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O18年道德講堂光碟教學課程第四季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18/11/26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三重淨宗別院  檔名:WD32-023-0003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以及我們從大陸哈爾濱來的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今天很難得我們哈爾濱同修來華藏參訪,剛好遇到我們華藏例行性的三天道德講堂來隨喜,非常歡迎大家,這個因緣也非常難得。

  今天這個聽課,這個三集也非常重要,重點都是在反省自己,從自己做起,這個非常重要的。這是古聖先賢的教導,我們老祖宗的教導,反躬自省,薄責於人,就是要自己反省,這是主要的重點。因為我們沒有接受老祖宗、聖賢的教育,大家也不懂。反正遇到什麼事情,我們一般人沒有接受聖賢教育,很自然第一個反應,遇到有事情一定先怪別人,沒有第一個反省自己哪個地方有做的不對。所以我們就是在這個地方學習,把我們過去一味指責別人的習氣,不斷的把它調整過來。先觀察自己,反省自己,見到別人的不對,也是要提醒自己。如果自己沒有犯同樣的錯誤,它也是給我們一個提醒。所以能夠這樣修學可以說是自利利他,對自己有利益也能夠利益別人。利益別人就是影響別人,以身作則做好的示範給大家看,做個榜樣給大家看,這個也會影響別人,因此這是一個重點。

  另外也是一個存心的方面,唐太宗這個示範也是非常重要,我們凡事要以誠心待人,不要用試探的。用詐術去測試別人到底忠不忠,他是忠臣還是奸臣?如果用這樣的心態,我們自己就先不忠,做領導的人自己就先不忠,那自己都不忠,那怎麼能去要求下面這些被領導的人忠?所以他舉的比喻也非常好,君就是源頭,源頭污染了,怎麼可能去要求下游的沒有受到污染,因為源頭就污染。所以正本清源,還是從源頭開始,這是講我們做領導的人。我們人都有很多種身分,比如說做人的兒子,那也做人的父親;做人的學生,也做人的老師;我們被領導,也領導別人,都有雙重的身分。前面這個君道就是領導的,居在領導地位的,後面的臣道就是被領導的,那這些統統要學的,領導與被領導。

  這個存心要誠,存心不能夠欺暪自己,所以這個起心動念就是我們現在大家要修學、學習的一個重點,起心動念。這個起心動念,像舉出這個訴訟的,幫人家寫狀紙的,原來有光後來又沒有了。這個秀才要去考進士,原來能考得上,動了個念頭要換太太,太太都還沒有換福報就被折掉了,那真的是很划不來,動個念頭就折福了。所以知道這個因果,不正當的念頭連動都不能動,動了就是有報應。《太上感應篇》講,「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所以起心動念,存心都是要存好心。這也教我們怎麼來存心,怎麼來待人處事接物,總是在一個恕道,恕道終生可行。恕就是你能處處去原諒別人、去包容別人、去寬待別人,這個叫恕道。如果我們處處找別人的缺點過失,實在講對我們自己日子也不好過,這個也必然是這樣的。第一個,我們自己心裡生煩惱,常常把別人的過失放在自己心裡,自己受折磨,這個也不對,所以我們也用一個原諒自己的心去原諒別人。常常這樣調整心態,我們慢慢就會提升了,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總是從自己做起,我們做了,很自然會有感應。每一天讀《太上感應篇》,我自己也常常跟同學分享我個人的感想,《感應篇》我們要讀到什麼情況才叫有心得?讀到起心動念就想到天地鬼神都在監察,我們動個歪念頭,趕快調整過來,這就是我們用功的地方,我個人現在是用這個功夫。我們起心動念很多,可以說無量無邊,在佛經歸納起來不外乎貪、瞋、痴、慢、疑、惡見,就是六大煩惱。貪心、欲望、瞋恨心,常常生氣;愚痴,是非善惡分不清楚,常常感情用事;傲慢,貢高我慢,目中無人;懷疑就是半信半疑,這個也是我們很大一個毛病,對聖教懷疑、對經典懷疑。實在講我們這個疑也是很嚴重的,要破這個疑只有深入經教才能斷疑生信,不然我們這個信心還是處在半信半疑的狀態,真實的信心還是生不起來。惡見、邪見,他的見解偏差錯誤了。

  所以這個六大煩惱,一展開就是無量無邊的煩惱;歸納起來六大類,再歸納就是貪瞋痴,這個我們平常做三時繫念,每一時念懺悔偈也常常念的。我們做三時繫念要提升我們的境界,都是要學習的。我們念佛要學習、懺悔要學習。我們念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我們常常念,念了之後我們是不是有去落實這個懺悔?實在講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在佛前有念,也知道自己業障很重,做很多錯事,這個學佛的同修大家也知道。那知道,念一念是不是這樣就達到真正的懺悔?如果真正達到懺悔,那我們就不貪不瞋不痴了。如果我們遇到自己喜歡的還有貪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馬上發脾氣,一天到晚還是糊裡糊塗的,愚痴。是非善惡也搞不清楚,渾渾噩噩在過日子,懺悔偈是念了,實際上我們沒有達到懺悔的目標,也沒有真正在懺悔。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一個關鍵。我們這一生要提升或者墮落,關鍵就在這裡,關鍵就在懺悔。

  講到懺悔,我們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凡四訓》講,好像我們感覺都沒有錯,我也沒有去殺人放火,我也沒有犯法,都是對的。剛才蔡老師講了,他是不能依國家規定,國家的規定,他那個規定如果違反天理,必定有災殃,大家剛才有聽到這句話嗎?違反天理。什麼是天理?每一個人都說他是符合天理,那是不標準的。標準在哪裡?在經典。我們三寶弟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在世,我們有問題去請問佛,佛為我們解答,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佛不在世就以法為中心,佛當年在世講的經流傳到現在,我們現在看到《大藏經》,每一經都是法,這個都是法。我們依哪一部經來修學?像我們淨宗學會依《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法。依法不依人,依這個經做標準,不能依人。人講的、做的、想的跟這個經典講的是一樣的,那當然我們可以接受,可以學習。如果人他想的、說的、做的跟經典不一樣,你就不能去聽他的,不能去跟他學習。

  所以剛才我們也聽到舉出歷史人物曹操,「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寧願我辜負天下人,不能叫天下的人辜負我。這個不能學,這個學了就錯了,沒有符合聖賢、佛菩薩、經典的教誨。應該向宋朝范仲淹學習,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才是正確的,這個就叫法,經典相應的。皈依法就是回歸、依靠、依據、依循、依止經教,來修正我們自己,我們來學習,這個才叫皈依法。僧也要依佛依法,如理如法來修行,我們才可以參加他這個團體的共修。如果他不依佛不依法,不如理不如法,那我們也不能去皈依他這個團體。所以這個僧是團體,四個人以上共修就是一眾。在大乘佛教,有在家僧團、出家僧團,只要四個人以上都稱僧團。不管在家出家都要如理如法,依佛依法,如理如法修學,我們才可以去參加他的共修。如果他不如理不如法,他學錯了,我們去跟他學,那我們也跟著錯了,我們也受到他的影響了,那這個就沒有皈依三寶了。

  我們聽蔡老師講的,我們要好好來學習。這個我們是依法不依人,他講的正確我們就向他學,不管在家出家、男的女的,男女老幼,他講的是正確的,我們就要接受,要學習。所以佛在經上講,縱然是羅剎、夜叉,那個是會吃人的,但是他講的話跟佛經一樣,那我們就要接受。他講的是正確的,那我們不能說不接受正確的。在《論語》講,「不以人廢言」,我們也要知道這些原則。所以蔡老師講的,特別我們出家人,現在他也出家了,他也做法師了,他講的時候還是在家的身分,我們也不能說那個居士講的,我們出家人怎麼可以去聽居士講的?我們這樣想就錯了。在大乘教裡面四眾都可以說法,男女四眾都可以說法,標準就是你要正確的,你不能講錯了,這個就不可以。四眾,不管你怎麼講都要有經典的依據,講正確的言論,我們都要接受,要來學習。這樣我們修學才會有成就,不然我們就沒有結果,不會有成就,這一點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們跟蔡老師學習,他對的、他正確的,我們就向他學,我們不如他。我們雖然出家了,但是我們的修養跟他比一比,我們的學問道德跟他比一比,有沒有跟他一樣?不要說超過,跟他比一比,有沒有跟他一樣?我們跟他比差很遠。現在他在英國威爾斯大學漢學院,老和尚叫他去教課,我八月份去那邊做法會,他也去看我。他去看我,我去住的地方到路邊去等他,他看到我遠遠趕快用跑的過來。我回去了,他跟李越老師都一直送,就是除了講,他還有做,那不是課堂講一講,在實際行動上沒有做,這個不行的。所以他也是做,做得比我們好,他比我們好,我們就要向他學習。你看印宗法師幫六祖剃度,剃完了,他回過頭來拜他為師,為什麼?六祖比他高,他不嫉妒。所以他雖然年輕,比我年輕,實在講我做他爸爸也做得過,我大他二十二歲。《禮記》講,大二十歲,「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大二十歲以上就是父親輩的。但是我的德行什麼都不如他,所以要向他學,那我向他學,我也帶大家一起來學。因為帶大家一起來學,對我自己有一個依眾靠眾的力量。如果不帶大家來學,我自己也會懈怠,可能這個時間也不曉得是做什麼事情,也不知道。所以大家都來了,看一看,我要求大家來,我不來也不行,再累也要來,是這樣的,所以大家在一起依眾靠眾。

  我們都是忙一些其他的事情,實在講修行這些方面是最重要的。目前我們還是礙於很多現實面的問題,所以我們學習的時間還是很有限的。過去我也是一樣,一直期望這個光碟做出來,你們要聽,你們要學。後來看一看這個沒有用,還是自己要帶頭來,要求別人,別人他不一定願意幹的。所以我想來想去,還是我自己帶頭來這裡坐著,這樣比較實際一點。我說要求一人發一片給你回去看,有沒有看我也不知道。所以我坐在這邊,大家也坐在這邊,那我看到了,的確在看,的確在聽,這個比較實在一點。拿回家看,網路點出來看,我看不會點這個。我們叫他講話坦白一點,都會點那些很新鮮的,對不對?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也是這樣,應該你們跟我差不多。我們要依眾靠眾,大家互相依靠。所以叢林為什麼要共修?為什麼要道場?如果大家都能夠自動自發,大家都能要求自己,不用道場了,在家裡一個人也可以修,真的修了就成佛了。問題是沒辦法,一個人很容易懈怠,而且自己一個人修學,沒有同修道友,孤陋寡聞,常常自以為是,這個也不行。

  所以《論語》第一句話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了要時時刻刻去練習,在生活當中去實習,好像母鳥教小鳥飛翔,要教很多次然後牠才會飛的。扶小孩走路,要扶一段時間,慢慢教他,站穩了,你才可以放手。我們做任何學問,都是要時時刻刻去反覆學習,溫故知新。不要以為我聽一遍了,我懂了,一點都不懂。我坦白跟大家講,我聽三十遍都還不懂,你聽一遍懂了,那跟六祖差不多了。所以我們現在放《群書治要》,我現在早餐時間都放這個,一天放一集,利用早餐時間聽幾句算幾句。聽完了,慈師問我下面要放什麼?我說都懂了嗎?我說我都還沒有懂,問我放幾遍?我說三十遍,重複放三十遍,看會不會懂一點點?但是你重複聽,溫故知新,溫習舊的才會知道新的。

  現代的人肚子空空如也,什麼創新、什麼創意,創什麼?草包,有什麼好創的?肚子裡面沒東西,創什麼?我們學了之後,我們當然跟大家分享,我們自己先聽。我們自己要先聽,才能勸別人聽。如果《群書治要36O》我們自己都沒聽,我過去也是一樣,自己都沒聽,一天到晚拿來送給別人,勸人去聽,這個也是我幹過的事情,後來我想一想,沒有用,還是要自己做起。我們自己聽了,有法喜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得到喜悅,才能跟大家分享,去勸別人也比較有說服力。所以學而時習之,學的自己得到受用才分享,大家非常歡喜。

  我現在跟微信上有一些群組的同修,我每一天早上講五分鐘的《論語講記》,如果你們要參加,希望你們加微信,加一個群組,我發給你們,一天五分鐘,這個書都有,都可以發給大家的,但是大家未必會看,未必會聽。但現在這個微信,為什麼大家會看,大家知道嗎?我告訴大家這個祕訣,因為大家現在都有手機,大家最關心就是微信,那個一下「噔」一個聲響,大家就趕快點了。所以我就抓住這個,一大早我五、六點起來講一講就發出去,就「噔」,大家都聽到了。那一次為什麼不能講太久?講太久,恐怕大家上班沒時間,或者沒耐心聽,五分鐘、七分鐘,最長不超過十五分鐘,這樣大家還可以接受,細水長流。這也是逼我自己,所以大家也是我的同參道友。《論語》裡面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是什麼?志同道合的,那個叫朋。現在不是說我們認識的人那就是朋友,不是,那只是你認識的人而已。真正朋友就是說志趣相投,志同道合,朋就是同志,志同道合的,友就是一起來學習的叫友。以前的老師寫給學生的信,署名也加友,寫友就是這個意思,有朋自遠方來。現在大家收到我的微信就是有朋自遠方來,從台灣發到大陸,發到很多地方去,我這個朋就從這個遠方到你們那一方去了。不亦樂乎,大家很歡喜,歡迎大家加入我這個群組。

  我們學習也不要怕人家不知道,「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自己有道德,有學問,人家不認識你,不會重用你,瞧不起你,也沒有埋怨,也不發牢騷,不怨天尤人,不失為一個君子,這是講君子的風度,學君子。從我們做起,再從我們的家庭,我們周邊的親友,大家來慢慢介紹。我們介紹給別人,過去我也是跟一般人一樣都是很急的,急著不是要求自己,是要求別人,希望別人趕快成佛。但是這個結果告訴我,不可能的,你自己先成吧!所以都是希望大家趕快成佛,急沒有用,你愈急他就跟你愈不一樣。所以到最後你還是回頭修自己,自己修好了,自然能夠去影響別人,這個才是佛菩薩、聖賢教我們的這個正理。

  所以遇到有緣人,當然我們還是要跟他介紹。像法院那些法官請我吃飯、做法會,我也是常常跟他介紹。上個月請我吃飯,我就跟他們建議,我說公門裡面好修行,這個裡面監獄就是最好的道德講堂。你把那些人關起來有什麼用?問題解決了嗎?關起來,放出來後他會改過來嗎?現在監獄也有一些輔導,它那輔導的內容,他不是用聖賢經典去輔導,用現在人的心理學那些,沒什麼用,我覺得還是蔡老師這個有用。我這次去高雄做法會,我要去推廣,他是高雄人,台灣不是講本土的嗎?他很本土,蚵仔寮的,很本土的。我們台灣人這個好人,我們要給他推薦出來,對不對?「進賢受上賞」,要舉薦賢人,不可以嫉妒障礙的。所以我這次下去要推薦給韓市長,選上不要高興。實在講他在選,我都希望他選不上,為什麼?選不上你沒責任,選上你就有責任。你選上了,責任都在你的身上。選輸了不要悲傷,選輸了你沒責任。不知道因果的人他不知道怕,知道因果,戒慎恐懼。所以剛才慈師跟我講,我們十二月二日去岡山做三時繫念,邀請韓市長來上香。我一定要把握這個機會,蔡老師是你們高雄的人,蔡老師講的要聽,要把這個拜託他回去聽一聽,希望把高雄治好。那他治好了,這個城市治好了,我們大家就有信心了。所以我們還是自己來學,再介紹給別人心裡會比較踏實一點。如果我們今天不聽,我們拿給他,那個講什麼我也不知道,我也還沒有聽過,講了也不曉得從何說起,對不對?那如果我們聽過了,雖然還沒有做到也會講個幾句,對不對?像我這樣的,心裡就有底了,比較踏實,所以大家要認真學習。

  蔡老師這個如果聽不懂,大家如果聽了不生歡喜心,我們業障還是很重,要懺悔,多念佛,多拜佛,多懺悔,做一些好事,多修福,福能除障。業障消除,你就聽懂了。所以《了凡四訓》講,我們或聞正論而心不樂,聞到正確的言論,心裡不生歡喜心,也不快樂,那這個是業障深重的現象,我們要提高警覺,不然我們這一生死了之後墮三惡道去。現在就是三惡道的氣氛,死了之後肯定到三惡道去,我們一定要提高警覺。或聞正論而心不樂,業障深重現象,我們要趕快懺悔,這個懺悔偈不是念著玩的。往昔所造諸惡業,具體的什麼叫惡業?《太上感應篇》,從「諸惡章」一百七十幾條,那個就是諸惡業了。不然講諸惡業,我們也不曉得哪些是諸惡業,但是惡業再多,關鍵都不離開我們這個心。所以至心是根本,從起心動念這個地方來用功,我們就事半功倍。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非常感謝大家踴躍參加,如果沒有來參加的也建議盡量能夠撥出時間來聽課。我們哈爾濱來的同修,非常歡迎到我們台灣來,來學習我們老祖宗的傳統文化,不但兩岸,實在講我們老和尚現在勸全世界的人統統要學,這個世界才會有和平。如果一味發展武器,只是會毀滅世界,世界不會有和平。唯有提倡中華傳統文化,儒釋道的教育,世界才有可能和平。

  好,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我們明天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