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法師晨間講話—盡分與念佛,解行並進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O四集) 2020/12/14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007-0204
諸位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今天又到了星期一,國曆年也快過年了,一年又快過去了。今年也是非常不尋常的一年,災難特別多,特別嚴重,到現在疫情不但沒有解除,而且還在升高,雖然有疫苗出來,還有待實驗。因此我們護國息災就是不能中斷。
講到息災,就是要回到自己本身。讀了《感應篇》,我們天天薰習,「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災禍、福報沒有門路,唯有人自己招感來,人製造出來。人製造善惡業,招感福報,招感災禍。造善業,招感福報;造惡業,招感災禍,人就是自作自受。讀誦也是為了受持,受持就是在我們生活當中點點滴滴、方方面面去行。行,就是去做,我們現在叫實習,實行。只有讀誦、講解,就是信解的部分我們首先有了信心,進一步要求理解,把這個道理、方法了解清楚,了解清楚要去做;如果沒有做,也沒有心得,因為沒有去行。所以佛法修學就是信解行證,信解是在前面,因為你沒有正確的認識跟理解,你去行,無法得到結果,這個叫「盲修瞎練」。亂修,修錯了,得到的結果就反效果,想要得到好的果報,可能得到的都是不好的,你修錯了。「有解無行,說食數飽」,有解無行,你懂了、你了解了,沒有照這樣去做,等於給人家數鈔票,不是自己的,跟自己沒有關係的。所以解行要並進。
解行,就是在我們生活點點滴滴。像《常禮舉要》、《弟子規》講的,一個動作,比如說「出必告,反必面」這一條,我們有沒有去這樣做?這個每一個人都要自己去反省自己,只有講,沒有去做,你還是得不到那個效果,只是理解應該這麼做,但是沒有這麼做,得不到那個效果。講給別人聽,別人他也很難接受,這個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常禮舉要》講出門要跟父母講,現在就是打個電話,讓父母、家人知道你現在在哪裡、你去什麼地方,如果太晚沒有回來,他可以按照你講的那個方向去尋找;不然在外面出了事情,家人都不知道。所以這個在《常禮舉要》雪廬老人講的,我們看起來好像這個沒有什麼,但是現在很多人這一點都很難做到。以前我母親講,我大哥他的個性就是出去像丟掉,回來像撿到的,他出去從來不會告訴說我要去哪裡。這個人,跟他講著講著,突然不見了。有一次被我媽媽打了,然後他就跑出去了,他也沒有說去哪裡,不知道去哪裡,就跑出去了。我們後面有個潭,以前我們住在五堵,後面有窟水,那個潭也是很深的,有人在那邊被淹死。我母親,天下父母心,拿一個竹竿去撈,看有沒有掉到水裡面死了?撈了半天,然後他在後面說回來了。所以這個就是走了他也不告訴你一聲,回來他突然就出現了,等一下什麼時候又不見了也不知道,這是很實際的例子。雪廬老人講的,他出去他不講一聲,真的父母、家人擔心,不曉得發生什麼事情。像我母親,那真的是天下父母心。他年輕,他體會不到父母的心情,他體會不到。所以你看,她就拿個竹竿去撈,看有沒有掉到裡面被淹死?想想看這個事情。所以我們現在通訊都很方便,手機一個電話,告訴家人一聲我去哪裡。不然這個人剛才就在,現在怎麼突然不見了,人家會覺得心裡怪怪的,他去哪裡了?到底什麼事情,心裡不舒服了嗎?還是臨時有什麼事情?都沒有交代一聲。是不是?如果我今天我都不跟大家講,然後大家準備好了要錄,等一下我沒有下來,你們會不會覺得奇怪,師父去哪裡了?對不對?是不是這樣?每個人也是這樣,是不是都會有這種感覺?我們的同事、我們的同修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這個一點,你要去做,都不容易。所以這個要養成習慣,沒有這個習慣的人,剛開始他就很不習慣,因為他習慣不講,或者有時候講、有時候他不講,這個都是要把它修正到。你必須這樣,要交代清楚你去哪裡,你的行蹤在哪裡,不能突然不見,讓大家、家人有事找了半天,不知道這個人去哪裡。
所以這個是常禮,常禮就是人之常情,人都是有這種感覺的,人之常情。但是現代人沒有接受這個教育,他覺得不奇怪,我為什麼要講?我要去哪裡是我的自由。是,你很自由,但是你會妨礙別人的自由。是不是這樣?人跟人相處,它是一個互動的,一個密切關係的,人是一個群居的社會,不是你一個人獨立可以生存的。你生存在這個世間是依靠眾人的,沒有說自己一個人離開這些人群可以獨立生存,都要依靠人群,所以人是一個群居的社會。倫理有五倫,倫理,我們什麼身分、什麼地位,我們該盡到什麼義務、什麼責任,盡到自己本分的事情去做。這個倫理,佛法講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樣,有自然的規律、規則,不是什麼人去發明、去創造、去規範的,不是的,它自然是這樣的一個形成。夫婦、父子、兄弟、朋友、君臣,這個五倫社會,你到哪個國家都是有這個關係。只是外國人他不懂,中國的聖人他明白這個道理,不明白,他還是有這個五倫的關係,不會說沒有,他還是有,就是你有沒有把它發明出來。發明出來,人才知道你是什麼身分、什麼地位,你在一個家庭你是什麼成員,你該盡到什麼義務跟責任,這個才叫盡本分。印光大師講「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倫就是倫常,分就是本分。你在這個倫常當中,我們現在為人父母還是為人子女,為人君還是為人臣,還是朋友的關係,這些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認識清楚了,我們互相的關係是什麼,要盡到什麼樣的義務責任,這才叫盡分。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印祖一生他沒有談玄說妙,講得很平實,是現代人最缺乏的。所以讀《感應篇》也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如果你沒有照這些倫常去做,就是大叫罪,小叫過,所以「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就是記功過,這樣我們自己怎麼修學要清楚。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待人處事接物,要不斷的來實習,來這樣做,來這樣練習,這樣我們講,大家也才能慢慢接受。如果我們都不這麼做,只有讀誦、講解,我們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這個也很難收到弘法的效果,這個我們一定要了解。所以我們大家學一條做一條,我們不要看《常禮舉要》、《弟子規》,這個好像教小孩的,很簡單。鳥窠禪師,白居易去請問他有什麼高深的佛法,他就給他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他說這個三歲小孩都懂,還要你這個大禪師來講?他說三歲小孩都會講,但是八十老翁未必做得到。所以這句話真正是大德講的,明心見性的禪師講的,他不跟你談玄說妙。講的那個你做不到,講得很好,你得不到受用。像梁武帝他是虔誠的佛弟子,建了四百八十座的大寺院,收容出家眾十幾萬人,你看他在佛門修,修的福多大!他自己也講經,但是沒有開悟,遇到達摩,他沒有開悟。沒有開悟,他也講經,他兒子也講《老子》,都是在談玄說妙,所以講到最後就亡國了。都在講,為什麼亡國?講,沒有去做。講,沒有做,還是要亡國。那我們講,沒有去修,你還是得不到福報,就是跟自己都沒有關係,所以古人講「說食數寶」。你一個小的地方你都沒辦法修,大的怎麼有辦法?所以我們也不要忽視這些小地方,從小地方做起。就是你要上一百零一層的高樓,必須從第一階開始上,縱然坐快速電梯,你還是從一樓上去,你不可能從當中上去。所以萬刃高山從低階起,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騖遠,這樣一生都沒有成就。
好,今天我們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