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  (第二十一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21

  請掀開經本第十三面,倒數第四行,最後一句:

  【為教菩薩。作阿闍黎。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成熟菩薩無邊善根。無量諸佛咸共護念。】

  從這個地方看起。昨天講到灌頂、授記,這個灌頂真正的意義要知道,佛法是智慧之法,是真實之法,絕對沒有迷信,絕對不是虛妄的,所以一定要明瞭,我們才會得到真實的利益。授記,菩薩在成佛之前,往往是多次的授記,授記不止一次;顯教裡面比較少說,密教就說得多了。

  昨天跟諸位報告,真實的灌頂,這是大悲護念;這個「灌」是大慈悲護念的意思,「頂」是如來至高無上的法門;將這個法門傳授給眾生,這叫做灌頂法。在儀式方面,所謂佛法不離世間法。

  古時候在印度,國王登基,就是我們現在講就職的時候,在大典當中,有宗教儀式;就像從前西方國王即位的時候,要主教也給他做一個儀式是相同的。印度這個儀式裡面,就叫做灌頂。所以灌頂世俗的意思,是太子這一天要登基作皇帝了,行這一個大典。佛法也就取這個意思,菩薩功行圓滿了,往上再一提昇就要作佛了,所以菩薩作佛也叫灌頂,取這個意思。

  可是諸位一定要知道灌頂真正意義,那個儀式是形式,形式固然重要,可是實質更重要。儀式跟實質要作一個比較,實質重要,儀式就不重要了。像我們一入佛門,先受三歸,三歸有儀式,實在講,那個儀式也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三歸的實質,真正傳授給你,真正得到了,這個要緊。假如只做一個儀式,這個儀式沒有內容,等於空過了。

  顯教裡面的三歸、傳戒,密宗裡面的傳法、灌頂,究竟有幾個人真正得到?我想大家心裡都明瞭,真正得到的人不多;所以接受儀式的人多,真正得到的人不多,這是我們必須要明瞭的。

  接著講「為教菩薩,作阿闍黎」。這個阿闍黎,顯密都有。密宗的上師,梵語就稱阿闍黎;顯教裡面,傳法的老師也叫阿闍黎。換句話說,阿闍黎這個稱呼,相當於我們現在學校裡面的指導教授,這個關係非常密切,他要真正來教導我們的。這一個名詞,照意義上來翻,翻成軌範師。這個老師的言行,可以作我們的榜樣,可以作我們的模範,是這個意思。字面上是這個意思,實際上是我們的指導教授。為了要教菩薩,所以才示現這一個身分。菩薩的老師是佛;此地講的八相成道,為了教菩薩,示現佛的身分。

  「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教學不僅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所以古代的師生關係,跟我們現在不相同。古代師生是生活在一起,不僅要聽老師講經說法,還要向老師學習生活修持,所以不能離開老師身邊。佛法世法都如此,是要跟老師生活在一起。不像現在,學校裡面跟老師相處,只在教室,除教室之外都不會住在一起了。從前居住在一起,這個就是老師要身教,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給學生作榜樣。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與課堂裡面教育,一定要相應,這個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目標是品學兼優,有學問有品德的學生。

  因此,他要示現的就是常習相應。「常」是恆常,日夜不能間斷,從年初到年尾不能間斷,這叫常,不是故意裝的;要是故意裝的,能這樣常常裝,那也就變成真的了。不能間斷的。「習」,就是生活;《論語》裡面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你要把你所學的應用在生活上,習就是練習。在什麼地方練習?生活當中。無論是私生活,無論是與大眾相處,要學著學以致用,這才是你真正的成就。「相應」,就是學跟習相應,我所學的、跟我所想的、我所做的是一致,這就相應了。我所學的是一套,我想的、做的又是一套,那就不相應了。一定要相應。

  譬如前面我們講普賢菩薩修學的十大綱領,從「禮敬諸佛」到「普皆迴向」,我在生活當中真的做到了,我對人恭敬,對事負責,對物愛惜,這個禮敬就做到了。這個做,就是習,在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在生活當中去練習。佛就是這麼做的,所以菩薩要學佛,我們要學佛菩薩,統統把它做到。你要做的太多太多了,無邊諸行。

  「成熟菩薩無邊善根」。實在講,這四句話的內容非常之廣,也非常的深。我們讀《華嚴經》,《華嚴經》末後一品,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四十華嚴,四十卷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總共有四十卷。這裡面最著名的、最精彩的,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四十卷經講的是什麼?實在講就是這四句話。「常習相應無邊諸行」,你一天到晚,一年到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所有的行為,跟佛教導的相應不相應?佛教給我們的,我們是不是統統都做到了?當然沒有辦法全部做到,一定要努力去做。你能夠做到一分,就得一分受用;做到兩分,就得兩分受用;到能夠做到相當的程度,菩薩的善根就成熟了。所以,成阿羅漢、成菩薩、成佛是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歷練,這才能成就;不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練是成就不了的。這一點大家要特別注意到。

  人決定不能離開社會,不能離開人群,諸佛菩薩也不例外;佛菩薩要度眾生,他怎麼能離開人群?離開人群,他怎麼度眾生?像我們前面所講的,這一次法會參加的有兩萬人;如果佛離開這一些人群,他給誰講經說法?所以我們要曉得,不能離開社會,不能離開人群。

  我們面對著社會大眾,我們的心像不像佛心?佛對於眾生是什麼心?這是我們要學習的。佛的心是平等心、清淨心。我們的心是不是清淨、是不是平等?佛對於一切眾生有什麼樣的願望,佛對於大眾希望的是什麼?我們今天面對著這個社會人群,我們希望的是什麼?佛對眾生,平常的言語說些什麼?佛為大眾做了些什麼?我們要常常這樣去想,常常這樣去學,就對了。

  《華嚴》五十三參是我們最好的例子,五十三位菩薩為我們表演這個複雜的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他在這個社會上,他是什麼樣的身分,他從事某一個行業。如果他是佛、是菩薩,他在工作崗位上,應該怎麼作法?諸位念《華嚴》就知道。做工的,有菩薩工人;經商的,有菩薩商人;主持家務的家庭主婦,有菩薩家庭主婦;作學生的,有童男童女的菩薩。全是菩薩!所以四十華嚴是個別教學。可見得佛法確確實實是圓滿究竟的教育,不能不在這上面下功夫。

  菩薩為了要教化一切眾生,必須多才多藝,樣樣精通,這才能夠滿他的大願。所以必須要成熟無邊的善根,一面學一面教,一面教人一面自己學,教學相長,永遠沒有止境。

  「無量諸佛咸共護念」。你的心願解行都向佛菩薩學習,一切諸佛看到歡喜,所以沒有一尊佛不護念的;護念就是加持,加持就是幫助你。有一種幫助是無形的,你自己不會覺察,真的在幫助你;有一種幫助是有形的,這個幫助使你自己能夠感覺到,佛菩薩在保佑你、在加持你,這叫顯加,明顯的。一種是冥加,是冥冥當中,你不容易覺察到。一定得到諸佛護念,諸佛的幫助,使你的業障輕了,煩惱少了,智慧增長了,你的願慢慢都能夠實現,都能夠圓滿。

  這些實實在在要靠三寶力量加持。個人為什麼做不到?個人的業障很重。我想做好事,俗話常講「好事多磨」!為什麼多磨?因為無量劫以來,冤親債主太多了;換句話說,嫉妒你的人太多了,你想做好事,偏偏障礙你,不讓你做圓滿。所以這個一定要靠三寶力量加持你,我們這個修學才能夠滿願。

  【諸佛剎中。皆能示現。譬善幻師。現眾異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此諸菩薩。亦復如是。】

  這幾句是講菩薩真實智慧的流露。第一個看到他的德能,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這樣廣大的範圍是菩薩活動的空間。因此,我們就能體會到佛菩薩活動的空間,也就是我們自己活動的空間,因為生佛不二,眾生跟佛沒有兩樣。我們生活範圍絕對不是只限於這個地球,我們有過去生。過去生,我們在哪裡?我們死了以後,還有來生,來生到哪裡去?

  今天我們念佛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在地球上,也不在我們這個銀河系裡面。根據佛經上所說的,假定這個銀河系是個三千大千世界,在這個銀河系的西面,不是地球的西面,這個要搞清楚;不是地球的西方,是我們這個大世界(娑婆世界)的西方,十萬億佛國土的那一邊。一個佛國土,就是一個銀河系;換句話說,當中間隔有十萬億之多,在那一邊有一個大的世界,那是阿彌陀佛的世界。可見得我們活動的空間是在大宇宙,不是這個小圈圈,這樣我們的心量就拓開了,確確實實如是。

  我在過去曾經聽同修們告訴我,現在外國人對人的過去、未來有研究,做了很多試驗,有的用催眠的方法,有的用其他方法,調查不少的個案,發現裡面有很多人前生是人來的,找到他前生居住的地方,甚至於在歷史裡面記載,還能查的出來,發現很正確,證明人有轉世。還有一部分人是畜生來的,前一世他是畜生,不是人;另外還有一部分人是從外太空來的,根本就不是這個地球上的,說的話、寫的文字我們根本都不懂,這個外太空就是別的世界來的。所以這個空間非常非常之大。

  「諸佛剎中,皆能示現」。佛菩薩他不迷,他示現了。我們凡夫煩惱業障很重,迷而不覺,我們到別的星球去投胎,是去接受果報的,那談不上示現。佛菩薩是示現,我們沒法子示現。但是你去接受果報也好,去示現度化眾生也好,總而言之,我們活動的範圍沒有兩樣,盡虛空遍法界是我們生活的範圍,這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

  佛菩薩示現,下面有個比喻,「譬善幻師」。善幻師就是現在說變魔術的魔術師。我們曉得魔術是假的,但是他變起來好像是真的,你看不出來它是假的。

  「現眾異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這就是真實的智慧。所以佛菩薩度無量無邊眾生,絕對不著相;不以為我做了多少好事,我度了多少眾生,那他就著相了。為什麼不著相?因為他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是假的,性是真的。所以,不著相是對的,著相就錯了。

  為什麼不著相就對?不著相你就得大自在,你在這個大宇宙裡面,隨心所欲,就像菩薩一樣,皆能示現。我們之所以不能示現,就是我們處處著相,把假相當真;這一著相,就生了無量無邊的煩惱,在這裡面起分別、執著,煩惱罪業統統都來了,真的叫無中生有,這個日子就不好過了,那就是苦報無邊。所以他們有智慧,他們不著相。接著再看下面經文:

  【通諸法性。達眾生相。供養諸佛。開導群生。化現其身。猶如電光。】

  「法性」是宇宙萬有的本體,他明瞭,一點都不迷惑。法性就是真如本性,就是一切萬法的自性,這個自性就是本體。一切萬法從哪裡來的?從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是能生,一切萬法是所生,是它變現的。它通達本體,達眾生相。相是現相,就是所生的;前面法性是能生的能變的,這是所生所變的。盡虛空遍法界,森羅萬象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到底從哪裡來的?幾時有的?為什麼有的?他統統明瞭,一點都不迷惑,這是大智慧。

  「供養諸佛,開導群生」。這就是他示現教化眾生的手段。供養諸佛是身教,前面說過了,成佛一定要示現在帝王家,為什麼?表演給大家看,我能放下,我能捨,你們想要都要不到的,我統統都有,你看我都不要,全都捨掉了,這是作個樣子給大家看。

  供養諸佛,佛是人天師,我們要對他尊敬,要供養他。為什麼要供養他?如果不供養佛,佛就不會住世了。講到供養,有財供養,有法供養。對於佛,這兩者都重要;兩者之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第一個是依教修行供養。佛所教導我們的,我們都能夠認真的學習,認真去照作,這是對老師最尊敬的供養。其次,是以財供養,以我們的財物供養佛陀。這裡面有兩重意思。第一個意思,我們自己跟佛一樣能捨,把自己無始以來的根本煩惱,貪心、慳吝心把它捨掉,這個對自己的利益就太大太大了,把根本煩惱拔除掉了。第二個意思,我們將自己的財力供養佛,幫助佛菩薩教化眾生,這就是十大願王裡面「普皆迴向」的意思。我有福,我這個福報讓大家去享,我不願意自己一個人享受。但是我的能力有限,我供養佛,佛的能力是無邊的;我供養這一分錢,佛菩薩將這一分錢用在弘法利生上,這個功德是無量無邊,道理在此地。

  今天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我們要真正發心來幫助他們,來挽救他們,應當怎麼去做?要聽佛菩薩的教訓,真正發心修布施供養,就能夠得到效果。我們將自己的財力物力提供出來,推廣佛陀教育。世間人對佛教育知道的很少,真正接受這個教育的、利益的人就更少了。今天世界上,多數人還以為佛教是迷信,還認為佛教是個宗教,產生嚴重的誤會,這樣殊勝美滿的教育,受到了很大的障礙。所以,我們今天以我們的心力,我們力量雖然是小,大家統統集合起來,這個力量就相當可觀,努力來推展,把佛陀教育發揚光大,這就是供養諸佛。

  大家讀這一句供養諸佛,千萬不要錯會了意思,以為家裡供個佛像,每一天香花水果去供養,這樣供養一點用處都沒有,除了你家裡人之外,誰也沒看到,看到也沒用處。所以一定要曉得,我們宣傳佛陀教育、推廣佛陀教育,這是真正供養諸佛。對於過去佛、現在佛,我們這一分供養的心力做到了;對於所有一切有情眾生,一切有情眾生就是未來佛,我們把佛教育介紹給他,推薦給他,這是供養未來佛,都供養到了。

  所以你們的親戚朋友、熟悉的人、認識的人,我們學菩薩精神作不請之友,應當把佛法主動介紹給他。這一邊經書很多,你們去看看,哪一種你喜歡的,你就拿去寄給你的朋友們,寄給你所認識的人。你要曉得這叫供養諸佛,這是我們應當要做的。

  供養諸佛,開導群生。開導群生是言教,以我們的行動,以我們的言語文字,我們認真來做這一樁工作。

  「化現其身,猶如電光」。猶如電光,就是不著相的意思。電光在此地是比喻,它有四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快速,這個電光一閃就沒有了。第二個意思,雖然這一閃,它明亮,它能夠照得清清楚楚,就是破暗的意思,破除黑暗。第三個意思它不住,這個光不常住,一下就沒有了。第四個意思,它沒有分別。

  佛在此地舉這個例子要我們學習,我們對於眾生的需求,以我們的智慧、能力去幫助他,要快速,不能夠等待,要把這個時節因緣掌握到;確確實實能夠破除眾生的迷惑,破除眾生的無明,這就像電它能放光。用心跟前面經文所說的「於彼相中,實無可得」,心地清淨無染,一絲毫染著都沒有,做到三輪體空,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裂魔見網。解諸纏縛。】

  「纏縛」是煩惱的代名詞,就是煩惱;纏縛就像繩索,把我們綑住了,動彈不得,這個很苦惱。我們被什麼纏縛?被煩惱纏縛,這是比喻。

  【遠超聲聞辟支佛地。】

  聲聞是阿羅漢,辟支佛是緣覺,這兩種是小乘的聖人。雖然斷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還在,無明沒有破,他有很深的禪定,智慧沒現前,也就是他沒有明心見性。要是追究根本原因?這兩種人心量不大,所以叫小乘,心量小,不願意主動去幫助一切大眾。不像菩薩,菩薩主動的去幫助大家,可以說菩薩念念都想到如何利益眾生,如何幫助大家開悟。

  特別是如何幫助大家認識《無量壽經》,如何幫助大家認真的學習《無量壽經》。為什麼?《無量壽經》是一切經裡面的第一經。末法時代,唯有這個法門真實成就。念念沒有別的事,就為這一樁事情,這是諸佛菩薩對我們的真實期望。我們果然明瞭了、接受了、承當了,那就恭喜你,你也是菩薩,你入了他一流了,你也是菩薩這一類了,這是真話。佛家所講的肉身菩薩,這就是了;你的「心願解行」跟佛菩薩完全相同,你怎麼不是菩薩!你就超越了聲聞、辟支佛,你就超過他們。

  【入空無相無願法門。】

  「空、無相、無願」,大小乘都說,也稱作大三空三昧。「入」,就是通常講的證入,你證得了這一個境界。「空」是說什麼?空是講的性,萬法皆空,萬法的體性皆空,體性不可得。所以,空是從體上講的。

  但是這個空不是沒有,空不是無,空是有,它確實存在。存在為什麼說它空?因為你的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手也摸不到,心裡也想不到,我們六根的能力統統達不到,它存在。這個物質的空,有的時候我們還能用科學來測驗,譬如光、電,電我們肉眼看不見,我們用儀器能夠測驗的出來。這個法性,任何科學儀器也測不出來,它確實存在,它是一切萬有的本體,一切萬有是從它而生的。所以我們稱作真空,真空不空,它不是無。如果把空當作無,那就好懂了,連兩、三歲小朋友都懂。這個空的意思,非常非常的難懂。

  「無相」,這相是假相。相是有,但是你不要把它當真;相是假相,是幻有。佛經裡面也叫做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這些都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真的明白了,你就入了無願的法門了。

  什麼叫「無願」?這個願不是佛在經上教我們發願的那個願,這是講六道眾生個個的願望,這些願望都是妄想,都是執著,你全都沒有了;換句話說,這個願字就是欲望。你對於世間出世間的欲望統統沒有了,你想你的心怎麼會不清淨?自自然然就恢復到經題上所講的「清淨平等覺」,統統證得了。這就是諸佛菩薩他們的境界,他們那個境界我們也能夠達到,這是超越了二乘。

  【善立方便。顯示三乘。】

  善是善巧,為了教化眾生。教化眾生你不能跟他講真實的,為什麼?真實的他不懂,不能接受,無法理解,一定要有善巧方便,慢慢的來誘導,所以顯示出三乘佛法。好像辦學校一樣,我先辦小學,再辦中學,再辦大學,這都是方便。我真正的目的是什麼?真正目的是在研究所,是教你的智慧德能達到究竟圓滿;但是沒有前面這個階梯,一下把這個最真實的東西傳授給你,你不能接受。所以三乘,聲聞、緣覺、菩薩,統統叫方便法。佛到最後,在法華會上說出真話,「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二乘、三乘是佛的方便說;真正的佛法,就是一乘法。我們這一部經典是一乘當中的一乘,圓中之圓,頓中之頓,專中之專,一生決定成就的法門。

  這個八相成道,第七轉法輪,經文就介紹到此地;下面兩句是最後的,是第八個現相,就是入般涅槃。

  【於此中下而現滅度。】

  這就是示現涅槃。可是經文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佛示現入滅了;佛有生,也有死,那是真的嗎?不是真的,假的。中下程度的人,看到佛有生有死,高明的人看出不生不滅。他講中下,沒有講上根的人,上根的人曉得佛是在唱戲,一會兒上台,一會兒下台,哪有生死!沒有生死。

  諸位要曉得,佛如是,我們每一個人也是這樣的;我們生到這個世界,就好像到了舞台上,死了之後就下台了,有沒有生死?沒有,這是給諸位講真話。

  一個人在死的時候,就像作夢一樣,這個夢不醒了,就這麼一回事情。身體壞了,他的神識不壞,我們中國人講靈魂,那個東西不壞,那是他真正的自己。這個身體不是真正自己,他又可以去換一個身體。

  實在講,身體好比是衣服一樣,假如我們把身體比作我們的衣服,中國人叫靈魂,佛法叫神識,這個是自己;身體是衣服,我們知道,衣服破舊了、骯髒了,會去換一件;這個身體壞了的時候,不好用了,可以再換一個身體,捨身受身。佛菩薩他清楚明瞭,他換得很自在,換得很歡喜。我們迷惑顛倒,以為身體是自己,要想脫一件衣服,痛哭流涕,捨不得,就變成迷惑顛倒,是這麼一回事情。

  捨身受身。你這一生,你的心好,你的行好,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你換的這個身體,愈換愈漂亮,愈換愈好,在三善道。如果做惡,不做善事,你來生換這個身體,愈換就愈差,換成畜生身,換成餓鬼身,換成地獄身。可見得捨身受身是業力在支配,自己作不了主。

  業力從哪裡來的?業力是自己造作的,還是自作自受!佛菩薩超越了這一些境界,所以他在六道裡面教化眾生,捨身受身都得大自在,無論示現什麼身,他還是佛,他還是菩薩。為什麼?他不迷,他跟眾生確確實實不一樣,外表是一樣,裡面完全不相同。眾生裡面是一塌糊塗,迷惑顛倒;他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想來就來,想去就去,自在!這個叫了生死、超三界,他真的超越了。

  實在講,佛並沒有入滅,入滅是示現給凡夫看的。佛有能力不滅,為什麼不常住在世間?我們現在得佛親自講經說法,這多好!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圓寂的。在今天來講,七十九歲壽命不算很長,為什麼不常住世間?諸位要知道,佛示現在這個世間,時間的長短是眾生的因緣,不是他自己的事情;他自己不起心也不動念,完全隨緣。如果佛要常住在世間,一直住到今天,佛法也沒人學了。為什麼?你是佛,你可以活三千歲,我們都做不到。一定要示現跟我們完全相同,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那個表演,演得很逼真,這才能夠收到教化的效果。所以統統是手段,都是為了教學。

  【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

  前面說「而現滅度」,接著就把真實的話告訴我們了,他得的確實是無生無滅諸三摩地。三摩地,翻成中國意思是禪定,也是正受的意思,就是正常的享受;這個正常的享受是清淨,清淨寂滅才是正常的享受。像我們心裡面有喜、怒、哀、樂,這都不正常;正常享受,沒有這一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這是正常享受,這個叫三摩地。

  【及得一切陀羅尼門。】

  陀羅尼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總持;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一切諸法的綱領。他能夠掌握世出世間、萬事萬法的綱領;換句話說,他沒有一樣不通達,沒有一樣不明瞭,沒有一樣做不到。後來的人讚歎如來「萬德萬能」,就是因為他得一切陀羅尼門。

  【隨時悟入華嚴三昧。】

  我們先解釋什麼叫「華嚴三昧」?在《華嚴經》上叫「佛華嚴三昧」,前面加個「佛」字;這個地方的華嚴三昧,就是佛華嚴三昧。它的意思是講一真法界,這個法界本來就是一。一就是真的,二就是虛妄的。法界原本是一真。佛在大小乘經上,常給我們講十法界、無量法界。法是一切法,界是界限,法界確確實實是無量無邊。

  以我們人間來說,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法界;你什麼時候找到兩個人,他們對於宇宙人生想法、看法完全一樣的?那這就兩個人同一個法界了;多少總有一點不一樣,可見得它不是一個法界。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住在十法界裡;十法界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境界。什麼人住在真實的境界?唯有成佛,佛住一真法界。到了成佛,想法、看法、作法完全相同。你要問為什麼完全相同?他於一切法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當然相同。

  我們今天為什麼不相同?我有我的想法,他有他的看法,就不同了;想法、看法都沒有了,就相同了,這是正確的,這是真理。你那個想法、看法,全是錯誤的。這是我們要很冷靜、很細心的去體會。如果還有想法,還有看法,在佛法裡面說這個人是迷人,迷而不覺;如果他這一些統統捨棄掉了,這個人覺悟了,這個人開智慧了。

  智慧從哪兒來?他的心清淨心平等了,清淨心起作用,就是真正的智慧。他對於宇宙人生萬事萬法,他是照見,他不是分別見,不是思惟見,不是讓我們想才會知道,分別才會知道,他不需要,他的心像一面鏡子一樣,照見的。你看《心經》裡面不是說「照見五蘊皆空」,這是見到事實真相了;我們見不到五蘊皆空,我們沒有照的能力。

  所以佛法用功,不能思惟;一有思惟,就落到意識裡去了。意識是妄心,一有思惟是妄心起作用,不是真心起作用,真心沒有思惟。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知道訓練。我們淨宗訓練的方法是讀經念佛,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念掉,用這個方法恢復自己的清淨心,恢復自己的平等心;然後用清淨平等心,處事待人接物,那是真正的智慧。

  《華嚴》上說,一真法界是無量的緣起;無論說得怎麼樣多,都離不開自心,都離不開本性。如果我們把這個事實真相真正通達明瞭了,這就叫華嚴三昧。《華嚴》是比喻,「華」就是花,好像這個大花園,所有品種的花統統都有,那這個花園就美了,「嚴」是美的意思,是莊嚴、美觀的意思,一樣都不缺。這是比喻我們這個大的世界,大的法界,盡虛空遍法界裡面,所有的萬事萬物就像大花園。

  這些東西從哪兒來的?全是自己真心本性變現之物。佛是自己心性變現的,菩薩也是自己心性變現的,地獄、餓鬼、畜生也不例外,都是自心變現之物;就好像我們作夢一樣,夢中有許許多多境界,有善有惡,當我們醒來之後,冷靜的想一想,沒錯,全是意識心變出來的;心外無夢,夢外無心,那是妄心變的。

  現在這個世間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我們的真心變的,那真心怎麼會變那麼多呢?《華嚴》上說,這是無量的因緣,不是個單純的因緣;單純的因緣,怎麼會變成那麼複雜的境界?是無量的因緣;無量因緣,不出一心。

  這個無量因緣,你想不想知道?很想知道。佛給我們講了一部《大藏經》,那一部《大藏經》在無量因緣,只不過說滄海之一滴而已。為什麼?說不盡。怎樣才完全知道?你只要得一心,你就統統知道了,不要說就曉得了。

  佛為什麼完全曉得?佛一心,一心能入,一真法界是所入。你想想看,我們淨宗修學目標就是「一心不亂」;所以你只要得到一心不亂,你就證得一真法界了,你就入華嚴三昧了,你就得到了。佛這樣教學,那才是真正慈悲,真正徹底圓滿。我們今天用這個方法就是修一心不亂,所以開頭的修法,教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從這兒下手就能成功。因為這個下手,這一條路子是最正確的道路,沒有委曲婉轉,所以它快速、它穩當,決定成就。

  【具足總持百千三昧。】

  三昧就是定,定何其多?實在講太多了。我們凡夫也有,不能說沒有;佛菩薩有,我們也有。不過我們有的,跟佛菩薩有的不一樣。譬如有些大眾不想學佛,他在佛法裡得定了,根本如如不動;有些人不貪財,在財裡頭入定了,他貪色,在色裡頭他就沒有定了;有些人財色不貪,他入定了,他好名,這名就亂掉了。你就知道事物無量無邊,定就無量無邊;你在哪一法裡面不動心、如如不動了,你在這一法裡頭入定了。

  所以三昧就是百千三昧、無量三昧。悟入華嚴三昧之後,無量無邊三昧統統現前了;換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法他都不動心了。為什麼不動心?事實真相徹底瞭解了,他還動什麼心!所以在一切法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

  【住深禪定。】

  這個深禪定是性定,這就不是修的定了;修的定,定力不深。這是性定,自性本定,他現前了。

  【悉睹無量諸佛。】

  這個時候所見的境界是佛的境界。自己成佛了,見到一切眾生都成佛了,山河大地也成佛了;《華嚴經》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人問,《華嚴經》上這一句話,情是有情眾生成佛,這還能想得通;說無情的,桌椅板凳也是無情,它什麼時候成佛?無情的是環境,境隨心轉。你自己成佛了,什麼叫成佛?見性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當你見性的時候,你一觀察,桌椅板凳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你說哪個人不是佛?哪一樣東西不是佛?統統都是的,所以叫見性成佛,成佛不是別的。所謂見性,換句話說,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見到了,親自見到,那還有迷惑嗎?當然沒有迷惑了,這叫成佛。所以成佛是成就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

  在本經、在我們這一個法門,佛教給我們的方法巧妙之極了。前面都給諸位報告過,一切諸佛是怎樣成佛的?都是念佛成佛的,這一部經典就是教給我們念佛的法門;諸經都讚歎,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所有三昧當中,念佛三昧是第一殊勝。

  【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

  這是能力現前、恢復了。一念是時間短,非常短暫的時間,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同時都能達到、都能遍遊。怎麼去的呢?如果沒有能力,你去不了的;這個能力是分身、化身,所以他同時可以去。我們今天即使有能力,一個世界一個世界去遊,那要多少時間?不能同時去。你能夠分身、能夠化身,那就可以同時去了。

  這個在理論上能不能講的通?理論上決定講的通。為什麼?因為我們能變的是自性,真心自性。真心在哪裡?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真心。所有一切萬事萬物,就是這個東西變現出來的;所變的,遍虛空遍法界;能變的,它怎麼不遍法界!

  就像我們做夢一樣,夢中所有的境界,夢裡頭也有天地、山河大地,你醒來仔細想一想,那個夢境是不是你心變的?你要問問,你的心多大?整個夢境都是自己心,整個心就變成夢境了。要問,你的心像什麼樣子?沒有做夢的時候不知道,不曉得心什麼樣子;做夢的時候就很容易達到,我夢中境界就是心的樣子,心現相了。不現相的時候,不知道;現相的時候就知道了。

  我們現在這個境界,盡虛空遍法界是我們的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就是自己的自性;原來自性是盡虛空遍法界,那我在虛空法界裡面現身,怎麼不可能!當然可能。

  今天我們為什麼不可能?是執著這個身體就是我,除這個身體之外,不是我,所以你就變不出第二個,你就沒有辦法化身了。心在哪裡?心在這個裡面,還不在那裡,還在這個裡面,你看糟糕不糟糕!不知道你的真心是盡虛空遍法界,你不曉得,你迷了。

  《楞嚴經》上對於這一樁事情,講得很清楚、很透徹。《楞嚴》一開端,七處徵心。佛問阿難尊者,心在哪裡?他很聰明,說了七個地方,我們想不出來。七處都不對,因為他不知道心是遍虛空法界的。所以有這個能力。我們在虛空法界裡,能現無量無邊身;佛有這個能力,菩薩有這個能力,一切眾生個個都有這個能力。有這個能力,他能夠自在的現前起作用;我們有這個能力,能力暫時不起作用。這個暫時不起作用,這就有障礙。什麼障礙?煩惱障礙了,知見障礙了,煩惱障、所知障,二障把你的這個能力障礙住了。

  前面所講的是自利的德,自己成就了;自己成就了,要幫助別人,下面講利生的德用。

  【得佛辯才。住普賢行。】

  這一句要緊,前面講德遵普賢,那是學習;現在學習圓滿,住普賢行,普賢的行願是完全做到。十大綱領已經變成了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這叫住普賢行,所以他跟佛一樣的辯才無礙。

  【善能分別眾生語言。】

  所有一切眾生的語言,他都通達,所以他能夠教化一切眾生。

  【開化顯示真實之際。】

  這一句是菩薩教學的綱領,他教眾生,教什麼?就在這一句上。「開」是開示,是開啟,也就是教學。教學的手段,可以用言語,可以用表示;不用言語,用表示也能教人開悟。換句話說,以種種不相同的手段方法,啟發大眾,讓大眾覺悟;一覺悟,就變化了。這個「化」是變化,我們中國人從前讀書,目的是變化氣質,你這個書讀了就真的有用了;讀書氣質沒變化,就白讀了,叫食而不化。從這個意思,你就曉得化是教學的成績,他真的變化了,把一個凡夫變成聖人,化凡成聖,化愚成智,化惡成善,這叫教化。所以這個開化,開是教學,化是成就,是這個教學真正得到成績了。

  「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生活環境,人生是本人;換句話說,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就是我自己跟我們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佛完全給我們顯示出來,我明瞭了,覺悟了;這一明瞭、一覺悟,就不叫凡夫,就叫佛,就叫菩薩。

  【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心常諦住度世之道。】

  這一種教學是世間任何教育都沒有的,這是超越了;成就之後,他的心跟佛菩薩一樣,只有一個願望,幫助一切眾生。「諦」是真實,真正住在度世之道,自今而後,如何去幫助別人,希望別人也跟自己一樣,大徹大悟,圓成佛道。

#