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五十三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053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六十七頁:

  玄義【二、特於無量法門出勝方便者,入道多門,本無揀擇,險夷曲直,難易攸分,則無量門中,念佛一門,最為方便。略陳有四:一不值佛世,得常見佛方便;二不斷惑業,得出輪迴方便;三不修餘行,得波羅密方便;四不經多劫,得疾解脫方便。】

  向下這註解都是註這段文的,這註解相當之長,上一次我們講了一段。

  疏【復云:有初學是法,其心怯弱,以娑婆不常值佛,懼謂信心難就,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專意念佛,即生佛土,常見於佛,如脩多羅說,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即得往生,終無有退。】

  這段文特別是說我們現前修學的境界。不遇佛,這個修行實實在在有困難,難在什麼地方?正如同大師在此地所說,信心不容易建立。佛在《華嚴經》、《大智度論》上都說:信為道元功德母。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到三資糧,信,他說了六條,第一條就是信自己,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這六條當中最難的就是「信自」,如果自己對自己喪失信心,後面五種信心都不能建立,縱然有後面五種信心,我們自己還是不能成就。所以自信心非常重要。這個地方也說了,『信心難就』。小註裡面給我們分析得很好:

  演【其心怯弱,是內心既劣。】

  『內心既劣』就是沒有自信心。內沒有自信心,外面又遇不到佛,這是內外緣都缺乏。修行如果遇不到真正的善知識,一定要走冤枉路。假如這個冤枉路走得多,最後還能摸到正道,那還算幸運;如果落在邪外魔道裡面,那實在是太冤枉了。因此,善知識是我們今天修學成敗的關鍵。

  誰是善知識?很難說,太難太難了!在我們眼前,我們所能見到的、所能聞到的,我們的心都有疑惑,這個事情麻煩就大了。心裡面有疑,那就是我們的障礙,雖然有些知識,我們遇到他,他教給我們老實念佛就好,這句話說得很籠統,怎麼個老實法?難道我現在不老實嗎?究竟怎樣才算老實?問題一個接著一個,有這麼許許多多問題,換句話說,我們的信心就有了問題。真正有信心,他沒有疑問的,只要有疑問就是信心不足,那就是很大的障礙。

  所以我常常勸勉同修,我們真正的善知識就是這一部《疏鈔演義》,蓮池大師是我們的老師,他雖然不在了,但有這本書在就行了,就可以了。古德法師是他的學生,這個《演義》是古德法師筆記記錄下來的。當年老和尚講《疏鈔》的時候,他聽過很多遍,聽了之後記錄下來,今天供給我們來做參考。所以有《疏鈔》再得《演義》,就如同我們自己親聽老和尚說法沒有兩樣。我們能夠以老和尚為老師,以他為善知識,我們這個路子就不會走錯。

  什麼叫老實念佛?《疏鈔演義》裡面有明確的答案,我們對這部經真正能夠理解,能夠相信了,死心塌地去做,深信、發願、一心持名,我們這一生決定有成就,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善知識。如果要想成功,這個關鍵就在「一心」。所謂一心,必須要放下萬緣。不但世間一切境緣要放下,出世間法(佛法)也要放下,千經萬論如果我們再要涉及,就正如印光大師講,要想打妄想做一個大通家,什麼經論都會,到最後是一樣也不能成就。真正能看破、放下,這才叫做一心,這才叫做信心成就,你這個信心具足了。

  最怕的是打閒岔,一看到外面境界心就動了,見到禪想去參禪,聽人家說密好又去念咒,這個事情就麻煩大了。豈不聞古德常說:念咒不如念佛。這話都是真的。我們此地印的《西方公據》,這裡面有一部就是《西方確指》,分量不多,實實在在是一部好書,這裡面有許許多多極為寶貴的教訓。因為我們平常人都犯這個毛病,他給我們點醒了,果然能夠遵守,不會沒有成就,防止我們退墮。

  演【信心有四種:一者信根本,所謂樂念真如法故。】

  這一條就是信自己。『根本』就是指自己,『樂』是樂好,就是愛好的意思,好什麼?好『真如』。這一條非常之難得,一般人他是真假不辨,把假的當作真的,所喜歡的都是虛假的,他不喜歡真實的。愈是真實法愈簡單,愈是真實法愈平實,那個假的法才有些奇奇怪怪的。一般人好奇騖怪,假的,他才要作怪,真的他不作怪。

  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真的,就是真如,那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自己,這個要搞清楚。我們這個經雖然還沒講完,也說了不少。阿彌陀佛就是自性無量覺,你有沒有自性?當然有自性,就是你自己真如的無量覺。我們每天念這句佛號就是『樂念真如法故』。雖然這一句只是一個名號而已,名號念久了,就能把你那個迷惑顛倒的真如本性喚醒,確實是如此。尤其是你能夠一心稱念,那個效果就非常大,為什麼?真如就是一心,就是本性。這個名號,在佛經裡面總有幾十種之多,說的是一樁事情。禪家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也就是這個。修學的法門,我們修學什麼?就是修學見性。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這個一心就是見性,理一心就是禪家所講的明心見性。密宗裡面所講的「三密成就」。可見得說法不一樣,境界完全相同。而在所有法門裡面真正講見性,真正講真如,可以說念佛這個法門是最直捷、最穩當、最簡單、最圓頓,這是蕅益大師講的,看他這四句話真是一點都不錯!從這四句裡面來說,可以說是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個法門有它這樣來得究竟圓滿。這是我們要信的,這是『信根本』,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夠證真如本性,就能夠證法身理體,就能夠恢復我們自己本來面目。

  演【二者信佛有無量功德,常念親近供養恭敬,發起善根,願求一切智故。】

  第二就是信他,他是誰?不是別人,「他」是佛。他佛,我們現在就有兩位:一位是相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位是相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相信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真實不是虛妄的,它的真實性就如同我們現在眼前這個世界沒有兩樣。我們還要相信十方世界一切諸佛沒有妄語,個個都讚歎西方極樂世界,勸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那就是信一切諸佛。當然我們更能夠相信本師釋迦牟尼佛不會欺騙我們,他老人家給我們推薦、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一定是最真實的。

  前面我們說過韋提希夫人,世尊示現十方諸佛國土給韋提希夫人看,她老人家一一都看過,她選擇西方極樂世界去往生。所以,我們要相信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個的確是很難信!我自己如果不是深入《華嚴》,我也不相信,人家怎麼跟我講我都不相信。入《華嚴經》裡面才真正見到,原來釋迦牟尼佛在最初說法的時候,二七日中為法身大士講《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經講到修行的方法,有二千多法門,說了這麼多是以念佛為第一。究竟是念哪個佛?雖然在經文前面沒有說,後頭有!後頭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就可想而知,前面講念什麼佛?念阿彌陀佛。前後對照,你就明白了。念佛這個法門,既然是最直捷、最穩當、最簡易、最圓頓,當然佛是第一個要傳授的。給大家說一切法門,第一個就要講這個法門,果然不錯,在《華嚴經》上第一個確確實實就是講這個法門。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出來參訪第一位德雲比丘就是教他念佛法門。從一個開端、一個結束,你就能看出這個法門不可思議。

  因為它太直捷、太簡單,愈是簡單大家愈不相信,認為成佛哪有這麼容易,修行哪有這麼簡單!不曉得真正的大道就是這麼簡單,就是這麼容易。你要不相信,那你是自找麻煩,自己去繞圈圈,這真正是得不償失。所以我們一定要信佛。信佛要常親近佛,現在佛不在我們面前,我們怎麼樣親近他?我們每天讀經,讀經就是聽佛的教訓,這是親近佛。我們每天念佛,念佛就是親近佛,念茲在茲!何況經上給我們說得很清楚,「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所以我們要把念佛當作我們這一生當中唯一的一樁大事。

  昨天我們念佛會,念佛會裡面都是要我講幾句話,我哪有那麼多話好講?所以就再翻翻《西方確指》,翻了之後非常感嘆,過去這《西方確指》念了好多遍,怎麼這些要緊的話都沒看到,實在講過去有這些毛病自己沒發現。我在裡面看到有兩樁事情,第一樁事情,有一個同學要找一個清淨的環境來修行,菩薩給他開示:這個環境要是找不到,你一生就別修了嗎?教給他心淨則土淨。只要心清淨,不要去找環境,這個話是對的,環境的好壞是我們的業報,過去世沒有做善業,哪有好環境!所以要想求一個好環境,那叫打妄想。不如把心收起來,環境好也好,不好也好,一切隨它去!一心念佛就是好環境,這才是正確的。我們很多人都是這樣,現在這個環境不行,再去找一個好環境來修行,找了幾十年都沒找到,功夫一點沒進展,這是一樁事情。

  第二樁事情,想自己做一點好事情,沒有力量,沒有力量怎麼辦?化緣,到外面去募化。菩薩講,「募化」這兩個字查遍《大藏經》,沒有!所以他對這個事情是很責備。這個我想想有道理,佛法說隨緣而不攀緣。我們要募化去做一樁事情,已經是攀緣了,心就不清淨了。所以我們做事情應該是有緣就做,沒有緣,我們有心,只要有心,沒有這個機緣,我們還是念念功德圓滿。不是說我沒有做就沒有功德,不是的,你這一發心就有功德,就是圓滿功德;你發心之後,你去攀緣,你就沒有功德了。機緣成就讓它自自然然的成就,不能有一絲毫的勉強,這個很有道理。所以佛門自古以來沒有募化。

  佛陀在世的時候,生活方式是出去托缽,沒有任何建立,講經說法隨緣,不一定說哪裡建一個講堂、建個大殿,沒有,隨便在什麼地方,人一聚集就開始講,站著也能講,坐著也能講,席地而坐,山林樹下無處不是道場!想想過去確實是如此。所以這個念頭、妄念,我們也要把它息掉,我們這個心才能清淨,念佛才能得力。天天想著事情還沒做成功,念佛怎麼能得一心?怎麼能得功夫成片?到最後還是落在生死輪迴,真正划不來!所以我們想想菩薩所講的這些話,愈想愈有道理。何況大經裡面常常教誡我們,菩薩發心要想度一切眾生,先決的條件要度自己;自己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想度別人出生死輪迴,無有是處。所以首先要自度,自度之後這才有能力,才能夠倒駕慈航來度脫一切眾生。

  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指》講得很清楚,他們最初在晉朝的時候,一共是有十個人,好朋友,大家在一起同參都是修念佛的。他自己因為生病,感覺到自己業障很重,就發心七天七夜不眠不休念佛求生淨土,懺除業障。七天七夜一心念佛,他真的把阿彌陀佛給念來了,到以後他是七十多歲才往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而他這班同學墮落了,為什麼?學佛之外還兼著學道。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道教非常盛行,勢力也很大,有許多道士煉丹,講長生之術,還有很多的法術,像我們今天所講的神通。他們喜歡那個,一方面學佛、一方面學道,結果生生世世都沒成就。這一生當中,他們還帶著老道的習氣,駕乩扶鸞,所以菩薩從鸞壇出現,把這因緣告訴他們:我們八百年前是老朋友,看到你們現在又墮落到這個情形,但是也很難得,你們幾個人還是聚在一塊。所以這次借鸞壇來出現,把他們這幾個人都度了。

  我們從這段開示曉得,一心稱念七天七夜決定有效,所以佛七是這樣的打法。過去李老師也跟我們常常談起,真正的佛七決定不能超過十個人;超過十個人,主七師的精神沒有辦法照顧到。真正的佛七是七天七夜不眠不休,一句佛號念到底,一個妄念都不准起,什麼求的心都沒有。因為你有求的心,那個心就不清淨,那就是二念,就是妄念。那叫真正的念佛,真正的用功。我們連念個七天七夜的機緣都沒有,你能做得到嗎?你在家裡關門念七天七夜,家裡人一定認為你這個人是神經病,念佛哪有這個念法的!他來找麻煩,障礙太多。不但家裡有障礙,你到寺院打佛七還是有障礙,誰也不願意看到你去念七天七夜,那麼辛苦,他是好心怕你念出病來,好心就變成了障礙。所以,這是很大的福報。七天七夜,旁邊有人護七照顧你,到時候茶飯給你預備好,吃飯的時候佛號也不斷,決定沒有一句散心雜話,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叫正修行,很難得很難得,這就叫『常念清淨供養恭敬』,統統都有了,只要發這樣的心來念佛,全都有了。以什麼供養?以恭敬稱念就是供養。一心就是供養,一心就是恭敬,一心就是善根,只要達到一心不亂,一切種智自然現前。這是我們要信佛。

  演【三者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諸波羅蜜故。】

  『法』,這裡面有四種:有教法,教法就是經典,釋迦牟尼佛留給我們的教科書;教科書裡面有理論,叫理法;而且還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叫行法;也給我們說許許多多的境界,那叫果法。所以有「教、理、行、果」,這都是法。但是諸位要曉得,「理行果」都在經中,所以文字是能詮之法,而理行果是所詮之法,或者把這個教也加進去,教理行果是所詮之法,文字是能詮。

  因此,我們要明瞭經典有大利益,所以經典要常常讀誦。《觀經》三福最後一條告訴我們,「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大乘經典也很多,是不是這許多經典我們統統要去讀?給諸位說,不一定,我們還是在一切經裡面選一部,為什麼?心容易專,容易一,要是讀得太多,這個經跟那個經講的不太一樣,我們會懷疑,會有分別,那就是清涼大師所說的,你念得愈多愈是增長邪見,你只要有分別就是邪見。所以經還是學一樣的好。因為每個法門都能成無上道,所以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決不是這個法門,我是初學的,將來我學一個階段之後,我再另外換一個法門,那麼你的法門就有高下了,其實用不著找這個麻煩。

  我們在《華嚴經》裡面看到,善財童子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善財童子修行就是專修念佛法門,就是念阿彌陀佛,他的老師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的,老師是文殊菩薩。善財童子是肉身成佛,他參學過程當中,從初住一直到等覺、到圓滿菩提,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並沒有換另外一個法門。他雖然處處參訪,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但是他沒有跟他們學法門,決定沒有見異思遷,為什麼?末後「戀德禮辭」,這個戀德就是很感謝他,禮辭,禮是恭敬,辭是什麼?我還是學我這套,我不學你那套。你那套我懂,懂了而不學,還是老老實實念這句阿彌陀佛,這叫戀德禮辭。戀德禮辭,實在講就是《金剛經》上講的「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有這個本事才可以參學。的確那個參學,一方面幫助你開智慧,你看了都明瞭,這是智慧;一方面幫助你得甚深的禪定,就是得一心不亂,為什麼?所有境界在你面前都考驗過了,你如如不動,可見得你是真正得一心。這是我們在《華嚴》上看到的。

  因此,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你要想修行諸波羅蜜,一門就夠了。我們今天用這一句阿彌陀佛,六度圓滿,《華嚴》說的十波羅蜜都圓滿了,不必再另外求。後頭疏文有舉例:「而今一心念佛,萬緣自捨,即布施波羅密;一心念佛,諸惡自止,即持戒波羅密;一心念佛,心自柔軟,即忍辱波羅密;一心念佛,永不退墮,即精進波羅密;一心念佛,餘想不生,即禪定波羅密;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羅密。」我們照應此地這一句,『常念修行諸波羅蜜故』,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不要找那些麻煩了,這個一點都不假!所以六度萬行,這一句阿彌陀佛統統具足了,真方便,真簡單,一句佛號福慧雙修,而且是圓滿的福慧,究竟的福慧。諸位想想,你到哪個地方去找這個法門!

  演【四者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樂親近諸菩薩眾,求學如實行故。】

  這個地方的『僧』,實在講這四種信,前面三種都不成問題,問題就在這條上,這條實在是大有問題。可是他末後跟我們說『常樂親近諸菩薩眾』,這個「僧」是誰?給諸位說,觀音、勢至。阿彌陀佛是佛,觀音、勢至是僧,他不是佛。菩薩僧,聲聞僧,凡夫僧,凡夫僧裡面不是很可靠,菩薩僧那真正靠得住。誰是菩薩僧?我們很不容易知道,不過,如果我們很冷靜的去觀察一下,也不難知道,像《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他也是凡夫,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給諸位說,往生就是菩薩僧,一往生就圓證三不退。我們這《疏鈔》著作人蓮池大師、古德法師,這都是已經往生的人,《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頭有,我們今天可以稱他是菩薩僧,他是淨土宗的祖師,我們親近他老人家決定沒有差錯。近代印光老法師是淨土宗最近的一位祖師,他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他老人家雖然現在不在了,但是《文鈔》留在世間,我們常常讀《文鈔》就是親近菩薩僧。

  我們今天去找某一個人去學,他名氣再大,德望再高,未必可靠,因為這個年頭「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肉眼凡夫無法辨別,萬一搞錯了,那可不得了,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我們的壽命有限,換句話說,我們修行的時間不多,一點都差錯不得,要一點差錯都沒有,那你就得親近菩薩僧、聖賢僧。所以我們讀《蓮池大師全集》,如果你說這一本遍數念多了感覺到枯燥,其實那是你沒有心得。如果有心得的話,一遍比一遍味道要濃厚。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悅是從內心裡面起的喜悅,法喜充滿!念到枯燥無味,那是你根本就不解,你沒有心得,沒有受用。

  要看,看看《蓮池大師全集》,範圍這廣一點,或者再看看《蕅益大師全集》就夠了,其他東西不能太多,太多太雜決定沒有好處。蕅益是蓮池大師的學生,他們有師承的關係,大致上是一個方向、一條路子;再看就是《印光法師文鈔》,我想已經足夠了,不可以再貪多了。我們一生如果想弘揚,在這個範圍之內,這一生也是弘揚不盡了。何況如果真正發心弘揚這個法門,一生專講這部經就夠了,專門弘揚這部經。也許諸位問,這部《疏鈔》這麼大,我們在此地講一遍,每天講都要講一年,人家請我去講經,請我講一個星期,那我怎麼講法?你可以摘錄大綱來講。你要曉得,這部《疏鈔》可長可短,可深可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怎麼不能講呢?美國許多地方邀請我去講經,時間只限定八次,怎麼講法?講《彌陀經》,我大綱寫七次,七次講圓滿,最後一次答覆問題,開一個研究討論會,聽了這七天,你們的心得感想、疑問提出來,我來解答。所以圓圓滿滿。去年我編講義是依《要解》編的,依《疏鈔》這個材料就更豐富了。所以一生無論在什麼道場弘揚這部經,決定沒錯。

  信僧目的是要『求學如實行故』,這幾位大師一生專門念佛的,而且個個都是實實在在有成就,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信心有這四種,這四種信心我們統統都要具足,缺一條都不行。

  在回過頭來看《疏鈔》,『如來有勝方便』,就是佛有最殊勝的方便法。『攝護信心』,攝是攝受,護是護持,護持我們的信心。佛用什麼方法?就是教我們『專意念佛,即生佛土』,專意就是專心。我們現在還不會用真心,我們所用的是第六意識心。行,用第六意識心可以,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都是用第六意識念的。如果離第六意識,離心意識,那個品位就高,那是生實報莊嚴土,生常寂光土,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用第六意識來念,那我們人人都有分。功夫好的,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亂,差一點的,也能夠念到功夫成片帶業往生。換句話說,生西方淨土是人人都有分,你要專心去念。

  到西方世界,那就常見佛,天天見佛了,時時刻刻不離阿彌陀佛。不但不離阿彌陀佛,你也時時刻刻可以隨心所欲親近十方諸佛如來,這些障難全都消除了。『如脩多羅說』,脩多羅是經典,經上講『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即得往生,終無有退』,決定不退轉。

  前面『信心難就』,「就」是講成就,就是難於成就。我們前面只講了信心,後面這個註子講難就:

  演【就者,成就,即信成就發心也。論云:信成就發心者,發何等心。略說三種: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者深心,樂習一切諸善行故;三者大悲心,欲拔一切眾生苦故。】

  發心成就的菩薩,發菩提心。《大乘起信論》講三種菩提心。

  演【難者,謂修行信心,經一萬劫,方得成就故。】

  真難,不是假難。諸位如果今天信心真正成就,能把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一心依這部經典,一心稱名求願往生,你自己就明瞭,過去世至少已經修一萬劫;不然的話,必定是見異思遷,心不定。果然死心塌地,就證明你過去世已經修一萬劫了。所以,信心成就實實在在不容易。底下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退轉:

  演【終無有退,約有三種。】

  略說有三類。

  演【一如蓮花未開時,信行未滿,未名不退,但以處無退緣,故稱不退。】

  照理說,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必定還會退轉,真正不退轉是要到實報莊嚴土,因為實報莊嚴土見性了,它用的是真心,用的是真如本性,用真心的人不會退轉。方便有餘土以下的,還是用的意識心,意識心是妄心,用妄心必定會退轉。為什麼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退轉?沒有退緣,這個好!無論是物質環境、人事環境都是幫助你前進的,沒有一個是擾亂你,使你退道心的,所以你想退也退不了。因為這樣子,你才不退。

  方便有餘土以下,蓮花化生,蓮花沒開,都在蓮花裡面。花開見佛悟無生,那是在實報莊嚴土。花開見佛是見報身佛,就是讚佛偈講的「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是那樣的佛,大佛。可是在蓮花裡面所見的佛是化身佛,你在蓮花裡面,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諸佛菩薩你都看到,統統在蓮花裡化身給你說法。而且蓮花裡面,雖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蓮花,但是很奇怪的,我這個蓮花裡好像也看到那麼多人,他那個蓮花也看到我,其實各人是各人的蓮花,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你千萬不要打妄想,我們兩個人往生,生到那裡,我也看不到你,你也看不到我,好像我們住在兩個家一樣,你住在那邊,我住在這邊,我們兩個還是見不到面,不會的。雖然是兩個蓮花,你自己感覺好像都在一起,那個境界不可思議。

  因此你天天都見佛,不過就是見的化身佛而已。化身佛有多大?那要隨你的福報,你的福報小,你見的佛就小,你福報大,見的佛就大。因為那個佛是隨類化身,你蓮花大,當然你自己身也大、佛也大,你的蓮花小,當然你見的佛也小,一樣的道理。蓮花大小是我們現在念佛功夫深淺而變現的,我們這裡只要一發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就生一朵蓮花,而且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蓮花上有你自己的名字在上頭,將來往生,阿彌陀佛拿你這個蓮花來接引你。你念佛的功夫愈勤,花就一天比一天大,光色一天比一天好;你念佛念得懈怠懶惰,或是你不想念了,去學其他的法門了,這個花慢慢就枯死,就沒有了。我們今天拼命在這裡念佛,就是培養七寶池中的大蓮花。你們如果樂意比賽的話,應該比賽那個花大小、光色。你在這個人間比賽財富、地位,統統是假的,為什麼?你死了之後一樣都帶不去,全是假的。所以多念佛培養你那個大蓮花,那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

  真正能遇到這個法門,能遇到這部經典,是你真正有福報。所以我們講堂以後印經,就印《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的會本,只弘揚這一種,希望數量愈多愈好。另外就是提倡《西方公據》,這是接引初機、剛念佛的人。

  演【二信位滿足以去,華開見佛,入十住位。】

  『十住』是圓教的十住,就是初住。

  演【得少分見法身,住正定位也。】

  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不退了。西方極樂世界最殊勝之處,就是第一個不退的意思。因為這個第一種是在任何佛國土裡面我們沒有看到的,換句話說,決定會退轉的,進進退退。我們看《華嚴經》就曉得,《華嚴經》你看十信菩薩沒有地位,到十住才講,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前面十信不講,他從十住講起。那麼十信有沒有?十信有,但是十信不列在地位上,為什麼?進進退退,換句話說,華藏世界十信位的菩薩還是進進退退。極樂世界十信位的菩薩不退,這個很奇怪,這是真正不可思議。我們明白這個事理,一定要珍惜這個法門。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華藏世界都比不上。

  再想想我們自己修行用功夫,你能夠證到十信位,就相當不錯了,但是你要不能夠往生,還是會退轉。十信裡面第七信位,見思煩惱斷盡,等於小乘的阿羅漢,他還是退。所以阿羅漢有隔陰之迷,阿羅漢如果到人間來投胎,前生的事情都忘得乾乾淨淨,他也是迷惑顛倒。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真正殊勝之處,這是非常的難得。而且,這個地方人人可以去。有一些人很倔強,佛勸他生西方,他偏偏不肯相信,我要生東方,東方也有藥師琉璃佛,我到他那兒去不好嗎?我為什麼一定要到西方!到東方琉璃世界,你真的去成了,如果你在十信位上還要退轉,你要當心這樁事情。西方世界十信位不退轉,哪一個殊勝,你自己就可以明瞭。

  演【三者三賢位滿,入初地以去,證遍滿法身,生無邊佛土,如佛記龍樹等,住初地,生淨土也。】

  這是講圓教地上菩薩,登地了。『三賢位』修滿,入初地。他老人家舉個例子,龍樹菩薩是圓教初地菩薩,他也是念佛求生西方淨土。龍樹很了不起,中國大乘八個宗派都認他為第一代祖師,他是八宗共祖,為什麼?八大宗都是從他那裡流出來的,他真是博學多聞。《華嚴經》是他從龍宮取出來的。佛說這個經之後,世間人沒有人能夠受持,大龍菩薩把這個經收起來藏在龍宮,龍樹菩薩到龍宮去拜訪看到這個經,他把它帶出來,這個世間才有《大方廣佛華嚴經》,因此華嚴宗也以他為第一代祖師。他本人是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的,《淨土聖賢錄》裡面有他的傳記。初地菩薩生淨土,當然他生的是實報莊嚴土。

  疏【此經則七日一心,佛現在前,是也。】

  這是講快,沒有比這個更快速了。哪一個人學道不希望趕快成就?愈快愈好,真的,最快的無過於這個法門。

  演【此經則七日二句,是引本經為證,而四段文中皆引本經為證者,明分此四種,非臆見也。】

  這就說明句句話都是出自於經典,以經典為依據,不是自己推想出來的。佛教誡後學,依法不依人。蓮池大師、古德法師他們的好處,就是句句話都有經典的依據,決不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推論。他本身做到依法不依人,嚴格的遵守四依法,這樣他自己能成就,也能夠幫助我們大家統統都成就。

  疏【故知靈山已過。】

  這講釋迦牟尼佛滅度了。

  疏【龍華未來。】

  彌勒菩薩還沒有示現成佛。

  疏【無佛世中,而得見佛,是名最勝第一方便。】

  現在沒有佛住世,我們憑這個法門就能見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最勝第一方便』。前面講四種方便,到這裡是第一種講完。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