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我們接著來學習《淨土集.觀無量壽佛經疏菁華》第七十二段:

  【佛是眾生無上大師。除邪向正。法是眾生無上良藥。能斷煩惱毒病。法身清淨。僧是眾生無上福田。但使傾心四事。不憚疲勞。五乘依果。自然應念所須而至。】

  這一段是講皈依三寶,把三寶的意義也給我們做個深入的說明。『佛是眾生無上大師,除邪向正』。我們皈依佛,就是以佛為師。佛他是指導我們「除邪向正」,邪就是邪念,正是正念,幫助我們消除邪念,導向正念。『法是眾生無上良藥,能斷煩惱毒病,法身清淨』。「法」是佛講的修學理論方法,這些理論方法是我們眾生無上的良藥。為什麼說是無上良藥?這些法它能夠幫助我們斷煩惱,除三毒的重病,讓我們回歸到法身清淨,這是皈依法。皈依僧,『僧是眾生無上福田』,這是僧寶。僧寶,『但使傾心四事,不憚疲勞』,這是供僧,就是四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湯藥。幫助真正的修行人,他基本生活上這四個方面不缺乏,讓他能夠安心辦道,這就種了無上福田。這個三寶是五乘所依靠的。『依果』是依靠、依據。不管你修學哪個層次,都離不開這個三寶總指導原則。這個『五乘』,五個層次,你自己修學哪個層次,都必須依三寶,才能夠成就。如果依照三寶的理論方法來修學,『自然應念所須而至』,「應念」就是應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會達到,「至」是達到,達到你修學的目標。這個五乘,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五乘都必須依三寶來修學,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果報、目標。

  

  諸位同修,阿彌陀佛。我們繼續來學習《淨土集.觀無量壽佛經疏菁華》第七十二段:

  【佛是眾生無上大師。除邪向正。法是眾生無上良藥。能斷煩惱毒病。法身清淨。僧是眾生無上福田。但使傾心四事。不憚疲勞。五乘依果。自然應念所須而至。】

  這段是跟我們講皈依三寶。『佛是眾生無上大師』,這個「無上」就是說沒有比這個更高的。『除邪向正』,就是心的邪念幫助我們消除,引導我們向正念。『法是眾生無上良藥,能斷煩惱毒病,法身清淨』。「法」是佛講的佛法,教我們修學的理論方法。為什麼說是「無上良藥」?佛法能夠幫助我們斷煩惱,除三毒煩惱的毒病,使我們恢復到法身清淨,所以法是眾生無上良藥。『僧是眾生無上福田,但使傾心四事,不憚疲勞』。「僧」就是僧團,修行人就是「眾生無上福田」。這個僧也包括在家僧,這個僧有出家僧與在家僧。僧就是和合的意思,所以真正的修行人,在家出家都叫僧團。僧是眾生無上福田,就是說真正修行的人,不管在家出家,這裡是指出家僧,四事供養。因為在家居士都有自己經營的事業,所以他不需要接受別人的供養。出家僧沒有經營世間的事業,所以他必須接受在家居士的四事供養。四事供養就是衣服、飲食、臥具、湯藥,這四件事情。我們如果能夠幫助真正修行的人,供養他這個四方面,這就能夠種無上福田。

  『五乘依果』。五乘佛法,不管你修哪一乘的佛法,從人天乘到菩薩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這五乘所依靠修學,都要依三寶才能夠成就。所以五乘依果,『自然應念所須而至』。我們如理如法依照三寶所指導的理論方法來修學,不違背,自然可以達到我們所需要的目標。好,我們趕快再繼續來念佛,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